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调研报告3000字7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7-29 09:4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社区调研报告3000字根据县政协主席会议安排及社区专题调研的要求,县政协第五调研组在县政协副主席王绵远同志带领下,于9月1日至5日深入寺坪、马桥、马良、歇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调研报告3000字7篇,供大家参考。

社区调研报告3000字7篇

社区调研报告3000字篇1

根据县政协主席会议安排及社区专题调研的要求,县政协第五调研组在县政协副主席王绵远同志带领下,于9月1日至5日深入寺坪、马桥、马良、歇马4个乡镇,围绕“加强乡镇集镇社区建设,充分发挥乡镇集镇社区作用”主题,采取听汇报、与社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居民代表座谈、现场察看等形式,对乡镇集镇社区建设与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当前乡镇集镇社区发展现状

全县乡镇除城关镇外的10个乡镇,共有14个集镇社区,所辖单位272个,小区36个,总人口17710人。实际在岗社区工作人员37人。有办公用房4980平方米,公共服务场所(图书室、活动室、文化广场等)5902平方米。实地调研的4个乡镇,有8个社区,辖25个小区,居民人口12858人。

各乡镇社区成立以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社区建设,保障了社区正常运转和作用发挥。

(一)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社区均建立了基层党组织,组建了居委会,划分了小区,选任了小区主任。同时,各乡镇选派有一定经验和阅历的行政干部到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职务。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社区主办、社会各方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格局。

(二)阵地建设得到改善。各乡镇采取多种办法、多种途径筹措资金,解决社区办公场所和公益性服务设施。有的乡镇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征地新建办公场所(歇马街社区);有的乡镇利用原乡镇政府撤并后的闲置资产,解决社区办公场所(金斗、欧店社区);有的乡镇采取村居合一的方式,将社区居委会与村委会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两套班子,一个场子”,整合项目,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办公场所(金斗、百峰社区)。

(三)经费投入得到增强。据统计,除城关镇以外的10个乡镇,20xx年社区经费县乡两级财政共预算367.57万元,其中县级财政预算209.79万元,乡镇财政预算xx7.78万元。

(四)社区作用得到发挥。一是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开办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障、计划生育、警务治安等代办服务窗口,加强了综治、计生、户籍、就业、救助、治安、卫生、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与便民服务。二是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并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信息。三是帮助落实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为困难居民、下岗职工办理低保和大病医疗救助。四是组织公益文体活动,推动全民健身。五是关注弱势群体,走访慰问贫困家庭。六是尽力化解矛盾纠纷,较好地维护了社区治安稳定。寿阳社区还组织开展了少儿课外学业辅导、开办“希望家园”、举办廉政书画展等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乡镇集镇社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按照国家规定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社区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突出问题,社区建设与职能作用发挥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一)职责不清,治理能力很薄弱。对社区观念认识还不明确,乡镇往往把社区当做二级机构。社区也大多习惯于依赖政府,以行政手段推进工作,自主、自治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到位,工作仅停留在一般便民服务和落实政府任务上,居民参与、服务供给、文化引领能力不足,依法办事、矛盾预防化解以及信息化应用能力欠缺,开拓创新不够。

(二)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达标。一是办公场所面积不足。目前,14个集镇社区办公场所面积共计4980平方米,平均每个社区355.7平方米,与上级部门规定的建筑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还有差距。工作总结从调研的4个乡镇看,普遍存在工作用房面积不足,公益性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没有一个乡镇能够达标。二是公用经费没有保障。20xx年,县财政给每个社区按每人每年6000元标准预算公用经费,后来配套10万元惠民资金时,每人每年6000元的预算被取消。由于公用经费无保障,社区开展活动和办公设备更新添置都很困难。马桥寿阳社区反映,他们的办公设备严重老化,电脑开机就需要五六分钟,打印机经常发生故障,居民办事极不便利。

(三)待遇偏低,工作人员不稳定。20xx年,县制定的社区工作者报酬标准为1400元/人.月(含五险)。但这个薪酬标准,在缴纳五险后仅剩1100元左右,调研的4个乡镇考虑工资过低,都从不同渠道增加了补贴(月平500元左右)。社区工作人员反映,其待遇比以钱养事和公益岗位人员都低。由于待遇偏低,留不住人,一部分人员已经离职;除此之外,社区工作者被借用现象比较严重。除城关镇外的10个乡镇14个社区共招聘社区工作者65人中,离职8人,被借用38人。

(四)体制不顺,社区管理难度大。一是人员构成复杂,规范管理难度大。当前社区居民主要是当地非农业户口人员、企业改制下岗职工以及尚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寺坪街社区还有一部分库区移民。这些人员流动性大,有的长年在外务工,有的人居住地已经发生转移,造成户口空挂,有户无人,社区计生管理、治安管理等存在较大难度。同时,由于现行户籍政策限制,一些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因户籍转出成为非农户口,毕业后不允许再迁入农村,只能登记到社区,同样是人户分离,难以管理。二是弱势群体矛盾多,治安维稳难度大。社区内搬迁户多、下岗职工多,如原马桥电站下岗人员、寺坪库区移民等,这些人员不能享受精准扶贫优惠政策,医疗、养老等没有着落,社区无力解决,常常引发诸多矛盾。三是小区关系不理顺,工作开展难度大。由于各小区人员构成存在较大差异,小区环境治理存在很大难度。如马桥电站小区,居民住宅陈旧不堪,一级站小区大门口到处是大坑小洼,遇到下雨就水潭堵门,行人无法进出,因为是改制企业,处于“两不管”的尴尬境地,居民心有怨气,常拿社区撒气,工作人员挨骂的现象时有发生。凡此种种,造成社区活动难组织,公益事业难开展,社区管理难落实。

