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意见】中共定州市委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全文)

时间:2023-04-30 16: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共定州市委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发〔2015〕16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冀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规划意见】中共定州市委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全文),供大家参考。

【规划意见】中共定州市委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全文)


中共定州市委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发〔201516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冀发〔201510号),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定州跨越发展、绿色崛起,全面加快新兴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中央、国务院《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为遵循,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要素外溢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建设三大园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推进国家级改革试点(省直管体制改革、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为载体平台,在交通、产业、生态等领域率先突破,努力打造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和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功能定位

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中新兴区域中心城市。

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廊保石轴线上重要节点城市。

北上南下、东出西联的重要物流基地。

京津冀城市群特色功能节点城市。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微中心”。

(三)发展目标

2017年,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取得明显进展,综合交通体系、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协同创新、试点示范、体制机制等改革工作初见成效,与京津石发展差距开始缩小。到2020年,承接非首都功能集中疏解取得重大突破,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公共服务一体化迈出重要步伐,与京津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与京津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到2030年,河北赋予定州的功能定位基本实现,新兴区域中心城市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好转,与京津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

二、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先行先试区

以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围绕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中新兴区域中心城市,大力推进产城教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一)搭建协同发展平台

以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坚持两只眼睛看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只眼睛盯住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转移,一只眼睛盯住南资外资,用南资外资打造承接北移的平台。精准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奋发作为,推进与京津合作取得重大进展。精准打造平台,重点抓好完善基础设施、聚集发展要素、创新体制机制等工作,将“一城”(新兴区域中心城市)、“两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成综合性承接平台。精准对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京津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机构兴办分支和产业基地,力争每年实施投资10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不少于5个。

(二)建设特色功能城市

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规划等“多规合一”,建设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新兴区域中心城市。强力推进恢复古城后续工程,修缮、保护和改造历史古街区、古街巷,重现千年古城历史风韵。实施城市北扩东跨战略,建设北部新城和高铁小镇,拉大城市框架,建设标志性工程,提升城市品位和承载能力。成片区、网格化推进旧城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开展“八城同创”行动,统筹抓好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旅游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创建,建设古城特色彰显、现代气息浓厚、城市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的区域中心城市。

(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以产城教融合为方向,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以中山文化为特色,以历史文脉为根和魂,规划建设古城文化、唐河湿地公园、天山海世界、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等,推动定州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形成气候,打造京南石北重要旅游目的地。以文化创意产业为载体,精心包装定州缂丝、定瓷、中山松醪酒等文化产品,开发挖掘定州秧歌、子位吹歌、道教音乐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国内外特色风情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历史文化产业园、中央新影基地、韩国文化商业城等项目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以放大教育医疗优势资源为重点,做强定州中学,加快定州二中搬迁;做优职教中心、保定工业学校、定州技工学校等职业教育,面向京津冀开展订单培训,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和产业工人;做大高等教育,加快河北农大定州分校、河北职业技术工程学院等项目建设,引进京津重点高校联合办学或建分校,规划建设“教育园区”和“大学城”;加快北京301医院定州分院、市人民医院新区、市二院、健康养老等项目建设,打造辐射周边的教育医疗中心。

(四)推进都市乡村建设

加快全域城镇化建设规划,构建中心城区、重点镇、中心村、美丽乡村四级城镇发展体系,规划建设“高铁小镇+东亭、北部新城+清风店、工业新城+开元镇”三个城市组团;加快李亲顾、清风店、开元等国家重点镇建设,特别是李亲顾镇要推进按区管理,建设全省知名的经济发达镇,打造“一主三副”新型城镇化新格局。围绕建设具有乡村风情、城市品质的美丽乡村,以国省干道、高速高铁、园区景区、城镇周边为基线,点线面有机结合,区域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农村道路、民居改造、改水改厕、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五大专项行动,着力打造生态美、产业美、环境美、精神美的“四美”新农村,确保到2020年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五)建设全国智慧城市

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京津信息互通共享为方向,以“智慧政务”应用为抓手,建设政务数据中心,全面提升政务信息化水平。推进电子数据采集,建立大数据平台,方便数据存储和查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虚拟化、云计算技术,将智慧政务、交通、医疗、环保、城管、旅游、安全、商业等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实现无线WIFI全覆盖,加快智慧产业发展,建成国家级智慧城市。

