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调研】赴台湾乡村旅游考察报告【精选推荐】

时间:2023-04-21 11:5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赴台湾乡村旅游考察报告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和省旅游局的统一组织和安排,2月26日-3月5日,我带领全市23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主任)赴台湾考察学习了乡村旅游,为期8天。这次考察学习采取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相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调研】赴台湾乡村旅游考察报告【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旅游调研】赴台湾乡村旅游考察报告【精选推荐】



赴台湾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和省旅游局的统一组织和安排,226-35日,我带领全市23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主任)赴台湾考察学习了乡村旅游,为期8天。这次考察学习采取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考察了一批知名乡村旅游景点,台湾发达而成熟的乡村旅游经验,对促进我市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基本情况

台湾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初创期”始于70年代,针对农业生产规模过小、农民收入偏低、农业生态恶化等问题,为了使农业走出困境,提高农民所得,台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以采摘型、观光农园为主要特征的乡村旅游逐步兴起。

80年代初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一大批特色鲜明的茶园、花园、牧场、渔场相继向游客开放;19999月,政府结合大地震后的重造工程,以资金补贴的方式大力推进民宿旅游(农家乐),出台了《休闲农业发展办法》,是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分水岭”。

2000年公布了《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民宿旅游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奠定了合法化基础,并通过划定休闲农业区、整合社区资源发展区域经济,乡村旅游形成了以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为主要特征的“集聚发展期”。

2008年以来,台湾进一步整合农村旅游资源,围绕“食、宿、行、游、购、娱、育、美”八要素,利用农业及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憩、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满足现代人对休闲生活日益扩大的个性化需求,台湾的乡村旅游也以文化创意、时尚农业为根本特征而进入“新乡村主义时期”。

目前,台湾乡村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共开放乡村旅游点3700余处,其中,有休闲农场1244家、民宿1856家、休闲农渔园区超过300处、观光果园 385处,提供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近几年,台湾乡村旅游年接待量达4000多万人次,休闲农业年产值达到18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台湾新的经济增长点。台湾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

(一)风格各异的精品民宿。台湾民宿不在大山大水,而是以深度开发见长,追求小而精致。台湾民宿为游客提供了与大自然对话的窗口,使久居都市的人们能够在这里接受大自然环境的洗礼,观察自然景象,倾听蛙鸣鸟唱。如头城农场利用其乡村田园风光,营造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胜景,用美景吸引人,用美食、美酒留住人,自主研发的“藏酒”系列产品已远近闻名。透过休闲农业场域营造、身心活动体验、解说引导等方式,将食物、音乐、园艺、芳香、运动、心灵等六种元素经由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吸纳,充实游客身心之满足,达成养生旅疗目的。台湾观光局为提升民宿的整体水平,推出了“好客民居”评选,现已499家,并在观光局网站上宣传推广。

(二)主题鲜明的体验场馆。台湾盐博物馆可谓盐文化的集大成者,规模适度,内涵丰富,既有展示盐文化历史和盐系列产品的精品室内展馆,又有与之配套的户外体验区,游客可盐池观光、也可劳作体验、享受盐浴等。而宜兰县水产养殖中心,则以前店后场的方式,使游客深度体验水产品的乐趣和魅力。

(三)独具匠心的健康餐饮。美食是台湾乡村旅游的又一特色主题,台湾的风味料理,坚持就地取材,既提倡和推广“三低一高”(低油、低盐、低糖、高纤维)的健康饮食,又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如海中宝传统乌鱼子加工厂的现场熏烤、凤梨酥加工厂的参观体验,即便普通的美食店也开发有室内钓虾、随钓随烤等参与性项目。

(四)风情独特的农庄夜市。不少乡村旅游点以拯“旧”台湾为己任,做足做强民俗文化,如草鞋墩人文关怀夜市,以“人文关怀在地情,怀旧田园好时光”为主线,打造成远近闻名的宝岛时代村。

(五)丰富的diy体验。台湾乡村旅游高度重视游客体验,注重寓教于乐,农家生活生产、diy工坊、农业课堂、乡土料理等均重视游客参与与体验质量。如卓也小屋结合客家文化发展蓝染diy,游客自采树叶,自己动手在手提袋、t恤衫上印染个性十足的创意图案,趣味性、参与性、体验性极强。多数旅游点都能提供环境教育、体验教育、舒压教育、养生旅疗和有机农业耕种等休闲体验活动。

