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10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9-14 09:2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精选小班化人数较少,每层人数比大班化要少得多,在小班化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使有效分层教学研究成为一种可能与需要。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10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10篇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精选篇1

小班化人数较少,每层人数比大班化要少得多,在小班化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使有效分层教学研究成为一种可能与需要。下面请阅读关于小班化数学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研究背景: 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教育的变化总是和经济社会的变化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小班化的出现就是如此。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

研究意义: 小班化教学是国内外教学改革发展之趋势: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就使得大班化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如何面向全体、如何因材施教等,小班化教学就应运而生。1996年,上海市率先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10所小学在起始年级中进行首轮小班化教学试点,此举被称为“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大量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有革命性的突破。晋江市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地方财政投入加大,资源不断丰富的优势条件,为小班化教学探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我校为一所备受社会关注的新办市区重点校,教育硬件条件优越,生源好,为小班化教学研究创设了必要条件。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以促进小班化的有效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分层教学

我们深知小班化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让每位学生得到均衡发展,不仅要关注个体认知水平差异,还要关注学习方法差异,进而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心理等和谐发展。小班化教学相对于大班教学,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使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以重组,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独特学习风格和方式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就为开发“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能。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大众数学”这一现代教育理念,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班生规模大的班级中,由于时间和资源总量的限定,人人学到不同的数学我觉得是一种“奢求”。但在小学小班化教学中,这个“理想”完全可以实现。由于班生少,每个学生对教学资源所占的份额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对教学时间、教学设备、活动空间等个体占有比例成倍增长,这就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基础。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在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优秀、B发展、C努力三个不同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乘法计算”中各步的算理对于A层学生要求条理清晰,语句完整地表述,B层学生清楚达意地表述即可,C层学生能意会方法与算理,能计算就行;“求周长”中 A层学生要求多种解法并清楚说出自主探索的思路,B层学生能找出一种或两种解法,C层学生能用一种解法就行。

第二是分层备课,小班化环境下的备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能力情感等多个维度来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备课。分层备课就是指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学生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授课过程。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层次”,多数学生经努力后可以达到的“中等层次”,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达到的“较高层次”。对学困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要求学会最基本的知识,掌握基本方法,会做基础题,发展基本能力,如阅读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对中等生要求在熟悉熟练上下功夫,发展综合能力,逐步转变为优等生。对优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第三是教学过程分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层次来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尤其是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例如在教学“周长”这部分知识中,已知长方形的长宽求周长或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周长,这类简单题请C层学生解答;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已知长方形的长及长与宽的关系求周长,这类较复杂的题请A层或B层学生汇报。这样分层设问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习题设计遵循“低起点,高要求,分层次”的原则,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力求使每位学生学有难度,学有所得。这样能很好地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使各类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挑战性和通过自身努力,感受问题解决的快乐。

二、创新教法

(一)教学内容要新。小班化教育中数学课程的内容要“新”,应选取那些对学生来说“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如教学长度单位认识时,叫他们去调查学校到所住社区的距离;教学两位数乘法时,叫他们和家长走入市场,学会购物,写数学日记;教学面积认识认识时,叫他们观察教室的地砖和实地测量小篮球场;教学连乘应用题求几栋楼住几户时,叫他们观察学校周边的楼盘,有条件的去询问调查。通过家长的配合及学生的自我实践,这些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也就是说,应通过教学内容之“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从而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

(二)教学形式要新。小班由于学生人数少,学生获得了比以往更多、更直接、更快速的与老师、同学碰撞、交流、角色置换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积极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动态地参与到教学中。如认识方向知识时,我请全班到课外上课,让他们身临其境,有利于直观接受,并现场做个别指导;在教学行车几站时,可叫学生分组合作,排成行车架式,让学生体会到行车几站是数间隔而不是数点,然后老师逐个小组参与,帮助他们理解,切实做到突破难点,这也是小班化教学才能容易做到做好。

(三) 导“思”要新。为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通过创设反映数学事实的恰当情境,让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或操作实证的方法,通过对话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深化内化。小班化教学空间相对增加,教育关照度增加,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等距离教学,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充分与老师互动交流,思维就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如教学“铺砖问题”,可让学生借助学具分组体验铺砖情境后,让他们畅所欲言,提出解决方案,而后让他们自主探索,认识并找到了大面积(房间)除以小面积(砖)的规律,从而解决了本单元的重大难点;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对,以及几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一看能不能通过拼、摆、移、剪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而后交流他们不同的思考成果,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为班生少,学生占有的单位时间和教学资源相对较大,学生的疑点诉求和老师的引导思考才能一一得到有效的表达和突破。

