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6篇

时间:2023-09-04 15:5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教材分析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6篇,供大家参考。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6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篇1

教材分析

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课文按两条线索来写。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景点的方位和作者观察的移动有机结合,同时移步换景,堪称游记体文章的典范。其中“过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游记体“篇”的特点,将游程、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是中年级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

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观察仔细,语言朴实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叙述有详有略,分别详写了孔隙、内洞的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是通过感悟,让学生了解作者按游览顺序记叙的表达方式,并体会、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感觉身临其境。

针对2011年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加大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其中第二学段应落实“段”的训练。所以本课作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旨在抓住游览顺序,通过感知整体,了解游记特点,然后重点讲“过孔隙”,梳理出本文的表达特色,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1、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做成ppt课件。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读课文、认生字、标自然段,制作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现场用展示台予以展示呈现。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祖国的山川秀美,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瞧,这是哪儿?(课件出示厦门鼓浪屿图片)这迷人的风光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文: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再看看老师家乡的一处美景(课件出示江西庐山图片),你看到这样的景致,能像老师刚才一样想起怎样的诗句呢?

谈话时,课件出示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并结合已学的诗文表达情意。

二、揭示课题,反馈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图片,揭示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点明体裁特点,介绍游记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板书:游记)

3、结合课前预习,反馈预习成果,学生出示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互相交流讨论。

小结: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交待游程(板书)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所到之处,叶老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随着叶老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双龙洞”得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新词,注意“浙、蜿”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词语)浙江臀部

稍微额角蜿蜒

3、指导学生结合汉字形声字构字法,理解“蜿蜒”的词义,并引导学生结合旧知,联系生活,学会运用“蜿蜒”。

4、读课文句子“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引导学生感悟“双龙洞”得名的由来。

四、精读课文,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

(一)找出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见闻及感受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游双龙洞的?(4—7自然段)

2、默读,思考:4—7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点,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答。(板书:外洞、孔隙、内洞)最令你好奇难忘的是哪儿?(孔隙)

(二)重点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

1、指名读,全班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孔隙特点的。

2、理解“孔隙”词义,再借助图片揭示孔隙的特点:窄小(板书)

3、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特点的。要求学生用心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群1: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作者用常见的事物具体写孔隙的窄小。)

课件出示句群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用自己游览的感觉具体写孔隙的窄小。)

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游客,仰卧小舟,工人拉着绳,帮助你穿孔隙,过水道,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指导朗读句群: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生共同小结写法:叶老没有直接点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

4、读写互动,迁移运用。

出示几幅图:海洋馆、吊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仿照孔隙的写法,写出自己游历的感受。师生交流、反馈。

5、梳理游记内容,发现构段特点。

找找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从表达方式上,你发现了什么奥秘?(条理清晰,体现了游览过程)

师生交流总结:在过孔隙时,叶老按游览顺序,将见闻、感受,生动具体地记录下来,使人身临其境,这就是游记的典范。

五、结课

双龙洞的其它几个景点又是怎么写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六、板书设计

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程外洞

见闻孔隙:窄小

感受内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篇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介绍课文及作者

1、课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①读音

wān

sǔn

蜿蜒

即使

石钟乳

石笋

②新词

孔隙突兀森郁进

四、读熟课文

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

第二课时

一、理清层次,划分段落

1、默读。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二、讲读

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问:

①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笔划一下。

溪流:时而…时而…时而。

②什么叫迎着溪流?人怎么走?

逆流而上(游览的一条“暗线”)

③理清这部分叙述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

4、小结: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从洞口里流出来的”,引出描写重点——双龙洞。

第三课时

一、从读入手,理清层次

1、读第三段。

说一说写了几层意思。

2、分析:

②外→内

学生边读边思考,师生共同总结。

a、泉水来路。

b、孔隙大小。

c、小船形状。

d、进出方法。

e、人的感觉。

二、学习本段第三层

③内洞奇景。自由读,并小结写了什么?

a、黑为什么?只有孔隙相连。

c、大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d、水源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发源地,且点出洞已到头。

④最后写出洞,自然结束文章。

三、总结

作者记叙了游览双龙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板书:8、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 “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 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环绕 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 (“曲”读qū,不要读成qǔ)

呈:显出,露出 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

明艳:明亮鲜艳 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高耸 课文中指山势高耸

森郁:树木茂盛繁密 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 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 (“隙”读xì,不要读成xī)

