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南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4-20 19:05: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12月25日在汉南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区长陈平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南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汉南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31225日在汉南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陈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和依靠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工业立区、项目兴区、开放强区”战略,围绕打造“五个一流”、建设“四个汉南”,积极探索推进全域城镇化,全区上下扎实作为、奋勇争先,圆满完成了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区域经济较快增长,呈现大发展之势

2013年,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预计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个“新突破”。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预计(下同)达到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达到23亿,同比增长25.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0.69亿,同比增长18.5%;工业投资突破100亿元,达到108亿,同比增长55%;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达到51.88亿,同比增长31.5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28亿元,同比增长3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亿元,同比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40元,同比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12926元,同比增长14.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全年空气环境优良率达88.5%。人均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县域经济前列。

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完成工业总产值193亿元,同比增长38.32%;净增规模企业20户,总数达136户。新增年产值过亿元企业11家,达38家;新增税收过千万企业2家,达7家;长利玻璃成为我区首个产值过10亿、纳税过亿元工业企业。黄鹤农机获批国家驰名商标,实现我区驰名商标零的突破。1家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家通过复核,高新企业总数达11家。35个区级重点工业项目中,华晨包装、东方隆等25个项目开工动建,神州建材、开特电子等15项竣工投产,新增产值24亿元。汽车零部件产业不断壮大。全区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增加7户,达58家,实现产值87亿元,同比增长42.97%,占全区工业总量的45.08%。宏靖、新程、百乐仕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建成投产,新增产能12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实现产值31.5亿元,同比增长33%,占全区工业总量的17%。幸福、邓南、乌金、湘口工业园进入快速发展期,汉峰机械、清远管业、银龙阪和、久瑞科技等企业,纷纷落户街道工业园,街道工业总产值达53.5亿元,同比增长46.17%。工业用电量大幅增加,累计用电2.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完成4000亩湘口水产板块提档升级,河蟹套养青虾与扣蟹培育取得成功;汉南甜玉米成功探索“网络+物流”的营销方式,种养殖业发展又创新模式。发展优质葡萄、脆冠梨、桑葚面积2300亩,特色水果成为汉南农业新名片。新增豪客、老农民、喜鹊湖三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荆楚青草湖甲鱼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与产地认定,汉南农业再增新品牌。楚湘公司一期3600亩赏花及休闲农业基地基本建成,湖北山高公司千亩花卉苗木基地一期完成建设,农业休闲游项目取得新突破。新增土地流转6000亩;新增现代设施农业面积4500亩;引进华景天地,投资4.5亿元,计划建设连栋大棚2000亩;设施农业实现新扩张。引导新增适用农机具2592台套,总数达到19991台套,总动力达到14.13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新提高。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25处,土方75万立方米;完成马影河及支流19.7公里河段整治工程,排灌能力大幅提升;完成新沟补源泵站及渠系配套工程,受益耕地与养殖基地面积达4.5万亩;农业保障能力得到新提升。

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商业地产呈现井喷式增长。全区在建重点商贸项目7个,新增商业地产面积达27.4万平方米,是已有面积的1.5倍,欧洲风情小镇商务中心、汉南天地、碧桂园商业街等完成主体结构建设。湖锦酒店、易初莲花、纽宾凯国际酒店、中影国际影院等知名企业纷纷签约入驻。房地产开发实现持续增长。区内房地产施工面积1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71%;房地产价格稳中有升,均价达3700/平方米,同比增长15.63%。建安房地产税收首次突破10亿元。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宝湾、普洛斯、宇培、卓尔汉南港等大型物流项目推进顺利。金融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建设银行进驻汉南,新开小额贷款担保公司1家、保险支公司1家、典当行1家。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6.55亿元,同比增长20.43%;贷款余额28.4亿元,同比增长53.06%;区城投公司全年融资获批7.5亿元,有力保障了建设资金需要。

