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灰雀》3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9-08 10:0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灰雀》1、《灰雀》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单元要求:多读多想,把课文读懂,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纵览课文内容,采用了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灰雀》3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说课稿《灰雀》3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灰雀》篇1

1、《灰雀》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单元要求:多读多想,把课文读懂,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纵览课文内容,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再见到灰雀,这是一条明线,文章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发现灰雀不见了,怀疑可能是男孩抓走了,诱导他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第二条暗线才是文章用意和中心所在,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若不细细品味,就很难理解其中韵味,因此好文章要多读、多品,方能明其意知其味。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种?

学生自己动手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根据自身喜好选取,对于美的认识,每个人角度不同,学生也应有个性化的选择。这一决定的作出当然也离不开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抑扬顿挫读练诵。

阅读教学,读占鳌头。读是理应得到重视的一个方面。这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贴近生活。读着这些清新的文字,于学生的思想是一种陶冶。

增强读的同时,有意识地削弱讲解的份量。有时侯我们生怕学生听不懂,总是想方设法地讲解得细些,还要反反复复地搞上几遍,其实大可不必。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弄懂这些浅显的内容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方法是否对头。众多繁琐隐晦的讲解只会抹杀了孩子们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了几十年来的汉语还读不好文章写不好字,这确实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人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如果只灌输,不管学生是否乐意,别指望有好的效果。

读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只要学生喜欢,他就会心甘情愿地去努力,并且力争精益求精。首先让他们参与进来,再提高质量。朗读训练,中年段的学生不强调运用多少技能,最主要的是投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自己的倾情演绎,凸现作品的基本轮廓,如果能熟读成诵,则效果更佳。

培养兴趣的另一个大胆尝试是让学生读、听相结合,让听的学生来给读的同学提意见,学生畅所欲言,意见中肯,气氛热烈。你来我去之际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3、转换角度导入语,不拘一格写板书。

A、导入对于“自由”的阐述,以“鸟眼看人心”,运用别出心裁的视觉转换,以传统的第三着眼光,转变为参与者之一的第二只眼看世界。之所以称为第三者眼光,是因为传统的观察是除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外的一个虚无观测点,相对而言只是旁观者,若能设身处地将自己置之与参与者的境地,应有更深刻的内涵。概而言之,选取角度不同,感受也肯定不一样。

B、传统板书过分注重逻辑性和其归纳作用,容易陷入一种大而全的误区。往往不知所云。无法将其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小学语文的板书设计,理所当然的要走形象直观之路,形象鲜明的板书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以我个人的观点,小学语文板书应尽量淡化文字,增强形象感,并且要有冲击力,看着舒服,过目不忘。

4、重视情感互动,重视语言的积累。

正确解读文本,需要深入领悟,反复揣摩,方能明其意,知其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取向,需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以体现。

语言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说不写,光说不练,流于口头表达,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将积累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读写来熟悉这些优美的词句,由情感认识到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财富,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学习语文的目标,小学生认知能力、遣词造句能力有限,必须把语言积累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附教案:

3、灰雀

1、重点解决办法

读为主线,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了解灰雀的可爱。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

2、难点解决办法

通过联系上下文,诵读、点拨,体会小男孩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小学语文说课稿《灰雀》篇2

一、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

三年级上册阅读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加强词、句训练;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城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说教学方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知识与学生感悟的结合。

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走进中外名人的世界。本文涉及到人物是伟人列宁,我在设计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名人讲起,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身边的名人,又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在让学生了解名人时,我既突破了以往介绍的惯例,既不是老师说,也不是让学生直接来介绍,而是采用了出示名片的方式,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的基础上,让学生说,避免了学生对名人了解甚少,而不会说或乱说的情况出现。

(二)走进文本,感受灰雀的可爱及列宁对它的喜爱。

1.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在这里,我是抓住了“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通过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及课件展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歌唱的画面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真切地感受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接下来的文本理解不经意地设好了铺垫。

2、这几个词的使用来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通过“每次、都要、仰望、经常”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对灰雀的喜爱。

(三)披露文本,感受列宁高超的育人之道。以此,我利用课件导入场景,并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并通过教师参与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读。有了这一环节的朗读准备,便让学生来细细地研读课文,以当小侦探的形式,了解灰雀是小男孩捉走的,并体验人物内心,接着抓住列宁自言自语的话,来感受列宁那种循循善诱及对儿童的保护的品质,也给大家展示了小男孩改正错误的过程。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引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儿去了呢?

