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供大家参考。
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对高职院校以思政课为主渠道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思考 施小萌 (宁夏工业职业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摘 要: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是高职院校重要的职责,也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要求,其关系到学生正确政治思想观念的形成,更关系到我们党的领导地位,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稳定长远发展。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不断提升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其根本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职院校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为青年一代固本铸魂,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政治责任和社会使命。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不断提升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但从学生角度而言,他们的思想观念仍处于形成阶段,尚不稳固,极易受到诱惑和干扰,这就造成当前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学生对意识形态教育的兴趣不高。在当前就业形势的压力下,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专业学习是他们最重要也是最现实的任务,意识形态教育与自己的所学专业无关,与将来的就业无关,因此兴趣不高,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及重要性相当淡漠。二是现今社会是一个思想多元、文化多元的社会,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的兴趣是广泛的,思维是活跃的。在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冲击和影响下,他们对政治、历史、社会等方面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而且由于文化层次、社会阅历、政治觉悟等原因,大部分学生的观点都比较稚嫩,甚至偏激,这就造成各种思想并存的局面,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
二、当前高职院校以思政课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国外思潮冲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外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产品、文化作品大量进入我国市场。很多高职院校学生热衷于追求高档的外国商品,喜欢观看刺激的外国影视剧,无形中他们会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会在他们头脑中动摇。
二是社会环境影响。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高速发展,金钱至上的思想在社会上蔓延泛滥,这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学生。于是很多学生忽视了理想信念,更加在意将来的就业形势和工作待遇,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是非观都简单的以个人经济利益取舍为标准,更有的学生认为意识形态教育是空喊口号,不切实际,严重影响了意识形态教育的严肃性。
三是教育方式陈旧。当前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教育主要是以课程化和活动化两种形式实施。一方面,课程化实施意识形态教育中,忽视的意识形态教育的特殊性,将意识形态教育等同于学科教学,重讲授而轻体验,重灌输而轻交流,同时政治理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学生接受的非常被动,很难做到内化于心。另一方面,活动化实施意识形态教育中,很多高职院校将意识形态教育活动作为一项临时性任务来做,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有的仅仅是举办一次讲座、组织一次演讲,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很难被吸引和感染,使得活动流于形式,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是思政课的主渠道优势发挥不明显。思政课是高职院校的必修课,其包含了马列主义、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等多方面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单一主题的讲解上,重点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没有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观念,思想渗透力远远不够,思政课的主渠道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此外,个别思政课教师认为自己所教学科,不如专业课受学生重视和欢迎,因而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放松了对自身政治素养的要求,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以思政课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主要特点 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其带有强烈的政治性,这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核心特点。开设思政课,是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奠基工作,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是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建立起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培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远大理想是最终的教育目标。从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主要特点这个角度来理解,意识形态教育必然是思政课所肩负的,也是必须完成重要任务。
四、高职院校以思政课为主渠道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从人的社会属性而言,一个人若要融入社会并不断发展,就必须接受社会的教化。这就教化的核心要义,就是接受并认同这一社会的特定意识形态。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以思政课为主渠道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对学生的铸魂工程,将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无论在哪个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都是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形态教育既是在维护政治制度的合理性,也在发挥着对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引导性,因此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和规律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意识形态教育的必须途径,与之相对,意识形态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
三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必然。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斗争在世界上从未停止过。在当今开放的时代,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不动摇,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思想根基,特别是针对思想活跃,政治觉悟尚不成熟的高职学生,以思政课为主渠道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五、高职院校以思政课为主渠道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一是提高对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来重视意识形态教育,不仅要将思政课作为教学任务完成好,更要将以思政课为主渠道加强学生意识形态
教育工作视为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党和国家负责的使命担当,真正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政治观念,夯实坚定的政治立场。
二是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与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合。一方面,要在思政课教学中旗帜鲜明的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明确主题、明晰要义,有关意识形态的内容切不可含糊其辞、一带而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重视,帮助他们把握好学习的主线要求。另一方面,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合意识形态教育,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切不可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教师要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新闻、社会现象等情况,用正确的政治观点来分析解读,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亲和力,同时也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说服力。
三是优化思政课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意识形态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要结合意识形态教育的特点和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断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将理论教学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说服教育与情感交流结合起来,改变意识形态教育在学生心中刻板、枯燥的印象,使他们乐于接受教育、主动接受教育,以期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高职院校以思政课为主渠道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需要。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更新理念,创新方法,充