(二)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呈现大跨越之势

全域城镇化建设有序推进。实施全域发展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汉南全域空间规划,确立了“一主一副两翼四中心社区”(“1124”)的全域城镇化发展思路。承接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的良好基础,探索推进全域城镇化建设。比照城市社区标准,建成乌金社区滩头山片、乌金二期、湘隆二期,续建了乌金三期、湘隆三期,动建了乌金社区三眼桥片,新增农村社区居民48271.47万人。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理念,全面推动汉南新城(欧洲风情小镇)建设。该项目成为我区投入强度最大、推进速度最快,社会影响最广的市级重点项目,实现了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见效。10个月内,完成投资10亿元,建成综合服务大楼、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婚庆中心、大型超市和健康咨询中心、高端住宅区主体工程,完成2.5万平米绿化和马影河西岸部分景观打造。首期高端住宅获得市场高度认可。以欧洲特色风情为基调的汉南新城,荣获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典范。欧洲风情小镇建设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有力地提升了汉南形象与知名度,成为展示汉南发展的重要窗口,对外推介的靓丽名片;为“汉南印象”注入了高端、大气的现代气息。

开放引进平台大幅拓展。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工业倍增发展区二期建设任务,工程总量、建设规模、拓展面积再创历史新高。投入资金40亿元,基本完成二期14.95平方公里(净增9.22平方公里)环形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兴城大道与汉南大道延长线、江大线、通江二路、通江四路顺利通车,工业倍增发展区路网基本成型。完成吹填面积4800亩,土方量180万方。幸福家园还建楼建设加速推进,一期住宅109.36万平方米,全部实现封顶。

开放合作全面提速。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亚洲跳伞锦标赛暨中国公开赛。高标准、高速度建成临时飞机跑道、比赛场地等基础设施;高质量、高水平完成会务组织与服务工作。“空中芭蕾”舞动江城,八方客商涌入汉南,赛事规格空前、规模空前、影响空前,盛况空前。赛事的举办,为汉南成为中国CFE(中国实验飞机协会)赛事永久会址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实施“开放强区”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完成招商引资总额33.92亿元,同比增长60%。引进项目数量多。新签约项目41个,总投资295亿元,其中时利和、日和等投资15亿项目15个,绍矿、通大等投资510亿项目7个,创雄家电、华生产业园等投资10亿以上项目9个。引进项目体量大。50亿以上产业集群项目达2个。投资51亿元的东本物流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正式签约,实现汉南汽车零部件产业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联动、融合发展。总投资达80亿元的一批通用航空项目集中签约,汇聚穆勒航空、海航、武直、联邦航太等知名企业;通用航空临时起降场选址通过民航局批复,汉南通用航空产业正式启航。引进项目质量优。新引进正大集团、浦项制铁等2家世界500强项目,引进格力商用空调、小糸车灯、古河电工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三六一、三菱普洛斯开工动建,王子纸业正式投产;世界500强、行业龙头方阵进一步扩充。签约引进华中首个中外合作大学——武汉理工艾克斯马赛大学,汉南教育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呈现大建设之势

城乡规划体系更加完善。编制完成汉南区全域规划、汉南城镇体系规划、工业倍增发展区空间布局规划、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规划。编制完成杜家台分蓄洪区通顺河堤整险加固(纱帽安全区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汉南城市可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在全市新城区率先建立国土规划综合信息平台,完成汉南区三维数字地理系统建设。汉南规划展示厅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全市率先建成“房管一张图”。

