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传承光荣与梦想(完整)

时间:2022-07-08 10:3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怎样传承光荣与梦想(完整),供大家参考。

我们怎样传承光荣与梦想(完整)

 

  1策划:

 企业文化室 推荐:

 镡阌 张智磊 理由:

 企业靠产品活着, 卓越的企业靠卓越的产品的活着。

 企业家的尊严, 职工的尊严, 实际上都是通过产品赢得的。

 《红色的拖拉机》 这篇优美的文章, 让我们重新思考, 究竟该如何传承中国一拖的光荣与梦想。

 今天, 距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在一拖下线 50 周年还有 19天, 历史与未来, 都需要我们认真反思。

 ◎ 宋晓贤 一 小的时候, 我特别喜欢东方红拖拉机。

 这是说不出理由的, 是无条件的喜爱, 我喜欢拖拉机简直到了着迷的地步。

 现在想来, 也许是因为东方红拖拉机多少都有一点像坦克的缘故罢。

 男孩子总是天性就喜欢这类有力量的东西。

 我一直觉得东方红的嗓音很好听。

 它不是突突突, 也不是亢亢亢, 它不急噪, 也不吵和嚷。

 它的歌声匀称而且流畅, 充满自信, 在任何时候, 它都能够显得从容不迫, 游刃有余。

 跟它比较起来, 橡皮轮胎的拖拉机太过土气, 而汽车的脾气又过于柔和 , 可以说, 东

  2方红是机动车中的男子汉。

  二 说起来, 东方红拖拉机在我们村, 曾经闯过一次大祸。

 村里的孩子们都希望跟它玩儿, 胆子大的就攀着车身儿爬到履带上, 这样的事情天天发生, 谁也想不到这样会出事。

 有一天, 有一个小姑娘被开动的东方红卷到了履带下面…… 结局自然很悲惨, 但是, 那时候我还很小, 只隐约从人们口中听到这件事, 而且说得很含糊。

 反正我们跟它玩的时候从来都是高高兴兴的, 我们这一代人中也再没有出现过那样的惨剧。

 所以, 这个钢铁怪物在我的眼中并不可怕。

  三 我喜欢东方红着了迷, 每天都要在上学路上寻觅它的足迹, 就像小朋友追寻着领袖当年的战斗足迹一样, 就像猎人寻觅着走兽的蛛丝马迹一样, 一有发现即欣喜若狂。

 我能够凭借拖拉机履带留下的痕迹熟练地判断出东方红去了哪里。

 如果在路上碰见了正在行进中拖拉机, 我多么希望它就是开往我们村庄的啊。

  四 东方红犁地的样子多么美。

 多么大气, 多么自信, 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张开双臂在大地上飞行。

 浑身散发出热烈

  3和温暖的气息。

 它在田野里大刀阔斧, 耙开了千年的荒秽和土壤。

 我曾经不止一次站在田埂上入迷地看它工作过, 我一边欣赏, 一边赞叹。

 它却只会自顾自地唱着一首不知疲倦的歌。

  五 尽管东方红在我们村闯下大祸, 但是, 村里的孩子们却初衷不改, 爱之如故。

 每一年的秋季, 我们都眼巴巴地盼望着拖拉机的到来。

 有时候, 它开进了村庄, 受到大人和孩子的夹道欢迎; 有时候它先下地工作, 到夜深人静时分才回到村庄的怀抱里。

 到早上, 早起的孩子们忽然发现东方红早就已经静静地停放在河边仓库门前, 消息很快就会传遍全村, 从西头到东头, 所有的孩子都会迅速地爬起来。

 整个早晨, 村子里就会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六 有时候, 拖拉机彻夜不归, 忙于耕作, 数千亩农田都在它的手中, 东方红重任在握, 成竹在胸。

 这时候, 我们就只好等到放学后去田野里看望它, 趁着天黑前面的短暂时光。

 晚上, 我们就站在北边的台地上, 远远地望见它在柴山一带地方瞪着双大眼睛, 来回奔忙。

 乡 村的夜是那么寂静, 远处东方红的歌声整夜都能够听到。

 有时候, 我们在黑暗的村子里, 为它在转弯时扫过来的那根银亮的灯柱而感到欣慰, 因为听到它的歌声而睡得塌实。

 这是有些不眠之夜, 乡 村永恒的黑暗和寂静暂时被拖拉机驱散了, 此前和之后, 在我的

  4眼里, 这里都是一个充满鬼魂的世界。

 拖拉机的到来使我忘记了对黑夜的敬畏与恐惧。

  七 有时放学回来, 我们赶到河边, 发现拖拉机开走了, 从此一去不回, 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我望着它留下的深深的带痕, 看着履带在拐弯处旋出的一朵大花, 怅然若失。