分发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育人功效,将意识形态教育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
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意识形态思想 政治 教育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权威性的话语,是特定阶级的社会意识总体,它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是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在我国,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这是维护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信念支柱。做好对青年一代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事关社会主义事业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
一、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社会转型带来了诸多矛盾以及全球化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涌入,对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冲击。
当今中国社会既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同时也处在矛盾凸显期,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各种矛盾在较短的时期内集中爆发,出现了诸如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配不公、少数党员干部腐败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冲突的孵化器,在引发普通民众心理失衡,质疑司法公正,改革公平的问题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此外,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市场经济建设,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呈现明显的多元趋势,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时有出现,官僚主义、贪污腐败、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封建迷信等消极现象有所抬头,这些思想渗入校园也部分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感召力。
另外,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我国实行的“西化”和“分化”战略,也在干扰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把他们的民主、自由、人权等美化为所谓“普世价值”、“普世文化”,标榜西方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合理性”与“优越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西方打压我国的意识形态愈加呈现反弹和激化走势,他们不断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向我国传输西方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意识形态终结论”,试图用文化渗透的策略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最终产生对西方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心理。
此外,某些学校以学生反感为由,通过各种途径缩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不科学。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来自非马克思主义专业,缺乏深厚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缺乏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产生怀疑,从而不敢理直气壮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一些意识形态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照本宣科,面对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难以做出有针对性的令人信服的回答,存在着教育实效性差的问题。而另一些教师只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看作是一种纯业务性的工作,对课程肩负的使命没有深刻的认识,教学中一味迎合学生,追求所谓的生动有趣,而不懂得当代大学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认识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需要一个选择和鉴别信息的思想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的思想基础。当代大学生总体认同主流意识形态,但拒绝简单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方法亟待改进。
国际国内、高校内外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使思想活跃但缺乏判断能力且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迷茫甚至误解,动摇大学生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与决心。如果任由态势发展,势必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动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问题并保持高度的重视和警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视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
二、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势在必行
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首先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作用。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在当前这样一个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社会中,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途径,在我国强调核心价值就是要强化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点和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灵魂,培养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用历史来教育学生,帮助其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一方面,高校直接从事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是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和组织者,他们肩负着传播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光荣使命,是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熟读研讨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奠定厚实的理论功底,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理论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中,有坚定的立场和行动,才能为学生解疑释惑,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高校里更多的教师主要从事专业教育,
但他们的思想方法、行为方式也会对大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目标的不能忽视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确保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认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成为大学生们自愿认同的对象,而不是成为强制被动接受的负担。马克思主义是被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才转化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教师要能够有理有据地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未来国家的主宰,马克思主义是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以此来唤醒学生们主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激情。另一方面,在讲述的课题上是要关心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现代新现象、新问题、新科技、新观念及时反映,使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实践挂钩,不再是变成远离生活的理论说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才能提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总之,我们要利用现有社会资源,整合教学资源,与时俱进,探寻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
此外,高校必须切实强化阵地意识,拓宽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渠道,让从上到下的一切思想文化领域,都成为宣扬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重要阵地。要加强校园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把握好如:学生文化活动中心、校园网、社团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阵地,注重校园理念文化建设,强化舆论导向,提炼校园精神,建设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用正确、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这也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环节。
