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

时间:2023-04-20 10:45: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过去五年工作回顾自2003年本届政府任职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乐陵市委的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乐陵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乐陵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3年本届政府任职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乐陵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同全市人民一道,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圆满完成了第十五届人大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质量提升、机制健全、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综合实力大幅增强。预计2007年,全市实现GDP101亿元,年均增长17.6%,是2002年的2.4倍。按德州市实行税收分享体制改革调整后的新口径计算,预计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8亿元,完成财政预算的101.5%,比2002年同口径增长近1倍。规模以上企业总量达到200家,是2002年的2.8倍,实现工业增加值42.24亿元、销售收入155.98亿元、利税20.68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5.4倍、5.6倍和4.6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0元,比2002年增加2175元。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264727调整为15.45430.6,牢固确立了工业的主导地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由2002年的4.3%30.2%提高到6.7%55.6%,增长结构和质量明显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5%,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家。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50万亩枣林旅游区获得“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两块金牌。引进了联华、国美、乐购等知名品牌,红枣、调料、建材等专业市场辐射带动能力大幅增强。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民营经济硕果累累。五年累计引进项目729个,到位资金57.4亿元。全市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74家,比2002年增加56家;预计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4500万美元,是2002年的11倍,跃居德州市各县市区第一位;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是2002年的3倍。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2220户,上缴税金1.67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3倍、1.5倍,我市被评为“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中国调味品产业城”。寨头堡乡、郭家街道分别被评为“山东省帆布名乡”和“山东省五金工具之乡”。

——农业农村经济阔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五年共新植林木6400万株,被德州市评为“林业生产先进市”。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200公里,自来水通村率达到90%以上,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60%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铺开,农民参合率达到了96.7%。农村税费改革深入推进,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梁锥希森新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乐陵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连续推进“振兴乐陵十大工程”,倾情办好“改善人民生活十件实事”。打造了“天津港劳务、京津塘馒头、京城宾馆业”三大劳务品牌,年输出劳务12万人。社会保险“一票征缴”的做法在全省推广。农村低保工作全面铺开,乡镇敬老院建设工作提前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乡镇卫生院改貌等工程进展顺利,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计生服务和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全民国防教育和拥军优属工作扎实推进,被评为“全省关心国防建设十佳单位”。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教育和管理,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思想境界、工作能力、执政水平大幅提升。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大力削减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旗帜鲜明地推进反腐倡廉,政府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塑造了勤政、廉洁、为民的政府形象。

五年来,我们坚持从以下五个方面,强势推进乐陵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坚持在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中推动转型发展。认真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破解土地、资金、资源等制约瓶颈,全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乐陵“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通过国家初审,希森三和集团的运营模式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在德州、济南等地举办了多次政银企恳谈会,为银企合作搭建了宽广的平台。以建设生态、园林型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改造步伐,我市被评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

二是坚持在提高质量中推动快速发展。强势推进自主创新、质量兴市战略,共培育国家级名牌11件,省级名牌19件,成为“鲁西北第一名牌大市”。积极引导骨干企业加大投入、加速扩张,泰山、华乐、金麒麟等成为全国、国际知名的企业。

三是坚持在改革开放中推动创新发展。圆满完成了粮食、商业、供销系统改革,市属企业改制扎实推进。教育、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实现了乡镇计生、卫生资源整合,财政、经管、统计“三所合一”。“乡财乡用市管”制度全面推行,乡镇干部和教师工资实现市财政统一发放。多次赴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烟台、温州等地举办招商推介活动,与天津塘沽、浙江永康、济南济阳等城市建立了友好县市关系,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引进了汇源果汁、上海光明、广东立白、台湾统一等一批知名企业,开工建设了生物制糖工业园、调味品工业园、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等一批牵动乐陵发展全局的大项目、好项目。

