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范文优秀4篇

时间:2023-06-29 14:00: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范文优秀中国共产党员,是一个闪亮动听的名字,早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小时候爸爸常常给我讲雷锋、焦裕禄等同志的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范文优秀4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范文优秀4篇

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范文优秀篇1

中国共产党员,是一个闪亮动听的名字,早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小时候爸爸常常给我讲雷锋、焦裕禄等同志的感人故事,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他们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那样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让我们值得永远学习的事迹。中国共产党员,不仅仅象征着崇高的荣誉,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年轻人指明今后正确的奋斗道路方向,使我们在党的摇篮里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我深深的知道,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仅表现在思想语言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于是在业余时间,我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有关党的知识。

我现在是一名大学生,我在发奋学习的同时利用自己的特长或是优秀的方面,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向没有入党的同学宣传党的知识,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我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踏实肯干,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用于为人民服务。

今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先是20xx年春节的冰冻雪灾,接着是奥运火炬传递中遭遇¥¥分子打砸抢事件,再接着是安徽儿童手足口病的传播和山东胶济铁路相撞事故,现在面临四川汶川的大地震。这些灾难,不仅在考验着我们,也给我们以警示和启迪。在这面对生与死、安与危的关键时刻,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为民族,为人民的存亡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革命传统又一次得到了发扬。在这几战役中,千千万万普普通通共产党员不断挺身而出,汇成全民族抗击灾难的滔滔洪流,他们自觉实践着“三个代表”的思想,履行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与责任,不退缩、不逃避,深入一线,冲锋在前,并时刻准备着付出一切。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扎在心中。通过这些,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再一次证明了我们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英明果断,应急处理的能力,更进一步坚决了我入党的决心。

可能是耳濡目染了父亲对党的执著追求的原因,是我从小就树立了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远大志向,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今天,热情更是有增无减。

在这不断学习和为之奋斗的漫漫长路上,洒下了我无数的汗水,也耕耘出了丰硕的果实。那就是我从最初的要当英雄的幼稚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性认识阶段。可以说我唯一的入党动机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不断追求思想进步的同时,我时刻记得自己还是一名学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只有精通自身的业务,才能在群众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此我努力学习好各门学科。同时也在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我都积极参加。我还经常作自我批评,发现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理论学习过于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工作中有些情绪化,容易冲动。不过我会尽我所能予以改正的,同时还请组织给与指导和帮助

我对党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少年时代,在爷爷的言传和老师的指导下,幼小的心灵萌发了对中国敬慕和向往;中学时代,是我人生观初步形成时期,开始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大一开学之际,作为刚刚跨入大学的我,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参加学院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通过学习,我对党的性质、纲领、宗旨、指导思想、组织原则和纪律、党员条件等党的基本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提高了对党的认识,懂得了怎样争取做一名共产党员。同时,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身边的党员,政治视野也得到了扩充,我觉得入党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和全面地认识我们的党。

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总结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党的xx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关键阶段召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胡所作的重要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回顾了党的xx大以来各项事业的新进展,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经验,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了全面部署,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范文优秀篇2

一、青年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日渐多样化,功利主义的色彩愈加明显

在问及入党动机时,16.44%的学生选择“信仰共产主义”,17.91%的学生选择“为他人、社会多做贡献”,这说明1/3以上的学生持有积极、健康、正确的入党态度,自觉地把入党作为一种精神追求。除此之外,有38.31%的人认为“入党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对社会的作用”,12.91%的人认为“入党是为使自己活的充实而寻找的一种精神寄托”,这些表明大部分大学生较有思想觉悟,但如此多的大学生追求实现个人的价值,讲求“务实的”个性发展,也明显地显示了市场经济及西方文化思潮对中国“先国家后个人”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因此高校在肯定其积极向上一面的同时,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客观对待西方文化思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显得尤为迫切。另外,还有7.46%的人认为“周围要求入党的人比较多,自己不要求不好”以及6.97%的人认为“入党可以得到好处”,青年大学生在入党问题上存在的“赶时髦”、“随大流”与政治投机的现象清晰可见,不能不令人关注。

结合对这次调查结果和文献检索的分析发现,近些年来大学生在入党动机日渐多样化,为理想、为信念而入党的比例有所下降,而给自己学习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过分注重现实成分的比例在增加,功利主义的色彩愈加明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

1、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组织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党最基本的理论武器,是指导党的各项事业的灵魂。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才可能对党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据此次调查显示,在问及“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时,有7.49%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众多理论中的一种,不应作为指导思想”,还有2.14%的人认为“根本不是科学的理论”,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弱化,歪曲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消极思想依然存在,导致少部分人理想、信念坚守程度不够、思想境界不高,缺乏入党积极性,不愿意入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直接影响个体对党组织的认识,目前大学生对党组织到底了解多少呢?关于“对党的性质、宗旨与章程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只有2.24%的人“非常了解”,32.58%“比较了解”,多数同学对党组织缺乏深入了解(47.19%“比较肤浅”、17.98%“不太了解”)。正是由于在思想认识上的欠缺,加之大学生年纪轻,社会阅历浅,缺乏政治鉴别能力,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一些理论疑惑区和一些深层次问题,这是造成入党动机不端正的重要原因。同时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自我发展的不成熟也容易受不良思想影响而急功近利

