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时间:2023-04-20 12:10: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章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十一五”时期及2010年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章丘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

章丘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章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及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中共章丘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富裕章丘、和谐章丘、幸福章丘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00.6亿元,年均增长18%,是“十五”末的2.3倍,人均生产总值7458美元。地方财政收入28.9亿元,年均增长19%,是“十五”末的2.4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5亿元,年均增长17.8%。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县域50强,位列2010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38位。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15.855.428.8调整为10.857.232。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形成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突破900亿元、利税达到88.9亿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产值比重提高22.3个百分点。五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6%,新认定省级以上技术中心6家、中国驰名商标7件。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60.1亿元,年均增长16.7%,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房地产、金融保险业较快发展,售出全国首台“家电下乡”电脑、冰箱,我市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家电下乡先进(县)市。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品牌农业扎实推进,粮食连续8年增产,济南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1家,完成土地整理40万亩,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0万亩,亩均产出效益增加1640元,被评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节能减排深入推进,五年取缔土小企业1008家,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14条,“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完成市镇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国库集中支付、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实施公交国有化改革,推进市属企业改制,鼓励优质企业挂靠联合与上市融资,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全省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和统筹城乡公共服务改革、土地增减挂钩试点成效显著。开放型经济深入发展,引办项目累计投资850亿元,亩均投资强度达16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8.5亿美元,出口总值10.7亿美元,均是“十五”期间的3.9倍。连续三年跻身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 

——城乡环境持续优化。五年投入城乡建设资金150亿元,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城镇总体规划修编,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达到90%,城市规划区面积扩展到18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拓展到6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3%。新建改造县乡道路561.9公里,城市供水普及率、集中供热率、燃气气化率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100%43%98%92%,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自来水,新火车站建成使用并停靠动车组,城乡承载功能不断提升。建成清照词园、荷花公园、体育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工程,“一河两城”新框架初步展开。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网络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加大泉水保护力度,泉水实现持续喷涌。巩固扩大绿化成果,城市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1.01%28.4%,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扎实推进美国白蛾防治、秸秆禁烧、森林防火等工作,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民生保障不断完善。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发放各项惠农补贴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9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达10138元,比“十五”末分别增长79.6%85.2%。创业就业持续扩大,新增民营企业602家、个体工商户39691户、注册资本6.24亿元;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累计投入社保资金10.3亿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2万人,新农合覆盖率达99.7%,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14万名60周岁以上老人领到基础养老金。累计发放慈善救助金4300万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67%105%20个乡镇(街道)敬老院全部建成,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000元,实现城市低保无房户廉租房补贴全覆盖。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幅增加社会事业投入,完成东山小学、三职专、三中、二实中等7所学校新扩迁建,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校舍安全工程,新增校舍面积20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教基地招生规模突破10万人。完成18处乡镇卫生院改扩建、646个村卫生室改造提升,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市医院综合病房楼、120急救指挥中心、儿童医院等建成启用,甲型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荣获“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市”称号。人口计生导向政策惠及计生家庭,“711”为民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成功承办十一运男女排球决赛、全国男排联赛,崔娜、郑元超在北京残奥会、广州亚残会上获得金银铜5枚奖牌,为我市争得荣誉。连续举办两届李清照文化周,荣获“中国书法之乡”称号,《章丘市志》被评为全省唯一优秀县级志书,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市验收。“平安章丘”建设深入推进,“信访代理制”在全国推广,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国防武装、双拥共建、法制应急、外事侨务、统计审计、民族宗教、新闻广电、史志档案、地震气象、老龄、红十字会、残疾人和机关事务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总体部署,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经济回升态势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句号。一年来,重点做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致力转型升级,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坚持增长与转型并举,集聚要素资源,强化有效投入,创新科技支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支撑作用持续增强,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501家,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17.3%18.1%17.2%,四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利税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81.3%81.1%163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其中重汽属地244亿元、圣泉集团突破50亿元。严格项目准入、协调、督查、考核制度,重汽德国曼、LS电器产业园等44个过亿元项目签约落地,大华制罐、重汽园林机械厂等157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年完成工业投入150亿元,我市荣获“中国铸造之乡”称号。通过增减挂钩、项目点供多渠道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065.9亩,担保机构新增注册资金3亿元,为企业提供各类贷款担保10亿元,争取中央扩大内需资金1.37亿元。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完成技改投入85.6亿元、企业研发投入10.8亿元,创建圣泉国家级技术中心,华凌、章鼓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唐和唐、百脉泉酒等进驻世博会,21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产业振兴计划,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产值占规模企业比重达48.7%,明水经济开发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投资近10亿元,实施26项节能技改项目和38项减排工程,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把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现代物流与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锦屏山影视文化基地建成运营,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6亿元。商业银行发展到11家,全市期末存贷款余额达到262.8亿元、163.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6%23%。 