(四)作业辅导要新。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所以老师要利用作业面批,培养师生情感,提升学习成绩。与大班化相比,小班化教育存在着人际交往优势。人数少,更利于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心中可敬的师长、可亲的朋友。学生爱上你,也就爱上了你的课。

小班化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崭新而又广阔的空间,它能让学生享受多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21世纪的教育是以培养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小班化教育必将在我国得到迅猛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精选篇2

小班化人数较少,每层人数比大班化要少得多,在小班化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使有效分层教学研究成为一种可能与需要。下面请阅读关于小班化数学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研究背景: 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教育的变化总是和经济社会的变化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小班化的出现就是如此。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

研究意义: 小班化教学是国内外教学改革发展之趋势: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就使得大班化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如何面向全体、如何因材施教等,小班化教学就应运而生。1996年,上海市率先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10所小学在起始年级中进行首轮小班化教学试点,此举被称为“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大量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有革命性的突破。晋江市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地方财政投入加大,资源不断丰富的优势条件,为小班化教学探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我校为一所备受社会关注的新办市区重点校,教育硬件条件优越,生源好,为小班化教学研究创设了必要条件。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以促进小班化的有效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分层教学

我们深知小班化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让每位学生得到均衡发展,不仅要关注个体认知水平差异,还要关注学习方法差异,进而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心理等和谐发展。小班化教学相对于大班教学,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使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以重组,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独特学习风格和方式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就为开发“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能。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大众数学”这一现代教育理念,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班生规模大的班级中,由于时间和资源总量的限定,人人学到不同的数学我觉得是一种“奢求”。但在小学小班化教学中,这个“理想”完全可以实现。由于班生少,每个学生对教学资源所占的份额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对教学时间、教学设备、活动空间等个体占有比例成倍增长,这就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基础。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在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优秀、B发展、C努力三个不同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乘法计算”中各步的算理对于A层学生要求条理清晰,语句完整地表述,B层学生清楚达意地表述即可,C层学生能意会方法与算理,能计算就行;“求周长”中 A层学生要求多种解法并清楚说出自主探索的思路,B层学生能找出一种或两种解法,C层学生能用一种解法就行。

第二是分层备课,小班化环境下的备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能力情感等多个维度来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备课。分层备课就是指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学生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授课过程。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层次”,多数学生经努力后可以达到的“中等层次”,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达到的“较高层次”。对学困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要求学会最基本的知识,掌握基本方法,会做基础题,发展基本能力,如阅读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对中等生要求在熟悉熟练上下功夫,发展综合能力,逐步转变为优等生。对优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第三是教学过程分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层次来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尤其是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例如在教学“周长”这部分知识中,已知长方形的长宽求周长或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周长,这类简单题请C层学生解答;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已知长方形的长及长与宽的关系求周长,这类较复杂的题请A层或B层学生汇报。这样分层设问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习题设计遵循“低起点,高要求,分层次”的原则,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力求使每位学生学有难度,学有所得。这样能很好地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使各类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挑战性和通过自身努力,感受问题解决的快乐。

二、创新教法

(一)教学内容要新。小班化教育中数学课程的内容要“新”,应选取那些对学生来说“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如教学长度单位认识时,叫他们去调查学校到所住社区的距离;教学两位数乘法时,叫他们和家长走入市场,学会购物,写数学日记;教学面积认识认识时,叫他们观察教室的地砖和实地测量小篮球场;教学连乘应用题求几栋楼住几户时,叫他们观察学校周边的楼盘,有条件的去询问调查。通过家长的配合及学生的自我实践,这些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也就是说,应通过教学内容之“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从而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

(二)教学形式要新。小班由于学生人数少,学生获得了比以往更多、更直接、更快速的与老师、同学碰撞、交流、角色置换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积极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动态地参与到教学中。如认识方向知识时,我请全班到课外上课,让他们身临其境,有利于直观接受,并现场做个别指导;在教学行车几站时,可叫学生分组合作,排成行车架式,让学生体会到行车几站是数间隔而不是数点,然后老师逐个小组参与,帮助他们理解,切实做到突破难点,这也是小班化教学才能容易做到做好。

