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宣传新职业教育法情况汇报
关于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给各位领导汇报工作,首先,我代表郏县科技中专的全体师生向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郏县科技中专的前身是郏县职业高级中学,2001年6月由郏县第一职业高中和郏县第二职业高中合并而成,2007年9月根据《县长办公会议纪要》([2007]8号)精神:学校搬入县一高老校区。2009年7月,经市教育局批准,郏县职业高级中学更名为郏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4年3月,经市教育局批准,省教育厅备案,跨入了普通中专的行列,并更名为“郏县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近几年来,在县四大班子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县教育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郏县科技中专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贴我县产业发展需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树立“立德树人,以技立业,服务新农村”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主线,专业建设为重点,课程建设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密切校企关系,拓宽产学结合之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县
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将近几年我校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目前,郏县科技中专是郏县唯一一所公办职业学校。校园占地面积48884.05平方米,建筑面积25586.02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各项教学设施齐全。拥有标准化的教学楼、公寓楼、实训楼、餐厅以及多媒体教室、微机室、数控、机械加工、汽修等实训室。另有琴房、画室、舞蹈室等学前教育实习设备。
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机电、电子电器、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治(养殖)、学前教育(幼师)、汽车运用与维修等6个专业。目前有三级18班规模,在校生500余人,教职工86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施进程,1996年9月国家依据《教育法》和《劳动法》,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我校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结合我们的培训教育对象,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加强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教育并引导广大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就业观,逐步纠正,扭转职教学生“低人一等”的错误,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2.重视德育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足于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丰富品德教育内容,拓展品德教育渠道,以“五元文化”作为教育载体,营造品德养成环境,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以能力教育为核心,提高教学水平。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着力培养各级各类实用型人才,结合郏县行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新农村建设及职业岗位的需求,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4.以“服务郏县工业园区”为目标,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以校企结合、校校联办为依托,依据行业、企业及新农村建设需要,开展订单办学、定向培养,搞好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实施“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骨干教师”等措施,建成了一支理论水平、实践能力较强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9人,高级职称22人,“双师素质”教师36人,兼职教师12人。
6.校企合作取得新突破目前,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形成了既有职教特色又符合我县实际的三大合作模式:一是与北大青鸟集团实行联合办学,成立了“淘宝定向委培班”,学生到校即签订
就业协议,实行“订单培养”模式。二是把我县一家机械加工企业引入学校后边,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在校实习,即为“前校后厂”模式。三是与我县“贰仟家一站式服务恒通店”联合,共同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即为“校企共建”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虽然有成效,但专业发展不平衡、教师结构不够合理、教师实践能力不够强。
2、教学设备不足,有些比较落后。
3、学校配套设施(操场、餐厅、学生宿舍)需要改造和更新。
四、今后的打算及努力方向
继续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同专业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对口升学为突破口、实行分层管理、分层教学”,适应多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切实推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品牌学生,打造精品专业,积极主动为郏县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3-5年跻身“全国重点建设的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行列。
1、办学规模
到2017年,更新打造增加两个专业——播音主持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在校学生达2000人。
2、专业建设
积极适应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开发新专业,调整改革老专业,继续办好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电子技术、汽车维修、学前教育(幼师)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治6个专业,稳定现有的招生规模。同时,结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增设播音主持和电子商务、等专业。力争2017年专业总数达8个,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重点专业2-3个。
3、人才培养
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和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双主体”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力。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专业,按照时代要求培养学生,学生应具备“职业道德良好,职业技能初显,职业潜力可控,创业精神尚可”的要求,形成“强内联外、校企合作、互利双赢、服务社会”的办学模式,通过企业冠名办专业,企业挂牌建基地,企业出人当教师等形式进行校企合作办学。
②制定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郏县产业升级的需求及岗位技术需要,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
③课程建设与改革。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和课程建设成果奖励制度,实施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模式,与企业共同构建以核心课程为重点、特色课程为亮点的课程体系,突出培养学生胜任力,引导学生学习力、创新力的形成,建设一批体现郏县文化特色的特色课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的品德、知识和技能为逻辑起点,以工作知识为参照点,按照“够基础、强技能、重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推进校企、校校合作开发课程,每年开发出版教材2-3本。