2、纷繁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入党动机状况,也是社会现实在大学生思想中的一种折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形成的“实用主义”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比如,近些年来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用人单位(包括外企和私营单位)在接收大学毕业生时也青睐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这一现象在激励更多优秀大学生努力争取入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大学生把入党作为增强择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为入党而入党。在他们眼里,获取一张“党票“无异于考取一张计算机或外语的等级证书。又比如,诸如“入党能做官,做官就有权,有权就有钱”等一些社会不正之风和党员腐败现象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部分学生产生投机心理,认为入党可以为自己今后发展打下基础,视入党为日后被提拔、受重用的一个筹码。

3、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相对薄弱

鉴于工作的艰巨性等诸多原因,高校在培养考察大学生入党过程中存在“重表现,轻动机”的倾向。对于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我们往往是考察他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表现,并多以思想汇报和理论学习作为考察其思想的方式,很少深入细致地考察其实际思想和入党动机。而且,一些高校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及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某些误导。有的党支部常将批准学生入党作为对学生勤奋学习、表现良好、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手段和奖赏,导致部分学生把入党与具体可得的利益越挂越紧,入党动机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实际越来越功利。同时也导致部分学生错误地把是否写入党申请书与是不是要求上进挂钩,为树立自己要求上进的形象,就“随大流”递交一份入党申请书。

二、青年学生不要求入党的原因复杂多样,呈现出年轻人特有的心理波动

64.91%的人不愿意入党是因为“党内的腐败现象”,27.19%的人选择“周围同学、老师没有党员应有的形象”。究其原因,在当代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急剧变化带来了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一系列的变化,极大地冲击了原先保守封闭、墨守陈规的思想观念,引起了传统道德价值体系的失衡,人们的理想信念也渐摇摆不定。市场经济下残酷竞争及对金钱的狂热追求、一些社会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震撼,人们愈来愈讲求效益、注重实际,认为我党所倡导的“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思想风尚已落伍老化、不适用于现在经济社会,而“金钱当道、利字当头”的法则,才符合个人对物质文明的向往,这是其一;其次,由于党员队伍中确实存在着的类似蛀虫、硕鼠一类的党员干部的恶劣行径严重败坏了党的声誉和形象,直接给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学生以极大的负面影响,他们对此感到气愤不平,却又无可奈何,现实和理论的鲜明对比和强烈反差,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波动和挣扎,从而对党的宗旨和原则提出疑问和不解,对入党的目的和意义感到迷惘和困惑,因此在调查中有14.91%的同学认为“共产主义的目标遥遥不及,不可能实现”,这也是少数同学(4.89%)在问及其入党意愿时表示“不想”的主要原因;另外,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样,由于入党动机不端正,一些同学入党前和入党后判若两人,“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入党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表现甚至不如普通同学,无形中对周围同学造成不良影响,成为部分同学不入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三、影响个体入党动机的主要因素

一个人的入党意愿除了自己内心的强烈愿望之外,还受到外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本好书、一名优秀党员的事迹、家庭环境有时都会激发或者改变一个人的入党意愿,成为影响其入党意愿的主要外在因素。在问及“您愿意加入党组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时,59.62%的同学选择“自己内心的强烈愿望”;而在影响学生入党动机的外在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影响”和“同学党员的模范影响”,二者分别占被调查者的14.42%、12.98%。除此之外,有11.06%选择“书籍报刊的正面报道”,还有1.92%的同学选择“老师的影响”

从调查的整体情况看,经过多年党的教育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入党动机端正,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少数同学在入党问题上存在动机不纯、功利性较强的现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组织认识欠全面、深刻,针对这些现象,对肩负重大责任并且在这方面可大有作为的高校应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从多方面入手,切实做好大学生的人党动机教育。

1、理论上,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组织的认识,帮助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第一,充分发挥“两课”(政治理论课、党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第二,发挥“两校”(学生团校和业余党校)、“两个支部”("学生团支部和党支部)、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第三,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第四,通过多种途径让正面思想占领网络阵地,使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的好帮手。

2、加强大学生的实践教育。党的先进性是需要实践来证明的。当代大学生由于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而导致入党立场不够稳定。高校应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深入社会、参与实践、了解社会。比如走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进社区”等活动,让青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严格党员标准,认真把住“入口关”。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确保新党员的质量。入党动机是否正确应成为衡量入党申请人是否具备党员条件的重要标准。只有如此,才能使动机端正的学生信念更加坚定,而动机不纯正者则逐步端正自己的人党动机。

4、要贯彻从严治党的要求,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严格入党程序:第一,要全面实行“一推三公示”制度(一推即团员推优制度三公示即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接收和党员转正都需公示);第二,试行发展党员“票决制”;第三,坚持“两审查、七不批”的要求(两审查即对入党手续进行程序上和党员条件的审查;七不批即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培养时间未满一年的不批,没有经过校党校培训的不批,没有经过政治审查的不批,入党手续不合格不完备的不批,上级党组织没有派专人谈话的不批,没有经过群众调查的不批,没有按要求进行公示的不批);第四,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检查,试行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5、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使其真正做到思想上人党。加深青年大学生对党的认识,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教育他们入党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大学生党员年纪轻、党龄短、涉世浅,更加需要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仅仅在组织上入党是不够的,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通过组织更直接、更深入的再教育、再考察,使他们努力做到在思想上入党,成为真正在广大学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6、结合高校学生的特点,将入党动机教育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开展好职业体验与教育实习等专业性实践活动,让学生产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并认识到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奉献在一线岗位是一件光荣而神圣的事情,同时多发掘身边党员教师的典型事例并予以宣传,让学生在对专业和职业的逐步深入了解中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关键词: 大学生;入党动机;转型

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1] 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教育是最为基本的出发点。入党动机纯正与否,会影响受培养对象今后发展进步的方向,会影响周围群众对党员的看法,会从根本上影响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关系到队伍发展工作的成败。