(三) 导“思”要新。为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通过创设反映数学事实的恰当情境,让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或操作实证的方法,通过对话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深化内化。小班化教学空间相对增加,教育关照度增加,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等距离教学,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充分与老师互动交流,思维就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如教学“铺砖问题”,可让学生借助学具分组体验铺砖情境后,让他们畅所欲言,提出解决方案,而后让他们自主探索,认识并找到了大面积(房间)除以小面积(砖)的规律,从而解决了本单元的重大难点;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对,以及几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一看能不能通过拼、摆、移、剪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而后交流他们不同的思考成果,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为班生少,学生占有的单位时间和教学资源相对较大,学生的疑点诉求和老师的引导思考才能一一得到有效的表达和突破。

(四)作业辅导要新。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所以老师要利用作业面批,培养师生情感,提升学习成绩。与大班化相比,小班化教育存在着人际交往优势。人数少,更利于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心中可敬的师长、可亲的朋友。学生爱上你,也就爱上了你的课。

小班化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崭新而又广阔的空间,它能让学生享受多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21世纪的教育是以培养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小班化教育必将在我国得到迅猛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精选篇3

一、养成良好的做笔记习惯

在通常的教学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只是一直在听老师讲的内容,而没有去动手做笔记,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我们要让学生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通过对课堂内容的记录,让学生课外可以进行反思与总结,所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做笔记的习惯是重要的环节。

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1、掌握解题的方法,反思解题的过程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大多数学生在解题时,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者获得分数,之后却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反思在解这道题的时候有哪里是想错了方向,导致效率不高,总结还可以用其他多少种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反思解题的过程,迅速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互相交流讨论,形成反思的概念

教师可以组织和鼓励学生们互相交流讨论,每个人简要说一说自己的思考方法和反思过程,从而可以互相学到更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此外,互相交流讨论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形成反思的概念,促进个人的反思以及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技巧和创新能力。

3、反思解题的方法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碰到过好多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没有灵活的思维过程,解题方法死板,过程单一,思路杂乱无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反思解题的方法,只是为了把题目完成,从来不分析自己解题方法和思维过程的优劣。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的解题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清晰、灵活、新颖。

4、反思知识的获取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设定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并且反思这一过程。但是这种方式是有弊端的,因为要受到一些条件的影响,如果不指导学生反思知识的获取过程以及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那么就达不到所预期的效果。

5、反思错误,取得进步

犯错不要紧,关键是要学会反思错误,避免再次犯错,很多学生考试和作业中经常犯同样的错误,原因就在这里。因此,教师应该要学会引导学生在寻找错误的原因中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悦,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常作业中学会自我反思,以及在课余时间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方法,培养反思能力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课外之余,反思学习到的知识和内容,总结和提炼这些内容之间的规律,变成自己的解题风格和技巧。在平常的作业中,鼓励学生反思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最后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又可以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得进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反思思维时,不要忘了让学生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刻性。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要全面、深入。要通过题目给出的表面信息和潜在的一些内容,领悟到这个题目的本质特征,组织积累出属于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知识架构。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精选篇4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字仁卿,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今河北栾城县)人,金、元时期我国著名四大数学家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是天元术的代表作;1259年完成了另一数学著作《益古演段》,是一部用来系统普及天元术的著作。纵观李冶的两部数学著作,无不体现出他早期的数学思想,无不彰显出他数学思想的光辉。李冶在其著作中所反映出的这些方法是当时中国数学发展进程乃至世界数学发展进程中比较先进的数学思想,而且贯穿于整个数学的发展进程中。经过历代的不断传承和发展,这些思想变得更加成熟,在现代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紧密结合现代高校数学教学实践,主要就李冶数学思想在现代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人研究。

一“、天元术”的思想

《测圆海境》中“天元术”的思想,即"列方程"的思想,列方程的程序分为三步:首先立天元一,然后寻找两个等值的而且至少有一个含天元的多项式,最后把两个多项式联为方程,通过"相消"求出解,即:设未知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的过程。“列方程”的思想陪伴我们从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不过在大学数学中,这一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未知量从表示一个数值拓展到表示未知函数或者概率分布中的参数,条件比原来更加复杂,方程也从简单的线性方程演变为微积分方程,或者随机方程。