四是坚持在统筹兼顾中推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和均衡性,努力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协调、城乡联动发展的道路。完成了新一轮城市规划编制,新增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高标准实施了振兴路、兴隆大街、湖滨路、阜盛路、挺进路改造,地下管网改造,新客运中心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程,今年新铺设城区排水、排污管网17公里,城市功能、形象大幅提升。启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园,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步入科学、规范、法治化轨道。

五是坚持在解决民生问题中推动和谐发展。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先后实施了平原水库、新西环路建设、一实小搬迁和三中扩建、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城市集中供气、文化娱乐中心广场修复、文庙修葺、城区道路综合改造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开发建设了一批精品住宅小区。“万村千乡”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综合社区服务中心成为全省的样板。审计、统计、文体、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等各项工作取得了全面进步。

各位代表,五年辛勤耕耘,迎来累累硕果。乐陵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市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上级驻乐陵各单位,向所有关心乐陵、支持乐陵、投资乐陵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乐陵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层次相对较低,产业关联度和聚集度不高,产业集群发展速度较慢,带动财政快速增长的骨干企业相对较少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财政收支压力依然较大,社会事业投入不够充分,节能降耗的任务依然繁重,政府在转变职能、提高效能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实现“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键阶段。面对机遇与挑战,市政府将团结全市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危机意识,强化“赶上标兵,甩掉追兵”的超越意识,以顽强拼搏、勇于赶超的精神风貌抢抓新机遇,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跨入全省中等发达水平、实现社会和谐为奋斗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夯实工业立市根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活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结构合理,产业布局科学,工业经济崛起,民主法制健全,生活环境优美,社会秩序稳定的和谐乐陵新局面。

今后五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4%;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9543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

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今后五年,重点突出打造“七城”:

一、提升产业层次,打造产业集聚的新型工业城

举全市之力发展工业,着力打造“龙头高扬、龙身稳健、群龙齐舞”的工业发展新格局。一是壮大产业龙头。深化产学研合作,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倾力培强壮大一批立市、兴市企业,打造一批国际化企业集团,力争到2012年,全市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企业达到7家、过10亿元的16家,6家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二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立足市情,科学规划,把五大强市产业(体育器材、汽车零部件、热超导材料、纺织、医药化工)和五大富民产业(富硒金丝小枣、调味品、畜牧、脱毒马铃薯、玉米深加工)打造成支撑区域发展、关联性强、延展链条长的多脉系产业集群。三是打造全国名牌大市。深入实施质量兴市和名牌带动战略,建立起冲击国际、国家、省级名牌的多级梯队,把我市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名牌大市。

二、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打造活力四射的改革开放城

全力打造“全方位、高层次、多元化”的开放格局。一是积极融入南北区域发展。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优势产业、农产品基地以及科技、人才、信息等多个领域的延伸和对接,全方位融入省会城市群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二是突出招商重点。瞄准国际性大公司、大财团,包装和推介一批优势产品和项目,引进和培育一批以外向型、科技型、生产型为主的有型经济、有根产业和有税企业。三是完善服务机制。建立健全科学考核体系,提升跟进服务质量,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进资率和投产率。四是推进对外合作贸易。努力抓好企业上市工作,进一步壮大出口群体,力争到2012年,全市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突破150家,8家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五是夯实招商平台。全面提升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以及乡镇区域工业园区的承载能力,使之成为全市外资投入的密集区、工业发展的主战区、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城市建设的新扩区。

三、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打造实力雄厚的经济崛起城

围绕发展县域经济,做大城市本级。一是全面激活发展活力。进一步加速企业聚变和裂变,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进一步探索激活民间资本的政策和措施,聚集民资、依靠民力、发挥民智、实现民富;进一步破解融资瓶颈,积极争取上级和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积极引进设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延长和拓展特色产业链条,全面打响“中国调味品产业城”、“中国体育产业城”、“中国帆布产业城”、“中国五金工具城”等品牌,构建优势产业体系。二是全面构建大服务、大流通格局。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做大调味品、红枣、建材等专业市场。积极发展科技信息、农业保险、仓储、居民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城区、园区、企业三大载体规模效益,力争到201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亿元、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7%