在诸多的大学生党员教育课题中,可以看到一些高校的理论工作者就大学生的入党动机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探讨。研究者们多是遵循四个步骤的研究路径:先是探讨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意义;然后归纳出现今普遍存在的各种大学生入党动机类型;紧接着分析各种入党动机背后的社会深层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这些研究,为加强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作为一名高校的党务工作者,如果仅仅从受教育者身上寻找症结所在,而不去思考已有教育模式本身的缺陷和有待改进之处,那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有鉴于此,本文以反思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工作本身为要务。

一、高校现行入党动机教育模式的缺陷

现行的入党动机教育模式,是广大高校党务工作者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该教育模式具有三大优点:注重教育内容的整体性、突出教育层次的理论性和确保教育对象的普遍性。但是,随着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这种入党动机教育模式也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不足,实际上是和前述的入党动机教育模式的诸特点相伴随而生,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一)整体性教育有力,方向性教育淡化

现行的入党动机教育模式,往往能够以其庞大的内容对入党积极分子起到整体性教育的作用。在党校培训班的学习中,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几乎可以一无遗漏地了解到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任务、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的纪律、党的历史和党在各个时期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知识的系统讲授,无疑会对大学生正确树立入党动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事物总是存在着两个方面,对知识整体性教育的突出,经常会导致对方向性教育的淡化。许多同学在掌握了党的相关知识之后,并没有能够进一步思考和检讨自己为什么要入党这一根本性问题。其原因就在于系统的知识讲授反而冲淡了教育的核心内容-入党动机教育,最终导致了方向性教育的淡化。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这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问题。但是,众多回答可以归结为一点,就是对先进性的追求。而此处的先进性,不能够被片面地理解为单个人的先进性,而应当是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先进性。

(二)理论性教育丰富,实践性教育不足

现行的入党动机教育模式,无一例外地特别注重理论学习。理论学习,就是通过党课和各种各样的专题讲座来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入党动机教育方式。很多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往往陶醉于这样的一幅理论教育图景:邀请到某位学有专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者,作高集中度的几课时的入党动机教育的精辟演讲,换来台下如雷般的掌声。

这种灌输式的入党动机教育,其较为成功者确会唤起青年学子追求入党的激情。但是,入党动机教育的目的能否在短短的几课时中就可以轻易实现呢?在短暂的激情之旅后,学生心中究竟会留下了对党什么样的认识和情感呢?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必须经历知、信和行的三个过程。理论学习只是解决了“知”的环节,但是,理论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在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单凭理论学习要达到“信”和“行”,必然是力有不逮。只有实践中的身体力行,才能让学生产生切身的体会,较为彻底地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方面的“信”和“行”问题。然而,实践活动的欠缺,也正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软肋。

(三)普遍性教育充足,针对性教育欠缺

现行的入党动机教育模式,也特别强调健全的组织生活。有研究者认为:“做好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是党支部的重点工作,党组织要积极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的活动,如听党课、讨论发展对象、入党的党员大会、预备党员入党宣誓大会、党员表彰大会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党的认识和了解。”[2] 这种观点既颇具代表性,也有其合理的一面。相比较理论教育而言,组织生活会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高校组织生活有着自身的特性。例如,就党内评议而言,虽然很多同学可以做到在态度上真诚相见,让听者感到振聋发馈。但是,这更多的是起到一种敲警钟的作用。敲警钟可以让听者警醒,但是,对于那些入党动机不是很纯正的同学来说,他们在思想上更需要的是“扶上马,送一程”。因此,更为重要的是对每一个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组织生活之外所表露出来的思想动态的跟踪调查,对症下药,才能够起到切实纯正入党动机的教育效果。

二、高校现行入党动机教育模式的成因分析

现行高校入党动机教育模式的形成,离不开高校这一特殊的党务工作环境。因此,只有对高校的党务工作环境进行考察,才能够准确地分析该模式所存在缺陷的成因。这些成因包括:

(一)入党动机理论教育和实际培养工作的内在脱节

一方面,在大多数高校,入党动机的理论教育工作,主要是交付给相关的理论教育工作者来承担。这样的理论教育工作者队伍,多是由本校社科领域的学者教授构成。高校入党动机的具体培养工作,一般是由学生所在院系的辅导员和负责学生工作的党支部副书记来齐抓共管。辅导员等基层党务工作者往往认为,入党动机的培养主要涉及到一个人内部的思想状态,是一项棘手的工作。入党动机理论教育工作和具体培养工作的内在脱节,导致了党务理论教育工作者和党员实际培养工作者在工作方向上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也难以形成一股合力。因此,他们难以对大学生入党动机进行有效的思想纠偏,始终存在工作上的隔靴搔痒之憾,也衍生出了前述的“整体性教育有力,方向性教育淡化”的问题。

(二)党务工作经验缺乏有效的交流传承链

1.学生工作的形式主义催生了党务工作的形式主义

国内的高校,在辅导员工作的考核标准设置上,多偏重于一些可以进行外在衡量比较的工作指标,包括: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多寡、学生社团活动的频率、各院系学生在学校中的获奖人数、学生事故的发生几率等等。可量化的指标,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常会使得辅导员们产生“重表现,轻动机”[4] 的工作倾向,这无意间对形式主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生工作的形式主义进而催生了党务工作的形式主义。在党务工作的考量中,许多高校往往以入党申请书的递交数量、党课的培训次数、入党积极分子的人数、发展党员数等等指标来考核各院系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成效。如此的考核标准,自会使得各院系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外在行为,从而导致了对内在思想状态尤其是入党动机培养的忽视。对学生入党动机培养的忽略,客观上又使得基层党务工作者难以有意识地去积累相关的入党动机教育工作经验,同事之间也就难以进行有效的经验交流和传承工作。

