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现代教育创新必要吗
现代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
现代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
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经济的变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要面临着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新的现实下,教育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更好的解决问题、开拓创新和领导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将简单分析现代教育的特点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现代教育的特点
现代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灌输和严格的纪律教育。相反,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并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时,现代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具有竞争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并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以引导学生思考。
2.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同学一起完成作业,通过交流和合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互相学习和支持,不断推动彼此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3.鼓励学生开展独立研究
知识不是从文字上获取的,而是从实践中获得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独立研究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资源和工具,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达到优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4.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不止是知识的积累,还包括实践操作的理解和应用,实践能力是学习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参加实践项目、作品比赛等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展现自己,获得与实际问题解决的经验和技巧。
5.提供学生多种学习资源
虽然知识共享和学习实践的机会在不断增加,但教师仍应该提供学生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网络是一个很有用的学习资源,有很多教育网站和资料库可供使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
现代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教育者应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积极采用比较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工具技术,配合使用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学习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定实践,需要从小培养创新能力,从而为未来的自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这是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更好的解决问题、开拓创新和领导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详细分析现代教育的特点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现代教育的特点
现代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灌输和严格的纪律教育,相反,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并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时,现代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具有竞争力。
在现代教育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具有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主体。例如,大学生的社团活动已成为一种
比较成功的现代教育形式。这些社团通常由学生自主组织,学生在其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追求,进行各种活动或项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这种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正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特点。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并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以引导学生思考。
举个例子,有一位教师采用了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让高中生们一起参观动物园,寻找关于动物的谜题,比如为什么大象有长鼻子,为什么长颈鹿有这么长的脖子等等。这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泛学习机会,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同学一起完成作业,通过交流和合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互相学习和支持,不断推动彼此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例如,一些学校的物理实验课程会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些研究性的任务,如研究不同材料的反射率等。这种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和探索能力。
3.鼓励学生开展独立研究
知识不是从文字上获取的,而是从实践中获得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独立研究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资源和工具,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达到优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例如,可以开展科学研究项目,选取一些学生在特定领域进行研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探索和实验,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立的研究成果。
4.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不止是知识的积累,还包括实践操作的理解和应用,实践能力是学习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参加实践项目、作品比赛等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展现自己,获得与实际问题解决的经验和技巧。
例如,一些学校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如创新创业大赛、机器人竞赛等。这些比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
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和领导能力。
5.提供学生多种学习资源
虽然知识共享和学习实践的机会在不断增加,但教师仍应该提供学生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网络是一个很有用的学习资源,有很多教育网站和资料库可供使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一些学校的教师会用视频讲解、在线演示等方式来介绍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在线教育平台,如Coursera、edX等,在自己的兴趣领域学习更丰富的知识。
三、总结
本文分析了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现代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为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采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开展独立研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供学生多种学习资源等方法,来帮助学生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和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Great!AnythingelseIcanhelpyouwith?
