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调研】关于全区奶牛养殖调研报告精品

时间:2023-04-20 16:2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全区奶牛养殖的调研报告按照区委的“农转牧”工作要求,近日对全区奶牛业发展进行了专门的调研。一、发展概况(一)发展养殖自然条件。红岗区现有耕地8.3万亩,林地4.8万亩,草原33万亩。冬季寒冷有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畜牧调研】关于全区奶牛养殖调研报告精品,供大家参考。

【畜牧调研】关于全区奶牛养殖调研报告精品



关于全区奶牛养殖的调研报告


按照区委的“农转牧”工作要求,近日对全区奶牛业发展进行了专门的调研。

一、发展概况

(一)发展养殖自然条件。红岗区现有耕地8.3万亩,林地4.8万亩,草原33万亩。冬季寒冷有雪,春秋季风多,无霜期较短,雨热同季,有利于牧草生长。天然牧草资源丰富,草场类型主要是草甸草原类和草本沼泽类,草质优良,营养价值高。位于北纬45度世界奶牛带和奶牛主要饲料——玉米生长带上。具有发展奶业经济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气候条件和经济基础条件。

(二)奶牛养殖现状特点“农转牧”发展战略实施7年来,全区奶牛数量较2003年的不足3000头增长了4倍多,奶牛养殖特点可总结为“总量较显,水平偏低,两种养殖模式并存”。

总量较显。截止到200912月,全区奶牛存栏量达12161头,其中兴隆牧场村2491头、民吉村2053头、中内泡村1870头、宏伟村923头、杏树岗村701头、先锋村487头、兴隆河村453头、金山堡村445头、太平山村309头、义和村308头、各街道共730头。同时,位于民吉村的红岗奶牛城奶牛存栏量已达到1200头。

水平偏低。全区奶站数量已发展到22个,达到村村有奶站的目标,初步实现产销一体化。仅有杏树岗奶牛城、中内泡奶牛广场等少数集中规模养殖奶牛场,其余皆为散养,奶牛养殖方式和技术手段较为落后,生产管理水平较低。养殖户与奶制品生产企业之间联系松散,本地奶制品企业少而弱,产业化水平低。

两种养殖模式并存。各村奶牛饲养数量从300头到2000余头不等,主要采用两种养殖模式。绝大多数采取“户有户养”模式,以家庭散养为主,规模小、管理粗放,通常是夫妻经营,种地、打工、养牛三不误,养殖规模大多在2-5头之间,分户饲养,独立核算,不计成本。少数采用“合作社”模式,如杏树岗奶牛城,作为大型奶牛养殖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经济效益较高。

二、存在问题

我区奶牛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缺乏规划,奶牛养殖整合力度低。奶牛养殖业缺乏科学规划,未出台奶业发展专项规划,缺乏促进奶牛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的有效机制;缺乏从产业角度对奶牛养殖进行整体定位的发展意识。奶牛养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家庭副业的形式存在,全区奶牛养殖及奶业发展的资源整合程度低,导致奶牛养殖经营方式手段单一,整体发展水平低下。

(二)养殖粗放,收益水平低效。多数奶牛处于简单散养状态,奶牛随意放养与草原生态保护矛盾突出,遭遇发展瓶颈,严重制约了奶牛数量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种“散养为主、规模经营为辅”的粗放方式,难以形成专业化生产规模。实际情况是,散养的人力和饲料等物化成本不进入市场,使其相对收益率较大,但规模效益低(见下表)。而且,随着奶牛养殖业迅速发展,人力和饲料成本逐渐进入市场,这类物化成本的涨幅必将超过奶价提升速度,将使得奶牛养殖户比较收益减少,导致奶牛养殖户积极性有所下降。改变传统散养模式,推广奶牛养殖小区、托牛所、合作社、庄园式等现代高效模式,已成为红岗奶牛养殖业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三)政策缺失,发展速度放缓2003年红岗区奶牛动员大会后,区委区政府曾出台对奶牛养殖大户提供资金、风险支持等优惠政策,但目前这一政策已取消。从近年来奶牛数量变化中看出,政策取消后,奶牛数量长时间没有出现较大增长。

