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文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版】

时间:2023-04-20 11:5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是奎文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奎文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奎文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版】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奎文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完善发展思路,抢抓机遇奋力进取,凝心聚力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任务目标。

五年来,我们坚持抢抓机遇、攻坚破难,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紧紧抓住国家宏观调控、“三区”建设、区划调整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应对发展空间不足、金融危机影响等困难和挑战,不断创新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全区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1.2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4%。实现财政总收入21.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3亿元,分别增长2倍和2.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亿元,五年累计完成39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8亿元,增长2.5倍。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532.466.1调整为0.524.974.6。服务业发展增势强劲,实现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达76.7%。金融业集聚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市级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达53家;房地产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开发面积682万平方米,竣工183万平方米;中介咨询、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泰华城、新华路“两大商圈”日益繁荣。工业稳步转型提升,累计完成技改投资68.2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84个,开发新产品15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进一步提高,“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提前完成。

五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发展增添新活力。以全省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各领域改革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改造提升区公共服务中心,建立开放式服务平台,对47个部门、350项公共服务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办理,累计受理审批服务事项100余万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深化部门预算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国有资产运营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统筹推进城中村改造、集体资产改制、村改居、社区网格化管理“四位一体”配套改革,已有38个城中村实施拆迁改造,累计开发面积560万平方米;42个村完成集体资产改制,可量化资金27.8亿元;59个村全部撤村设居,7.5万农民转为市民,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企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推进,282家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12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到位资金293亿元,利用外资1.3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分别增长2.5倍和1.6倍。外贸出口稳步增长,获自营进出口权企业发展到210家,累计进出口总额25.9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5倍。

五年来,我们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城市品位实现新提升。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城市“四化”工程,累计完成城建投资5.2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41%。积极配合市里搞好“三河”综合整治,累计完成重点项目拆迁396万平方米,实施拆旧改丑286处,改造旧小区39个、背街小巷75条,受益居民达20多万人;新建改建庄检路、虞河路、樱前街、民生街等城市主干道40多公里;高标准亮化沿街建筑258处;累计栽植乔灌木853万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10.8平方米;推行城管执法网格化管理、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加快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强化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城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文明城市创建成效显著,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以优异成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为全市的文明城市创建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为先,倾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不断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2010年,全区民生事业投入达5.9亿元,“十一五”累计完成16.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分别增加9357元、3947元。高度重视社会就业,建立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深入开展充分就业和谐社区创建,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276个,新增就业再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农保参保率达98%,新农合参合率达100%,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0%以上。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健全,成立奎文区慈善总会,设立8处慈善分会和40处社区捐助站,救助困难群众3.7万人次。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发放“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补贴8151万元。和谐社区建设成效显著,累计投资1.8亿元,新建扩建社区服务平台55处,标准化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率95%以上;扎实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归属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五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创建呈现新局面。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成立国内首家良种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首个院士工作站、15处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列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1项,申请专利1700件,专利实施率达70%以上。教育领先优势更加明显,编制实施基础教育布局规划,新建扩建育华学校、德润双语学校等7所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比例达76%,在全市率先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杂费;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先后获得全国各类竞赛奖5726项,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51项。文体事业繁荣活跃,成功承办全国中学生手球锦标赛,全民运动会、“三百”文化进社区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入开展。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统一招标准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处,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水平明显提高。圆满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控制指标,连续五年获市人口目标责任达标一等奖。“平安奎文”建设扎实推进,切实做好奥运会、全运会和国庆60周年安保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得到加强,“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务,“法治奎文”建设成效明显。扎实做好四川灾区援建,地震应急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档案标准化管理得到加强,残疾人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全面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展顺利,对台经贸交流有了新突破。外事、侨务、物价、民族宗教、老龄、史志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五年来,我区先后荣获全国城郊经济发展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区、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区、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区、全省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奋斗的历程令人难忘,发展的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奎文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区情实际,切实做到“四个必须”:

必须要转型发展,率先发展,始终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坚持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要求贯穿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始终保持合力兴区、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以正确决策和科学规划为先导,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快发展,使科学发展成为全区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一定能够赢得区域竞争和率先发展的主动权!