三、对策和建议

(一)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各乡镇要进一步明确社区职能,明确界定社区权责,在提高社区治理能力上下功夫。积极推动社区组织去行政化,引导社区将其主要精力放在群众自治和为群众服务上。参照《社区依法履行的工作事项参考目录》(共18项),热门思想汇报制定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参照《社区依法协助政府履行的工作事项参考目录》(共21项),制定社区协助职能部门工作项目清单;对照清单,依法履责。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新方法、新途径,促进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二)建立社区正常投入保障机制。一是确权明责,落实经费支持。严格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事费配套”的原则要求,需由社区协助开展工作,按照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及时将经费划拨给社区。同时,积极支持社区发展产业,不断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弥补公用经费不足。二是理顺渠道,保障经费预算。党委、政府要统筹规划,逐步把社区建设事业经费、社区办公经费、社区干部生活补贴和保险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社区场所和公益服务设施逐步达标。三是因地制宜,共同发展。支持那些辖区内人口较少、管理任务相对较轻、与农村联系紧密的社区,实行村居合一,与当地村委会合署办公,资源共享。支持撤并乡镇利用闲置资产,解决社区办公场所与活动场地,以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要高度重视撤并乡镇原驻地的城镇规划、环境治理,有效改变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推进“两不靠”“边缘化”的现状。四是整合力量,实现共同协作。发动各镇直部门、单位积极支持社区工作,切实履行相关职责,在工作上、经费上对社区给予有力支持,共同推动社区事业发展。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是建立社区工作者待遇正常增长机制。社区工作者报酬应逐年有所提高,其待遇标准应不低于村干部水平,并随当地社会人均收入和工作年限的增长而增长。二是建立社区工作者岗位正常补充机制。可按“总量控制,缺一补一”的原则,适时补充完善。同时,各乡镇政府不得随意抽调、借用社区工作人员,以确保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服务机构,招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与文明建设,为孤寡老人、“三留守”人员献爱心,把社区建成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四)切实为社区减负松绑。明晰社区职能,不属于社区职能的一律要规范。凡是与社区工作无关的会议和活动,一律不要求社区参加。社区工作实行综合考核评比,职能部门不再单独组织对社区工作的考核评比活动。

社区调研报告3000字篇2

根据县政协主席会议安排及社区专题调研的要求,县政协第五调研组在县政协副主席王绵远同志带领下,于9月1日至5日深入寺坪、马桥、马良、歇马4个乡镇,围绕“加强乡镇集镇社区建设,充分发挥乡镇集镇社区作用”主题,采取听汇报、与社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居民代表座谈、现场察看等形式,对乡镇集镇社区建设与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当前乡镇集镇社区发展现状

全县乡镇除城关镇外的10个乡镇,共有14个集镇社区,所辖单位272个,小区36个,总人口17710人。实际在岗社区工作人员37人。有办公用房4980平方米,公共服务场所(图书室、活动室、文化广场等)5902平方米。实地调研的4个乡镇,有8个社区,辖25个小区,居民人口12858人。

各乡镇社区成立以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社区建设,保障了社区正常运转和作用发挥。

(一)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社区均建立了基层党组织,组建了居委会,划分了小区,选任了小区主任。同时,各乡镇选派有一定经验和阅历的行政干部到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职务。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社区主办、社会各方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格局。

(二)阵地建设得到改善。各乡镇采取多种办法、多种途径筹措资金,解决社区办公场所和公益性服务设施。有的乡镇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征地新建办公场所(歇马街社区);有的乡镇利用原乡镇政府撤并后的闲置资产,解决社区办公场所(金斗、欧店社区);有的乡镇采取村居合一的方式,将社区居委会与村委会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两套班子,一个场子”,整合项目,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办公场所(金斗、百峰社区)。

(三)经费投入得到增强。据统计,除城关镇以外的10个乡镇,20xx年社区经费县乡两级财政共预算367.57万元,其中县级财政预算209.79万元,乡镇财政预算xx7.78万元。

(四)社区作用得到发挥。一是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开办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障、计划生育、警务治安等代办服务窗口,加强了综治、计生、户籍、就业、救助、治安、卫生、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与便民服务。二是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并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信息。三是帮助落实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为困难居民、下岗职工办理低保和大病医疗救助。四是组织公益文体活动,推动全民健身。五是关注弱势群体,走访慰问贫困家庭。六是尽力化解矛盾纠纷,较好地维护了社区治安稳定。寿阳社区还组织开展了少儿课外学业辅导、开办“希望家园”、举办廉政书画展等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乡镇集镇社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按照国家规定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社区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突出问题,社区建设与职能作用发挥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一)职责不清,治理能力很薄弱。对社区观念认识还不明确,乡镇往往把社区当做二级机构。社区也大多习惯于依赖政府,以行政手段推进工作,自主、自治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到位,工作仅停留在一般便民服务和落实政府任务上,居民参与、服务供给、文化引领能力不足,依法办事、矛盾预防化解以及信息化应用能力欠缺,开拓创新不够。