(二)致力统筹城乡,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坚持发展与改革并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落实和发放各类惠农补贴1.2亿元,粮食总产达67.9万吨,蔬菜总产达172.6万吨,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扎实开展“品牌农业推进年”活动,绣江路等农业产业带初步构建,新增“三品”认证面积2.26万亩、农产品商标72件,“三品”认证总数突破200个。明水香米、龙山小米、章丘鲍芹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跻身中国果菜十强县(市)。完成垛庄、杏林等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南水北调东湖水库等工程进展顺利,入围全国小农水项目重点县。在济南市率先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97.1%的林地确权发证。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流转土地13.5万亩。加快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发展到508家。深化农村水管体制和农业机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成圣井、绣惠农技推广区域站。积极筹建齐鲁村镇银行,恒通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运营,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建设经验在省市推广,建成“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市”。城镇建设行动扎实推进,改造S102线东段、S244线、普雪路、党石路等道路162公里,116个村实现户户通自来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400个。筹集资金2亿元,启动新型农村社区项目36个,总面积73万平方米。深入实施农村路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成7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官庄等10个乡镇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三)致力功能配套,城市面貌显著改善 

坚持建设与管理同步,协调推进布局优化、配套完善、管理创新,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高标准完成绣源河30里风貌带控制性规划和西部城区排水、燃气专项规划。投资4.2亿元的城区循环水供热、圣井热源厂扩建工程和3.8亿元的220千伏绣江变电站等工程全面完成,福安西路等道路建成通车,贺套水厂迁建进展顺利,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实施绣江河、漯河综合整治,省控重点流域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启动大站水库调水保泉,杏林水库调水补源工程基本建成,实施城区增绿、荒山造林等森林城市创建工程,全市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6万亩、建成区绿化面积54.77万平方米,山水园林城市特色凸显。完善市容市貌管理机制,重点开展违章搭建、超限超载、非法营运等专项整治,依法推进土地卫片执法行动,以铁的手腕坚决扼制违法占地行为,拆除粘土砖厂32家、违章违法建筑19.66万平方米。建立数字化环卫管理平台,启动明水、双山“城乡环卫一体化”试点,城区道路机械化保洁率达到70%。统筹全市资产、资源,建成市政府投融资管理中心,科学有序储备交易土地,与山东高速、中铁建工实现战略合作。 

(四)致力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共建共享,着力解决重大民生问题,市民自豪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实施技能培训工程,城镇新增就业5266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770人。实施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投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资金5000万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每人每年1640元。发放各类救助金3079万元,补贴廉租房租金237户、49万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建福泰小学,完成实验中学、六中扩建和54所学校校舍安全工程,素质教育扎实推进,20个乡镇全部创建为济南市教育工作示范乡镇。市医院二期等工程进展顺利,在全省率先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群众直接受益3723.8万元,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93996人。新建村级文化大院40处、农家书屋490个,市委党校新建工程主体完工,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军事活动中心建成启用。成功举办第三届全民运动会,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扎实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打防控”一体化,新建信访大厅,深入开展矛盾排查化解,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市)。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推进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加强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五)致力效能提升,政务环境不断优化 

