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悟、认知、创新(完整),供大家参考。
感悟
认知
创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逐渐认识到新教材带来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使我们的课堂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同时也感受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和随之而来的工作压力。但是,工作使人充实,付出总有收获。再此,我想谈谈自己是如何领悟数学新课程标准及使用数学新教材的。
我在数学实践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们数学思维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完整性,让他们学会规范地思考和表述,在低年级,只要学生能观察的事物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分析,利用教材中的看图填数、看图列式、口述算式、复述结论等,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如我在一年级教学准备课上,我出示了一副小朋友乘火箭上太空的图,问学生你们看图中画了什么。他们七嘴八舌地说有气球,有鲜花,有人造卫星等等。学生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一定的顺序,于是我又问:“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于是有的学生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也有的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说。对于他们提出的观察顺序我都给以肯定,然后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可以有几种顺序:第一种是从外部到内部或从内部到外部进行观察;第二种是从左往右或右往左进行观察;第三种是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进行观察;第四种是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观察。再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观察方法进行复述。我还指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例如出示小朋友乘火箭上太空图,先让小朋友说出整幅图画的是什么,然后再说出气球有几个,鲜花有几朵,人造卫星有几颗。在学生学会有序观察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从观察中寻求规律。学生通过看的训练,能较好的把握形象特征,迅速地作出反应,从而培养了他们对形象的直感能力。
其次,让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不仅要听清楚老师的话,还要听清楚同学的发言。当一个学生讲,全班学生听后,再让他们把听到的话进行归纳、选择和吸收,进而对同学们发表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认识。例如在讲解加减法关系时,我出了这样一组题:14+13=27 、27-13=14、 27-14=13,然后问学生这一组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位学生说:“在第一个算式中,14、13 是加数,27 是和;在第二个算式中,27 是被减数,13 是减数,14 是差;在第三个算式中,27 是被减数,14是减数,13 是差。”还有一位学生举手说:“14、13 在加法算式中是加数,也就是减法算式中的减数和差;27 在加法算式中是和,也就是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对于这两个学生的发言,我不作任何评价,只是问学生:谁回答得好,为什么?于是有的说:“我觉得第二个同学说得好,因为他讲清楚了 14、13、27 这三个数在加法算式与减法算式中的关系。”由此看来,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说出了各种不同的想法,不仅掌握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还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更让学生充分展示着自己“创新”的魅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除了要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外,更要在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们天性好奇心强,爱幻想、爱动脑,所以教学中我经常利用有趣的游戏、童话故事、小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统计”中数据的整理分析时,课前我让学生到超市、商场观察商品的销售过程、商家促销手段等等。上课时,在数据的分析环节,我没有简单地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而是请学生自愿上台分角色表演“超市里的对话”,
学生积极性极高,争着抢着上台表演,表演过程中,“营业员”给“经理”的建议,“经理”对矿泉水厂“厂长”的建议,意见都非常精彩,不但把本节课统计表中的数据联系起来,还揭示出了产品质量、口味、促销手段,商家的利润等方面的关系。在游戏中学、在玩中学,让生活成为学习的大舞台,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而合作学习实际是另一层面的自主学习。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但是我知道,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统计中的信息和统计的方法,他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知识潜藏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在知识不断创新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要学习的材料,探索问题,获得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何满足这种需要,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更主动、更自由地遨游将是我们教育者永恒的课题。
2008 年 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