2.研讨会的形式化

在绝大多数高校,往往会每年或每学期就党务工作召开若干次的研讨会。但是,这种研讨会的交流形式多以论文为主要载体。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基层党务工作者必须将自己活生生的实践经验进行抽象的总结,并且掺入大量的理论性材料,以力求上升到相应的理论高度。这种理论上的升华,是以实践经验的舍弃为代价。因此,在这些研讨会论文中,难以看到对党务工作经验的详尽记载,也难以引起其他党务工作者的阅读兴趣,自然也就难以起到相应的交流作用。

3.辅导员工作的各自为阵

目前的高校,在辅导员工作方面,大多实行分工负责制。每一个辅导员负责一个年级或者是几个班级,每一个党务工作者(实际上多是由辅导员兼任)也因此有着自己的明确的一亩三分地。如此的党务工作承包责任制,大大降低了基层党务工作者之间工作交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党务工作经验的交流和传承链条也就由于分工的原因而被隔断。

(三)高校扩招后党务工作压力的剧增

高校扩招后,无论是学生工作还是党务工作的压力均是剧增,这使得党务工作者很难针对每一个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入党动机培养工作。具体表现如下:

1.党务工作者数量严重不足

扩招后,各方面的学生工作量都大大地增加了。很多高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辅导员(也就是基层党务工作者)数量跟不上学生数量和学生工作量整体增长的问题。这使得党务工作者的工作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许多党务工作者只能够调高工作重心,将自己的工作精力主要放在对学生整体作普遍性的面上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个别思想状况的针对性教育,则只能先放在一边。

2.党务工作者素质难以提高

由于即便是投入大量的时间,还是疲于应付学生工作,基层党务工作者们也因此缺乏自我培养、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的时间和空间。这种自我教育机会的欠缺,大大影响了辅导员素质的提高。

3.就业压力的冲击

伴随扩招而生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使得许多大学生的眼光变得更为“实用主义和功利”。[5] 许多同学毫不讳言,认为入党就是为自己将来毕业后找工作增添一枚砝码。同时,也有许多高校将就业率作为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在这种大环境下,许多基层的党务工作者在开展入党动机培养工作时,还必须考虑到其他各种各样的因素,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高校入党动机教育模式的转型

所谓高校入党动机教育模式的转型,也即实现教育模式的三个转向:整体性教育向方向性教育的转向、理论性教育向实践性教育的转向、普遍性教育向针对性教育的转向。在这三个转向中,第一个转向最为重要,它指引着第二个和第三个转向的完成。

(一)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方向性教育

在入党动机培养中,有许多工作必须同时展开,众多问题必须同时解决,可谓头绪众多。因此,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党务工作者才不会如堕烟海,找不到工作的方向。如何突出方向性教育,如何凸显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先进性内涵,是当前最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做好实际培养,强调实践性教育

要扭转“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倾向,就必须开展大量和入党动机培养直接相关的实践性活动。这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达成:

1.党务工作者经验的积累和交流

高校可以通过定期的党务工作座谈会、辅导员党务工作交流会等固定平台,使得基层党务工作者之间的第一手经验能够得到有效的交流。并且,还可以考虑开展入党动机的调研考察和问卷工作,使得培养模式更符合本校的实际状况。

2.言传身教

通过邀请本院系学生所熟知的那些德高望重的教师党员来现身说法,与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入党动机的培养和纯正过程,可以发挥出比传统的理论教育更为强大的感染力。

3.身体力行

要考察受培养对象是否具有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先进性,就应当给予他一个发挥先进性的平台。党务工作者可以为每一个受培养对象确定帮扶对象名单,并通过受帮扶者的信息反馈来判断受培养对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实际效果。

(三)重构入党门槛,加强针对性教育

几乎每一个学校院系一级的党支部,都对入党门槛进行了精心设定。一般来说,这种门槛的设定,主要是围绕着学习成绩和社会工作两方面来进行的。但是,这种入党门槛的设定和运作,解决的仍然是某个入党积极分子的外在行为标准,却不能够从根本上触及行为人的内在行为动机。这就好比是一个长跑项目,可以要求运动员以最快的速度跑到终点,但是却不能够判定运动员究竟是持有个人主义抑或是爱国主义的想法跑到终点。也即,一个人的内在动机和外在行为往往可以是不一致的。“人们既有可能因为害怕惩罚而遵守规则,也有可能为了实现某些不正义的愿望而遵守规则。”[6] 因此,注重外在行为的考核,并不能够达到针对性教育的效果。

为了加强对内在入党动机的考察,建议可以在原有的入党门槛上专门单列出“模范带头作用”这一项考察标准,以有针对性地对入党动机本身进行考核。在具体的考察工作中,党务工作者首先应当对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的内在动机有着准确的把握。这既可以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的阅读来考察,也可以通过与其的谈话来加以考察,更应当通过对其长期的表现来加以考察。只有听其言,观其行,教育者才有可能准确地把握入党积极分子的真实入党动机。其次,对入党动机的考察,应当注重走群众路线,积极听取周围群众的评议和建议。高校学生工作的压力在短期内无法得到彻底缓解,辅导员等党务工作者在分身乏力的情况下,更应当借助于群众监督等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高校的群体生活环境决定了任何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很难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包括入党动机。这就是所谓的日久见人心!最后,要加强针对性教育,还应当为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制定相应的前进目标,并在每一阶段的培养考察中做好动态跟踪调查工作。

