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1月6日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

时间:2023-04-20 11:0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1月6日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08年的政府工作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1月6日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1月6日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



政府工作报告


200916日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的政府工作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谋求凉州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百万凉州人民积极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负重拼搏,扎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区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2.94亿元,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9亿元,增长20.2%;完成工业增加值44.46亿元,增长21.11%;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2176万元,增长11.11%;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6288万元,增长21.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8.2亿元,增长15.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80元,增长8.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88元,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

──全力实施《规划》,重点治理工作进展良好。深入宣传解读《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坚持实施《规划》不动摇,坚持落实水权不动摇,以日光温室为基本模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节水增收新模式,重点治理工作有序推进。深化水权制度改革,全区配置水权11.545亿立方米,比2007年减少0.921亿立方米;关闭机井80眼、压减耕地7.2万亩,削减地下水开采量4616万立方米,向下游调水7708万立方米;安装地下水智能化计量设施4700套,全区农灌用电量、农业用水量同比减少16.2%17.9%,水电联动、水电共管机制初步建立。2007年度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完成投资1.59亿元;2008年度重点治理项目全面启动实施。积极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养殖暖棚和拱型温室列入政策补助范围,新建日光温室、养殖暖棚和拱型温室27481亩,全区累计建成日光温室6.2万亩。加大生态建设保护力度,完成人工造林40540亩,义务植树915万株,封山(沙)育林(草)3万亩,通道绿化200公里,农田林网更新改造1万亩。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节水机制逐步形成。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启动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坚持节水和增收并重,保持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良好态势。落实粮食直补等各类补贴资金10708万元,全区农民人均受益141元。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72.11万亩,粮食总产量59.86万吨。大力扶持发展设施农业,组建成立了兴牧担保公司和兴农担保中心,为农户担保贷款862万元;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发展进程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引进荷兰瑞克斯旺、宁夏晨曦等知名种苗公司,建成6个工厂化育苗中心,当年提供优质种苗270多万株;率先在全省实施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农技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在充分发挥区域农业技术服务力量作用的基础上,聘请区内外农民技术员219名,发放政府津贴35.7万元,为广大农户及时提供了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全区蔬菜总产量达110万吨,蔬菜业增加值占到农业增加值的32%。进一步加快草畜产业发展,新建生态养殖小区66个,发展规模养殖大户2200户,草畜产业增加值占到农业增加值的30.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扩大蔬菜、畜牧、制种、酿造葡萄等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和省、市、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1户,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337个。整体推进省、市、区确定的50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从政策、资金、项目上加大对示范村的扶持力度,东河乡蔡家滩村新农村试点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区城镇化率达到32.9%,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大力实施“一村(乡)一品”强村富民工程,重点扶持谢河镇谢河村、张义镇堡子村等10个示范村建设,食用菌、人参果、加工型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建成通乡、通村公路及园区道路301公里,改建斗农渠405公里,新增农村沼气用户2500户,完成了谢河镇基本农田整理1.18万亩。高度重视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把培训农民作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工程性措施牢牢抓在手上,完成实用技术培训27.2万人(次),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1.67万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0.24万人,其中有组织输转7.2万人,创劳务收入11亿元。加快推进扶贫开发,搬迁移民4632014人。

──加快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工业园区道路、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年共投入资金3610万元。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组建成立了兴工担保公司,银隆小额贷款公司也顺势落户凉州,为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拓展了新的渠道和空间。进一步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全年开工建设各类工业项目73项,完成投资10.97亿元;荣华公司12万吨谷氨酸生产线、红太阳面粉厂4万吨挂面生产线、赫原生物制品公司5000吨结晶木糖、赛诺公司4万吨番茄加工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天祥公司肉类屠宰及深加工项目和达利公司1万吨小食品生产线、20万吨饮料生产线、1.5万吨马铃薯颗粒全粉生产线等一批新建项目进展顺利。高度关注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加大对相关企业的帮扶力度。着力解决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积极兑现改制企业职工身份置换金和社会保险金,爱雅、武酒、陇海陶瓷等企业的政策性破产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循环经济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武威、黄羊两个省级工业园区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我区被列为全省第一个循环经济试点区(县)。切实推进节能减排,实施节能降耗工程,分行业建立节能示范点7个,建立减排示范点10个,达利公司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工程投入试运营,首次采取资本运营BOT方式建立的武威、黄羊两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项目顺利开工。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全面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5%。全方位做好企业生产要素的协调和保障工作,骨干企业整体上保持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状况。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76亿元,增长26.4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10%,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区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9%

