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4-20 12:2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各位同志: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市人大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2008年工作回顾2008年,是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沉着应对复杂多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丽江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丽江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市人大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战胜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的一年,也是我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和衷共济、奋发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特色方向不动摇,咬定发展要务不放松,加强民生保障不懈怠,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落实,生态产业发展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建设初见成效,全市经济社会步入了一个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时期。

(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2008年,我们经受了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挑战,也经历了突如其来的多重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政府工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与丽江实际紧密结合,不断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出台新的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新一届政府的良好开局。通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达到1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100亿元,达到115.4亿元,增长3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5亿元,增长3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99元,实际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2374元,实际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09亿元,增长29.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8%;城镇登记失业率3.4%;人口自然增长率4.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9%,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基地的目标,全市农林水支出5.35亿元,增长66.4%,完成农业总产值37.8亿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52元,是我市农民收入增幅较大的一年。开展了21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790公里、乡(镇)通油路工程366公里、新建沼气池1.2万口、节柴改灶7000户、解决了4.7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开展了永胜县涛源乡、华坪县中心镇土地开发整理和玉龙县石鼓镇灾毁农田治理项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种植核桃、雪桃等经济林果100万亩。大力扶持58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累计打造了37个地方品牌。粮食总产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达到42.7万吨,增长4.3%。收购烟叶30.1万担,迈进全国重点烟区行列。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积极开展重大动物疫情预防和控制工作,完成畜牧业总产值15.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7%

工业经济稳步较快增长。紧紧围绕建设清洁能源基地的目标,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完成工业总产值57.1亿元,增长15.4%,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增长18.2%。全力支持配合开展金安桥、观音岩、阿海、龙开口、鲁地拉、梨园六个水电站筹建工作,积极发展小水电,水能资源开发取得了新进展。积极培育工业强县,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煤炭、建材、生物资源开发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电、煤、水泥、化肥等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工程,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7.7%

旅游业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目标,积极推进旅游业六个转变,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引进上海金茂、云南旅游产业集团等企业参与旅游资源开发,促进玉龙雪山景区的巩固提升、泸沽湖景区和老君山国家公园建设的融资开发。加大旅游市场的规范和整治力度,出台了丽江旅游管理、旅游宣传促销管理等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旅行社整合,规范特色等级饭店管理。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的严峻形势下,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促进旅游市场的恢复和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25.5万人次,增长18.1%,其中,海外游客46.6万人次,增长16.4%;旅游业总收入69.5亿元,增长19.2%

投资和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不断改善投资结构和环境,积极主动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实施了367个投资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取得重大突破。祥宁线永胜至宾川二级路,西山游路古城、玉龙段,华坪县城至永兴油路等重点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大丽铁路、仁丽铁路、丽江机场改扩建、木底箐水库、丽江古城至泸沽湖旅游小环线、“三河三路”建设与环境整治等重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和市政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消费需求增长加快,经济增长正逐步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投资和消费协调拉动转变。

财政收支持续增长。积极培植财源,不断强化税收征管,充分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月平均增幅保持在30%以上。全市财政总收入15.6亿元,增长3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6.7亿元,增长27.8%。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打造了一批具有带动力和竞争力的县域特色产业园区,玉龙、永胜两个贫困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金融运行平稳。加强与金融单位的协调与衔接,金融环境不断改善,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0.5亿元,比年初增长23.5%;各项贷款余额116.6亿元,增长10.2%

(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行政审批项目90项。继续实施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主的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金融体制、国有粮食企业、供销合作社、农村税费及综合配套改革等工作稳步推进。旅游、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成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对外开放战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成功主办或协办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型主题活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配套工作座谈会等大型活动。接待了大批国内外政要、友好人士和媒体记者。与国内外友好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对外交流更加活跃,进一步扩大了丽江的知名度。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大力拓展招商引资领域,与上海中邦置业、阿曼集团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促进了全市开发建设。实施165个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74.7亿元,增长65.7%。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4597万美元,增长168%

