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2012年政府工作回顾2012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港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2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2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全力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实现了新一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初步测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4.9亿元,增长15%,收入总量、增量均居全市各区县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2亿元,增长15%;完成进出口总值65亿美元,增长3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27元,分别增长12%和17%。
一年来的工作及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调发展迈出新步伐。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重要举措,三次产业比调整为4.4:45.3:50.3。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粮食生产战胜干旱、台风等多重自然灾害,总产稳定在16万吨以上。出台了高效生态农业扶持政策,新发展茶叶、蓝莓等特色农业3.5万亩,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新增造林3.2万亩,成功创建为“山东省龙柏苗木之乡”。新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农产品检测中心建成启用,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9个,顺利通过了“省级农产品出口转型升级示范区”验收。工业发展质效稳步提升。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5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5%、13%和10.7%。组织开展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活动,新招引投资过亿元项目19个,到位资金49.9亿元。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难题,累计拨付“过桥资金”5900万元、发放助保金贷款9640万元。重视抓好企业技术进步、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申请、授权专利分别达到1442件和1283件,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1家,万元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3.7%和4.6%。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34亿元,占全区投资总量的68%;服务业提供税收20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1%;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8097万美元,占全区利用外资总额的98%。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高新区服务外包基地综合排名上升到全省第四位。龙门崮景区二期建成运营,南湖旅游文化城主体竣工,河山旅游度假区完成规划论证。全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4亿元。
二、“三大板块”开发建设扎实推进。把加快东、中、西“三大板块”开发建设作为推动率先创新优质全域发展的战略举措,举全区之力打造东港发展新优势。在西部板块,抓住“突破三庄、带动西部”发展战略上升到全市层面的机遇,以“山更青、水更秀、群众更富裕”为目标,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结对帮扶力度,全面推进“山、水、林、田、路、村、游”综合开发。累计投资3亿元,开工各类项目230个,完成流域综合治理1.8万亩,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19个,教育、卫生、文化、环卫等一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西部各镇在城镇面貌、农业生产条件、干部群众精神状态等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中部板块,突出高新区龙头地位,实施了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修编,确定了高新区建成区、海曲新城等“六大产业片区”开发重点。投资2.8亿元,配套完善各片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了承载能力和水平。华业玻璃、美爵信达、玛雅印务二期等项目基本完工或投产运营,富凯木业、兴业汽配等项目加快推进。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争创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号研发楼建成启用,全国首个蓝色经济引智试验区入驻运营。中部板块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中部各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东部板块,以中心商务区、临港商务区为载体,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物流经济、金融经济,成功引进了华润集团、山东能源、华夏银行等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企业。临港商务区控制性规划全面完成。重点推进的33个商贸楼宇项目,总投资275亿元,建设面积749.6万平方米。凯德广场、兴业广场、蓝天国贸、奥特莱斯建成运营,北京路营盛市场、日照温州城等项目主体竣工,国际大厦、金融大厦等重点商务楼宇吸引入驻各类企业近千家,实现税收2.9亿元。
三、城乡一体建设拉开新框架。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启动了秦楼街道董家滩北苗家村、石臼街道华林等15大片区、44个城中村的拆迁改造,东关北路、204国道城区段拆迁扫尾基本完成,共拆除房屋5398处、7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楼房146万平方米。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提升品位,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完成了5个镇“三规一控”编制工作,6个镇全部启动以道路建设、绿化美化、管线铺设等为重点的新一轮驻地改造。按照适度集聚、便民利民的原则,调整完善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启动了讲合沟、卞家庄等整村搬迁改造,小花、申家坡等7个社区被确定为全市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试验点。投资1.26亿元,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76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3平方公里,解决了41个村、3.4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实施市级以上土地整理项目6个,新增耕地1520亩。投资4.6亿元的山海路西延工程一期建成通车,二期、三期正在同步加快建设,将成为连接市区与西部各镇的生态经济大道。开工两河路西延、山南线改建等公路建设,改造农村公路46.1公里。着眼于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加强水源地保护,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城乡环卫一体化试点,购置移动式垃圾箱1531个,垃圾清运车83辆,建成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7处,实行垃圾封闭收集、封闭运输、集中处理,提升了农村环境质量,被评为首批“乡村文明行动”省级示范区。