(二)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达标。一是办公场所面积不足。目前,14个集镇社区办公场所面积共计4980平方米,平均每个社区355.7平方米,与上级部门规定的建筑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还有差距。工作总结从调研的4个乡镇看,普遍存在工作用房面积不足,公益性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没有一个乡镇能够达标。二是公用经费没有保障。20xx年,县财政给每个社区按每人每年6000元标准预算公用经费,后来配套10万元惠民资金时,每人每年6000元的预算被取消。由于公用经费无保障,社区开展活动和办公设备更新添置都很困难。马桥寿阳社区反映,他们的办公设备严重老化,电脑开机就需要五六分钟,打印机经常发生故障,居民办事极不便利。

(三)待遇偏低,工作人员不稳定。20xx年,县制定的社区工作者报酬标准为1400元/人.月(含五险)。但这个薪酬标准,在缴纳五险后仅剩1100元左右,调研的4个乡镇考虑工资过低,都从不同渠道增加了补贴(月平500元左右)。社区工作人员反映,其待遇比以钱养事和公益岗位人员都低。由于待遇偏低,留不住人,一部分人员已经离职;除此之外,社区工作者被借用现象比较严重。除城关镇外的10个乡镇14个社区共招聘社区工作者65人中,离职8人,被借用38人。

(四)体制不顺,社区管理难度大。一是人员构成复杂,规范管理难度大。当前社区居民主要是当地非农业户口人员、企业改制下岗职工以及尚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寺坪街社区还有一部分库区移民。这些人员流动性大,有的长年在外务工,有的人居住地已经发生转移,造成户口空挂,有户无人,社区计生管理、治安管理等存在较大难度。同时,由于现行户籍政策限制,一些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因户籍转出成为非农户口,毕业后不允许再迁入农村,只能登记到社区,同样是人户分离,难以管理。二是弱势群体矛盾多,治安维稳难度大。社区内搬迁户多、下岗职工多,如原马桥电站下岗人员、寺坪库区移民等,这些人员不能享受精准扶贫优惠政策,医疗、养老等没有着落,社区无力解决,常常引发诸多矛盾。三是小区关系不理顺,工作开展难度大。由于各小区人员构成存在较大差异,小区环境治理存在很大难度。如马桥电站小区,居民住宅陈旧不堪,一级站小区大门口到处是大坑小洼,遇到下雨就水潭堵门,行人无法进出,因为是改制企业,处于“两不管”的尴尬境地,居民心有怨气,常拿社区撒气,工作人员挨骂的现象时有发生。凡此种种,造成社区活动难组织,公益事业难开展,社区管理难落实。

三、对策和建议

(一)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各乡镇要进一步明确社区职能,明确界定社区权责,在提高社区治理能力上下功夫。积极推动社区组织去行政化,引导社区将其主要精力放在群众自治和为群众服务上。参照《社区依法履行的工作事项参考目录》(共18项),热门思想汇报制定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参照《社区依法协助政府履行的工作事项参考目录》(共21项),制定社区协助职能部门工作项目清单;对照清单,依法履责。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新方法、新途径,促进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二)建立社区正常投入保障机制。一是确权明责,落实经费支持。严格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事费配套”的原则要求,需由社区协助开展工作,按照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及时将经费划拨给社区。同时,积极支持社区发展产业,不断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弥补公用经费不足。二是理顺渠道,保障经费预算。党委、政府要统筹规划,逐步把社区建设事业经费、社区办公经费、社区干部生活补贴和保险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社区场所和公益服务设施逐步达标。三是因地制宜,共同发展。支持那些辖区内人口较少、管理任务相对较轻、与农村联系紧密的社区,实行村居合一,与当地村委会合署办公,资源共享。支持撤并乡镇利用闲置资产,解决社区办公场所与活动场地,以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要高度重视撤并乡镇原驻地的城镇规划、环境治理,有效改变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推进“两不靠”“边缘化”的现状。四是整合力量,实现共同协作。发动各镇直部门、单位积极支持社区工作,切实履行相关职责,在工作上、经费上对社区给予有力支持,共同推动社区事业发展。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是建立社区工作者待遇正常增长机制。社区工作者报酬应逐年有所提高,其待遇标准应不低于村干部水平,并随当地社会人均收入和工作年限的增长而增长。二是建立社区工作者岗位正常补充机制。可按“总量控制,缺一补一”的原则,适时补充完善。同时,各乡镇政府不得随意抽调、借用社区工作人员,以确保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服务机构,招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与文明建设,为孤寡老人、“三留守”人员献爱心,把社区建成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四)切实为社区减负松绑。明晰社区职能,不属于社区职能的一律要规范。凡是与社区工作无关的会议和活动,一律不要求社区参加。社区工作实行综合考核评比,职能部门不再单独组织对社区工作的考核评比活动。

社区调研报告3000字篇3

一、我区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总体来说,目前我区文化基础设施比较齐全,建有文化馆、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室等等,群众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广场舞大赛、红歌唱比赛、读书节系列活动,以及节庆纪念主题活动等,为百姓搭建展示平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我区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和宣传不足

有些人认为社区文化就是单纯的组织群众说说唱唱、跳跳蹦蹦,社区文化建设又需要有一定的投入,不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发展社区文化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在宣传上的不足,制约了社区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其已有的成果也难以巩固,必然影响着社区文化建设向成熟方向发展。