篇二:现代教育创新必要吗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我国现代教育创新的反思认识
作者:王延武
来源:《文理导航》2012年第19期
【摘
要】创新是当今人类社会第二次现代化之前沿,我国的教育创新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浪潮中,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挑战与机遇中,必然不断改革和创新。如何深刻反思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制、运行机制和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和失误,总结其经验教训,是振兴我国教育事业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现代教育;反思认识;创新发展
当今,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发展的“三大时代特征”(经济全球化浪潮、知识经济挑战、可持续发展战略),无不与教育创新息息相关。科教兴国、以人为本、社会全面进步、教育创新是灵魂。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人才的基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度超前发展,走改革创新之路,这是加快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行动纲领和思想指导。
面临我国教育改革这场深刻的革命,笔者认为:只有深刻地认识和全面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及其教训,才能正确把握和准确定位当今时代潮流的创新与发展脉博,更好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并健康发展。
一、不同时代的需求和教育观的形成
(一)传统教育。我国传统的教育之职责似乎是“唯古至上”。这种“返古”式教育职责,与当今时代特征、社会发展的“三个面向”差异何等之大。致使国人错过和失弃了18世纪以“英国工业革命”为先驱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现代化进程的大好契机,教训可谓深刻。这里,笔者特别强调指出:在教育观念和思维创新上,我们仍然需要继续解决重大难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内外诸多原因,我们还必须克服中西文化意识的差异,克服长期以来极“左”思潮的影响,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特别是打开五千年来国民尚存的“固守疆城”的禁区意识,才能迈出思维创新的步伐。
(二)农业时代的“小农经济”式教育。其教育的真实代表是“知识改变命运”,改变“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命运。其根源在于数十年的封建意识,“重义轻利”、“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似乎,读书做官的追求,胜过科教创新的贡献。这种“先天生农而忧,后天科举而乐”的教育,或许也算是一种“成才”之路和“奋斗”之途吧!当然,这种“井底之蛙一线天”的教育目标,只能是培养“灌木丛材”,何能培养出“森林巨木”。
(三)工业经济时代给人们提供了较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基础,加之一种享受与从属意识的萌发,“绵羊”式的“三好生”培养教育也应运而生。把学生当成“驯服工具”的示范标准,要“三好”就必须唯唯诺诺、绝对服从、唯书至上、师道尊严。这种“负罪感”的教育,带来的是:
篇三:现代教育创新必要吗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创新教育的促进作用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教学手段,而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教育,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方法以实现对创新教育的促进提高。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创新教育
建构主义
多媒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教育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伴随着教育教学过程中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社会教育教学中不可获缺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促进学习,对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是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灵魂,谈到教育问题就不能离开创新教育这个问题,而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原则在不同的教学层次上也有不同的要求,通过对学生采取相新的教育尝试,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教育基础。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质与内容
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必须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针对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教师为中心论,忽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学设计受行为主义的影响,忽视对学生进行认知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的指导等主要问题,因此必须明确当前教育技术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它包括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习兴趣,要努力建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重视发展性教学,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传授知识,更应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应用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要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它包括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络通讯技术等。还要对各种教学方式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的优化。此外,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必须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发展本地区的教育技术,应首先巩固和发展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充分利用卫星电视教学资源,积极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选择有条件的学校试验互联网络在学校中的应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和“学习资源”。这个转变促使教育工作者要从教学观点向学习观点转变。从教育技术的观点看,教学是对信息和环境的安排和协调,其目的是达到对学习的促进。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技能的提升。
(三)创新教育
创新是指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而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创新教育是通过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教育。创新教育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承担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反映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创新教育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创新教育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亦即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四)现代教育技术对创新教育发展与提高的重要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借鉴了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其中最直接的是视听教育理论和教育传播学理论,以及深层次的重要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教师、学习伙伴或者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也就是说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另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法