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全年办理人大建议82件、政协提案195件,满意率达99.6%。建立“六个一”政府工作新机制,强化重大决策落实、重大项目推进、重点工作督查。以“一平台、四中心”为管理新模式的政务大厅建成启用,开通市民服务热线,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171项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大厅,电子监察实现全过程监督。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加强重要领域、重点工程、重大资金审计监督,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政府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回顾“十一五”,我们深感光荣与自豪。我们取得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份成绩,都离不开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百万人民的信任拥护。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驻章部队、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章丘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深入探索实践特色发展之路,用更强的举措攻坚克难、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率先发展作为第一标准,主动抢占区域发展战略先机,用更高的目标鼓舞士气、引领发展、勇攀高峰;必须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努力消除科学发展体制障碍,用更新的方法破解难题、激活内力、增强动力;必须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普惠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察民情、体民意、解民忧;必须始终坚持把依法治市作为第一方略,严格依法履行政府职责,用更牢的法律准绳保驾护航、保障公平、维护正义;必须始终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用更实的作风服务大局、保障发展、构建和谐,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到工作中,把执政为民的宗旨铭刻在心坎上,努力创造对得起人民、无愧于历史、经得起检验的业绩!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转型升级任务十分繁重,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亟待增强;土地、能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促进集聚集约发展尤显紧迫;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教育医疗等民生工作离群众愿望仍有一定差距,交通出行、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公共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政府服务效率、机关作风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思想境界有待提升,干事创业的激情仍需进一步焕发。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城市建设加速提升、统筹发展融合突破的关键时期。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快速推进,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区域战略全面启动,济南整体空间发展战略加快实施,章丘借势突破面临重大机遇。但也要看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区域竞争更加激烈,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我市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科学定位发展目标,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向更大困难挑战,向更高层次跨越,努力开创“十二五”章丘科学发展新局面。 

根据市委关于“十二五”发展的总体要求,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富裕章丘、和谐章丘、幸福章丘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打好“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统筹城乡一体发展”三大攻坚战,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空间拓展、城乡统筹、生态建设、改革开放和民生建设水平的明显提升,更加积极主动地全面融入省会济南,加快建设现代气息浓郁、宜业宜居的省会东部新城。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建设新型产业高地。推进产业转型,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擎,现代都市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75637。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87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57亿元。重点推动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产业产能过1800亿元,新兴产业产能过200亿元,建成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打造金融服务、商务会展中心,打响“清照故里•泉韵章丘”城市品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完善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品牌战略推进机制,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和集约化,建设全省乃至全国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设开放活力之城。推进动力转型,深化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深化经济社会管理、农村综合配套、企业管理制度等各项改革,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大全社会科技投入,更大力度招才引智,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标准和专利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打造政策链、创新链、产业链完备的创新体系。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先导区、新兴产业集聚区、集约发展示范区,明水经济开发区争创为国家级开发区。不断拓展利用内外资领域和渠道,利用外资、内资总量和质量同步提升,力争上市企业突破5家。 

人居环境全面优化,建设生态宜居之市。推进城市转型,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新城区开发建设、老城区改造提升、小城镇错位发展,构建“一河两城”城市发展框架,建设功能更加完备、品质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培育特色城镇,扎实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立覆盖全市村居的社区服务体系。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5%,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完善公交、供水、供热、供气、供电、排污、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城乡交通体系、市域循环水系、截污纳管网络、绿化生态系统,各类资源实现有序开发、合理利用,全面完成各项约束性指标,森林覆盖率达到35%,建成国家级生态市。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建设和谐幸福家园。推进社会转型,创新社会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好各项惠民政策衔接,公共财政普惠于民。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人民生活在小康的基础上走向富裕。统筹抓好社会保障、上学就医、行路住房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社会治安、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等工作,群众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加快发展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群众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2011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十分关键。政府工作将按照市委“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促改革”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把城乡建设作为重要支撑,把民生和谐作为目标追求,打好攻坚战,推进大发展,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主要工作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工业投入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节能减排确保完成济南市下达的任务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产业升级,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 