(二)资金投入不足

社区文化建设首要前提是资金的保障。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无一离不开经费的支持。社区文化的软、硬件建设,也都需要经费的保障。而从目前来看,一些文化活动无固定的资金投入渠道,政府用于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与教育、卫生投入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距。

(三)社区文化队伍相对薄弱

目前我区的社区文化辅导员队伍人员不足,社区文化骨干队伍缺少专业培训。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室,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而且全部都是兼职人员,使得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界限模糊,各项工作都无法有效开展,直接造成社区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四)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度较低

有些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形式缺乏新意,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有差距,缺乏对社区居民的吸引力;有些社区居民缺乏对社区的归属感,没有把自己当作社区建设的主体,没有认识到应该对本社区文化建设尽一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有些社区文化活动缺乏宣传力度,造成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居民不知道社区文化活动室在哪里,也不了解近期社区文化活动的安排。

(五)社区文化资源挖掘不够

我区有着浓厚的徽文化底蕴、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等等,如何开发利用、如何做大做强、如何形成我区独有的文化特色,在资源挖掘上有待积极地开发和利用。

三、推进我区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谈到: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近年来,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不断深入,区委、区政府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了对社区文化的建设步伐。

(一)将社区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一是对社区文化建设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根据社区文化生活的特点,强化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不断将社区文化推向更高层次。文旅体局、财政局、社区办等相关部门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真正抓出成效。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社区的优势,从本社区的实际出发,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一项主要工作,精心安排,周密组织,在现有基础上,打造出既有一定影响又有较高品位、既有广泛群众性又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文化品牌。二是对于徽州区社区文化认识的升华与提升,既要与本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要独具特色。既要重视徽文化和红色文化对本区域文化认识的传承影响性,加强引导特色文化意识。三是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以社区和谐文化为切入口,着力夯实社区文化基础。采取以社区党组织决策领导、政府支持推进、文化部门牵头、有关部门联手、社会力量资助、社区主办运作、群众广泛参与的方式,形成共居一地、共同组织、共促繁荣、共建文化的社区工作机制,扎实做好社区文化工作。

(二)积极整合社区文化资源

一是充分利用和进一步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建立起社区成员共驻、共建、共享的管理模式,变单位人才为社区人才。以社区为单位对辖区内驻地企业单位内部可利用的文化设施资源进行详细登记,全面掌握辖区内可利用资源,逐步建立健全共享文化资源台账,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建、共享。也可以通过联办、协办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来联络凝聚社区单位和民间组织,鼓励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民间团体等单位,发挥文化优势,主动与社区挂钩共建,使社区单位和个人有人出人,有艺献艺,有钱出钱,有场地出场地,从而形成社区文化建设的资源网络。二是要采取市场化运作,适当收费,低偿服务。社区文化建设也要贯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在开展城市社区文化活动服务项目时,应适当收费,以维持社区文化的持续运转。三是加强对部分老旧社区以及经济水平相对较差社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合理布局文化活动网点,从而促进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缓解因基础设施的不平衡而造成的矛盾。

(三)着力构筑社区文化活动网络

一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完善文化网络建设。制定基层文化站、活动室工作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全区文化工作者业务培训制度和大型文化活动事前通报制度,切实规范社区文化组织网络的管理机制,建立全区文化活动调控机制。每年召开一次专题研究社区文化的工作会议,确定本年度社区文化重点工作。二是不断提升社区文化的层次和活动质量。区文化馆要走进社区,分片包干,对社区进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工作。业务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社区,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辅导培训。大力提倡社区创作、创新、出新,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作品创作工作,打造文化精品,推出品牌特色。通过组织汇演和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示范效能,不断深化社区文化建设的广泛性和持久性,推动社区文化活动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做好社区文化建设,需要有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同时具有文化专业、热心于社区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重点抓好专业和业余两支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党委、政府要落实街道(社区)文化专职人员的编制、机构设置、经费保障。按照业务精、素质高、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以业余骨干为主,专业人员为辅的社区文化辅导员队伍,深入社区、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负责组织、指导社区文化活动,增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活力。以社区内文化工作积极分子为核心,建立一支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强培训,壮大文化建设队伍。同时,应注重抓好专业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对现有社区文化工作者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还可以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办法引进社会优秀人才以及高校优秀毕业生,充实到社区文化服务行列。

(五)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度

要把满足社区群众的多方面需求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根据各个社区的不同情况,创建有特色、有品位的文化社区、科普社区、生态社区、茶文化社区等,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品位,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调动广大居民的参与度。建立群众评价反馈机制,针对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兴趣爱好,推行“菜单式”服务,变“我给你接”为“你需我送”,推动社区文化活动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家园意识。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家庭和个人参与其中,最大限度的让社区成员共享社区文化成果。

社区调研报告3000字篇4

一、开展调研基本情况

(一)确定调研课题情况。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类文艺队伍相继成立,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差异以及环境的影响,简陋落后的农村文化体育条件与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仍然很不匹配、很不适应、很不协调。因此,加快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构件之一的公益性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尤为重要。