──加快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始终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全面落实区级领导和部门包抓项目责任制。新建工业项目进展顺利,武威肿瘤医院门诊医技大楼、天乙生态园、戒毒康复中心和武威七中、八中及兴宇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楼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顺利实施,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4.2万平方米;灌区节水改造、农村电网改造、道路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良好,投资2780万元完成了天马大道建设工程。积极实施基层政权建设工程,完成了黄羊镇、高坝镇等2个乡镇政府办公楼和20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解决了3个街道和33个社区的办公用房。进一步强化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申报争取新增国债项目,筛选上报项目294项,有36项列入省上计划。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类大型商洽活动,成功引进了大禹公司节水灌溉材料生产线、雨润集团智能化种猪研究所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0项,到位资金9.02亿元,增长10%。全年共实施各类项目241项,总投资94.31亿元,完成投资51.15亿元,增长18.95%。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有力地拉动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

──加大综合治税力度,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财源建设年活动,全年投入资金4417万元,落实财源建设效益保障和激励政策,重视产业化财源体系建设。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项目补贴等政策,扶持和实施重点财源项目。整合各类支农资金11699万元,带动社会投资32753万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综合治税机制,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监管和专项整治,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确保了各项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积极争取上级各类财政补助资金134322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22147万元,增长48.86%,有效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全面实施“乡财区管”,进一步推行以部门预算试点、国库集中支付、扩大政府采购范围为重点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切实强化财政资金监督检查,财政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积极推进财政惠农资金支付方式改革,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等25项强农惠农资金“一册明、一折统”发放工作全面启动。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坚持“保吃饭、保运转、保民生”的原则,优先安排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退休费,认真落实住房公积金和医保补助等政策,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人均每月新增生活补贴150元,全年个人支出部分达53159万元,同比增长17.48%;适度提高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标准,全年拨付资金2992万元,保证了各预算单位的正常运转。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再就业补助、社会保险等生活性补贴和财政配套资金的拨付得到了有效保障。适度提高优抚对象和村干部报酬的财政补助标准,自2005年以来区财政共发放村组干部报酬3079万元,2008年村组干部人均报酬标准分别达到4456元和729元,对在职村干部养老保险纳入财政补助范围,共拨付村干部养老保险补助金110万元。公共财政用于解决民生方面的资金达39821万元。

──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积极开展院地、院企合作,不断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完善区、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聘任科技特派员549 名,组织实施区级科技项目42项。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础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高考成绩上线率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加快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撤并各类学校44所,有效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规范。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成了15所乡镇卫生院的诊疗环境改造工作,建成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积极应对突发性卫生事件,问题奶粉事件婴幼儿免费筛查诊疗进展顺利。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安排资金547.23万元,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组织开展“打假求实”活动,全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15‰。认真实施人才支撑计划,加强人事和机构编制管理,在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81名,分配“三支一扶”人员26名、“进村(社区)”人员124名。积极改善文化体育事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力度,成功举办了“迎奥运、庆五一”全区第一届职工运动会。积极创造条件,在市电视台开通了凉州频道,加强了对全区工作的指导,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重视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顺利完成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区级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妥善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平安凉州”创建活动,认真开展“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区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保持了社会秩序的持续稳定。人民武装、国防动员、双拥、统计、物价、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管理、防震减灾、妇女儿童和老龄工作、地方志编纂等事业都取得了新的发展。