四、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全年民生支出5.48亿元,增长14.5%,14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落实。坚持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07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人。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将城区6处街道学校划归区直管理。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及城乡幼儿园建设改造工程,新建、改建校舍10.6万平方米。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五七工”、“家属工”养老保险和破产集体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险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实行了“先看病、后付费”制度,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每人每年15万元。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日益完善,城乡低保实现提标扩面、应保尽保,累计发放低保金3923万元。积极争取列入“全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区”,建设改造住房4100户,新开工保障性住房5654套。为10800户农民发放了科学储粮示范仓。大力推进残疾人保障工程,实施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520例,发放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82.7万元。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优质服务机制,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圆满完成了市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我市在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取得好成绩做出了积极贡献。深入推进文化名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东港区志》顺利通过评审。积极开展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工作,城乡社区覆盖率达到75%以上。扎实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被认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区。实现了全省双拥模范区“六连冠”。重视加强社会管理,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推行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了群体性事件,创新实施的“三前”工作法在全市推广。强化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开展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全区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体育事业,以及统计、人防、对台、外事、侨务、司法、城管执法等工作也取得新进步。
五、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出台并严格执行《区政府工作规则》,政府运行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实行政府工作项目化,大力倡导立说立行、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对确定的“6大工程、79个项目”实行包保责任制,全力以赴抓推进、抓落实。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专门召开政府常务会议,认真研究区人大、区政协视察调研时提出的意见建议,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按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47件、政协委员提案128件,办复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到100%。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组织开展了信访积案集中化解活动,有效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的行政服务大厅和综合办税大厅建成启用,成为省内首家集两个大厅于一体的区县,方便了投资者和纳税人。扎实开展“行政程序年”活动,加强政府绩效管理,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坚持勤政廉政,严格遵纪守法,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保持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是东港发展历程中不平凡、不寻常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牢记重托,迎难而上,在“打造文化名区、建设幸福东港”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更加令人振奋的是,全区人民满怀豪情地迎来了建区20周年。从1992年12月建区到现在,勤劳、智慧的东港人民,负重奋进、艰苦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20年来,全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1992年的13.8倍和44倍,成功跻身全省县域综合实力20强。20年来,全区城乡建设蓬勃发展,交通、通讯、教育、卫生、水利、电力、供水等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乡村变美了、城区变靓了。20年来,全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1992年的8.7倍和9.9倍,相继落实了免缴农业税、免义务教育学杂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惠民政策,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发展成果。各位代表,回顾20年的巨大成就,我们倍感自豪。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区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谋发展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向所有为东港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发展更需努力。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产业内部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太少,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仍然比较困难;城乡统筹、富民增收的途径有待进一步拓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强,推诿扯皮、形式主义、效率低下等现象依然存在,等等。在这里,需要特别向各位代表报告的是,尽管我们尽了最大努力,2012年仍有个别经济指标未能完成预期目标,这既有宏观经济形势等客观原因,也有工作推进落实力度不够等问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整改,加倍努力地做好今后工作。2013年政府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综合分析当前形势,尽管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但宏观经济总体向好的趋势明显,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中央确定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省、市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市“蓝红金”机遇叠加效应进一步释放,精品钢基地、日照机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项目加快规划建设,这些都将给东港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特别是通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对区情民情的把握更客观、更实际,抓发展惠民生的行动更自觉、更坚定。我们有信心应对各种困难挑战,抓住用好战略机遇,开创东港率先创新优质全域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打造文化名区、建设幸福东港”这一主题,扎实推进“三大板块”开发建设,突出抓好产业培植、项目推进、城镇建设、生态文明、民生改善五项重点,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奠定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和13%,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约束性指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把稳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增创发展新优势有机结合,实现尊重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