(二)下去蹲点调研情况。根据局调研方案的有关要求,本人结合工作实际,10月10日―12日,组织体育运动中心相关同志先后到扬武镇排莫村(跟随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调研小组一起)、红星村和龙泉镇合心桥村、原长青乡、金钟移民社区、东湖社区等开展以农村文体活动场地建设为主题的专题调研活动。通过走访群众、现场查看等方式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查找农村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和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办法措施,确保调查研究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二、调研了解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当前农村(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1、农村文化设施。目前,建成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9家农家书屋,并配备有相应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主要是配送图书、书柜、DVD及电视机等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有167名村(社区)级文化管理员、7个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数字图书进农家7户。全县35%的行政村建有业余文艺队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20xx年以来实施的扶贫广播“寨寨响”工程覆盖率达100%;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站1个,队员5人;实施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5乡镇、92个行政村,20xx年、20xx年两年,累计为5乡镇、92个行政村配送资源共享工程设备(乡镇级配送金额是5万元:摄像机1台、平板电脑2台、卫星数字一体机1台42寸、移动数字网络1个),村级配送金额是2.5万元(卫星数字一体机1台32寸、平板电脑2台),为159个农家书屋配送图书共361884册;建有县电视发射台1座;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石桥古法造纸遗址、万寿宫和丹寨汞矿近现代工业建筑);有国家级传统村落7个(排莫村、麻鸟村、扬颂村、送陇村、石桥村、王家村和排佐村)、州级重点民族文化村寨9个(排莫村、羊排村、送陇村、石桥村、大簸箕自然寨、卡拉村、排牙村、麻鸟村、雅灰村)、县级重点民族文化村寨34个;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基地12个。

2、农村体育设施。分别实施乡镇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39个,加上资助和群众自建90个,村级活动场地累计达229个,覆盖率分别为100%、86.3%。同时,还为积极性高的村补助部分资金及配送篮球架90付和乒乓球桌30张;完成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3套。

3、社区文体设施。建成移民安置点金钟社区、东湖Q儿城西社区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各1个;建成金钟、东湖2个移民社区多功能运动场,金阳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正在启动建设中;为金湖、东湖、金阳3个移民社区各安装1条健身路径工程;为金钟社区配送8000余册各类图书、铜鼓、芦笙,以及乒乓球桌、球架及相关健身器材。

(二)调研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社区)文体活动场地少,设施简陋。目前,我县虽然分别实施乡镇级和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个、139个,加上资助和群众自建90个,村级活动场地累计达229个,覆盖率分别点原7个乡镇和161个村的100%和86.3%。但是,大部分都修建或配送在村委会驻地的中心自然寨,而且大多数都只是一个村1―3个场地或1―3套设施,覆盖率仅占全县486个自然寨的47.2%。另外,实施早的村现文体设施有部分已损坏,急需更新。

2、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资源缺乏有效利用。目前,全县农村文体设施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管理。已建有的文体活动场地,大多数村没有按照要求明确专人负责管理,部分场地平时无人管理或闲置,多用于停车、堆放物资等,只有在节日期间才用于开展文体活动。

3、经费投入不足,文体设施建设滞后。大多数文体公共场所和设施都依赖上级投入(农体工程每个村补助3万元)且投入不足。加上我县财政经费困难,有时专项经费划拨不及时,给场所建设和设备购置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4、部分公共文体化场所和设施实际使用率偏低。一是乡镇没有专门的体育工作机构,只能由文化站工作人员兼顾,给农村文体活动开展带来一定困难;二是部分村图书室明显是摆设,有上级领导来检查时开放一下,其余时间关门。部分乡镇把综合文化站当着食堂、职工宿舍、储藏室等。加上上级配备下来的设备被挪为它用(包括电脑、桌子、椅子等),尤其是配备的乐器因质量问题或者长期无人使用,放在文化站也基本成为摆设,使乡镇综合文化站职能已经不能正常履行,有的甚至形同虚设。

三、对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分析

(一)村干部重视不够。有很多村群众积极性很高,但村组干部重视不够,协调和落实建设用地困难,加上这两年脱贫攻坚任务重,部分村没有认真组织实施,延误建设工期。

(二)经费落实不到位。上级补助经费下达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督促相关建设点加快建设进度。但由于经费落实不到位,大部分项目点没有钱购买砂石、水泥和支付人工工资,导致项目没有启动实施,影响建设进展。

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领导重视,明确责任,为农村公益性文体场所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要切实重视农村公益性文体场所建设,成立相关工作小组,明确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文体广电旅游、乡镇、财政及相关部门为成员,按时召开会议,对工作进行调度。同时,县财政及时划拨项目建设补助经费,以便督促各项目点抓紧实施,确保按时完成我县建设任务。

(二)建立多方投入机制,为农村文体场所建设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将农村公益性文体设施建设列入乡村振兴计划建设内容,充分利用荒地、荒坡修建文体活动场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县财政局列入一事一议项目、帮村单位帮一点、村民集资一点,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运行有效、惠及村民”的公益性文体场所服务体系,为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三)切实加强农村文体设施使用和管理。场地建好后,明确由村两委负责文体场所和设施的日常管理,负责告知村民如何使用和管理文体场所和器材,健身器材如有损坏或存在安全隐患时要及时告知相关部门,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四)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场地建成后,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农村文体活动场地保护的自觉性,增强农民体育健身意识,推广和普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在全县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社区调研报告3000字篇5

一、我区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总体来说,目前我区文化基础设施比较齐全,建有文化馆、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室等等,群众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广场舞大赛、红歌唱比赛、读书节系列活动,以及节庆纪念主题活动等,为百姓搭建展示平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我区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和宣传不足