──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十大工程”、“十件实事”顺利完成。按照区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承诺,我们积极落实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明确工作时限,较好地完成了“十大工程”、“十件实事”的任务。日光温室建设、灌溉渠系配套建设、农田林网更新改造、“一村(乡)一品”强村富民、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中小学校舍安全、天马大道改建、基层政权基础建设等“十大工程”中,因政策因素和客观条件制约,除日光温室建设任务和乡镇政府办公楼建设未能实现既定目标外,其它任务如期完成。承诺办理的“十件实事”中,投资1314万元,新铺设供水管网153.19公里,解决了怀安、西营、古城、黄羊等乡镇19个村3万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着力解决城区部分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建成廉租住房144套、经济适用房60套;积极开展全民爱心助学活动,争取设立了“达利集团许世辉教育基金”,全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48万元,受助学生6026(),落实“两免一补”等各种费用5096万元;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完成了10所中心卫生院的规范化建设和100所标准化村卫生所的建设,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95.73%;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新增城镇就业451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56人,困难人员再就业926人,在工业企业内部新增就业岗位5120个;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城乡低保实现了提标扩面,新建、改建乡镇敬老院4所,“五保”对象集中供养人数达588人,完成了200户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完成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319人,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317例;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投资1.12亿元,建设完成了牛祁公路、金中公路等3条通乡公路和48条通村公路;加快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洪祥镇等4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建成39个乡镇体育活动站、100个村级篮球场和130个农家书屋;广播电视信号无线覆盖达到98%,数字微波信号覆盖达到95%;积极推进城区公园改革工作,凉州植物园已免费向游客开放。“十件实事”中,除因政策因素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调减为4个外,其它承诺如期实现。

──坚持依法行政和从严治政,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进一步健全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有效。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推进政务专网建设,电子政务和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不断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预防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等各项改革。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务督查,切实加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资金、强农惠农资金、抗震救灾资金及物资的管理和专项检查。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得到有效推进,全区经济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和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凉州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凉各部队、武警官兵和中央、省、市各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凉州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凉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有了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但人口基数大、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的基本区情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我们在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的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的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相当的差距。一是一些干部群众对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目标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勇气,特别是对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缺乏长期作战、攻坚破难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一部分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状态和工作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凉州实现科学发展新形势的现实要求,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充分地调动和激发起来,日光温室建设难度增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主体参与意识还不够强,在发展设施农业方面的政策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末级渠系配套滞后,水权交易与水市场不够完善,完成年度调水任务困难重重。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的有效拉动能力不强,农产品价格不稳,区域性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农资价格上涨,农民增收难度增大。三是原材料成本上升与融资困难的问题并存,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难题;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多,破产进程复杂,当年既定的彻底解决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的目标未能全面实现;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产业梯度转移速度减缓,招商引资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难题;龙头企业基地保障能力不强,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化、基地化发展不快的问题比较突出;园区基础设施急需改善与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手段乏力的矛盾亟待解决。四是地方税收总量占GDP的比例偏低,区级一般预算收入仅占支出规模的10%,对上级财政的依赖度较高;预算执行中新增的刚性支出对区级财政的压力增大,加之历史欠账的化解已进入高峰期,财政风险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有关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民生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区级配套资金数额较大,需要与可能之间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比较突出。五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对偏低,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就业与再就业的压力仍然较大,关注民生的各项政策虽然得到了比较好的落实,但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和质量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六是政府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强化责任、落实工作、优化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研究,认真解决。

各位代表、同志们!纵观凉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为辛勤付出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同时,也为凉州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深感焦虑。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许多可圈可点的成绩,主要在于我们在思想的不断解放和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中,逐步深化了对凉州区情的认识和把握,在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中,不断增强了加快凉州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发展思路的日益完善和攻坚克难的艰辛努力中,不断积累和丰富了实践经验,增强了应对复杂局面的预见力、判断力和处置力;在改革的逐步深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完善中,不断学习新经验,拓展新思路,突破传统思维和无为思想,善于和敢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扬长避短,聚集区域发展优势的不断开拓中,夯实了加快凉州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增强了自信心和竞争力;在深入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加快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构建和谐凉州的具体实践中,有效凝聚了凉州百万民心,形成了风正气顺劲足、全民干事创业的喜人局面。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克服眼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奋力开创凉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总结成功经验、理性分析现实问题。一是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正把加快凉州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思想上聚精会神谋划发展,政策上千方百计支持发展,措施上扎扎实实促进发展,这是我们凉州近年来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二是要始终坚持“三农”工作的突出地位,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方向。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依靠科技支撑,发展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大力建设“万元田”,推进“一村(乡)一品”,努力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这是凉州农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三是要始终坚持“工业强区”战略,牢固树立“产业富民”、“工业强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理念,强化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投资、投资靠招商的发展意识,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立足凉州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和武威、黄羊两个省级工业园区已形成的产业优势,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凉州。全力构建以食品工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体系,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增强地方工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凉州工业崛起的必由之路。四是要始终坚持优化发展环境、落实优惠政策,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坚持从思想发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环境优化、管理规范等方面动员和整合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和资源,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全区一盘棋、上下一股劲的工作格局,这是我们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五是要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在推进改革创新中不断激发全社会加快发展的活力源泉。大胆突破影响和制约凉州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团结、引导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加快发展为己任,创新发展理念,开阔发展视野,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在实现凉州的跨越式发展中善于识别机遇,敢于抢抓机遇,勇于实现机遇,这是我们实现加快发展的思想源泉所在、精神动力所在。这些基本做法和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并不断加以完善。