二、主要经验

一是政府强力扶持。台湾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创新升级。先后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休闲农业发展办法》、《民宿旅游管理办法》、《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休闲农业辅导与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并采取资金补贴等方式来规范和推进乡村旅游,这些都为台湾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布局规划合理。休闲农业是综合利用当地资源,由农业延伸至服务业的新产业。台湾在发展休闲农业方面,一般由当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从而能够更好地发展区域经济。台湾主要规划推动“一乡镇一休闲农业区”的发展模式,并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筹建步行道,与民宿、观光农园结合,进一步推进了农业产业转型旅游业。

三是重视技能培训。为促进台湾乡村旅游的发展,台湾把全国休闲农业划分成多个辅导区,每个区派出优秀的专家学者进行辅导,而且对申报的民宿、农场、牧场等单位进行美学、景观、环境等专题辅导,充分提高从业者的服务素质。

四是注重创意增值。新时期的台湾乡村旅游将农业产品就地进行创意加工,从农田生产出农产品、到在作坊里加工出食品饮料、再到文化创意包装、最后作为旅游商品被游客消费与购买,形成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长链衔接,获得最高的附加效益。乡村旅游经营业者充分整合当地自然、文化、产业和生活资源,凸显在地元素,形成了各个景点的唯一性、独一性,创意的开发形成了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得台湾乡村旅游产品从原来的本土化产品成长为了品牌化甚至国际化的品牌。

五是发展理念先进。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台湾各地逐渐形成独自的理念,并广泛推广。如,在产品开发上提倡“三贴近”理念,即“贴近土地、贴近产业、贴近游客”;在产品营销上提倡“三骗”理念,即“吸引人潮(骗人)、留人留钱(骗钱)、赢得口碑(骗心)”;在餐饮美食上提倡“三哇”理念,即“哇,好漂亮、哇,好好吃、哇,好便宜”。这些先进的经营理念都为台湾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指引。

六是发展体系完善。台湾各地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协会,乡村旅游协会、民宿联盟等等,通过约请各类专家学者深入乡村旅游点,探讨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路径,在协调当地乡村旅游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台湾乡村旅游已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系统:地方居民的支持、杰出的领导团队、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参与、完善的套装行程与服务、合作精神(政府、企业、居民、非政府机构等的齐心推动),鼓励投资等推动整个乡村旅游业的创新与升级。

七是经营理念新颖。一是重视分工合作,强调区域的联合。台湾有相当一部分休闲农业已经实现了企业化,或是不同服务领域的分工合作,实现了观光、休闲、体验、教育、住宿、餐饮和娱乐的综合发展,比起许多乡村旅游中的小而全、家家户户开展雷同的服务活动,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二是产品经营多样化,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相结合。休闲农业能够提供的产品,除了实物的产品,还有奇观、氛围、风景和主题等“情景消费”的产品,这也是休闲农业吸引众多游客眼球之处。第三,营销贴近游客。在市场营销方面,从各县市到乡村旅游点都制作自己的旅游指南,旅游指南贴近游客需求,图案活泼,色彩鲜艳,语言清新灵动,让人一见爱不释手。

八是宣传促销到位。台湾比较重视对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各旅游景区企业密切配合,形成高效率的旅游营销网络。促销手段也较为多样化,在机场、车站设置统一识别标志的旅游服务中心,向游客推介旅游路线、景点;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旅游宣传和电子商务;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编印“台湾休闲农场”观光旅游地图,各景区点都有自己编印的主题特色宣传画册。

九是普及智慧旅游。首先是无处不在的免费wi-fi,不管是在餐厅,还是在民宿,甚至在旅游巴士上都有免费的wi-fi供游客使用。其次,由协会或农会统一建设相关网站,方便游客获取信息,使游客可“足不出户,了如指掌”。

三、几点启示

(一)与生态结合,顺势发展。在台湾观摩的所有乡村旅游点,几乎没有发现一处豪华建筑,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较多的都利用现存的农业生产用房、棚舍等相关设施。设施配置兼顾农业生产和旅游需要双重功能,人为造景较少,但却都经过精心设计,给人一种自然、朴质、整洁、卫生、花钱不多的感觉。令游人在景点产生一种置身于清新、安静、优美环境之中的感受,体会到原生态乡村环境的震慑力和吸引力,这是乡村旅游生命力的真正所在。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借鉴台湾的发展模式,避免过多的人为造景。