(三)坚持统筹协调方针,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积极发展科技事业。认真实施科教兴丽战略,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实施重点科技项目20项,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44.8%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举全市之力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支出5.87亿元,增长16.8%。“两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继续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受益学生16.7万名。新建校舍5.2万平方米,改扩建校舍1.2万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3.9万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华坪女子高中建成招生,丽江师专搬迁新建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医疗卫生支出2.39亿元,增长19.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农村人口,参合86万人,参合率87.7%。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疾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加大了对食品、药品的监管和查处力度,认真处理与“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的问题。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结构趋于合理,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733万元,增长51.6%。实施了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覆盖率达80%,电视覆盖率达88.2%。举办了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文物,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经营户达3100多家,从业人员1.6万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0.6亿元,增长12.6%。市体育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全民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城乡面貌不断发展变化。切实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化率达25.8%。城市规划区面积达72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36.5平方公里。积极推进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工作,新增市区绿地面积24.5万平方米,相继建成了一批富有丽江特色的园林景观,荣获首届中国十佳绿色城市殊荣,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城市。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支出1.96亿元,增长40.4%。高度重视境内金沙江、泸沽湖、程海、拉市海等重点水域的保护工作,水质稳定趋好。切实加强天保工程区2249.6万亩天然林的管护,完成 25.3万亩天保公益林建设和3万亩退耕还林工程,义务植树187.8万株,实施水土流失治理95平方公里,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基本稳定,森林覆盖率达54%。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四)坚持以人为本,民生状况不断改善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5.69亿元,增长29.2%。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劳动关系和收入分配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招考公务员233名、事业人员616名,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25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260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7200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六类保险参保人数达26万人。全面实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和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保健长寿补助的惠民政策。14万特困群众享受到低保政策,着力解决1.42万农村“五保户”的供养问题,实施了1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和501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清理拖欠工程款6520万元、农民工工资450万元。

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投入冬春灾民生活救助资金2260万元,民房恢复重建资金1080万元,口粮救济10.3万人,安排2万套御寒服装救助贫困学生。积极组织开展 “汶川大救援、丽江大行动”,捐款2246万元。

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37个,易地扶贫开发搬迁1200人,产业扶贫投入1.6亿元,增长117%,是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投入最多的一年。

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了矿山、交通、消防等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事故起数下降11.5%,死亡人数下降12.5%

(五)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各级政府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改革创新精神和扩大开放意识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以落实“四项制度”为契机,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创新政府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强化督查,着力提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完善。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103件、政协委员提案165件,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落实。坚持依法治市,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依法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一批社会热点难点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深入开展以“打黑除恶”、命案侦破以及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为重点的严打整治斗争,切实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全市综治维稳目标责任制考核继续保持全省先进。出色完成奥运火炬在丽江的传递,得到北京奥组委的充分肯定,受到公安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力维护藏区社会稳定,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确保不出大事,力争不出小事”的目标。加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启动实施新一轮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

重视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干和老龄事业。加强了审计、统计、地震、气象、水文、档案、地方志、红十字会、对台和侨务等工作。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活动,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各位代表,过去的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遇到了诸多重大挑战和考验,尤其是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绩来之不易,这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向驻丽解放军、武警部队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丽江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为丽江的发展进步倍感振奋,对丽江的美好明天更加充满信心,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还较薄弱;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改善民生的投入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少数干部职工宗旨意识淡薄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强化措施,认真扎实地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9年主要目标任务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严峻挑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以促进发展为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投资拉动为重点,全力以赴保增长,千方百计保民生,立足长远保生态,齐抓共管保稳定,同心协力保和谐,为使丽江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和压力,但也有许多有利条件。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困难明显增加,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逐步显现,给我市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明显增大,我们将面临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的压力;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压力;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更为迫切的压力。但也要看到,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对丽江加快发展有利,国家扩大内需的决策,为我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切实增强又好又快发展后劲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同时,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丽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为实现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审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重大历史机遇,把丽江放在全国、全省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和推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断开创丽江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努力实现由品牌丽江向实力丽江转变的目标。