2009年的政府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宏观经济环境必将对我们今年的经济工作带来种种困难和压力。要实现加快凉州发展的目标,既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又要进一步深化对区情的认识和把握,这样才能找准加快发展的对接点,捕捉到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和深刻认识凉州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即正处于工业化的全面提速期、农业产业化的加速推进期和城镇化的重点扩张期),必须主动出击,全力捕捉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信贷货币政策以及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带来的新机遇,切实把握好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带给我们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的新机遇,加速推进全区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全区上下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万众一心、共同奋斗。

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为核心,以实施项目建设攻坚年、农村公路建设年、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年为切入点,以重点治理、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市场建设、民生改善为突破口,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大特色产业培育、着力加快“工业强区”步伐,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200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达到158.3亿元,增长9%;工业增加值达到51.05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1亿元,增长18%;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57916万元,增长11%;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080万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57亿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40元,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37元,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万元GDP能耗降低4.5%以上。

围绕以上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切实加强项目工作

积极申报争取国债项目。市、区确定今年为“项目建设攻坚年”。要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以大集群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以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建设、节能减排、优势产业等国家投资的重点领域为主攻点,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衔接,力争今明两年筛选、储备、上报项目300项以上,力争100项以上列入省上计划,争取项目资金10亿元。

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机制。认真落实项目审查制度,坚持和完善区级领导及部门联系重点建设项目责任制、项目建设责任目标考核奖励机制,建立和畅通项目工作绿色通道。加强银政、银企日常协调和沟通,引进民营信贷机构和小额信贷公司,加大市场融资力度,促进项目建设。

切实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积极落实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实行项目全程管理,落实项目监管责任,注重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年内实施各类重点项目246项,当年完成投资53亿元以上。重点实施好灌区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乡通村道路、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退耕还林等农业项目;突出抓好天祥公司肉类屠宰及深加工、威龙公司10万吨酒堡、全圣纸业二期工程、药物碱厂甜菊糖加工、杂木寺水电站等工业项目;认真实施好北京购物城、职教中心、武威十一中、十六中综合教学楼、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等社会事业项目。

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智力并重,围绕大企业进行配套产业招商,注重招商质量,降低招商成本,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的实效性。坚持解决现实问题同营造发展环境相结合,坚持农业与工业项目招商并重,突出第三产业的招商,全年力争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0项,到位资金7亿元,引进3-5户知名品牌企业。

二、深入实施节水增收入户工程,全面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

加快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大力开展“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年”活动,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加快推进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建设,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解决好“空棚”问题。落实“区域化布局、园区化建设、规模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一片(城郊片)、四线(312线、民武路、凉古路、金武路)、两区(张义山区、沿山区)”,抓好区域布局,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优质、高效、安全、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努力在设施农业科技支撑、院地合作、技术服务、市场建设、市场营销、风险防范、示范带动和发挥比较效益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严格管理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补助资金,不断完善项目资金补助办法,严肃财务工作纪律,坚决杜绝违纪现象,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

