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篇(完整)

时间:2023-07-05 11:0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篇

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选篇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要认真学习党的报告和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党史、国史,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的伟大理论创造

党的以后,同志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透过500年大跨度和6个时间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讲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来、怎么往前走的,讲话本身就是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纵观500年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实践发展历程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经过艰辛探索创立的,既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又有深厚的理论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多年成功实践的理论结晶。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觉醒,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这30多年,是接力探索、不断开拓前进的30多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开山之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党和人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这个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是这个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回想这30多年,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与时俱进,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推动着实践创新发展,创造了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面对一系列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我们都成功应对、化危为机、开创新局,根本就在于有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凝结着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党实践探索的心血和成果。新中国60多年,大致包括前后两个30年,本质上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前30年历经坎坷,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失误,甚至发生了““””这样的严重错误,但顽强、艰辛探索的成果极其宝贵。我们取得了各方面建设的巨大成就,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十分重要的认识,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正是有前30年打下的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座大厦才有了稳固的根基;正是因为前30年提供了重要理论准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破茧而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凝结着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历程。一部中国近代史,是寻找民族复兴出路的历史,也是探求救亡图存真理的历史。在经历各种尝试、失败之后,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武器,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征程。这个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也为我们实现第二次飞跃,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本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近代以来的持续探索和积累,就不可能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巨大成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凝结着500年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孜孜追寻和执着探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可以说是一部气势恢宏、跌宕起伏的交响乐。尽管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没有改变,人类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从未止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这部交响乐的重要乐章,传承了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真谛,汲取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并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进行了新的创造,成就了中国道路,写出了新的理论篇章。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独特的理论品格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在纵深探索和回答的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开创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而形成的。回想这些年我们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创造,讲出了中国话语。比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阐明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思想束缚。还有,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创新意义。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是继承性,始终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讲出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话,但并没有丢掉老祖宗。它延续了500年来人类探索社会主义的思想脉络,传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精髓要义。比如,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理想、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等,这些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都始终贯穿于这个理论体系之中。还要看到,改革开放前30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比如,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重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等,都在这一理论体系中得到了坚持和发展。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割断历史,更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以贯之地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三是实践性,植根于实践又对实践发挥着强大指导作用。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是总结实践经验的过程,也是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和推动改革发展的过程。同时,新鲜生动的伟大实践又在检验着最新理论,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真理性。新时期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在对改革开放进行阶段性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新的概括,同时又强调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任务。比如,党的十四大提出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党的十五大提出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党的十六大提出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的提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两轮齐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实践的成就又彰显理论的巨大威力。

四是开放性,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一步一步向前推进。与之相伴随,必然会不断形成相应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实践中产生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成果。这三大成果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上一脉相承,同时又根据新的实践,借鉴各国治国理政有益经验,科学回答了面临的新课题,作出了各自独特的理论贡献,是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的关系。林无静树,川无停流。实践没有尽头,理论创新也不会停顿。可以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能一成不变,必定适应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博采众长,不断向前。

三、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内涵

党的后,同志提出和深刻阐述了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是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中国梦一经提出,就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必将把国内社会各阶层、海内外同胞凝聚在一起,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民族复兴中国梦,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同志围绕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比如,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做到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美好梦想是相通的,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基本思想观点,打开了理论创新发展的宽广视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鲜活力量。

推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离不开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要加强中国梦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并落实到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来,引导人们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组织开展中国梦主题宣讲活动、教育活动、文化活动,开展中国梦的新闻宣传和网络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梦在国家、民族、个人三个层面的深刻内涵和有机联系,深刻认识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目标要求,深刻认识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价值支撑和动力源泉,推动中国梦入脑、入心、入行动。积极开展中国梦的对外解读和传播,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了解和理解,增添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选篇2

2010—2011 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0级专科公共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答案要点(H)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1分),核心是以人为本(2分),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1分),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分)。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2分)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3分)

3.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1分),理论联系实际(1分),实事求是(1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分)。

4.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1分)、诚信友爱(1分)、充满活力(1分)、安定有序(1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分)。

5.我国现阶段的人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出在性质相同(2分);作用与职能相同(2分);历史使命相同(1分)。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1分)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2分)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2分)。

二、判断分析题:(每题7分,共14分)

1.此命题正确。(3分)邓小平的这一重要论断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问题。(1分)相对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而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因为:第一,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第二,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改革同革命一样,其特点都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3分)

2、 此命题不正确。(3分)(1)改革开放以来,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这么多年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主体地位。(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多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4)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4分)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3分,共26分)

1.(1)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之所以不适合中国国情,其原因在于:第一,中国不存在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经济基础。第二,中国也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历史前提。所以,中国绝不能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6分)

(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健全民主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制约和监督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7分)

2.(1)城乡发展不平衡。(1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新的基本途径。(2 分)

(2)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1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强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督。(2分)

(3)材料Ⅲ中的数字充分说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这必然影响到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发展。(1分)改变这一局面,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驾驭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2分)

(4)解决这些问题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下原则: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4分)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3分)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3分)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1分)

(2)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做出了新的概括,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1分)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1分)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

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1分)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1分)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1分)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1分)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1分)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1分)

2、(答案要点)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分)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5分)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5分)

在答题要点的基础上展开论述。

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选篇3

1、党章对党的根本宗旨是怎样完整、科学表述的?