④健全和完善各种教学制度。结合教学改革和校企共育人才培养需要,到2017年,力争全校重点专业主干课程的优秀率达到70%,一般专业达到40%以上,所有专业的主干课程均达到合格标准。
⑤完善过程考察与关键点控制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
4、师资队伍建设
以建设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坚持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和文化知识素养,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的制度,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能力;完善从企业引进或招考兼职教师制度,提高兼职教师授课津贴,加强兼职教师分类管理,建设一支以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双师素质教师为重点、行业专家和企业能工巧匠为辅助的专兼结合双师教学团队,实现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0%和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课时比例达30%的目标。
①教师总数:按在校生2000人的规模,配备专任教师117人。其中:专任基础课教师86人,专任专业课教师41人。
②职称结构:专任教师高级职称达30%以上。
③学历结构:本科学历100%;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10%。
④双师结构: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80%以上。
⑤兼职教师结构:根据教学需要,聘请行业专家、行业名人、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承担专业课教学,课时比例达专业课总学时的30%以上。
5、校园环境建设
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网络资源,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新建食堂、餐厅4500平方米,整修操场2000平方米。
6、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教学需要,配齐配足相关实验实训设备,力争2017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3000万元。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保证每个专业有3个以上教学密切型基地、2个以上技术合作型基地和4个以上就业型基地,加强基地运行管理,提高运行效益和质量,力争四分之一的专业课到企业实施。
7、图书馆建设
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的图书信息技术管理队伍,实现信息检索网络化、存储方式数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管理队伍专业化。平均每年新增图书3万册,到2017年图书馆纸质图书藏书量达28万册。
8、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依托地方政府,建立政、校、企合作联合会,明确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各方合作培养职责权限和义务,实施校、县订单合作培养和校企村联合培养,完善人才需求调研、校县企高层领导互访、教师与技术人员互兼互聘、教师联系等制度,采取引企入校、校企合作等方式,分类创建教学型、就业型和技术型合作基地,形成政府依法管理、部门企业共同参与、学校按章自主办学的校企人才共育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我相信:在县教育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四大班子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郏县科技中专要抢抓机遇,努力拼搏、迎难而上,为郏县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汇报完毕!不当之处,恳请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篇二:宣传新职业教育法情况汇报
人社部门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汇报材料
人社部门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汇报材料
自1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2009年省政府、人社部《共同推进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备忘录》签署以来,开封市人社部门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为纲领,以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为抓手,按照综合管理职业培训、技工院校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工作的职责分工,积极开展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着力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努力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下面,我将人社部门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有关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落实政策,推进技能振兴工程全面实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优势培育工作,成立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人社部门牵头,人社、教育、农业、民政、扶贫、残联“六路并进”,发改、财政、工信、工青妇等多部门参与的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把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摆在促进就业、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狠抓落实,全面推动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2014年初,省、部续签《共同深入推进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备忘录》,对2016/4持续推进工程长远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划,把工程实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按照要求,我市进一步强化全民技能振兴上位意识,建立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联席工作会议机制,将“完善‘六路并进’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列入全面深化改革第一批重点事项,把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促进更高质量就业这两项事关全局、联系紧密的工作一起部署、协同推进,着力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就业能力提升、校企合作、项目带动和高端引领五项计划,以更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促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以更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打造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升级版。
二、利用资源,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建设
我市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丰富,拥有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具备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的规模培养能力,特别是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实施建设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推动,重点扶持,先后申报获批8类11个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项目带动和示范作用日益凸显,有力提升了全市职业技能培训的综合实力。人社部门围绕建立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实施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等多种培训,积极参与全国百城技能振兴专项行动;“六路并进”其它成员单位结合各自特点优势,大力开展各类特色职业技能培训;工、青、妇等群团踊跃参2016/4与“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巾帼科技星火工程”;发改、财政、工信和国资等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支持配合工程实施。2009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万人次,基本实现职业培训紧跟市场变化、满足产业需求。