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范文优秀篇3

中国共产党员,是一个闪亮动听的名字,早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小时候爸爸常常给我讲雷锋、焦裕禄等同志的感人故事,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他们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那样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让我们值得永远学习的事迹。中国共产党员,不仅仅象征着崇高的荣誉,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年轻人指明今后正确的奋斗道路方向,使我们在党的摇篮里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我深深的知道,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仅表现在思想语言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于是在业余时间,我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有关党的知识。

我现在是一名大学生,我在发奋学习的同时利用自己的特长或是优秀的方面,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向没有入党的同学宣传党的知识,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我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踏实肯干,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用于为人民服务。

今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先是20xx年春节的冰冻雪灾,接着是奥运火炬传递中遭遇¥¥分子打砸抢事件,再接着是安徽儿童手足口病的传播和山东胶济铁路相撞事故,现在面临四川汶川的大地震。这些灾难,不仅在考验着我们,也给我们以警示和启迪。在这面对生与死、安与危的关键时刻,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为民族,为人民的存亡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革命传统又一次得到了发扬。在这几战役中,千千万万普普通通共产党员不断挺身而出,汇成全民族抗击灾难的滔滔洪流,他们自觉实践着“三个代表”的思想,履行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与责任,不退缩、不逃避,深入一线,冲锋在前,并时刻准备着付出一切。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扎在心中。通过这些,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再一次证明了我们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英明果断,应急处理的能力,更进一步坚决了我入党的决心。

可能是耳濡目染了父亲对党的执著追求的原因,是我从小就树立了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远大志向,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今天,热情更是有增无减。

在这不断学习和为之奋斗的漫漫长路上,洒下了我无数的汗水,也耕耘出了丰硕的果实。那就是我从最初的要当英雄的幼稚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性认识阶段。可以说我唯一的入党动机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不断追求思想进步的同时,我时刻记得自己还是一名学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只有精通自身的业务,才能在群众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此我努力学习好各门学科。同时也在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我都积极参加。我还经常作自我批评,发现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理论学习过于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工作中有些情绪化,容易冲动。不过我会尽我所能予以改正的,同时还请组织给与指导和帮助

我对党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少年时代,在爷爷的言传和老师的指导下,幼小的心灵萌发了对中国敬慕和向往;中学时代,是我人生观初步形成时期,开始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大一开学之际,作为刚刚跨入大学的我,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参加学院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通过学习,我对党的性质、纲领、宗旨、指导思想、组织原则和纪律、党员条件等党的基本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提高了对党的认识,懂得了怎样争取做一名共产党员。同时,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身边的党员,政治视野也得到了扩充,我觉得入党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和全面地认识我们的党。

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总结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党的xx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关键阶段召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胡所作的重要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回顾了党的xx大以来各项事业的新进展,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经验,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了全面部署,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范文优秀篇4

一、青年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日渐多样化,功利主义的色彩愈加明显

在问及入党动机时,16.44%的学生选择“信仰共产主义”,17.91%的学生选择“为他人、社会多做贡献”,这说明1/3以上的学生持有积极、健康、正确的入党态度,自觉地把入党作为一种精神追求。除此之外,有38.31%的人认为“入党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对社会的作用”,12.91%的人认为“入党是为使自己活的充实而寻找的一种精神寄托”,这些表明大部分大学生较有思想觉悟,但如此多的大学生追求实现个人的价值,讲求“务实的”个性发展,也明显地显示了市场经济及西方文化思潮对中国“先国家后个人”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因此高校在肯定其积极向上一面的同时,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客观对待西方文化思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显得尤为迫切。另外,还有7.46%的人认为“周围要求入党的人比较多,自己不要求不好”以及6.97%的人认为“入党可以得到好处”,青年大学生在入党问题上存在的“赶时髦”、“随大流”与政治投机的现象清晰可见,不能不令人关注。

结合对这次调查结果和文献检索的分析发现,近些年来大学生在入党动机日渐多样化,为理想、为信念而入党的比例有所下降,而给自己学习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过分注重现实成分的比例在增加,功利主义的色彩愈加明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

1、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组织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党最基本的理论武器,是指导党的各项事业的灵魂。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才可能对党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据此次调查显示,在问及“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时,有7.49%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众多理论中的一种,不应作为指导思想”,还有2.14%的人认为“根本不是科学的理论”,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弱化,歪曲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消极思想依然存在,导致少部分人理想、信念坚守程度不够、思想境界不高,缺乏入党积极性,不愿意入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直接影响个体对党组织的认识,目前大学生对党组织到底了解多少呢?关于“对党的性质、宗旨与章程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只有2.24%的人“非常了解”,32.58%“比较了解”,多数同学对党组织缺乏深入了解(47.19%“比较肤浅”、17.98%“不太了解”)。正是由于在思想认识上的欠缺,加之大学生年纪轻,社会阅历浅,缺乏政治鉴别能力,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一些理论疑惑区和一些深层次问题,这是造成入党动机不端正的重要原因。同时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自我发展的不成熟也容易受不良思想影响而急功近利

2、纷繁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入党动机状况,也是社会现实在大学生思想中的一种折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形成的“实用主义”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比如,近些年来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用人单位(包括外企和私营单位)在接收大学毕业生时也青睐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这一现象在激励更多优秀大学生努力争取入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大学生把入党作为增强择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为入党而入党。在他们眼里,获取一张“党票“无异于考取一张计算机或外语的等级证书。又比如,诸如“入党能做官,做官就有权,有权就有钱”等一些社会不正之风和党员腐败现象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部分学生产生投机心理,认为入党可以为自己今后发展打下基础,视入党为日后被提拔、受重用的一个筹码。