三、小结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视目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保持高度的重视和警惕,创新意识形态教育方法,切实有效地加强和改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建设,是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工作。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有力地引导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
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在 2020 年中,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学校党委的工作安排,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坚持将意识形态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安排、同抓管、同落实,切实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收到较好效果。
一、意识形态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组织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就意识形态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深刻指出“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因此,我们支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二)狠抓意识形态学习教育。
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习计划,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教职工意识形态的引导和管理,进一步激发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要搭建载体抓落实。
一是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思想引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武装头脑。结合我国及国际疫情防控的情况,进一步坚定广大教师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二是紧密结合支部党建工作,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扎实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活动,帮助机关广大教师调整心态、化解困惑、疏通心结,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三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传播正能量,大力宣传时代楷模、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弘扬时代精神,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严禁在 qq、微信,发布反动消极的言论、低级庸俗的图片、视频;及时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的舆论监管。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意识形态学习不能持之以恒;二是安排部署多,检查少,工作力度尚待加强。三是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还有待提高。主要原因还是思想重视不够,工作落实不够,措施力度不够。
三、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在思想上的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意
识形态工作对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看齐意识和责任意识。牢牢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看齐,并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到实际工作考核当中去。二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培养,强化担当意识,加强正面宣传,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地落实。三是加强创新意识。要敢抓敢管,敢于担当,创新形式,搭建新载体,努力开创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局面。
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加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重要性及对策建议思考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党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始终坚定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全球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出,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消费主义、泛娱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声音回荡在大学校园。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我们既要理解和尊重大学生接触各种思潮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更要教会他们明辨是非,不能人云亦云,要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一、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
资讯的重要途径,各种讯息的飞速传播和社会舆论的无限拓展,使得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和各种社会思潮涌入校园,如何让大学生明辨是非至关重要。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不能再停留在“会议上讲一讲、会后写篇心得体会”这种传统模式。
目前,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已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西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颠覆我们的思想,美国“分化、西化”的战略实施,通过互联网、各种学术研讨活动和基金会宣传仇共、反共的言论,到处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混淆青年学生的视听。从台湾的“太阳花”学潮到香港的违法“占中”,某些西方政治势力,无不倾力发动意识形态战,不停地向我们的青年学生渗透各种有毒的思想,诱导他们盲目崇拜、盲目自信,导致信仰缺失。这些事件时刻警醒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希望,更是栋梁之材,他们的意识形态一旦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中国的颜色!中国是依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现状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了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新形势下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至关重要。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
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这不仅关乎旗帜、关乎道路,更关乎国家政治安全。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高校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核心就是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落实好意识形态责任制,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很大挑战,工作体制机制亟待创新,工作实效也很难令人满意,工作现状不容乐观。
(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模式单一,鲜活度不够
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是对事物的感观思想,集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要通过一套严密的逻辑思维表达。这与当代大学生所追求明快、外显的生活特质形成了强烈反差,是造成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之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方式守旧,还停留在“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教育阶段,通过组织集体学习、小组讨论,生搬硬套的模式宣讲抽象的理论概念,无法满足青年学生追求新鲜的口感,受教者兴趣不高,对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不全面,接受程度较低。尽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日益提升,从一线辅导员到思政课专职教师不乏博士学历者,但因循守旧的教育模式、教育成果未能入脑人心,学和做两张皮。
(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理念模糊,对象意识不强
检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准应该是看大学生是否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首先要搞清楚教育为谁服务、怎样服务、服务是否有效等问题,而现实是教育者对工作对象的把握和研究不到位,并未从受教育者的视角思考问题,仅仅是急切要求大学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需要肩负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应该拥有怎样的价值观念等等。他们极少考虑或者了解大学生在关注什么、需要什么、为什么有这种需求、怎样与之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渠道。教育理念的偏差,使意识形态教育收效甚微。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追根溯源,只是解决了暂时的问题。
(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吸引力弱,实效性不强
