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3历史知识点归纳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必修3历史知识点归纳7篇,供大家参考。
高二必修3历史知识点归纳篇1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赵过)、耧车(播种工具);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曲辕犁(江东地区)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北方地区);耕耙技术(南方地区)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马钧改制)、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农业的精耕细作的意义: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运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男耕女织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精耕细作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高二必修3历史知识点归纳篇2
书法艺术
一、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最早成熟文字)—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二、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绘画艺术
1、起源:新石器时代壁画,地面画,陶器装饰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提出以形写神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创造法度,雍容华贵
5、宋代:山水画兴起:注重意境
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风格奇特;木刻版画、年画等
7、民间绘画兴起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8、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高二必修3历史知识点归纳篇3
一、时间:17、18世纪
二、背景:①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发展的严重障碍。②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四、内容:一用、二批、三消灭、三追求。
五、主要人物:
(一)英国(发源地、早期代表)
霍布斯(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
观点:(1)社会契约创造君权国家;(2)人民授予君权;(3)人民绝对服从民选君权;(4)支持专制王权,可以干涉私有财产;(5)宗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评论:提出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封建落后意识。
2、洛克
修正霍布斯观点:
(1)国家政权不应干涉私有财产
(2)主张君主立宪制,权力分属议会、君主。
(二)法国
地位:启蒙运动中心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到较高程度,封建专制制度严重。
代表:
1、伏尔泰:(1)评价天主教会,但主张信仰上帝。(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提出三权分立原则;(2)权力制约与平衡。
3、卢梭:(1)“社会契约”论;(2)“人民主权”说。
4、狄德罗百科全书派。
六、影响:
(一)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
(二)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三)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高二必修3历史知识点归纳篇4
第1课 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形
【知识梳理】
、百家争鸣
1、 背景:(l)春秋战期产力提高促进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社变革:社结构发急剧化士受重用, 并提自主张
(3)术移:现私讲,官府发展民间
(4)社需求:各纷争社环境才及其治略需求
2、各派代表物:①道家:庄;②儒家:孔、孟荀;③墨家:墨;
④家:商鞅、韩非;等等
3、 评价:(1) 百家争鸣历史第思想解放运;
(2) 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重要阶段;
(3) 各家派彼渗透、吸收、融合奠定思想文化发展基础
二、儒家思想形:
期 物 主张
春秋 孔 ①政治:a.核仁即 b.德政,即强调统治者要德治民惜民力反苛政c.主张克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礼乐制度②教育:首创私,主张教类
战 孟 ①政治:a.发展孔仁"仁政思想b.发展孔德治民思想,进步提民贵君轻民本思想②伦理:主张性本善
苟 ①政治:a.施政用仁义王道,德服b.强调民群众力量,提君舟民水思想②伦理:主张性本恶
影响:战期儒诸百家蔚宗发展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三、道家
期 物 主张
春秋 ①哲:a.认世界本原道强调要顺应自b.认世界万物停运,关系相互依存且断转化
②政治:提治主张
战 庄 ①认世界万物都相②认放弃切差别观念,能精神自由
四、家
①集者:韩非
②主张:提系统治理论, 主张依治
③意义:迎合建立统专制家历史发展趋势
【习探究】
1、比较孔、孟、荀思想异同
项目 孔 孟 荀
同 仁思想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政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性论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恶
2、何看待儒家民本思想
提示:①孔、孟荀民本思想既脉相承各具特色孔提仁思想强调德治民;孟提民贵君轻观点;荀提君舟民水观点
②并维护民利益发点种加强统治策略
③虽与我前提倡本着本质区别其精神仍具定现实意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知识梳理】
(新儒背景)
(1) 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治思想, 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2) 诸侯势力益猛涨土兼并剧烈匈奴患威胁着西汉稳定
(3) 汉武帝期加强央集权积极政治思想形势发展需要
二、董伸舒新儒
1、 特点:糅合道家、家阴阳五行家思想, 改造具代特色新儒体系
2、 内容:
(1) 适应汉武帝加强央集权需要, 提春秋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 针加强君权需要, 提合应说宣扬君权神授政治思想
(3) 针处世道德标准, 提三纲五儒家道德观
3、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4、根本目:神化专制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三、主流位确立
(1) 原:董仲舒改造新儒适应西汉政府加强央集权需要,使其能够通思想统维护政治统
(2)措施:
①汉武帝起用儒家参与家政儒家说选拔才、任官授爵标准
②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规定教科书自教育儒家所垄断
③家兴办太;设立郡县校提高儒位
(3) 结
①儒家思想历代统治者推崇统思想;
②逐渐两千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习探究】董仲舒新儒与先秦儒何同
提示:
①位:先秦儒诸百家董仲舒儒真理独尊
②主题:先秦儒谈论现实问题新儒谈论神
③功能:先秦儒真理追求新儒现实政治服务
第3课 宋明理
【知识梳理】
三教合
1、儒:汉武帝提倡呈现繁盛势魏晋南北朝期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新发展
2、佛教:魏晋南北朝期盛行吸收儒精神渐趋本土化
3、道教:民间广流传受儒影响主张贵儒尊道
4、隋朝:儒家提三教合归儒称三教合
5、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既尊道、立佛、崇儒
二、程朱理
1、 背景:隋唐期儒统位受挑战北宋儒师韩愈率先提复兴儒
2、 内容:
(1) 二程思想
①理宇宙万物本原, 先理物
②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
③提格物致知认识论
(2) 朱嘉思想
①强调理源于理→作道德规范三纲五;性与理致
②强调存理、灭欲
③格物致知目于明道德善求科真
3、 特征: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理核
4、本质:维护君主专制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5、 位:
(1) 儒发展新阶段南宋期居于统治位官哲
(2) 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世科举考试依据教科书
(3) 朱熹术影响本、朝鲜形朱派;传及欧洲
三、陆王
1、 南宋期陆九渊思想
(1)宇宙万物本原理
(2) 认万物都
(3) 需反省内理
2、 明期王阳明思想
(l) 宣扬外物外理命题
(2) 提致良知知行合说
(3) 强调内反省用道德修养掉欲恢复良知本性
【习探究】宋明理影响评价
提示:
(l) 影响:宋明理社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深远影响
(2) 积极:注重气节、道德;重视主观意志力量;讲求自我节制发愤立志;强调社责任历史使命;体现儒家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
(3) 消极:用三纲五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性期居于统治位官哲进步巩固凸现儒古代传统文化主体位
