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2月23日在长春市双阳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区长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十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阳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2月23日在长春市双阳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和关键转折点。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牢牢扭住发展要务不放松,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十一五”时期,我们立足科学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超常规、跨越式递增。预计到2010年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5亿元,比2005年增长152%,年均递增20.3%,三次产业比由2005年的20.2:34.9:44.9调整到12.4:44.5:4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亿元,比2005年翻了两番多,年均递增38.1%。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7.3亿元,本级财政收入达到2.2亿元以上,均是2005年的3.8倍,年均递增30%以上。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由2005年的第16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11位,进入全省上游行列。
工业经济持续攀升。亚泰水泥、银瀑啤酒等骨干企业扩能升级,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新兴工业发展壮大,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争创知名、著名品牌商标14个,鼎鹿水泥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加大了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规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28户发展到2010年的77户。预计到2010年末,规模工业产值实现88.5亿元,是2005年的4.3倍,年均递增34%。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比2005年翻了两番,年均递增31.7%。
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持续开展粮食能力建设工程,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食产量保持在10亿斤阶段性水平。测土配方施肥、深松整地等重大农业科技项目推广取得明显效果。绿色水稻、有机玉米、苗木花卉等绿色经济作物发展到1.6万公顷,其中棚膜蔬菜发展到560公顷,逐步实现了以产量求效益向以质量求效益的转变。新建特色农牧业园区114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3户,新增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22万亩,齐家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成使用,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牧业总产值实现15.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双阳荣获全国唯一的梅花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42万人次,创劳务收入29亿元,我区被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区。
第三产业彰显活力。御龙温泉建成投入使用,吊水壶等景区景点接待游人能力不断增强,农家乐蓬勃发展,旅游业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建筑装饰学院、长大旅游学院完成整体搬迁,农大发展学院规模不断壮大,高等教育产业初具形态。长清路生产资料等专业市场、天力购物中心等商厦投入运营,良友物流一期建成使用,万村千乡工程扎实推进,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健全。累计开发房屋面积170万平方米,是“十五”时期的2.4倍。预计到2010年末,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3亿元,比2005年增长140%,年均递增18.6%。
——“十一五”时期,我们突出加快发展,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坚持把引进利用域外资金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攻坚行动,共开发引进项目356个,开工建设超10亿元项目6个,超亿元项目40个,累计到位资金184.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4倍。投资120亿元的奥特莱斯城市综合体、投资50亿元的盛世集团奢岭欧洲小镇、投资40亿元的净月南湖综合开发等项目正式签约;投资60亿元的国信乡村都市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长春东南热电厂进入最后审核阶段;一心制药与国药控股有限公司完成合资合作;天泽纳米二期、阿尔顿断路器开关等项目开工建设;铸诚门业一期竣工试生产,中冶京诚一期、华能生物质热电、亚泰水泥五六线等项目投产见效,项目建设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增加财税收入的重要支撑。
改革攻坚迈出重大步伐。国有企业改革收尾工作基本结束,集体企业改革扎实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机构编制核查工作顺利完成。进一步理顺了县区管理体制,省市在城市建设、财政税收、社会事业等方面给予了重点倾斜,外部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实施了开发区内部机制体制改革,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采取市场化运作等方式,累计投入8.5亿元,经开区、文开区共完成5.6平方公里“七通一平”。预计到2010年末,两个开发区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实现了财政收入再造一个双阳的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们注重统筹发展,承载功能日益增强,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城市功能与品位同步提升。城市总体规划提升和土地总体利用规划调整工作全面完成。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实施了东西双阳大街延伸、甲一路、滨河路、铁东路等一大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城市发展框架逐步拉开,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投资2.6亿元,新建改建南绕越线等各级各类公路743公里,长双烟铁路竣工通车,城乡交通体系日益完善。投资1.8亿元,实施了石溪河景观带、长清公路景观带、街路小区等绿化美化工程,城区新增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以“创城”、“奋战150天”等活动为载体,对市容环境、市民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和规范,初步建立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城市环境正变得整洁干净、文明有序。
新农村建设与管理深入推进。以环境整治为重点,全面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山河八面、奢岭小周屯等典型示范村屯36个,日益整洁的村屯环境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以完善公用设施为重点,改造农村电网65公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3万人,农村公路全面实现村村通,农村电视、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城市要素加快向农村集聚。以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点,探索建立了“三驾马车”、“屯务理事会”等基层新型组织管理模式,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75个,农村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全面提高。