意识形态工作遵循理论性和体系化模式,内容比较抽象和单一。有的学生认为:从小到大一直都在学一种理论、研究一种思想,学腻了,都会了,还在学,不了解学习的意义何在。当前各种非主流思潮不断冲击校园,高校的教育工作缺乏有力的抵制,而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又不能灵活运用现有的理论知识来解释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和错误声音,加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沉重、乏味,對教育途径、载体的把握和运用不丰富,教育的吸引力不够,不能满足融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生活需求,他们对意识形态问题不关注、不追求、不感兴趣,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说服力弱,感染力不足
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落脚点是让大学生真信、真懂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并将其入脑人心,最终转化为行动的指南。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比较严肃,平台单一,极少运用叙事化的语言,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不太紧密,说教味浓,指导实践能力较弱,一般是“就事实讲道理”,说服力弱,感染力不强。另外,受传统思维束缚,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对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视度不高,极少有专业化的科研团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研究,研究不深入,创新力不足,不能与大学生产生共鸣,感染力不强,影响力较弱。
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是部分高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把握不够,对教育者的自身能力与水平评判不足,教育者的关键作用发挥不明显等原因造成的。
(一)未能及时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等重大政治方向问题,高校身负培养国家未来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一些高校领导对教学科研工作与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辩证关
系理解有误,未能正确看待和理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高校各部门间的协同创新发展意识不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宣传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各专业学院(系)等部门各行其道,缺少统一规划,内容千篇一律,形式单一陈旧,毫无新意,教育效果不佳。
(二)未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教师与大学生接触最为密切,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但高校的师资队伍培训内容单一,多数教师关注在专业学科领域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提升,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法律方面的培训较少,有一部分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不高,底线思维和政治意识欠缺,错误理解“学术无边界、课堂有纪律”,极难发挥教师在意识形态教育中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三)未能有效有力反击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社会思潮和错误言论
一些高校只关注专业学科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研究不够,对于校园里传播的多元社会思潮和错误言论缺少有力的反击,对当下社会转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解释不清楚,对舆论舆情的传播规律把握不准
确,使得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发声无力、影响较弱。
四、齐抓共管。切实打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攻坚战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和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时代重任。同时,高校也是一个文化交织、思潮多样性的阵地,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必须让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整个社会及高校齐抓共管,切实打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领域攻坚战。
(一)不断夯实党管意识形态建设这个基础,显著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管理水平
高校党委要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建设前线,不断管理和统筹意识形态工作建设。首先,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明确守土意识底线,不断完善机制,强化制度建设,在选人用人方面严把政治观,实行一票否决制,强化战略思维和担当意识,确保党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其次,要强化正面宣传,强化阵地管理。高校党委要不断加强在课堂教学、学术研讨、讲座论坛、网站微信等意识形态教育阵地的管理,用大学生喜爱的语言风格、
生动活泼的话语、趣味的交流方式开展理论宣讲,提升理论宣传水平,紧紧抓住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主动权。最后,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内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作为意識形态建设的主战场,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用活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为大学生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帮助大学生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论。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和质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提供了具体的准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精髓。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的历史底蕴、学科特色,统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的熏染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塑造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提高理性认识水平,克服认知障碍,正确看待社会转型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立足本校历史传承和特色学科建设,
打造可持续推广的精品校园文化项目,用生动鲜明的表现形式,提升意识形态建设文化价值。
(三)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优化网络舆论环境
网络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是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战场,要塑造一批高素质、高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党员先锋模范典型事件的宣传报道力度,使其在现代网络大战中占据主导地位;要提升网络媒体的建设水平,重点围绕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事件,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通过校园网站、广播、微博微信等不同渠道主动直面问题、共同发声,用专业知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四)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打造坚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队伍
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主渠道,课堂教学是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则是主力军,“三主”地位的确立,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系统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不动摇,系统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随着社会
环境发生变化,政治理论课的讲授方式、目标定位应重新诠释,传统的照本宣科已不能满足大学生求知的愿望,用理论知识在现实社会中解惑答疑才更能刺激年轻人的“味蕾”,满足他们求知的渴望,真正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他们的血液。
(五)围绕创新转变思想,努力开拓意识形态教育新天地
要让大学生真正喜爱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必须创新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改变教育理念。一是在工作中不仅要围绕热点问题重点研讨,同时更加注重内容上的选择和诠释,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途径和载体、生活化的叙事语言表达出来,不能让大学生感到意识形态教育冰冷没有温度或者抽象神秘,要让大学生感到意识形态教育是生动的、具体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能自觉地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并能产生互动与共鸣。二是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意义重大。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要求,于是从翻转课堂到慕课,从手机进课堂到课堂进手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一刻也没有停歇,但离我们的目标还有距离。
面对多元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空间的冲击,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显得更加重要。针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复杂情况,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应理清思路,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勇于并善于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