有些人认为社区文化就是单纯的组织群众说说唱唱、跳跳蹦蹦,社区文化建设又需要有一定的投入,不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发展社区文化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在宣传上的不足,制约了社区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其已有的成果也难以巩固,必然影响着社区文化建设向成熟方向发展。

(二)资金投入不足

社区文化建设首要前提是资金的保障。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无一离不开经费的支持。社区文化的软、硬件建设,也都需要经费的保障。而从目前来看,一些文化活动无固定的资金投入渠道,政府用于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与教育、卫生投入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距。

(三)社区文化队伍相对薄弱

目前我区的社区文化辅导员队伍人员不足,社区文化骨干队伍缺少专业培训。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室,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而且全部都是兼职人员,使得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界限模糊,各项工作都无法有效开展,直接造成社区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四)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度较低

有些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形式缺乏新意,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有差距,缺乏对社区居民的吸引力;有些社区居民缺乏对社区的归属感,没有把自己当作社区建设的主体,没有认识到应该对本社区文化建设尽一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有些社区文化活动缺乏宣传力度,造成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居民不知道社区文化活动室在哪里,也不了解近期社区文化活动的安排。

(五)社区文化资源挖掘不够

我区有着浓厚的徽文化底蕴、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等等,如何开发利用、如何做大做强、如何形成我区独有的文化特色,在资源挖掘上有待积极地开发和利用。

三、推进我区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谈到: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近年来,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不断深入,区委、区政府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了对社区文化的建设步伐。

(一)将社区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一是对社区文化建设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根据社区文化生活的特点,强化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不断将社区文化推向更高层次。文旅体局、财政局、社区办等相关部门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真正抓出成效。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社区的优势,从本社区的实际出发,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一项主要工作,精心安排,周密组织,在现有基础上,打造出既有一定影响又有较高品位、既有广泛群众性又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文化品牌。二是对于徽州区社区文化认识的升华与提升,既要与本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要独具特色。既要重视徽文化和红色文化对本区域文化认识的传承影响性,加强引导特色文化意识。三是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以社区和谐文化为切入口,着力夯实社区文化基础。采取以社区党组织决策领导、政府支持推进、文化部门牵头、有关部门联手、社会力量资助、社区主办运作、群众广泛参与的方式,形成共居一地、共同组织、共促繁荣、共建文化的社区工作机制,扎实做好社区文化工作。

(二)积极整合社区文化资源

一是充分利用和进一步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建立起社区成员共驻、共建、共享的管理模式,变单位人才为社区人才。以社区为单位对辖区内驻地企业单位内部可利用的文化设施资源进行详细登记,全面掌握辖区内可利用资源,逐步建立健全共享文化资源台账,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建、共享。也可以通过联办、协办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来联络凝聚社区单位和民间组织,鼓励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民间团体等单位,发挥文化优势,主动与社区挂钩共建,使社区单位和个人有人出人,有艺献艺,有钱出钱,有场地出场地,从而形成社区文化建设的资源网络。二是要采取市场化运作,适当收费,低偿服务。社区文化建设也要贯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在开展城市社区文化活动服务项目时,应适当收费,以维持社区文化的持续运转。三是加强对部分老旧社区以及经济水平相对较差社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合理布局文化活动网点,从而促进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缓解因基础设施的不平衡而造成的矛盾。

(三)着力构筑社区文化活动网络

一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完善文化网络建设。制定基层文化站、活动室工作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全区文化工作者业务培训制度和大型文化活动事前通报制度,切实规范社区文化组织网络的管理机制,建立全区文化活动调控机制。每年召开一次专题研究社区文化的工作会议,确定本年度社区文化重点工作。二是不断提升社区文化的层次和活动质量。区文化馆要走进社区,分片包干,对社区进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工作。业务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社区,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辅导培训。大力提倡社区创作、创新、出新,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作品创作工作,打造文化精品,推出品牌特色。通过组织汇演和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示范效能,不断深化社区文化建设的广泛性和持久性,推动社区文化活动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做好社区文化建设,需要有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同时具有文化专业、热心于社区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重点抓好专业和业余两支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党委、政府要落实街道(社区)文化专职人员的编制、机构设置、经费保障。按照业务精、素质高、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以业余骨干为主,专业人员为辅的社区文化辅导员队伍,深入社区、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负责组织、指导社区文化活动,增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活力。以社区内文化工作积极分子为核心,建立一支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强培训,壮大文化建设队伍。同时,应注重抓好专业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对现有社区文化工作者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还可以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办法引进社会优秀人才以及高校优秀毕业生,充实到社区文化服务行列。

(五)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度

要把满足社区群众的多方面需求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根据各个社区的不同情况,创建有特色、有品位的文化社区、科普社区、生态社区、茶文化社区等,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品位,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调动广大居民的参与度。建立群众评价反馈机制,针对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兴趣爱好,推行“菜单式”服务,变“我给你接”为“你需我送”,推动社区文化活动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家园意识。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家庭和个人参与其中,最大限度的让社区成员共享社区文化成果。

社区调研报告3000字篇6

一、开展调研基本情况

(一)确定调研课题情况。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类文艺队伍相继成立,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差异以及环境的影响,简陋落后的农村文化体育条件与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仍然很不匹配、很不适应、很不协调。因此,加快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构件之一的公益性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尤为重要。

