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市创建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建设规划为创建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科学发展,根据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规划】沙河市创建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建设规划【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沙河市创建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建设规划
为创建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科学发展,根据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冀文社字〔2013〕3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措施,建设更加完善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创建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为沙河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中关于中部地区县(市、区)的创建要求为标准,达到以下四个方面要求:
一是完善覆盖城乡的市、乡(镇、办)、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二是有效提高各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能力;
三是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机构,有效保障资金、人才和技术投入;
四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
三、主要任务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的力度,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市文化艺术中心、文化广场、市图书馆、文化馆和8个乡镇文化站、121个村文化室和村文化广场等,初步建成了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我市无偿划拨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公园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用地690亩,形成了公共文化设施门类齐全、布局合理、服务便捷的良好局面。市文化艺术中心于2012年建成,总投资8620万元,占地103亩,总建筑面积19417平方米。市图书馆现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总藏书量2400多种17万册,书刊年外借册次达到6万册(次),2013年财政拨款总额80万元。市文化馆现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总建筑面积3110平方米,内设地方戏小剧场、多种文艺舞蹈培训教室和书画展区,市财政每年按人均1.1元拨付专项资金,馆内必备的专用设备总价值65万元。2008年我市被列为邢台市首批全国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县(市),现已建成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电子阅览室。市区已经建成文化艺术中心广场、人民公园广场、市标广场、梅花公园广场等8个大型文化广场。所有乡镇办全部建成了乡级文化广场。8个乡镇建成了综合文化站,设备配置、活动开展、人员配备、综合管理等达到上级标准要求。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了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242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农家书屋,藏书2800余册。121个行政村建成了文化广场、面积100-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并建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2014年,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创新筹资渠道,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投资70万元为图书馆购置4.7万册图书,投资20万元分别用于市图书馆和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同时,建成5个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建成9个乡镇办公共电子阅览室,实现所有乡镇办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并免费开放。在121个行政村建成不低于100平方米的村文化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综合改造利用村党员活动室、村舞台(剧场)和文体活动广场,使242个行政村建成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在19个社区建成社区文化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公共电子阅览室)。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近年来,我市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增加服务品种,创新服务方式,关注特殊人群的文化需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目前,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体场所已经全部免费开放,并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目录进行了公示,形成了“图书送军营”和“湡水欢歌”文化周末文艺演出2个品牌服务项目。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文化馆(站)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市图书馆设置了少儿阅览室、盲人阅览室,并为残障人士提供免费送书服务;文化馆开展了中老年人和少儿舞蹈、书法、美术培训活动,有效保障了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基本文化服务权益。市图书馆、文化馆分别配备了1台流动服务车和1台流动舞台车,具备了一定的远程服务能力。242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每年看3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2013年由鑫磊集团捐建了鑫磊体育馆、德金集团捐建了篮球馆、晶锐玻璃公司捐建了5人制足球场。
2014年,计划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加强对残障人士和特殊人群的文化服务,促进政府主导下的文化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多元化,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完善市图书馆、文化馆的软件建设,使之具备数字资源提供能力,提升远程服务能力。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流动服务次数不低于3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12场以上。规划完善市文化艺术中心残障人士专用通道,为聋哑儿童提供书法、美术、舞蹈培训服务300人次,增加中老年人和少儿图书品种和数量。启动金汇通集团捐建的总投资3亿元占地360亩的市体育公园项目。完成市豫剧团和艺术团大楼建设和人员招聘,支持两团开展公益性文化演出。加大服务基层、服务农村的工作力度,通过在厂矿企业举办“湡水欢歌”文化周末文艺演出、“送图书”到厂矿和农村、在每个行政村每年组织5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等,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使公共文化服务群众参与率达到邢台市先进水平,人均参加文体活动的时间每周不少于5小时。
(三)组织支撑和机制保障。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财政预算和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全市现成立了14家民营文艺团体、400多个民间文艺团队,60个行政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民自办文化活动。
2014年,计划完善公共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保障财政投入,不断提升文化队伍业务水平。确保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公共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稳步提高。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建立相关部门帮扶农村文化建设的援助机制。初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协会参与、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的管理模式。制定并落实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基本建成文化志愿者机构和队伍。按照每个乡镇办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不低于2名的标准,配齐配好13个乡镇办的文化工作人员。市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
(四)公共文化服务评估。2014年,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对乡镇办的考核指标体系,纳入乡镇办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情况和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建立文化行政部门、公共文化机构、重大文化项目工作考核机制。制定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协调组织我市创建河北省公共文化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文广新体局。
(二)建立健全机制。出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相关规划和政策,成立不同层次的组织机构,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组织支撑体系。制定鼓励社会组织、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实施办法。
(三)加大资金投入。市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确保每年人均宣传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坚持共建共享,整合公共财政投入和资源配置,整合全市不同部门、行业、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统筹安排资金。
(四)形成创建合力。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进一步探索文化多元化投入模式,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事业。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建立“以奖代补”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投入文化事业的积极性,增强文化投入的效益观念,提升公共财政投入的绩效。加大激励力度,推动面向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捐赠制度改革。探索基金制管理模式,设立艺术发展基金,资助和奖励社会文化机构和个人,支持文化艺术领域优秀作品创作和人才培养,引导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五)完善机构培养人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好乡镇办综合文化站专职工作人员,在各行政村设置文化协管员。理顺乡级综合文化站管理体制,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
(六)强化舆论宣传。发动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宣传,扩大影响,推动创建工作。通过电视台、报社、网站等媒体,广泛深入开展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的宣传报道,营造社会氛围、推广创建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