答:党章的总纲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党章对党的根本宗旨完整、科学的表述。

2、党的思想路线包含哪些含义?

党的思想路线,主要有三层含义:(1)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现实,通过深入、周密的调查研究,认识和掌握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2)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但又不能把理论当作教条,必须紧密结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3)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正确与否,要通过实践去验证,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也就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3、党在新时期的政治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

4、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阶段,党的组织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干部“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使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接班人,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贯彻落实。

5、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地规定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的宏伟目标,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一: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答二:我们通常把这个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是坚持改革开放。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答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答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

10、党的纪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从狭义上怎么理解党的纪律?

答:狭义上的党的纪律专指《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规定的各种行为规范。

11、什么是党风?

答:党风是党的作风的简称。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在党的活动中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党的作风包括政治作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等。

12、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优良的作风,请说出党的三大作风是什么?

答: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13、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的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十五大,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概括为:“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4、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主要包括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请简述其内容。

答: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主要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把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其核心是“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中包括党的思想、理论、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二是怎样建设党,包括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整体部署和重大举措。

15、党的建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什么?

答: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的建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16、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性?

答: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道德等各方面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共有的属性和特征,其核心内容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17、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

答: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应主要体现为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18、什么是党性修养?

答:党性修养是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而达到共产党员党性的某种程度,或者可以理解为用共产党员的党性改变自我的过程。

19、党性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党性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组织纪律修养、思想作风修养、文化知识修养、领导艺术修养和管理能力修养等。

20、党的政治生活准则是什么?

答:党的政治生活准则,是全党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思想、言论和行动上必须遵循的标准和原则。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坚持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

21、什么是共产主义?

答:共产主义,即共产主义理想的全部含义,包括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理论体系和共产主义运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在共产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所从事的共产主义运动,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是整个共产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22、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有何新要求?

答: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23、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这就是:①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②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③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⑤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24、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四个“着眼于”是什么?

答:①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②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③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④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5、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有哪些新部署?

答:①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②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④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⑤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⑥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26、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四项要求是什么?

答:①科学理论武装;②具有世界眼光;③善于把握规律;④富有创新精神。

27、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如何确保党内民主的推进?

答: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28、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有哪些?

答: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⑵提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⑶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⑷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⑸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⑹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⑺提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⑻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⑼(九)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⑽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⑾提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⑿提出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⒀提出“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理论。⒁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30、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2、党组与党委有何区别?

答:党组与党委的主要区别是:(1)党委是由党员大会或者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党组则由派出它的党委决定,其成员由党委指定;(2)党委可以批准接收党员,党组却不能;(3)党委可以决定或批准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党组不能;(4)党委可以召开党代表大会(党员大会),而党组一般不能召开这些会议;(5)党委与同级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是领导关系,而党组与同级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不是领导关系,而是指导关系。

33、在哪些组织中设立党组?

答:党章规定,在中央或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或其它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成立党组。这些组织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国务院直属局和直属经济管理机构,以及各人民团体;省、市、自治区国家机关的厅、局,以及各人民团体;省辖市国家机关的委、办、局和各人民团体;州(地)、县(市)政府、人大、政协机关和政法部门,以及各人民团体。

34、党组成员怎样产生?

答:党组成员由批准成立党组的党的委员会指定。党组设书记、副书记。党组应在批准它成立的党的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党组成员应在非党组织中担任负责工作的共产党员中指定。因为他们了解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熟悉本单位的业务工作,便于担负起在有关组织中坚持和实现党的领导的任务。党组不是一级党委,一般不宜吸收中层干部或其他党员参加。

35、党组与本单位的机关党组织的关系怎样?

答:党组与本单位的机关党组织(机关党委、总支或支部)是指导关系,不是领导关系。这些单位的党的组织(机关党委、总支或支部),直接受同级直属机关党委或同级党委领导。但是各机关的党组,对本单位党组织的工作,应当大力支持,加强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本单位的党组织,应当向本机关的党组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主动争取党组对机关党组织的工作进行指导。

36、党支部委员会是如何产生的?

答:党章规定,党的支部委员会由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在一般情况下,支部委员会不采取任命或指定的办法,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如新建立党支部,党员之间相互不太了解;有些问题较多,不具备选举条件,可以由上级党组织临时指定,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条件具备了,就应及时进行民主选举。

37、党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哪些委员?

