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论文摘要]通过对常用藏书剔除的方法的分析,阐明依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藏书剔除的组织、计划、实施,及其方法和步骤,提出进行以3~5年为周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11篇,供大家参考。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篇1
[论文摘要]通过对常用藏书剔除的方法的分析,阐明依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藏书剔除的组织、计划、实施,及其方法和步骤,提出进行以3~5年为周期的藏书剔除,有利于馆藏结构的持续改善。
藏书剔除即“将某些图书从基本藏书区中撤出,转人某种辅助藏书区、储存中心,或加以注销”的一个过程,将一部分失去使用价值或利用率很低的书刊撤离一线书库[1],可使留下来的藏书更加符合图书馆的任务和读者需要。
一、常用方法的藏书剔除
常用的藏书剔除办法主要有主观判断法、书龄判断法、使用年限法等,其中主观判断法是藏书剔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馆员按照事先拟订的一系列相关的剔除标准(或准则),凭借自己的经验,直接在书架上剔除文献资料。面对的是知识内容千差万别、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藏书,运用主观判断法进行藏书剔除的尺度很难把握。
书龄判断法是根据图书年代进行藏书剔除的一种方法。可是相同书龄图书的利用率会相差甚远,单纯以年代决定藏书的去留,就有可能把一些有价值的、使用率高的旧书剔除出去,或者留下许多书龄较短、不符合读者需求的图书。
文献寿命“半衰期”体现的是知识情报的老化与更新的基本规律,可以作为一线书库藏书剔除的一个参考依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量化某一馆藏是否超出其有效使用年限,或着超出了多少,都是很困难的。
调查研究法是开展特定范围(读者、专家)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藏书剔除的一种方法。它过分注重代表范围内的即时需求,忽视馆藏体系整体的、长远的建设和发展。
滞架时间是反映图书使用情况的一个客观标准,如果大量利用率很低的馆藏文献继续留在一线书库,会增加馆藏的承载负担和经济支出,增加读者查找和获取的时间。但如果图书没有放到规定位置,或者读者没有发现它,那么它自然没有被利用的记录,很可能就被选为剔除对象。
目标比对法是根据资源建设目标进行藏书剔除的一种方法。然而,藏书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这种方法有时会加大滞后的周期。
上述方法从不同角度为藏书剔除提供依据,总体上说是各有千秋。有些时候,单独使用上述方法在时间、人力、质量等方面难以满足藏书剔除的需要,需要结合目标、摸索更先进、更科学、更合适的藏书剔除方法。
二、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概况
图书馆管理系统,又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自国内图书馆开始运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到目前已经将传统的图书馆业务手工操作转变为计算机管理,从简单的单个模块管理提升到功能齐全和强大的集成系统,使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包括采访、编目、流通、连续出版物管理、公共检索等,在一个书目数据库中得以实现。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管理系统全面普及,传统的人工工作逐项逐项地被计算机代替。图书馆管理系统本身从图书馆内部提供信息资源朝着馆际之间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的多媒体化[2—3]方向发展。图书馆管理系统实时显示图书的库存数量、种类,以及图书的借阅情况,有助于动态的分析和决策,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基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藏书剔除
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的当前,依托各集成管理系统的功能,跟踪特定读者群,核实电子文献、各种数据库、虚拟馆藏的覆盖面、特色和利用情况。与对口院系、各专业尤其重点学科、基地建立长期的联系,掌握对口院系学科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学生和教师用书需求。根据入藏、流通、阅览统计,确定反映本馆利用状况的藏书周转基点,研究剔除一部分非本馆特色学科的文献、剔除一部分少人问津的文献,对藏书结构、满足率、利用率造成的影响。传统的藏书剔除工作也可以根据计划进度、一个库一个库、一类一类、持续不断地开展,形成一个经常性、制度化、规范化、以3~5年为周期的、按主题(或按类别)的藏书剔除制度。
利用计算机很容易列出长期滞架文献的清单,但是要从这几十万条数据中判断出哪些图书应该在这一批剔除的确有困难。况且,判断馆藏图书是否有使用价值,使用频率的高低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使用频率的高低并不一定与使用价值的大小同步,滞架书刊中不乏一些内容质量、及其时效性都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书刊,不应属于剔除之列。因此必须启用专用的系统,把具体的量化指标限定条件输入计算机,如历年利用率要求、出版时间要求、复本数量要求、外观状态要求、修补次数要求等,其中连续利用率、出版时间、复本数量可以从数据库获得,外观状态和修补次数如果有记录以记录为准,没有记录则认定外观状态正常、修补次数为零。在计算机分类分类平台完成检索之后,记录符合条件的分类结果,生成一个符合量化指标的表单。面对学科知识千差万别、书品质量参差不齐的具体藏书,不是用几条原则标准就能决定取舍的,随时都可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所以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须对藏书进行逐类审查、逐种鉴别的,任何僵化的、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需要对拟剔除文献进行必要的复审。
对于通过复核的拟剔文献,才可以分门别类交付工作人员把对应的文献逐一从架位上按顺序抽取出来,按顺序集中存放。下架后应设一道复核工序,即由复核人员对下架的剔除文献进行认真核对,以防止误剔、漏剔。同时,对获批下架文献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把剔除文献的去向反映到相应的数据库,调整库位,生成新的排架号。
藏书剔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藏书质量,让使用率高的藏书留在一线书库的开架书位上,方便读者取用,提高流通书位的利用率,控制开馆成本。斯坦利J斯洛特的相关研究表明:“当一个图书馆的核心藏书占该馆现有图书的72~84%时,可以保证满足99%的读者使用需求”,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图书馆将其现有藏书的16~28%图书予以剔除,会对1%的读者需求产生影响。所以储藏剔除不能将剔除文献轻率地抛弃,对尚有一定参考、利用价值的书刊,优先移至贮藏书库,密集排架,以为读者可能产生的特殊文献需求提供保障。通过对藏书剔除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和解决,可从藏书是否符合读者群的需求、藏书分类是否恰当、藏书著录是否准确、藏书排架是否符合读者习惯等一个个侧面为馆员改进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反馈信息,进而有利于修正和调整资源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藏书剔除是藏书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的前提下,依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功能,可为藏书剔除工作提供更客观、更准确的依据,并有效地保障藏书剔除的进度和质量。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篇2
[摘要]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倡导知识管理,是为了提高图书馆的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在知识管理体系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的隐性知识和挖掘图书馆运行的潜在能力,从而使知识的需求者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取知识并加以应用。将知识管理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有利于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提高知识服务的有效性。高校应当抓住机会,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将知识管理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以构建更加合理的个人知识管理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习型图书馆;知识管理
目前,各企业、机构、组织、政府部门已经广泛应用知识管理,借助组织的智慧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知识管理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管理,以信息为载体,传播知识,对知识进行管理;二是对人的管理,主要研究人的思想、行为和组织活动。知识管理是将信息与人力资源相结合,运用组织的智慧提高集体创新和应变能力的战略。将信息管理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会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应用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首先,将知识管理进行应用最早从以图书馆为代表的机构开始。图书馆从产生时起就开始保存、管理、应用、传播知识,只不过知识管理这个概念不是图书馆最先提出来的。其次,图书馆发明了分类法,为知识管理做出了巨大贡献。分类法的出现让知识变得有章可循,使人们能够更加有效地对知识进行管理。作为知识管理的一个基础,分类法自身也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它为知识管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外,高校图书馆也是社会组织的成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管理知识。将图书馆变成学习型组织,就是知识管理的具体形式。
(一)以知识管理加强高校图书馆学习性
通过知识管理加强图书馆馆员的学习态度,能更深刻地理解管理内容,更广泛地获取知识,从而将图书馆打造成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组织。
(二)以知识管理加快高校图书馆组织转型
通过知识管理营造图书馆不断进步的氛围,从而形成进取性的图书馆文化。而且在此过程中使图书馆结构扁平化,完成向学习型组织的过渡。
(三)以知识管理改变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
通过知识管理及时了解各级员工的相关需求,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积极性,从而真正改变员工个人素质,将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四)以知识管理扩大图书馆可用资源
图书馆的发展不能再仅仅依靠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固有学科。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在这个发展的基础上建成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互通有无的平台,才能使图书馆拥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五)以知识管理连接知识与现实
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根本。而知识管理恰恰就是帮助人们充分利用自身知识资源去解决具体问题,因为知识管理要求我们最大程度地去交流、去应用。对知识管理进行应用,就是高校图书馆挖掘个人潜在知识和组织能力,提升集体创新能力构建学习型图书馆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协助高校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才能让知识的需求者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并利用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二、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图书馆管理是指在应用现代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筹划、组织协调等行为,优化图书馆资源配置,使资源使用效率达到最佳,从而完成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过程。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图书馆在社会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人类的影响在不断加深,加强图书馆管理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在各种社会机构之中的竞争力,从而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图书馆管理模式与理念也要随之进行改变。
(一)信息技术发展给图书馆带来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师生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给图书馆带来了挑战。首先,信息资源具有时效性。由于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是在校师生,他们的学习研究具有前沿性,图书馆提供的书籍、信息必须涵盖师生的所有专业,并始终提供最新信息。其次,要求知识的专业性很强,且专业广泛。由于师生都是各专业的高精尖人才,他们研究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就要求图书馆提供专业性很强的信息服务,并要包含学校的所有专业。
(二)图书馆管理SWOT分析
综合分析图书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特征,有利于促进图书馆构建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从外部环境机遇来说,网络信息技术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人们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刺激了图书馆管理的发展,多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新生也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从面临的外部挑战来说,信息服务机构不断增加,图书馆的竞争压力较大;大数据库时代导致信息繁杂给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从内部优势来说,高校图书馆各学科教育资源齐全,工作人员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人员稳定并具有搜集传递信息的优势。从内部劣势来说,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工作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没有对知识的系统研究。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应用知识管理的框架设计