多媒体教学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标志。随着多媒体教学的逐步推广和应用,推动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深层次更新,为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推进创新教育创造了条件。首先,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处理,组成图文、声像并茂的演播系统,进行视听一体的形象化教学,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形象思维与发散式思维,活跃提高了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其次,多媒体教学带来的高度交互,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个性。多媒体教学根据学习者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节奏,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发挥,从而起到培养学习者创新个性的作用。而且多媒体教学的高度综合性还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众多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和寻向性。学习者在多媒体教学中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从中汲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注意看和听,还要动手操作,积极思考,这对学习者的身心协调发展以及心理机能的完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它是一种应用技术,是教育的内容,更是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作为一种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事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与坎坷,我们只有认真的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的提高完善,才能更好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对创新教育的提高促进。
参考文献:
[1]杨晓宏、俞树煜、王卫军.现代教育技术[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2]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李春玉.创新教育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张磊,男,1983年8月出生,河南平顶山人。河南省平顶山市卫生学校教务科计算机教师,本科学历,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篇四:现代教育创新必要吗
小学教育融入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一、创新思维对小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1.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思维的广阔性指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规地去思考问题,它反映思维的宽度与广度。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它指对同一个问题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发散,要求学生思考解答某个问题的多种方法。以学习古诗为例,学习古诗前,笔者并没有盲目地要求学生先背诵,而是将解析古诗作为学习的第一步。在学生对古诗有所了解后,让他们自己思考诗中的意境,并将自己通过诗句体会到的内容复述出来,以此让他们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角度的发散,如科学课中,为了得到某种事物的特征,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角度来进行观察。
2.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外,笔者还尝试其他诱发学生思考的手段,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如利用主题班会,组织各种讨论,包括“如果我是班长”、“我当一天老师”、“我们家的一件事”、“我的一次说谎经历”等话题,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教师要不断努力探索各种新渠道,成为学生创新的推动者。
3.突破常规想象,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独创性是创造思维的根本特征,它指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
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过程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信息重新组合,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突破常规”是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大胆设想,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探寻具有创新意义的方法。
二、创新思维的发展与训练
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儿童提问表明其在对事物进探索、思考,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儿童创新思维的开端。
感知发疑,就是教师提供感知材料,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感知,激起认知和解决的矛盾冲突,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并从中发问生疑。主要策略有:(1)遵循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导疑启思。问题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能引发学生生疑,培养正确的、积极的求疑心态。(2)倡导自疑、质疑。对自己、对课本、对同学、对教师都要能大胆质疑,力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突破思维局限。教师多鼓励,让学生敢质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2.教会学生联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善于迅速地引起联系,建立联想,善于依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迅速及时地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联想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是指从一个问题想到另一个问题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善于进行各种联想,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一种事物或概念想到其它相近的事物或概念。如学生在观察蜗牛时,从蜗牛的外形想到螺丝、田螺等动物。此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由一事物想到在性质和形态上相似的另一事物。
引导学生学会联想,丰富了想象能力,思维就变得灵活和敏捷了。学习才能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通过语言可以促进思维发展。
(1)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在科学课堂上,学生可以从观察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联想物品的用途是什么。可以从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联想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观察小动物的外形,联想小动物的运动方式。
(2)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每一堂课都离不开学生的观察活动,学生进行观察之后,一般都要进行一些描述。那么在描述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时重点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在一个学生进行语言描述时,让其他同学仔细地听,听一听他的描述与自己的观察一样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或自己有什么不同的描述方法。想进行哪方面的补充?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3)在语言描述训练中丰富学生想像力。儿童时期是想像力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像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的。所以,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但这个想象要根据事实来展开,不是凭空捏造。