(二)下去蹲点调研情况。根据局调研方案的有关要求,本人结合工作实际,10月10日―12日,组织体育运动中心相关同志先后到扬武镇排莫村(跟随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调研小组一起)、红星村和龙泉镇合心桥村、原长青乡、金钟移民社区、东湖社区等开展以农村文体活动场地建设为主题的专题调研活动。通过走访群众、现场查看等方式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查找农村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和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办法措施,确保调查研究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二、调研了解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当前农村(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1、农村文化设施。目前,建成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9家农家书屋,并配备有相应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主要是配送图书、书柜、DVD及电视机等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有167名村(社区)级文化管理员、7个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数字图书进农家7户。全县35%的行政村建有业余文艺队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20xx年以来实施的扶贫广播“寨寨响”工程覆盖率达100%;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站1个,队员5人;实施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5乡镇、92个行政村,20xx年、20xx年两年,累计为5乡镇、92个行政村配送资源共享工程设备(乡镇级配送金额是5万元:摄像机1台、平板电脑2台、卫星数字一体机1台42寸、移动数字网络1个),村级配送金额是2.5万元(卫星数字一体机1台32寸、平板电脑2台),为159个农家书屋配送图书共361884册;建有县电视发射台1座;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石桥古法造纸遗址、万寿宫和丹寨汞矿近现代工业建筑);有国家级传统村落7个(排莫村、麻鸟村、扬颂村、送陇村、石桥村、王家村和排佐村)、州级重点民族文化村寨9个(排莫村、羊排村、送陇村、石桥村、大簸箕自然寨、卡拉村、排牙村、麻鸟村、雅灰村)、县级重点民族文化村寨34个;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基地12个。

2、农村体育设施。分别实施乡镇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39个,加上资助和群众自建90个,村级活动场地累计达229个,覆盖率分别为100%、86.3%。同时,还为积极性高的村补助部分资金及配送篮球架90付和乒乓球桌30张;完成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3套。

3、社区文体设施。建成移民安置点金钟社区、东湖Q儿城西社区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各1个;建成金钟、东湖2个移民社区多功能运动场,金阳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正在启动建设中;为金湖、东湖、金阳3个移民社区各安装1条健身路径工程;为金钟社区配送8000余册各类图书、铜鼓、芦笙,以及乒乓球桌、球架及相关健身器材。

(二)调研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社区)文体活动场地少,设施简陋。目前,我县虽然分别实施乡镇级和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个、139个,加上资助和群众自建90个,村级活动场地累计达229个,覆盖率分别点原7个乡镇和161个村的100%和86.3%。但是,大部分都修建或配送在村委会驻地的中心自然寨,而且大多数都只是一个村1―3个场地或1―3套设施,覆盖率仅占全县486个自然寨的47.2%。另外,实施早的村现文体设施有部分已损坏,急需更新。

2、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资源缺乏有效利用。目前,全县农村文体设施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管理。已建有的文体活动场地,大多数村没有按照要求明确专人负责管理,部分场地平时无人管理或闲置,多用于停车、堆放物资等,只有在节日期间才用于开展文体活动。

3、经费投入不足,文体设施建设滞后。大多数文体公共场所和设施都依赖上级投入(农体工程每个村补助3万元)且投入不足。加上我县财政经费困难,有时专项经费划拨不及时,给场所建设和设备购置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4、部分公共文体化场所和设施实际使用率偏低。一是乡镇没有专门的体育工作机构,只能由文化站工作人员兼顾,给农村文体活动开展带来一定困难;二是部分村图书室明显是摆设,有上级领导来检查时开放一下,其余时间关门。部分乡镇把综合文化站当着食堂、职工宿舍、储藏室等。加上上级配备下来的设备被挪为它用(包括电脑、桌子、椅子等),尤其是配备的乐器因质量问题或者长期无人使用,放在文化站也基本成为摆设,使乡镇综合文化站职能已经不能正常履行,有的甚至形同虚设。

三、对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分析

(一)村干部重视不够。有很多村群众积极性很高,但村组干部重视不够,协调和落实建设用地困难,加上这两年脱贫攻坚任务重,部分村没有认真组织实施,延误建设工期。

(二)经费落实不到位。上级补助经费下达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督促相关建设点加快建设进度。但由于经费落实不到位,大部分项目点没有钱购买砂石、水泥和支付人工工资,导致项目没有启动实施,影响建设进展。

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领导重视,明确责任,为农村公益性文体场所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要切实重视农村公益性文体场所建设,成立相关工作小组,明确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文体广电旅游、乡镇、财政及相关部门为成员,按时召开会议,对工作进行调度。同时,县财政及时划拨项目建设补助经费,以便督促各项目点抓紧实施,确保按时完成我县建设任务。