二、数形结含"的思想

《测圆海境》中用到条段法和《益古演段》中用方、圆对一次、二次方程进行解释,使其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实际上这就是现代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的萌芽。该思想在现代高校数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高等数学中二重积分是转化为二次积分来计算的,但应该如何转化呢?如果直接给出二次积分就显得较为唐突,不便于学者理解,所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给出几何解释就相对的简单的多了。

三“、一題多解”的数学思想

《测圆海境》全书共170题,书中涉及到一题多解的共有34题:其中:二法的有30题,三法的有1题,四法的有1题,五法的有2题。如卷七“明吏前一十八问”第二问,此题给出五种方法,并且难易差别较大,这样通过对比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最简单方法。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题多解”的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仅能通过比较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开拓了学者的学习思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如在积分变换中求函数的Laplace逆变换。又如高等数学中求椭球体的体积,可以用三种方法:(1)用已知平行截面面积函数的定积分的方法;(2)用二重积分求曲顶柱体的体积;(3)三重积分求体积。

四、转化的思想

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不断转化,把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规范甚至模式法、简单化的问题。如李冶在当时就可以通过合并同类项,降次,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去求解。高等数学中求微分方程也可以用转化的思想进行微分方程的简化计算。

五、机械化,程序化”的思想

《测圆海境》中李冶的天元术是一套完整的程序,计算机产生以后有研究者形象地天元术比作计算机的软件。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往往大量现象归结起来可以用相似的方法来求解,只是具体问题中数据、函数和实际意义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通过这些问题提炼出方法的精华,开发出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如matlab,mathmatica,lingo等数学软件,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总而言之,作为当代高校的青年教师,我们有义务进一步加强对李冶数学思想的研究,尤其是加强当代高校数学教学中如何传承李冶数学思想,使高校数学教学变得简单化、程序化、规范化、实用化,使高校数学课程真正成为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课程。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精选篇5

新课改对基础教育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即多元化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问题。一堂课下来,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千变万化,课堂教学变成了游戏,更多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于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的训练却少了,导致学生的数学基本运算能力下降,这是目前小学生数学课堂的问题之一。改革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盲目,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往往导致部分教师失去判断力,反而阻碍了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无效提问

提问无疑是课堂上师生互动最有效也最直接的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运用得好,可以事半功倍。但在课堂上,部分教师为了凸显提问的重要性,无休止地对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学生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去思考问题。还有个别教师为了活跃理科课堂的气氛,提出的问题也没有下限,指向性十分不明确。例如,“长方形有几个角,正方形有几个角,平形四边形有几个角,圆形又有几个角”等,答案是前面三个都是四个角,而圆形根本就没有角。如此将几个不搭边的问题放在一起提问,反而容易误导小学生。虽然用诸如“圆形有多少个角”这类问题来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学生再想明白后会觉得好玩,因此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但该问题指向性十分不明确,难以达到提问的效果。

(二)教师把握教材不精准

同一本小学数学教材,同样的教学过程,而不同班级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却存在差异,那怕是一个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同样也存在个体差异。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存在差异,同样,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不够精准,没有将小学数学的教材完全吃透,甚至随意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将教材进行改编,没能达到教学的效果。小学生毕竟还处在一个开始认知世界的过程,对很多事情无法进行有效判断,如此一来,甚至会误导小学生的思维,从而影响到小学生今后数学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课當教学现状的解决措施

(一)有效提问的策略性

无效的提问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负担,学生总是担心课堂上回答不上而遭到同学的耻笑,思想负担过重,提问变成了纯粹的为了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思考的目的性和动机都不明确,学生处于被动思考的状态,回答问题后就忘,从而失去了有效提问的目的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之前就要做好考量,熟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认知水平,再提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有目的地、分层次地提问,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设计的问题也必须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要想在课堂上使小学生专心学习,激发兴趣才是最关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多方位考虑,让问题既能满足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感兴趣,做到这些,课堂提问才是有效的。

(二)把握好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于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可谓是教学效果的灵魂。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对于教材内容与知识点的把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假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势必会出现重复,效果将大打折扣。以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为例,五年级的课程中关于“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师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将纸张对折两次,折成原纸张的1/4大小,或是用铅笔画出1/4的线段,通过设置这些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分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看似效果好,其实是教师对教材的编排意义理解得不透彻。其实,在三年级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已对分数有了直观的认识,还学会了同分母的情况下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所以,在五年级的课程中这样的教学是重复的,耽误了教学时间。

