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古诗原文及赏析精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望》古诗原文及赏析6篇,供大家参考。
《春望》古诗原文及赏析精选篇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
春天的长安城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
繁花也伤感国事,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增离恨。
多个月战火连续不断,长久不息,
家书珍贵,一信难得,足矣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白了头发,越搔越稀少,
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注释
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被攻破。
深:茂盛;茂密。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感时:感伤时局。
恨别:悲伤,悔恨离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互文,译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惊:使……惊动。
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这里指战争。
家书:在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给家庭写的信。(当时杜甫家住鄜(fū)州城外羌村)
连三月:连续多个月。
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抵:值。
白头搔更短:白头发越抓越少了。 白头:白头发。 搔:抓,挠。
短:少。
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浑:简直。欲:将要;就要。不:禁不住。胜:能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束发,所以用簪。
《春望》古诗原文及赏析精选篇2
汉寿城春望①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
华表④半空经霹雳,碑文才⑤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⑥,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本诗是作者贬任偏远地区的朗州司马时所作。汉寿城,朗州古城。②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③石麟:贵族墓前的石兽。④华表:指路的路牌。④才:隐约。⑤东瀛:东海。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
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因不见人烟,所以“对”字组合起来的荒祠、古墓、荆棘、榛莽之类愈多,愈显出古城的荒凉。
B.颔联写“牧竖”“行人”,极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气。颈联写华表、石碑表现出古城昔盛今衰的景象。
C.这首诗打破了一般律诗起、承、转、合的条框,首颔颈三联浑然一体,极力铺陈汉寿城遗扯的景象。
D.在尾联兴和废的慨叹中,诗人阐明了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强化了全诗的消极思想。
E.本诗主要寄托诗人贬谪到偏远地区后的凄凉之感、对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和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
2、本诗作于杜甫《春望》后约40年。两诗都运用意象,从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影响。请依据诗歌,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简要分析。
【答案】
1、 AC 2.相同点:遥望春景的荒芜和破败、凄凉。
不同点:①《春望》描写战乱中的场景,《汉寿城春望》描写战乱后的遗迹。
②《春望》描写国都景象,《汉寿城春望》描写地方景象。
⑧《春望》描写景物和诗人形象,《汉寿城春望》全诗写景。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颔联写‘牧竖’‘行人’,极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气”有误;颔联虽有“牧童”和行人”出现,但也没有增添任何生气。牧竖烧刍狗予田中,说明坟山冷落,祭扫无人“田地荒芜,可牧牛羊。符人着石麟于陌止。是因为荆榛莽莽,别无可以观赏盼景物,唯古墓前石兽群尚可注目而已。D项,“强化了全诗的消极思想”有误;在兴和废的转化之中,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使全诗充满了积极的进取精神。E项,“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无中生有。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本诗作于杜甫《春望》后约40年。两诗都运用意象,从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影响。请依据诗歌,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内容。应找出两首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场面的特点。《春望》中,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这首诗描写的是战乱中的场景,且所写的是国都长安的景象。《汉寿城春望》中,首联的出句点明了“春望”的地点——汉寿城,勾勒出来的景物颇多,有荒祠、有古墓、有射棘、有榛莽,唯独没有人烟,这是战乱后的遗迹。
点睛:本题属于诗歌的比较阅读题。这类题目的特点如下:选材,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命题角度,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题型设置,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可以氛围“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比如本题中,主要是对两首诗歌中形象的比较,且属于“同中求异”,即既要答出相同点,也要答出不同点。
《春望》古诗原文及赏析精选篇3
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先一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先一年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至此已逾半载。时值暮春,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
《春望》古诗原文及赏析精选篇4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古诗原文及赏析精选篇5
原文:
春庭晚望
南北朝: 萧悫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
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
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
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
译文: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
暖春时节,站在庭院的楼上百无聊赖,放眼望去,只见高处的楼台遮住了低处,近处的楼台遮掩了远处,就好像自己想要藏起来一样。
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
窗外的梅花已经凋落,池边的春笋破土生长起来。
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
耳边响起泉水潺潺的声音,顿时联想到它飞溅时的汹涌,云来了感觉山也离得近了。
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
不愁见不到春花飘落、飞瓣乱扑的景象,倒是担心花消红尽春色全无的那一天很早就来临。
注释: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
纵望:即放眼望。
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
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
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但诗中又通过晚望折射出主人公一定的心境。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一个聊字点出了诗人初登楼台百无聊赖的精神状态,接着是纵望所见的景物:“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
“窗外落梅,池边春笋。”正是冬尽春来的象征。面对这春天滋育出来的新鲜生命,诗人怎能不心荡神骀!这时,诗人耳边又响起泉水潺潺的声音,顿时联想到它飞溅时的汹涌,又不禁领受到高山在旁的飘渺之感,整个精神世界为之一振。
于是引发出一声感叹:“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花开花落周而复始,本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而并不愁;但到“花飞尽”的时节,不仅意味着万木凋零,而且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意思。
这样,诗人的“畏”也就不仅仅是惜春伤时,而且带有对有限人生的深沉感伤。此诗在处理内在心理节奏上很有特色,堪称佳作。
《春望》古诗原文及赏析精选篇6
⑴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⑵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⑶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⑷恨别:怅恨离别。
⑸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⑹抵:值,相当。
⑺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地抓。
⑻浑:简直。欲:想,要,就要。不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推荐访问:古诗 赏析 原文 《春望》古诗词 《春望》诗词鉴赏 春望古诗古诗 《春望》全诗 春望古诗词鉴赏 春望古诗鉴赏 春望古诗? 诗词《春望》 古诗巜春望 古诗(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