为了应对外部挑战、克服内部劣势,图书馆必须引进知识管理理念,提高图书馆个人和组织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知识创新技能。综合分析图书馆内外部优劣势,应当在引入知识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型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管理应用知识管理的框架应当包括个人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过程管理三个部分。对个人知识的管理,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个人自身修养,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对组织的知识管理,要求共同创新、共同进步,建成学习型图书馆,促进图书馆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提供最优质的信息服务。过程管理则要求图书馆在充分利用内部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外部资源,实现内外部资源的共享。高校图书馆管理应用知识管理的框架要求图书馆对组织和个人两方面进行管理,两个过程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四)显性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模式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储存机构,而知识又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中,非常重视显性知识。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对知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加工的机构,所以说它不仅仅只是一个知识库,更是社会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机构。而在对社会知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显性知识的管理又非常重要。所以,对显性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开发和应用,也是高校图书馆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当前高校图书馆中,对于显性知识的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收集知识。因为高校是进行学术研究的一个主要阵地,而在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往往就需要大量的文献,只有通过这些文献,高校才能够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建设和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水平。其次,在对知识进行收集之后,还需要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加工。当前高校对于显性知识进行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采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和编目,使每一本文献都能有自己的归属,这样既可以方便人们的查阅,也可以使得这些原本无序的信息变得有序。再次,储存知识。除了采集知识和加工知识之外,高校图书馆对于显性知识的管理还包括储存知识,只有以一定的形式将这些知识进行储存,才能使得人类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存。最后,应用知识。这是高校图书馆对显性知识进行管理的一个较高层次,只有通过应用,这些知识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
(五)隐性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模式
在任何一所高校图书馆中,要想使自身知识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必须注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因为文献资源固然是高校图书馆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但是要实现对其有效管理,还必须依赖图书馆各个部门的相互协作,使高校图书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而这些管理经验和管理体制就属于隐性知识管理,只有建立起完善的隐性知识管理体系,才能够使得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更加完善。隐性知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很难通过一种固定的方式来进行表达。而且隐性知识还有着动态特性,人们要有效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就必须要进行沟通和合作。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想实现对于隐性知识的管理,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管理系统,使得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能够通过这个系统得到很好的传播,使得二者之间可以有效地转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的隐性知识也与高校的科研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对隐性知识的管理还能使高校的科研水平得以有效提高。
三、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加之图书馆面临着各种外部挑战、内部劣势,这些都要求图书馆要引进知识管理这一新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高校图书馆要抓住外部机遇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引进知识管理增强自身的信息服务能力,通过对个人知识管理和组织知识管理,建立新型的学习型图书馆,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其馆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蕾。有关第二代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140~141.
[2]李超。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卷宗,2015,(7):78.
[3]郝瑛。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创新应用[J]。金田,2014,(11):331.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篇3
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物联网应用不断出现,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实际应用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通过各种物联网技术对图书馆进行管理。通过Zigbee技术实现图书馆环境的智能调节,通过RFID技术实现图书的自动借阅,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成本。
关键词:物联网;RFID;Zig Bee1概述
1导论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 T)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近年来,工业界和学术界对物联网的关键理论、相关技术和产业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涵盖了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直至应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标签物品的RFID技术、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和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等方面,相关研究工作十分活跃。
物联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如传感器网络、射频标签阅读装置、条码与二维码设备、全球定位系统和短距无线自组织网络等,通过各种接入网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智能网络。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应用中,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智能,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应用,可以将物与物紧密相连,实现数据共享。
本文首先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对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接着,分析了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具体分析了该系统的主要模块。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综合运用多种物联网技术,对图书馆进行智能管理。
2物联网
2.1物联网
物联网的概念最初来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 Labs在1999年提出的网络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即把所有的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题为《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报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这一概念[4]。
报告从功能和技术两个角度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从功能角度,ITU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信息交换,实现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从技术角度,ITU认为物联网涉及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
2.2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实现所有物体的连接。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如图1所示。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识别、信息采集;网络层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和各种物联网应用。
2.3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涵盖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涉及技术众多。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被测量是非电物理量,输出信号一般为电量。传感器技术是实现测试与自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信息技术三大支柱之一。射频识别即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是集条码理论、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条码印制技术于一体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常用的有一维条码技术和二维条码技术。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起着沟通桥梁的作用,将分布在各处的物体互联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联”。常见的通信技术有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Internet技术等。
3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读者对图书信息的多样化需求,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已成为趋势,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实现书库环境的自动调节、图书自动借阅、移动端便捷查询,提供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整个系统主要分成环境调节、安防、图书入库和图书借阅四个部分,其中环境调节模块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基于Zigbee技术将环境数据经由Zigbee协调器传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预设的温湿度、光照数值控制电动窗帘、通风系统和空调设备,当温度过高时自动开启空调降温;湿度过大时自动开始通风;光线过强时窗帘自动拉上。安防模块通过烟雾传感器、火焰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监测是否发生火灾、浓烟,一旦发生,报警信息通过数字量采集器、串口链路服务器和无线路由器传至服务器端,提醒管理员,同时报警灯报警。在入馆处,装有门禁系统,对入馆人员的身份进行确认,借阅者凭借书卡入馆。图书馆闭馆后,将红外对射设备开启,进行布防,当有人非法进入时,报警信息通过数字量采集器、串口链路服务器和无线路由器传至服务器端,提醒值班人员,同时报警灯报警,值班人员还可以通过摄像头对图书馆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图书入库模块使用贴在图书封面或封底的RFID标签标识每本图书,RFID标签中记录图书的基本信息和存放位置,传送装置根据图书的RFID标签将图书送至对应书库。图书借阅模块通过将记录借阅者信息的射频卡与图书的RFID标签相关联,通过RFID阅读器实现图书的自动借阅和归还。图书馆入口处装有RFID门禁系统,通过RFID阅读器读取图书的RFID标签,检查借阅状态,防止未借阅图书被带出图书馆。在这套系统中,服务器与网络相连,读者使用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查询图书借阅信息。
4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要模块
4.1环境调节模块
环境调节模块基于Zigbee技术开发,主要用于图书馆的环境监控,保持正常的室内温湿度。通过与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相连的Zigbee节点,将实时温湿度、光照发回到Zigbee协调器,Zigbee协调器与服务器相连,讲这些环境数据实时传到服务器端,管理人员可以用过控制页面了解图书馆的实时环境信息。同时,Zigbee节点还与通风设备、窗帘、空调等设备相连,根据预先设定的温湿度数值,当温湿度过高时,系统会向与通风设备、空调相连的Zigebee节点发送指令,开启通风设备、空调,降低温湿度;当光照过强时,系统会向与窗帘相连的Zigbee节点发送指令,放下窗帘,减少光照。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管理页面手动控制通风设备、空调和窗帘。
4.2图书入库和借阅模块
图书入库时,通过手持设备扫描图书条码,并将图书的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将这些信息写入与图书绑定的RFID标签中。借阅者借书时,只需持图书从RFID阅读器前通过,RFID阅读器会自动读取图书信息,与借书卡上的借阅者信息绑定,完成图书借阅;借阅者归还图书时,RFID阅读器同样自动读取图书信息,完成图书归还。
5结论
本文首先对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历史进行了介绍,对物联网的三层体系结构和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随后分析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该系统综合使用传感器、RFID、Zigbee等多种物联网技术,智能调节图书馆室内环境,完成图书的自动借阅,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节约了成本。
参考文献:
[1]陈海明,崔莉,谢开斌。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比较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3,36(1):168-188.
