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能源工业产业转型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榆林市政协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和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与延安和榆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市能源工业产业转型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关于我市能源工业产业转型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榆林市政协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和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与延安和榆林两市政协经济委成立联合调研组,省政协经济委主任姚炬一行于2020年9月14至15日赴延安,16日至18日来我市在苗丰副主席的陪同下,围绕“陕北能源工业产业转型发展”专题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陕北能源基本现状
陕北是我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工业聚集地,陕北能源工业支撑了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承担着打造我省经济新增长极的重大使命。疫情以来,在中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陕北能源工业动力不减,呈现出了攻坚克难、创新驱动、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以煤、油、气产业为主的陕北能源工业已经形成“体量巨大、单极发展、世界领先”产业聚集生态,稳增长累积效应正在释放。2019年,陕北工业总产值为6593亿元,其中能源工业完成产值5407亿元,占陕北工业总产值的82%,其中:榆林能源工业完成产值4205亿元,占陕北工业的64%;延安能源工业完成产值1202亿元,占陕北工业的18%。2020年,五大千亿级能源化工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世界级能源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队伍正在向陕北汇集,优质资源和发展要素不断注入陕北,人才虹吸效应越发突出,产业裂变、融合、创新不断深入。
二是战略地位不断凸显。2019年陕北煤、油、气产量分别达到5.15亿吨(全国第三)、2548万吨(全国第一)和232.6亿立方米(全国第一),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提供了坚实基础。已经建成煤基烯烃300万吨、煤基油品160万吨、煤制甲醇220万吨、煤制醋酸20万吨、聚氯乙烯135万吨、煤焦油加氢222万吨、兰炭5000万吨的产能,2019年烯烃、甲醇、兰炭、金属镁产量分别达到300万吨、227万吨、3151万吨、42万吨,占全国比重分别达到7.2%、4.8%、7.2%和60%;转化原煤约10277万吨,煤炭转化率22.6%。
三是项目驱动不断加速。延能化煤油气综合利用、洛川轻烃裂解等转化项目和象道国际物流园建成投运。陕煤榆神煤炭分质利用化工新材料示范工程一期项目(180万吨/年乙二醇)、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40万吨/年乙二醇、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延长石油榆神50万吨煤基乙醇项目、兖州煤业榆林能化50万吨聚甲氧基二甲醚项目开工建设。
四是创新引领不断加强。延安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得以获批,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院榆林分院项目、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围绕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与耦合替代、非化石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低碳化智能化多能融合与区域示范三条主线,布局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以能源技术革命为引领,推动能源生产革命、消费革命、体制革命的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
二、存在问题
一是项目推进迟缓。陕西未来煤液化一期后续工程、榆林煤制天然气、陕煤化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延长榆横煤基油醇联产等6个项目已被纳入国家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但除陕煤项目动工外,其余项目均处于前期论证阶段。
二是产业合力较弱。陕西省内集聚了大量的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这些产业需要的精细化工品、合成树脂、特殊牌号的合成材料等高端化学品仍严重依赖输入。而这些高端化学品基本上以我市甲醇、烯烃、聚酯等为原料来进行生产、改性后供给上述产业。
三是项目储备不足。以油煤气盐和光伏、光热、风电资源为依托的各类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利用、分级利用、多联产的重大能源示范项目,基础化学品到高端化学品深加工项目,以及智慧矿井、充电桩、5G工厂、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建设工作亟需加快。
四是管理水平不强。我市园区布点偏多、同质化程度高、定位不突出,协同发展、差异化发展不足。2020年,省应急厅认定多数园区为高安全风险或较高安全风险等级园区,在园区布局、配套功能设施、一体化安全管理及应急救援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五是产业培育不够。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新型大国对抗、油价低位运行等复杂因素下,我市能源工业实现发展目标面临巨大挑战。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原料和基础化学品、轻高端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导致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差,数字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等能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创新和培育亟待强化。
三、意见建议
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源动力,推进转型发展,归根结底得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榆林科创新城建设,打造榆林能源工业转型升级的“火车头”;以创建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契机,依托中科院榆林洁净能源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建设能源清洁利用领域国家实验室;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争取设立洁净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华大基因、华为中国能源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推动浙大榆林先进技术研究院、上海交大新材料研究中心等高水平载体落地。
二是科学开发资源。鉴于我市大柳塔煤的开采期限不足20年的现状,要管控能源资源开发规模,特别是优质煤炭资源开发规模,严格落实产能核定制度;继续加大煤炭资源回采率检查,特别是放顶煤采煤工作面资源回收情况,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出台配套制度,从根本上形成“效率和回采率并重”的开发格局;立足能源结构中长期演变和煤化工市场和规模,科学配置煤炭资源,优化开发顺序;从我市能源化工聚合体角度出发,系统规划能源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打造世界级能源资源可持续开发高地。