四、突出新农村建设,打造优质高效的农业示范城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合力打造农业强市。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立足农业特色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打造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产品品牌。二是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搞好农业综合高效开发,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卫生、通讯、信息等社会事业,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三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培育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提升城市品位,打造特色浓郁的休闲宜居城

积极打造绿色、休闲、宜居、宜游、宜商的特色风情城市。一是着力建设休闲运动城市。依托体育产业,加快体育大厦、体育文化广场、体育文化公园、体育大世界等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农村、社区、企业及公共场所体育设施安装普及率,发展壮大风格独具的运动休闲主题文化。二是着力建设精品城市。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抓好“一湖(元宝湖)、一园(东湖公园)、两河(盘河、跃马河风景带)、三场(市政广场、文化娱乐中心广场、泰山体育文化广场)”等重点工程建设,提升城市品味和形象。三是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完善地下管网功能,打通开元路,启动新南环、新东环的规划和建设,抓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加大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建立城市监管的长效机制,打造水清、天蓝、城绿的怡人环境。

六、突出节能减排,打造环保洁美的绿色生态城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一是抓好节能减排。积极推进能源、水资源、原材料、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大力扶持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坚决禁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两高一低”项目落户。加大对企业耗能指标监控力度,力争全市万元GDP能耗年均降低4%。二是突出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打造一批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示范企业和项目,力争建成全省循环经济的试点。三是切实保护资源环境。制定并实施科学发展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加大环境执法和保护力度,严格执行上级关于污染减排的标准和措施,进一步提高土地开发的投资强度和集约程度,巩固生态市建设成果,力争到2012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七、筑牢民本基础,打造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文明和谐城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倾情关注民生、致力民富、促进民享。一是积极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构建新型和谐人际关系,大力营造人人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局面。二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按照“一年规范起步,两年步入正规,三年进入德州中游,五年跃入德州先进”的总体思路,对教师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下死手、举强措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新一中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让教育一年一个样,年年大变样。突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认真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开展出生缺陷预防,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综合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推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三是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统筹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面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抓好信访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群死群伤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综合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潜能的基础上,确定2008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增长35%36%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2008年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力增创工业发展新优势

把科技创新作为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提速增效的根本举措,努力打造工业发展的规模、技术和品牌优势。

一是着力培强骨干龙头企业。按照“谁有潜力支持谁,谁能做大扶持谁”的原则,在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上全力向骨干企业倾斜,力争到年底,华乐集团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金麒麟、泰山、国强、希森等4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汇源食品饮料(一期)、飞达、星光、洁能、乐鑫、磐古、浩天、天一、万兴、庞大、云海等企业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把投入和项目作为加快企业膨胀的关键,在确保完成汇源食品饮料二期工程、希森中联国家级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新上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

二是着力打造一批名牌产品。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2008年,争取“华乐”、“洁能”、“乐鑫”3个商标和“国强”牌小五金、“星友”牌精制幼砂糖、“晨益”牌调味品三种产品分别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认定,新增山东省著名商标4件、名牌产品3种,向全国名牌大市的目标迈进。

三是着力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本集中、增长集约的发展思路,对五大强市产业,重点在布局集中、生产配套、销售联合和技术协作上下功夫。对五大富民产业,重点在规模扩张、品质提升、科技投入和带动增收上花气力,倾力做大规模和特色优势,努力建设产业特色更明、科技含量更高、配套能力更强的富民产业带。

四是着力打造优良的发展载体。积极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全面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认真研究国家土地政策,积极采取盘活、置换、集约等方式,切实解决发展用地问题。通过对外合作、盘活资产等方式,积极推进企业改制,让国有、集体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二、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全力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是深入推进“南融北接”战略。全面加强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在项目建设、产业合作及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对接,努力打造与济南交通联网、旅游联手、信息联通、生态联保、经济和社会联动的新局面。以打造滨海新区“产业转移基地”、“制造业配套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为目标,努力把我市打造成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

