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规划】立山区全民健身实施规划,——(完整文档)

时间:2023-04-25 15:45: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全民健身实施规划(2016年——2023年)为进一步推动立山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完备的公共体育服务,提高全区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依据《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3)》、《辽宁省全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规划】立山区全民健身实施规划,——(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体育规划】立山区全民健身实施规划,——(完整文档)



全民健身实施规划

2016年——2020年)


为进一步推动立山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完备的公共体育服务,提高全区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依据《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辽宁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辽宁省全民健身条例》和《鞍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为引领,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素质和生活品质为目标,牢牢把握“四个着力”、“四个驱动”主线,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体育发展方式,扩大体育产业和服务平台;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统筹全区体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实现体育产业转型,分阶段、分层次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步伐。塑造立山体育品牌,力争将体育产业成为立山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六区”战略的指导,加快开启全面振兴立山的新航程。

二、发展目标

2020年,全区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形成体育生活方式的人数显著增加,将全民健身融入立山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战略,强化体育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符合区情,覆盖九个街道,完整持续的全民健身体系。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超过43%,每万人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20人以上,市级体育协会达到6个以上,全民健身晨晚练点达到80个,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率达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平方米以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2%以上,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新格局。

三、主要任务

(一)弘扬体育文化,推广全民健身生活方式。

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及网络媒体等平台,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宣传科学健身效果,弘扬身心健康是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重要能力的新理念,树立以参加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新思想。广泛开展体育健身与全民体育公益讲座,传播科学健身的信息,营造健身氛围,推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区内居民的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以举办体育赛事和大型群众体育活动为抓手,大力宣传运动项目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挖掘保护和推广立山区的民族体育、民间体育和民俗体育文化,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我区传承传统体育文化。

(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和科学健身指导机制,推进公共体育的均衡发展。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落实区政府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责任,建立和完善政府指导、社会承办、人民广发参与的群众体育运作机制,为全区人民广泛参与健身活动、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条件和保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采取政府购买、政策扶持等多种形式、调动体育协会、社团、俱乐部等体育组织的积极性,扩大公共体育服务的覆盖范围,为全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更为丰富的体育服务和产品。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区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立山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权利的实现。依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着力构建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十五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平方米。加大对各街道室内、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体育器材投入,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推进笼式足球场、小篮板工程、多功能运动场、全民健身中心、区体育公园、中小型体育场馆、区级体育场、健身步道等设施建设,建设、完善室外健身广场10个。继续保持社区体育器材覆盖率100%,社区体育器材完好率100%。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在万水河带状公园之孟泰公园和双潭公园,陆续投入室外健身器材。开展国民体质测试,研究制定并推广普及健身指导方案、运动处方和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提高群众的科学健身意识、素养和能力水平,推动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建立一个市民健身中心、一个体育健身休闲公园以及两个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每个街道要建一个健身广场和使用面积60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健身活动场所,每个行政村都实现拥有一个篮球场和一个不小于40平方米的体育健身活动室。利用新技术盘活场地存量资源,加大健身路径体育设施的更新和维修力度。管理好健身广场、健身公园、健身路径、健身中心等群众健身场所,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倡导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建设一批中小型便民体育健身场馆。落实《辽宁省全民健身条例》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规定,强化公共体育设施免费、低收费开放力度,完善促进开放的政策和机制,提升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体育设施社会化开放程度,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体育健身场所。

(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健身活动生活化、经常化和多样化。

我区全民健身活动,结合本区实际制定了全民健身的活动安排同时建立了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做到领导有人抓,活动有人管,事情有人办,使健身活动做到了既红红火火,又扎实有序。

一是在全区广泛开展了体育“四进”活动。即:体育进社区、体育进学校、体育进军营、体育进企业。二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43%以上。三是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如:国民体质监测、登山比赛、健身操大赛、徒步行等。四是打造品牌活动,如:千台万人乒乓球系列赛、健身操大赛、百姓健康舞大赛、风筝大赛、立山区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等。在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中,文体局还指导各街道办事处及社区举办了各类体育活动如:职工趣味运动会;居民排球赛;全民健身乒乓球赛;机关干部篮、排球比赛;中老年健身操大赛;老年门球;棋牌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广大居民群众的业余文体生活,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五、完善业余体育竞赛体系,重点开展竞技性强,广受市民喜爱的乒乓球、足球、篮球运动,推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发展。重视发挥健身骨干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引导、服务、规范全民健身活动健康发展。    

(四)夯实全民健身整合功能,形成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素质教育、文化繁荣、社会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健身消费和大众创业、改革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从以下三点切入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以促进全民健身与文化、休闲、商贸等综合发展。支持社会投资体育健身服务业,参与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拓展中高档健身市场。积极引导体育竞赛表演业,探索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立山区企业通过专业队“联姻”的方式组建俱乐部,通过与市联办,努力打造具有较高影响力和一定特色的品牌赛事。

二是大力发展“健身旅游休闲”服务业。大力发展以万水河体育公园为中心周边的体育产业,重点发展扩大以恒大绿洲乒乓球俱乐部、冠赢乒乓球俱乐部、玛雅台球俱乐部为代表的体育俱乐部。以迪卡侬体育用品为龙头,建立以体育产品批发为主的仓储式商场和物流中心,形成体育用品商贸圈,将立山区打造成为区域性体育产品流通中心。

三是拓展体育服务业领域,促进全民健身与健康、养老、卫生、教育、残疾人等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全民健身的整合功能,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实现资源的最佳效益,探索建立健康促进服务中心,推动全民健身融入大健康范畴,制定健康立山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健康体育体系,配合省市完善医保健身“一卡通”政策,按照市体育局要求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群体的体质干预计划,推广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身与青少年体育教育、健康工作的融合,开发青少年消费市场。