[2]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37(6):1-10.
[3] Auto-ID Labs homepage[EB/OL]。 http://www.
[4] ITU Strategy and Policy Unit. 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 [R] 。 Geneva: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2005.
[5]孙其博,刘杰,黎羴,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3):1-9.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篇4
摘要:信息时代的来领使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论是人们的生活还是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它对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图书馆作为人们只是的传播者,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它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运用了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让纸质文本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播的载体。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建立,让人们能够通过电脑就能够享受在图书馆中的所有的服务。但是由于当前有些技术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图书馆的管理系统还不是很完善,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安全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概述,指出了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做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管理系统;安全性
1网络数据库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概述
1.1图书馆管理系统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减少图书管理员的在记录、整理图书的过程中产生的失误,还可以使数据资源得到良好的保存,在图书的查找、阅览、记录等方面操作起来更加的简单快捷[1]。但是,就目前而言,图书馆的管理系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够满足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很多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不能时间图书资源的共享,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可使用功能较为单一,安全意识比较低,面对外界的网络攻击,防范能力较弱,对于数据的备份保存的机制还不够成熟。因此,针对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图书馆后台管理人员应该在操作上更加的规范化,避免随意操作和失误操作。管理系统应该在信息处理的方面应该具备较强的可靠性和较高的准确性。
1.2网络数据库
数据库指的是利用一定的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和规则,按照一定的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的数据仓库。数据库技术则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主要研究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组织,如何高效的提取并处理数据,是一种辅助管理数据的方法。而网络数据库则是把数据和资源共享着两种技术融合在一起,把数据库技术融入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数据库的资源共享。
网络数据库主要包括存取数据和访问数据两个功能,除此之外,还具有较高的安全防范功能,对于数据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能够保证数据库信息的一致性和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在网络数据库中保存数据信息后,如果想要修改或者访问数据,就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权限,才能进行相应的操作。
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主要包含以下四点:①数据的保密性较强。②数据具有一致性和完整性。③数据的可用性强。④网络数据库能够对信息的变化进行详细的记录[2]。随着网络数据看到迅速发展,在社会各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他也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在电脑之间进行数据库数据传输是,需要提前设置相关协议。在当前的网络大环境下,由于电脑操作的漏洞比较多,网络数据库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安全隐患:①数据信息容易被窃取或窃 听。②数据的完整性容易遭到破坏。③数据库容易遭到网络黑客的攻击。
2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管理系统安全性分析
关于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分析,我们可以以高校的图书馆为例。在高校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网络同样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比较高,要保证高校的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就必须具备以下安全性:
2.1运行的稳定性
对于图书馆网络数据库来讲,需要具备较高的稳定性才能支持服务器保持长时间的正常运行,一般情况下,图书馆的后台服务器需要连续运行半年左右才会进行重启维护。因此,稳定性较高的管理系统能够让图书馆的网络数据库正常的运行而不受干扰。
2.2数据的保密性
对于图书馆来说,应该要有一定的验证要求,设置访问权限,降低服务器的负荷。对能够公开的信息和需要保密的信息进行分开管理,并设置不同级别的查看权限,根据不同级别的权限来访问不同性质的信息,以此来保证数据库信息的保密性。
2.3运行速度较快
图书馆的网络数据库不管在浏览器端口还是在客户端的访问速度都很快,对于数据库数据信息的查询、修改和访问等操作的反应速度要求读比较高,不能有太久的延迟。
2.4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
针对网络数据库的服务器,最为重要的数据安全保障措施就是对数据的备份和当出现数据丢失现象后的数据恢复。对于图书馆管理系统来说,图书信息、图书借阅记录、用户账户信息等信息数据都是图书馆能够正常运行的最基本的保障,如果这些信息出现故障,对图书馆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事故。因此,数据的备份和数据恢复是图书馆管理系统最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一旦网络数据库出现故障或损害,必须要尽快进行系统恢复和数据恢复,以保证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5故障处理
网络数据库往往会因为内部或者外部原因导致数据库故障。如数据库硬件故障或网络黑客攻击导致的故障,数据库受到木马或者网络病毒的感染等问题,这些故障都会导致网络数据库无法正常使用[3]。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具有故障处理的特点,它可以根据网络数据库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恢复措施,通过往期建立的日志文件或存储记录等信息,对网络数据库进行数据恢复。
3影响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的因素
能够影响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的因素时多方面造成的,其中包括技术设备、系统管理以及资源本身等方面的问题[4]。
3.1图书馆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是影响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安全问题的最为直接的因素,主要是因为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于网络数据库的管理不够重视,对与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的认识不够全面,图书馆管理员对网络数据库疏于管理,从而导致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发生安全问题。
3.2人为原因
造成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安全问题的人为原因有很多种,如用户对个人账户管理不当,账号密码的设置过于简单或者随意将账号交给他人使用等,都会对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产生影响。此外还有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人员对于数据库没权限或其他安全配置操作处理不当导致安全漏洞的出现。
3.3网络数据库系统自身的防御力度不够
一些非授权用户如网络黑客等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恶意的访问或者破坏,或者通过盗取用户的账号和密码,伪装成合法用户对数据信息进行窃取、修改甚至破坏,从而造成的网络数据库的重要数据或敏感信息丢失或泄露。这些都是由于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自身的防御能力较为薄弱,导致数据未经授权被访问。除此之外,网络病毒的入侵也会对网络数据库的=数据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
3.4操作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以及网络环境都和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漏洞以及一些网络协议的安全性都会破坏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给网络数据库的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图书馆的正常运行。
4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管理系统安全性管理策略
4.1建立完善的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制度
为了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的管理体系,对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制度培训并实施责任制,从而确保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安全运行。在网络系统、设备保养、故障处理、系统监控等方面,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应安全管理制度来进行维护和处理。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病毒防护以及日常出入机房等方面也要有严格的制度来进行管理,从而达到更好地管理水平。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一定要全面,落实到位,建立的管理制度如果不全面就会给未来的网络数据库的运行留下安全隐患。因此,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全面的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系统管理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4.2控制用户和权限
身份验证和访问权限的设置是目前网络信息系统中最常见的安全性方法[5]。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包含读者、图书管理员等多重身份的用户,根据各类用户的特点,设置合理的系统访问权限,通过访问权限来控制特定用户群对特定数据的访问,在数据共享的同时保障数据的安全,同时还可以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保证图书馆的安全运行。
4.3为网络数据库建立防火墙
安全防火墙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专用网络和公共网络之间的界面上构建而成的一种虚拟的屏障,它是由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施共同组合而成的。它能够保护内部网络免受非法用户入侵,由于现存的图书馆网络数据库防御能力较弱,容易受到非法访问,故而建立安全防火墙来增强网络的防御力。确保网络数据库的正常使用。
4.4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馆要注重对于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教育培训以优化图书管理员的职业结构。在目前的网络时代大环境下,要培养图书管理员的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提高图书管理员的对于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管理能力。加强对于管理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让管理人员能够做到自我约束,防止出现违规违纪的行为,从而确保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保证图书馆的正常运转。