(二)建立多方投入机制,为农村文体场所建设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将农村公益性文体设施建设列入乡村振兴计划建设内容,充分利用荒地、荒坡修建文体活动场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县财政局列入一事一议项目、帮村单位帮一点、村民集资一点,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运行有效、惠及村民”的公益性文体场所服务体系,为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三)切实加强农村文体设施使用和管理。场地建好后,明确由村两委负责文体场所和设施的日常管理,负责告知村民如何使用和管理文体场所和器材,健身器材如有损坏或存在安全隐患时要及时告知相关部门,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四)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场地建成后,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农村文体活动场地保护的自觉性,增强农民体育健身意识,推广和普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在全县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社区调研报告3000字篇7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根据区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工作安排,4月28-29日,区文体局班子成员、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文化站站长组成调研组,在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蒋露、区政府副区长崔裕超的带领下,前往西苑社区、映翠社区、北山社区、贵都社区。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就全区社区群众性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信心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街道的积极重视下,区文化主管部门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积极作为,将公共文化列入民生工程优先发展,公益性文化设施实现三级全覆盖,社区群众性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各级对基层文化建设加大投入,文化设施逐步改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成果丰硕;社区有固定的文化队伍,文艺团队日趋活跃;文化产品亮点频现,活动丰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全面供给。其中,社区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健身路径全部建设到位。部分社区建成农家书屋。社区各类文化队伍100多支,民间艺术团体75个,64个晨晚锻炼点和若干健身场馆遍布全区,社区艺术节、农民文艺调演已成品牌。文化服务产业正在全面培育,十大文化产业项目的推进和新兴文化产业项目的引进,在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和档次的同时,将初步形成采石古镇、雨山经济开发区、东湖公园及梅山公园四大文化项目集聚区。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把我区建设成为文化底蕴厚实、文化生活丰富、文化特色鲜明、文化设施先进、文化人才辈出的文化强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不足与问题

1、认识有待提高。社区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改善,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基层单位对公共文化建设认识尚不到位,缺乏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规划和部署,存在着被动应付的思想。有的认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是文化部门的事,参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热情不高,当工作中遇到困难,存在抵触情绪,工作创造性不够。辖区企事业单位参与公共文化建设认识不够,合力尚未形成,氛围尚需营造。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推进的力度和深度。

2、投入有待加大。社区文化建设需要资金支持,因属公益性质,且缺乏硬性考核指标,资金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从资金扶持看,即使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街道和社区,对文化工作的投入也非常有限,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有些社区硬件设施不到位,社区内部缺少文化活动场所,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大型文化活动开展难度较大。社区文化队伍缺乏必要的经费,人员流动性大。社区文体活动没有专项资金,活动经费主要来源群众自愿自发自筹,社区补贴为辅,这就造成活动越多贴补就越多,制约了文化活动的开展。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社区文化活动总体上呈现层次低、规模小、内容老套、影响力不高等问题,处于“小打小闹”,不成系统,难有作为,难以形成有特色、有内涵的社区文化。

3、队伍有待加强。社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不能

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多数社区尚未按要求配备人员,少数社区虽配备了专人,大多身兼数职,缺乏精力组织开展社区的文化活动。社区文化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对文艺团体缺乏管理经验。由于业务不熟练和自身条件的约束,导致社区文化阵地和功能不能充分发挥,难以对社区文化工作进行有效地协调和服务。社区没有专业的创作人才和老师,编排节目主要靠集资外请专业人士指导。业余队伍业余水平,演出节目质量不高,制约了社区文化向专业化、精品化方向发展。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人员大多数是退休人员。文化队伍新人少,能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中青年人难得,社区文艺骨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4、设施有待利用。一方面,社区文化设施发展不平衡,且文化设施档次低、功能少,活动场所面积小,难以满足居民就近、就便进行文化活动需求。另一方面,社区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没有较好的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公共文化场所虽免费开放,但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场馆的利用率和群众参与率不高。由于受场等限制,部分社区没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公共文化权益不能惠及全民。虽然我区三级文化服务网络设施基本建立,但由于图书陈旧、设施老化、重视不够,缺乏经费,缺少组织,部分文化设施处于闲置半闲置的状态。

三、思路与对策

1、强化文化建设绩效考核机制。“抓文化就是抓

民生”,文化活动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一种传扬形式,也是社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和谐社区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建设要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抓,将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体系,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坐标中,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以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共同提高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建议区里适当提高基层文化建设在乡镇、街道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2、落实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巩固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建立扶持激励机制,切实落实《雨山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通过相关评比表彰,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群众文艺团体,根据其规模、开展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及社会效益,给予适当的奖励扶持,调动群众文艺团体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区文化软硬件建设。对优秀文化人才和优秀作品进行奖励,培育社区文化特色的“新品、优品、精品”,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步伐。

3、建全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机制。完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制定社区文化建设相关制度,采取激励措施,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充分利用机关、企业、学校、家庭的文化资源,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免费开放。整合社区文化资源,解决居民活动场地不足和辖区单位文化资源空置的矛盾,实现资源共享。拟用1-2年时间,通过实施文化惠民民生工程,在全区每个社区新建或改建一个综合文化活动小广场,满足社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需要。

4、创新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形式。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应把握社区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在内容上、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在开展适应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外,也要创造条件,设置一些适应少年儿童的课外活动内容。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方式,吸引中青年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各类文化的结合,在形式上要注意便于居民参加。在具体活动上要根据需要,适时开展一系列群众参与面广的文化赛事活动,增加群众的参与面。在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中,发挥各类业余文艺团队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群众活动,活动群众”的局面。

5、提高社区文化人才服务水平。培训现有人才队伍,完善培训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对现有人才队伍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训。对辖区文化人才进行登记造册,统筹协调辖区文化人才的使用,充实社区文化队伍。选聘一批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组织协调能力、又热心社区服务工作的人才,担任社区文化活动辅导员,负责组织、指导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 社区 社区调研报告3000字大学生 社区调研报告万能模板 社区调研报告3000字范文 社区调研报告3000字怎么写 社区调研报告3000字内容 社区调研报告1000字 社区调研报告范文2000字 社区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社区调研报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