三、创新载体,打造技能人才成长平台
一是抢抓省政府先后实施职教攻坚计划与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的有利时机,协调推动河南医药技师学院、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开封市技师学院入驻开封市职业教育园区,引导园区内技工院校向重点培养高技能人才转变,助力省政府技师学院认定工作,园区内技工院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实力显著增强,2014年招收新生6327人,高级工以上在校生比例达到50%,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二是启动实施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立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搭建良好平台。三是每年组织协调全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和技能提升活动,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四是省拨付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技能培训比例不低于20%,建立职业培训补贴资金使用与培训质量、就业效果挂钩的培训绩效考评机制,提高政府购买培训成果资金使用效能。五是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设立市级职业技术培训教研室、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和2016/4职业技能鉴定行为,开展职业培训、鉴定领域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工作。
四、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意见建议
近年来,尽管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实施和职业培训的广泛开展,对提升我市人力资源素质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依然面临着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根深蒂固,部分劳动者对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开展不理想,部分用人单位不注重职工技能提升,持证上岗意识差;三是技工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开展难,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部分对技工院校的投入极少,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师学院在编制、经费、学历证书认可等方面仍无法享受高职高专同等待遇;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一是加快职业培训立法步伐,进一步规范政府、企业、院校和劳动者在职业培训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推动职业培训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二是完善支持技工院校发展的政策,在教育附加费、生均经费、编制、项目建设、学历认可等方面一视同仁。三是加快建立企业职工培训监督管理机制,扩大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统筹试点,保证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足额提取和合理使用。
2016/4
篇三:宣传新职业教育法情况汇报
市贯彻职业教育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6月21日至7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冬芝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我市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教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先后听取了市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就业管理局和市直教育资源调查组的汇报,考察了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市计算机学校等7所高、中职院校,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3所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华阳集团拨叉公司职工教育培训情况;7月13日至15日,调查组部分成员陪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鲍隆清等一行又调查了郧西、郧县贯彻职教法,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情况;总体上看,我市贯彻执行职教法做了大量工作,职教事业发展较快,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但是,在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也还存在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统筹不力,资源配置不优,职教政策落实不够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职教法的主要工作与成效
1、广泛宣传职教法,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自96年颁布施行职教法以来,市政府和教育、劳动等职能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如:将职教法列入“三五”、“四五”普法内容,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培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设专栏,广泛宣传职教法;结合每年“”法制宣传日,在公共场所开展职教法宣传咨询活动;教育、劳动等部门分别举办职教法法律知识讲座,培训职教工作人员;各职业学校利用广播、板报、标语、演讲会、图片展、印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职教法;针对中专学校一度生源不足的状况,市政府还决定从XX年起,每年4月为“职业教育宣传月”,由市教育局组织各学校深入全市城乡,宣传职业教育法规、政策和招生工作,逐步扭转了职校招生被动的局面;
2、制定政策措施,促进职教事业发展;一是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加强就业前和再就业培训工作;全市已开设培训专业50多项,有3万多城乡青年参加了劳动预备培训;二是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对中专学校毕业生,在发给学历证书的同时,经劳动、教育部门认定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三是从XX年起,市政府从城市教育费附加中按比例列出专款,用于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四是初步调整了中职学校布局;各县市自XX年以来,优化整合职教资源,到去年底都实现了创建省“512工程”用5年时间,各县市办好1所规模在XX人以上的职业学校合格学校的目标,其中5个县市职校成为省重点职高;经市政府同意,市商业技工学校于XX年12月迁入十堰城区,更名为十堰电子科技学校;经过几年努力,该校已从一所文科类技校发展为理工类省重点中专;今年以来,市政府在实施十堰电大、教院与柳林中学,市体校与市二中资源配置的同时,组织专班,对城区职教和中小学教育资源进行了调查,准备进行力度更大的调整;到XX年底,全市共有职业中专21所,比XX年减少9所;在校学生17397人,比XX年增长16%,技工学校6所,比XX年减少2所;在校学生5788人,比XX年增长倍;3、加强规范管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近几年来,市教育局和各职业学校认真贯彻职教法和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提高了中职学校办学档次;今年4月,市计算机学校、财贸信息技术学校、工业科技学校、郧阳科技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新调整的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市电子科技学校、应用科技学校等7所学校为省级重点中专;市工业科技学校的4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各中职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与企业联合,实行“订单式”教育,多数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在市教育局的统一组织下,市直各中职学校连续4年开展“中职招生千里行”活动,面向广大初中毕业生,宣传中职学校招生政策、专业设置、报考条件、收费标准、就业安置等情况,提高了社会对中职学
