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3-04-30 18:4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虹口区区长赵永峰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虹口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7年工作回顾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海市虹口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上海市虹口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虹口区区长 赵永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虹口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本届区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区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面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本届区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

过去的一年,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面对外部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自身转型发展的繁重任务,我们牢牢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区经济总量持续快速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256.94亿元,同口径增长18.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0.11亿元,同口径增长7.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62.3亿元,同比增长11.6%。商品销售总额预计全年完成5100亿元,同比增长11.2%。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现代服务业实现区级税收44.4亿元,同比增长14.2%。航运服务业坚持高端引领,成立上海北外滩航运服务中心,引入中国船东协会、中远海运旗下重工板块,全区集聚航运功能性机构35家、各类航运企业4452家。加快北外滩金融港建设,全区共有金融企业和机构1405家,管理资产规模超过4万亿元,公募基金公司达12家,推动12家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打击非法金融犯罪活动,积极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商旅文体融合、线上线下联动有效发展,新增商业载体面积16.5万平方米,W酒店正式开业。专业服务、文化创意、绿色环保等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上海虹口国际人才港正式启用,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落户上海音乐谷,积极支持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建设。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获评“2017年度全国质量魅力城市”。

市场活力显著增强。优化政策扶持,调整完善相关产业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招商模式,充分发挥各经济部门、产业部门的作用,搭建企业服务信息平台,完善多部门联动招商工作机制,进一步凝聚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合力,吸引了一批企业来虹口投资兴业。全年新增内外资企业注册资金327.4亿元。宝矿资源、沪深金控等重点企业,以及国新张创、国科控股、国投集团旗下众多优质企业纷纷入驻虹口。新引进企业区级税收达到4.7亿元,同比增长31.9%。全区共有独立核算企业3.9万余户。亿元楼达到30幢,比去年同期增加7幢。

创新驱动发展的效应进一步显现。主动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加速“筑巢引凤”,目前全区共有34个科技产业园区、载体近60万平方米。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部绿色技术银行项目,成立运营中心,规模达35亿元的绿色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成功设立。推进国际创新港项目建设,引进牛津中国创新中心、中比科技创新产业加速器,设立中以上海创新中心虹口分中心。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10家,市区两级小巨人企业97家。1.2万余家科技企业实现区级税收14.5亿元,同比增长18.4%,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智慧城区建设成效显著。积极承接新型无线城市试点工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住宅小区千兆光纤接入、北外滩重点商务楼宇万兆光纤接入能力全覆盖,下一代无线广播电视网络、新型物联专网基本覆盖全区,城区整体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新动能加快增长

针对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主动学习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坚持用改革的方法破解发展难题,年初区委制定的七方面68项改革重点任务稳步推进,发展新动能持续显现。

继续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重头戏。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并发布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向社会公布行政权力2900余条,行政责任2.2万余条。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多证合一”、简易注销登记等改革举措。切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网上政务大厅、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网上政务大厅接入审批事项372项、服务事项176项,实现“全网通办”事项157项。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市场秩序更加规范,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日益高涨。

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区属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组建北外滩集团、音乐谷集团,调整科投公司出资人,长远集团事企分离改革基本完成。分别成立北外滩、中部、北部功能区管委会,积极探索“管企联动、功能区的事功能区办”的新模式。教育综合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扎实推进。

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落实贸易投资便利化举措,经济发展外向度持续提升,涉外经济对区级税收贡献比去年提高8.4个百分点,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家、贸易型总部企业5家。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力度不断加大,援滇、援青和精准扶贫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三)聚焦城市更新,城区环境面貌不断优化

面对旧区改造任务繁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现状,我们全力推进旧区改造和城区建设,全年共完成旧改征收6500户、21万平方米,7个地块收尾交地,提前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重大工程项目开工102.7万平方米,竣工116.9万平方米,为城区功能转型和民生改善打下了坚实基础。