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协调、努力争取,汉南加快融入“大汉阳”交通规划体系,通顺大道、军山大道加速推进,配套建设现代有轨电车方案基本明确。总投资1.2亿元的白马桥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实现桥面通车。投资9962万元,实施马影河大道延伸段、学院路、滩头山路建设,教育园区对外通道全面打开。投资3500余万元,实施纱帽主城区道路黑色化二期工程,新刷黑市政道路5.2公里。投入800万元,完成兴四路示范路综合整治工程。投入1480万元,完成水银公路、汉仙公路7.7公里大修改造工程。完成纱帽水厂制水及取水口扩建工程,日制水能力由5万吨增加到10万吨、供水能力由4.5万吨增加到8万吨。中心镇、特色镇建设稳步推进,完成邓南街水塔路、正街改扩建工程,完成东荆街东城大道延伸段建设及美化、亮化工程。城乡建设继续保持高强度、高速度推进势头,全区在建工地总数达110个,施工面积230万平方米,数量、面积均为历史之最。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纵深推进“城管革命”。建成数字化城管和110联动指挥中心工作平台;依法强力拆除违法建设297处,面积5.6万平方米,拆违数量、拆违规模为历史之最。完成2个社区架空管线整治工作。重拳出击,取缔非法占道经营1320处;严管重罚,查处违法运输渣土车辆80余台次。协调联动,设置公益广告100余处。示范带动,建成2条花街、1条市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1个市级最美楼顶。优化社区环境,对纱帽城区所有垃圾通道进行了封闭。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新增高压冲洗车、电动保洁车等设施70台套。大力推进老旧社区综合整治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薇西、建材、廖家堡等7个开放式集中型小区道路升级改造,硬化面积5万平方米。大力实施环境提升工程,新增绿地58.61万平方米,完成绿道建设20.9公里。杜绝“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落户,完成7个减排项目,对典金玻璃进行了限期整治。建成全市最大的人工湿地——纱帽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加强排水管网建设,城镇污水集中收集率进一步提高,纱帽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3万吨以上。开展沿马影河排污口整治、截污工作,河水水质有所改善。

港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理顺港区管理职能,初步完成《汉南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启动《纱帽物流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港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年完成投资13亿元;纱帽公用综合码头基本建成,33000吨级泊位即将投入使用,年货物吞吐能力达233万吨;邓南商品汽车物流码头、和润物流码头等港口建设顺利推进。依托长江岸线与港口建设,中海粮油、中技桩业、海波钢构等一批投资过5亿元项目临江布局,武汉长江上游暨武汉西南一流的临江产业带初现雏形。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呈现大进步之势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385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5%。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778万元,扶持297人创业,带动就业1392人。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破解企业用工难题,增加招聘频率、拓展招聘区域,共组织招聘活动12场,7946人达成就业意向,协助引进外地劳动力2260人。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险净增参保6463人。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提高9.8%1097名被征地农民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水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54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6%。城乡低保、高龄补贴提标扩面,实现全覆盖。有意愿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100%。完成公租房建设361套,廉租房租金补贴实现应保尽保。在全市率先开展残疾人居家分散就业服务,集中安置138名残疾人就业。广泛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启动首批18个职工服务中心(站)规范升级建设,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小学发展圈”、“初中共同体”、“学区制”办学模式进一步深化,高水平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汉南一中省级示范校督导复评。完成全区农村学校食堂达标工程,新建3所幼儿园,升级改造6所小学“校中园”。同济卫校、武汉桥梁学校建设工作推进顺利。计生卫生事业巩固发展。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创省级重点专科2个,邓南中心卫生院完成提档升级。全面推进计生信息化建设,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下降。区人口健康公共服务中心获“全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科技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新增科技孵化器面积3万平方米,新建大学生创业苗圃园2000平方米。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专利申请达66项,超过前五年申请总和。天捷重装、大汉口食品公司列入市创新型(试点)企业。新成立6家社团组织,创作文艺作品500余件。大力组织广场文艺演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余场次。成立汉南博物馆,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图书馆获评国家二级馆,新建2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体站、社区(村)文化室提档升级工作。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在武汉市第九届运动会上勇夺56银。获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省级示范区称号。全面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开展感动汉南十大新闻人物评选,发展正能量在汉南大地上不断传递。