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我市实际,今年政府工作要着重在以下10个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着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始终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继续对农民实行种粮、良种、农机等直接补贴,加大对生猪生产、油料发展和农资经营的扶持力度,健全旅游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全面推进配套改革。着力推进 15 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完成农业总产值40亿元,增长5%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积极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道路、电网、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团山、崀峨、小坪3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抓好13座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积极争取开工建设文海水库和腊姑河水库,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力度,力争改造8万亩,解决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实施通乡(镇)油路工程90公里、通村公路工程580公里、沼气池7200口、农村节柴改灶400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5000户,建设5个农村客运站,着力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力度,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抓好返乡农民工的服务工作,积极为农民工搭建就业、创业、兴业的平台,引导农民工实现二次就业、自主创业、带头兴业。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切实抓好粮食增产计划,大力推广良种和增产技术,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万吨左右,充实粮油储备。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模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鼓励专业大户、科技能手扩大经营规模,促进优势生物产业发展。引进和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完成烟叶收购35万担。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市场流通体系。加强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力争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6.2亿元,增长5%

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围绕“五个带动”,加快山区综合开发,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认真抓好200个整村推进项目,培训转移贫困家庭劳动力800人,引导培训输出5000人,产业信贷扶贫投入1.6亿元,易地扶贫开发搬迁1000人,不断巩固和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是实现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突破口,也是丽江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我们要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技术创新,培育产业集群,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

积极培育工业支柱产业。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决定,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进”的方针,继续巩固壮大矿产、建材、能源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旅游特色产品、优势农产品及以生物资源为主的食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努力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认真抓好工业双百工程,实施好华坪县高源建材公司水泥熟料生产线、华坪县捣固焦及甲醇生产项目和永保水泥技改项目,切实增强工业发展后劲。认真做好矿产资源普查工作,科学编制全市矿产资源产业发展规划。高度重视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工作,确保工业生产的有效供给。加强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动态监测,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努力完成工业总产值65亿元,增长18%

重点培育以水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加强协调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面支持、协调、配合做好金安桥、阿海电站项目核准及建设工作,配合做好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梨园电站的筹建工作,协助开展龙盘、两家人电站的前期工作。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规划,促进配套产业发展,延伸水电产业链。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加大农网、城网改造力度,积极推进丽江古城至华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金安桥电站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做好移民工作,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发展。

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创新体制和机制,在合作建设园区和“一园多区”上实现突破,不断提升园区的综合实力。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强化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推动玉龙、永胜两个省级工业园区和华坪石龙坝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工业的合理布局和集群式发展,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和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为重点,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全面发展,努力完成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5.2亿元。

(三)深入实施旅游强市战略,着力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

旅游业是丽江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要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的严峻形势下,积极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不断丰富旅游内涵,做精景点,拓展市场,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着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继续深化旅游改革,把市场调节和行政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旅游业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调控、市场主导为主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旅游目的地向既是旅游目的地又是旅游集散地转变;由观光、休闲度假型向综合型旅游转变;由行政手段管理为主向依法治旅为主转变,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平等竞争的环境,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和质量。

进一步加大丽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入贯彻省政府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会议精神,抓好以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和老君山景区为龙头的旅游发展项目,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和成熟品牌的带动作用。继续实施好丽江古城狮子山环境整治项目,切实抓好原地区医院片区、黑龙潭南门至玉缘桥片区规划,加大对古城商业活动的引导和调控力度。继续抓好玉龙雪山景区综合开发和环境整治,认真做好国家冰川地质公园的申报以及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的基础工作,启动玉龙雪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抓好泸沽湖女儿国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泸沽湖机场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泸沽湖景区旅游发展环境,争取在年内成功申报4A级景区。与云南旅游产业集团合作,加快老君山国家公园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增加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旅游业综合效益。继续推进红色旅游发展。启动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前期工作。提升和规范民俗旅游,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等大众旅游。

加强旅游软件建设。着力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无证照非法经营旅游活动,查处旅行社超范围经营和非法转让业务经营权行为,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加强旅行社和导游管理,强化行业自律,提高导游队伍素质和服务质量。强化旅游市场营销,积极拓展国内高端游客市场和海外客源市场,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80万人次,增长10%;旅游总收入75亿元,增长10.2%

