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14篇(2023年)

时间:2023-07-23 15:0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一、目标与指导思想: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14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14篇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篇1

一、目标与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班共有学生266人。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了解,发现班级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平时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设情境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平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平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四、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主题《心灵驿站》

1.情系母校

2.奇妙的网络世界

三月份:主题《亲近自然》

1.水果大观园

2.巧用太阳能

四月份:主题《健康快车》

1.暖暖的红丝带

2.请勿吸烟

五月份:主题《社会频道》

1、家乡风俗

2、走访民间艺人

六月份:制作天地

1.日晷

2.森林医生——啄木鸟

3.电动小快艇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这种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求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宜的实践主题,良构的实施环境和发展性的学习评价。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励志网、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篇3

一、学情分析

本年段学生共264人,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设计

1?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泛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3?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4?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以问题向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操作来找出答案,小组合作汇报的形式汇报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加以纠正和示范,学生练习巩固。

四、内容安排

本学期主要以海西平潭为大主题,主要安排如下:

2月期初对平潭资料搜集

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搜集文字资料,通过采访父母,亲朋等,了解平潭过去发生的故事。

3月平潭的历史

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搜集文字资料,通过采访父母,亲朋等,了解平潭过去发生的故事,通过现场拍摄照片,民间搜集旧照片,网络搜集图片等方式完成对平潭历史的研究。

4月研究平潭现状及未来

学生主要通过走访附近的相关单位,实际考察了解,询问自己的亲朋好友,了解平潭的现状,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知识,对现状进行剖析,对未来提出大胆的猜想。

5月开展图片资料展

将研究资料,图片等进行展览使周围同学都能对平潭有更深刻的了解。

6月期末汇总

学生对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分类整理。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活动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课题的选择要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并兼顾到有哪些学科的参与,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的研究价值是什么等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共有学生一百多人,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一些操作性的课题兴趣浓厚。但由于学校出于一些安全方面的考虑,对于一些需要离开校园的社区调查活动开展有很大的阻力,因此,本学期,把重心放在校园内,学生身边的事情,着重通过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四、教学措施

1、教学方法采用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模仿、体验、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融合好,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成为手脑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

2、了解和研究学生,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尽可能注意个性的培养,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的快乐。

3、把积极的劳动与技术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与技术价值观的形成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

4、综合实践活动还要把课堂教学与校内外的劳动结合起来,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课堂上做手工要注意清洁卫生,剪下来的废纸屑不能乱扔,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

五、内容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1-4

我们爱清洁、洗茶具、洗餐具、洗衣服、拖地板、擦玻璃

15

纸多面体的构成和变化

5-6

用纸制作多面体

16

立交桥

摩天大楼

17

废纸盒造型

8-9

好习惯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

18

技术信息

10

多面体

19

检测

11-14

描绘高淳(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的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二、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实施策略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一般活动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策略。

在活动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团体实践活动,又要重点开展《小课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般与专题结合中,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创新性学习能力。

四、实施步骤

1.明确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设每班开展四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由师生共同探讨,并加以确立。

2.制定方案:对于每次活动都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方案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活动评价

方式: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他人评价。

1.自我评价:以学生自身作为评价主体的一种评价方式,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由学生设计一张自我评价表。对于自身获得的学习结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变化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促进自身向好的方向发展。

2.他人评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评价手册体现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和过程,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为学生设计一张评价卡,在每一次活动后,由同学、老师或家长来填写评价卡,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六、活动安排

拥抱自然

1.不辞辛苦的“旅行”

知道哪些动物有迁徙行为,初步了解不同类别的动物有不同的迁徙方式。学习运用多种方式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增强探究、合作意识,培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以及保护自然的情感。

2.风与我们的生活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认识风的两面性,并系统整理,在班内展示交流。

3.关注沙尘暴

什么是沙尘暴?近几年来,我们当地的沙尘暴天气呈现怎样的变化?引导、组织学生记录今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天数,并通过访问有关人士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市近几年春天发生沙尘暴的天数情况,做好统计比较,研究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趋势。

