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意见】亳州市—度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指导性意见【优秀范文】

时间:2023-04-30 12:2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亳州市2016—2017年度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指导性意见为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种植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现就我市2016—2017年度农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意见】亳州市—度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指导性意见【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意见】亳州市—度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指导性意见【优秀范文】



亳州市20162017年度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指导性意见


为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种植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现就我市20162017年度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为主攻方向,坚持市场导向、科技支撑、生态优先,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优化种植业结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全市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二、主要目标

2017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要稳定在1200万亩以上,其中夏粮和秋粮均保持在600万亩左右。经济作物要落实中药材种植面积11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98万亩,其中新增设施蔬菜8万亩;水果面积9万亩。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粮食结构,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发展。一是在粮食作物种植布局上,继续稳定小麦生产面积,因地制宜发展玉米、大豆、薯类和杂粮生产,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在小麦上,要着重规避生产风险,进一步扩大弱冬性品种比例,优先推广高产多抗特别是抗寒、抗倒、耐赤霉病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在玉米上,要着重规避市场风险,调减籽粒玉米,因地制宜发展加工专用玉米、青贮饲用玉米和鲜食玉米。在大豆上,要顺应市场需求,适当恢复大豆种植面积,重点发展优质高蛋白食用大豆。二是在粮食生产发展上,要顺应消费结构升级,以小麦等口粮作物为重点,大力发展专用品牌粮生产,着力促进粮食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效益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发展专用品牌小麦要重点发展市场紧缺的、用于加工面包的优质强筋小麦,并带动中强筋小麦品质不断提升。20162017年,全市专用品牌粮食生产面积要达到150万亩以上。其中,专用品牌小麦生产面积要达到100万亩以上;谯城区和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专用品牌粮食生产面积分别达到30万亩和40万亩、40万亩、40万亩。

(二)注重规范发展,提升中药材种植水平。围绕规模、质量和效益,强化政策扶持、科技支撑、信息宣传和技术服务,大力发展亳州道地中药材种植,积极打造沿涡河中药材种植优势产业带,稳步推进中药材种植业发展。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药业企业种植基地为重点,推行中药材标准化栽培,示范带动中药材种植规模化、标准化、道地化种植水平快速提升。围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和美好乡村建设,大力推行林药间作套种,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业农业双增收。今年秋冬种,全市中药材计划种植22万亩。2017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4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达23万亩。其中,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为80万亩、14万亩、11万亩、9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分别为20万亩、1万亩、1万亩、1万亩。

(三)发展设施生产,做优蔬菜水果产业。深入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组织开展蔬菜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行动,积极培育蔬菜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突出发展春提前和秋延迟大棚、避雨栽培、防虫网、遮阳网、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力争新增设施蔬菜8万亩,每县、区2万亩。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提升传统地方特产苔干、朝天椒、大蒜、韭菜等品种生产水平,培育名特优蔬菜品牌。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和间作套种等高效栽培模式,引进推广蔬菜优良品种,优化蔬菜种植品种结构,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强化蔬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加大传统果园的改造提升力度,推广嫁接换头、遮雨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高水果品质和果园效益。着力引进草莓、葡萄、杏、桃、梨等新品种,发展集观光旅游采摘于一体的生态果园,力争新增果园面积0.8万亩,其中三县一区各0.2万亩。

(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快速增收。瞄准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一批种植、养殖和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要加大农业产业帮扶力度,优先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将比较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竞争优势、产业优势,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围绕消费需求,因地制宜发展一批杂粮、蔬菜、药材、油料、水果、食用菌、花卉等种植专业村和畜禽、水产等养殖专业村,促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特色农业经济加快发展。围绕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需求,以养带种、以种促养,适当发展饲粮作物和优质牧草种植,促进饲粮饲草种植产业、畜牧养殖产业和饲料加工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引导条件适宜的乡村,因地制宜发展 “美丽田园”、“农事景观”、“体验采摘园”、“农家乐”、“生态度假村”等类型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效益,带动农民增收。

(五)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品牌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和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为抓手,加快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发展标准化种植,强化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强农产品品牌营销推介,培育一批国家、省、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全市力争创建省级以上蔬菜(水果)标准园5个,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50个。

(六)实施双千工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围绕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大力实施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钱“双千工程”,积极探索“双千田”生产新模式,示范引导条件适宜的区域因地制宜发展小麦-冬瓜、小麦-南瓜、小麦-辣椒、小麦-红芋、小麦-棉花、小麦-西瓜(朝天椒)-玉米、小麦-药材等成熟的粮经间作套种典型生产模式,充分利用耕地、光照、空间和时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推进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七)推广绿色技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一是全面推广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着力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水肥利用率。二是全面推广优质高产多抗品种,提升农作物抗病、抗虫、抗倒等抗逆能力。三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同播、肥料深施、水肥耦合、叶面喷施、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优先推广高效缓释肥料、优质商品有机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和精准施肥技术,优先推广健身栽培农业防治措施、性诱剂等生物防治技术、诱虫板等物理防治技术、无人植保机等先进植保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加快普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加快推进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有机融合,着力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施用量,努力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促进我市农业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2017年,全市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1个百分点,力争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八)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一是培育产业融合主体。完善土地流转服务网络,鼓励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创建活动,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水平。大力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开展服务,提升种植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水平。大力扶持和培育骨干龙头农业产业化企业,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龙头农业产业化企业“甲级队”培育工作,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二是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利用“万村千乡”市场网络改善农村地区电子商务服务环境,依托阿里巴巴亳州特产馆等电商资源,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与实体流通相结合的物流体系,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围绕主导产业,紧盯市场需求,推进产销衔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着力打造一批名牌种养基地、名牌产品和名牌产业,通过品牌引领、循环利用和三产融合,探索构建产品生态圈、企业生态圈和区域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助推现代生态农业快速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挖潜力、提质量、增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现代生态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工作责任,科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农业结构调优调精调深,努力实现我市农业发展再登新台阶。各县、区要成立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组织,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要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农业结构调整考核评价体系,严格督查,定期考核,确保农业结构调整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强化支持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对“互联网+”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和高标准农田、农村产业融合、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业发展领域重点项目工程,以及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新增药材、设施蔬菜、水果种植、绿色生产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机制,不断增加农业保险品种,探索并逐步扩大中药材、大棚蔬菜等特色农业保险,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创新农业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更多投向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等现代农业建设。

(三)强化示范引领。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典型示范,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深入推进。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农业可持续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实验示范区,辐射带动农业新技术、新理念、新机制推广普及,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加强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示范村、示范家庭农场)和专用品牌粮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带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节本增效同步、生产生态并重,促进粮食结构调优、品质提升、产量增加、质量安全、效益提高、环境改善,实现全市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蒙城县要扎实开展农业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实施,切实提升创建层次和水平,打造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升级版,积极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持续开展蔬菜、水果等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着力建设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生态环境友好的样板园、标杆园,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四)强化服务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搞好相关服务工作,全力保障农业结构调整有效有序开展。农业部门要强化技术服务,组织农技人员包保,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负责人和基层干部的技术培训,着力解决高效作物种植和绿色生产技术问题,解除农户开展农业结构调整的后顾之忧。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强农业结构调整方向、效益对比和结构调整好经验、好做法的宣传。气象部门要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做好气象灾害预警、预案。工商、质监、农业、物价等部门要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种苗、假肥料、假农药等违法行为,保证农资市场合理有序供应。

推荐访问:亳州市 意见 农业 【农业意见】亳州市—度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指导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