5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地发展,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图书馆也实现了网络数字化管理。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图书馆的网络数据库中实现图书的阅览和外借,查找图书非常方便。而且,在网络数据库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具有非常高的保密性,而且具有数据一致性、完整性等特点,可用性很强。在图书馆的数据库管理中,图书管理员可以通过及时的图书数据备份和数据优化,制定完善的数据安全策略等方式来保证图书馆数据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冯菲。图书馆数据库管理系统[J]。电子世界,2013(12)。
[2]晋征。论基于网络数据库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安全性研究与实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3)。
[3]高丽,王艳阁。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研究及控制策略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6(2)。
[4]古勒盖乃阿吉尔阿恨。高校图书馆网络安全办法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4)。
[5]黄志鹏。图书馆管理系统维护与安全研究[J]。科技广场,2010(8)。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篇5
摘要:信息时代的来领使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论是人们的生活还是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它对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图书馆作为人们只是的传播者,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它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运用了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让纸质文本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播的载体。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建立,让人们能够通过电脑就能够享受在图书馆中的所有的服务。但是由于当前有些技术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图书馆的管理系统还不是很完善,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安全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概述,指出了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做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管理系统;安全性
1网络数据库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概述
1.1图书馆管理系统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减少图书管理员的在记录、整理图书的过程中产生的失误,还可以使数据资源得到良好的保存,在图书的查找、阅览、记录等方面操作起来更加的简单快捷[1]。但是,就目前而言,图书馆的管理系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够满足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很多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不能时间图书资源的共享,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可使用功能较为单一,安全意识比较低,面对外界的网络攻击,防范能力较弱,对于数据的备份保存的机制还不够成熟。因此,针对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图书馆后台管理人员应该在操作上更加的规范化,避免随意操作和失误操作。管理系统应该在信息处理的方面应该具备较强的可靠性和较高的准确性。
1.2网络数据库
数据库指的是利用一定的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和规则,按照一定的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的数据仓库。数据库技术则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主要研究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组织,如何高效的提取并处理数据,是一种辅助管理数据的方法。而网络数据库则是把数据和资源共享着两种技术融合在一起,把数据库技术融入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数据库的资源共享。
网络数据库主要包括存取数据和访问数据两个功能,除此之外,还具有较高的安全防范功能,对于数据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能够保证数据库信息的一致性和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在网络数据库中保存数据信息后,如果想要修改或者访问数据,就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权限,才能进行相应的操作。
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主要包含以下四点:①数据的保密性较强。②数据具有一致性和完整性。③数据的可用性强。④网络数据库能够对信息的变化进行详细的记录[2]。随着网络数据看到迅速发展,在社会各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他也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在电脑之间进行数据库数据传输是,需要提前设置相关协议。在当前的网络大环境下,由于电脑操作的漏洞比较多,网络数据库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安全隐患:①数据信息容易被窃取或窃 听。②数据的完整性容易遭到破坏。③数据库容易遭到网络黑客的攻击。
2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管理系统安全性分析
关于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分析,我们可以以高校的图书馆为例。在高校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网络同样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比较高,要保证高校的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就必须具备以下安全性:
2.1运行的稳定性
对于图书馆网络数据库来讲,需要具备较高的稳定性才能支持服务器保持长时间的正常运行,一般情况下,图书馆的后台服务器需要连续运行半年左右才会进行重启维护。因此,稳定性较高的管理系统能够让图书馆的网络数据库正常的运行而不受干扰。
2.2数据的保密性
对于图书馆来说,应该要有一定的验证要求,设置访问权限,降低服务器的负荷。对能够公开的信息和需要保密的信息进行分开管理,并设置不同级别的查看权限,根据不同级别的权限来访问不同性质的信息,以此来保证数据库信息的保密性。
2.3运行速度较快
图书馆的网络数据库不管在浏览器端口还是在客户端的访问速度都很快,对于数据库数据信息的查询、修改和访问等操作的反应速度要求读比较高,不能有太久的延迟。
2.4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
针对网络数据库的服务器,最为重要的数据安全保障措施就是对数据的备份和当出现数据丢失现象后的数据恢复。对于图书馆管理系统来说,图书信息、图书借阅记录、用户账户信息等信息数据都是图书馆能够正常运行的最基本的保障,如果这些信息出现故障,对图书馆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事故。因此,数据的备份和数据恢复是图书馆管理系统最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一旦网络数据库出现故障或损害,必须要尽快进行系统恢复和数据恢复,以保证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5故障处理
网络数据库往往会因为内部或者外部原因导致数据库故障。如数据库硬件故障或网络黑客攻击导致的故障,数据库受到木马或者网络病毒的感染等问题,这些故障都会导致网络数据库无法正常使用[3]。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具有故障处理的特点,它可以根据网络数据库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恢复措施,通过往期建立的日志文件或存储记录等信息,对网络数据库进行数据恢复。
3影响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的因素
能够影响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的因素时多方面造成的,其中包括技术设备、系统管理以及资源本身等方面的问题[4]。
3.1图书馆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是影响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安全问题的最为直接的因素,主要是因为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于网络数据库的管理不够重视,对与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的认识不够全面,图书馆管理员对网络数据库疏于管理,从而导致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发生安全问题。
3.2人为原因
造成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安全问题的人为原因有很多种,如用户对个人账户管理不当,账号密码的设置过于简单或者随意将账号交给他人使用等,都会对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产生影响。此外还有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人员对于数据库没权限或其他安全配置操作处理不当导致安全漏洞的出现。
3.3网络数据库系统自身的防御力度不够
一些非授权用户如网络黑客等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恶意的访问或者破坏,或者通过盗取用户的账号和密码,伪装成合法用户对数据信息进行窃取、修改甚至破坏,从而造成的网络数据库的重要数据或敏感信息丢失或泄露。这些都是由于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自身的防御能力较为薄弱,导致数据未经授权被访问。除此之外,网络病毒的入侵也会对网络数据库的=数据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
3.4操作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以及网络环境都和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漏洞以及一些网络协议的安全性都会破坏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给网络数据库的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图书馆的正常运行。
4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管理系统安全性管理策略
4.1建立完善的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制度
为了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的管理体系,对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制度培训并实施责任制,从而确保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安全运行。在网络系统、设备保养、故障处理、系统监控等方面,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应安全管理制度来进行维护和处理。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病毒防护以及日常出入机房等方面也要有严格的制度来进行管理,从而达到更好地管理水平。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一定要全面,落实到位,建立的管理制度如果不全面就会给未来的网络数据库的运行留下安全隐患。因此,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全面的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系统管理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4.2控制用户和权限
身份验证和访问权限的设置是目前网络信息系统中最常见的安全性方法[5]。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包含读者、图书管理员等多重身份的用户,根据各类用户的特点,设置合理的系统访问权限,通过访问权限来控制特定用户群对特定数据的访问,在数据共享的同时保障数据的安全,同时还可以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保证图书馆的安全运行。