3、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相对薄弱

鉴于工作的艰巨性等诸多原因,高校在培养考察大学生入党过程中存在“重表现,轻动机”的倾向。对于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我们往往是考察他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表现,并多以思想汇报和理论学习作为考察其思想的方式,很少深入细致地考察其实际思想和入党动机。而且,一些高校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及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某些误导。有的党支部常将批准学生入党作为对学生勤奋学习、表现良好、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手段和奖赏,导致部分学生把入党与具体可得的利益越挂越紧,入党动机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实际越来越功利。同时也导致部分学生错误地把是否写入党申请书与是不是要求上进挂钩,为树立自己要求上进的形象,就“随大流”递交一份入党申请书。

二、青年学生不要求入党的原因复杂多样,呈现出年轻人特有的心理波动

64.91%的人不愿意入党是因为“党内的腐败现象”,27.19%的人选择“周围同学、老师没有党员应有的形象”。究其原因,在当代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急剧变化带来了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一系列的变化,极大地冲击了原先保守封闭、墨守陈规的思想观念,引起了传统道德价值体系的失衡,人们的理想信念也渐摇摆不定。市场经济下残酷竞争及对金钱的狂热追求、一些社会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震撼,人们愈来愈讲求效益、注重实际,认为我党所倡导的“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思想风尚已落伍老化、不适用于现在经济社会,而“金钱当道、利字当头”的法则,才符合个人对物质文明的向往,这是其一;其次,由于党员队伍中确实存在着的类似蛀虫、硕鼠一类的党员干部的恶劣行径严重败坏了党的声誉和形象,直接给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学生以极大的负面影响,他们对此感到气愤不平,却又无可奈何,现实和理论的鲜明对比和强烈反差,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波动和挣扎,从而对党的宗旨和原则提出疑问和不解,对入党的目的和意义感到迷惘和困惑,因此在调查中有14.91%的同学认为“共产主义的目标遥遥不及,不可能实现”,这也是少数同学(4.89%)在问及其入党意愿时表示“不想”的主要原因;另外,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样,由于入党动机不端正,一些同学入党前和入党后判若两人,“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入党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表现甚至不如普通同学,无形中对周围同学造成不良影响,成为部分同学不入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三、影响个体入党动机的主要因素

一个人的入党意愿除了自己内心的强烈愿望之外,还受到外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本好书、一名优秀党员的事迹、家庭环境有时都会激发或者改变一个人的入党意愿,成为影响其入党意愿的主要外在因素。在问及“您愿意加入党组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时,59.62%的同学选择“自己内心的强烈愿望”;而在影响学生入党动机的外在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影响”和“同学党员的模范影响”,二者分别占被调查者的14.42%、12.98%。除此之外,有11.06%选择“书籍报刊的正面报道”,还有1.92%的同学选择“老师的影响”

从调查的整体情况看,经过多年党的教育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入党动机端正,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少数同学在入党问题上存在动机不纯、功利性较强的现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组织认识欠全面、深刻,针对这些现象,对肩负重大责任并且在这方面可大有作为的高校应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从多方面入手,切实做好大学生的人党动机教育。

1、理论上,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组织的认识,帮助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第一,充分发挥“两课”(政治理论课、党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第二,发挥“两校”(学生团校和业余党校)、“两个支部”("学生团支部和党支部)、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第三,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第四,通过多种途径让正面思想占领网络阵地,使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的好帮手。

2、加强大学生的实践教育。党的先进性是需要实践来证明的。当代大学生由于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而导致入党立场不够稳定。高校应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深入社会、参与实践、了解社会。比如走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进社区”等活动,让青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严格党员标准,认真把住“入口关”。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确保新党员的质量。入党动机是否正确应成为衡量入党申请人是否具备党员条件的重要标准。只有如此,才能使动机端正的学生信念更加坚定,而动机不纯正者则逐步端正自己的人党动机。

4、要贯彻从严治党的要求,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严格入党程序:第一,要全面实行“一推三公示”制度(一推即团员推优制度三公示即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接收和党员转正都需公示);第二,试行发展党员“票决制”;第三,坚持“两审查、七不批”的要求(两审查即对入党手续进行程序上和党员条件的审查;七不批即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培养时间未满一年的不批,没有经过校党校培训的不批,没有经过政治审查的不批,入党手续不合格不完备的不批,上级党组织没有派专人谈话的不批,没有经过群众调查的不批,没有按要求进行公示的不批);第四,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检查,试行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5、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使其真正做到思想上人党。加深青年大学生对党的认识,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教育他们入党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大学生党员年纪轻、党龄短、涉世浅,更加需要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仅仅在组织上入党是不够的,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通过组织更直接、更深入的再教育、再考察,使他们努力做到在思想上入党,成为真正在广大学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6、结合高校学生的特点,将入党动机教育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开展好职业体验与教育实习等专业性实践活动,让学生产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并认识到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奉献在一线岗位是一件光荣而神圣的事情,同时多发掘身边党员教师的典型事例并予以宣传,让学生在对专业和职业的逐步深入了解中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关键词: 大学生;入党动机;转型

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1] 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教育是最为基本的出发点。入党动机纯正与否,会影响受培养对象今后发展进步的方向,会影响周围群众对党员的看法,会从根本上影响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关系到队伍发展工作的成败。