新课改的开展,对我国基础教育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举措。我校小学数学教师都认真学习了相关教学理念,积极推动新课改在基础教育的实施,且对以往教学方式中的不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总结,理科教学的方式变得更生动有趣,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了课堂,效果显著。但也不能忽视这种多元化教学的弊端,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应多揣摩,因材施教,如此才能发挥出新课改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精选篇6

小学数学教育,这是我国实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处在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要想实现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切实处理好我国小学数学所面临的困境,同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措施,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运用教学方法,提升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全面提升我国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虽然说近年来新课改的顺利实施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机遇,但也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在改革的过程中,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还未能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各方面的教学资源难以协同,在教学方法上较为呆板,这样就给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麻烦。

二、我国小学数学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观念处于停滞阶段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的施教要求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很多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由于学习积极性不足,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能力直线下降,从而难以达到实质性的效果,而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和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小学生学习能力提高。

(二)数学教学与实际联系方面的缺陷

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很多教师都不是很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就难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备课,并且在上课知识的讲授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两者联系不够,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动,由于教师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导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没有形成高度的统一性。

(三)教学改革与质量整体上缺乏平衡性

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大多数的教师都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若是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教师还是将教学工作看成是一种任务,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学校的领导管理水平较差,这样就会缺乏必要的监管制度,便会形成应付上级检查的现象,从而没有真正将教学改革要求重视起来,甚至会让教学改革和实际教学质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走出我国小学数学困境的举措方法

(一)注重教学观念的革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阶段的教学观念已经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小学生在课堂中逐渐成为学习的中坚力量,相对于教师而言,已经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诸多教学活动中没有占据主导性地位,而且数学教学也逐渐演变为一种数学活动。而且,新课程改革已经逐渐将抽象问题演变为具体化,教师有效地利用模型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从而营造全新的数学教学氛围。对生活情境模拟,才能提升真实度,全面提升我国小学生的思考水平,促进情感价值等方面的进步。

(二)注重自主活动的设计,不断提升数学学习促进的乐趣

可以说,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体验能力等方面着手,只有通过设计更加高效的自主探索活动,充分利用多元化的合作交流方式,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此类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继而能找出相应的解题策略。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小学教师必须要使得情节设置上更加简单化,在所探究的数学内容上必须要做到精华化。同时,在数学问题探究方式的选择上一定要灵活,这样就能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的知识容量。

(三)注重小学数学的激励评价

在新时期下,数学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尊重。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其中,在教学问题设置上,一定要尊重不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灵活性。在课堂上,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自己,及时对每位学生进行相应的激励评价,帮助小学生迅速地端正学习态度,切实促进小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但是,在这一环节中,激励评价必须客观公正,这样才能使激励评价发挥作用。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面临的困境,并及时提出解决举措,要注重利用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思路,从而可以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新方法,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学习好小学数学,全面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精选篇7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尤为广泛,高校学习与中学学习不同,由于各个学科种类繁多,数学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教师更应该重视数学学习的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主体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它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但是在目前高校的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着主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主体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表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主体性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遵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创造性以及独立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一、目前高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数学的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教师,采取着单一的教学方式,几乎在一整堂课程学习中,都是教师在对课本上的知识对学生做出讲解,由于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也常常是一些定义和概念,或者就是通过在黑板上的演算对一些公式做出推导,而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缺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表现出主动性。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容易走神,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学生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高校数学课本上的知识点多,内容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强调的都是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条理性,基本上都是一些纯理论性的东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紧密,而教师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只是单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降低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理论知识,无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只教一门课程,教师掌握的知识也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当中会忽略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不能达到在课堂上扩大学生知识面的效果,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也限制了学生对各个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的发展。另外,有一些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对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任务性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二、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课堂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高校数学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科学的问题提出是课堂成功的一半,通过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来。高校数学课程具有非常强的联系性,前后的知识点往往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构建本节课的框架,让学生清晰的掌握知识和方向。通过问题的提出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起着构建、帮助和引导的作用。对于教师提出的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先进行思考,学生不能解决时,教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例如,在学习大学数学解析几何的时候,需要引入向量的概念,而学生在之前高中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有关向量的学习,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向量的概念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回忆向量在物理上以及数学上的概念,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进入思考模式,然后引进向量的运算,让学生在更佳的状态下学习。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往往是采取灌输式的方式进行学习,不顾学生是否掌握,只是一股脑的将课本中的知识讲解给同学们听,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机会被剥夺,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散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小组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合作小组学习中开展任务探讨,通过小组协商和讨论,也能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讨论,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发挥。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讨论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对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任务进行合理的评价,适当的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例如,在学习换元积分法的时候,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2组,给出几个方程,让第一组的同学用常规方法解方程,第二组的同学利用换元法解方程,之后再给出几个方程,这次让第一组同学使用换元法解方程,第二组的同学利用常规方法解方程,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讨掌握换元方法,并且乐于利用换元方法求解方程。