(四)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历史机遇,着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投资既是打牢丽江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的需要,也是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我们要建立健全项目工作机制,集中精力抓一批能够带动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重大机遇。要牢牢把握国家加大投资的重点领域和投资方向,围绕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旅游业提质增效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储备和申报一批有规模、科技含量高、能持续带动丽江未来几年投资增长的大项目。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强化部门申报项目责任,加强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努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进程,积极争取今年推介的项目数量和质量均要高于去年,确保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盘子,为丽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扎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做好丽攀高速公路丽江段、宁蒗县城至泸沽湖公路、宁蒗县南瓜坪水库和永胜架子桥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丽江机场至关坡一级公路、泸沽湖机场、泸沽湖机场专用公路、大丽高速公路丽江段和丽香铁路丽江段等重点项目;切实抓好大丽铁路丽江段、仁丽铁路及火车站建设;加快推进丽江机场改扩建、雪山水城、雪山路、丽江古城至泸沽湖旅游小环线、拉市海调蓄水工程等续建重点项目建设,以大项目推动经济大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狠抓项目落实工作。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市级领导联系制度、督导制度、并联审批和限时办结制度,以及全过程服务制度,确保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按期开工。严格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工程廉政合同等制度,严把工程质量关。加大项目稽查、审计监督力度,确保国家建设资金安全运行。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改革开放是富民强市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靠开放的活力增添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创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体制和环境。

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继续深化财税改革。积极引入战略合作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理顺基础性产品价格关系,配合做好石油、天然气、电力价格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将农业供水纳入政府价格管理范围。切实加强市场物价监管,依法打击价格违法行为,保持物价相对稳定。积极探索建立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投资核准制、备案制和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

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扩大开放,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举,内引外联,着力提高“引进来”的规模和水平,充分吸引和聚集国内外各种生产要素,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激活发展的动力。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合作开发资源、工程技术承包,扩大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力争把丽江机场申报为口岸机场。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调整招商思路,规范完善招商措施,强化激励机制,把招商引资工作成果作为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新引进项目资金到位率和项目质量。逐步建立新落户项目绩效评估体系,把好项目的投资规模、产业政策、规划审批和税收、社会效益评估等关口,努力提高新引进项目对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认真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依托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范围和规模。积极发展壮大自营进出口企业,不断提高出口产品比重,力争完成进出口总额5000万美元。

(六)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走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城市化道路,通过支持农村发展和完善城乡双赢市场机制,实现集中聚集和集约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高起点规划。加强规划对城镇化发展的引导,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坚持城乡统筹、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努力实现规划全面覆盖城乡建设。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证规划的控制力和执行力。

加快城乡建设。加大城市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健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城市化率达到26.8%。严格依法管理土地。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和完善乡(镇)建设管理体制,加快重点集镇建设,鼓励和支持国内外企业参与旅游小镇的保护开发。

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统一领导与分级负责相衔接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城市管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广泛开展以市容卫生、环境专项整治等为重点的城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规范维修基金管理工作。强化城市综合执法,加大对违规建设的查处力度,实现高效有序管理城市。

(七)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是丽江的品牌和形象。我们要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使青山常在、绿水常流,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加强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坚持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促使生态文明建设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继续实施七彩云南丽江保护行动,自觉履行《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丽江宣言》,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做到资源开发与生态恢复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落实。积极推进生态市创建工作,组织编制丽江市生态建设规划。强化对水源地保护和水资源监测管理,加强境内金沙江、玉龙雪山、泸沽湖、程海、拉市海、老君山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监管,加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加大生态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种植核桃、雪桃等经济林果80万亩。认真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58.8万亩、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3万亩。依法治林,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力度,严厉打击偷砍盗伐行为,切实规范木材市场。进一步加大城市面山整治力度,实施好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不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继续开展“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防止土壤污染,控制面源污染。

加大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化规划,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实施好城市道路、公园、河滨走廊等绿化建设项目,继续开展“园林式单位(小区)”创建活动,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绿地的日常养护和管理,严肃查处各类侵占绿地、破坏绿化的行为。

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创新能源节约激励机制。严格执行新上项目“三同时”制度,严把项目环评关。加快推进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和企业清洁生产,抓好耗能、排污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任务。广泛开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活动,建设节约型社会。

(八)高度重视财税金融工作,着力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围绕财源建设,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地方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认真落实丽江市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分类谋划、以类定标、因类施策的原则,以产业建设为重点,提高各县(区)之间产业发展分工与互动的关联度,通过扩大开放,把外部的资金、技术、人才与当地资源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鼓励和支持各县(区)从自身实际和优势出发,积极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切实抓好财税工作。坚持巩固基础财源,壮大骨干财源,培植主体财源的原则,集中财力支持一批重点财源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目标。依法治税,进一步完善税源监控体系,加强重点税种和重点行业的征收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均衡入库。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继续深化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强对财政性资金征收、管理、使用的监控,更好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加大财政预算支出监管力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节约,公务用车购置和使用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经费、因公出国经费实行零增长。新增财力重点向“三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倾斜,建设“民生财政”。全面清理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想方设法将存量变现、盘活。