旧区改造稳步推进。坚持“保基本、讲公平、可持续”原则,持续深化“提高旧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试点工作,完成117、251街坊等9个不同性质、类型的试点地块旧改。张桥地块成功征收,这片留存于市中心最大的棚户区正式告别上海版图。积极推进春阳里城市更新试点,完成第一轮改造。切实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深入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美丽家园”“平改坡”“光明工程”、二次供水改造等实事工程,完成各类旧住房修缮项目310万平方米。

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按照市委、市政府“还江于民”的要求,全力打通断点、提升功能,2.5公里滨江虹口段公共空间实现基本贯通并向市民开放。聚焦功能性项目开发建设,白玉兰广场、金融街海伦中心等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海南路97号地块、邯郸路产业园区一期等项目实现开工。积极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衡水路(罗浮路-中州路)、三门路(江杨南路-南何支线)两条区区对接道路建成通车,海伦路拓宽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曲阳路辟通工程有序推进。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PM2.5年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区域降尘量为3.5吨/平方公里·月,均完成市政府考核目标,优于去年同期。新建虹湾绿地、东长治路旅顺路、临平北路等公共绿地2.9万平方米,立体绿化3万平方米,密云路(大连西路-四平路)被命名为市级林荫道,四平路(海伦路-大连西路)被命名为市级绿化特色道路,瑞虹天地月亮湾区域创建成为市级绿化特色街区。建设北外滩滨江绿地,打造滨江“美丽步道”。建成新建路、黄浦路等10条全要素景观道路。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全区日均生活垃圾产量687.7吨,控制在市政府考核目标以内。

(四)创新社会治理,持续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围绕制约长期发展的短板问题,坚定不移打好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共建共享虹口美丽家园,城区环境面貌、社会治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养得到稳步提升。

“补短板”工作有力推进。积极开展“五违四必”整治,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和上海市文明城区复评,共整治无证建筑3671处23.1万平方米、违法经营1136处、规模性租赁18处、小区群租69处、消除违法排污51处,提篮桥市级重点区块成为全市中心城区第一个通过验收的市级标杆地块。顺利通过全市河长制工作验收及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核验,全区沿河10米内违法建筑基本拆除。

城区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围绕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的目标,积极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充分发挥“12345”市民服务热线、网格化管理平台、“互联网+”智慧城管等作用,及时回应、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愁问题。优化城市管理导则,完善城市道路、建筑景观、公共设施、户外广告、居住小区等领域的管理标准体系。制定执法力量下沉后的规范性管理标准,在城管执法等领域试点开展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确保城区管理和执法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案可查。

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全面推广“全岗通”机制,打造了一支“一专多能、全岗都通”的居委干部队伍。注重社会组织孵化和培育,推进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不断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和绩效评价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打造便民利民的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建成34个市民驿站。

城区运行严守安全底线。着力构建覆盖全面、协调高效的“大安全”工作体系,严格落实区政府领导“月月查”、部门和国有企业“双周查”、街道和居委“每周查”、法人单位“天天查”的城区运行问题隐患排查发现机制,切实抓好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各领域安全管理。进一步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互联网+”模式,持续推进“明厨亮灶”及远程电子监控,维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初次信访事项办理,深化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积极推进智慧公安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110接报数和处警数连续三年下降,城区治安形势整体良好,居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五)坚持利民惠民,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切实把发展成效转化为民生福祉。全年共投入64.2亿元用于改善民生,政府实事项目全部完成。

社会保障服务持续加强。深入推进新一轮创业型城区创建,帮助引领1355人成功创业,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始终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目标以内,8个街道全部通过上海市充分就业社区达标评审,欧阳路街道被评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完善为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民政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在广中路、欧阳路和曲阳路街道试点推行“养老服务包”,全年新增养老床位754张,新建长者照护之家4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3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4个。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共投入各类帮困救助资金2.28亿元,惠及约62万人次。深化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扩大各类保障房受益面,全区目前有3500户家庭享受廉租房租金补贴、485户家庭享受实物配租,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共惠及9000余户家庭,累计筹措公共租赁住房房源1664套,大型保障性住房基地——彩虹湾城二期建成交付,三期、四期(A块)工程实现结构封顶。