(五)打造适应全民健身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完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

树立新型全民健身人才观,发挥人才在推动全民健身中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努力培养和打造适应全民健身发展需要的组织、管理、研究、健康指导、志愿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人才队伍。扩大扶持田径、乒乓球、武术、柔道、举重等,积极发挥体育协会作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积极发展立山区社会体育指导站作用,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每年培养5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五年时间内,培养立山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1100人。努力扩大体育人口,体育人口达到全区总人口的43%以上。

吸引全民健身志愿者、退役运动员、体育社会组织带头人、智库专家、媒体专家等参与全民健身的科学指导和文化宣传等活力。加强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人才队伍的互联互通,形成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互动局面。发挥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人才培训中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搭建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完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不断提高体育社会化程度,调动工会、共青团、妇联、各街道和各行各业办体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级体育总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加强各级各类体育社团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老年体育活动中心(俱乐部)等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建设。形成以体育社会团体为基础,以社会体育指导站(点)为依托,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的社会体育组织网络。

(六)发展青少年体育工作,加强我区体育后备人才基础培育。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重点,以加强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为核心,扎实开展以“青少年阳光体育”为重点的体育活动,重点开展双休日、节假日以及寒暑假期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锻炼时间,积极推进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传统体育项目走入校园,丰富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切实提高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力争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身体健康状况等综合评价处于全省领先地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参加市级以上体育竞赛的运动成绩,居一流水平,争取有些项目能代表省、市学生参加体育竞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加强立山区体校建设,改善训练条件,坚持常年训练,每年向市体校输送20名运动员,在每年市级各类比赛中确保前两名成绩。

建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长效合作机制,研究完善体教结合政策措施,搭建协调高效的体教结合运作平台,优化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条件,形成“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成果共有”的格局。进一步改善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积极推进区队校办,加大对区队校办品牌项目的扶持,稳步推广“区队校办”、“区校联办”的业余训练模式。积极推进名校办名队工作,鼓励和支持名校根据学校特点和发展需要,承办区级体育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特长,形成学校特色。加强体育特色学校项目管理和支持力度,完善工作制度,努力促进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在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开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增加到15所,逐步形成“校校有体育特色”、“生生会体育技能”的新局面,拓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

充分发挥足球育人功能,培育健康足球文化,积极发展足球协会、足球俱乐部,积极举办、参加市里足球联赛、笼式足球、室内足球比赛等各级各类足球竞赛活动,建立与其他区足球友谊赛、邀请赛制度,提高足球普及率、提高竞技水平。进一步发展校园足球,在原有基础场上,遴选一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各级各类学校要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妥善处理好学生足球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积极推进足球教学模式多样化进程。组建一批青少年足球运动队,支持其加强建设、提高水平和办出特色。注重青少年足球赛事与职业联赛、区域等级赛事、青少年等级赛事的有机衔接,发掘和培养更多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七)推动“一县(市)区一品”建设,开展“千台万人”乒乓球系列赛。

引导企业、机关、部队、农村、学校和街道社区普遍开展乒乓球运动。夯实乒乓球事业发展的人口、设施、管理、文化、人才和产业基础,建设以立山区为中心,以九个街道和各类协会、俱乐部为基础,方便社区居民和村民日常体育锻炼的乒乓球设施网络,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乒乓球健身圈。到2020年,乒乓球全面融入城市生活,经常参加乒乓球运动的人数达到3万人;每个社区(行政村)均有专门的乒乓球活动室;开展校园乒乓球活动的小学、中学、大学数量达到学校总数的30%;向市以上高水平运动队培养输送运动员2-3人,各类乒乓球教练员人数达到50名,裁判员人数达到10名;每年举办区级乒乓球赛事和相关活动1次以上;培育一批新型乒乓球俱乐部和企业,建立1-2个乒乓球具有一定规模的培训学校和基地,以推动立山区“千台万人”乒乓球系列赛品牌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解决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成立或完善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的“立山区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统筹组织、协调、配置我区的全民健身资源;协同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部门,解决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整合基层宣传、卫生计生、文化、教育、民政、养老、残疾、旅游等部门相关工作,形成全民健身工作各层级的部门联动的全民健身组织架构。把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把全民健身重点工作纳入区政府年度民生实事推进和考核。进一步扩大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覆盖面,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推动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二)加大全民健身活动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社会资金筹集机制。

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推动落实财税等各项优惠政策。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并随着全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

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调节作用,加大全民健身相关税费优惠力度。建立多元化社会资金筹集机制,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探索政府购买全民健身服务的新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全民健身事业,鼓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三)制定立山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构建全民健身发展水平评估体系。

制定本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做好任务分工和监督检查,并在2020年对本地区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组织技术力量,制定符合立山区发展实际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和绩效评估标准,以此推进全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形成多层级、多主体、全方位的全民健身发展水平立体评估体系。

(四)创新全民健身激励体制。

搭建更加适应我区发展需求的全民健身激励平台,拓展激励范围,有效调动基层单位和个人积极性,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通过对各街道的全民健身绩效考评、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及评比等激励手段,形成多渠道,市场化的全民健身激励机制,引导市场和各社会组织主动参与和积极支持全民健身事业。

(五)加强全民健身的综合保障,强化全民健身科技创新。

加快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打造智慧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体系,加强全民健身科研工作,研究制定全民健身服务标准,继续做好体育场地普查、国民体质监测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分析,提高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

推荐访问:规划 山区 全民健身 【体育规划】立山区全民健身实施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