三是提质增效产业。要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快我市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建设,在力促已建成项目实现“安、稳、长、满、优”运行基础上,争取恒力集团、中科煤制油等重大转化项目落地。积极推进煤炭分质利用、煤制烯烃及下游深加工、煤制芳烃—乙二醇—聚酯、煤制油等重大转化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立足我市煤、油、气、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补齐我省精细化工短板,重点发展高性能、环保型的高端专用化学品和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助剂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发展石油化工难以生产的超清洁油品及军用、航空航天特种油品、高档润滑油等。加快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依托我市基础化工原料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将能化产业与航空航天应用材料、军工材料、汽车应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等联动起来,推动能化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实现跨产业、跨区域的合力,引导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增强持续发展动力。
四是打造世界镁都。依托兰炭尾气炼镁和煤电铝联营的低成本优势,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的铝镁新材料基地,到2025年我市镁铝合金产业新增产值1000亿元。加快金属镁产业升级改造,围绕煤—兰炭—硅铁—镁—镁加工产业链,建成镁冶炼、镁合金深加工和镁产业服务三大产业集群,到2025年,我市镁产量达到70万吨左右,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0%、全球总产量的60%。着力延伸镁铝产业链条,建设榆林国家镁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质量检测检验中心,构建以氧化铝—电解铝、镁冶炼—铝镁合金—器件加工一体化的镁铝合金加工产业链,推进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铝镁合金加工园区二期50万吨/年铝镁合金、府谷铝镁产业深加工一体化产业链整合、锦界东风镁业技术升级改造、绥德臻梦镁镁材料加工应用等项目,重点发展汽车轮毂、变速箱、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电子产品外壳等镁铝终端应用产品。
五是建设“西部氢谷”。氢能具有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随着制氢成本下降和氢燃料电池汽车进步,让氢能具备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空间。煤炭、油气、电力、化工四大能源化工支柱产业给榆林市提供了丰富的化石制氢资源,主要包括兰炭产业荒煤气、煤化工副产氢、炼厂尾气、氯碱企业副产氢、轻烃裂解副产氢等,现有副产荒煤气的氢资源约180万吨/年,正在建设的兰石化80万吨/年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榆横工业区)副产优质氢7万吨/年;榆林是全国重要的风电、光伏基地,利用弃风弃光而导致的未上网电力和电网用电波谷期的谷电可大幅降低水电解制氢的成本;榆林化工富氢尾气变压吸附纯化制氢成本普遍在0.6元/m3以内,而北京、上海等地主要以天然气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现阶段成本普遍在1~3元/m3,相较上海、北京等地区,我市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产业具有明显价格优势。建议我省全面支持榆林建设“西部氢谷”,抢占氢能发展前沿,支持榆林创建国家级氢能示范城市。争取在国家和陕西省“十四五”规划中列入榆林氢能产业园、氢能特色小镇,规划制氢、储氢、用氢、输氢基地;创建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开展燃料电池公交车、氢能热电联供、燃气混氢、加氢站等应用示范;支持榆林打造国内一流的氢能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基地,依托华秦氢能产业园,打造氢氧切割机、电堆、膜电极等氢能核心装备制造基地。
六是优化配置要素。利用好榆林能源矿产资源等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严格把关引进产业,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招引一批与榆林产业结构衔接配套的“强链、补链、延链”的高精尖项目。请示省政府制定支持榆林项目动态管理方案,针对用地、环境容量、能耗指标等“卡脖子”要素,进行市域统筹方案,推动要素资源跟着优质项目走。
七是加强区域联动。大力提高我市能源化工基地的原料、燃料、材料在市内的多次转化能力,将其打造成为可长期支撑我省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建筑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上游基础原材料产业,真正实现初级能矿资源与初级转化加工能力的最大化利用;充分利用聚乙烯、聚丙稀、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正在建设的聚酯等产品和项目,抓紧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下游材料与制品加工园区,形成区域互动发展格局,建设区域互联互动发展的能化大产业生态与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
八是壮大新兴产业。我市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上下更大功夫。要依托能源优势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强示范应用,促进能源装备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发展。要紧跟“新基建”的趋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5G、智能无人系统场景应用,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市力争年内实现市区、县城、园区5G基站全覆盖,有序推进千万吨煤矿井下5G基站、5G场景应用和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加快编制智能无人系统产业总体规划,启动海则空天小镇建设,建成靖边无人机试验测试基地,实现顺丰支线物流无人机试飞。
九是完善园区管理。重点选择榆神工业园等大型煤化工园区和煤化工企业集中较多的基地,按照绿色化工园区标准,着手推进和支持一批国家级与世界级绿色化工园区建设,高起点统筹规划园区“五个一体化”:原料产品项目一体化、环境保护生态一体化、安全消防应急一体化、智能智慧数据一体化、管理服务科创一体化。在更大范围、更大区域形成产业生态布局、循环链接和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新格局。
十是加强项目监督。政府应对重点示范项目进行全过程、多层次监管,在项目推进的不同阶段明确监管内容、责任主体和工作机制。在项目备案或核准期规范审批管理程序,加强组织协调,推动要素资源合理配置;在项目投产运行期,通过组织专家对装置的建设和运行进行督查、审计和现场测定,严格监督安全运行、污染控制、资源消耗以及产品质量,确保项目建设和运行符合规范,符合市场准入条件和节能、环保等产业政策;在项目商业化期,尽快建立规范的示范项目成果鉴定与推广机制,对于示范取得成功的项目给予权威、客观的评价,为示范成果推广提供依据,同时,应定期组织召开示范成果推广会,为示范成果的推广搭建交流平台。
推荐访问:我市 转型 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能源工业产业转型发展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