(4)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口语描述训练中,教师要求不模仿,不重复别人的句子。从课的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对同一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要求学生在对事物特征或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时,尽量不重复别人的语言,从不同的观察点来进行描述,要有自己独特的见
解。
4.在动手操作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儿童的思维源于儿童的动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儿童的智慧在儿童的手指尖上,手是儿童思维的镜子。因为手的动作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反馈到手,二者之间是双向联系,这种联系越多越能促进两方面发展。因此,积极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对于思维发展是极为有利的。科学课要求学生动手的活动也是很多的,这正好给学生创造了动手的好机会。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锐意开拓,冲破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樊篱,用新异的方式处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要选择多种结论的问题,否则思维容易缠绕在一颗树上无法散开。要开导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精确性,尤其要在变通性方面下功夫。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假设,对一个问题提出的合理假设越多,这样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创设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联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个性魅力的生动展现,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现代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尊重爱护他们,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发表独到见解,敢于标新立异。
1.教师要有民主的教学作风,创设情感交融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给学生参与表达创新的机会,不要把个人意见强加给学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唤起学生创新的兴趣,给每个学生评价的权力,尊重
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无错原则”。
对学习落后的学生的发言以表扬和纠正为主,不要简单批评。他们回答问题时,不一定一次就能回答上来,教师要有耐心,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让他们想一想,给他们答对的机会或让成绩好的同学进行帮助,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教师应多用信任、鼓励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班级中创设同学平等互助的氛围,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让他们学会思考,尝试创新。
2.注重课堂师生的交往
教师要多鼓励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广泛交流,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共同参与观察探究活动,在交往中提倡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合作、帮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多运用鼓励性评价。
在科学课上,对事物的观察过程中,有的可能教师自己都没有想到,或是自己也从未看到过,从这种角度来说,教师也是一个初学者,与学生是完全一样的。另外,在科学世界中,无所不有,没有一个人敢说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所以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朋友。
科学课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科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五:现代教育创新必要吗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教学管理现代化与教育创新
作者:李海英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6期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形式的不断转变,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都在积极的倡导教育改革。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当前形势下的教育发展中,也应该积极的进行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鉴于此,本文针对高职教育管理创新措施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了高职教育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其次就高职教育管理创新措施应用展开了分析,希望对我国高职教育管理创新措施应用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学管理;现代化;教育创新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保障,也是实现事物本质性转变的重要性因素,在今天的高职教育管理中,应该积极的将创新管理引进到现实管理中,并且在现实高职教育管理中,应该不断地探索高职教育管理创新措施。只有保障了高职教育管理创新措施应用能够满足现代化教育管理创新要求,这样才能全面的提升高职教育管理能力。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应该加强对高职教育管理创新措施研究。
一、教学管理现代化与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在当前形势下的教育发展中,都在积极的将创新性元素应用到教学管理中,在创新性元素的应用管理下,有效的提升了高职教育管理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应该强化对高职教育管理措施应对研究,这样才能在研究中,及时的找到适合高职教育管理和发展的路径。从现今的教育形势发展来看,有必要对高职教育管理进行创新性研究。首先对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是适应社会竞争力需求,同时也是满足教育发展的特色化转变需求,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有效的推动了高职教育管理的创新性改革[1]。其次高职教育管理改革是满足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在现代化教育发展中,由于教学市场的快速化转变,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有效的推动了高职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二、教学管理现代化与教育创新措施应用
(一)创建特色化教育培养模式
在创新教育管理措施实施中,首先要确立的就是创建特色化教育培养模式,只有保障在特色化教育培养模式的应用中,才能全面的提升教育管理创新能力。再教育管理的创新性探索中,应该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发展中,应该将特色化管理手段运用到教育的管理中。另外在教育管理的创新性发展中,还应该将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估机制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在科学的评估机制应用中,及时的将创新管理要素实施好。例如,在教学管理中建立完善的评估教学体制,要灵活的运用教学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在教学管理创
篇六:现代教育创新必要吗
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如: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师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许学生对自己去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