社会建设管理明显加强。城乡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全面规范村(居)务公开,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培育发展社会组织16家;深入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婚姻登记处达国家3A标准,为建制镇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发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键通”5238部,系统覆盖12个社区。率先在全市建立“六位一体”的社区矫正中心,社区矫正对象连续7年无一人重新犯罪。落实群众和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健全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体系,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切实关注社情民意,认真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处置,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保持为零。进一步强化生产、流通领域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进一步规范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市场环境不断净化,消费者权益得到切实维护。不断深化“平安汉南建设”,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加快“天网、地网”建设,新建7套电子治安卡口;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秩序,连续13年实现“命案全破”;连续7年保持全省平安区荣誉称号,群众治安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3年位居全市前列。安全生产责任全面落实,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两小”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成功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五)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呈现大提升之势

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建议,54件人大议案代表建议、59件政协建议案提案意见全部办结,办复率100%。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项目建设、土地利用等重大事项,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坚持集体研究,保证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畅通政务微博,开通政务视频,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增强。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组织开展“六五”普法,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基层司法等工作得到加强。

建设高效政府。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项目并联审批,免征38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企业成本3500万元。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构建了网上审批平台、行政监察平台和网上申报平台,在全市率先实现行政审批事项“不出门、全天候”网上办理。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积极稳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了城管、卫生计生、文广新等机构职能,平稳顺利完成食药监、工商、质监等部门管理职能交接工作。加强效能监察和社会评议,坚决查处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规行为,纠正损害群众利益和破坏投资环境等不正之风。

建设务实政府。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始终保持大干快上、难中求进、争先创优的精、气、神,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工作落实。大力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助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十件惠民政府实事全面完成,顺应群众期盼,完成公交一体化改革,两条公交线路271273顺利开通,汉南跨入城市公交新时代。启动工人文化宫建设。全面完成建材小区危房改造工程。

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要求,加强廉政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健全教育、预防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财政性资金和民生项目的监管,严格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工作。挂牌成交土地42宗,经营性、工业用地招拍挂率100%。切实加强审计工作,全年完成审计项目93个,其中投资审计项目75个,审减资金7486.88万元。开展奢侈浪费、公务用车、庆典论坛等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种腐败行为;立案1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7人,其中2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纯洁性,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全民国防意识不断增强,兵员征集再创新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质监、工商、物价、人防、保密、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科协、双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移民、气象、仲裁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各位代表、委员、同志们:过去的一年,全区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创新突破、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可喜局面,这是区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和衷共济、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位老干部,向驻区武警、消防官兵,驻区单位和所有关心支持汉南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一年,对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望,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实力较弱;农场改革还不够彻底,部分街道发展包袱较重;经济缺乏大项目支撑带动,部分项目推进较慢;融资难度加大,建设资金筹措难;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力度还需加大;公务员队伍思想观念、综合素质、工作作风与发展要求还有差距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汉南建区三十周年,也是汉南抢抓机遇、创新进取、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站在新起点,再谋新发展,我们要敢于担当、勇立潮头、击鼓奋进,以勇气面对挑战,用智慧破解难题,靠实干助力发展,以新的业绩在汉南发展史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2014年的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对接、深度融合,大力实施“工业立区、项目兴区、开放强区”战略,打造“五个一流”、建设“四个汉南”,坚持“四化同步”,繁荣社会事业,不断改善民生,着力维护稳定,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1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单位生产能耗下降3.5%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新型工业化为重心,助推“大车都”板块建设

坚持“工业立区”第一战略,紧紧依托武汉经济开发区,以工业大区带动工业新区,努力把汉南建设成为“大车都”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拓展区和配套区。

进一步拓展工业发展平台。坚决抢抓全市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的机遇,落实新城区园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工业倍增发展区一、二期基础设施,启动三期建设,打造30平方公里发展平台。实施通江一路东、西延伸段建设工程,完善一期、二期已建道路的水、电、气、讯、绿化等配套工程,满足签约企业入驻需求。适时启动建设纱帽大道。努力争取调整城规土规,科学谋划三期建设。积极争取上级供电部门支持,完成110KV幸福变电站建设,实施110KV湘洪变电站建设。启动园区职工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商场、餐饮、公交等服务设施向园区布局。完成工人文化宫一期健身中心建设。继续做好征地拆迁与还建楼建设,实现幸福家园还建楼一期交房入住,完成二期主体工程建设。