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顺利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启动“彩虹计划”七大工程,积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规范义务教育秩序,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推进“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新组建三中心、新北郊教育集团,全区已建成10个集团(联盟),学区化集团化义务教育阶段覆盖率达到63.8%。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北虹高级中学一期和复兴高级中学改扩建工程。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4名教师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

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继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弊端,全面取消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加成,深化区域分级诊疗制度,60岁以上常住居民的“1+1+1”家庭医生组合签约率达72.2%。新建6个家庭医生标准化诊所,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特色大楼投入使用。扎实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完成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百强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文化配送体系。深化“虹口记忆”工程,海派文化中心建成启用。传承弘扬爱国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中共四大纪念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排演大型情景剧《鲁迅在上海》。各类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承办中超联赛绿地申花队、中国乒超联赛上海中星队主场比赛、“上海杯”诺卡拉帆船赛等赛事,成功举办虹口滨江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开展上海国际文学周、上海市民文化节、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等区内相关活动。新增16所学校体育场地向市民开放,新建4条市民健身步道。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优抚安置工作,积极开展庆祝建军90周年系列活动。全力配合驻区部队做好停偿工作,648个项目全部完成停偿任务。妇女、儿童、青少年事业稳步发展,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档案、方志、外事等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六)积极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按照“两高、两少、两尊重”的要求,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和为民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作风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机关作风建设“作风指数”测评,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万人百企评政府”满意指数达90.3分,比2016年的84.4分明显提升。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区委相关要求,加强区政府资金、资产、资源清查、管理,“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明显下降,政府勤政廉政、节俭办事的意识不断增强。

依法行政全面加强。进一步规范程序、强化监督,推动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认真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资金使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完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制度。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制定公开流程和标准,拓宽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新增公开各类政府信息3776条。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办理人大代表书面意见155件、政协提案219件,按期办复率达100%,满意率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按照区委“实施高标准管理、实现高水平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目标要求,紧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的改革勇气,顽强拼搏、克难奋进,实现了本届区政府的良好开局,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虹口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奉献智慧和力量的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市有关方面、外省市有关单位和驻区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虹口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虹口正处于爬坡奋进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积极变化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够牢固。主要表现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区域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确保稳增长的“压舱石”企业仍不多,创新创业的动力和能力还不够强;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性有待加强,区域环境、中小河道和垃圾综合治理需要持续用力,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在民生保障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要补,就业、养老、教育、医疗、居住、交通等方面,离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仍有不小差距;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城区管理和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依然存在,部门间协调、协作、协同机制还有待完善,个别政府工作人员作风不实、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进而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了解社情民意、完善政策举措、解决实际问题,以扎扎实实的成效取信于民。

二、2018年主要工作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上海正积极推进“五个中心”建设,着力构筑发展的战略优势,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加快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昂首迈进。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准确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勇担新使命,干出新作为,实现新发展,努力谱写好伟大中国梦的虹口篇章。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新作为”重要指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十一届市委三次全会、十届区委六次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围绕构筑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强化创新驱动,突出制度供给,扩大服务功能,创造品质生活,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彰显特色打造品牌,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推动虹口高水平高品质发展,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虹口落地生根。

综合分析和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商品销售总额增长5%,海关口岸进出口总额240亿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完成旧改征收5000户,完成实事项目十个方面25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环保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3%,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PM2.5年平均浓度均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

要把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主动作为,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继续聚焦金融、航运等重点产业,在国际化、高端化方面持续发力。强化北外滩财富管理高地影响力,积极引进优质持牌金融机构,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原发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力发展航运保险、航运人才等高端服务业态,推动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正式落地,力争建成上海船员评估中心。瞄准消费升级新机遇,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沪举办为契机,加快重点地区商业布局调整优化,推进一批重点商业载体投入使用,鼓励商业模式创新融合,落地一批体验式商业业态和品牌。牢牢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在高新技术领域抢占先机,以绿色技术银行落户虹口为先导,引领绿色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增强专业服务、文化创意、绿色环保等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培育形成经济新增量。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弘扬工匠精神,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虹口品牌”。