必须要立足区情,准确定位,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区情实际,超前谋划,科学运筹,先后提出了工业强区、商贸富区、和谐兴区等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和谐社会两大任务。特别是区划调整后,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区委立足长远,高点定位,确立了加快建设现代化商务中心区的发展目标,调整完善了“一三六六”的总体思路和“四大功能区”的发展布局,积极在“三区”建设的大格局中找准奎文定位,谋划奎文发展,在激烈竞争中抢抓新机遇,挖掘新潜力,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明晰了思路、拓展了空间、促进了发展。实践证明,谋略决定成败,思路决定出路。有了区委的坚强领导,有了科学的发展战略,我们就一定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始终保持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必须要执政为民,改善民生,普惠共享发展成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施政的第一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办成了一系列实事,办好了一系列大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多利益,得到更多实惠。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只要我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一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挑战!

必须要老实做人,扎实做事,创先争优凝聚合力。坚持用良好的思想作风保障发展,用良好的工作作风推进发展,在全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践行“两实”作风、创先争优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了靠事业凝聚人、靠制度激励人、靠美德感召人的良好氛围。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和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法实施监督、积极参政议政,社会各界踊跃建言献策,提出了大量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从街道到村居,从部门到企业,始终以加快发展为己任,精诚团结,创新实干,共促发展,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老实做人是成事之要,扎实做事是立业之本。只要我们始终保持老实做人、扎实做事的作风,就一定能够聚万众之心、集全民之智、汇各方之力,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快、更稳!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勤政励治、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通力协作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奎文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区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综合竞争力亟待加强,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服务业面临周边竞争分流挑战,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主导产业受宏观政策影响较大,自主创新能力亟需提升,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相对薄弱环节,还不能充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真诚希望大家监督、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区委要求,区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奎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及《说明》已印发大会,请一并予以审议。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商务中心区的关键时期,也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的有利条件、内在优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将加快全省“五大区域带动战略”和全市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奎文经过多年的创业发展,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形成了日趋合理的产业结构,聚集了资金、信息、人才等资源优势,锻造了同心同德、干事创业的干群队伍。只要我们咬定发展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动摇,抢抓机遇,科学运筹,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就一定能够开创奎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局面。

面对新形势,《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一三六六”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商务中心区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发展载体,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自主创新,保障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把奎文打造成全市的金融服务中心、商贸商务中心、总部聚集中心、时尚休闲中心。

到“十二五”末,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一是综合实力更加雄厚。力争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27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亿元,年均增长1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个翻番”,全区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二是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0.320.279.5,现代服务业形成聚集领先优势,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超过38%,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城市工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改革开放更加深入。行政管理、财税、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8%,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20%,经济外向度达到70%

四是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公共绿地11.3平方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五是社会事业更加繁荣。完成市级以上科技项目50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30项,申请专利2000件,科技成果应用率达90%以上;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比例达到85%,在全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标准达标率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内。较为完备的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六是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万元,年均增长12%;完成1000套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2平方米;城镇居民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新的五年,我们将心系发展,情系百姓,突出科学发展、富民惠民两大主题,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谱写奎文发展的新篇章。

——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科学发展的富强奎文。按照“中部争一流、南部抓提升、北部求突破”的发展要求,坚持载体建设和产业聚集并重,大力实施“调结构、提能级、促高端”战略,加快推进“四大功能区”建设,培育壮大“六大产业”。着力提升重点片区功能价值,充分发挥奎文门中央商务区的引领拉动作用,进一步强化其金融、商贸、商务的聚集辐射功能,推动中部商贸商务区全面繁荣,加速南部奎文经济开发区、北部现代商住区两翼发展,深入论证滨水产业带的功能定位,高标准实施“三河”沿岸开发建设,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城市综合体和产业承载地,培育一批总部楼、中介楼等特色高产楼宇,集聚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重点发展金融保险、高端商贸、现代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信息应用、服务外包、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餐饮娱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突破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形成以重点功能区为带动、现代产业为支撑、服务引领全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框架,充分彰显中心城区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奎文。积极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加强城市生态体系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绿色广场、绿色公园,打造一批绿色大道、绿色走廊,创建一批花园式单位、花园式庭院,形成“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大绿化格局。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完善城区主次干道网络,全面完成旧居住区、背街小巷和城中村改造任务,加快城郊社区规划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城郊延伸,实现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强化城市有机更新理念,提升房地产开发水平,新建一批符合现代、生态、民本要求的经典时尚住宅,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居住需求。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全社会养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功能完善、设施健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管理有序的人居环境,充分彰显中心城区的承载能力和生态魅力。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打造生机勃发的活力奎文。把改革创新作为新一轮发展的最大动力,作为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措施,贯穿到奎文发展的各个领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产权制度、财税等各项改革。全面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水平,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推进科技创新,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化创新型城区建设,积极培养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使全区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共同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充分彰显中心城区创新创业的充沛活力和不竭动力!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打造文明和谐的幸福奎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居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协调推进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覆盖全面的就业、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推动“生存型”民生向“发展型”民生转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社会和谐程度。共同营造温馨、祥和、理解、包容的社会环境,充分彰显中心城区的亲和力和向心力!