——“十一五”时期,我们致力和谐发展,社会事业协调推进,民生状况持续改善
连续四年实施民生行动计划,371项实事得到有效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惠及全区百姓。预计到2010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00元,年均分别增长13.5%、9.5%。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累计开发就业岗位29500个,安置就业人员23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养老以及新农合等保险参保范围和统筹水平整体提高,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健全。改造棚户区100万平方米、农村泥草房1万余户,建设政府保障房2.5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8平方米,农村人均生活用房使用面积达到36平方米,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着力提高干部职工工资和津贴、补贴标准,逐步接近主城区工资水平。全面提高了城乡低保、优抚对象、贫困学生等层面的救助补助标准,残疾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利益得到有效关注,初步构筑了覆盖城乡的大救助体系。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建立奢岭、平湖等14个科技示范基地,引进推广科技成果28项,科技贡献率达到49.5%。投资2亿多元,新建、改造城区西部小学等学校56所,加固、维修校舍13万平方米,教育网点布局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文体活动中心主场馆主体封闭,建设欢乐庄稼院49个,文体设施进一步健全。深入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举办大型文体活动52次,城乡文体生活日益丰富。区体育代表团实现省运会田径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区广电中心被中宣部等四部委评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集体。实施健康双阳行动计划,区医院病房楼投入使用,改造、新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建立健全了出生缺陷风险评估和干预体系,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26‰以内,我区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兵役工作不断加强,区人武部被省军区、沈阳军区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开展。此外,监察、审计、档案、人防、气象、机关事务、地震观测、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志编纂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社会局面保持安定和谐。“三式联调、四级联动”综治维稳工作模式得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我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建设示范县(市)区。在2010年全省县(市)区群众安全感测评中位列全省第五、全市第一,综治协管员王绍精同志被省市追授“模范共产党”、“平安卫士”等荣誉称号,并荣获全国“12.4”十年法治人物特别贡献奖。积极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等活动,建立健全了“日报、周解、月清”工作机制,妥善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发展稳定的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化解了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认真办理市民投诉,公开电话办结率达到98%以上。深入开展安全建设年活动,建立完善了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加大了疫病疫情、防汛防火、抗震减灾等防控力度,切实强化了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社会形势保持安全稳定。
——“十一五”时期,我们围绕促进发展,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施政水平明显提高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为载体,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政务环境明显优化。实行区长办公例会制度,充分发挥招商委、法律顾问团等机构作用,对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行政决策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481件、政协提案463件,办复率均达到100%。全面完成了五五普法、四五依法治区工作,我区被评为吉林省首批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深入开展精神文明等创建活动,双阳被省市评为文明县(市)区。政府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能力明显提高,软环境建设在全省政行风暗访测评活动中名列全省第四、全市第一。建立健全了决策从提出到落实全过程跟踪推进的督查体系,有力推动了政府工作落实。在全区范围内积极倡导出亮点、树典型、争一流的工作标准,多项工作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双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强化自身建设,有效提升了政府执政能力和施政水平。面对今年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区政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决策、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夺取了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在汛情出现的危急时刻,坚持预防与抢险并重,成立区乡村三级抢险队伍144个,及时排除险情40余次,成功抵御了一次又一次洪峰;在暴雨袭来的紧要关头,坚持群众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统一组织、上下联动、协同作战,集中开展群众转移3批次1万余人次,有效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灾后重建的关键阶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制定救灾方案,广泛募集重建资金,全力以赴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生活、重建美好家园。目前,水利、交通、市政等水毁基础设施基本恢复正常,1200余户倒房户搬入新居,受灾群众“衣食住医”等基本生活得到妥善保障。通过这次抗洪救灾,不但积累了抵御自然灾害的宝贵经验,而且也进一步考验了干部、锻炼了队伍,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政府执政能力、施政水平在危难之时、重要时刻得到了有效增强和全面提升。