二是切实抓好企业招商和产业招商。坚持“政府作指导、部门搞服务、企业唱主角”的思路,把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第一线,实现大企业招来新项目,小企业引进大项目。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内外产业发展动向,立足我市产业优势和特色,积极做好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的工作。进一步放大产业集聚效应,通过招商引资,做大“补链、增链”的文章。

三是积极创新招商机制。积极采取闲置资产招商、节会招商、中介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有效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积极探索数量与质量、效益并重的科学考核体系,继续实行重大项目包扶责任制、项目流失责任制、跟踪调度督导制等制度,强势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

四是认真做好外经贸工作。鼓励引导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基础和优势,积极与国际性大公司、大财团“点点”对接。放开服务业、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实际利用外资战果。推进企业上市,力争2008年华乐、金藏煌等企业实现上市,并培植一批上市后备企业。加大对骨干出口企业的帮扶力度,全面扩大出口份额。引导汇源、飞达、金藏煌等成长型出口企业在要素配置、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壮大出口创汇企业队伍。

五是创优发展环境。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公开、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首问负责、项目全程代理等制度,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努力为企业和投资者打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三、以发展民营为重点,全力培强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实施全民创业、企业成长和创新三大工程。

一是积极实施全民创业工程。进一步降低民营经济准入门槛,完善鼓励、考核奖惩政策,彻底激活社会各个层面的创业激情。力争2008年新增民营企业210家,工商业户2300户,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380亿元,上缴税金2.1亿元。

二是积极实施成长工程。坚持把培大培强骨干民营企业作为工作的重点,筛选市场前景好、发展欲望强的成长型规模以上骨干民营企业。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全面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力争2008年新增规模以上民营企业40家。

三是积极实施创新工程。推进机制、科技和服务创新。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通过实施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强化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主体观念,推动产学研结合,提高民营企业的科技水平。继续推行市级领导、经济综合部门包企业和创业证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金融担保、信息网络、银企合作、法律服务四大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四、以农民增收为关键,全力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坚持“全面铺开、整体推进、典型引路、百舸争流”的思路,打造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施龙头带动,依托希森三和、希森中联、飞达集团、星光糖业、华陵肠衣等“农字号”龙头企业,积极推行“公司带农户”、“公司+农户+基地”等产业经营模式,进一步培强龙头、壮大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二是千方百计改善农民生产生活。从路、水、医、学、行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坚持固定资产投资、市乡财力投入适度向农村倾斜,重点投向关乎农民利益的公益项目和河道疏浚、桥涵闸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加快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卫生、教育事业建设,认真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街道硬化、公交车到村,宽带、沼气入户等一系列工程,坚决杜绝污染点、污染源向农村转移。全面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力争2008年全市90%以上的乡镇、街道驻地完成综合改貌,60%以上的村庄完成规划编制。适应农民群众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新要求,努力打造多彩、人文、唯美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是千方百计维护农民权益。认真落实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粮食保护价、粮食直补、农资补贴、大型农机具补贴以及农村筹资酬劳等政策,解决好宅基地安排、土地承包流转等热点问题,坚决查处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把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帮民富、体民意、解民忧,努力让农民群众住得安心、过得舒心、生活得开心。

四是千方百计培育新型农民。积极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引导农民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倡导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意识,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五、以提升城镇化水平为目标,全力打造城乡发展新面貌

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浓郁、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新城市。

一是抓好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突出城市规划龙头地位,切实抓好城市区域详细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加大规划执法力度。以完善城市交通框架为重点,扎实做好阜盛路对接、挺进路西延扫尾和新西环路绿化带建设,着力构筑路畅街美的城市交通新格局。突出抓好新客运中心、泰山体育文化广场、东湖公园等重点工程建设,打造城市发展新形象。

