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调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赴俄罗斯捷克和匈牙利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考察报告(精选文档)

时间:2023-04-21 11:5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赴俄罗斯捷克和匈牙利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考察报告为学习借鉴东欧国家在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特别是城市的遗产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10月13日至22日,住房城乡建设厅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规划调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赴俄罗斯捷克和匈牙利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考察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规划调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赴俄罗斯捷克和匈牙利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考察报告(精选文档)



赴俄罗斯捷克和匈牙利城乡

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东欧国家在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特别是城市的遗产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1013日至22日,住房城乡建设厅由何健厅长率城市建设处、省城乡规划院和XX市、XX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人组成考察团,赴俄罗斯、捷克和匈牙利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交流。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考察期间,主要访问了俄罗斯联邦、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共和国的代表性城市(首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村庄),先后拜访了捷克建筑师协会、匈牙利城市规划中心,并深入城市街区、世界遗产地、小城镇、村庄,考察了城乡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遗产保护、市政设施和公园绿地建设及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和经验。

在俄罗斯,主要考察了首都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学习了解两市城市规划、地铁等市政建设、历史建筑和花园(公园)保护、城市管理等情况和经验。

在捷克,与全国建筑师协会负责人janmeilichar先生 等就城镇规划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和城市管理等情况进行了交流;考察了首都布拉格(布拉格老城)和卡罗维瓦利温泉等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学习了解捷克城镇规划发展变化、公园等生态绿地建设、世界遗产保护、市政建设及防洪排涝等方面的情况和经验。

在匈牙利,与国家城市规划中心专家就城市规划管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及建筑等遗产保护、市政建设、城市管理等情况进行了交流,考察了首都布达佩斯、多瑙河湾区等地的遗产保护和小城镇建设、城市公园等市政建设、生态建设和防洪排涝等方面的情况和经验。

总体上,俄、捷、匈三国的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特点明显,城乡规划卓识远见、科学合理,重视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前瞻性;城乡建设设计科学、管理严格,坚持质量至上,施工认真细致和严格考究;城市管理以人为本、精细管理,体现了先进的管理水平。

二、主要收获

(一)规划有远见

以俄罗斯为例,首都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城市规划优美、布局严整,呈环形和放射状,每个环区的功能和建筑风格各不相同。虽历经战乱,但城市许多建筑仍保留了不同阶段、各个时期的风格;城市总规几经完善调整,但并没大拆大建, 1935年和1971年修编的总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总规修订科学合理1935年规划从莫斯科具体条件出发,否定了关于保留老城、另建新城和拆毁老城、重建新城的两种极端主张,确定了保留历史格局、整顿改造的原则,同时提出:通过合理安排建筑布局,确保充足的水源,疏散稠密区人口等措施;控制人口规模为500万,用地从285平方公里扩大到600平方公里;在市区周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发展包括地下铁道在内的公共交通,实现市郊铁路电气化;引进天然气,以改善城市燃料结构;发展以热电联合生产为主的集中供热等,实践证明,上述规划内容是切合实际的、有远见的,对莫斯科的改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1971年的规划为有效地控制城市规模,提出的4点要求十分重要:(1)市区布局从单一中心演变成多中心,并相应地划分为8个规划片(综合规划区)。每片有人口60100多万,形成市级次中心,并通过调整工业,把66个生产区均匀地安排到八个片中,各片规划了与市郊森林公园相连的大块楔形绿地,为各片居民就地居住和工作、有力保存珍贵的古建筑和历史形成的城市格局创造了条件。(2)全市兴建一套包括环绕市中心的井字形高速道路和穿越市中心地下通道的道路系统,加上扩大的地铁网,使大多数居民乘车上班的时间缩短到半小时。(3)新规划把提高居住水平作为重要目标,争取做到每家有一套、每人有一间住房。(4)制订了莫斯科地区和郊区规划,将限制工业集中到郊区及离市中心5060公里的地区,将发展工业规划到距市中心100200公里,在首都地区形成了一个互相连系、协调发展的人口(城镇)分布体系。

二是基础设施规划超前。如世界上规模最大、使用效率位居第二的地下轨道系统----莫斯科地铁,在规划之初,就考虑了战时的防护要求、可供400余万居民掩蔽之用,在每个工作日大约能接待8-9百万人次。一号线建成于19355月,长11.6公里,在当时仅有13个站点,40年代末形成了把各条线穿起来的环线地铁。目前莫斯科地铁共有9条线,包括8条辐射线和1条环行线,全长300公里,有150个站台,地铁线路布局与地面的布局一致,三层站台与地面建筑衔接十分完美,可见其规划之远见与超前。再如,红场附近的国有商场、特色商业街,三纵三横、共四层的连体建筑,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于一体,建成于18世纪,其采光、绿色、低碳等理念,不逊于我们今天的商业综合体。

