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意见】金山区关于以村庄改造为载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意见(完整)

时间:2023-04-25 10:1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以村庄改造为载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意见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委、市财政局〈关于本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14〕17号)和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意见】金山区关于以村庄改造为载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意见(完整),供大家参考。

【乡镇意见】金山区关于以村庄改造为载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意见(完整)



关于以村庄改造为载体推进

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委、市财政局〈关于本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1417号)和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建设管理委、市水务局、市交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整合工作的通知》(沪农委〔20153号)以及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实施意见》(金委发〔20152号)精神,结合金山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委、市财政局〈关于本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1417号)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的总体目标,坚持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的原则,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合资源、聚焦政策,以民为本、体现特色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切实保障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优化金山农村人居环境,弘扬金山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农村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创业、宜居、和谐的金山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以农村村庄改造作为本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聚焦规划保留的基本农田保护地区,加大推进力度、加快推进速度,计划至2020年:一是全面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地区的村庄改造。在已完成约1.7万户农户村庄改造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其余约7万户农户的改造任务,每年规模化推进。二是争取建成15个左右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形成30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在村庄改造的基础上,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导则,2015年开始,每年评选5个左右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区美丽乡村示范村,引领和带动全区美丽乡村建设。三是建立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符合本区农村特点的常态化、规范化的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农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农村村庄改造

加快推进村庄改造,全面实施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大类工程。

1.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村道路系统,硬化村主路,合理改造村支路,整修村内危桥,保障农民出行安全。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按需建设公共厕所、垃圾箱房等农村环卫设施,安装村内道路照明装置。

2.整治村庄综合环境。疏浚治理河道水系,改善村庄水环境。开展宅前屋后环境整治,拆除各类违章建筑,规范农户家庭养殖,适当美化农宅墙体。集中收集处理生活垃圾,开展庭院经济、林果、苗木等多种形式的村庄绿化,营造整洁文明的居住氛围。

3.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整理农村公共场地,完善“三室一站一店”基本服务设施、小型村民活动场所、健身场地、休闲绿地、公共停车场等服务设施,方便农民生活。

(二)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以村庄改造工作为基础,以“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为主线,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内涵,提升农村生态品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挖掘乡村文化元素,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

1.提升农村生态品质。进一步完善优化农村生态布局,创新农村造林机制,打造农村生态景观。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粪便的源头治理,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

2.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做优做强农业旅游,出精品、出亮点、成规模,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带动农民收入增长。

3.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深入挖掘、修复、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浓郁乡土风情,体现上海江南水乡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普及、思想教育、文体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养,培育新型社区文化。

(三)建立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

围绕村容整洁、设施完好、管理有序、运行正常的目标,按照政府扶持、村级为主的原则,建立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

1.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建立覆盖村内路桥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环卫设施、公共场所等各项设施、设备以及河道水系、村容环境、村庄绿化等的长效管理制度。按照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管护对象,探索市场化养护机制,建立星级评定管养制度。分类确定责任主体、实施主体,落实管护资金,建立奖惩制度。

2.组建基层管理队伍。建立村庄保洁、保绿、保养、联防等基层管理队伍,具体全面负责村内环境、各项设施、设备的长效管护工作。加强对管护队伍的管理和考核,提高管护人员的素质和管护水平。

3.落实村庄管理工作。制定长效管理标准,综合运用检查、考核、奖励等方式加强对管护队伍和广大村民的管理。各项管护内容要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确保管护工作不留死角。制定村规民约,引导广大农民共同维护村容环境。

四、工作措施

(一)强化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农委、区社会建设办、区发展改革委、区经委、区科委、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建设管理委、区交通委、区环保局、区规划土地局、区文广影视局、区卫生计生委、区审计局、区体育局、区绿化市容局、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区水务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农委。各镇、金山工业区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领导协调机构,明确建设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纳入党政班子政绩考核内容,建立奖惩机制,促进干部履职。同时,对每年评选出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给予表彰鼓励。

(二)加快村庄规划编制。以规划为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根据我区1158”城镇规划体系,进一步优化本区城乡规划,完善镇域规划,明确村庄布局,对已试点规划编制的80个中心村和83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先行实施。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对村庄生态、生产和生活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布局,确保规划落地实施,进一步发挥规划对农村的形态调整和发展引导功能,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规划基础。抓紧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明确年度实施计划。各部门要整合力量、聚焦政策、分布实施、有序推进。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围绕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村庄改造工作目标任务,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户均财政奖补标准编制年度预算,区、镇两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认真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年度财政资金,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安排必要的专项资金,为实现长效管理提供重要保障,并科学核定日常村庄管理维护支出标准。对评选出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提高管护标准,加大奖补力度。建立由区、镇财政补助,村集体、村民共同参与的管护经费分担机制。

(四)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按照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建设管理委、市水务局、市交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美丽乡村项目建设整合工作的通知》(沪农委〔20153)精神,在村庄规划和项目计划明确的前提下,区各条线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改、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的原则,在区平台统一聚焦整合。根据现有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相关政策,确定美丽乡村重点整合项目为:农村村庄改造、河道生态治理、中小河道轮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经济相对薄弱村道路改造、农村危桥改造、农村低收入户危旧房改造项目。根据“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农村相关路桥建设项目纳入整合范围,形成农、林、水联动,宅、田、路统筹的机制。全区以年度村庄改造工作为平台,在明确整合项目工作界面后,实现资源充分整合,在同一建设区域,同步送审、同步受理、同步审批、同步实施、合力推进,使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面貌得到整体改善。

(五)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各镇、金山工业区要按照已编制完成的2015-2020年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统筹兼顾农村路桥建设、河道水系整治、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的推进要求,进一步细化村庄改造年度实施计划,近三年实施计划要落实到户。要按照“先地下、后地上”“污水先行、路桥先行”,统筹兼顾好不同项目的建设周期,合理安排整合项目的年度建设计划。路桥、污水工程要较村庄改造项目提前一至两年安排,已完成路桥、污水项目建设的地区优先安排村庄改造,当年度不能同步实施污水处理工程的地区,推迟安排村庄改造建设计划,避免出现重复开挖和建设。

(六)建立社会参与机制。结合农村综合帮扶工作,完善城乡结对帮扶机制,动员社会各方和有经济实力的企事业单位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市场化的建设资金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家乐、生态旅游等项目开发。搭建融资平台,为农民提供农家乐、旅游服务等创业支持,引导农民共同经营美丽乡村。

(七)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广大农民的自主权,充分听取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建议,引导农民参与建设项目的决策与管理。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农民监督和评议。积极引导农民参与项目建设,发动农民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推荐访问:金山区 意见 村庄 【乡镇意见】金山区关于以村庄改造为载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意见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