各位代表,“十一五”是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重要时期。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五年来的巨大成就,是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加强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汇集着双阳百姓的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并通过大家向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级干部、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双阳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和积极探索,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现双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要,抓项目、扩总量,构筑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抓实事、保稳定,汇集加快发展的凝聚力;必须坚持创新为先,抓改革、破难题,激发加快发展的内动力;必须坚持协调为重,抓机遇、善争取,增强加快发展的助推力;必须坚持服务为上,抓效能、促落实,提高加快发展的执行力。这些经验,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坚持和发扬。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总量不大、结构不优仍然是困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区域综合实力与主城区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实现争先晋位、奋进赶超的压力非常艰巨;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推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任务十分紧迫;四大组团辐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显现,提升城镇承载功能、加快城乡统筹的力度仍需全面加大;各类群体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更加关注,提升民生整体水平、维护社会稳定还需付出更大努力;政府服务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能完全适应,改进机关作风、加强自身建设还需落实更加务实的举措。我们将直面这些矛盾和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双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推动城乡双向一体化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消费需求增长强劲、长吉一体化深入实施等战略性机遇,也面临着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等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政府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着眼依托长春、面向全省、辐射东北,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区”为目标,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和农业现代化,把双阳的振兴发展推向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到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000亿元左右,年均递增20%左右。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本级财政收入达到6亿元以上,年均分别递增20%以上。
——坚定不移地把洁净工业、资源型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力推进环保建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垂直产业链与横向配套产业群,加快构建品牌闻名、集约高效的新型工业体系。
——坚定不移地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推进生态旅游、休闲康体、高等教育、现代物流等四大板块增量升级,加快构筑多业支撑、特色鲜明的新型消费需求平台,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逐步形成工业、服务业双拉动的经济增长新格局。
——坚定不移地把现代农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和品牌化进程,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着力推进棚膜蔬菜、精品畜牧、绿色稻米、林下经济等特色功能分区竞相发展,加快建立主业突出、多元带动的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坚定不移地把促进城乡深度融合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举措,梯次推进中心城区、奢岭、经开、山河四大核心组团扩容提质,努力形成组团带动、城乡互动、区域联动的城市发展新框架。
——坚定不移地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基本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恢复、生态经济、生态文明三大重点工程协调并进,努力形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的生态建设新模式。
——坚定不移地把民生改善作为未来发展的最终目的,全面推进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促进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协调,努力建设生活舒适、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双阳。
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双阳发展方式将得到有效转变,发展潜能将得到充分释放,综合实力将得到全面提升。届时,一个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发展后劲更加充足的经济强区将在跨越中崛起;一个城乡建设互动并进、功能品位全面提升的山水新城将矗立在长吉南部;一个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殷实富裕的和谐新区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各位代表,双阳未来发展前景是美好的,目标是振奋人心的。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坚信,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只要我们埋头苦干五年,扎实大干五年,建设“绿色宜居城、生态旅游城、洁净工业城”的宏伟蓝图就一定能够变成现实!全区人民谋振兴、求发展的美好夙愿就一定能够实现!
二〇一一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政府工作要紧紧围绕区委三届十二次全委会的总体要求,脚踏实地、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开好头、起好步。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2亿元,增长2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本级财政收入分别达到8.76亿元、2.65亿元,分别增长20%以上。在实际工作中,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要力争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
注重招商引资与特色产业培育、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相结合,整体提升项目开发建设水平,继续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
严格实行投资强度、财政纳税、环境影响三项评估,实现招商引资向优商选资转变。主攻央企、紧盯民企、关注外企,密切跟踪退城进区企业,有选择地承接大中城市产业转移。突出以商招商,强化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一个、带动一群、开发一片。建立和完善政策导向明确、利益分配合理的机制体制,引导部门、乡镇、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向开发区集聚。全年引进内资65亿元,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准确把握 “长吉图”、“三化统筹”等政策导向、资本流向,高标准谋划一批打基础、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全面加大对接、推介力度,促进项目出库转化,实现项目储备接替有序、滚动发展。
深入开展项目建设会战年活动,全力化解土地、资金等制约因素,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梯次发展格局。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半年检查、年末评比的督查考评体系,务求项目建设取得实效。继续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对重大项目逐一排定施工进度和投资计划,确保签约落位、手续办理、开工建设等环节紧密衔接、快速推进。长春东南热电厂、中冶京诚二期、净月南湖综合开发、吉通机械等项目开工建设;修正药业、天泽纳米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亚泰水泥六线、铸诚门业一期等项目达产见效。全年计划开工超亿元项目50个、超10亿元项目15个以上,新上项目开工率、续建项目投产率力争达到80%、85%以上。