三是地下空间利用充分。俄罗斯幅员辽阔,但仍然十分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其利用地下空间的理念值得学习。1933年,前苏联在莫斯科等地修建了地下共同管沟(类同目前国内推广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一般建筑在地下至少三层,并建成了发达的地下交通,地铁不仅容纳了大部分莫斯科人(每天运客达900多万人次)、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地面交通,而且有效地利用了地下空间。

(二)文化显魅力

在俄、捷、匈三国,不论是首都莫斯科、布拉格、布达佩斯、文化名城圣彼得堡,还是几万人口的卡罗维瓦利和圣安德列小镇;不论是历史街区、文化建筑和历史遗迹,还是天主教堂、皇家花园和市政桥梁,到处可见民族文化和国家历史的符号印迹,体现了城市文明的传承和历史脉络的延续,彰显出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

1、“露天博物馆”--圣彼得堡:既是世界上最早按照统一风格规划建造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受游客欢迎的城市。该市拥有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文物建筑,几乎包括了十八到二十世纪世界各国及俄罗斯所有基本的建筑风格,有面积达3400公顷的欧洲最大的历史中心区,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该城有1000多个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包括548座宫殿、庭院和大型建筑物,32座纪念碑,137座艺术园林,还有大量的桥梁、塑像等等。一座只有470万人口的城市,却拥有大大小小100多座公共博物馆(这还不包括机关、学校和厂矿企业的博物馆)、40多座剧院,700多座大小桥梁连结着42个岛屿。不仅是“露天博物馆”,也是最丰富的国家财富,决定了圣彼得堡城市建设格局的面貌和规模、及其在世界上的旅游城市地位(名列最受游客欢迎城市的第八位)。现代建筑少而又少,楼房以三五层居多,最高的楼才16层,仅此圣彼得堡足够称雄于世界古典城市之林。

2、故事浸染的混血之城----布拉格:它拥有为数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布拉格建筑给人整体上的观感是建筑顶部变化特别丰富,并且色彩极为绚丽夺目(红瓦黄墙),因而拥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称,号称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金色的布拉格”。1992年,布拉格历史中心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老城广场周围那些建筑几乎每一座都有着奇特美丽的名字和独特的装饰,这些名字让人联想到它们背后隐藏的诸多神秘故事。

3、“多瑙河上的玫瑰”“多瑙河明珠”--布达佩斯:它是建在花园中的城市。各个时期的历史建筑物在布达佩斯几乎都得到完整的保留,规划科学合理,除了充分保留原有建筑外观外,还考虑了城市职能的发展,加之综合服务功能的完善,使得游客走在现代化的街道上,能感觉到古典建筑与现代文明的相融协调,交相辉映。城区庄严的教堂、厚重的博物馆及充满浓浓情调的老火车站、老码头、老饭店,透射出深厚的文化魅力,但却丝毫没影响城市的现代化功能和她的生命活力。高绿化覆盖率折射出城市风光和自然美景和谐并存,宛如城市建在花园中,而不是花园建在城市中。

(三)保护力度大

不论是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是布位格、布达佩斯,都完好地保留着各个时期的历史建筑、文化遗迹,主要是保护观念强、力度大。

1、圣彼得堡市对高楼和新建筑作出了严格限制,所有在XX区的现代化项目都要经过3d模型的检验;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法令,市政府制定了20132018年历史中心区保护和发展专项计划,其任务是在提高周边建筑质量的同时保护文化遗产,因此圣彼得堡拥有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文物建筑。现有1000 多个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其中有宫殿、庭院、大型建筑物、纪念碑、经典园林、博物馆,此外还有大量的桥梁、雕塑等;有建于18 世纪早期的彼得保罗要塞好和大教堂、彼得大帝花园及园中的夏宫等,18 世纪后期的斯莫尔尼宫、阿尼奇科夫宫和冬宫等,19 世纪初的喀山大教堂、102 米高的伊萨大教堂(世界四大教堂)等,20 世纪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世界四大博物馆)等。所以,圣彼得堡至今基本完好保持着帝国首都与文化名城的风貌特色,成为欧洲古典文明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杰作。

