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深化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党建的长效机制,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组织意见】广州市越秀区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意见(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广州市越秀区委关于进一步
深化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深化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党建的长效机制,巩固党组织在社区的领导核心地位和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政治领导地位,提升城市社区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品质化水平,为全区各项中心任务的推进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经区委研究决定,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基层党建工作各项重要部署,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落实“两学一做”要求,推动“两进一促”,进一步深化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形成规范健全、运转有序、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常态机制;进一步落实社区党组织的重要事项决定权、领导保障权和管理监督权,树牢党组织在社区的领导核心地位和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政治领导地位;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品质化水平,巩固党在社区的执政基础。
二、工作目标
社区党组织达到“六有”(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有功能实用的党建阵地,有形式多样的工作载体,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要求;社区党组织书记达到“五强”(党性观念强、服务本领强、推动发展能力强、化解矛盾能力强、廉洁履职意识强)要求;形成一批“三有两过硬”(书记有能力、党建有特色、治理有成效、队伍管理过硬、基础建设过硬)党建示范社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效应。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对社区各项工作和各种组织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和社区“两委”班子(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明显提高,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社区党的群众工作机制
1.开展“建设‘品质越秀’行动”。实施“两代表一委员”大督查、领导干部大包干、驻区单位大联建、居民群众大动员四大系列活动,通过“两代表一委员”专项督查、领导干部担任“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建设督导员、机团单位九联共建、社区党员群众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献一策出份力”等灵活多样形式,充分动员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到我区纵深推进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建设工作中。各街道要积极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将“建设‘品质越秀’行动”与社区微改造、幸福社区示范点创建、网格化服务管理、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
2.深化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落实“四个延伸”:驻点团队成员向上延伸到区领导和区属各单位的领导干部;驻点范围向下精确到网格;驻点资源向外延伸到共建的机团企事业单位;驻点时间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延伸到“八小时以外”。加强驻点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健全驻点工作督促检查常态化和定期通报制度,建立驻点工作评价反馈机制,对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倒逼,对工作效果进行准确评估。
3.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持续开展省、市、区在职党员进社区“五个一”活动,即:发动在职党员加入一个志愿组织、参加一次社区活动、提出一条合理建议、走访一次社区机团单位、参加一次社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街道、社区要认真细致做好在职党员接收报到、定期联系等各项工作,建立在职党员信息库,推动维系信息化、管理分类化、活动多元化、载体项目化,用好用活在职党员资源。
(二)健全社区带头人和党建骨干队伍建设机制
1.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切实把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优秀党员选举配备到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注意选配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社区专职人员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不断改善书记队伍整体结构。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般应任满一届,任期内职务发生变动的,应及时上报区委组织部备案。
2.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管理。严格落实《中共越秀区委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越委办〔2015〕46号)要求,明确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职责;推进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专业化建设,落实社区党组织书记与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资格职称挂钩制度,落实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廉政从政、因私出国(境)等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3.建好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梯队。着眼社区党组织集中换届,按照不少于1:2的比例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对后备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实行动态管理。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把党性强、作风正、潜力大的优秀党员列为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后备人才,优先考虑社工专职副书记、党群专干等熟悉党建工作和社区工作的党员。健全后备人才队伍进出机制,逐年排查分析,加强培养选拔交流,确保能者上、庸者下。