二是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强化“以水为脉、以绿为魂、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抓好城区、城市出入口的绿化,打造绿色生态城市。扎实推进地下排水管网配套建设,确保2008年城区地下排水管网全部并网连通,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并正常运转。认真抓好盘河、跃马河、元宝湖清淤和水面污染整治,全面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集中供气、供热工程建设。抓好盘河休闲风光带、黄金水岸背景区的功能完善,进一步连通并扩大城市水面面积,增加城市的动感和灵性。加快杨安镇水库供水管网建设,逐步关停城区自备井。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从严治理“脏、乱、差”,努力为市民提供整洁、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抓好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按照“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认真抓好农村公路扫尾、危桥改造等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村镇水、电、路、通讯等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小城镇载体功能。立足乡镇传统和经济特色,放大城镇的聚集效应,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企业、项目、资金向城镇聚集,推动城乡和谐发展。

六、以加快旅游业发展为引擎,推动第三产业实现新突破

以旅游业为龙头,繁荣发展第三产业。一是全面促进旅游业进档升级。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抓好乐福洲游乐园、平原水库公园、宋哲元纪念馆、孙轶青艺术馆等旅游景点建设。进一步完善50万亩枣林游览区、文庙、碧霞元君祠、梁锥希森新村等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体育休闲设施建设,拓展旅游业新领域,做大休闲运动游文章。突出历史、文化、产业特色,精心包装策划旅游线路,放大旅游业品牌效应,建设知名的红色旅游和生态休闲观光景区。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拓展生产性服务上下功夫。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向产前、产中和产后延伸,加快检测、工程设计、配送、保险、物流、展销等服务业的发展。在拓展金融服务上下功夫。创新金融制度和金融产品,促进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担保、信托、融资等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在拓展便民利民服务业上下功夫。积极引导娱乐、健身、洗浴、康复、餐饮、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等各类服务业上档次、上水平、求突破。在拓展文化产业发展上下功夫。鼓励支持演出、传媒、艺术、广告等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三是全面繁荣商贸流通业。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力争到2008年底全部完成1089个村的农家店建设,建立起覆盖城乡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重点抓好乐陵义乌国际商贸城、红枣市场、调味品市场、建材批发城等市场建设,加大对滨海购物中心、联华超市、兴乐商厦、富民农资、天一实业、希森德百等骨干流通企业的扶植,培植流通产业发展龙头。

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全力建设生态文明新乐陵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一是坚持抓好节能降耗工作。认真落实上级节能降耗的各项规定,确保万元GDP耗煤量、耗水量等指标明显下降。以希森三和、博源热能、泰山体育等企业为样板,大力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技术,全面加强建筑业墙体节能工作,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

二是坚持抓好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有保有压地调控项目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和结构。切实抓好开发区土地利用清理工作,鼓励引导企业利用现有用地向高空和地下要空间,积极盘活闲置和低效土地,全面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单位产出效能。

三是坚持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坚决杜绝新上高耗能、高污染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加快市环境监测站建设,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着力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整治,所有污染企业都必须配套建设治污设施,对超标排污企业,宁可少拿税收、少要利润,也要该停的停,该关的关,绝不能因个别企业的问题影响全市大局,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四是坚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调整优化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民营创业园产业布局,促进资源在园区内有序、集约流动,打造循环园区。进一步拉长和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共生共享,构筑产业环状循环系统。从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等社会活动入手,用心研究,积极引导,全面建设循环社会。