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坚持把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按照武汉市“大车都”板块规划安排,依托武汉经济开发区龙头带动作用,发挥汉南紧邻三大整车制造中心的优势,大力发展汽配产业。着力推进小糸车灯、古河电工、绍矿、东方隆、富诚、逸航等项目建设,力争全面建成投产;新引进投资过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企业10家以上;大力推进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精密铸件项目建设,促进汉南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链条化发展。围绕“大车都”板块缺失的电子、橡胶工艺、曲轴连杆、离合器、变速器、驱动桥、车桥、轮胎等产业,实施定向招商、补链招商,提升武汉整车本地配套率。坚持“预留最优资源,引进整车企业”不动摇,做好示范园核心区土地招商工作,力争引进一家整车制造企业,带动示范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全面腾飞,为“大车都”板块贡献汉南力量。

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临空”产业发展。抢抓国家下放通用航空飞行审批权的机遇,完成汉南通用航空产业园规划编制与可研报告评审工作。2014年力争举办一次CFE赛事,扩大汉南在通用航空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汉南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落实已签约航空项目建设用地,尽早开工建设;力争启动临时起降跑道、航站楼、油库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集通用飞机组装生产、零部件制造、驾驶培训、竞技比赛、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园,抢战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临港”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汉南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岸线利用和集疏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疏港道路建设。加快武汉船舶交易中心建设步伐。纱帽公用综合码头正式投入运营,力争完成邓南商品汽车物流码头、中技桩业综合码头、和润物流码头建设。大力支持中海粮油、正大水产饲料、大北农、中技桩业、海波钢构等项目建设。着力引进现代装备企业和游艇等船舶制造企业,提升临港产业发展水平。发挥临港产业基础、源头带动作用,积极引进下游企业、配套企业,拉长产业链,壮大产业群。顺应电子商务发展潮流,促进宝湾、三菱普洛斯、宇培、卓尔汉南物流园等企业与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大力发展电商物流业。全力服务格力商用空调项目建设,推动机电及家用电器产业发展。着力支持三六一、天源天骄等项目建设,启动发展总部经济。

实施工业品牌与创新转型战略。实施品牌培育计划,努力打造知名企业、品牌产品、驰名商标。力争新创省级名牌2个,国家驰名商标1个。支持长利玻璃、霞峰消防、江河幕墙等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支持黄鹤农机、大汉口热干面等企业走向世界,支持现代长江、天捷汽车上市融资。完善鼓励创新创业政策,大力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发挥欧洲风情小镇高端、特色新城对高端人才的吸纳作用,进一步拓展科技孵化器和大学生创业苗圃园,把汉南打造成为创新创业者的乐园。

(二)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争当全市、全省乃至中部地区的改革试验先行区。

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充分发挥汉南具备经济与组织结构完整,实施各类改革试验可控性强的优势,对照中央深化改革的领域与具体任务,凡涉及区级行政单位的改革,争取先行先试。整合政府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方面职能,探索推进“大部制”改革。大刀阔斧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把汉南打造成为全市审批事项最简、时间最短、收费最低的行政区。大力推进城乡户籍、教育、住房、社会保障、医疗、就业一体化,逐步消除城乡差异与“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农场体制改革,着力实施国有农场医疗、社保改革,促进农场与街道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城投公司融资主渠道作用,探索发行企业债券,开辟融资新路径,破解城乡建设资金筹措难。

全面推进全域城镇化。全力争取成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加快推进汉南新城(欧洲风情小镇)建设。把2014年作为欧洲风情小镇建设全面推进年、特色彰显年。完成太白路、河湾路、兴一路、台头北路建设,完成兴一路跨太白湖桥结构施工,基本形成小镇一期道路主体框架。以欧洲特色建筑风情为基调,融合多元复合的综合风貌,重点打造“汉南特色之旅”、“现代商贸之旅”和“水岸文化之旅”三大旅游线路,并开发建设商务中心、中央公园、文化活动中心、市民舞台、五星级酒店、水上特色餐厅、特色风情街区、高档养老公寓、体检中心等项目,打造一座精致典雅、生态宜居、产城一体,具有浓郁欧洲风情的现代智慧新城。力争集欧洲风格之大成的美丽生态旅游新城可接待游客。按照汉南全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完成乌金社区三期、湘隆社区三期建设,动建乌金社区三眼桥片,启动纱帽农村片区全域城镇化建设。引入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探索形成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农村社区管理新模式。