三、2011年的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转方式、调结构、促跨越的关键之年。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和区委的总体要求,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内,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实际工作中,要加倍努力,奋力赶超,力争发展得更好更快,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具体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把高端高质高效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导向,千方百计促聚集、扩总量,多措并举上能级、提质量,推动“六大产业”向高端延伸、向高质拓展、向高效聚集,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城市产业体系。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巩固全市金融中心地位。争取市里对金融中心建设的更大支持,强化产业扶持、政策引导,优化金融布局和金融生态环境,加快金融街二期开发建设,力促恒丰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保险机构入驻,培育发展创投风投、基金期货等新兴金融衍生产业,支持发展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公司,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金融产业体系。二是壮大发展中介服务业。立足服务“三区”建设和全市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中介服务业的集聚辐射功能,培育引进一批实力强、水平高、信誉好的知名中介机构,引导支持浩信永拓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向外扩张;规划建设中介服务业集聚区,制定落实扶持政策,加强中介行业协会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中介服务业聚集发展、高效发展。三是加速发展文化旅游业。以组建金宝旅游集团为契机,整合辖区旅游资源,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积极打造精品城市旅游线路,促进旅游与文化、商业、商务的有机结合;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提升齐鲁古玩城、图书中心、大虞文化产业园规模档次,搭建文化产品综合交易平台;加快盈福动漫城、报业大厦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动漫设计、文化创意、出版印刷等文化产业,促进新兴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四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医药、航空、汽车、纺织等专业物流园区功能,积极引进培育网络覆盖广、信息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综合运营水平。借助潍州路拓宽改造,以新规划建设的潍坊汽车城为带动,加快汽车长廊改造提升步伐,着力打造集赏、玩、游、购于一体的汽车服务产业园。五是积极培育社区服务业。整合辖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资源,逐步做大医疗保健、居家养老、教育培训、心理咨询等新兴社区服务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坚持引进与调整并重、新建与改建结合,调整结构,提升能级,错位发展,巩固提升全市商贸中心地位。以世纪泰华、银座购物中心、振华商厦等大型购物中心为龙头,积极推进泰华城、新华路两大商圈的商业设施改造和业态调整,加快白浪河假日广场、新华广场等项目建设,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开设一批旗舰店、专卖店,汇聚高端品牌,集聚时尚消费,增强辐射效能。继续培强重点餐饮娱乐企业,鼓励企业出特色、创品牌,加快玫瑰园大酒店等星级酒店建设,搞好滨水休闲餐饮娱乐业发展,培育提升四平路、樱前街、新华路等特色街区,促进多元化、层次化、特色化发展,打响奎文休闲餐饮娱乐品牌。