八、以民生问题为核心,谱写和谐发展新篇章

全面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建设和谐乐陵。

在社会事业建设上,一是全面振兴教育事业。强势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以对群众负责、对学生负责、对乐陵未来负责的精神,把更多的财力投向教育,更多的精力转向教育,坚持不懈抓基础、毫不动摇抓队伍、坚定不移抓管理,真正办好让上级放心、使群众满意的教育。二是大力发展科技、文化事业。继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确保技术与开发资金投入不低于财政预算资金的1%,并保证逐年增加。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科技、推崇人才的良好风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全民健身活动,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对经济的贡献率、影响力。三是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投入,鼓励社会参与,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全面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坚决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紧紧围绕“整体一流,单项第一”的目标,攻坚破难,强势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现新突破。

在关注民生上,一是认真负责地抓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努力通过扩张经济、劳务输出等渠道,力争2008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6000人,把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加大企业养老金征缴力度,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二是满怀深情地抓好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把社会救助工作作为政府的“天职”,全面加快敬老院建设步伐,力争2008年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进一步完善城市和农村低保、特殊救助、优抚安置等社会救助体系,真正做到体民情、恤民意、解民困,丰富为民情感,躬身为民实践。三是务实高效地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整治医疗行业不正之风,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惩治商业贿赂、制假售假行为。高度重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拖欠工资等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做人民群众感情的贴心人、利益的代言人、权益的维护人。四是积极稳妥地抓好社会稳定工作。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妥善做好各类矛盾的预警、排查、处置和化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群死群伤和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各种黑恶势力坚决从严从重从速予以打击,做人民群众的“保护神”。

在财政支持和保障上,一是确保财税收入稳步增长。继续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强化税收执法,从严打击偷、逃、骗税行为,确保依率计征、应收尽收。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财税工作,努力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财税收入增长和公共服务投入增加上来。二是努力提高财税管理水平。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扎实搞好财税大检查,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质量和效率。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证工资发放、社会保障、机构运转和重点公共事业发展。认真执行好“乡财乡用市管”制度,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试点并落实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三是合力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支柱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工程、民营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全面提高金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水平。切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破坏金融秩序、骗取银行信贷的行为,努力营造“以诚立市、以信立业”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九、以实施振兴乐陵十大工程和办好改善人民生活的十件实事为着力点,全力打造加快发展新亮点

建立为民办事的长效机制,继续从人民群众最关心、利益最直接的地方入手,实施好2008年振兴乐陵十大工程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十件实事。

振兴乐陵“十大工程”:1、教育繁荣振兴工程: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大力提升全市中小学教师素质,扎实推进教育体制配套改革,全面完成一实小搬迁和三中扩建工程,启动新一中规划建设,加快初中进城步伐,全面振兴教育事业。2、产业品牌提升工程:打响汇源品牌,加快汇源食品饮料项目建设;打响调味品产业城品牌,规范、扩大调味品市场;打响富硒金丝枣都、五金工具城等品牌,推进富硒金丝小枣、五金工具等产业提档升级;打响现代服务业、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品牌,推动乐陵义乌国际商贸城等市场建设,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业。3、企业境外融资工程:积极推进华乐、泰山、金藏煌等企业上市步伐,争取更多的外资注入。4、运动休闲特色游工程:完成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开辟枣林休闲度假区、枣乡饮食购物及平原水库、乐福洲水上运动、猎场等娱乐项目,抓好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产业档次。5、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在杨安镇平原水库实现蓄水、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扫尾的基础上,加快水厂建设,完善管网等配套设施,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6、中国体育产业城创建工程:依托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加快泰山体育大厦、泰山体育文化广场、泰山体育大世界、泰山水上竞技场等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并力争通过中国体育产业城认证。7、碧水蓝天工程:抓好盘河、跃马河、元宝湖清淤和水面污染治理,在建设好城区地下污水主管网的基础上,配套完善城区支网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并运转,使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加大企业配套污水处理、除尘设备建设力度,进一步净化城市环境。8、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快城市路灯、霓虹灯架设和改造步伐,抓好新西环路及城区主干道绿化,编制东湖公园开发详细规划并启动建设,打造整洁、靓丽城市形象。9、城区道路综合改造工程:实现阜盛路、挺进路与西环路的对接,对云红大街、枣城大街和文昌路实施综合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区主体功能。10、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继续推进有线电视入户工程,力争2008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改善人民生活“十件实事”:1、加快城市社区建设和农村低保工作:抓好社区软硬件建设,2008年按标准完成城市社区建设任务,扎实推进农村低保工作,确保应保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2、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建设完成乡镇、街道二级网站,农村“村村通宽带”率达到100%30%的街道社区接入光缆,5个骨干企业、50个中小企业建立网站,加快企业、商务、特殊行业安全监控设施建设,打造德州市信息化建设样板点。3、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加强对农产品、食品、药品等领域的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强化产品质量监管,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称心、住得安心。4、推进“平安枣都”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两抢一盗”特别是盗窃农村大牲畜等犯罪行为的打击惩治力度,积极推行社会治安保险业,探索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治理机制。加强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5、搞好城区集中统一供热:加快城区供热配套管网建设,力争使全市居民小区、单位实现统一集中供热。6、加快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貌:积极推进旧城改造步伐,认真抓好城中村改貌,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位。7、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进度,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居住条件。8、加快推进农村计生服务阵地建设:加强村级计生服务室建设,加强对乡村计生专职人员的培训,力争2008年所有行政村高标准配齐计生服务室,全面提高农村计生服务水平。9、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将城镇居民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建立起惠及全市、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10、推进乡镇卫生改革: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步伐,强化乡镇卫生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保障条件。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提高执政能力