4.3为网络数据库建立防火墙
安全防火墙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专用网络和公共网络之间的界面上构建而成的一种虚拟的屏障,它是由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施共同组合而成的。它能够保护内部网络免受非法用户入侵,由于现存的图书馆网络数据库防御能力较弱,容易受到非法访问,故而建立安全防火墙来增强网络的防御力。确保网络数据库的正常使用。
4.4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馆要注重对于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教育培训以优化图书管理员的职业结构。在目前的网络时代大环境下,要培养图书管理员的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提高图书管理员的对于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管理能力。加强对于管理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让管理人员能够做到自我约束,防止出现违规违纪的行为,从而确保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保证图书馆的正常运转。
5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地发展,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图书馆也实现了网络数字化管理。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图书馆的网络数据库中实现图书的阅览和外借,查找图书非常方便。而且,在网络数据库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具有非常高的保密性,而且具有数据一致性、完整性等特点,可用性很强。在图书馆的数据库管理中,图书管理员可以通过及时的图书数据备份和数据优化,制定完善的数据安全策略等方式来保证图书馆数据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冯菲。图书馆数据库管理系统[J]。电子世界,2013(12)。
[2]晋征。论基于网络数据库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安全性研究与实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3)。
[3]高丽,王艳阁。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研究及控制策略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6(2)。
[4]古勒盖乃阿吉尔阿恨。高校图书馆网络安全办法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4)。
[5]黄志鹏。图书馆管理系统维护与安全研究[J]。科技广场,2010(8)。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篇6
[论文摘要]通过对常用藏书剔除的方法的分析,阐明依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藏书剔除的组织、计划、实施,及其方法和步骤,提出进行以3~5年为周期的藏书剔除,有利于馆藏结构的持续改善。
藏书剔除即“将某些图书从基本藏书区中撤出,转人某种辅助藏书区、储存中心,或加以注销”的一个过程,将一部分失去使用价值或利用率很低的书刊撤离一线书库[1],可使留下来的藏书更加符合图书馆的任务和读者需要。
一、常用方法的藏书剔除
常用的藏书剔除办法主要有主观判断法、书龄判断法、使用年限法等,其中主观判断法是藏书剔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馆员按照事先拟订的一系列相关的剔除标准(或准则),凭借自己的经验,直接在书架上剔除文献资料。面对的是知识内容千差万别、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藏书,运用主观判断法进行藏书剔除的尺度很难把握。
书龄判断法是根据图书年代进行藏书剔除的一种方法。可是相同书龄图书的利用率会相差甚远,单纯以年代决定藏书的去留,就有可能把一些有价值的、使用率高的旧书剔除出去,或者留下许多书龄较短、不符合读者需求的图书。
文献寿命“半衰期”体现的是知识情报的老化与更新的基本规律,可以作为一线书库藏书剔除的一个参考依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量化某一馆藏是否超出其有效使用年限,或着超出了多少,都是很困难的。
调查研究法是开展特定范围(读者、专家)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藏书剔除的一种方法。它过分注重代表范围内的即时需求,忽视馆藏体系整体的、长远的建设和发展。
滞架时间是反映图书使用情况的一个客观标准,如果大量利用率很低的馆藏文献继续留在一线书库,会增加馆藏的承载负担和经济支出,增加读者查找和获取的时间。但如果图书没有放到规定位置,或者读者没有发现它,那么它自然没有被利用的记录,很可能就被选为剔除对象。
目标比对法是根据资源建设目标进行藏书剔除的一种方法。然而,藏书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这种方法有时会加大滞后的周期。
上述方法从不同角度为藏书剔除提供依据,总体上说是各有千秋。有些时候,单独使用上述方法在时间、人力、质量等方面难以满足藏书剔除的需要,需要结合目标、摸索更先进、更科学、更合适的藏书剔除方法。
二、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概况
图书馆管理系统,又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自国内图书馆开始运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到目前已经将传统的图书馆业务手工操作转变为计算机管理,从简单的单个模块管理提升到功能齐全和强大的集成系统,使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包括采访、编目、流通、连续出版物管理、公共检索等,在一个书目数据库中得以实现。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管理系统全面普及,传统的人工工作逐项逐项地被计算机代替。图书馆管理系统本身从图书馆内部提供信息资源朝着馆际之间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的多媒体化[2—3]方向发展。图书馆管理系统实时显示图书的库存数量、种类,以及图书的借阅情况,有助于动态的分析和决策,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基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藏书剔除
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的当前,依托各集成管理系统的功能,跟踪特定读者群,核实电子文献、各种数据库、虚拟馆藏的覆盖面、特色和利用情况。与对口院系、各专业尤其重点学科、基地建立长期的联系,掌握对口院系学科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学生和教师用书需求。根据入藏、流通、阅览统计,确定反映本馆利用状况的藏书周转基点,研究剔除一部分非本馆特色学科的文献、剔除一部分少人问津的文献,对藏书结构、满足率、利用率造成的影响。传统的藏书剔除工作也可以根据计划进度、一个库一个库、一类一类、持续不断地开展,形成一个经常性、制度化、规范化、以3~5年为周期的、按主题(或按类别)的藏书剔除制度。
利用计算机很容易列出长期滞架文献的清单,但是要从这几十万条数据中判断出哪些图书应该在这一批剔除的确有困难。况且,判断馆藏图书是否有使用价值,使用频率的高低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使用频率的高低并不一定与使用价值的大小同步,滞架书刊中不乏一些内容质量、及其时效性都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书刊,不应属于剔除之列。因此必须启用专用的系统,把具体的量化指标限定条件输入计算机,如历年利用率要求、出版时间要求、复本数量要求、外观状态要求、修补次数要求等,其中连续利用率、出版时间、复本数量可以从数据库获得,外观状态和修补次数如果有记录以记录为准,没有记录则认定外观状态正常、修补次数为零。在计算机分类分类平台完成检索之后,记录符合条件的分类结果,生成一个符合量化指标的表单。面对学科知识千差万别、书品质量参差不齐的具体藏书,不是用几条原则标准就能决定取舍的,随时都可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所以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须对藏书进行逐类审查、逐种鉴别的,任何僵化的、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需要对拟剔除文献进行必要的复审。
对于通过复核的拟剔文献,才可以分门别类交付工作人员把对应的文献逐一从架位上按顺序抽取出来,按顺序集中存放。下架后应设一道复核工序,即由复核人员对下架的剔除文献进行认真核对,以防止误剔、漏剔。同时,对获批下架文献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把剔除文献的去向反映到相应的数据库,调整库位,生成新的排架号。
藏书剔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藏书质量,让使用率高的藏书留在一线书库的开架书位上,方便读者取用,提高流通书位的利用率,控制开馆成本。斯坦利J斯洛特的相关研究表明:“当一个图书馆的核心藏书占该馆现有图书的72~84%时,可以保证满足99%的读者使用需求”,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图书馆将其现有藏书的16~28%图书予以剔除,会对1%的读者需求产生影响。所以储藏剔除不能将剔除文献轻率地抛弃,对尚有一定参考、利用价值的书刊,优先移至贮藏书库,密集排架,以为读者可能产生的特殊文献需求提供保障。通过对藏书剔除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和解决,可从藏书是否符合读者群的需求、藏书分类是否恰当、藏书著录是否准确、藏书排架是否符合读者习惯等一个个侧面为馆员改进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反馈信息,进而有利于修正和调整资源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藏书剔除是藏书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的前提下,依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功能,可为藏书剔除工作提供更客观、更准确的依据,并有效地保障藏书剔除的进度和质量。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篇7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许多图书馆都在进行自动化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而在进行图书馆更新信息系统时,运用IT项目管理理念与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图书馆更新信息系统的成功率,还可以提高系统更新后新系统的使用质量。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某学校的图书馆更新系统时,利用IT项目管理的方案为例,研究了IT项目管理对图书馆更新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IT项目管理 图书馆 更新 信息系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化程度也正在逐步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程度都在快速的提升。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市场的高速发展,IT项目管理也正在逐步的强大,作为一个新型的管理策略,IT项目管理已经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也正在逐步的运用于各行各业中,其中图书馆更新信息系统更是IT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文就针对这个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利用IT项目管理进行图书馆更新信息系统的管理思想、方法以及工具。同时,还以某学校的图书馆更新信息系统的案子为例,具体分析了运用IT项目管理的方法、技巧以及使用过程。
1 IT项目管理在图书馆信息系统更新中的目标和作用
在当今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现代化图书馆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尤其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化产品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图书馆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造成了电子图书馆的形成以及大量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高潮。此外,由于推进图书馆信息系统更新的工程比较的复杂,风险性较大,这就使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更新存在着许多的困难,而IT项目管理作为一种高科技的管理策略,能够成为推动图书馆信息系统更新的关键措施。所以,为了提高图书馆信息系统更新的项目建设的成功率,必须认真了解并运用IT项目管理的概念、方法以及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我们理解和实施IT项目管理的实践以及评估过程。IT项目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项目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来说,其优点为管理工具先进、信息沟通及时、任务分工比较明确以及测试完善严谨等。