4.加强社区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严格准入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选聘党建指导员,确保真正选出党性强、作风正、业务熟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党建指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现职党建指导员须于2017年年底前取得助理政工师以上政工职称,2016年后新任职的党建指导员,必须于3年内取得助理政工师以上政工职称。
5.推动社区党务工作者专职化专业化。严格落实《关于明确聘任制社区专职党务副书记有关问题的通知》(越组通〔2015〕13号)要求,至2016年底,全区各社区基本实现由社区专职人员担任党组织副书记或党群专干。社工专职副书记享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待遇。社工专职副书记(党群专干)专责从事社区党建、群团工作和居民自治工作,原则上不兼任其他专线业务。
6.提升社区带头人和党建骨干队伍综合素质。区的层面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确保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的党建专题全员轮训。各街道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确保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党建骨干队伍、后备人才队伍等每年至少安排1次以上党建专题培训。加强纵向交流力度,落实党组织书记每届任期内至少安排1次定向到街道机关的挂职锻炼,挂职时间不少于1个月。
(三)健全社区党员队伍管理机制
1.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高标准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切实解决部分社区党员党性意识弱化、宗旨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涣散等问题,解决党员教育失之于宽松软、不严不实等问题,解决党内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等问题,全面提升社区党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2.定期开展组织关系排查。以党支部为单位,每年定期开展一次党员组织关系排查。主要核查党员在册情况和缴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接转组织关系情况。对流动党员要摸清去向,掌握现状;对失去联系的党员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查找;对重新取得联系的党员要认真调查失联原因及失联期间表现,作出相应处理。推行党员记实管理,采取分类量化、评星定级等方式,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发挥作用等实际情况进行记录。
3.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3个月召开1次,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上级党组织决议指示、进行党内选举、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党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1次,主要内容是研究提出落实上级部署和支部党员大会决定的具体措施,确定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的事项,讨论处理日常工作。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1次。主要内容是组织党员学习,讨论工作事项和落实任务的具体办法。党支部每年组织党员听1—2次党课,街党工委班子成员、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到社区基层党组织讲1次党课。
4.创新组织生活方式。街党工委结合实际,每月确定一天作为主题党日或党员活动日。要突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结合实际认真设计党日主题,确保每次活动都有实质性内容,防止庸俗化、随意化、娱乐化。可采取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开展警示教育、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灵活多样形式,强化党性观念,增强党员意识。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党课和组织生活会可安排在主题党日或党员活动日进行。
(四)健全党领导下的社区基层治理机制
1.落实社区“两个联席会议”制度。规范实施社区班子联席会议制度、党群联席会议制度。“两个联席会议”由党组织提议召开,党组织书记负责召集。其中班子联席会议每1至2周召开一次,党组织、居委会班子成员共同参会,按照事项报告、集体讨论、集体决议的程序,研究决定社区日常各项工作;党群联席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异地务工人员代表共同参会,按照党组织提议、班子商议、会议审议、集体决议的程序,研究决定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以适当形式向居民公开,并由党组织对决议的实施结果进行审查。
2.健全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街道大党工委会、社区大党委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全面指导和协调区域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和公益性工作,组织和协调驻街单位党组织、党员开展共驻共建活动;讨论和决定区域内城市管理、社区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完善双向沟通、双向服务、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区域党建互联互补互动。强化党员服务站整合区域资源服务群众的功能。
3.构建社区党建带群团建设新格局。将工青妇工作与党建工作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形成“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党群建设与社区建设互促共进”的党群工作一体化新格局。开展组织共建,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加大对群团组织建设的指导力度,扩大群团组织覆盖面。开展队伍共建,提升群团组织队伍素质能力,加强党建后备力量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开展阵地共建,充分利用和整合党群部门现有管理体系、工作网络,实现党建工作与群团工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创新基层组织设置。进一步深化“支部建在网格上”,在落实《越秀区网格化党建工作制度(试行)》(越组通〔2013〕40号)基础上,各街道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功能型支部+网格党建”机制。在条件成熟的社区,按照“一网格一支部”的形式建立网格党支部,实现支部书记和网格员“一身兼”;在不具备条件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网格一支部”、“功能型党支部”等形式优化组织设置,确保全体党员上网入格,党建力量参与网格服务管理,以网格党建带动社区党建工作精细化。