2、布拉格是全球第一个整座城市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这座“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城市完整保留了从11世纪到21世纪的几乎所有建筑形式。在面积只有900公顷的城市核心区,国家级历史保护文物达2000处。近千年来布拉格从没中断过对历史古迹的修建和维护。在布拉格,自家房子怎么装修不能自家说了算。如果这栋房子是文物,没有文物保护部门的许可,房子的屋顶、外墙、装饰、甚至墙体颜色都不能有任何变动。此外,XX区的房子只许室内装修,不准动外部结构。为避免“保护性破坏”,政府“以旧修旧”的原则体现在每个细节,甚至细致到了门牌号。当地不但保留了古代用以标示主人家从事何职业或有何喜好的象形图案式门牌,而且也有现代城市街区门牌号,市政府亦在 2000多幢历史建筑的街区门牌号旁,另设文化遗产登记牌号,国家重视并重点加强了保护。因此,金色的布拉格魅力就在于它保持了城市的“原汁原味”和不曾 “被破坏”。

(四)生态意识强

俄、捷、匈三国的城市生态普遍保护良好,主要是有很强的生态意识、且环保执法严格。

1、莫斯科市在《莫斯科发展总规划》十分强调生态安全、环境保护和遗产保护等问题,《2020年莫斯科城市总体规划》着重对自然综合体的保护与发展的主要方向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景观、交通等综合为一体;财政预算中生态保护费占百分之五;早已实行汽油无铅化,并加强了汽车废气检测,禁止污染超标车上路,限制二手车进口和老汽车登记。莫斯科市十分关心市内及郊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市长签发新辟了8个自然保护区的决议,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7200公顷,再加上全市星罗棋布的街心花园和公园,使绿地面积共达达2.4万公顷,约占全市面积40%,人均绿地45平方米,成为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森林中的首都”名符其实。

2、圣彼得堡市财政每年拨款3亿多卢布用于绿化和绿地养护,绿地覆盖面积3.1万多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近70平方米,是世界上绿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该市投资,许多项目需要经过环保部门的审批。该市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是营造舒适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保护环境依然是该市优先任务之一。圣彼得堡水管公司作为俄罗斯和欧洲市政企业中的佼佼者,现正在推广收集利用垃圾和管道供水排水的先进技术,使圣彼得堡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了97%,几乎实现了对涅瓦河和芬兰湾的污水零排放。圣彼得堡虽有总长100公里的5条地铁线,现仍大力发展公共轨道交通为代表的绿色交通体系。

3、布达佩斯大面积的绿地公园和星罗棋布的园林小品反映了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理念,对多瑙河水体的保护,在建城之始就经过了良好的规划。布达佩斯的城市绿环由环绕城市外围绿地系统、森林、农业区和其他绿地组成,其保护被纳入城市发展和环境重点项目。一个连续的循环的绿地沿着外环公路延展,自河边开始形成一个绿化带,成为新的生态系统的要素,39公里长的环城公路形成一个休闲绿道,用于骑自行车和徒步旅行。这条线路的90%被绿地覆盖,穿过且连接布达佩斯所有的主要外围绿地,将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价值与地区发展联系在一起。这个休闲绿化带对城市发展、环境质量和该区域的宜居程度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管理人本化

俄捷匈三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城市的科学管理、精细管理,突出以人为本、市民优先。

1、匈牙利道路交通标志非常完备,各种警示性和预告性标志一目了然,驾驶人员可随时了解道路交通等情况;市郊高速公路的互通式立体交叉道附近土空悬挂指示牌,为每个车道标志行车方向,以免路径错误;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齐备、环境整洁、布局合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在城市交通管理的方方面面。

2、捷克和匈牙利城市防洪排涝管理采用金属防洪墙,可谓是加强城市管理人性化的杰作。金属防洪墙由若干铝合金部件叠加而成,部件间用橡胶密封连接,平常存放在仓库里,一旦发生灾情,直接运至目的地;与后台计算机系统相连后,墙体根据水位自动升降;防洪墙安装简单,无需大型机械设备,10个人两小时内可安装100米长、3米高墙体,节约大量人力物力。2011夏天中欧洪水倾城,捷克首都布拉格约瑟夫老城因安装了防洪墙而免遭一劫。

3、俄捷匈三国城市管理的又一特点是精细化,为保证城市美观和设施安全,除电车电线外,所有的架空线采取入地方式;布达佩斯发挥道路网络密集的优势,将集中了政府机关、金融机构、 豪华宾馆、知名购物中心、商业写字楼和著名观光景区的道路全部划成单行线,且这些单行线、环线和主要交通双向干线的行车走向,基本按照“平面立交”理念设计,既有利于交通车流的快速通过,又在较窄的街道土规划出许多停车泊位,一举解决XX区停车难的问题。同时,三国的垃圾分类、收集和焚烧发电等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到位,政府一直鼓励居民分类装置垃圾,垃圾分类箱筒设置科学合理,环卫工人定期收集、及时清运,废物回收率逐年提升,能耗增长指数和二氧化碳排放指数则没大幅增加,通过人性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不仅实现了垃圾减量化,而且有效地保持了良好的城乡环境。