(三)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及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创建不同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通过将学生分组,提出问题或者任务让学生自主探讨思考的过程;情景教学法是教师创建与实际生活接近的具体情景来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丰富课堂内容。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单一的传统教学变得生动多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在数学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率。此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学方式的统一,并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来进行区别教学,所以学生的个性化得不到发展,思维也得不到发散,被死死的禁锢在同一个区域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公式和方程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活跃的思维方式。所以,在高校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了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构建学生主体性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课堂中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任务探讨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动思考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善于利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主体性教学模式改变了过于依赖教师的现象,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精选篇8

新课改对基础教育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即多元化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问题。一堂课下来,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千变万化,课堂教学变成了游戏,更多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于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的训练却少了,导致学生的数学基本运算能力下降,这是目前小学生数学课堂的问题之一。改革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盲目,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往往导致部分教师失去判断力,反而阻碍了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无效提问

提问无疑是课堂上师生互动最有效也最直接的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运用得好,可以事半功倍。但在课堂上,部分教师为了凸显提问的重要性,无休止地对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学生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去思考问题。还有个别教师为了活跃理科课堂的气氛,提出的问题也没有下限,指向性十分不明确。例如,“长方形有几个角,正方形有几个角,平形四边形有几个角,圆形又有几个角”等,答案是前面三个都是四个角,而圆形根本就没有角。如此将几个不搭边的问题放在一起提问,反而容易误导小学生。虽然用诸如“圆形有多少个角”这类问题来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学生再想明白后会觉得好玩,因此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但该问题指向性十分不明确,难以达到提问的效果。

(二)教师把握教材不精准

同一本小学数学教材,同样的教学过程,而不同班级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却存在差异,那怕是一个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同样也存在个体差异。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存在差异,同样,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不够精准,没有将小学数学的教材完全吃透,甚至随意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将教材进行改编,没能达到教学的效果。小学生毕竟还处在一个开始认知世界的过程,对很多事情无法进行有效判断,如此一来,甚至会误导小学生的思维,从而影响到小学生今后数学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课當教学现状的解决措施

(一)有效提问的策略性

无效的提问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负担,学生总是担心课堂上回答不上而遭到同学的耻笑,思想负担过重,提问变成了纯粹的为了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思考的目的性和动机都不明确,学生处于被动思考的状态,回答问题后就忘,从而失去了有效提问的目的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之前就要做好考量,熟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认知水平,再提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有目的地、分层次地提问,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设计的问题也必须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要想在课堂上使小学生专心学习,激发兴趣才是最关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多方位考虑,让问题既能满足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感兴趣,做到这些,课堂提问才是有效的。

(二)把握好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于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可谓是教学效果的灵魂。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对于教材内容与知识点的把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假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势必会出现重复,效果将大打折扣。以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为例,五年级的课程中关于“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师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将纸张对折两次,折成原纸张的1/4大小,或是用铅笔画出1/4的线段,通过设置这些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分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看似效果好,其实是教师对教材的编排意义理解得不透彻。其实,在三年级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已对分数有了直观的认识,还学会了同分母的情况下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所以,在五年级的课程中这样的教学是重复的,耽误了教学时间。

新课改的开展,对我国基础教育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举措。我校小学数学教师都认真学习了相关教学理念,积极推动新课改在基础教育的实施,且对以往教学方式中的不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总结,理科教学的方式变得更生动有趣,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了课堂,效果显著。但也不能忽视这种多元化教学的弊端,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应多揣摩,因材施教,如此才能发挥出新课改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精选篇9

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主要课程,也是奠定学生基础的重要渠道。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化,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必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给出针对性优化措施,旨在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小学数学课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同时为其他科目学习奠定基础。但小学数学课程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并给出优化改进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数学课堂互动性不足