大力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加强区域一体化发展,主动融入“大车都”经济板块。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全力配合开发区拓展发展空间。主动承接开发区汽车、机电制造等产业辐射,加快合作共建汽车产业配套新基地步伐,力争在汉南再造一座新车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突出招大、引强、选优,进一步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依托现有产业优势,进一步创新招商思路、调整招商策略,倾力推动资本引进质量和项目建设效率全面提升。充分发挥专业招商团队的作用,重点盯住长三角、珠三角和港台、日韩、欧美等国内外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坚持以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为重点,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对汉南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投资项目。加快推进中法合作大学落户工作。全年新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3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引进一家投资过50亿元项目。

(三)以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为目标,建设生态美丽汉南

融入武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蓝图,坚持高标准、高强度推进城乡建设,努力把汉南建设成为大车都一流基础设施的延展区,一流的滨江滨河生态宜居区。

着力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通顺大道汉南段建设,2014年底实现全线通车,加快推动轨道交通项目,实现与“大汉阳”交通路网“无缝隙、多渠道”融合对接。完成白马桥、马影河大道延伸段、学院路、滩头山路建设,实施滨河大道、佳园路、兴三路延伸工程建设,壮大城市交通主骨架,畅通城市道路微循环。继续实施市政道路黑色化工程。启动城区旧改规划编制,拟定实施方案;适时启动陡埠、幸福片区旧改工程,加快坛山旧改步伐。完成朱家山北路、纱河南路以及居民社区路灯安装工程,同时启动路灯无线智能监控系统。完成黄金线建设,实施东沟公路大修改造,打通街道工业园对外通道与疏港道路。

着力抓好城市管理与生态环境建设。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大城管与环境保护工作。强化“大城管”工作机制,大力推行“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城管。进一步延伸城管执法,实现城市综合治理全覆盖。启动兴城大道沿线城市景观设计工作。保持打击城乡违法建设高压态势,坚决取缔出店占道经营,严惩渣土污染。实施工业倍增发展区坛山路垃圾中转站建设,新增垃圾中转能力200吨。建设洗车、修车集中点,从源头控制占道洗车、修车。实施纱帽城区公交提升工程,改造1条线路,力争新开通2条线路。加强高耗能行业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汉南新城、碧桂园周边现有工业烟囱排放,启动长利脱硝工程,着力控制典金玻璃等企业废气排放,全区空气环境优良率保持全市前列。以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加强湖泊保护。启动马影河邓南段整治工程,实施滨河生态林建设。完成滩头山100亩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完成汉南人工湿地景观绿化工程,建设全市首个人工湿地公园。实施纱帽污水处理厂扩建规划工作,启动邓南污水处理厂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生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四)以品牌特色为抓手,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坚持“四最”农业发展方向,坚持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努力把汉南建设成为全市现代都市农业的核心区、特色农业重点发展区。

加快现代设施农业与两型农业发展。全年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5000亩以上。以设施蔬菜基地为核心,大力发展快生菜板块。进一步拓展湘口和东荆葡萄、草莓基地。加快湘口、东荆名特水产板块提档升级。着力推进主导种养殖业全程机械化,推广适用新机具2000台套,新增农机装备总动力1万千瓦。争创绿色食品品牌10个。新增推广循环农业模式2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培育家庭农场20家,争创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完成邓南街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工作,基本建成农村产权数据库。完善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邓南街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站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沙荆河、总段沟、丁字河、滩头河等沟渠清淤,实施十八家泵站扩容改造。