着力推动城市工业升级。以做优做强现有企业为重点,落实鼓励引导政策,扎实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对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以提高自主制造、成套装备能力为目标,引导企业通过合资合作、重组嫁接等途径,加快高新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步伐,促其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实现由“贴牌加工”向“创牌生产”转型,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抓好中瑞机械、远大钛普、盛德石油等高成长性企业扩产增能,尽快做大规模,提升实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速资金项目集聚,壮大经济发展总量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是聚集资金、吸引项目、壮大经济总量的重要经济形态。必须把楼宇经济作为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产业调整、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抓紧编制全区商务楼宇发展规划,明确楼宇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产业重点,加快高档商务楼宇及配套设施建设,培育引进高水平物业管理机构,进一步提升楼宇品质,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对企业入驻的吸引力,提高楼宇入驻率。建立完善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数据库,盘活用好存量楼宇资源,制定更加优惠的楼宇经济发展政策,积极引进有实力、有规模的大企业集团总部及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和营销中心,筛选留住重点退城进园企业总部,大力培育投入产出比高、带动力强的现代服务业楼宇和城市工业楼宇,促进产业、资金、人才聚集,向楼宇经济要效益,进一步提高楼宇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年内新增商务楼宇15处以上,税收过千万元楼宇达到20处。

精心组织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规划实施一批对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财政增收、民生改善作用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靠大项目彰显优势、拉动发展。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地块开发、产业聚集区打造等重大项目建设。以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为契机,落实“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开辟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全力推动项目加速实施,实现早开工、快建设,尽快产生实际投资,产生实际效益。围绕国家和省市支持的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搞好项目筛选申报,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计划。年内实施投资过亿元项目80个以上,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

着力加大科学投入。把科学投入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努力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方向,切实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资金重点投向产业升级、民生事业和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向现代服务业、商业地产、文化旅游、高新技术等优势业态聚集,以优质高效的投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设施建设,进入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发展。突出招大引强选优,重点围绕结构调整、产业链需要和功能区规划组织招商,同步推进规划、建设、招商一体化运作,实现项目建成与运营的无缝衔接。建立健全招商联动机制,完善激励政策,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年内引进过亿元项目40个以上,到位资金70亿元以上。

(三)突出城市整治开发,完善城市发展载体

坚持科学规划,精心建设,高效管理,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总量壮大提供载体平台。

高水平推进房地产开发。强化规划源头控制,着力调整房地产业结构,推动土地利用向集约高效转变,开发模式向规模化、片区化转变,项目建设向商业商务地产转变。坚持以大型城市综合体为方向,按照“整体规划、集中拆迁、联片开发”思路,突出抓好以阳光100城市广场、潍州首府、万达广场为重点的旧城开发,以“三王一马”片区为重点的旧村开发,以帛方、大拖为重点的旧厂开发,以“三河”沿岸为重点的滨水开发,引进一批资质高、实力强,具有商业地产开发经验的知名投资商和品牌地产商,实施规模化、片区化开发建设,进一步提高商业商务地产比重,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和商务楼宇集群,不断增强对产业的承载力和拉动力,培育形成新的优势产业聚集板块,实现房地产开发与产业发展、城市运营的有机结合。

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完善全区综合配套功能,促进基础设施均衡发展,将更多财力投向城区南部、北部,全力加快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建设,高标准实施潍州路南段拓宽改造,配合市里改扩建乐川街、金山街等7条城市干道,完成新虞路、李家街等8条背街小巷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区南部、北部的产业承载能力和设施配套水平。继续加强公厕、垃圾转运站等公共设施建设,为居民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搞好城市道路、游园绿地、居民小区、单位庭院的绿化提升,栽植乔灌木210万株,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打造一批城市景观精品和亮点。加强重点流域、区域和重点污染源整治,重点搞好虞河上游综合治理,建设完善城区南部污水管网,确保空气质量及水质全面达标。

高效能推进城市管理。实施全域保洁、全民提升战略,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投入,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建设数字化三级管理平台,实现城市无缝隙、全覆盖管理。扎实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和环卫作业市场化,更新环卫作业设施,提升装备现代化水平。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大城郊结合部、旧居住区、商业聚集区等重点区域整治力度,进一步改善城区面貌。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推进低碳社区建设,搞好废弃物、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提高城市生态循环能力。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市民提高文明素养,自觉维护城区形象,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争创省级文明城区。