二、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变、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
精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中冶京诚、一心制药等企业为龙头,发展壮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文化印刷等产业园区和生产基地,新兴工业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拉动工业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左右。加大传统骨干企业帮扶解困力度,完成长春采油厂浅层稠油井年度建设任务,银瀑啤酒7万吨扩能工程投入使用,亚泰水泥年综合产能达到1000万吨以上。引导中小企业依托新上项目和骨干企业需求,通过合资合作、重组嫁接等途径,积极开展配套协作,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户。全年规上工业产值实现115亿元、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173亿元,分别增长29.9%、23.6%。
建立区政府与重点企业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类问题。完善工业运行监测预警平台,及时掌握行业和企业发展动态。强化生产要素组织调度,重点增加流动资金供给,宏源等担保、贷款公司放贷能力达到2亿元以上。鼓励企业技改挖潜、自主创新,争创一批知名、著名商标。依法加大煤炭、石灰石等行业资源整合与管控力度,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促进资源有序开发、集约利用。积极探索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新模式,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下降5%。
三、强化旅游龙头带动,推动现代服务业晋档升级
着力发展面向工业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与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相适应的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构建富有区域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推进吊水壶经营权转让,高标准完成景区规划,积极打造东北大型旅游风景区。嘉来宝航空俱乐部对外营业,完善御龙温泉、双阳湖等核心景区景点配套设施,辐射带动周边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集群。加大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温泉疗养休闲基地建设步伐。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城市居民参与开发农家体验游、乡村休闲游。新增星级农家乐20个,每个乡镇建设一个旅游示范屯。整合优质旅游资源,全面强化行业监管,科学策划周末休闲三日游等精品线路,整体打造双阳旅游品牌。全年旅游带动收入实现11.8亿元,增长18%。
完成净月南湖综合开发年度建设任务,长春太阳城养老基地开工建设,加快把双阳打造成为国际康体休闲区。全面加大奢岭大学城建设、推介力度,建筑装饰学院二期工程投入使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主体工程封闭。启动动画学院一期工程建设,积极培育动漫制作、软件开发、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借鉴白沟、石狮等地先进经验,促进梅花鹿专业市场扩大规模、形成集聚、打响品牌。双阳综合物流园区、良友物流二期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深入推进农村“新网工程”,健全三级连锁经营网络,繁荣农村商业、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消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9亿元,增长18.2%。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农业生产现代化、村屯建设城镇化、乡风民俗文明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启动实施乡村两级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实现粮食集成增产。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新建山野菜、生态猪等农牧业园区27个。编制完成全区蔬菜发展规划,启动蔬菜批发配送中心建设,新增50栋以上规模蔬菜产业园5个,加快形成产供销一体的大型蔬菜生产基地。继续加大梅花鹿提纯复壮和鹿产品深加工力度,全面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整体提升鹿业经济发展水平。强化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建设,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产地认证达到7个,注册农产品品牌5个以上。实施农田保护性耕作,加大设施农业投入力度,大面积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达到30万亩,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培育壮大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推广龙头企业加合作社、带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覆盖面达到15%。完成数字农村信息化综合示范点建设,深入开展农民技能提升工程,提高农民应用新技术和劳务输出能力。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服务设施建设,完成双阳河、饮马河除险加固任务,改建农村公路80公里,新建农民活动广场10个,农家大院发展到15个。采取政府投入、村企联建等形式,新增新型农村社区20个,努力让城市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加大对村屯小流域、空地、荒沟、荒滩治理美化力度,打造村屯园林小品、游园10个以上。全面推广农村三级垃圾处理模式,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打造更加整洁干净的村屯环境。深入开展文化“三下乡”等活动,全面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不断转变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努力形成农村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尚。
五、突出两城率先发展,整体提升城乡功能品位
坚持打造新城、提升老城并举,全面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切实增强集聚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城乡双向互动、一体发展。
投资3.6亿元,全面加快路桥工程建设,滨河路、丙三路、嵩山路南段、东华大桥、北山大桥、杏树河大桥等工程竣工通车,山河路、铁东路北段、丙三路西段、石溪河大桥等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着力构建更加畅通便捷的中心城区路网格局。完成净水厂建设任务,不断加大供热、供水、供气等配套设施投入力度,有效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奢岭城乡统筹试点,加快奢岭新城建设步伐。文开区沿河路网、经开区五路一桥等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完成盛世集团奢岭欧洲小镇、净月南湖香港小镇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启动净月至奢岭轻轨前期工作,初步拉开奢岭新城发展框架。
全面加快城乡绿化美化步伐。中心城区投资1800万元,重点绿化“四路、六区、八块绿地”,彩化“七路两广场”,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积极推进长清公路景观带奢岭中心广场、城区北出口等四个节点建设,完成年度绿化任务,加快贯通连接主城区的绿色景园长廊。按照水上公园的设计理念开发建设卧龙湖,投资5000万元完成一期建设工程;全面加大杏树河、石溪河、双阳河综合治理力度,加快形成湖河交错、水系绕城的亲水环境,努力打造独具北方特色的山水型城区。