2.精读课文,感悟真“爱”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3、.读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再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相机引导读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从这句话你读出了列宁什么样的心情?惋惜,着急,担心,关心)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4.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读4.8.10段。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列宁喜欢这只灰雀吗?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四)深入体会,在此我又以课件再次带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想象灰雀在对谁唱歌,唱得又是什么歌,从而使学生明白,我们应该向列宁那样真正地爱鸟,美丽应与大家共享,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应该改正的道理。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幻灯片展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小学语文说课稿《灰雀》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教学目标

1、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2、继续让学生质疑、答疑,逐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语言文字学习,体悟列宁对孩子的爱、对灰雀的爱,体悟男孩做错事的复杂心情。

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通过一、二年级教学,学生已具有质疑勇气,也喜欢在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但在质疑和合作学习中,往往暴露出不足,需进一步关注和培养,

2、课堂讨论中学生往往会脱离文本,需要在教学中特别关注。

教学过程实录

1、创设情景,谈话引入,揭示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灰雀》,(出示课件)听,灰雀的叫声多么动听!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怎么了?(生齐:不见了)列宁找遍了周围的树木,都没有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2、学习2~9段,从对话中体会人物的心情:

师:自由读2~9段,用“____”画出列宁说的话,反复地读,体会列宁说的每句话里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学生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说说你体会到列宁的什么心情?

生1:我体会到列宁着急的心情。我来读读这句话……

生2:老师,我认为他没有读出着急的语气,让我来读读……

师:生2善于倾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好!请继续交流。

生3:我体会到列宁难过的心情。

师:是有点难过,但更多的是什么?再读读。

生4:我还体会到列宁惋惜的心情,我来读读。

师:你有两个词读得特别好──“多好”、“可惜”,真高兴你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还能在朗读中表达出来,太棒了,这个学习方法值得推广。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都集中表达了他对灰雀的喜爱之情。那么,这只灰雀(板画灰雀)究竟哪儿去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5:我想是被男孩抓走了。

生6:我猜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用弹弓射伤了灰雀,这个小男孩把灰雀带回家养伤了。

师:你的想像力很丰富,但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吗?(生不语)请你再读读课文。

生6:哦!我刚才的猜测是不对的,如果真是那样,小男孩肯定会对列宁说出实情,而不是不敢吱声。

师:太好了,请同学们找出男孩说的话或能证明灰雀是被男孩抓走的语句,仔细体会男孩的心情,想想他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反馈)

生7:我从“没看见,我没看见”这句话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抓走的。

师:怎么看出的?

生7:因为他说话的语气是吞吞吐吐的。我来试着读这句话。

师:(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一步步地体会男孩的心理变化)这时男孩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他会想些什么?

生8:老师,我从“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这句话可以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抓走的。如果他没有抓走灰雀,那他怎么知道灰雀还活着?

师:体会得好!那么从这句话中还可以看出什么?

生9:还可以看出男孩决心放走灰雀。

生10:老师,我还看出列宁很爱这个男孩。

师:你真了不起,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生10:我从列宁的话中体会出的,他也一定看出是男孩抓走了灰雀,但怕伤害男孩的自尊心,没有批评他,而是用语言去感动他。我来读读这句话……

师:说得多好啊!老师真没想到你是一个这么出色的孩子。(引导学生进行小结)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走灰雀,后来又为什么放走灰雀呢?你认为他和列宁比起来,谁更爱灰雀?

生10:男孩抓走灰雀是因为他喜欢灰雀,想把他抓回去饲养,后来他认识到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又把灰雀放回来。

生10:男孩和列宁都爱灰雀,但男孩却让灰雀失去了自由,而列宁却喜欢灰雀无拘无束地在大自然中生活。

师:对呀,所以说男孩对灰雀的爱是自私的,而列宁对灰雀的爱却是无私的,他还用这种爱感染和教育了小男孩,使他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让我们合作分角色朗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再一次体味他们之间那种美好的情感。

3、创设情境,在分角色朗读中深入体验人物的情感:

⑴自由找伙伴朗读对话部分。

(学生三三两两分散开来,不同人数的组合,不同方式的朗读表演,彼此间出谋献策,气氛非常热烈。)

⑵小组上台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生1:这三位同学读得不错,我给xx提一个优点、一个缺点。优点是声音响亮,缺点是发音还不是很准确。

生2:我也给xxx提个建议,他读“……”这句话时,没有读出担心的语气,我来读读。

生3:我给xxx提个建议,他今天如果不扮演小男孩,扮演列宁更合适些。因为他今天系了条领带,很神气。

生4:他们表演得很不错,但我给他们提个建议,如果能不看课文,再加上一些动作,表情就更好了。

师:你能试试吗?

