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老师培训心得范文(全文)

时间:2022-07-10 14:4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孤独症老师培训心得范文(全文),供大家参考。

孤独症老师培训心得范文(全文)

孤独症老师培训心得范文

 

 孤独症 院内培训资料 上林康尔复精神病医院

 谭世耀

 孤独症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将 PDD 分为 5种:孤独性障碍、Retts 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Asperger 综合征和未特定的 PDD。其中,孤独性障碍与 Asperger 综合征较为常见。孤独症的患病率报道不一,一般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 2~5/万人,男女比例约为 3:1~4:1,女孩症状一般较男孩严重。

 西医学名 孤独症 英文名称 autism 主要症状 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感染与免疫因素,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目录 孤独症.............................................................. 1

 孤独症认识过程.................................................. 2

 孤独症疾病病因.................................................. 3

 孤独症遗传因素.............................................. 3

 孤独症感染与免疫因素........................................ 4

 孤独症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4

 孤独症临床表现.................................................. 4

 孤独症社会交往障碍.......................................... 4

 孤独症交流障碍.............................................. 4

 孤独症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5

 孤独症其他症状.............................................. 5

 孤独症诊断与鉴别诊断............................................ 5

 孤独症诊断.................................................. 5

 孤独症鉴别诊断.............................................. 6

 孤独症疾病治疗.................................................. 7

 孤独症治疗原则.............................................. 7

 孤独症治疗方法.............................................. 7

 孤独症疾病预后................................................. 10

 孤独症疾病预防................................................. 10

 孤独症认识过程 临床上首次描述孤独症是在 20 世纪 40 年代。1943 年,美国医生 Kanner 报道了 11例患者,并命名为“早期婴儿孤独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他当时描述这个类群的患者特

 征如下: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性行为;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高水平的视觉——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与在其他方面学习困难形成对比;聪明、机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现。最初,Kanner 报道的这类患者被认为是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一个亚型而未受重视。在 20 世纪 40~60 年代,又有数人描述了与 Kanner 报道相似的病例,并冠以各种各样的名称。当时的国际及美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将这类患者归入“儿童分裂样反应”类别中。对于孤独症的病因学,当时普遍认为是父母养育方式不当造成了孤独症的发生。Kanner 将孤独症患儿的父母描述成一群高学历的、事业心很强但又冷漠无情的人,这一观点在当时似乎很少有异议。

 20 世纪 60~70 年代,Rutter 的研究指出,孤独症的行为如果被认为是从出生到童年早期的发育障碍所致则更为合情合理。由此,逐渐把孤独症看作为是一种躯体性的、与父母抚育方式无任何关联的发育障碍。在此时期,Lotter 发表了新的孤独症诊断标准,强调把社会交互作用、言语与交流和重复性活动三个方面作为基本标准,并舍弃了 Kanner 诊断标准中关于“特殊技能和吸引人的外貌”等两项。以后,在 Lotter 标准的基础上,开展了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在所普遍接受的“孤独症发病率 4~5/万”是当时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20 世纪 80 年代,关于孤独症的研究进入全新阶段。人们开始抛弃所谓“父母抚养方式不当”的病因假说,从生物学领域探索孤独症的病因,并在临床症状的识别和临床诊断方面将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彻底分开。Kolvin 的研究表明,孤独症同成年精神病性障碍,尤其是成年精神分裂症没有关系。1980 年出版的《DSM-Ⅲ》首次将童年孤独症视为~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之后,随着对孤独症研究的深入,逐步认识到孤独症是一种在一定遗传因素作用下,受多种环境因子刺激导致的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开展了从分子遗传到神经免疫、功能影像、神经解剖和神经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人们试图从这些研究中找到孤独症的致病原因。但直至目前,仍没有任何一种假说能从根本上完美地解释孤独症的病因。

 孤独症疾病病因 虽然孤独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危险因素可能同孤独症的发病相关。引起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孤独症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显示,孤独症在单卵双生子中的共患病率高达 61%~90%,而异卵双生子则未见明显的共患病情况。在兄弟姊妹之间的再患病率,估计在 4.5%左右。这些现象提示孤独症存在遗传倾向性。

 研究显示,某些染色体异常可能会导致孤独症的发生。目前已知的相关染色体有 7q、22q13、2q37、18q、Xp;某些性染色体异常也会出现孤独症的表现。如 47、XYY 以及45、X/46、XY 嵌合体等。较常见的表现出孤独症症状的染色体病有 4 种:脆性 X 染色体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15q 双倍体和苯丙酮尿症。

 每年均有新的关于孤独症候选基因的报道。近年来新报道的孤独症候选基因有 clock,PRKCBl、CNTN4,CNTCAP2、immune gene、STK39、MAOA、CSMD3、DRD1、neurexinl、SLC25A12、JARDlC、Pax6。另有研究报道,在汉族孤独症患者中,NRP2基因存在遗传多态性。

 繁多的候选基因提示了孤独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即孤独症可能是在一定的遗传倾向性下,由环境致病因子诱发的疾病。

 孤独症感染与免疫因素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就有研究发现,孕妇患病毒感染后,其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大。后来数个研究均提示,孕期感染与孤独症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已知的相关病原体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和弓形虫等。目前推测,这些病原体产生的抗体,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了孤独症的发生。