继续深化水权水价改革。按照“突出农业节水,保障工业用水,确保生活用水,兼顾生态用水”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配置好2009年度的水资源使用权(2009年为10.868亿立方米,比2008年减少配置0.677亿立方米)。坚持总量控制、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优化配置各行业水权;突出抓好工农业之间的水权置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实施山水灌区末级渠系控制设施配套工程,完善以水定电、以电控水、水电联动机制,加强计量设施日常管理,推进用水户协会达标晋级。积极培育水市场,逐步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同步同价,确保完成向下游的年度调水任务。

精心实施重点治理项目工程。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加快建设进度,狠抓工程质量,高标准完成重点治理项目2008年度工程目标任务,改建干支渠道92公里,完成田间节水面积23.63万亩。做好2009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积极配合西营专用输水渠工程建设工作。

大力实施节水增收入户工程。要把带动农民增收,发展节水农业的新技术、新成果作为实现节水增收的一项革命性措施,全面加以推广。积极探索推行多种节水增收模式,高度重视大田节水措施的落实,突出抓好灌区整体推进,把西营灌区作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主战场和示范区,加快实施节水增收入户工程。按照“节水灌溉、区域种植、地膜栽培、定额管理”的要求,主推玉米全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垄作覆膜沟灌、小畦灌溉等十项节水增收技术,大力推广农艺节水和林业节水等节水模式,建设农业节水示范点18个,力争农艺节水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其中西营灌区达到20万亩以上。

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积极争取国家生态治理项目,认真抓好以“三北”四期、退耕还林、重点公益林建设、通道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为主的林业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防风固沙示范工程、农田林网更新改造和生态经济林建设,加快构筑绿洲农田防护网体系。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通道绿化200公里、农田林网更新改造1万亩、新育苗木2000亩、义务植树500万株。继续坚持以“三沿一场两地带”为重点压减区域,压减农林场和农户法定面积以外的农田灌溉面积71900亩,关闭机井20眼。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原则,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将压减下来的耕地纳入国家退耕还林()项目,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

三、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确定为“农村公路建设年”,要着力加快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制定出台加强农村公路管理的具体政策,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机制。实施全区“万公里渠道”建设工程,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在国家项目支持的基础上,苦干三、五年,着力完善和配套田间末级渠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灌溉条件;坚持建管并重,出台相关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灌溉渠道的管理与保护。认真开展第二次土地大调查,抓好永丰镇、发放镇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和土地开发整理。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加大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实施力度,建成196个“农村信息之家”。积极争取国债资金,争取实施一批农村社会事业、农业产业化、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把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转化周期短的科研成果作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战略重点,切实加大引进和推广力度。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抓好产业的区域化布局和基地建设,在张义山区、沿山冷凉灌区、井泉灌区、沿沙灌区、城郊灌区打造人参果、食用菌、中药材、外向型蔬菜、马铃薯、酿造葡萄等特色优势产业板块,着力实施“万元田”工程。加快发展以生态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新建生态养殖小区50个、养殖暖棚70万平方米以上,发展规模养殖大户1500户。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着力培育蔬菜、畜牧等领域的龙头企业。要把培养和壮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作为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性措施来认真加以落实。加快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新发展以蔬菜、畜牧产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个、农村经纪人200名。高度重视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治理,切实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农产品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大区内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的认证力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建设工作,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拓展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领域,引进新品种50个以上,推广新技术8项,着力解决主要农产品品种的更新换代问题。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参与”的原则,编制古城、永丰等5个小城镇总体规划,抓好“三点两带”村庄体系规划及沿路沿线村庄建设规划,整村整组推进农户住宅改造。进一步加大财政、信贷支持和项目整合力度,全力抓好50个省、市、区级新农村试点村建设,2009年新确定区级试点示范村10个,采取项目上支持、政策上倾斜、力量上集中的办法,优先发展新农村建设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示范乡镇和示范村。下功夫抓好试点村建设的动态管理、项目整合、资金支持、考核奖惩等工作,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竞争激励机制。开展全区村庄整治试点工作,建立推进村庄整治、保持村容整洁的长效机制。

认真抓好劳务经济和扶贫开发。把培训农民作为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工程性措施来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积极创建劳务经济品牌,确保输出劳动力18.5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7.5万人以上,创劳务收入1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和移民搬迁工作,把移民搬迁作为减少贫困人口、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和南护水源的重要举措,张义山区完成移民搬迁2000人,力争当年减少贫困人口2500人。