  八 如果拖拉机这天不工作, 就会停在村子里, 孩子们围着它叫啊、 闹啊, 个个都要爬到它的身上呆上一会儿。

 它也从不烦我们, 我们也折腾不坏它。

 任谁也不能把它怎么样。

 有时候, 本村的小伙子会拿一只玻璃瓶, 偷偷地放出拖拉机身体里的汽油来, 以供他们的打火机使用。

 但到第二天早晨, 它依然能够咋咋呼呼地开动起来。

 任谁也不能把它怎么样。

 九 在我的心里, 一直记着这样一幅图景:

 那天下起了大雨, 一台红色的拖拉机从雨中开过来。

 在秋天, 我们的村庄常常为大雨笼罩, 寂寞的日子里, 我们也只好整日聚在一起打扑克牌。

 忽然有人的耳朵好, 说是听见了那种熟悉的声音。

 大伙儿也都安静下来, 又一个人听见了, 大家立刻兴奋起来, 不约而同地跑到雨地里, 循声而去, 跑到村后一看, 它的声音已经清晰可闻, 很快, 东方红的歌声就在村子里回荡开来。

 全村的孩子们都听见了那熟悉而迷人的歌唱。

 我们忘记了雨, 跑到村子西口, 拖拉机的灯光穿透了珍珠雨帘, 向着我们的村庄直射过

  5来, 这样的日子谁也没有想到, 真是喜出望外。

 孩子们一起站在村口, 像在举行隆重的仪式, 迎接最珍贵的客人。

 红色的拖拉机从雨中不慌不忙地开过来, 看上去, 它是那样漂亮, 它的歌声是那么好听,我至今都说不清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喜欢它。

  2008 年 6 月 26 日诗生活网站 www. poemlife. com

  是什么深深地触动了我们

 ◎张智磊 一天吃完晚饭, 习惯性地坐在了电脑前。

 妻打趣说:

 “又要搜索你们的拖拉机? ” 还真让她说中了。

 只不过这次搜索的时候, 除了“东方红” 拖拉机我又添了个关键词:

 “欧洲”。当时只是偶然地好奇。

 搜出来的第二条目录叫《欧化导报》, 信手打开, 没想到被里边一篇《红色的拖拉机》深深地吸引。

 这篇文字里, 作者像回忆一个老朋友那样描述了童年记忆中的“东方红” 拖拉机。

 以至于里边的一些句子, 比如“我一直觉得东方红的嗓音很好听。

 它不是突突突, 也不是亢亢亢……”, 连身旁的妻都一下记住了。

 甚至几天之后, 还又跟我谈论这篇文字“画”出的场景。

 宋老师是一位很有名气的诗人, 以“真性情” 著称。

 在拜读了他几首诗作后, 我愈发地好奇:

 究竟是什么让“东方红” 拖拉机在他心中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 以至于他在《1993年旧诗文》 中再次写道:“傍晚的寂寥中, 田野里, 一台红色拖拉机冒着大雨欢快地唱着歌,

  6归来。

 这是我童年时最爱听的歌了。

 我时常在村头寻觅它的特殊的足迹。”

 我上网找到了作者宋晓贤的联系方式, 不无冒昧地拨通了他的电话, 自报家门后, 宋老师感到非常惊喜。

 宋老师是 60 年代生的人, 老家在湖北天门市卢市镇宋台村。

 那篇《红色的拖拉机》 是他十几年前的一篇旧作, 正像他在诗作中说的,“东方红” 拖拉机的“歌声”, 是孩童时他和小伙伴们心目中最动听的音乐。

 据他讲, 记忆中的“东方红” 拖拉机应该已服役十多年, 他还能隐约地记起, 它们是 54 马力的。

 听我说起今年是“东方红” 拖拉机诞生 50 周年, 宋老师用郑重的口气问我:“当年造这些拖拉机的工人师傅们, 一定是满怀责任感和使命感吧? ”