三、建设全省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

立足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重构,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传统产业园区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着力构建工业和服务业共同主导、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发展壮大汽车装备制造、现代化工、光伏发电、生物天然气、生物医药、食品加工、节能建材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开展与兵装、神华、伊利、首创、首农、旭阳等央企、京企、大型民企的深度合作,借力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长客二期、旭阳三期、生物天然气、无人机、正阳基地、万通医药产业园、神华物流、微软定州等项目建设,推动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支撑定州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为重点,全力打造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是以定州经济开发区为主体,按照“一区多园”的思路,将高新区、双天基地、再生资源基地、正阳基地、沙河园区等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加快园区规划编制,理顺管理体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打造超千亿元新兴产业园区。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龙头,与北京首农、北京首创、天津创世、河北农大共建农业科技产业园,打造全省、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和样板。规划建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京津冀地区文化旅游胜地、休闲度假目的地。

(三)强化创新平台建设

围绕产业共性技术需求,支持京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建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工业园区创新平台等,以武汉大学研究院、天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河北农大现代农业研究院、渤海大学定州科技发展中心、武汉大学科技大厦、省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基地等为载体,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企业成立科技研发平台,推动企业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京津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开展合作,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组建院士工作站、工业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等,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推动体品、丝网、塑料、铸造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园区化、集群化发展,构建技术先进、体系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体育用品产业,依托体品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引进和培育行业知名龙头企业,打造中国体育用品研发、生产、交易中心。规范整合高蓬镇、李亲顾镇丝网产业,鼓励支持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加快设备更新,推进节能、节材、减排、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应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重点抓好体品、丝网、塑料、铸造、木件加工等小区规划建设,提升产业层次,千方百计叫响“定州制造”。

(五)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生态环境支撑。强化燃煤锅炉综合治理,开展集中供热10年行动计划,集中供热覆盖城乡;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开展治理农村面源污染10年行动计划,加快分布式生物天然气项目建设,实现集中供热、供气城乡全覆盖。开展“车油路”综合整治,大力发展新能源和电动公交车,加强道路、工地扬尘综合治理。加强重点污染企业治理,完成旭阳焦化旧厂搬迁,新厂区综合技改和全封闭整治。到2017年,PM2.5年平均浓度控制在73微克/立方米以下;到2020年,PM2.5年平均浓度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以下,比2013年下降40%左右。加强环保网格化管理,推进“智慧环保”建设,为定州发展提供足够环境容量,实现由煤烟型经济向绿色低碳崛起。

(六)开展绿色定州攻坚工程

以高速高铁、国省干线和主要市道、乡道为重点,大力推进廊道绿化工程。开展清洁水行动,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逐步关闭市区自备井,实施黑龙泉等饮水水源地保护,结合京津冀“六河五湖”治理,启动唐河、沙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横穿东西的两条绿色生态走廊。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以大辛庄苗木花卉基地为龙头,运用产业化的办法抓生态项目建设,做大做强苗木花卉集团公司,积极参与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绿化工程,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建设投入机制,为全省生态绿化、园林景观建设提供产业化服务。

四、建设京津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充分发挥定州农业优势资源,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和办法抓农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对接京津的桥头堡和第一平台。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着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水平,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首农循环农业示范区、食品工业园区、农牧设备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打造“总部基地+智慧农业示范区+智慧农业深加工基地+现代农业物流集散中心”的复合型基地。做好市场对接,注重品牌创建,创新现代农业营销模式,加大资金、土地等方面支持力度,重点打造畜牧、苗木、粮食、农牧业装备制造、食品加工5条完整的产业链,建设以优势、精品、安全为特色的农副产品供给区,打造以现代流通方式为特征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物流中心区。

(二)打造京津农产品供应基地

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严格控制蔬菜质量标准,逐步扩大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种植面积,与北京大型蔬菜供应企业对接,建设京津蔬菜、果品和畜产品供应基地,打造京津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肉案子”。推广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业技术,制定绿色农业扶持政策,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三品一标”申报工作,支持河北奥丰、富元、一田、圣泉、祥丰、金宏等农业科技公司发展,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基地市。