统筹功能区协调发展。积极融入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标,主动对接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导向作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标准管理,切实打造符合城区核心功能要求的重要载体。北外滩功能区,对标中央商务区、中央活动区定位,优化商务商业环境,提升滨江贯通工程品质,推进“极速北外滩综合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夯实金融、航运“双重承载”功能,积极建设充满活力、传承文脉、绿色生态、舒适便捷的世界一流滨水公共空间,打造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中部功能区,凸显历史人文、生态水系优势,实施基础设施优化和景观改造,焕发音乐谷、虹口足球场等节点魅力,推动商旅文体融合联动发展。北部功能区,建立以科技创新企业为主体、绿色技术产业为方向,金融、技术、知识产权、人才等配套完善的科创服务体系,促进大数据、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蓬勃发展。

持续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强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重视集约化利用和长期效益,有序推进土地出让,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优质企业参与地块开发。加快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库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实现星港国际中心、周家嘴路901号地块等项目竣工,推进彩虹湾公共服务中心、11街坊、78街坊、瑞虹新城1号地块等项目建设,努力形成“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滚动循环。

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转型发展的“动力源”“加速器”,聚焦优质项目,聚焦主导产业,切实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招商引智转变,从注重规模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认真倾听和回应企业需求,着力解决企业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以精准服务和优质环境吸引总部型、外向型的企业落地虹口。进一步完善楼宇、园区管理信息系统,落实重点楼宇专人服务机制,提升楼宇经济、园区经济发展能级,形成优质产业集聚效应。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接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用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机遇,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

(二)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有效增强市场活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

坚持“改革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以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推进发展转型,加快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使虹口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创新创业枝繁叶茂,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蓬勃潮涌。

积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建设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服务模式,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主动对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在审批更简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当场办结、提前服务、当年落地“三个一批”项目,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一照通办、一码通用、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积极营造更加优质高效、宽松便利的准入环境。在监管更强上下功夫,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事前审批为特例,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加有效地维护市场秩序。在服务更优上下功夫,整合区域金融、科技、商业、教育、医疗等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高水准的服务配套和服务平台。提高网上政务大厅的一站式办事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市民服务云”“企业服务云”“电子政务云”等平台建设,努力做到企业市场准入“全网通办”、个人社区事务“全市通办”、政府政务信息“全域共享”,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进一步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发挥龙头项目引擎作用,放大绿色技术银行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元素和金融要素集聚融合发展,建设绿色技术转移转化创新示范区。支持筹建上海低碳研究院和上海碳交易企业联盟,全力打造绿色技术产业链。加快载体扩容提升,推动新业坊等园区完成建设,全年新增创新创业载体6.2万平方米。推进政学研产用高效集成,加强国内外战略合作、市区协作以及与科研院所联动,大力推进国际创新港建设,积极引进国际技术转移转化项目。优化创新服务环境,加快推进新型无线城市示范区建设,鼓励“孵化+创投”“基地+基金”等创业模式,为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共享空间,降低大众参与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门槛。人才是科技创新领跑的最大资本,要深入推进上海虹口国际人才港建设,完善专业化的人才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让人才在虹口受到最大尊重、享受最好服务、发挥最大效用。

(三)坚持攻坚克难、多措并举,着力改善群众“家门口”的环境

持续推进旧区改造、小区综合整治和环境保护建设等工作,千方百计改善人居环境,努力让群众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多渠道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做好“留”的文章,积极探索微更新、渐进式改造、“迁而不拆”等各种方式,加快实施马厂路等项目保护性改造,实现城市历史文脉和居民居住需求的平衡。提升“改”的质量,积极开展“里子”工程,通过“美丽家园”建设,对迫切需要改造的老旧住房实施“高标准、全要素、系统性”修缮,切实提高修缮标准、质量和管理水平,全年完成各类修缮项目60万平方米,让群众住得安心、舒心。保持“拆”的力度,继续严守“公开、公平、公正”底线,进一步总结试点经验,加强科学论证,持续推进旧区改造,努力让更多居民群众早日告别棚户区。