以新型工业化为先导,强化政策、资金引导扶持,加快支柱产业集群化、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农业现代化,打造支撑科学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继续实施“122”工程,以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能扩张、集群配套。交通装备产业,依托重汽配套产业园,建设重汽轻卡等项目,推进产业链条前伸后延。机械制造产业,重点支持海尔电机、拓能重机等扩产改造,推进高端配套和精深加工。精细化工产业,重点完善园区配套,延伸煤化工、生物制造产业链条,实现集中治污、循环用能、绿色增长。食品饮料产业,重点扩张企业产能,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继续扩大产业优势。加快建设重型汽车、家电电机、有机高分子材料、食品饮料四大特色产业基地。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制定新兴产业培育专项规划,引导创新资源、资本、人才等要素向新兴产业集聚。瞄准前沿产业,主攻圣泉医药中间体、华凌核电电缆、昊月树脂等一批龙头项目,鼓励企业开发高端产品、关键部件、成套设备,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加速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年内培育1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创建济南市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试验区。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用好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力促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提升。深度挖掘、整合、提升旅游资源,加快朱家峪、锦屏山旅游开发,办好第三届李清照文化周,策划融合章丘文化元素的新型节庆活动,提高旅游承载力和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文化市场和演艺事业,积极培育文化传媒、创意设计、会展广告等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整合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引进、扶强一批名店名企,推进特色街区建设,打造城区标志性商圈。发展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服务业,推进“家电下乡”、“建材下乡”、邮政服务“三农”工程,实现城乡服务规范化、网络化。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培植中邮、大舜等配送中心,引导企业主辅分离,构建钢材、棉花、医药等多层次现代物流体系。积极推进“三网融合”,鼓励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拓展电子商务、中介服务、金融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空间。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实施粮食、蔬菜、畜禽、果品、观光农业等五大产业振兴工程,粮食生产稳定在65万吨左右,新增特色林果1万亩,蔬菜、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180万吨、32万吨以上。开展“品牌农业提升年”活动,突出抓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和市场化,扶优做强华宝蔬菜、万新大葱、大锤农机等示范合作社,加大特色农产品培育、宣传力度,深化名优农产品管理提升,推动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依托专家体系,构建科普网络,强化农业科研和成果转化应用,深入推进农工贸战略合作,重点推广小麦高产创建、玉米“一增四改”、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生物反应堆等实用技术,增强农业发展内在动力。统筹推进林网、水网建设,加快实施大规模造林绿化、胡家岸灌渠续建、小农水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沿黄土地村庄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协调推进南水北调工程。积极创建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认真落实粮食、农机等强农惠农政策,综合配套先进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扎实做好美国白蛾防治、森林防火、抗旱防汛、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提高农业基础保障能力。 

二、突出项目建设,在增强发展动力上实现新突破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施开放带动、项目拉动,整合要素资源,扩大有效投入,积蓄科学发展的强大后劲。 

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以创建全省科学城市为统领,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新增济南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家。鼓励企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争取济南市级以上科技计划30项,完成技改投入70亿元,实施日化硝基复合肥等项目90项。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品牌和标准化战略,力争全年专利申请900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和济南市著名商标及名牌产品22个,争创国家级商标战略示范市。鼓励企业引进创新人才,创建济南市5150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产值占规模企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大力推进招商选资。修编“一区四园”产业发展规划和基础配套规划,加快航空工业园建设,完善“四供两排”、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推动园区产业向集聚型、集约型、高效型转变。严格项目准入门槛,注重内外资并举、一二三产并举,完善项目推进动态考核机制,深化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存量招商,加大项目储备力度,筛选引进一批龙头型、高科技型和产业链配套项目,不断优化项目结构。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力争实际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实现出口总值3亿美元。 

聚力建好重大项目。继续实行市级领导包挂重点项目制度,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完善重大项目评价、协调机制,加强项目投资、形象进度和产出效益考核,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确保重汽10万辆轻卡、圣泉20万吨酚醛树脂等开工建设,重汽德国曼、民基电力、威建集团等竣工投产。做好“十二五”前期投资项目衔接,全方位对接中央和省市投资重点,力争一批重点项目列入上级扶持计划。量身定制扶持政策,引导圣泉、华凌、章鼓等做大做强,海尔、银鹭等快速扩张,中小企业错位竞争、抱团发展,培育产值超10亿元、超20亿元、超50亿元的企业梯队。 

全力优化要素配置。坚持有保有压,推动资源要素向重点企业项目配置,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土地增减挂钩,争取土地点供指标,建立低效用地退出机制,治理违法违规用地,最大限度盘活存量土地,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加快中石油沧-淄线章丘供气支线、埠矿电厂高温循环水、章丘变电站等新建扩容工程,开工建设500千伏龙山变电站、220千伏官庄变电站,提高生产要素保障能力。引导企业用足用好税收政策,加大企业金融保障力度,建设金融服务中心,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力争新增中小企业贷款18亿元。培育上市企业梯队,加快圣泉、中森、华凌、博科等上市步伐,力争章鼓年内成功上市。 