答:党支部委员会一般设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律检查委员。根据工作需要还可设群工委员、统战委员、保卫(保密)委员。委员少的,可以兼任。有的委员如工作上不需要,也可不设。

38、如何理解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不领导本单位的业务工作的规定?

答:党章规定:“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监督,不领导本单位的业务工作”。所以这样规定,是由机关党组织所处的位置决定的。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不是独立的一级组织,而是各级党和政府的职能部门或工作机构,在同级党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这些机关的业务工作受部门行政负责人领导,重大问题由党组或党委(党委工作部门由部务会或相应机构)讨论决定,对同级党委和政府负责。机关党组织主要起“协助”、“监督”作用。

39、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成员职数设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成员职数设置的基本原则是:

(1)党员人数较少的党支部(如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可不设支部委员会,只设书记1人,必要时增设副书记1人。

(2)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3—5人,最多不超过7人,设书记1人,必要时增设副书记1人。

(3)总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5—7人,最多不超过9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

(4)基层委员会,一般设委员5—9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1—2人。

40、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答: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41、党内选举中哪些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答:根据党章和党内有关文件规定,在党内选举中,包括选举党组织领导成员和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代表,正式党员(包括受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党员)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2、党内选举中哪些人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预备党员、正在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另外,只持有临时组织关系即党员证明信的党员,在选举时也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选举中,候补委员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3、基层党组织改选大会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改选的一般程序是:

(1)执行主席报告本单位党员总数、预备党员数、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数、出席会议的有选举权的党员数,声明会议选举是否有效。(2)宣布应选人数和候选人名单。(3)推选监票人。(4)发选票,说明注意事项。(5)投票。(6)计票。(7)宣布选举结果。选出的书记、副书记,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44、什么是候选人?

答:在党内选举中,所谓候选人是指选举时被确定为选举对象的人,候选人必须是有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根据多数选举人的意见确定候选人。

45、什么是候选人初步人选?

答:候选人初步人选是指在党内选举中,召集党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的党的委员会、代表选举单位党的委员会,在组织所属党组织和党员进行推荐提名的基础上,提出的委员会或代表候选人意向性人选。

46、什么是候选人预备人选?

答:候选人预备人选是指在党内选举中,在对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根据规定的要求和程序,由召集党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的委员会、选举单位党的委员会提出的委员或代表候选人预备性人选。

47、党的基层委员会的任期从什么时候算起?

答:党章规定:“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选举产生的委员会只需报上级党组织备案,不必上级党组织审批(书记、副书记、除外)。因此,基层党的委员会(含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的任期应从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之日算起。

48、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的任期多长?

答:党章规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

49、什么是党的生活?

答:从广义上讲,党内各种活动,都属于党的生活。党的小组会、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党委会、党代表大会、党内选举、党的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课、传达党内文件,以及其他党内各种活动等等,都是党的生活。党的生活,就是党内政治生活、组织生活和民主生活。

50、党的组织生活有哪些形式?

答:主要形式有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以及党课、民主评议党员、评选先进党员和党组织等。

51、党的组织生活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党的组织生活的内容一般包括:对党员进行党的知识教育,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及有关业务知识,传达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文件、指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展党员,处理违纪党员和不合格党员,开展适合党员特点的各种形式的活动。

52、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答:(1)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努力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不断提高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自觉性,使党员懂得按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才能够增强组织观念,克服缺点,纠正错误,不断进步,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2)建立健全组织生活制度。一般情况下,党小组会应每月召开一次,汇报思想,学习文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支部大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总结和报告工作,听取党员意见,讨论决定支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3)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的组织生活上,要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既要交流思想,勇于开展自我批评,又要本着与人为善,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开展相互批评。要提高组织生活会的质量,增强思想性、原则性。(4)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组织生活的检查指导和督促,并注意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帮助党支部和党小组过好组织生活。

53、什么是思想汇报?

答:思想汇报是指党的积极分子或党员为了使党组织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想情况,争取组织的教育和帮助,主动地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思想汇报多采用书面形式,也可采用口头形式。

54、思想汇报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对党的性质、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学习党的基础知识的体会;参加党组织活动的收获;个人进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自己当前的思想状况和打算等等。

55、什么是“三会一课”?

答:所谓“三会一课”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

56、党小组如何开展工作?

答:党小组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直接组织和指导每个党员的日常活动,使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各项决议得到贯彻落实。搞好党小组的工作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础。党小组要认真执行党支部的各项决议,组织党员积极完成党支部布置的任务。

57、什么是党的民主集中制?

答:党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58、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中的四个服从是什么?

答: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59、什么是双重组织生活会?

答:所谓双重组织生活会,就是指由党的支部委员会或党小组召开的组织生活会和党委(党委)、党组召开的民主生活会。

60、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请简述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答: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6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由谁提出来的?简述其内容。

答: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联系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2、发展党员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63、申请入党的资格是什么?