补好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优化路网体系,加快道路扩容改造,切实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道路,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架空线入地工作。积极探索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打通区区对接道路,实现株洲路(新同心路-北宝兴路)、天潼路项目竣工,推进平凉路/杨树浦路(临潼路-大连路)拓宽工程。完善骨干道路网络,推进公平路拓宽、曲阳路辟通、海伦西路拓宽等工程,打通道路交通瓶颈。积极配合市有关方面推进北横通道建设、开展南北通道专项规划研究、深化轨道交通19号、20号线规划研究,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更绿色、更舒适。

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做好生态文明的“守护者”,坚持最严格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度,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虹口。启动实施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治理,深化节能减排降碳工作。加强垃圾综合治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推动垃圾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区建设成果。积极推进“六无”创建,建立健全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落实河长制,加强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巩固黑臭整治成果,提升河岸生态景观,推进慢行系统建设,使丰富的滨水资源成为虹口居民漫步、休憩的好去处。

建设更多的高品质绿色生态空间。针对虹口绿化覆盖率较低的现状,我们将结合城市更新,见缝插绿,努力增加绿化面积。全年计划新建各类绿地1.2万平方米、立体绿化3万平方米。推进昆山公园改扩建(二期)和大连路、内环线沿线绿地改造等项目建设,创建一个市级绿化特色街区和一条市级林荫道。在北外滩地区开展“美丽街区”建设试点,全要素提升市政市容景观和功能。提高绿地养护水平,整体提升公共绿化、单位绿化、小区绿化品质,积极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人居环境。

(四)坚持社会协同、共建共享,切实加强城区精细化管理和社会治理

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强化基层基础为重点,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城区,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推进城区精细化管理。以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和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城区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区管理服务。进一步理顺城区管理体制机制,发挥标准化引领作用,严格执行管理标准,提高执法效能。推进智慧城区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物联网、云平台等载体的作用,推动城区运行实时感知、智能管理。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健全综合执法与行业管理有机衔接机制,进一步整合公安、消防、城管、安监、市场监管、房管、绿化等部门的下沉力量,形成“集团军”合力,打好“组合拳”,积极破解城区管理难题。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健全社区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完成居委会换届选举,深化居委会“全岗通”内涵,切实推进居委干部减负增能。做深做优“名师带徒”项目,夯实社区人才队伍蓄水池。以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为抓手,加强业委会规范运作,整合物业管理服务资源,完善考核机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加快培育各类志愿者工作室,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和公益服务。积极建设功能完备、服务优质、资源集约的市民驿站,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守住城区运行安全底线。进一步完善“大安全”工作体系,从严从细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道路交通、高层建筑、防汛防台、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安全管理。推进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建设,完善源头治理、分类监管、全程追溯机制,做好粮食安全工作,把好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每一道关口。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完成区、街、居三级综治中心(站)规范化建设,抓好“雪亮工程”。持续推进智慧公安建设,着力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强化反恐防暴和应急处突机制,做好大型活动安保工作,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五)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把新增财力优先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互促互进。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牢牢抓住就业这一民生之本,让人民群众在劳动中创造财富,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引领就业观念变革,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帮助引领800人成功创业,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目标以内。推进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标准化建设,强化公共就业精准服务。完善职业培训、职业见习、就业援助等机制,实施大学生职业训练营、青年启航职业苗圃等项目,促进高校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及时化解各类劳动争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提升为老服务水平。依据我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市首位的现实,我们将按照“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原则,加快布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生态系统,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要进一步盘活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年新增养老床位100张、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4个、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2家,改建失智老人照护床位30张,推进彩虹湾福利院建设。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做好“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民生保障工作,使困难群众的心里有温暖,生活有奔头。进一步健全以低保制度为基础、专项救助为支柱、社会综合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健全残疾人保障和服务网络,持续推进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管理体系,多措并举,努力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新增租赁住房目标任务。