 孤独症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受孕早期孕妇若有反应停和丙戊酸盐类抗癫痫类药物的用药史以及酗酒等,可导致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加。根据这些研究,对怀孕 12.5 d 的大鼠一次性高剂量腹腔注射丙戊酸钠,其子代鼠表现出类似孤独症的行为学表现。还有研究发现,孕期大鼠暴露于反复冷冻刺激中,也会增加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对孕鼠进行反复冷冻刺激,其子代也表现出孤独症的行为学特征。

 孤独症临床表现 该症一般起病于 36 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孤独症社会交往障碍 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成年后,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结婚。

 孤独症交流障碍 1.非言语交流障碍 该症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2.言语交流障碍 该症患儿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包括:①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②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也有部分患儿 2-3 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③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④言语运用能力受损:部分患儿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孤独症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该症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有些患儿还对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物体产生依恋行为。患儿行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等。

 孤独症其他症状 约 3/4 该症患儿存在精神发育迟滞。约 1/3-1/4 患儿合并癫痫。部分患儿在智力低下的同时可出现“孤独症才能”,如在音乐、计算、推算日期、机械记忆和背诵等方面呈现超常表现,被称为“白痴学者”。

 孤独症诊断与鉴别诊断 孤独症诊断 应综合病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辅助检查的结果予以诊断。

 诊断要点包括:① 起病于 36 个月以内;② 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主要表现;③ 除外 Rett 综合征、Heller 综合征、Asperger 综合征、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等其它疾病。如患儿起病于 36 个月之后或不具备所有核心症状,则诊断为不典型孤独症。

 将 现将 DSM- Ⅳ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介绍如下:

 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包括 A、B、C 三条。

 A、在下列(1)、(2)、(3)三项中(共 12 小项),至少要符合 6 小项,其中包括(1)小项中的 2 项,(2)、(3)项中的至少 1 小项。

 (1)

 社会交往有质的损害,表现如下:a. 非语言性交流行为的应用存在显著损害,例如:眼对眼的对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手势等。b. 不能与同龄人交往。c. 不能自发地与别人分享欢乐、兴趣、成就等(例如对自己有兴趣的事物,不能带给或指给别人看)。d. 在社交与情绪上不能与人发生相互作用。

 (2)

 交流能力有质的损害,表现如下:a. 言语发育完全发育或延迟,而不伴有想用其他方式(例如手势或模仿动作)代偿的尝试。b. 有一定说话能力者,在提出话题和维持谈话的能力方面也有明显损害。c. 使用刻板的或重复的语言或特殊的、自由自己听得懂的语言。d. 缺少与其年龄相应的自发的假扮游戏或模仿日常生活的游戏。

 (3)

 行为、兴趣或活动方面的局限的、重复的或刻板的格式,表现如下:a. 有一种或几种固定的、重复的、局限的兴趣,其程度和内容均属异常,且不易改变。b. 固执地遵循某种特殊的、没有意义的常规或仪式。c. 刻板重复的作态行为,如手指扑动或扭转、复杂的全身动作等。d. 长期持续的只注重事物的局部。

 B、3 岁以前,在下列三方面中,至少有一方面已有发育延迟或功能异常:

 (1)社交相互关系。

 (2)用于社交的言语。

 (3)象征性或想象性的游戏。

 C、以上症状不能用 Rett 障碍或儿童期瓦解性障碍(婴儿痴呆)来解释。

 孤独症鉴别诊断 1.Rett 综合征 仅见于女孩,通常起病于 7-24 个月,起病前发育正常,起病后头颅发育减慢,已获得的言语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迅速丧失,智力严重缺陷,已获得的手的目的性运动技能也丧失,并出现手部的刻板动作(洗手样动作或手指的刻板性扭动)。并常伴过度呼吸、步态不稳、躯干运动共济失调、脊柱侧凸、癫痫发作。病程进展较快,预后较差。

 2.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Heller 综合征)

 该障碍大多起病于 2-3 岁,起病前发育完全正常,起病后智力迅速倒退,其他各种已获得的能力(包括言语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也迅速衰退,甚至丧失。

 3. Asperger 综合征 又称儿童分裂样精神病,有类似儿童孤独症的某些特征,男孩多见。一般到学龄期 7 岁左右症状才明显,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局限、刻板、重复的兴趣和行为方式。无明显的言语和智能障碍。

 4.表达性或感受性语言障碍 该类患儿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或理解能力的损害,智力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智商≥70),非言语交流较好,无社会交往的质的缺陷和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5.儿童精神分裂症 该症主要起病于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病前发育多正常,起病后逐渐出现幻觉、思维障碍、情感淡漠或不协调、意志活动缺乏、行为怪异等精神分裂症症状,从而有助于鉴别。

 6.精神发育迟滞 该障碍患儿无社会交往的质的缺陷,言语水平虽不足但与其智力水平相一致,无明显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行为。

 但是,如果患儿同时存在孤独症的典型症状和智力发育的迟缓,则两个诊断均需做出。

 [1-2]

  孤独症疾病治疗 孤独症治疗原则 孤独症治疗原则:①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②促进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治疗的合作者或参与者。患儿本人、儿童保健医生、患儿父母及老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应共同参与治疗过程,形成综合治疗团...

推荐访问:孤独症 心得 老师 培训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