5.开展社区党组织和各类基层组织结对共建。推动社区党组织与驻区机团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实现党建联动、军地联手、自治联推、安全联防、矛盾联调、服务联供、设施联享、环境联抓、文明联创。推动社区党组织与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结对共建,发动社区党员联系股东代表、联系集体经济组织党员,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党员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参与社区党的组织生活、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在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党员的新模式。开展社区党组织与“两新”组织结对共建,将“两新”组织的资源优势和行业优势引入社区,服务社区居民;在社区搭建“两新”组织党建的实践平台,培强“两新”组织党组织。
6.持续开展薄弱环节整顿。建立整顿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常态化工作机制,落实市“持续整顿三年行动计划”部署,每年对接纪检、政法、信访部门收到的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按比例对社区党组织进行排查整顿。落实区、街领导挂点,精准派驻“第一书记”,对标突出问题开展整治,确保软弱涣散党组织100%整顿转化。加强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推动转制社区领导班子建设,落实重大事项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的“三先”原则,加大对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持续推动转制社区“双培”工程,区年度发展党员指标向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适当倾斜,街道要采取扎实有效措施,主动把集体经济组织骨干分子培养发展为党员,把年轻党员培养为骨干分子。
(五)健全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
1.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村(社区)基层党建考核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粤委办〔2015〕41号)要求,每年年底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向街党工委述职评议,街党工委对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考核不合格的,由街党工委进行书面提醒、诫勉谈话。
2.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书记项目”制度。落实“书记抓、抓书记”,从2016年起,全面推动社区党组织建立年度“书记项目”。社区党组织书记要以问题为导向,从具有代表性、被普遍关注、亟需解决的问题入手,特别是注意把书记述职评议考核中查找的以及新排查的热点难点问题、社区党建的薄弱环节列入项目,重点推进。每个项目以1年为周期,从每年1月初开始,12月底结束,由街党工委统筹项目管理和考核。
3.明确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分工。社区党委(支委、总支委)负本社区党建工作主体责任,要形成班子成员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清单及配套制度。社区党组织书记负“第一责任人”责任,社工专职副书记(党群专干)负“直接责任人”责任,党组织班子成员中必须明确设置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不设纪委的社区,还必须明确设置纪检委员。
(六)完善社区党建基础保障
1.加大对社区党建工作力量的激励力度。根据上级政策,在机关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公开招录(聘)工作中,注重选拔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优先考虑长期扎根社区、担任社区“两委”委员的优秀社工专职副书记、党群专干等社区党务工作者。抓好社区专职人员招聘工作,吸引更多学历高、素质好、有参军或党群工作经历的优秀年轻党员加入社工队伍。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选。
2.落实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探索用好党建工作经费的新途径,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规范使用市、区财政下达的各类党建工作专项经费,提高党建经费的使用效率。加强对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治理整顿工作的经费保障。落实社区“两委”正职享受政府奖励津贴政策,凡年满60岁、任社区“两委”正职满15年且任职期间个人或所在集体获得省部级以上综合性荣誉称号的,按每人每月300元标准发放奖励津贴。落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意见》(穗办〔2012〕14号)要求,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兼职成员,按平均每月不低于200元的标准发放误工补贴。
3.加强党建阵地建设。不断深化“一家一站一中心”党建工作三级网络规范化建设,每个社区都要落实固定用于联系服务群众的场地,有效承接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群众、“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工作;场地要相对独立,有工作人员,有工作台帐,同时探索以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对社区进行微改造,优化提升阵地空间布局,做到党建氛围浓厚、党员群众认可。
4.创新“互联网+党建”。优化完善信息平台,有效整合基层党组织、党员基本信息,组织架构设置、组织制度、活动情况、联系日志和帮扶情况等数据,探索将党建平台的数据与党内统计数据、网格化数据相对接,实现一个数据出口、多项工作共享。结合社区实际,探索建立“互联网+”党建项目,确保工作接地气、有活力,让党员群众习惯使用。
四、组织领导
进一步深化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由区委统筹抓总,区委组织部具体指导,区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各街党工委具体实施。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协调做好全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推进工作,区各有关部委办局尤其是与社区党建直接有关的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对口的工作部门,负责有关工作的推进;要加强政策配套,适时修订相关制度、法规,加大对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健全有利于促进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化管理和社会化运作的制度机制。街党工委要加大基层党建工作在社区党组织书记年度考核中的指标权重,将年度考核结果与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奖励工资挂钩,作为签订劳动合同、奖惩、调岗、培训的依据;党工委书记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党工委委员要形成抓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分工,落实“党建双责”:既落实班子党建分工职责,又落实驻点联系社区的基层党建职责。区委组织部要建立督查机制,定期对深化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督查,把深化建设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把领导干部落实“普遍进社区”的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完善激励机制,对工作出色的社区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形成良好的激励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