程朱理与陆王异同
第4课 明清际跃儒家思想
【知识梳理】
李贽离经叛道
(1) 内容:
①破除孔思想迷信
②批判存理灭欲说教, 强调私欲
(2) 意义:定程度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期要求
二、黄宗羲君主专制抨击
(1) 内容:
①揭露君主专制害
②提主君客民主思想
③主张取代皇帝家
(2) 意义: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反专制斗争起积极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 内容:
①重视社实际情况解, 形经世致用思想
②主张实践求真知, 力求解决计民现实问题
(2) 意义:代朴实风先河
四、王夫唯物思想
(l) 内容:
①世界物质, 切事物都客观存实体
②物质发展变化规律循
③切事物通考察研究都认识
④具朴素辩证思想
(2) 意义:启示近代思维, 具划代意义
【习探究】儒家思想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阶段 间 位、特征
产形 春秋战 (1)由孔创立,经孟、荀改进,体系更加完整,未受统治者重视(2)具古典文主义色彩,包含民本思想
遭受打击 秦朝 焚书坑儒,遭受沉重打击
确立统 西汉 (1)道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揉合儒家思想,形具代特色新儒体系(2)趋向官化、神化
走向熟 宋明 (1)儒道教、佛教汲取益内容, 理儒、佛、道三家融合产物(2)由理发展,完更理论化、思辨化程
自我批判 明清 (1)现具反封建色彩民主启蒙思想(2)批判理,构早期启蒙思想洪流, 具解放思想进步性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认识:
儒家思想所百家脱颖统思想并断自我调整儒家说代表物能吸取百家固步自封更于能够与俱进顺应代潮流断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进步发展
高二必修3历史知识点归纳篇5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高二必修3历史知识点归纳篇6
1、理学兴起的背景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③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
2、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④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王阳明的心学: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①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
②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展了“仁”的思想,强调自我修养和奋发立志。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高二必修3历史知识点归纳篇7
1.士阶层、士族、市民阶层
士阶层: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以俸禄为生,有的有食田。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是脱离生产劳动的读书人。
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市民阶层:北宋时期正式形成的一种社会群体。由于商品经济的作用,以商人、百工、城市平民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步兴起,壮大为新的政治力量。
2.王道、霸道
王道:指以仁义统治天下的政策,主张要克己复礼、推行仁政等以实现统治的长治久安。
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强调君主的权威至高无上,民众要绝对服从。与“王道”相对。
3.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是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古人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汉儒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策问中作了具体阐述。
天人合一:“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这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
4. 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
格物致知:源于《礼记‧大学》,北宋二程提出这个方法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南宋朱熹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发明本心:南宋陆九渊提出的认识修养方法。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的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修养过程。
致良知:明代王阳明的心学主旨。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5.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6.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来的。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来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7.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初由冯桂芬提出,后由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
8.托古改制
托古改制: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为了实现他的改良主张而提出的一个办法。他为了否定封建经典,否定封建正统思想,宣传自己改制立法的变法主张,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和“改制变法”的祖师爷,目的是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历史上,王莽也曾托古改制。
9.节制资本
节制资本:孙中山所主张的限制私人资本于一定范围以内的方针,民生主义的纲领之一。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这一主张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发展国民经济的意义,反映了中国社会不能再走西方资本主义老路的客观历史要求。
10.人文主义、理性主义
人文主义:源于古希腊,后来成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类的人性尊严,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反对暴力与歧视,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
理性主义:理性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潮。
11.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
因行称义:就是要按照教会规定的行为,按教皇的命令去做才能得救,本质上是要维护教皇的权威。
因信称义:源自《圣经》,神称信耶稣的人为义,因信基督称义,不因信律法称义。马丁·路德引申出信徒可以由于信仰而直接成为义人,可以免去中世纪的繁文缛节,意在否定教会和教皇的神权,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发展中冲破罗马教权束缚的要求。
12.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主权
天赋人权: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认为在国家形成之前的自然状态下,人是自由和平等的,生命、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也是人固有的权利。这种权利受到自然法(人类理性)的指导与规定。其理论观点也被载入到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和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中去。
主权在民(人民主权):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最高权力。在卢梭看来,主权是公意的具体表现,人民的公意表现为最高权力;人民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来源,国家是自由的人民根据契约协议的产物,而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因此,国家的主人不是君主,而是人民,治理者只是受人民委托,因而主权只能属于人民。
13.社会契约
社会契约:人们订立一种契约以建立足以保障自然权利的国家和政府,人类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以契约建立的国家,任务是遵守自然法,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如果统治者违背契约,人民有权推翻政府,由此得出主权在民的结论。
推荐访问:知识点 高二 必修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 高二必修三历史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归纳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 高二必修三历史重点 高二必修三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