其一要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精神,教师要超越自我,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为培养学生批判精神,我曾经给学生抄过这样一首童谣:现代教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这首童谣表现了学生对一些老师的讽刺和批判。一般老师是不会抄给学生看的。我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从我做起,做好自我批评,为学生做好示范。另外,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出题时多出些主观性试题,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尊重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学生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学生才敢想敢做。
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对自己角色不断有新的认识,不管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我们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最后我呼吁我们的语文教师,别让高考统治我们的思想,别让“八股”式课文分析束缚我们的教学,在教改深入的今天,把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良好语文习惯培养起来吧,这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说课人:文良平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沁园春
长沙》,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沁园春?长沙》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属于必读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主要以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为主,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的趣味。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高中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高中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新诗单元独此一个,无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200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把“现当代诗歌”确定为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并且以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作为
高中新生语文学习的“卷首语”,与2000年人教版的语文课本相比,明显具有两大优势:
1.承上启下,由易到难的认知教育优势。高中现当代诗歌教学承接了初中语文第五、六册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教材按照诗歌——散文——议论文——文言文的结构安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情感教育的优势。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毛泽东的词很多,不少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但《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显而易见。
(二)教学目标
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同时语言精炼具有表现力,往往一个词就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在欣赏诗词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联想和想象,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体味诗歌的意境。《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很出色的抒情诗,诗人借用古诗词的体裁抒发现代的革命激情,使古代的体裁焕发时代的生机。毛泽
东的诗词不仅常常借用古诗词的体裁,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是独具特色。根据课标和教材感悟诗情诗意的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上面谈到诗歌的语言精练又极具有表现力,所以我将知识目标确定为:通过朗读培养兴趣,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掌握诗词规律,了解毛泽东诗词用语大气,意境开阔的特色。
教案示例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毛泽东这首词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及意义,从而把握词人的宽广胸怀和深沉的思绪。
以语言为依托,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这些词语的丰富含义。
教学难点:
上下阙的景、情、志如何和谐地统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沁园春。雪》的内容,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朗读。师问:你今天重读这首词感受如何,以一句话表述。
二
整体感知
1.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
板书:诵读、领会;品味、鉴赏
1.诵读
生自读、生齐读,大家对某生的朗读作评析,看该如何准确把握节奏和感情。
老师范读或朗读较好的学生范读。
2.视教师和学生情况,可采用就本词的内容、写法或理解有困难之处质疑,根据质疑,迅速梳理,组织学生讨论作答。或直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直接组织学生学习。
①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为了表达的需要,语序往往倒装,而且常省略一些成分,就需要我们借助想象把诗意组合起来。看看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怎样调整就更顺畅一些,请具体表述出来。(深秋时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滚滚流去。)
②“看”这一领字,一直控制到哪里?这几句视角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特色何在?(远眺,近观,仰视,俯察;先勾勒出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然后染色“尽染”“碧透”色彩鲜艳丰富美丽,最后赋予动态“击”“翔”“竞”……)动词用得好,为什么好?作者笔下的秋景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什么?(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③联系我们曾经学过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笔下秋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于立益,同时也与作者的身份、性格、胸襟、气度、经历关系密切。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④有同学说“上阙就是纯写景”,你也这样看吗?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宇宙万物给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面对此景,诗人不由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关注国家命运,写出了词人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写景中融入抒情,景中寓情。)
⑤上阙提出“谁主沉浮”,下阙怎样回答的?(小组讨论明确)
(“携来”两句,写出就在这橘子洲头,词人曾与许多战友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自然从上阙的旧地独自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恰”统领中间7句,形象地概括出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最后三句,以设问作结,形象含蓄的回答了“谁主沉浮”。主宰国家命运的,应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蕴含着意气风发的豪迈之情,抒情中显露出主宰沉浮的凌云壮志。)
⑥
联系“时代背景资料”,突破难点,体会本词景、情、志如何和谐统一的。
齐声诵读全词。
所谓“意”是指诗人(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所谓“象”是指所写的客观物象(创作客体)。诗歌的意象就是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的融合。
板书设计:沁园春。长沙
目标:
诵读、领会;
上阙:
品味、鉴赏
秋景
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写景提出“谁主沉浮”
意象
下阙:
“意”
诗人的思想感情
抒情
意气风发、激昂慷慨
“象”
所写的客观物象
设问回答“谁主沉浮”
教案点评:
以语言为依托,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这些词语的丰富含义。体会上下阙的景、情、志的和谐地统一。