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坚持金融经济分析会议和银政、银企座谈会制度,促进银政、银企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继续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九)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又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强化科技支撑。普及科学知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实施25项重点科技项目,充分发挥科技在培植和壮大支柱产业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努力实现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继续改造中小学危房3.5万平方米,优化中小学布局,整活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千方百计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补助16.8万名学生。认真落实好丽江市政府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安排2万套服装救助贫困学生。着力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新建市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做好丽江师专和市委党校搬迁新建工作。实施好基础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工作,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继续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安全的校园环境。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抓好县乡“两馆一站”建设,新建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启动市东巴文化研究院改扩建、市博物院二期工程和市老年人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书屋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繁荣文化事业。认真开展好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切实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快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在注重传统媒体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新兴媒体建设和管理。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服务和引导,拉动相关产业联动发展,不断提高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净化文化市场。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力争完成市体育中心建设项目,加快建设一批群众体育活动场地,全面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对全市低保对象、五保户、重度残疾人、计划生育家庭个人缴纳的参合资金给予全额补助。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抓好市医院第二住院大楼、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建设,重点实施好1个县级医院、11乡镇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提升改造工程,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疾病预防、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治能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行业。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食品、用药安全。继续实施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和农业人口“奖优免补”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倡导全民创业。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启动千名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计划,通过招考公务员、事业人员、大学生村官,以及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YBC青年创业行动计划”、参与水电开发建设、到旅游行业见习、清理机关事业单位计划外用工等方式千方百计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帮助400名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确保六类保险人数达到32万人,增长23%。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关心企业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城乡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建设廉租住房5万平方米。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和抗灾救灾工作,尽力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和应急预案体系,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的监测、预警、预报、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工作。加强煤矿、尾矿库、公众聚集场所、学校、建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消除安全隐患,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十)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建设和谐丽江

民主和法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继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把社会主义道德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全民道德觉悟。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新风,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引导全社会逐步形成崇尚和谐、维护和谐、促进和谐的行为规范。

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与政协协商,自觉接受民主监督,接受新闻舆论和公众的社会监督。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依法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加快推进依法治市工作进程,切实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维护藏区的发展和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活动,强化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预警工作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坚持和完善维护稳定责任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疏导和调处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政法基层基础建设,建立健全覆盖面广、控制力强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重视消防和交通安全工作。群防群治,大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继续开展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

继续重视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干和老龄事业,切实加强审计、统计、地震、水文、气象、档案、地方志、红十字会、对台和侨务等工作。

为切实做好今年的工作,市政府继续为人民群众办“10件实事”,实施“30项重点工程”,严格执行责任制,进一步强化考核奖惩机制,全力推进工作落实。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执政能力

推动丽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干部职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推动改革创新、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把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的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切实推进阳光政府建设。建立健全制度落实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四项制度”建设,加大县级政府同步推进力度,将实施范围向学校、医院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拓展,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促使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①是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加快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②是推行重要事项公示制度,使政府工作更加广泛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③是推行重点工作通报制度,推动工作落实,提高各级政府执行力。④是推行政务信息查询制度,及时、高效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务信息的多样化要求。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来,努力实现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有机协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加强后续监管。开展政府工作绩效评估,建立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滥用权力和失职渎职行为的追究力度。强化政府系统内部监督,支持监察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以强有力的行政监督确保制度及时落实。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总结推广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体现群众意愿。严明政治纪律,强化督促检查,确保令行禁止。坚持求真务实,切实精简会议,强化责任意识,狠抓工作落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增强公仆意识,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特别是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和制约。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土地征收出让、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权力运行。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惩治腐败,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干净运行。

各位代表,加快丽江发展,是历史的重任,人民的重托。机遇和挑战考验着我们,事业和使命召唤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各族人民,奋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推荐访问:丽江市 政府工作报告 丽江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