 放下电话后, 我久久地沉寂在某种情绪中, 以至于忽然有了沉重感。

 作为年轻一代的一拖人, 无缘经历一拖创业时期的那份荣耀。

 我们只能从各种文字、 影像、 以及口耳相传的 “传说” 中, 体味几代一拖人的“光荣与梦想”。

 但在这种体味中, 却有种感觉几乎触手可及——当初创业者们那份“光荣与梦想”, 是通过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出来的。

 对一拖来说, “东方红” 三个字的背后, 有多少沉甸甸的东西蕴含其中, 这就是我们需要代代传承的核心价值理念!

 我们需要承担起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只有这样, 我们的企业才有未来, 我们的“东方红” 产品, 才可能在用户心中诗歌一样存在着!

 感谢宋老师, 他的《红色的拖拉机》, 会一直警醒着我们。

 2008 年 6 月 26 日· 文化中心

  7我们靠什么传承光荣与梦想

  ◎镡 阌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 应该说, 是描写“东方红” 拖拉机所有文章中最能打动我的一篇。

 当我一口气读完之后, 第一反应是, 在我们这个有着辉煌历史的企业, 今后靠什么传承光荣和梦想!

 再过 19 天, 也就是 7 月 20 日, 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从中国一拖下线 50 周年。

 1958 年是一个困难的年代, 也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年代。

 13 年前, 我在河南图书馆里查找当时的报刊资料时, 媒体对东方红拖拉机的大量报道和评论员文章让我非常震惊。

 全国人民对东方红拖拉机的期盼, 让人始终充满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责任和使命, 成就一拖在计划经济时期创造了许多辉煌, “东方红” 一度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代名词。

 1981 年, 一拖被逼进市场经济, 东方红 150 小轮拖作为大变革时代的标志性产品, 让无数农民圆了最初发家致富的梦想。

 2002 年, 文化中心围着河南周边的七个省市进行新闻采风时, 感触最深的就是农民对着摄像机镜头, 诉说他们靠东方红小四轮的发家故事。

 大轮拖、 柴油机等产品继续扩展着东方红的内涵, H 股上市、 拖研所进入一拖等具有重大意义的标志性事件, 为我们的光荣与梦想增添了一次又一次的亮色。

 但客观地讲, 我们的发展和先进企业相比, 差距还是在不断地拉大。

 这种差距, 让有责任和使命感的一拖人感到特别揪心。“十五” 以来, 我们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方面一直探索突围的路径,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也清晰地看到, 和继续传承企业的光荣和梦想相比, 我们所做的一切, 真的微不足道。

 我们靠什么传承光荣与梦想?

 企业靠产品活着, 卓越的企业靠卓越的产品的活着。

 企业家的尊严, 职工的尊严, 最

  8终是通过产品赢得的。

 假设没有划时代的计算机软件, 谁知道微软? 谁会为比尔· 盖茨的退休扼腕叹息; 假设没有别克、 凯迪拉克、 悍马、 沃克斯豪尔等品牌的产品, 通用汽车不可能长期是世界汽车业的老大; 假设没有冰箱、 洗衣机、 空调等产品的卓越品质, 海尔靠什么蜚声海内外, 张瑞敏也不会被尊为中国家电业的“教父”。

 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简单的道理往往被非常简单地忘记。

 产品靠什么活着? 靠企业的核心能力。

 刘大功董事长在年初的工作报告里已经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核心能力是企业不同的技术系统、 管理系统和技能的有机组合。

 从静态看, 核心能力并不复杂, 然而一旦进入竞争状态, 核心能力的获得就会变得异常艰难, 它需要我们有着超乎常人的能力、 热情和毅力, 实际上, 产品最终靠一批职业化的员工队伍活着。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艰难的过程往往因艰难而中断。

 同时, 我们期望《红色的拖拉机》 能让一拖人变得纯净一点, 传承光荣和梦想, 更需要点燃无私的创业激情。

 这个时代, 不会奢侈地留给谁太多的时间, 我们必须争分夺秒!

  2008 年 6 月 28 日· 文化中心

推荐访问:我们怎样传承光荣与梦想 传承 光荣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