答:党章规定申请入党的资格是:“年满18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里提出了申请入党的四个条件,也是做一个党员最起码的条件。

64、申请入党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答:凡符合党章第一条规定,向党组织郑重提出书面入党申请的人,都称作“申请入党人”;经党小组(共青团员经团组织)推荐,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审查同意的申请入党人,都称作“入党积极分子”;经过党组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在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讨论,认为基本具备了党员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称作“发展对象”。

65、确定发展对象的程序是什么?

答:(1)详细听取培养联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考察情况的汇报,并要听取党内外有关群众的意见。(2)所在单位(部门)党小组讨论研究,提出能否列为发展对象的意见。(3)团组织推荐(限共青团员)(4)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综合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讨论决定是否列为发展对象,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66、对发展对象进行入党前的短期集中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答:党组织对发展对象进行入党前的集中培训,主要是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教育,使他们懂得党的性质、宗旨、目标和现阶段党的任务;明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如何学习、工作和生活,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集中培训,也是党组织进一步考察发展对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67、入党介绍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入党介绍人应该认真了解被介绍人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及其政治觉悟、思想品质、本职工作表现、经历、家庭成员和联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等情况,并如实地向党组织作负责的汇报。

(2)要经常找被介绍人谈心,对其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路线教育。

(3)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对被介绍人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情况。

(4)指导被介绍人填写好《入党志愿书》,并在志愿书中认真填写介绍人的情况。

(5)在讨论接收新党员的支部党员大会上负责地介绍被介绍人的情况。

(6)被介绍人被党组织批准为预备党员以后,介绍人继续对他进行教育,帮助他克服缺点,不断提高觉悟,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努力争取按期转为正式党员。

68、预备党员是否可以参加评选优秀党员活动?

答:预备党员可以参加评选优秀党员的活动,应当同正式党员一样,在评选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由于预备党员处在接受党组织考察的阶段,还没有取得正式党员资格,对他们当中表现很好,成绩优异的,可以进行表扬,并将事迹记录在案,作为讨论转正或评选先进工作者、先进生产者的依据,但不能命名为优秀党员。

69、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接收的预备党员,在上级党组织批准之前能否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答:支部大会通过接收的预备党员,应经过上级党组织批准,才能生效。因此,预备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应从上级党组织批准其为预备党员后开始。从支部大会通过到上级党组织批准这一段时间内,预备党员虽然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但是,为了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党组织可以吸收他们参加党组织的某些活动,预备党员也应当自觉地按照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70、一名正式党员可否同时做几名申请入党者的入党介绍人?

答:党章没有规定一名正式党员不能同时做几名同志的入党介绍人。但是为了使介绍人能够真正担负起对要求入党的同志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了解的责任,一名党员不宜同时作几名申请入党者的入党介绍人。支部应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在党员中进行具体分工,不应将几名积极分子同时交一人负责培养。这样就避免了一名党员同时作为几名入党者的入党介绍人。

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选篇4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好,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也好,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个理论体系,特别是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毫无疑问,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就是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由于这三大理论成果是在改革开放的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而每一个阶段必然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在各个阶段所形成理论成果的具体内容肯定会有所侧重。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着力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这三大理论成果既然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那就必然具有其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联系。按照其内在逻辑联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观点进行梳理,是非常必要和很有意义的。

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上,强调思想路线是个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发展。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问题上,排除了一系列错误观点,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科学地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明确提出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和最基本的国情。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因此,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所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本世纪头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问题上,强调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强调要以重点带动全局,把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作为战略重点;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隔几年使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在21世纪的头20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实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包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实行改革“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改革是社会主义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与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加广阔的通途。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问题上,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努力使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国内改革发展。”

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问题上,强调现代化建设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二者都得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为此,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总之,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问题上,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民主问题,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地区别开来,把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此,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选篇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任何一个新事物,要使其发展壮大充满生机活力,必须扎根土壤扎根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实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中国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土壤。一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有着根深蒂固中国文化渊源。中国5000年文明,是世界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固本兴邦”“协和万邦”,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源于对内“固本兴邦”,对外“协和万邦”。二是弘扬中国革命文化。两个互不否定是习近平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思想,尤其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赢得了社会的一致认可。继承红色基因。十九大刚刚闭幕,习近平带领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往党的一大会址,传承红色基因,并在一大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十八大闭幕不久,往西柏坡传承红色基因。三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十八大以来,提出了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力,首先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办了500多所孔子学校,中国传统文化在全世界得到弘扬。一带一路是中国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有效载体,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化得到了全面发扬光大。传播和交流中国文化成为了习中国领导人和外国领导人会见重要话题和内容。一个国家经济的强大是可以估量的,而文化的强大是不可估量的、无价的。

推荐访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高中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