坚持疏堵结合,对商贸城、葡京大厦等商业圈周边及晨宇、松泰等居民小区进行综合整治,整体提升城区卫生环境水平。健全完善市民公约,着力规范市民行为,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程度。积极开展牌匾标准化、街路洁净化等市容管理“五个一”示范点创建活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进程。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投入力度,全面巩固“创城”、“奋战150天”等活动阶段性成果,逐步实现市容环境综合管理常态化、制度化,努力营造更加整洁干净、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
六、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更加尊重普通群众意愿,更加关注中低收入群体,更加重视经济调整时期困难群众生活,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提高社会的和谐度,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美好。
实施富民工程,积极搭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就业交流平台,开发就业岗位6500个,努力使各类群体实现充分就业。深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逐步解决农民社会养老问题。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全市统筹,新农合等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建立更高水平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加快棚户区、暖房子、农村泥草房改造步伐,推进政府保障房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工资和津贴、补贴标准,力争达到主城区水平。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加大对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的救助力度,扩大助学、助困、助医、助残等范围,逐步改善低收入和困难群体生活质量。
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开发转化体系,引进推广科技成果5项。投资6000万元,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职教中心新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完成岭下小学重组任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三级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创造条件启动实施中医院改扩建和云山等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率先在乡镇卫生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完成城区体育场维修改造和太平、双营文化站建设,新建欢乐庄稼院、社区活动中心22个。着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加强民兵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兵役工作水平。巩固广播电视“村村通”成果,实施数字电视城域网双向传输改造,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水平。
全面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健全完善“三式联调、四级联动”综治维稳工作模式,扎实开展“平安双阳”建设,全力推进维稳网络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场所延伸。依法规范信访行为,强化工作责任追究,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强化自然灾害、重大疫病等预防、监控、处理,不断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实行煤矿、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营造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七、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施政水平
以创先争优等活动为载体,顺应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新趋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认真贯彻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着力推进法制政府建设。不断健全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全面提升领导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能力。
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时刻关注宏观政策走向,形成促进发展方式转变、面向需求开展工作的浓厚氛围。密切跟踪长吉图等区域性战略动态,确保项目谋划、资金争取实现区域利益最大化。严格执行定期学习制度,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和工作常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落实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制度,强化决策执行跟踪管理,着力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确保政府的每项行政行为真正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
主动适应加快发展的新要求,坚持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做到程序简化、会议简短、出行简从,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点对点”地指导工作、“线对线”地解决问题、“面对面”地抓好落实。全面推行绩效评估制度,努力做到用绩效引导工作导向、评定工作成绩、检验工作成果,形成层层传递压力、级级分解任务、人人承担责任的工作局面。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凡是出台的政策都要坚决落实,凡是做出的承诺都要坚决兑现,凡是实施的决策都要坚决执行,确保政府工作有诺必践、掷地有声。
主动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融入到思想感情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坚持把新增的可用财力重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多举利民之策、多办为民之事、多解困民之忧,着力解决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群众关心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加大监督查处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切实强化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加强对重大工程、重点行业、重要环节的管理,形成决策、管理、承办、监督等环节互为制约的管理体制。强化审计监督,加大事前、事中监督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坚决反对讲排场、摆阔气等铺张浪费行为,切实树立政府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成果丰硕的“十一五”即将落下帷幕,充满希望的“十二五”又将谱写新的篇章。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豪情满怀、面对新的挑战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以奋发图强的坚强意志、奋勇争先的雄心壮志、奋起直追的昂扬斗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为全面建设“宜居、宜游、宜兴业”的现代化山水型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双阳区 双阳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