在诸多的大学生党员教育课题中,可以看到一些高校的理论工作者就大学生的入党动机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探讨。研究者们多是遵循四个步骤的研究路径:先是探讨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意义;然后归纳出现今普遍存在的各种大学生入党动机类型;紧接着分析各种入党动机背后的社会深层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这些研究,为加强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作为一名高校的党务工作者,如果仅仅从受教育者身上寻找症结所在,而不去思考已有教育模式本身的缺陷和有待改进之处,那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有鉴于此,本文以反思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工作本身为要务。

一、高校现行入党动机教育模式的缺陷

现行的入党动机教育模式,是广大高校党务工作者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该教育模式具有三大优点:注重教育内容的整体性、突出教育层次的理论性和确保教育对象的普遍性。但是,随着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这种入党动机教育模式也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不足,实际上是和前述的入党动机教育模式的诸特点相伴随而生,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一)整体性教育有力,方向性教育淡化

现行的入党动机教育模式,往往能够以其庞大的内容对入党积极分子起到整体性教育的作用。在党校培训班的学习中,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几乎可以一无遗漏地了解到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任务、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的纪律、党的历史和党在各个时期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知识的系统讲授,无疑会对大学生正确树立入党动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事物总是存在着两个方面,对知识整体性教育的突出,经常会导致对方向性教育的淡化。许多同学在掌握了党的相关知识之后,并没有能够进一步思考和检讨自己为什么要入党这一根本性问题。其原因就在于系统的知识讲授反而冲淡了教育的核心内容-入党动机教育,最终导致了方向性教育的淡化。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这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问题。但是,众多回答可以归结为一点,就是对先进性的追求。而此处的先进性,不能够被片面地理解为单个人的先进性,而应当是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先进性。

(二)理论性教育丰富,实践性教育不足

现行的入党动机教育模式,无一例外地特别注重理论学习。理论学习,就是通过党课和各种各样的专题讲座来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入党动机教育方式。很多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往往陶醉于这样的一幅理论教育图景:邀请到某位学有专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者,作高集中度的几课时的入党动机教育的精辟演讲,换来台下如雷般的掌声。

这种灌输式的入党动机教育,其较为成功者确会唤起青年学子追求入党的激情。但是,入党动机教育的目的能否在短短的几课时中就可以轻易实现呢?在短暂的激情之旅后,学生心中究竟会留下了对党什么样的认识和情感呢?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必须经历知、信和行的三个过程。理论学习只是解决了“知”的环节,但是,理论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在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单凭理论学习要达到“信”和“行”,必然是力有不逮。只有实践中的身体力行,才能让学生产生切身的体会,较为彻底地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方面的“信”和“行”问题。然而,实践活动的欠缺,也正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软肋。

(三)普遍性教育充足,针对性教育欠缺

现行的入党动机教育模式,也特别强调健全的组织生活。有研究者认为:“做好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是党支部的重点工作,党组织要积极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的活动,如听党课、讨论发展对象、入党的党员大会、预备党员入党宣誓大会、党员表彰大会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党的认识和了解。”[2] 这种观点既颇具代表性,也有其合理的一面。相比较理论教育而言,组织生活会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高校组织生活有着自身的特性。例如,就党内评议而言,虽然很多同学可以做到在态度上真诚相见,让听者感到振聋发馈。但是,这更多的是起到一种敲警钟的作用。敲警钟可以让听者警醒,但是,对于那些入党动机不是很纯正的同学来说,他们在思想上更需要的是“扶上马,送一程”。因此,更为重要的是对每一个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组织生活之外所表露出来的思想动态的跟踪调查,对症下药,才能够起到切实纯正入党动机的教育效果。

二、高校现行入党动机教育模式的成因分析

现行高校入党动机教育模式的形成,离不开高校这一特殊的党务工作环境。因此,只有对高校的党务工作环境进行考察,才能够准确地分析该模式所存在缺陷的成因。这些成因包括:

(一)入党动机理论教育和实际培养工作的内在脱节

一方面,在大多数高校,入党动机的理论教育工作,主要是交付给相关的理论教育工作者来承担。这样的理论教育工作者队伍,多是由本校社科领域的学者教授构成。高校入党动机的具体培养工作,一般是由学生所在院系的辅导员和负责学生工作的党支部副书记来齐抓共管。辅导员等基层党务工作者往往认为,入党动机的培养主要涉及到一个人内部的思想状态,是一项棘手的工作。入党动机理论教育工作和具体培养工作的内在脱节,导致了党务理论教育工作者和党员实际培养工作者在工作方向上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也难以形成一股合力。因此,他们难以对大学生入党动机进行有效的思想纠偏,始终存在工作上的隔靴搔痒之憾,也衍生出了前述的“整体性教育有力,方向性教育淡化”的问题。

(二)党务工作经验缺乏有效的交流传承链

1.学生工作的形式主义催生了党务工作的形式主义

国内的高校,在辅导员工作的考核标准设置上,多偏重于一些可以进行外在衡量比较的工作指标,包括: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多寡、学生社团活动的频率、各院系学生在学校中的获奖人数、学生事故的发生几率等等。可量化的指标,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常会使得辅导员们产生“重表现,轻动机”[4] 的工作倾向,这无意间对形式主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生工作的形式主义进而催生了党务工作的形式主义。在党务工作的考量中,许多高校往往以入党申请书的递交数量、党课的培训次数、入党积极分子的人数、发展党员数等等指标来考核各院系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成效。如此的考核标准,自会使得各院系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外在行为,从而导致了对内在思想状态尤其是入党动机培养的忽视。对学生入党动机培养的忽略,客观上又使得基层党务工作者难以有意识地去积累相关的入党动机教育工作经验,同事之间也就难以进行有效的经验交流和传承工作。