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按照“一册明、一折统”的具体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各类补贴资金。规范理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抓好2-3个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户籍管理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技推广体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鼓励发展小额信贷组织;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公益设施产权改革的新途径。

四、着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坚持项目争资和融资担保相结合,争取更多资金向园区投入,集中力量在武威、黄羊两个工业园区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快社会化服务配套体系建设;坚持既有利于招商,又有利于融资的原则,积极探索园区土地储备和运作的渠道和办法。重视空星墩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先期完成丰乐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工作,年内争取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工程动工。

全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认真研究“产业富民”、“工业强区”的对策措施,坚持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加大对大禹公司节水设施项目、达利公司1.2万吨马铃薯全粉扩建、雨润集团智能化种猪研究所、新汇公司800吨多肽蛋白、全圣集团10万吨箱板纸等项目的支持力度,使其尽快建成投产。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武酒酒业等城区企业的入园步伐。加大力度清理处置闲置土地,加快不良企业和“半拉子”项目的重组和启动。认真研究龙头企业发展中的基地保障问题,积极解决产能过剩与基地短缺的矛盾。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强工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力;着力抓好骨干企业的生产经营,高度重视对皇台、荣华等上市企业的监管和指导,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力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30.1亿元,同比增长15%

坚持不懈地抓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紧紧抓住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区和试点园区建设的机遇,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得到国家和省上的支持。积极推进污染源普查和农村环保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认真总结分行业建立节能减排示范点经验,不断完善以统计、检测、考核为重点的节能减排实施办法和指标体系;要切实加强对年能耗在1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监管,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进度,强化对全圣、荣华等重点企业污水处理项目的服务,对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工业企业坚决实行停产整顿、限期治理,直至予以关闭。

高度重视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工业强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抓好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工业经济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有重点地开展企业法人专题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立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完善重点企业帮扶制度和重点工业项目区级领导联系包抓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等政策,完善企业服务24小时直通车制度,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用地、融资、办证、安全、环保、煤电油运以及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水权配置和企业改制遗留问题。

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推进市场体系建设。把市场体系建设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抓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要求,大力发展中心市场、专业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努力争取项目资金,改造提升凉州市场、再就业市场等14个市场;积极创造条件,在二环路外论证建设农机交易、汽车配件、肉类批发、皮毛交易、木材交易、建材批发等专业市场;实施武威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一批重点市场项目,建成5个农村商贸服务中心,发展20家加盟农家店;建设丰乐农产品交易市场、谢河双孢菇市场、张义人参果交易市场等乡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积极搞活商贸流通。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加强畜禽定点屠宰管理,狠抓农资市场整治,加大对煤炭市场和再生资源行业的监管力度。积极实施“家电下乡”工程,进一步完善“万村千乡”市场网络体系,不断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水平。整合组建驻外商务机构,拓宽大宗农产品出口渠道。积极发展城乡信息服务业,推进电子商务和社区商务。

努力发展文化旅游业。认真做好第七届“天马”文化旅游节筹办工作。进一步完善白塔寺、天梯山石窟、亥母洞寺和海藏寺等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创建凉州乡村旅游示范村镇,着力开发特色品牌,做好凉州植物园、天乙生态园、西郊公园和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等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工作。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广播电视通村入户率。进一步重视凉州攻鼓、凉州贤孝等特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推介,积极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深入推进全民创业活动。全方位落实各项支持政策,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浓厚氛围。强化创业政策、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步伐,加强企业家队伍教育培训,加大全民创业项目的推介力度,进一步改进服务和监管方式,严厉查处破坏创业环境的人和事,积极推动全民创业。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六、坚持依法治税理财,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的保障能力

高度重视财源建设。积极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和骨干项目,不断增加财源项目建设专项投入,支持项目前期工作和企业技术改造,壮大骨干财源群体,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夯实财源基础。

切实加强收入征管。深入推进综合治税,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税收专项整治,全面提高税源监控能力和征管水平;健全非税收入征管体系,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强化税收监督和稽核,切实做到应收尽收。