在进行图书馆信息系统更新时,其更新的过程与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密切相关,并且更新结果也受图书馆日常工作情况的影响。对于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更新来说,其不只是单纯的去安装一个全新的系统,整个的更新过程必须包含许多必要软件的采购、检测、安装、数据备份以及工作人员的培训等工作,如果其中任何一个部门出现失误,就会给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更新造成严重的危害,影响更新的最终结果。所以说,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更新项目是一个包含了许多工作流程的工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更新是一种IT项目,所以,利用IT项目管理理念去指导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更新能够有效的促进图书馆信息系统更细的稳步进行,并且还可以提高更新的质量。同时,如果将IT项目管理理念与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更新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图书馆信息系统更新时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还能对整个更新系统进行总体的规划和实施;同时,可以提高整个更新系统的质量以及进度,减少图书馆信息系统更新时所需要的成本,更好更快地完成图书馆的信心系统更新工作。
2 图书馆信息系统信息化的。进程
为了更好地了解图书馆信息系统的信息化进程,我们对国内某学校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研究结果如下。
2.1 创始阶段(尝试使用ILAS模块)
该学校的图书馆信息化开始于2000年,在图书馆实行信息化之前,人们进行图书馆的借阅时,只是单纯的凭借着手工借阅。对于手工借阅来说,其效率比较低下,并且文献的服务时间也有很大的限制,这样就会大大降低了对读者的服务质量,给该学校读者的服务水平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但是自从2000年该学校引进了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软件ILAS之后,在使用后的前期,该图书馆进行了全新的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了图书馆业务的全自动化管理。
2.2 发展阶段(正式使用ILASII系统)
从2003年以后,该图书馆在完成了自动化建设后,再次对图书馆进行了网络化建设。在经过大量的经费投入之后,该图书馆对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升级后的ILASII系统变得功能更加强大、实用性更强以及联网性更佳。在ILASI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再次增添了馆际互借、网上流通等功能,基本上使图书馆实现了管理自动化。
2.3 成熟阶段(更新使用ILASIII系统)
在图书馆的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图书馆的借还业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对自身的图书资源进行开发再利用。而ILASIII系统的出现并实施,对开发特色数据库提供了一个灵活运用的信息开发功能模块自从该图书馆引用了该系统之后,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了其中的许多功能都可以提高该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从而也标志着ILAS系统的成熟。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篇8
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物联网应用不断出现,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实际应用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通过各种物联网技术对图书馆进行管理。通过Zigbee技术实现图书馆环境的智能调节,通过RFID技术实现图书的自动借阅,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成本。
关键词:物联网;RFID;Zig Bee1概述
1导论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 T)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近年来,工业界和学术界对物联网的关键理论、相关技术和产业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涵盖了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直至应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标签物品的RFID技术、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和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等方面,相关研究工作十分活跃。
物联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如传感器网络、射频标签阅读装置、条码与二维码设备、全球定位系统和短距无线自组织网络等,通过各种接入网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智能网络。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应用中,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智能,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应用,可以将物与物紧密相连,实现数据共享。
本文首先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对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接着,分析了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具体分析了该系统的主要模块。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综合运用多种物联网技术,对图书馆进行智能管理。
2物联网
2.1物联网
物联网的概念最初来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 Labs在1999年提出的网络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即把所有的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题为《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报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这一概念[4]。
报告从功能和技术两个角度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从功能角度,ITU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信息交换,实现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从技术角度,ITU认为物联网涉及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
2.2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实现所有物体的连接。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如图1所示。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识别、信息采集;网络层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和各种物联网应用。
2.3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涵盖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涉及技术众多。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被测量是非电物理量,输出信号一般为电量。传感器技术是实现测试与自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信息技术三大支柱之一。射频识别即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是集条码理论、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条码印制技术于一体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常用的有一维条码技术和二维条码技术。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起着沟通桥梁的作用,将分布在各处的物体互联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联”。常见的通信技术有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Internet技术等。
3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读者对图书信息的多样化需求,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已成为趋势,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实现书库环境的自动调节、图书自动借阅、移动端便捷查询,提供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整个系统主要分成环境调节、安防、图书入库和图书借阅四个部分,其中环境调节模块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基于Zigbee技术将环境数据经由Zigbee协调器传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预设的温湿度、光照数值控制电动窗帘、通风系统和空调设备,当温度过高时自动开启空调降温;湿度过大时自动开始通风;光线过强时窗帘自动拉上。安防模块通过烟雾传感器、火焰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监测是否发生火灾、浓烟,一旦发生,报警信息通过数字量采集器、串口链路服务器和无线路由器传至服务器端,提醒管理员,同时报警灯报警。在入馆处,装有门禁系统,对入馆人员的身份进行确认,借阅者凭借书卡入馆。图书馆闭馆后,将红外对射设备开启,进行布防,当有人非法进入时,报警信息通过数字量采集器、串口链路服务器和无线路由器传至服务器端,提醒值班人员,同时报警灯报警,值班人员还可以通过摄像头对图书馆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图书入库模块使用贴在图书封面或封底的RFID标签标识每本图书,RFID标签中记录图书的基本信息和存放位置,传送装置根据图书的RFID标签将图书送至对应书库。图书借阅模块通过将记录借阅者信息的射频卡与图书的RFID标签相关联,通过RFID阅读器实现图书的自动借阅和归还。图书馆入口处装有RFID门禁系统,通过RFID阅读器读取图书的RFID标签,检查借阅状态,防止未借阅图书被带出图书馆。在这套系统中,服务器与网络相连,读者使用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查询图书借阅信息。
4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要模块
4.1环境调节模块
环境调节模块基于Zigbee技术开发,主要用于图书馆的环境监控,保持正常的室内温湿度。通过与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相连的Zigbee节点,将实时温湿度、光照发回到Zigbee协调器,Zigbee协调器与服务器相连,讲这些环境数据实时传到服务器端,管理人员可以用过控制页面了解图书馆的实时环境信息。同时,Zigbee节点还与通风设备、窗帘、空调等设备相连,根据预先设定的温湿度数值,当温湿度过高时,系统会向与通风设备、空调相连的Zigebee节点发送指令,开启通风设备、空调,降低温湿度;当光照过强时,系统会向与窗帘相连的Zigbee节点发送指令,放下窗帘,减少光照。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管理页面手动控制通风设备、空调和窗帘。
4.2图书入库和借阅模块
图书入库时,通过手持设备扫描图书条码,并将图书的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将这些信息写入与图书绑定的RFID标签中。借阅者借书时,只需持图书从RFID阅读器前通过,RFID阅读器会自动读取图书信息,与借书卡上的借阅者信息绑定,完成图书借阅;借阅者归还图书时,RFID阅读器同样自动读取图书信息,完成图书归还。
5结论
本文首先对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历史进行了介绍,对物联网的三层体系结构和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随后分析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该系统综合使用传感器、RFID、Zigbee等多种物联网技术,智能调节图书馆室内环境,完成图书的自动借阅,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节约了成本。
参考文献:
[1]陈海明,崔莉,谢开斌。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比较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3,36(1):168-188.