走进社会

4.我是社区(村庄)小主人

社区(村庄)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每个社区(村庄)里的人都应该关注社区(村庄)里的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的社区(村庄),发现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及时记录并写出自己的感想,与同学相互交流。

5.地名的由来

城市、村庄、社区、街道、公园等都有各自的名称,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地名的由来,撰写研究报告,班内交流调查研究所得。

6.妈妈,我想对您说

召开主题班会:妈妈,我想对您说。以想对妈妈说的话为主题,每人准备一段发言材料,在全班进行演讲,抒发自己对妈妈的爱,体验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体验生活

7.老师的一天

老师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导学生确定一位教师作为自己的观察、访谈对象,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这位教师在一天中的工作,并做好记录(时间、工作内容),体会老师工作的特点,发表自己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看法。

8.家庭生活采购员

家庭生活需要采购哪些物品?与家长商量好,在征得家长支持、配合的基础上,承担起家庭生活采购员的角色,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坚持做一周的采购员,并记录好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家长对你的评价。

动手操作

9.学烹饪

向家长学习,学会几种家常菜的做法。班内举办烹饪大赛,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请大家尝尝你的手艺。

10.学编织

生活中有许多编织高手,他们编织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门,如草叶、毛线、竹皮、藤条等等。寻访身边的编织高手,向他们请教几手,把自己编成的作品带到班级进行展示、评比。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篇6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走进校门,他们对学校所有的感觉都是新鲜的,更希望学校生活能带给他们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年龄的孩子玩心还是很重,对待学习没有一定的认识,只是年龄到了该上学了,并没有觉得应该多学点知识,所以实践课一方面要带领孩子走进有趣的活动中,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形成正确的规范和习惯。

二、指导思想

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

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与其他课程领域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为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本学期,教学重点是:

1、与读书活动整合

2、与语文教材的实践活动结合

3、走进校园文化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篇7

一、目标与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班共有学生266人。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了解,发现班级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平时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设情境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平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平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四、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主题《心灵驿站》

1.情系母校

2.奇妙的网络世界

三月份:主题《亲近自然》

1.水果大观园

2.巧用太阳能

四月份:主题《健康快车》

1.暖暖的红丝带

2.请勿吸烟

五月份:主题《社会频道》

1、家乡风俗

2、走访民间艺人

六月份:制作天地

1.日晷

2.森林医生——啄木鸟

3.电动小快艇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篇8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同学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同学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同学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同学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同学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同学分析

高年级同学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同学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同学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同学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同学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同学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同学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同学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同学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同学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同学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同学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同学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同学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同学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篇9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活动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课题的选择要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并兼顾到有哪些学科的参与,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的研究价值是什么等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共有学生一百多人,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一些操作性的课题兴趣浓厚。但由于学校出于一些安全方面的考虑,对于一些需要离开校园的社区调查活动开展有很大的阻力,因此,本学期,把重心放在校园内,学生身边的事情,着重通过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四、教学措施

1、教学方法采用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模仿、体验、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融合好,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成为手脑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

2、了解和研究学生,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尽可能注意个性的培养,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的快乐。

3、把积极的劳动与技术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与技术价值观的形成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

4、综合实践活动还要把课堂教学与校内外的劳动结合起来,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课堂上做手工要注意清洁卫生,剪下来的废纸屑不能乱扔,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

五、内容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1-4

我们爱清洁、洗茶具、洗餐具、洗衣服、拖地板、擦玻璃

15

纸多面体的构成和变化

5-6

用纸制作多面体

16

立交桥

摩天大楼

17

废纸盒造型

8-9

好习惯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

18

技术信息

10

多面体

19

检测

11-14

描绘高淳(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篇10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同学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同学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同学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同学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同学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同学分析

高年级同学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同学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同学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同学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同学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同学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同学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同学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同学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同学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同学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同学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同学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同学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同学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的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二、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实施策略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一般活动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策略。

在活动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团体实践活动,又要重点开展《小课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般与专题结合中,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创新性学习能力。

四、实施步骤

1.明确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设每班开展四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由师生共同探讨,并加以确立。