(某某同学落落大方地牵着同伴上台,表演得很精彩。)

生5:(满脸羡慕地)老师,她们表演得真好。我们小组也想试试,好吗?

师:当然可以,欢迎欢迎!

(三人小组也表演得很好)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倾听,从多角度进行了评析。相信大家对课文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同学们在评价交流中表现出了友善、谦虚、自信的品质,真令老师感动。

4、学习10~12段:

师:(出示课件)瞧,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回来了,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起了歌,树下多了一位真心爱它的好朋友,是谁呢?(男孩)请大家自由读10~12段,想想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或是自己理解了,想考考别人的?

生1: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生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

生3:列宁为什么微笑?

生4:列宁为什么要问不会说话的灰雀?

师:(经过梳理,归纳出几个问题)你们有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5: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

生6: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

生7:可以联系生活理解。

师:现在你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有的读书,有的轻声讨论,有的静静思考,展示出主动学习的风姿。)

生8:我明白了男孩为什么低着头,他在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内疚。

生9:我补充,男孩也许害怕受到列宁的责备。

生10:我反对,如果他这么害怕,那他还来到这儿干什么,干脆躲开算了。

生11:可是,他想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因此虽然心里有点害怕,也还是来了。

师:(欣喜地听着,看着)你们的争论很有意义,经过这一番唇枪舌战,相信你们对这个问题体会得更深入,请继续交流。

生12:我明白“列宁为什么对灰雀说话”。他是在暗示男孩做得不对。

师:你说得真好。那么如果列宁直接问男孩:“哦!原来是你抓走了灰雀,今天又把它放,回来了。对不对?”如果你们是小男孩,听了这话心情会怎样?

(学生纷纷说:会很难过。)

师:是啊,列宁是多么了解小男孩的心,小男孩知错就改,列宁还怎么忍心去责备他呢?

生13:老师,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讲的是列宁不小心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开始不承认,后来主动写信给姑妈认错。这件事与我们这篇课文很相似,只是他们承认错误的方法不同,小时候的列宁和这个男孩一样,都是诚实的孩子。

师:你的发言很精彩,体会得很深刻。列宁也有过相似的经历,更能体谅小男孩的心,用幽默的话语巧妙地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列宁是多么爱孩子啊!

生14:我明白列宁为什么微笑,因为他看见灰雀回来了,很高兴。

生15:我补充,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列宁因为看到男孩承认了错误而感到很高兴。

师:你们说得都对,灰雀回来了,小男孩也知错就改了。列宁是多么高兴啊,让我们也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吧。

5、总结谈话,提炼升华:

师:学了这篇课文,大家有什么感受?你们想对灰雀、对列宁,对男孩、对自己或对别人说些什么呢?

生1:我想对自己说,要向小男孩学习,做个知错就改的诚实的孩子。

生2:我想对灰雀说,你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我真为你高兴。

生3:我想对男孩说,你能知错就改,是个诚实的孩子。

生4:我想对列宁说,您爱灰雀,更爱小男孩,您真值得我们学习。

生5:老师,我有个问题,为什么课题要叫《灰雀》?

师:呀!你的问题太令我惊喜了,是啊,题目为什么要叫“灰雀”?以用别的题目代替吗?

生6:诚实的孩子。

生7:列宁和男孩。

师:行啊,听起来都不错,能不能说出各自的理由,让大家评评用哪个题目最好。

生8:课文是写小男孩怎样改正错误,成为诚实的孩子,所以我认为可以用“诚实的孩子”做题目。

生9:我觉得课文中列宁是个很重要的角色,题目应该叫“列宁和男孩”。

师:哟,说的都有根有据的,那我们是否把题目改过来?

学生自发地讨论起来)

生10:我觉得还是用“灰雀”做课题好。因为课文就是围绕灰雀来写的。从这件事情来表现列宁爱灰雀,更爱孩子,孩子是个知错就改的诚实的孩子。

师:说得真好,作者正是以灰雀作为线索,谱写了一首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爱的颂歌……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