强力抓好节能减排。严格项目准入和建成项目环境管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坚决遏制“土小企业”反弹,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氮氧化物减排、脱硫技术提升、公共机构节能等21项节能减排工程,努力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多措并举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污染综合整治,确保完成济南市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为经济转型腾出更大环境容量。 

三、突出空间拓展,在提升城市功能上实现新突破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牢固树立市域一体理念,统筹规划,组团开发,推进城市功能完善、空间拓展、品位提升,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高起点规划城市发展。按照“西进、北延、中部提升”的城市发展战略,根据“一河两城”总体框架,进一步完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深化“四大城市综合体”规划,加快编制滨湖商务区、黄旗山片区等重点区域详细规划,逐步实现建成区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完善西部城区排水、排污等专项规划,搞好双山大街、汇泉路等主城区城市设计,发挥规划在城市“扩大、长高、变靓、畅通”中的调控引领作用。深入实施“阳光规划”,严格规划执法,严肃查处违法建设,增强规划的刚性执行力。 

高水平推进城市建设。转变城市发展理念,采取BTBOT等模式运作资金,实施“3040”工程,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年”活动,加快构筑中等城市框架。以塑造现代城市形象为重点,启动中心商贸区等建设,完成百脉泉广场、眼明泉公园改造提升,优化提升老城区。以完善功能配套为重点,强化轴线景观建设、市政设施配套,启动游泳馆建设,规划建设博物馆、展览馆、规划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五馆合一”的城市文博中心。以拓展发展空间为重点,高起点策划重大功能性项目,加快绣源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实施城区北外环、世纪东路北延、双山西路北延等工程,适时规划建设经十东路与高教基地地下通道,建成客运枢纽站,健全城市排水防洪系统,完善提升消防、防震、气象等功能设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保障水平。 

高质量优化城市生态。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深入推进国家级生态市和森林城市建设。新建双山西路景观河道,启动百脉泉地质公园申报,强化拦蓄补源、人工增雨等措施,努力保障泉水持续喷涌。推进城乡植树造林、生态湿地和景观带建设,全年新增绿化面积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9.9%。强化源头生态治理保护,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成第二污水处理厂,规划第三污水处理厂,改造污水管网28公里,保护开发白云湖、芽庄湖生态湿地,抓好绣江河、漯河流域综合整治,提升防汛、生态、景观等综合功能。建设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完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收集运转体系。 

高标准抓好城市管理。把加强城市管理作为当前重大的民生任务,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出发,以治堵、治脏、治乱、治差、治污、育人和促进城乡和谐为重点,全面开展“创建文明环境,共建和谐城市”活动,集中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整治和提升“十大行动”。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推进精细化管理,扩大网格化覆盖面,加大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整治力度,建立路桥、环卫、绿化、照明、河道等管护长效机制,营造整洁、有序、靓丽、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好,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心。 

四、突出富民强基,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以农民增收为目的,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不断深化镇村改革。规范和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职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农村土地、林权合理有序流动,新增流转面积6万亩。深化农村现代金融制度改革,探索农村房权、林权等抵(质)押贷款,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巩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成果,完善市镇财政管理体制,积极稳妥推进乡财县管,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促进镇村经济做大做强。完善“五步议事法”民主管理机制,抓好第十届村委会换届工作。统筹城乡人口管理,推进居住地管理模式改革。 

统筹推进镇村建设。健全农村公路“建管养”长效机制,实施S244线摩天岭段、水北线、贾曹线等县乡道路建设,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按照“政府可承受、群众可接受、发展可持续”原则,完善相关政策和推进机制,有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年内完成整村迁建8000户、改造危房419户。实施农村生态环境优化工程,抓好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新建户用沼气池3000个,搞好铁路、高速公路、重点道路沿线整治。新建乡镇污水处理站11个,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 