面对新形势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市政府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做到依法行政、科学理政、务实勤政、廉洁从政,切实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一、励精图治,勤学善谋,在提升政策水平上有新突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把中央和省、德州市的战略部署与我市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提高掌握全局、把握发展趋势的水平,提高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的水平,提高抓关键、破瓶颈、抓落实的水平。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朝气、奋力拼搏的锐气、争创一流的志气,用开放的意识正视存在的差距,用超前的理念研究争先的思路,用积极的办法落实发展的措施,使每一项工作都出精品、争第一、创一流。

二、审时度势,奋力进取,在发展创新上有新作为。敢为人先,敢想敢干,用新理念、新举措、新办法促进发展。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战斗力,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营造得更加浓厚。坚持用发展统一思想,用发展评价工作,用发展评判得失,用发展凝聚人心,以开放的眼光审视自身,以开放的胸怀博采众长,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挑战,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以人为本,尽职履责,在工作落实上有新成效。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切实担当起富民强市的重任,视发展高于一切,视人民的利益重于一切,真正做到重大决策依民而定,工作措施应民而出,安危冷暖为民所系。坚持言必信、行必果,带着问题搞调研,带着责任抓落实,带着感情做工作,促使政府全体工作人员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坦荡处事、尽职办事,塑造责任政府的良好形象。

四、文明民主,依法行政,在完善机制上有新举措。完善政府工作规程,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审制,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建立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联合决策机制,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听证和公示制度,努力打造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

五、转换职能,转变作风,在服务水平上有新提高。创新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前移工作关口,下移工作重心,上移工作预警,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整合行政资源,强化协调配合,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工程,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大“治庸提效”力度,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等效能监察制度,铁腕纠风、重拳治乱,对机关队伍中个别影响乐陵发展的害群之马,坚决摘帽子、砸饭碗。树正风、倡正气、知荣辱,全力打造真诚为民、办事高效的机关服务品牌。

六、廉洁高效,团结协作,在队伍建设上有新气象。大力推行“阳光行政”,严格执行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强化各类资金审批和监管,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廉洁、俭朴的良好作风,以低调、务实、勤奋、有为的形象,以高尚的情操和品德,以群众公认的实绩,凝聚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成就载入史册,精彩献给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乐陵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心无旁骛的信念、全力以赴的投入,励精图治,奋力拼搏,努力谱写乐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辉煌篇章,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新乐陵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乐陵市 政府工作报告 乐陵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