学生自愿结组(3~4人)从中学《语文读本》第三册中选取自己喜欢的现当代诗歌中的一首,集体备课,然后将讨论内容展示给同学们。形式各组自定
说教材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本单元是这一任务的开端,对整个文学鉴赏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沁园春·长沙》不是开端的开端,它是毛泽东诗中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精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主宰在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气慨,品味词中博大的意境是本文的重点所在,而从意象的角度了解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领会“浪遇飞舟”的含义是一个难点,教学中应很好的处理。
说教法
一、课前预习要求
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全词,把握词中的关键词句。
2、初步思考这首词不达意描述了几幅画面,体现了诗歌什么样的特点?
这些问题目的是要让学生对全词有一个整体印象,避免将词理解得走离破碎。
二、课堂教学环节
1、导入
古来有才学,有抱负之士,一目登临送目,凭高揽胜,处生万端感慨。月月的变迁,家园的忧患,人生的苦辛一齐涌上心头,奔赴笔端,如曹操有“对洒当歌,人生几何”的概论,杜甫有“无边落木萧一下,不尽长江滚来”的吟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江》一词更是其境界宏阕令吟赏
者叹为观止,为了更好的进入课文,我们在教学时还是可用图画,书法作品或者乐磁带等引领学生走进课文。
2、赏析
整首词分上下两阕,用四幅图画在一答之间展现毛泽东宽广的胸襟,无畏的气慨和博大的意境。
三、研究性学习
秋之歌咏,古今不绝;对于秋的情结,也视各人不尽相同,那么,诵学生以我心中的秋色这题写一篇精短散文。
沁园春·长沙
(1925年)
教学目标
1、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3、培养学生读诗,品诗的能力,进而能对诗词作出正确评价。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品味意象,进一步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从意象的角度了解《沁园春·长沙》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领会“浪遇飞舟”的含义;
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
2、点拔串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毛泽东的诗词向来以气势恢宏,境界开阔著称,今天我们就他的《沁园春·长沙》中去感受一下这种宏大的意境,(板书文题)
二、教师泛读,学生听读,注意语气
三、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四、赏析课文
(课件)
1、问:上阕描绘了几幅图,请给他按上标题。
2、赏析上阕明: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上阕揽景兴怀,起句“独立”二字劈空而来,视见其笔力的道劲,而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著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这就是毛泽东笔下的“独立寒秋图”。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舟可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此句,词人凝时空于一“看”字,以视野所叹来写湘江的秋景,使得这七句连贯直下,一气呵成。前六句写远山、近水、飞鹰、游鱼,描绘出一幅缤纷绚烂的湘江秋景图,远眺岳麓山一带群峰,枫林美景尽收眼底,一个“红遍”,一个“尽染”,泼墨淋淳,气韵酬畅。流丹的枫叶,如染的层林,真是满山云锦,如烁的彩霞,作者从容写来,一振大方
数,然后即遗山
而
江色,“漫江碧透”“万山红遍”交相辉映,一红一绿,色彩更为绚丽明艳,在明澈如镜的江面上,更有数不清的帆踪樯影,作者以“争流”二字,既有动感,又增
然奋进之趣。
写景至此,可亩备矣。
但词人却未就此收住,仰望长空,俯
大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二句是从《诗经·早麓》“飞
天,鱼
于渊”化来,自然贴切,全无斧凿之迹,“击”与“翔”
全取动势,又为下句作了铺垫,至此,词人刷色已到尽处,这便自然有了“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高度精辟、凝炼的诗句,诗人浓墨重彩之用意也
然于目,为我们表现一幅
景式的湘江秋景
图。
远眺: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静
湘江秋景图
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
动
俯察:鱼翔浅底
秋天,万物凋零的季节,自然景观有明显的情绪性,宋玉《九》写道:“悲哉秋之为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欧阳修《秋声赋》对秋天这种萧瑟景象作了极力的渲染,“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他们所表现的这种“伤秋”“悲秋”的意绪,数千年来已成为之人创作的一种指定情绪,但毛泽东在此却一洗古代“伤秋”之士的那种哀伤叹息的悲酸之态,而是以生动的描写把读者
进一个新地境界,使人心胸
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到这里,已近上阙尾处,作者锋陡转,由眼前之景推及茫茫宇宙并化景为情。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三句慷慨之情喷涌而出,虽问句,实际上是作者肯定的回答,这一问,排空而下,没有万钧笔力难以写出如此豪迈慷慨之语来的,作者看着这湘江秋景,不禁发出凝
问?谁主沉浮,谁掌握领导权呢?词人虽未直接作答,但关切之情却已昭然。
下阕
1、下阕描绘了几幅图景,请给它按上标题。2、赏析上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词至下阕,写景转入对往事的回忆,以“曾”“忆”来追忆往事,田地重游,往事历历,怎能不激起作者无限的感触!想当年,作者在长沙苏一师范学习和工作时,曾与蔡和森、何叔衡等同志一道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他们创立了“新民学会”,创办了《湘江评论》,深入工矿、农村,积极领导工农运动,那是怎样的岁月啊!“峥嵘岁月稠”正是昔日战斗生活的高度艺术概括,“百侣”照应上阕是“独立”接着为我们展示一幅“峥嵘岁图”。
恰同学少年,激扬文字,风华正茂;
粪工当年万户侯。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这七句作者用一人“恰”字领起,这也是昔日的战友和战斗生活的追忆,前四句写其风貌,那是一群才华横溢、热情奔放的革命青年,“正茂”“方遒”充分显示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后三句由人及事对这批革命青年又作了进一步地刻画,橘子洲头,爱晚亭下,他们指点江山,慷慨陈词,写出了一篇篇抨击黑暗制度,宣传革命真理的战斗篇章,他们以豪迈的气慨,视军阀、官僚如粪土,作者在这里既是追忆往事,又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句作进一步的回答,正是这些有着“粪土当年万户侯”豪迈气慨的革命者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他们代表着革命的新生力量,根据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最终必定战胜和代替一切腐朽势力而主宰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遇飞舟。
接着,作者继续以饱满有力的笔调状写胸中奔腾激荡的诗情,“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遇飞舟”当年,作者曾和蔡和森等数十名同学战友,在盛夏水涨的时候到湘江游泳,坚持不懈,直到隆冬季节,以此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胆识,现在,作者独立于橘子洲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禁向同学和战友亲切发问,这一句既写了当时的情景,其中又暗含了勉励之意,“遏”字,遏
神之笔,掷地可作金石之声,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激昂的情态,好似听到了他们自豪的壮语!“中流击水,并不仅”写青年人玩水的兴
致,此中活现出大风暴里海燕们的慷慨意气,英武精神,全词就此收住,言犹尽而意无穷。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峥嵘岁月图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全词共描述了四幅图景
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
沁
远眺:万山红扁
园
层林尽染
静
问:
春
湘江秋景图
近观:漫江碧透
谁主沉浮
长
百般争流
(景中寓情
沙
仰视:鹰击长空
动
情中显志)
俯摩:鱼翔浅底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峥嵘岁月图
答: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同学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少年
布置作业:
秋景什么颜色?谷子说:秋景黄色的,我就是秋风吹黄的,高梁说:秋景红色的,我就是秋气染红的,墨菊说:秋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明证……请以《我心中的秋色》为题写一篇精短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