加快富民强村步伐。加强农业技能、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增强农民创业能力,拓展农村内部增收空间。鼓励农民依托当地产业、资源优势发展多种经营,服务城镇、园区企业,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经营性、资产性和工资性收入。建立扶贫长效机制,重点支持南部山区、黄河滩区退耕还林、还果,扶持低收入农户创业发展,切实提高致富能力和收入水平。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支持村居发展的稳定增长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五、突出民生优先,在构建和谐社会上实现新突破 

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宗旨,完善惠民、利民、安民长效机制,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共建和谐、共享幸福。 

强化社会保障。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高教基地产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以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为重点,开展针对性强的公益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力争覆盖率达到90%。稳步提升城镇居民、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医保参保率,提高五保老人供养水平,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20元、每人每年1760元。加快慈善事业发展,逐步扩大社会救助范围,适度放低保障性住房门槛,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缓解困难群众住房难题。完善房地产政策,提高已供地开工率,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稳定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强化公共服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协调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规范新建居住区中小学、幼儿园配套建设,加快校舍安全改造、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实施内涵提升工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创建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完善人事制度、财政补助、绩效考核等配套改革。完成市医院二期和党家卫生院改扩建工程,为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启动城子崖遗址保护规划,有序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文化“三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创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 

强化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严格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矛盾排查化解、信访调处制度,加强“两新”组织和新兴媒体管理,增强研判工作的敏感性和科学性,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整合各种管理资源,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人物技防结合、灵敏高效的治安防控大格局。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扎实推进依法治市,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积极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各位代表,改善民生、增进福祉是群众的期盼,更是政府的职责!今年,我们将突出抓好十件实事: 

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工程:在实现60岁以上农村老人新农保全覆盖基础上,将城镇居民纳入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60岁以上城镇老年人按时足额领取基础养老金。②就业促进工程:建设6处高标准就业服务中心,新增城镇就业53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万人以上。③教育提升工程:完成汇泉小学、一中改造,新建道通实验学校,启动二中迁建,规划东城实验学校和章丘市职教中心。④群众健康工程:深入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6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受益群众10万人以上,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报销比例和受益面。⑤住房保障工程:开工建设廉租房100套,廉租房租金补贴提高到每月每平方米6元,启动建设公租房。⑥城区供水扩容、安全工程:实施圣井水源地扩容、经十东路输水管道、开发区供水加压站建设工程,日供水能力增加3.5万吨,实现城区双管网、双回路供水,确保供水安全。⑦城乡畅通工程:改造县乡道路120.6公里,扩大城市公交服务半径;加强静态车辆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规范交通秩序。⑧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启动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设立村级道路保洁员,配套建设村级密闭垃圾桶、垃圾清运车,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力争实现镇村环卫管理全覆盖。⑨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完成81个村自来水户户通,解决5.1万人生活用水、2.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⑩文化惠民工程:新建40处村级文化大院、100个农家书屋,完善提升30处健身广场。 

六、突出自身建设,在转变政府职能上实现新突破 

发展的重任、竞争的态势、人民的厚望,给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牢记宗旨,不断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增强能力、优化作风,在更高起点上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法查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开展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探索重点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网上办理,广开参政议政渠道。建立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保障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坚持高效勤政。加强公务员培训、监督和考核,建设学习型机关,增强服务人民群众、驾驭复杂局面、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完善市政务大厅“一平台、四中心”运行机制,强化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现审批职能归并率、人员到位率、部门授权率“三个100%”,推进为民服务网络化、审批服务规范化,全力打造全省审批环节最少、审批时间最短、审批成本最低的城市。健全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逐级分解、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坚持多开现场办公会、开短会,少发文、发短文,增强政府工作的实效性。 

坚持执政为民。高度关注市民服务热线、政风行风热线和网络舆情反映的问题,畅通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渠道,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社会热点问题,切实办好群众关心的急事、难事。坚持把政府财力保障的重点向社会公益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倾斜,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按照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的原则,超前研究城市发展、产业布局、社会建设等重大课题,力求突出民生、集中民智、体现民意。 

坚持廉洁从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把反腐倡廉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完善国有资产处置、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强化对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提高科技防腐水平,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形成廉洁勤政的良好政风。 

各位代表,回顾“十一五”辉煌成就令人鼓舞,展望“十二五”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章丘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胜利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创富裕章丘、和谐章丘、幸福章丘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章丘市 政府工作报告 章丘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