2.研讨会的形式化

在绝大多数高校,往往会每年或每学期就党务工作召开若干次的研讨会。但是,这种研讨会的交流形式多以论文为主要载体。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基层党务工作者必须将自己活生生的实践经验进行抽象的总结,并且掺入大量的理论性材料,以力求上升到相应的理论高度。这种理论上的升华,是以实践经验的舍弃为代价。因此,在这些研讨会论文中,难以看到对党务工作经验的详尽记载,也难以引起其他党务工作者的阅读兴趣,自然也就难以起到相应的交流作用。

3.辅导员工作的各自为阵

目前的高校,在辅导员工作方面,大多实行分工负责制。每一个辅导员负责一个年级或者是几个班级,每一个党务工作者(实际上多是由辅导员兼任)也因此有着自己的明确的一亩三分地。如此的党务工作承包责任制,大大降低了基层党务工作者之间工作交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党务工作经验的交流和传承链条也就由于分工的原因而被隔断。

(三)高校扩招后党务工作压力的剧增

高校扩招后,无论是学生工作还是党务工作的压力均是剧增,这使得党务工作者很难针对每一个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入党动机培养工作。具体表现如下:

1.党务工作者数量严重不足

扩招后,各方面的学生工作量都大大地增加了。很多高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辅导员(也就是基层党务工作者)数量跟不上学生数量和学生工作量整体增长的问题。这使得党务工作者的工作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许多党务工作者只能够调高工作重心,将自己的工作精力主要放在对学生整体作普遍性的面上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个别思想状况的针对性教育,则只能先放在一边。

2.党务工作者素质难以提高

由于即便是投入大量的时间,还是疲于应付学生工作,基层党务工作者们也因此缺乏自我培养、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的时间和空间。这种自我教育机会的欠缺,大大影响了辅导员素质的提高。

3.就业压力的冲击

伴随扩招而生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使得许多大学生的眼光变得更为“实用主义和功利”。[5] 许多同学毫不讳言,认为入党就是为自己将来毕业后找工作增添一枚砝码。同时,也有许多高校将就业率作为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在这种大环境下,许多基层的党务工作者在开展入党动机培养工作时,还必须考虑到其他各种各样的因素,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高校入党动机教育模式的转型

所谓高校入党动机教育模式的转型,也即实现教育模式的三个转向:整体性教育向方向性教育的转向、理论性教育向实践性教育的转向、普遍性教育向针对性教育的转向。在这三个转向中,第一个转向最为重要,它指引着第二个和第三个转向的完成。

(一)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方向性教育

在入党动机培养中,有许多工作必须同时展开,众多问题必须同时解决,可谓头绪众多。因此,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党务工作者才不会如堕烟海,找不到工作的方向。如何突出方向性教育,如何凸显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先进性内涵,是当前最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做好实际培养,强调实践性教育

要扭转“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倾向,就必须开展大量和入党动机培养直接相关的实践性活动。这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达成:

1.党务工作者经验的积累和交流

高校可以通过定期的党务工作座谈会、辅导员党务工作交流会等固定平台,使得基层党务工作者之间的第一手经验能够得到有效的交流。并且,还可以考虑开展入党动机的调研考察和问卷工作,使得培养模式更符合本校的实际状况。

2.言传身教

通过邀请本院系学生所熟知的那些德高望重的教师党员来现身说法,与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入党动机的培养和纯正过程,可以发挥出比传统的理论教育更为强大的感染力。

3.身体力行

要考察受培养对象是否具有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先进性,就应当给予他一个发挥先进性的平台。党务工作者可以为每一个受培养对象确定帮扶对象名单,并通过受帮扶者的信息反馈来判断受培养对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实际效果。

(三)重构入党门槛,加强针对性教育

几乎每一个学校院系一级的党支部,都对入党门槛进行了精心设定。一般来说,这种门槛的设定,主要是围绕着学习成绩和社会工作两方面来进行的。但是,这种入党门槛的设定和运作,解决的仍然是某个入党积极分子的外在行为标准,却不能够从根本上触及行为人的内在行为动机。这就好比是一个长跑项目,可以要求运动员以最快的速度跑到终点,但是却不能够判定运动员究竟是持有个人主义抑或是爱国主义的想法跑到终点。也即,一个人的内在动机和外在行为往往可以是不一致的。“人们既有可能因为害怕惩罚而遵守规则,也有可能为了实现某些不正义的愿望而遵守规则。”[6] 因此,注重外在行为的考核,并不能够达到针对性教育的效果。

为了加强对内在入党动机的考察,建议可以在原有的入党门槛上专门单列出“模范带头作用”这一项考察标准,以有针对性地对入党动机本身进行考核。在具体的考察工作中,党务工作者首先应当对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的内在动机有着准确的把握。这既可以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的阅读来考察,也可以通过与其的谈话来加以考察,更应当通过对其长期的表现来加以考察。只有听其言,观其行,教育者才有可能准确地把握入党积极分子的真实入党动机。其次,对入党动机的考察,应当注重走群众路线,积极听取周围群众的评议和建议。高校学生工作的压力在短期内无法得到彻底缓解,辅导员等党务工作者在分身乏力的情况下,更应当借助于群众监督等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高校的群体生活环境决定了任何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很难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包括入党动机。这就是所谓的日久见人心!最后,要加强针对性教育,还应当为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制定相应的前进目标,并在每一阶段的培养考察中做好动态跟踪调查工作

推荐访问:自我批评 党员 优秀 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范文优秀篇 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范文优秀作文 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范文优秀800字 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模板 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简短发言 2021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简短150字 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材料2020 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价简短 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200字左右 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个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