加快休闲观光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支持楚湘公司完成接待中心、人文景观等工程建设;启动海图、山高二期、华景天地、青草湖休闲区等项目建设。大力支持兴办林果产业园,发展生态旅游项目。积极争创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稳定在13家以上。加强与中粮集团等加工型企业的对接,力争部分企业落户我区。积极支持豪客家族、得时利等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加大湘洪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力度,配合支持正大集团、大北农尽早开工建设,尽快完工投产。

(五)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推动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坚持发展为民,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社会稳定,把汉南建设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示范区。

致力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缓解“就业难”;加大各类招聘活动举办频率,外引内联,缓解“用工难”;全年新增就业3500人以上,协助引进外地劳力2000人以上。全面推行残疾人居家分散就业,有效提高残疾人自主生活水平。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确保适龄人员参保缴费率达到85%以上,符合领取条件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参合率保持98%以上。继续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问题。着力抓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巩固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成果。新建8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3家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提升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为全区农村福利院安装数字电视,丰富老龄人精神文化生活。

统筹发展各项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创建均衡教育示范区为动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加大实训教学力度,培养实用型人才。加速同济教育园区与武汉桥梁学校建设。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30场次。筹备举办全区首届体育运动会。建设汉南区市民体育健身服务中心。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加强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继续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创建工作。开展卫生技术培训,大力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实施卫生计生竞进提质工程。健全三级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网络体系,深入推进汉南医疗联合体建设。依法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提高出生人口综合素质。认真开展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准确详实的数据。抓好国防建设、优抚安置、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人事、档案、仲裁、慈善等工作。

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健全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社会群体服务管理和信访维稳、风险评估等机制,积极排查、认真研判、主动化解社会矛盾。探索建立区人民调解中心,完善大调解机制,建立律师进社区、法务工作室进村队工作机制。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深化“平安汉南”建设,启动“平安城市”二期建设。新增一批公共场所监控探头,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抓好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推行农村网格化管理,夯实平安创建的基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等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强化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安全管理,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健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政企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保障和救援能力。

(六)以政府自身建设为关键,推动民主法治巩固发展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设亲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打造政务环境优良区。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提高议提案办理质量和效率。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研究等重大决策程序,使政府决策更加符合发展实际和群众愿望。深化政务公开,开通政务信息手机报,拓展信息公开渠道,确保政府行为更加规范透明。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

坚持高效施政。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通下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思路在基层理清,问题在基层解决,作风在基层展现,工作在基层落实。健全工作责任机制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对标一流、高频调度,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构建区、街、村(队、社区)三级政务服务网络,打造一流的网上“政务服务大厅”,降低企业群众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坚持廉洁从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廉政风险防控和公共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坚持勤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推进财政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违规问题,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悠悠万事,民生为大。2014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好十件惠民实事,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1、实施城中湖薇湖综合改造工程,全面推进马影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沿河绿道,改善居民生活、休闲环境。

2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区内客运交通与纱帽城市公交。

3、实施“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为全区贫困妇女“两癌”提供免费治疗;实施出生缺陷二级干预免费服务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工作。

4、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站,形成基本覆盖全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体系。

5、改造老旧社区泥巴路和排水管网,推进支路、社区道路亮化工程,新装路灯150盏以上,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6、完成农村主要道路危桥改造工程,保障农村居民出行安全。

7、组织失地农民就业培训1000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进村培训3000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促进农民增收。

8、为困难群众、园区企业职工和农民工无偿办理法律援助700件以上。

9、在工业倍增发展区、江滩公园与纱帽公园提供公益免费WIFI服务。

10、在每个社区建立残疾人居家分散就业服务站,帮助重度残疾人实现就业。

各位代表,我们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赋予我们重任,百姓寄予我们厚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咬定目标不放松,抢抓机遇不停步,加快发展不懈怠,攻坚克难不气馁,以海纳百川的气魄、万马奔腾的动力推动新的跨越,为打造“五个一流”、建设“四个汉南”,创造让汉南人民更加满意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南区 政府工作报告 汉南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