(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布局,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各类社会事业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发展。

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要积极推进虹口教育强区建设,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多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积极打造学习型城区。实施“双名工程”,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优质资源充分共享,深入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增2个教育集团,加强新优质学校集群建设,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进上外附中东校、彩虹湾九年一贯制学校、澄衷高级中学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康是幸福之基。要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推动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完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协作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1+1+1”家庭医生组合签约服务基本覆盖全区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困难家庭等重点人群。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控制区属公立医院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快推进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注重卫生人才队伍培育。继续加强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实施“国医强优”三年行动计划,积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加强疾病预防体系和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市民健康水平。完善医疗设施布局,推进彩虹湾综合医院等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魅力所在。要主动融入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积极对接“上海文创50条”,努力打造“人文虹口、文化强区”,全面提升虹口文化软实力。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弘扬上海城市精神,树立良好社会风尚,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纪念馆、图书馆、社区文化中心等设施服务功能。传承和建设红色文化,创新和发展海派文化,推出一批核心项目和活动。优化文化发展空间布局,推进上海文学博物馆、上实艺术中心、犹太难民纪念馆扩建等项目,研究打造四川北路剧场群。做强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时尚设计、体育赛事、演艺产业等发展,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文化创意企业。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扩大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积极组队参加第十六届市运会。

统筹推进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创建2个上海市科普示范社区。深化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侨务、档案、方志、合作交流和对口支援等各项工作。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化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治政,加快建设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加快建设公正严明、透明规范的法治政府,加快建设开放包容、有为高效的创新政府,加快建设作风严实、清正清朗的廉洁政府,用实际行动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一)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让转型发展更有活力

把发挥政府作用的核心放在更好而不是更多上,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履行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推进政企分开、事企分开,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清理脱钩工作。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完善国资布局,推动区属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完成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鼓励国有企业坚持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做强主业、做大规模、做实创新、做响品牌。

(二)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切实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街道探索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创新。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网上公开、即时清理制度,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及化解行政争议工作。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继续深入开展区政府资金、资产、资源清查工作,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协作,提升综合监管合力,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估体系。坚持不懈推动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点,打造全过程公开的透明政务。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三)创新服务管理方式,让政府工作更加高效

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更多地运用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方式加强服务管理,推动政府高效运转。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全区信息化系统的集约高效建设,推动基础环境的不断提升、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政务数据的共享开放,逐步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优化公文流转协同处理系统,实现公文网上流转,深化无纸化办公。加强政府目标管理,强化对目标完成情况的督查、考核、评价。进一步健全政府科学决策机制,完善专家参与论证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加强公众参与平台建设,使行政决策更加科学规范,执行更加高效有力。

(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摸清底数,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坚持“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牢固树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的强烈意识,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建立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把更多财力用在支持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深入探索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融合机制,加快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体系。

人民满意是公务员的最高荣誉。要继续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培训和考核制度,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的群众观点、法治思维、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打造美丽虹口的使命扛在肩上,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每一件实事、好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逐梦唯有笃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推动虹口高水平高品质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用语解释


◆“五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

◆“四大品牌”:上海服务品牌、上海制造品牌、上海购物品牌、上海文化品牌。

◆“极速北外滩综合示范区”:2017年,我区获市经信委批复建设“极速北外滩综合示范区”,在北外滩4平方公里区域内,重点围绕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建设普适连接、数据驱动、职能引领“三位一体”的示范区域,推动创新创业集聚,积极打造有特色、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六无”创建: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工作的部署,我区自我加压,在全区所有街道和居委开展“六无”创建,即无违法建筑、无违法经营、无跨门营业、无楼道堆物、无违法排污、无违法居住。

◆“雪亮工程”:即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是指以“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为总目标,推动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中的作用。

推荐访问:虹口区 上海市 政府工作报告 上海市虹口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