(二)与农户结合,引导发展。台湾乡村旅游项目一般都有当地农民自己出资建设,很少有外来企业介入。但农民出资建设景点,一般都通过协会、农会及农民合作社组织进行。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拓展农业功能,争取农业叠加效益,为增收致富服务。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长郑建雄教授认为,无论是乡村体验,还是生态体验,都是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主题,但核心是为农民增收服务。

(三)与农会结合,扶持发展。台湾农民组织,一般以乡镇为单位设置,内部设有生产经营辅导、技术推广和农民合作信用社等服务机构,并对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和经营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金融支持、人才培训等等。经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有优惠政策,由当地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开发休闲农业。经费一般用于修建从主路到农场的支路、水利工程、教育农园的补助等,以及统一包装、组织推介、宣传品设计印刷等费用。

(四)与特色农业结合,聚集发展。台湾的乡村旅游景点,几乎都有鲜明特色。台北比较注重结合当地发达的花卉生产,发展乡村观光游。目前台北拥有几个主要花卉观光农园,总面积超过300多公顷。台中的茶叶、桃李、草莓、龙眼更具优势,果林观光旅游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台中的渔业海洋捕捞发达,所以渔港观光和鱼品市场休闲购物也有很大的发展。

四、下步设想

我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有400多公里的海岸线,发展近海观光、泥滩抓蟹、渔家乐大有可为;在沿海滩涂,盐池遍布,开展盐文化体验游前景广阔;移民文化、农垦文化源远流长,开展农耕民俗体验游潜力巨大;此外,地热资源储量丰富,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中国温泉之城”,黄河东西贯穿120多公里在东北部入海,河海文化博大精深,等等,这些都为乡村旅游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资源条件。

近年来,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型业态和带动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但从总体上看,与台湾地区相比,我市乡村旅游还存在着“一流资源、二流创意、三流产品”的现象,发展方式粗放,创意贫乏、产品雷同、品味低、精品少,离台湾全面开花、处处精彩的发展局面有很大的差距。为加快推进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化蛹成蝶的飞跃,应借助这次赴台考察学习的先进经验,修编全市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坚持一村一品、错位发展的目标定位,建设一批集农耕体验、教育展示、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园,促进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幸福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高点谋划,提升产业定位。台湾的发展历程表明,如果说城市旅游是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和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主旋律,那么,乡村旅游则是这个地区旅游发展向深度推进的“五线谱”和城市的多样表情。建议市政府将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敦促各级政府在谋划全局工作时,以全新站位审视乡村旅游发展,将其作为农民增收、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塑造当地整体形象的支撑产业加以推进,在经费、机构、人才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在全市实施乡村旅游“双十双百” 工程,即重点培育10个示范乡镇、10个示范园区、10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00个专业合作社或涉旅企业,以点带面,集聚产业规模。

(二)突出特色,打造主题精品。依托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坚持“一县一特、一镇一品、一村一景”,深入挖掘当地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融入高水平的创意,进行主题特色开发,转化为有深度的乡村旅游产品。围绕果蔬采摘、点种、插秧、耕耙等农事活动,打造农事农趣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名人名村,深入挖掘文化主题,打造现代新村观光型和时代精神教育型乡村旅游产品;围绕涉旅工业发展优势,打造科普型乡村旅游产品;围绕民俗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培育我市乡村旅游“五朵金花”,即龙居镇“龙居林海”、孤岛镇“绿野仙踪”、李鹊镇“鹊林叠翠”、红光办事处“渔人码头”和北宋镇“绿洲慢城”,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

(三)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突破既有发展模式的限制,充分调动企业、农户、社区等个人和组织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创新运作模式,采取“农户+农户”、“公司+农户”、“公司+社区+农户”、“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政府+公司+农户”、个体农庄等多种模式,共谋乡村旅游大发展。与合村并点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引导农户积极发展“农家乐”、“渔家乐”,带动全市乡村旅游实现跨越发展。

(四)合力统筹,推进跨界融合。乡村旅游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既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完善旅游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机制尤为重要。应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发展体制和资源共享机制,利用旅游部门独有的市场资源,将农业、林业、渔业、工业、文化等各种有卖点的旅游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产品,从具体项目开发入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力推动农业、工业、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推荐访问:旅游 乡村 调研 【旅游调研】赴台湾乡村旅游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