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学时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小学生自控能力普遍不足,数学课程知识点繁杂且难度大,使得部分学生出现畏难情绪,注意力无法集中。此部分数学教师并未创设教学情境,课堂氛围沉闷影响到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得课堂上师生互动减少,造成教学效率降低。

2、数学课堂趣味性问题

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要求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分析生活现象中的数学现象。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给学生传授一些解题技巧与方法,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度不足,无法将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主要原因在于理论知识过于复杂,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偏低,影响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3、小学生自身学习因素

可以说每个学生自学习开始便接触数学课程,很多教师与学生都觉得数学是一门简单的课程,我们就处于数学学习的环境中。这就使得一些师生虽然明白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但与其他课程相比重视度明显不足,这也是造成课堂高耗低效的原因。此外,部分农村小学生父母在外打工,无法督促与监督学生学习,加上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任何教学中学生都没有被完全当成学习的主体,最重要的因素是陈旧的思想观念仍然得不到较好的改观,大部分小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以老师为中心,只是片面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味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这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课内鼓励他们认真主动思考,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好,就能够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去进行学习,这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

创设情境教学对于每门学科来说都有其开展的必要性。这不仅可以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加强他们的观察能力,更能让他们自主去进行探索。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而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得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通俗地呈现在小学生们的面前。利用数学知识创设丰富多彩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进而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快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比如,某公司需要制定2000套制度,已經做了1200套,平均每天做120套,公司老板打电话试问工厂:剩下的能不能在八天内完成。然后可以让学生以老板的身份进行编题,使他们快速进入角色,进而也能快速理解该方面的知识。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好错题归纳总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不是强制学生的思维,而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兴趣是促使一个人把事情做好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昂,就会主动自觉进行学习,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出十分顽强的钻研精神。所以,如果想要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教材中能吸引他们兴趣的知识点。比如,在讲比较分数大小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孙悟空分西瓜。大师兄说:我分给八戒的西瓜,分给师父的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没有说完,八戒就大喊了起来:大师兄你这样分不公平。说完这个故事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自主探讨,对于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你们说孙悟空分的公平吗?这样不仅可以便于他们理解这一知识点,也能使得更加清楚地记得这一知识点,让他们在兴趣中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好错题资源,建立错题卡或错题本,让学生通过纠错与改错发现知识薄弱点,采取针对性补救措施,初步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培养与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实际中教师多次讲解、考过做过的题目,还有部分学生做错,这些错题只是表面上的内容,本质则是学习漏洞的存在,平常学习中不注意解决这些漏洞,积压造成学习难度增加,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日常学习中教师充分利用错题资源,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总结错题的习惯。学生通过分类归纳错题,并详细记录错题的正确解法、正确答案及错误原因等,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3、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实现数学知识导入

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也有一定的基础,将小学数学加入具有生活化的内容,设置一些具有生活乐趣的教学活动。比如,在讲解“加减乘除法”的时候引用在菜市场买菜的例子:李奶奶说她买了两斤菜花,三斤青菜,一斤菜花2块钱,一斤青菜3块钱,说完之后向学生提问“那么李奶奶一共花了多钱?”让小学生处于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这样就会使学生快速吸收新的知识,并且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所以教师应该将生活化与教学内容多结合,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促进小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吸收。

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生活现象,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明白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与乐趣,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三角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的方式引入三角形内容,如三脚架、北方瓦房屋顶、三明治、粽子等;利用这些事物顺利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接着,组织学生利用三根木条、钉子制作三角形模具,并撕拉模具明白三角形的稳定性,并利用三角形稳定性解决生活问题,如桌椅不稳定时,可以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则进行处理,提高桌椅的稳定性。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加深学生记忆与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4、列举生活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

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结合这些事例进行教学。通过一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就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和完成数学。有人说,只要你对一个东西或者一件事感兴趣,那么你一定会做好它,只要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就一定能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比如,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日常碰到认为有趣的事情就可以记录下来;或者在和谁交谈的过程中听到的有意义的故事也可以积累起来,学生定会从中受益。