昏暗:光线不足;暗 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

挤压:靠拢压迫 课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从左右两边及上方向他靠拢压迫过来

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 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类爬行的样子 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石钟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 也叫钟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称 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

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 端,项目 课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状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颜色各不相同 异,不同 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颜色各不相同

一转:走一圈儿 课文中指作者在内洞里走了一圈儿

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 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

(板书:·金华 ·罗甸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 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献比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 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第六段:写乘船出洞 )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 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 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 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对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可设计提问: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 作者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

教师告诉学生映山红的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 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

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 “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 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

(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 )

山中有花也有水 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 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 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 )

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

(三)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板书:山路美)

(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

(板书:宽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 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

(四)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板书:孔隙)

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这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 教师可以用“高楼上看物体,物体好像变小”的生活经验作比方,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默读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 )

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随着小船慢慢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心情也紧张起来)

讨论: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 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

我们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 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 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险”了!

(板书 险)

(五)背诵第四段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二)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双龙洞内洞的特点

(二)练习课文编提纲

三、教学难点

给课文编写提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同桌学生相互检查课文第5自然段的背诵

2、教师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

(二)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 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板书:内洞)

(三)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 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 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板书:奇)

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

(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

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 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

(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

(板书:深黑的石洞里)

(四)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 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 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2、在写一篇文章之前,我们的大脑中要有一个思路—我要写一篇什么内容的文章(板书:题目),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书:中心),我要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通顺(板书:材料安排)这个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纲

3、练习给课文写提纲

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刚才老师讲的写作思路,我们试着给课文写个提纲

指导学生给课文写提纲

作者游历了双龙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这次游历记叙下来,这就是文章的内容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情感或说明什么道理呢,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这篇课文的中心我们刚刚总结了

(板书:表达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呢?我们来看作者是怎么做的

作者这次游览,所见所闻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写进文章 所以必须对材料进行整理和选择 选择最能体现这次游览特点的,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 作者挑选了山路上的景色,因为它能表现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双龙洞的兴趣 作者挑选了洞口、外洞、进入内洞、内洞几处景物来写,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游览的对象,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挑选好材料后,还要对选好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段落清晰 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的,同学们把作者对材料的安排按顺序写下来

(学生在本上写)

4、小结:(指黑板)这样就是一个简单的提纲 我们在写作文前,应该编写作文提纲 首先想好要表达的中心,然后选择能表达中心的材料,最后把选好的要写的内容安排好

5、学生将编写的提纲补充完整

(六)作业

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课,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篇4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在正确的读音上面“√”

系(jì xì)绳子 稍(shāo sāo)微 蜿(wān wǎan)蜒

漆(qī xī)黑 上源(yuán yán)盘曲(qū qǎ)而上

浙(zhè zè )江 仿佛(fú fó )呈(chéng céng)粉红色

三、给下列句子中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①端正,不歪斜②东西的一头③项目方面④事情的开头⑤仔细地看 ⑥用手平正地拿着

1、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

2、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 )

3、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慢慢说。( )

异:①不同的②分开③另外的,别的④特别的⑤奇怪

1、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 )

2、奇花异草不容易养活。( )

3、这是一道奇异的亮光。( )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沙土 ( )的映山红 ( )的公路

( )地移动 ( )地流着 ( )地举起

五、读课文,完成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

2、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________,特点是_______;再写了______,特点是________;然后写了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

3、“孔隙”的特点是______。表现在______。

①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________________;

②船的进出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乘船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略)

三、1.③2.⑤3.⑥;1.①2.④3.⑤

四、(略)

五、1.叶圣陶浙江金华北山的双龙洞4月14日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洞口外的景色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宽外洞大

3、窄小①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②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绳子,船就出来

③仰卧在小船里,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一处不贴着船底

④眼前昏暗了,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4、黑大奇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篇5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介绍课文及作者

1、课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①读音

wānjírǔsǔn

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

②新词

孔隙突兀森郁进

四、读熟课文

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篇6

一、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1、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景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洞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板书: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

(明艳)(突兀)(大)(窄)(黑奇大)

推荐访问:课文 原文 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图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作者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全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四年级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四年级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四年级解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朗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四年级下册笔记 记金华的双龙洞原文是一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