[2]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37(6):1-10.
[3] Auto-ID Labs homepage[EB/OL]。 http://www.
[4] ITU Strategy and Policy Unit. 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 [R] 。 Geneva: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2005.
[5]孙其博,刘杰,黎羴,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3):1-9.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篇9
摘要: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作为图书馆开展具体服务业务基础的一部分,其不仅体现出图书馆自动化水平的高低,也对读者在其中的阅读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的阅读形势下,被广泛使用的图书馆系统基本都是由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采访、编目、典藏、沟通)构建而成的,实际上所谓的管理系统不过是一线工作人员使用的自动化系统,并不能真正地称为“管理系统”,没有突破以图书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发展趋势;理念;存在的问题
1图书馆管理系统
由于读者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不断地改变自身对于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使得图书馆管理系统向着可观的方向发展。在当今国内所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相比其他系统产品而言,“ADLIB2.02”、“金盘”更为突出,在市场上占据了相当大的地位。
纵观历年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由于Web2.0的突破性进展,图书馆管理系统从根本上迎来了新的时代,完美地结合了Library2.0创新理念。汇文的产品系统管理对象是业内人士熟知的图书期刊,该产品包括文献信息服务系统、手机图书馆系统等。
汇文的核心融合了Tag、评论等技术和应用的OPAC信息检索系统,目前国内已有400余家用户单位使用汇文,其用户单位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大学城高校图书馆统一安置了ADLIB2.0系统。
2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每天所产生的信息量都是相当惊人的,那么一个有效的管理就成为了重要的事。从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可见,对于信息系统化的管理是有一定的研究和方法的,而所学知识也需要有一个发挥出来的地方。
相对而言,学校的图书馆更让人们觉得熟悉,所见问题也是更为深入。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2253102册,电子图书1348967册,中文期刊2745种,人大复印资料光盘和部分文学作品光盘,并在此雄厚的阅读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等16个体现当今时代特色的网络数字图书馆,能够提供数万种电子图书、全国主要报纸、全国优秀硕博士论文和涵盖文史哲理工等多个学科的中外文电子期刊等数字化电子资源,还会不断的更新藏书,数据会更加庞大,那么一种有效管理就势在必行了。
要进行有效管理的首要条件就是拥有一套完整且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有了管理系统,才能对大量藏书进行管理。
要建立一个管理系统,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系统边界、系统与子系统、输入与输出、子系统和接口问题。(子)系统通过组织内部一系列复杂工作流程将输入的数据信息转换为输出数据。一个子系统的输入,前一个子系统的输出必须符合特定标准,以便被后一个子系统接受。
接口处在系统或子系统边界的连接处。作为媒介,接口把前一系统输出传递给后一输出作为输入。只有满足了条件和建立好了系统,才能有充分管理好图书馆藏书的前提条件。
在有了管理系统的前提条件下,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对于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想要对图书进行组织,那么先要对藏书进行一个分类。我国的图书分类至今经过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古代图书分类、近代图书分类、现代图书分类。
要进行有效分类,那么需要一个好的分类方法,现在多采用中图法、人大法以及科图法。信息组织的基本目的和作用是序化信息。为达到序化信息目的,需要编制一个方便检索而存在的书目。要进行编制书目,需要对藏书内容进行一个标引,然后完成它的著录,标引有两种:分类标引以及主题标引。引和主题标引为藏书进行著录,然后编制一个书目,形成三次信息。
在完成组织工作以后,需要一个有效的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为广大用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以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对于图书馆而言,有两种检索,一是检索工具,针对传统文献;一是检索系统,针对网络资源。
信息检索需要经历五个过程,对于信息检索系统的效果评价指标有六个:查全率、查准率、漏检率、误检率、新颖率、检索速度,最主要的是查全率以及查准率。
查全率高说明相关的记录被检中的比例很高,但是想要达到100%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图书馆管理而言,一个行之有效的检索系统是能够大大提高图书馆的被使用率和知名度的。
3Web2.0和Library2.0发展理念
社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那么,信息量的产生也必然是越来越庞大,而建立数字图书馆是必然的。
而纸质藏书慢慢使用率在下降,各种电子资源越来越多,人们获取资源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低,而能够帮助人们快速获取有效的资源是竞争的核心,也是服务的核心。
数字图书馆随着时代潮流的推动,不断进步和发展,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阅读资源也日益增多,在当今的各个城市,许多用于图书馆资源的购买开销早已远远超出纸本资源的价值费用,数字资源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这个庞大巨人身体中的一颗强劲有力的“心脏”。
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和服务一体化进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当然,已经有部分高校的图书馆立志决心完善改进OPAC检索系统,因此,整合馆藏纸本资源和数字资源,并且显示期刊检索结果的同时,也表明出电子期刊导航的链接,这样不仅方便了读者的阅读,而且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
4存在问题
在此之余,还需要完成一些相关的工作,包括:图书馆开支、书籍工作、书籍使用。开支包括一些日常必用品、图书采购、图书赠送、旧书修补等。书籍工作包括核对账单、给新到的书籍盖上图书馆内部的章、扫描入库、书籍的保护、期刊的护理、将图书分别上架等。
5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Web2.0和Li-brary2.0,作者提出全新理念———图书馆管理系统是读者服务的基础,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改书存储空间不足等等。这些还需要逐步地改进并加以解决。按照本人的观点,图书馆管理发展趋势已经初现萌芽,但依然还是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图书资源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创新理念、数据管理、合作的理念、云计算、整评价体系。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全新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必将带领中国现代科技走向世界的巅峰。
参考文献
1柳娜.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5(9)
2胡伟.基于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2014
3彭敏.基于指纹识别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4(5)
4李娜.基于云计算理论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探究[J].电子测试,2014(9)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篇10
一、中学图书馆的现状
中学图书馆由于应试教育压力的存在而长期以来处于学校管理层的边缘状态,对于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往往不够重视,不仅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程度高,整体专业素质较低,而且往往被认为是“休闲馆”“养老院”,导致图书馆员的思想懈怠、工作热情不高。
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学习空间越来越大。图书馆作为相对系统的信息资源体系,承担了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学生认知面的重要角色,因此,图书馆对于信息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让每个学生都找到合适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资料是中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与中学图书馆对信息量剧增的要求同时而来的还有更加严重的信息供求矛盾。信息化时代,社会文献、出版作品的总量增长迅速,同时资源价格也飞速上涨。但中学图书馆每年投入的经费非常有限,如何合理使用有限的经费优化藏书资源、保证读者的知识更新是中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所面临的另一项重大挑战。
二、优化中学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意义
中学图书馆是学生自我完善的最佳场所,是拓宽学生视野、与外界沟通的良好桥梁,是教导学生获取信息、处理分析信息和应用信息的重要课堂。由此可见,中学图书馆是否能够高效、稳定、可持续的运转对新课改下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否落到实处有着重大意义。在国外的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会在课前自行检索信息、准备资料,课后补充资料、撰写论文,从小养成了利用图书馆学习与研究的良好习惯。但是在我国,由于资金不足、观念落后等客观原因,学生从小在应试教育环境下习惯了被动接受教育,没有意识也缺乏能力主动扩充知识面,进行知识的拓展与总结。