如:教授长方形周长概念时,让学生亲自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学习用品(如垫板、书等)四面(一周)的长,指出黑板的周长(黑板一周的总长),实地围绕教室走一圈,然后让学生描述周长概念。这样使抽象的周长概念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的过程,既激发了学习动力,又学会了知识。又如:小数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去超市转转,了解小数的特点,或者做模拟买卖商品的游戏;星期天“当一次家”去菜场买菜等等。学习比的意义时,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头长与身长比为1:7、拳手的周长与脚长的比是1:1、身高与胸围的长度比为2:1、身高与脚长之比是7:1。通过这些明显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丰富数学课堂内容与趣味性。

5、生活问题数字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尽可能还原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类活动,并明白现实生活中哪些方面应用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从为一张画配一个镜框引入,配一个镜框需要木条和玻璃,木条的长短是求长方形的周长,而玻璃的大小是求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创设了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后,学生兴趣倍增,在探究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数学又回到了现实的生活中。

又如:数学统计知识初步学习后,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划分若干个的小组,自选专题,展开统计活动,比如可以统计全校各个年级的人数、统计学校男女比例、调查市场某种蔬菜的平均价格等。学生通过相互合作顺利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一方面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他們在实践活动中所体会到的成功与欢欣将大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开掘他们的潜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数学应用意识,顺利解决生活问题,实现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给出针对性解决措施。选择合适的数学教学方法,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的限制,活跃课堂氛围并拉近师生关系,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精选篇10

摘要:

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根据平日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实现课堂互动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互动;提高;实效性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如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实施这一理念,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实施互动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适应学生发现知识与接受知识的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适合在知识直观呈现的具体情境中、在互动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完成知识的构建。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堂操作探究,激发探究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发现,在动手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一节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喜羊羊的朋友送给她三根精美的金属条,喜羊羊十分喜爱。她打算用三根金属条制作成一面三角形的镜子,可是摆来摆去怎么也摆不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大家能为她解释一下是什么原因吗?”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纷纷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木棒在桌子上摆来摆去,与同伴一起操作探究。最后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喜羊羊的三根金属条中的一条太长了,以至于它的长度比其它两根金属条相加的长度还要长,所以自然摆不成三角形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最终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规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操作,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结论,而是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自我完成知识的建构。

二、开展数学活动,巩固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学生活动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与探究,达到掌握与巩固数学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加减法一节内容后,我在课堂上开展了“超市购物”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将教室设置成了超市的格局。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在购物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买多少商品花多少钱、需要找回多少钱的加减法运算问题。“顾客”与“售货员”彼此沟通,互动交流,共同计算。这一活动,把枯燥乏味的数学运算,演变为了一种购物情境活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与巩固了数学知识,掌握了运算技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将一些容易陷于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教学环节,整合为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从而提升了学生的互动合作能力,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创设游戏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生喜爱游戏,教师可以融游戏环节于课堂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平均数一节时,就引入了游戏环节,在课堂上进行了踢踺子比赛:将学生分为A、B两组,A组由4人组成,B组由6人组成,看在规定时间内,哪个组踢踺子个数最多。比赛结束后,教师宣布B组获胜,因为B组踢的踺子个数远远超过了A组。学生见状,都表示疑惑,有的学生说这样不公平。教师问:“为什么不公平?”学生回答:“B组的人数多,踢踺子个数多是很自然的事情。”教师又问:“怎样才能公平呢?”有的学生说:“把他们踢的踺子个数“均开”来看,就可以了。”学生头脑中有了“均开”的想法,说明“平均数”的概念已经初步形成了。此时学生的好奇心也被调动起来,教师乘势导入了新课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在交流中探讨,通过互动交流实现了合作学习,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四、设疑激趣,促进小组合作探究

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小组互动合作是有效的途径。学生在小组内可以互相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进步。笔者在教学中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小组,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按好、中、差平均搭配到各个小组中。要实现小组有效的合作互动,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才能做到目标明确。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值不变呢?”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学习。有的学生在研究中取出两条长度相等的纸条,先在第一个纸条上截取二分之一,然后在另一个纸条上截取四分之二。最后发现所截取的纸条都是相等的,从而用直观的方法验证了分数的性质定理。我在复习课中,主要以小组探究为主,让学生在小组内画出每个单元的知识网络,并且小组之间可以相互提问、探究。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时,一小组向另一小组提出了“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什么条件下,才存在着一半与两倍的关系?三角形的各边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等问题,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与巩固。总之,构建互动式的小学数学课堂,可以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开展数学课堂探究活动,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曾红英。谈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xx(9)。

[2]居士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24)。

推荐访问:现状及 优化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