(三)全力打造北方花木之都

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和省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合作,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的科技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定州现代苗木花卉科技园区、德胜农林科技示范园、河北农大幸福邑等项目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动苗木花卉产业新品研发、经济林果产业深加工、新品集中展示交易、重大绿化工程承建等工作,重点供应京津冀城市群绿化、太行山区绿化和张承生态支撑区绿化工程,建设苗木花卉科技园区和会展交易中心,打造中国清香核桃苗木繁育基地。

(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

大力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融合,利用物联网技术,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模式;积极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加快完善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业信息监测预警等管理服务体系,打造高端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推进第六产业加速发展。利用淘宝网定州农家汇、供销社“八方联采”等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对接京津超市、社区、家庭,加快建设定州优质农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加强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五、建设华北现代商贸物流基地

充分利用定州区位交通优势,整合各个产业物流资源,主动承接京津商贸物流产业转移,强化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地位,打造北上南下、东出西联的物流基地。

(一)建立现代交通枢纽

坚持以大交通支撑大物流,构建网格化、全覆盖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京廊保石轴线上重要交通节点城市。进一步巩固朔黄铁路和京广铁路、曲港高速和京港澳高速等“十字交叉”交通枢纽地位,加快推进京石城际、曲港高速、石黄高速、石家庄机场航站楼、环城高速等项目建设,确保1小时达京津、1小时达港口、半小时达石家庄国际机场,形成协调、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实现公路与铁路、航空、海港“零距离转乘”和物流过程“无缝隙衔接”。对107国道、河龙公路、定魏公路、定深公路、安承公路等改造升级,形成区域中心城市交通大格局。

(二)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动朔黄铁路与京广铁路互通互联,与神华集团、北京铁路总公司共建定州铁路编组站和物流中心,融入“冀—蒙—俄”国际货运班列,推进保税仓库、保税区建设,打造华北重要物流基地。大力发展汽车制造、煤化工、乳制品、农产品等专业物流,推进物流专业化发展,打造京津冀龙头物流服务品牌。与京津共同举办各种形式的博览会、交易会,建设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会展中心。规划建设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节约的大型物流园区。

(三)加强与京津商贸物流合作

积极承接京津商贸物流功能,促进上下游产业整体转移,升级打造全产业链现代商贸物流配送体系。与首农、首创等加强合作,引进一批京津物流龙头,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建设产品交易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区域分拨中心、城际配送中心,推进与京津“农超对接”、“农批零对接”和直供直销,打造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推进韩国城、美凯龙、铭智广场等重点商业综合体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现代商贸企业,打造辐射周边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六、保障措施

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定州跨越发展,是全市上下的共同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强化“三严三实”作风,真抓实干、奋发作为,确保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对贯彻落实《纲要》及《实施意见》的统筹指导,搞好重大政策、重大事项研究,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定任务分工方案,统筹抓好与京津沟通对接,组织协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研究、规划编制、对接跑办、项目建设、督导落实等工作。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细化实化具体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形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优化发展环境

全面对标京津软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一章制”、“一费制”、“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探索电子证照和“证照分离”。落实企业家早餐会、工业企业直报、市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入企检查备案、园区封闭运行等制度,形成亲商重商爱商富商良好氛围,创造一流发展环境。

(三)强化作风保障

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不懈反“四风”、转作风,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带头强化机遇意识,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自我加压,苦干实干,形成夙兴夜寐、激情工作的新常态;带头解放思想,破除旧思维、突破老框框,创造性开展工作;带头提高执行力,尽职尽责,敢于担当,推动工作高速运转、高效运行。

(四)完善考核体系

把落实《实施意见》和推进协同发展情况,作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市直部门考核的加分项目,纳入综合考核体系,以抓落实的成效作为检验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科学运用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惩,真正体现奖优罚劣。推行目标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事事有人管、人人尽责任的工作格局。

(五)强化舆论引导

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意义、战略内涵的宣传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避免舆论炒作和误导。多角度、全方位推介定州的发展优势,展示工作进展、阶段成果和发展前景,扩大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推荐访问:定州市 定州 贯彻落实 【规划意见】中共定州市委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