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预算内外资金统筹管理体系, 严格控制支出,确保重点支出及时到位。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支持“工业强区”、“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卫生和生态环保等公共领域的投入力度,对关系民生的社会保障资金予以倾斜;进一步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做好普九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进一步强化资金监管。深化“乡财区管”改革,规范园区乡镇财政管理和乡镇政府财务运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审批和审计监督。严格财政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加大对强农惠农资金、日光温室补贴、社保资金等重点支出项目的跟踪监督。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健全资产交易管理机制,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严格控制会议、车辆等费用支出,严格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要把培养和壮大有一定专业特长、对农民群众有感情、热爱农村事业的农业技术服务队伍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切实加以强化。建立完善科技项目库,争取省部级科技项目2项,市级星火科技项目5项,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5项以上,建立院地合作示范基地。完善科技特派员和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制度,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深入开展“科技服务进村入户”和“科技活动周”等活动,科技培训入户率达到98%以上。

统筹发展城乡教育。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国家助学金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政策。加大19个建制镇寄宿制中心小学和初中建设力度,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加快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年内完成41所中小学的合并工作。积极创建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组建集“教学、培训、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集团。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认真组织开展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管理活动,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建成5个示范性重点乡镇中心卫生院和10个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巩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成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严格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努力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不断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优先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城市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全方位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创建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区。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探索建立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积极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继续抓好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年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637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2700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850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1550人。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大额医疗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基本养老保险、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补贴等制度和办法,不断完善被征地农民和村干部社会保障制度,将离任村干部和居委会主任纳入区财政补助范围,对全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每年按年龄级次发放政府补助。规范和完善城乡低保工作,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高度重视城乡特困群众、残疾人和受灾群众的社会救助。构建集中心敬老院、老年公寓、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四位一体”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凉州区中心敬老院和老年公寓建设,切实保证五保供养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积极协调做好城区供暖工作,建立和完善确保正常供暖的长效机制。

全面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措施。抓好依法治区和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不断强化法律援助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院、文明楼宇、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着力推进城乡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水平。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接访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提高信访案件办理质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

继续抓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统计、物价、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管理、防震减灾、老龄和慈善事业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八、高度重视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

围绕群众在就业、就学、就医、住房、出行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企盼和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今年着力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多渠道扩大就业。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2万人(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新增就业岗位4500 个;解决400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二是努力落实“人人上得起学”的目标。资助中小学家庭困难学生4500人;认真落实 “两免一补”、国家助学金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政策,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三是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5%以上,报销比例平均达到60%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完成3个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站和2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的基础建设。四是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建成廉租住房200套、经济适用房100套,完成群众危旧房改造300户。五是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西营、杂木、黄羊灌区饮水安全续建工程,解决8乡镇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六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力争完成通乡通村公路建设400公里以上。七是加大农村新能源利用。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4000户。八是重视解决养老问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6370人;完成2所城乡中心敬老院的改建扩建任务,敬老院总数达到18所,累计集中供养60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14.3%。九是加快公共文化建设步伐。新建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0个农家书屋和30个农村文化大院;新发展农村数字微波电视用户6000户,完成2836个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十是解决好城乡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城市低保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覆盖范围,新纳入3001000人。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职能定位,着力强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把政府精力更多地放到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事务管理上来,把财力物力更多地集中到社会公共服务上来,把工作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到解决民生问题上来。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各种灾害和事故的监测、预警及防控,提高政府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全面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大力推进政府及各部门的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不断完善反映社情民意的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社会舆论监督。

进一步强化责任机制。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机制,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健全和完善责权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绩效管理体系。对重要工作、重大项目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间、定进度,完善主管领导催办、责任领导主办、责任部门承办、专门机构督办的工作机制,严格考核,严格奖惩,严格工作程序,加大执行力度,确保政令畅通。

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进一步健全和落实项目审批、资产处置、资金使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规章制度,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和行政监察,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政府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努力提高行政水平,为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凉州这块热土正在焕发出空前的生机和活力,全区人民满怀着加快发展的雄心和豪情!新的目标鼓舞人心,新的机遇催人奋进,新的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凉州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三次会议 人大 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1月6日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