2.制定方案:对于每次活动都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方案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活动评价

方式: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他人评价。

1.自我评价:以学生自身作为评价主体的一种评价方式,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由学生设计一张自我评价表。对于自身获得的学习结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变化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促进自身向好的方向发展。

2.他人评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评价手册体现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和过程,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为学生设计一张评价卡,在每一次活动后,由同学、老师或家长来填写评价卡,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六、活动安排

拥抱自然

1.不辞辛苦的“旅行”

知道哪些动物有迁徙行为,初步了解不同类别的动物有不同的迁徙方式。学习运用多种方式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增强探究、合作意识,培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以及保护自然的情感。

2.风与我们的生活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认识风的两面性,并系统整理,在班内展示交流。

3.关注沙尘暴

什么是沙尘暴?近几年来,我们当地的沙尘暴天气呈现怎样的变化?引导、组织学生记录今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天数,并通过访问有关人士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市近几年春天发生沙尘暴的天数情况,做好统计比较,研究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趋势。

走进社会

4.我是社区(村庄)小主人

社区(村庄)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每个社区(村庄)里的人都应该关注社区(村庄)里的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的社区(村庄),发现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及时记录并写出自己的感想,与同学相互交流。

5.地名的由来

城市、村庄、社区、街道、公园等都有各自的名称,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地名的由来,撰写研究报告,班内交流调查研究所得。

6.妈妈,我想对您说

召开主题班会:妈妈,我想对您说。以想对妈妈说的话为主题,每人准备一段发言材料,在全班进行演讲,抒发自己对妈妈的爱,体验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体验生活

7.老师的一天

老师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导学生确定一位教师作为自己的观察、访谈对象,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这位教师在一天中的工作,并做好记录(时间、工作内容),体会老师工作的特点,发表自己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看法。

8.家庭生活采购员

家庭生活需要采购哪些物品?与家长商量好,在征得家长支持、配合的基础上,承担起家庭生活采购员的角色,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坚持做一周的采购员,并记录好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家长对你的评价。

动手操作

9.学烹饪

向家长学习,学会几种家常菜的做法。班内举办烹饪大赛,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请大家尝尝你的手艺。

10.学编织

生活中有许多编织高手,他们编织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门,如草叶、毛线、竹皮、藤条等等。寻访身边的编织高手,向他们请教几手,把自己编成的作品带到班级进行展示、评比。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篇12

一、学情分析

本年段学生共264人,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设计

1?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泛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3?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4?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以问题向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操作来找出答案,小组合作汇报的形式汇报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加以纠正和示范,学生练习巩固。

四、内容安排

本学期主要以海西平潭为大主题,主要安排如下:

2月期初对平潭资料搜集

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搜集文字资料,通过采访父母,亲朋等,了解平潭过去发生的故事。

3月平潭的历史

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搜集文字资料,通过采访父母,亲朋等,了解平潭过去发生的故事,通过现场拍摄照片,民间搜集旧照片,网络搜集图片等方式完成对平潭历史的研究。

4月研究平潭现状及未来

学生主要通过走访附近的相关单位,实际考察了解,询问自己的亲朋好友,了解平潭的现状,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知识,对现状进行剖析,对未来提出大胆的猜想。

5月开展图片资料展

将研究资料,图片等进行展览使周围同学都能对平潭有更深刻的了解。

6月期末汇总

学生对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分类整理。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篇1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这种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求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宜的实践主题,良构的实施环境和发展性的学习评价。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励志网、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篇14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走进校门,他们对学校所有的感觉都是新鲜的,更希望学校生活能带给他们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年龄的孩子玩心还是很重,对待学习没有一定的认识,只是年龄到了该上学了,并没有觉得应该多学点知识,所以实践课一方面要带领孩子走进有趣的活动中,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形成正确的规范和习惯。

二、指导思想

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

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与其他课程领域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为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本学期,教学重点是:

1、与读书活动整合

2、与语文教材的实践活动结合

3、走进校园文化

推荐访问:课教学 实践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