(四)管理滞后,经营效益不高。一方面,虽已全面实行草原禁牧,但散养屡禁不止,仅靠杏树岗镇草原部门及区动检站对草原禁牧行使有限的管理,对违规放牧现象约束力弱,难以有效解决奶牛养殖与草原禁牧的矛盾。另一方面,散养模式增大了政府主管部门管理成本,无法对大多数养殖过程、卫生安全、奶源质量做到有效监管。第三方面,在农村奶站管理上也存在失位的问题,个别村奶站拖欠收奶款的情况较为严重,至今未予有效解决,损害了奶农的切身利益,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五)结构失衡,产业发展失衡。一是畜牧养殖从业人员结构失衡,农村养殖户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9年,信息了解少,缺乏养殖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缺乏,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无法开展有效的技术服务。二是养殖结构不合理,饲养品种单一,养殖年限长,奶牛换代速度缓慢,淘汰率低,风险抵御能力差,良种奶牛的引进及良品种选育受到限制,数量增长而质量下降。这可以从奶牛单产水平横向比较上看出来。

三是产业结构异化,辖区仅有奶制品企业两家,对牛奶生产幅射影响小,奶产品多以原始形态以及粗加工半成品形态向外销售,产品处于产业链的最下端,经济附加值低。奶牛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有效的行业组织,致使原料奶收购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龙头企业与奶牛养殖户的利益关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养殖户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

三、建议与措施

就如何更好地推动红岗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工作未开,规划先行。对全区奶牛养殖状况进行全面摸底清查,邀请专家会同区、镇农业畜牧部门,做好红岗区510年奶牛养殖规划。从产业基础抓起,争取市、区产业政策配套,选取适合本镇养殖模式,完善基础设施,整合现有产业资源,引导和扶持奶牛养殖向规模化、专业化、优质化生产过渡。建立落实责任制,保证规划执行的连续性,有效的推行科学养殖。

(二)活用政策,做强组织2008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安排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的政策。抓住利好机遇,积极争取中央、省市预算资金支持,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借鉴红岗奶牛城、中内泡奶牛广场经验,力争在宏伟、兴隆牧场等奶牛养殖专业村建设相应形态的规模养殖场,鼓励支持养殖户与村委会合作,成立奶牛合作社和奶牛养殖小区。对先锋、太平山等非奶牛养殖专业村,鼓励一定实力的养殖户通过奶牛入股等方式,加入到奶牛养殖专业村的奶牛合作社及养殖小区中,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在三年时间内将全镇奶牛规模养殖率从现有的不足30%提高到70%

(三)突出产业,打造链条。突出生产效益最大化,打破传统奶牛养殖小圈子,拉长奶业产业链。以奶牛养殖为中心,壮大以奶产品加工为核心的二产,在加大助农力度、提升养殖规模和专业化水平的基础上,依托大庆市区市场潜力,发挥地缘优势,引进奶业加工企业,实现本地奶产品生产、加工一条龙,提高产品附加值。继续坚持以三产视角创意一产发展,创新生态旅游农业实现形态,主推以奶牛养殖、田园风光为主题的农家游,实现奶牛养殖与生态旅游农业的融合,提升生态旅游农业吸引力,切实将景观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加强监督,规范管理。加强对草原禁牧的管理监督,将区、镇相关部门执法力量进行整合,制定严格的执法章程,强化区镇相关部门与村委干部的联系,建立新型三级联控机制,使区、镇、村形成合力,做足草原禁牧的宣传、预防、执法工作。强化对牛奶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情况监控,重点对采用散养方式的小养殖户牛奶生产卫生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力保牛奶生产质量。提高对各村奶站的管理水平,组织财会专业人员对奶站财务状况进行定期抽查,对挪用收奶款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防止出现长期拖欠奶牛养殖户奶款等违法违规现象,保护奶农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推荐访问:全区 奶牛 畜牧 【畜牧调研】关于全区奶牛养殖调研报告精品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