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的年龄,他们对世界、对信息往往充满探索精神。但是中学生对于图书馆的利用率却较低。造成这种现象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中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在良莠不齐的出版市场中往往不懂鉴别,常被漫画、武侠、言情小说等读物所吸引,使自己流于短平快的阅读方式中。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图书馆做好导读工作,使用经典、高质量的书籍报刊将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以提高中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阅读质量。
三、优化中学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方法与措施
中学图书馆的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和馆藏资源管理两大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在于如何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馆藏资源的管理在于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资源,将其合理分配,保证馆藏资源的时效性与全面性。
1.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
中学图书馆员应当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包括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格人品、审美情趣等。图书馆员的自身文化素质是整个图书馆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能够在读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图书馆的重要吸引力。同时,中学图书馆员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包括计算机使用技能和图书采买、编目等专业技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根据读者的需求合理划分图书的架区
中学图书馆内的藏书主要目的不是收藏而是使用,因此应当以满足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作为办馆宗旨,合理划分图书的架区,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导读工作与信息支持工作。例如,划分经典名著阅读区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划分编程、建模等专业图书区以满足学生对新技术、新技能的学习需求,划分英语阅读区以满足学生提高英文能力的需求等。
3.加强馆际之间图书交流与资源共享
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日渐重要,但是很多学校只重视本校的数字资源建设,却忽略了依托网络中心建立辐射周边学校的资源共享。对于经费相对紧张的中学图书馆,每年的购书经费都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分配使用,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环节。加强馆际交流,实现图书和文献的互借与传递,辐射周边的资源共享是合理利用有限经费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重要措施。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篇1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文化的收集和整理越来越重要,图书馆的学习氛围浓厚、环境较为安静,且知识储量很大,因此成为人们学习和读书首先考虑的地方。当前,我国图书馆的数量增长越来越快,在地区的分布已经非常普遍,各大高校都有一所以上的图书馆,市区县区等地方也分布较密集,对当地的文化发展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由于图书馆数量的增多,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也越来越重要,作者在此文中根据所调查的图书馆现状,找出了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发展趋试。
关键词:管理系统 图书馆 发展趋势
1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目前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1.1图书馆的资源相对独立,没有整合
目前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的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图书馆也在发展数字资源,甚至成为很多图书馆重点发展的资源,但是在一些图书馆在发展数字资源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实体书的发展,这对于图书馆来说是得不偿失的。还有一些图书馆与之相反,只注重对实体书的收入而忽略了数据资源的发展,使得图书馆与信息化的脚步脱节。对于当前的图书馆来说,既要重视对实体书的收藏,也要兼顾数字资源的发展,要将二者相互结合,不能使其独立发展,实体书的内容丰富,数据资源更加方便快捷,二者各有优势,共同组成了图书馆的整体资源。目前许多图书馆的实体书与数字资源相对独立,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将二者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2图书馆的管理内容不够全面,管理核心不明确
当前,我国的很多图书馆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图书资源与文献上面,在读者借阅图书时,只是在读者信息、归还日期等方面做了管理。但是,这些管理内容太过片面,无法有效地合理地管理整个图书馆的所有资源。当前科技进步,一些图书馆也有了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然而目前的管理系统却无法满足对新型功能的管理,这对一些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要想全面的管理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必须加入对数字图书馆、电子文档、财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
此外,当前大多图书馆的管理服务中心是书籍文献而不是读者,这与图书馆的发展理念不相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因此,管理系统也应该为广大读者服务,读者在借阅图书使,信息交流是单一的,图书馆无法及时获得读者的借书体验,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使用图书馆,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中应该加入用户评价、节约反馈等功能,使读者能够及时地对图书馆的整体服务作出评价,以便于图书馆及时获取用户信息,增加读者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
2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试
2.1增强图书馆内部工作的相互协作
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图书馆虽然已经建立了管理系统,但是管理系统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比如说图书馆内部的业务系统相对独立,造成了信息无法整合、资源浪费的情况,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相互合作、共同管理,这样就可以使得信息共享、资源共享,避免了图书馆资源的浪费。读者不仅可以获得本图书馆的所有信息,还可以获得其他图书馆的信息,给读者带来了更好的体验,图书馆之间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学习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与反思,避免了同样的问题再犯,也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促进了各个图书书馆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2.2管理系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多样化
随着图书馆所服务的人群越来越多,人们对于图书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功能一定会更加多样化。
例如,一些图书馆的设备可能会增加读者对书籍的评论功能、提前预约已经借阅出去的图书、查看借阅书籍的大致内容等,这些多样化的功能能够更好的为读者服务,给于读者更好的借书体验,使读者在使用图书馆使更加方便快捷。
2.3增加图书馆的数据管理系统
很多图书馆在调查读者信息与读书反馈时所使用的方法还比较传统,比如问卷调查,随机抽样等,这些调查方式不仅损耗人力,而且效率较低,最终得到的数据也不够全面客观。未来的图书馆或许可以增加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读者所借阅的书籍进行数据分析,来得出反馈信息,不仅节省人力,而且效率也比较高,所得到的最终数据也更加全面客观。此外,数据分析系统也可以给读者带来更多的便利,例如,读者在借阅书籍使可以给他推荐其他可能感兴趣的图书,根据他的阅读速度显示他一次借几本书比较合适等。这样的数据管理系统不仅方便了图书馆的管理,也方便了读者使用图书馆。
2.4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与管理理念更加一致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广大读者,因此,无论图书馆如何发展,都要把读者的使用感受最为基础,更多的为读者考虑,所有的管理措施都要符合读者的需求。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只是发展图书馆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在管理图书馆使还要反映出以读者为本的一种管理理念,无论是在书籍收藏方面,还是硬件设施方面,都要贯彻这种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不违背建设图书馆的初衷,使图书馆得到更好的发展,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
3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相对于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图书馆将引入新的管理系统,图书馆的功能也会逐渐增加,为读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参考文献:
[1]杨英。浅谈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系统[J]。科技创业家,2016(01)。
[2]任建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浅析[J]。华章,2015(25):29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