三、经验启示

对俄、捷、匈三国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考察,开阔了野,其先进理念和做法,使我们深受启发,为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主要是:

(一)强化规划前瞻性和权威性

城乡规划的浪费是城乡建设最大的浪费。一座城市规划不好,建了拆、拆了建,浪费不言而喻,根源就在于规划的短视、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加之规划执行的随意性以及急功近利等,难以建好城市。从考察中看到:莫斯科的城市规划在866年前建城之时,便立足长远发展、布局严整,两次修订使其更加符合发展实际、更加完善,从而造就了莫斯科今日“森林中的首都”的名符其实。因此,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区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时,一是高度重视规划的前瞻性。要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认真分析城市和小城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科学确定城市和小城镇在一定时期的规模、功能定位,从而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规划,才能更好地有权威地指导建设、促进发展、避免浪费。二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超前性。优先安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留足空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城镇的发展而发展、要充分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同时,要科学规划、统筹谋划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为城市发展空间的纵深拓展、集约节约和地上地下建设有机统一创造条件。三是特别强化规划的权威性。规划一经编制报批审定,就是城市建设的法规,必须坚持不懈地严格落实。决不能一届领导一个规划,一个长官一张图纸。

(二)切实注重城镇生态建设

俄捷匈三国的地形地貌、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各不相同,但重视城镇生态建设、提高城镇宜居质量是其共同之长。所见城镇草绿林茂、湖水清澈、空气洁净、环境清新,得益于尊重自然,把保护生态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命根”,其一靠法律、二靠教育、三靠舆论监督,加强生态保护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我们一要按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要求,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改变发展理念、政绩观念和考核办法。从生态保护意义上说,不开发、缓建设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二要更加重视和关注生态建设,把生态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与经济发展规划和各项事业规划同步考虑、科学规划城市生态格局,三要深入细化城市绿地建设,确保公共绿地区块。学习莫斯科市利用自然综合体、在城市中建立能广泛连接单块绿地的绿化廊道系统,恢复和重建河流、谷地及其他被破坏的自然用地,建立休闲和环境保护绿地,形成连续的绿化走廊,还绿于民、造福于民,以优质环境提高城市竞争能力和宜居水平。

(三)充分保护和发展城市文化

考察后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没有文化,城市就没有魅力、没有内涵;保护看得见的历史古迹,其实就是在保护看不见的民族文化,让城市文脉得以延续,城市灵魂得以留存。因此,一是树立开发建设是发展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同样也是发展城市的观念,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物观念,要加大历史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珍惜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积极参与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建筑物和构筑物等有形物质。二是从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增强城市历史记忆、满足现代人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四川城市的地理环境、城市历史、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等多种因素,科学制定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及建筑保护规划,强化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和建筑创作的文化和艺术特色。三是充分保护四川城市的历史文化,重视历史古迹的修旧复旧,充分挖掘城市人文历史、梳理城市文化脉络,复建一批历史故迹故居,修缮一批名人名居,扩建一批名人主题公园,增加一批名人雕塑雕像,丰富城市博物馆的内涵,提高博物馆的利用率,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街区的魅力、增强吸引力。

(四)坚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针对我省城镇基础设施总量不足、标准不高和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在加快我省新型城镇化中,优先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一是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和先地下后地上、安全为重、机制创新和绿色优质原则,抓紧编制全省城镇排水防涝、污水和垃圾处理等主要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统筹,发挥规划调控引领作用。二是按照城镇总体规划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确定的建设目标和原则,加快城镇关系民生和安全、投资拉动效应明显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补齐城镇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功能水平,努力推进城镇转型升级。三是针对四川实际,近期着力加强城镇市政道路桥梁、公共交通设施、绿道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等城镇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城镇市政地下管网、电网等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加快城镇供水、排水防涝和防洪、污水和垃圾处理、生态园林建设,提高城镇运行效率,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有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通过对俄捷匈三国的考察,深刻地感受到,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与一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互相作用,因此不能强调城乡“统筹”而忽视经济“发展”,必须通过发展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在推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个统筹”的同时,还应努力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行政社会管理体制。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和村级(社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改革,促进形成社会管理自律协调机制,促进行政管理和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完善公众参与重大决策的制度。二是加快构建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进公共资源配置方式,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向农村延伸;继续推进“百镇建设试点行动”,扩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范围,促进村容村貌和农民人居环境改善;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加强面向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间教育资源配置差距,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新农保”与“城居保”制度整合、制定出台转移接续办法,加大城乡医保统筹力度,开展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建设试点。三是加快构建城乡平等交换的要素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构建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农村产权实测确权颁证,建设省、市、县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善产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通过城乡一体的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合理配置。

推荐访问:建设厅 城乡 匈牙利 【规划调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赴俄罗斯捷克和匈牙利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