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兴趣,体现学习主动(全文完整)

时间:2022-07-12 09:1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养学习兴趣,体现学习主动(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培养学习兴趣,体现学习主动(全文完整)

 

  培养学习兴趣 体现学习主动 摘要:

 提高学习历史效率排在首位的是要使学生有学习兴趣。

 对历史课有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学, 反过来你积极参与、 交流合作也会产生浓厚兴趣。

 教师应该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 开展多边教学活动, 让学生有充裕时间去思考、 提问、 探讨,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激活兴趣; 主动探究; 合作学习; 拓展思维

 目前, 有不少农村初中学生怕学历史, 认为是过去的事情, 与我们现在没有关系, 历史的年代、 地点、 问题分析等, 枯燥无味, 不感兴趣, 因而历史考试不及格。

 针对这种情况, 如何培养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变被动为主动, 下面笔者就以上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创设情境, 激活学生主动参与

 创设课堂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上好历史课的前提。在一个教学主题开始以后, 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 探究的环境和氛围, 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愿望和热情, 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讲述的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落后和所受到的屈辱以及中国人民是如何抗争并一步步走向近代化、 走向繁荣的。

 在这段历史教育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激励学生为国奋斗的精神。

 如八年级上册第 1 课《鸦片战争》, 这一节时我首先放了《林则徐》《火烧圆明园》 等一些电影经典片段, 并及时点评, 很快就将学生带到了一个清政府腐败落后时期的情境。

 通过对史实的认真分析, 学生们认识了一个道理:

 “落后就要挨打。” 教学

  效果较显著。

 如果是多媒体装备较差的农村学校, 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进入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

 因境生情, 由情生兴, 由兴感知。

  历史课的情境创设要切题新颖, 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 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

  二、 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问题情境策略指借助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规则与技巧。

 具体地说, 就是把知识渗透到奇妙有趣、 引人入胜的情境之中, 指导学生通过情境感化、问题激趣、 矛盾解决去获取知识, 从而树立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的科学态度, 培养创新探究能力。

  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 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问题探究的是一门学科科学的出发点、 发射点、 发光点。

 所以问题提出, 就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 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 问题的设计、 问题确定也很关键。

 如八年级历史上册 12 课中南昌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秋收起义后工农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主题, 教师按照学生的自主选择进行分组编排, 让学生在电子阅览室或图书室进行探究性学习。

 这样一定范围内学习, 有的放矢, 突出主题, 达到目标。

 无论是哪种方式提出问题, 都是为了 培养学生兴趣, 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所以提出的问题应具备以下特征:

 问题要明确; 问题要适度; 问题宜小不宜大; 问题宜具体不宜抽象。

  三、 生生互动,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之间的各种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所学的知识, 丰富自己的认知结钩; 发展学生的多元化智能, 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如在《辉煌隋唐的文化(二)》 书画艺术的教学设计中, 第一阶段可安排若干学习小组,小组人员可自愿组合, 每个组员都要分工明确、 目标明确、 任务明确。

 课前预习, 在图书室、 电子阅览室或家里电脑室进行, 教师可先提供相关资料的来源、 提出学习的问题。

 各小组查找和搜集所选任务的学习资料, 进行阅读和摘抄;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颜真卿、 柳公权、 展子虔、 阎立本等名人书画作品, 进行小组讨论评述, 组内交流, 发挥各自的特长, 互相帮助和启发, 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小组共同认识成果。

 第二阶段可安排在全班进行各组代表交流, 汇报学习活动成果, 师生共同分享小组成果, 并对作品的时代、 人物、特点等进行概括。

 在书画鉴赏识记过程中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 对减轻师生的负担,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扬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增进同学友谊; 完成新课程目标任务, 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合作学习的实施, 应注意以下策略:

 树立新型的课堂教学交往观;变动座位的排列方式; 合理进行分组;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学习; 与其他教学形式有效配合。

 四、 全面阅读, 拓展学习历史思维

 课本细节指课本中的楷体小字、 插图、 补充字、 注释、 图表、 自由阅读卡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在数量上超过了正文大字部分, 这些内容中, 对大字内容起补充和阐释作用, 有助于同学们进一步理解教材。

 课本中小字、 注释、 自由阅读卡、 图片等, 学生往往最易忽视。

 小字是正文的说明、 补充、 拓展或分析。

 虽然小字往往不作考试的主要内容, 但却可丰富历史知识, 开阔视野。

 如七年级下册第5 课《和同为一家》 如果没有“隶书插文”、 页底注释很难理解吐蕃赞普和唐朝皇帝亲戚辈份关系, 就很难理解“和同为一家” 的含意。一些注释, 除了 扫清文字障碍处, 还介绍某些学术观点。

 如有些自由阅读卡有对正文详细介绍、 补充的功能, 也有较高的理论分析水平, 对我们学生提高理性思维有很大帮助。

  全面阅读课本细节内容, 启发思考, 拓展思维。

 更何况小字、 注释、 插图等内容生动有趣, 引人入胜, 可以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五、 全员参与, 引导学生追本溯源

 新课程理念注重“以人为本”,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学生的发展, 坚持人人都参与, 不能排除差生, 全员参与就成了它的重要特征。

 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去, 亲历探究过程。

 教师也要参与, 提供必要条件, 让学生亲自调研身边有关事情、 人物、 探究历史源头。

 如:

 初二 5 班 45 人全部积极参加调研, 有很多新的发现,大家讨论交流, 把野史和正史对上号。

 有几位学生, 通过调研家史,说自己是孔子的 129、 136 代传人, 因而他们对孔子及其相关历史

  背景了解得清清楚楚; 有的说他是孙权的后代, 同样一直探究到三国。

 有些搜集来的新鲜材料在学校网上、 黑板报上公开宣传, 同时整理装订成册以便后用。

 大家观看后认为有趣、 很有价值, 引起共鸣, 好多历史事件就发生在周围, 我们应该积极开发。

 通过调研活动, 这班学生由原来不喜欢历史转变为喜爱上历史课, 原先较喜欢的现在更加主动学习历史, 使学生在快乐中无形地增长知识, 形成知识体系, 这也是调研活动的内涵。

  在全员参与的过程中, 要注意几点:

 广泛参与的原则性; 适当指导的启发性; 及时调配的灵活性; 形式活泼的多样性; 过程从简的开放性; 团结合作的一致性。

 要给学生的足够时间和充分空间, 给学生自行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做到到位不越位, 指导不指定, 参谋不代替。

  总之,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该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

 创设情境, 培养兴趣,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 培养出合格的创新人才。

推荐访问:培养学习兴趣 体现学习主动 学习兴趣 主动 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