校的认可度;XX年,全市中专招生10248人,比XX年增长倍;技校招生5788人,比XX年增长倍;4、开展职业培训,开发人力资源;郧西、郧县在贯彻职教法中,围绕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非农产业和“打工经济”,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如郧西县统一编写了建筑、电子电工、餐饮服务、家政服务四类教材;今年以来,全县培训农民万人,培训初二后分流学生8900人;市华阳拨叉公司重视职工教育培训,机构、场地、教材、师资、经费落实,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仅上半年,该公司申报不同技术职称资格考试或技能鉴定考试的168人,占职工总数的%;全市劳动系统组建就业训练中心11所,再就业培训中心9所;去年以来,依托各地劳动力市场和乡镇劳动管理所,培训农民15万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万人次;近年来,以举办短期培训为主的民办培训机构发展较快,经过批准的全市已有38家,已累计培训2万人,实现就业率86%;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XX年,国务院、省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分别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此,我市只开了一个电视电话会,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传达上级会议精神;今年6月,国务院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而我市至今职教工作会议尚未召开,市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未出台;国家要求中职与普通高中教育比例大体相当,而我市今年安排中职招8000人,普通高中招2XX人,二者比为1:,与上级要求相差甚远;市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市属高校,因办学条件较差,去年被上级教育部门“黄牌”警告;对此,市政府重视不够,没有及时帮助解决有关问题,使该校的前景令人堪忧;2、促进职教事业发展的规定、政策不尽落实;调查中普遍反映,市直12所职业中专虽然绝大多数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拨款标准核定的时间早、基数
低,没有体现“按照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足额拨付”和“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长”的要求,多数学校教师工资未能按时足额发放,去年国家增资调标部分没有兑现,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教师山区津贴、信息资料费不能落实;多年来,职业学校建设发展主要靠自筹资金,仅市直12所学校就负债万元,校均万元;市内校企联合办学不够,多数职业学校兼职教师匮乏,实习场地和设备不足;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发展滞后,许多地方培训网络不健全,经费无保障,基地不落实;这些,都影响和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3、中职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大,进展缓慢;市直12所中职学校除1所在丹江口市外,其余的都在夏家店至顾家岗一带;这些学校分属7个主管部门,经费分别对应市财政局5个科室,开设48个专业含重复,校均固定资产原值不含土地2585万元、占地面积亩,在校学生1116人;随着改革深入和市场经济发展,市直中职学校资源分散、规模过小、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等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这种状况虽然引起了市政府的重视,安排过多次调查,但资源整合工作总体进展缓慢;4、民办职业教育机构条件较差,政府扶持引导不够;我市民办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多数培训机构都是租用房屋,教学、食宿十分拥挤,办学条件比较简陋,学生没有活动场地;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对民办职业教育扶持引导、规范管理、提供服务不够;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城乡就业,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市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宣传贯彻职教法和国务院、省政府的决定,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列入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统筹协调、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明确教育、劳动等部门的职责,逐步建立完善在市政府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要抓紧制定、出台我市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积极筹备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大力营造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2、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要根据职教法和国务院、省政府决定的规定,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保证财政性经费逐步增长,确保公办职业学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要认真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的15-20%用于职业教育、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定额年人均元、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按工资总额提取、职业学校用于教学和师生生活的征地免征水电增容、人防工程、商业网点、城市维护配套费等政策,并加强督促检查;要鼓励支持各行业组织、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办学,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落实其与公办职业学校享受同等政策的要求;3、进一步加快布局结构调整步伐,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各市州要办好1所高等职业学校、1所高级技工学校和2-3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各县市、区要重点办好1所中等职业学校”的要求,从十堰实际出发,打破部门和学校类型界限,加快市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步伐,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益;要高度重视十堰职业技术学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该院健康发展;4、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市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引导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要根据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增强适应性;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位,大力推进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技术推广的紧密结合;要加强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入党面试实习报告
推荐访问: 宣传新职业教育法情况汇报 教育法 情况汇报 新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