(四)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增强持续发展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集体资产改制,加强财务监管,依法规范运作,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积极推进村改居后续工作,落实到位有关政策,健全完善配套措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文化等社会领域改革。完善提升区公共服务中心,全面推行职能部门集中办公、一站式并联审批,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打造公开、透明、公正的招投标交易环境。不断优化财税管理体制,加大预算外资金管理力度,探索创新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模式。积极有序推进生产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商贸流通企业改制步伐,抓好重点企业股份制改造,积极培育上市资源。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健全落实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科技载体建设,以自主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建立研发平台,打造自主品牌,以创新优势赢得竞争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确保年内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项,建立博士工作站1处、市级以上研发中心3家。强化人才第一资源意识,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团队,切实加强高技能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外贸企业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自有品牌培育,促进出口产品提档升级,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大力开展进口业务,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关键技术和先进装备,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引进战略投资实施外资并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国际承包业务,努力扩大劳务输出。

(五)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安居乐业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将新增财力的一半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发展,切实做到真心关注、真正落实、真见成效。

优化服务推进创业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务工回流人员和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加大自主创业扶持力度,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开展充分就业和谐社区创建,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充实基层就业服务队伍,提高基层就业服务能力。加大劳动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全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各类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积极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改革和社会保障卡推广应用试点,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补贴。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完善提升区社会福利中心,提高集中供养能力,实现城区“三无对象”自愿条件下的全部集中供养。加强残疾人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实施残疾人托养阳光工程。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制机制,解决好弱势群体生活、就医、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

深化“平安奎文”建设。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大力查处整改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确保市场物价稳定。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预警、联动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实施“六五”普法,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打、防、管、控”及街面“三级巡控”机制,深入实施“民情巡访工程”,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健全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突出抓好十件惠民实事。①投资5000万元,新建孙家学校、宝通小学,扩建南苑学校。②完成第二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主体建设。③新建奎文区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④新建10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⑤新建10处社区健身场所。⑥中、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720元、510元。⑦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30元。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⑨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新增就业4200人以上。⑩新购垃圾压缩车、垃圾清运车和园林养护车。

(六)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建设和谐奎文

深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标准化社区服务用房覆盖率达到100%。深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重点抓好村改居社区的规范提升,优化基层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按照省级精品社区创建标准,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完善数字化服务平台,全面推进社区精细化管理。搞好社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拓宽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打造一批特色社区、品牌社区。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围绕打造优质基础教育品牌,继续推进基础教育布局调整,高标准组织学校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继续实施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对育才、育英等5处学校、2.2万平方米校舍进行维修加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加快学前教育规范化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街居文化大院、图书室服务功能,标准化文化活动场所覆盖率达90%以上。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创作文艺精品。加大文化市场综合监管力度,促进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工程,加强基层健身设施建设。继续开展百堂公益讲座、百场文艺演出、百场体育比赛、百场公益电影等系列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积极发展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等事业。深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调整,推进村卫生室撤并转型,提高医疗保障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继续做好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提升区计生妇幼保健服务中心,规范街道、社区计生服务站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关心支持妇女儿童、老龄工作,加快发展统计、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防震减灾等各项事业,切实搞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等工作。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创新的精神、勤勉的工作,为发展尽责,让人民满意。

(一)建设创新政府,科学施政求突破。进一步加深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努力掌握经济、法律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规律,善于把握加快发展的新机遇,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努力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全局、创新举措、推动发展。

(二)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上水平。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确保政府工作依法透明运行。切实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复议制度,确保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格依法执行人大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继续健全重大事项的决策公示、听证和新闻发布制度,提高区长热线办理质量。

(三)建设效能政府,务实从政促发展。大力践行“两实”作风,把思想凝聚到谋发展上,把精力集中到促发展上,把责任落实到抓发展上。继续实施政府提速工程,全面执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精简会议文件,转变会风文风,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行政效率,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到一线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推动工作。切实搞好上下衔接,增强沟通协调能力,积极争取上级倾斜,赢得基层支持,用活用好各级政策资源,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和基层群众搞好服务。

(四)建设廉洁政府,从严治政树形象。将廉洁自律、一心为民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要求,努力在廉洁自律中服务群众、推动发展。认真落实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健全完善一岗双责、经济责任审计、工程招投标、政府集中采购等制度,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控制经费支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引导政府各级干部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用实际行动树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依靠全区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新实干,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商务中心区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奎文区 奎文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