一是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抓好农业和粮食生产、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全力推动二三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和滨海临港优势,以省级服务业重点城区建设为契机,加快传统商贸服务业改造提升,积极培育楼宇经济、现代物流、金融证券、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区域性专业市场、特色街区等新型商贸业态,推进河山、竹洞天等重点景区建设,力争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用足用好15项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深加工等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实施技术进步、品牌战略、上市上柜等综合措施,抓好30户重点企业培大育强。稳步推进海通丝业、裕鑫动力等企业的搬迁改造。年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新增销售收入过5亿元企业5家,争创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4件。
二是着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坚持投速、投量、投向、投效有机结合,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以上。完善项目推进服务机制,重点抓好残友高科技创业园区、中技集团新型建材等34个以我区为主推进的市级项目,推动海易工业园、兴业喜来登广场等11个重点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确保华润城市综合体等13个在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成立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盘活区属资产,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公共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项目投资能力,提高资金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优化城区商业布局,完成日照中心商业区规划设计。抓好海洋财富中心、大润发二期等项目建设,规范提升各类配送中心、批发市场、超市和农家店,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认真落实各项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推动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提高城乡居民即期消费水平。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和农超对接,不断开拓信息、文化、家政、养老保健、休闲度假等新兴消费领域,努力在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二、奋力开创“三大板块”建设新局面。“三大板块”开发建设,是我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探索、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必须采取更扎实、更有效的措施,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在东部板块打造城市经济增长极。加快推进33个重点商务楼宇项目,新开工一批投资规模大、质量高、拉动力强的重点项目,提高东部板块对全区经济增长、财税增收、就业增加的贡献份额。全力配合中心商务区、尚城花园开发建设,年内华润凯旋门项目主体竣工,商业综合体完成投资3亿元以上;推动钢铁大厦、鲁闽大厦、苏宁广场等项目开工建设,华夏银行、浦发银行落地营业。临港商务区重点抓好日照国际贸易中心、海纳大厦等在建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7.5亿元的中盛C座双子楼和总投资4亿元的天力大厦等项目,打造临港产业聚集新平台。坚持招大引强选优,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企业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吸引大企业集团设立销售、结算、研发及营运中心,培育一批税收过千万元的现代楼宇,真正让东部板块这块黄金之地“遍地生金”。
在中部板块打造新型工业经济隆起带。按照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把握香店河两岸开发机遇,统筹推进“六大产业片区”设施配套、项目招引和功能完善,促进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特色精品园区。投资8.9亿元,实施26项重点园区工程,全面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水平。加强科技孵化、技术研发、创业实训等平台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服务外包产业培育力度,加快玛雅印务三期、华业玻璃二期等项目建设,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抓好中部各镇工业基地建设,做好空港产业片区规划,启动文化创意产业片区概念性规划编制,科学布局建设项目,推动空港经济、海港经济、城市经济联动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高新区集中供热和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对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环保、安全、土地三个门槛,决不以牺牲环境、资源和安全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在西部板块打造现代农业经济示范区。深入实施“突破三庄、带动西部”发展战略,按照“六个明显变化”和“三个较高增幅”的目标要求,加大项目、资金、政策倾斜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全域发展。投资11.6亿元,推进土地整理、河道治理、农村公路、饮水安全、小微水源等方面72项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西部三镇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观光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发展蓝莓、核桃、茶叶等1.1万亩。继续抓好三庄河治理、陈疃镇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启动西湖镇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抓好乐丰食用菌基地、群升伟业、龙门崮风景区二期等产业项目,扎实推进镇驻地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三庄敬老院、西湖中心小学及陈疃卫生院改扩建等民生工程,努力让西部三镇“山更青、水更秀、群众更富裕”。
三、全力抓好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1)启动高新区香店河开发项目。对香店河两侧4平方公里区域进行综合开发,拆迁改造区域内的7个村居、1500余处房屋,搬迁22家园区企业和80处村居企业,打造集商业、居住、办公、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生态新片区。(2)实施城区学校“改、扩、提”和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投资3.68亿元,新建、改建普通高中1处、义务教育学校9处、幼儿园3处,建设面积15.8万平方米,实现全区教育均衡发展、资源共享。(3)继续加快城中村改造。启动石臼街道振兴、秦楼街道南王家村、日照街道北关等片区的改造工作,年内拆除房屋41.6万平方米,新开工安置楼房57.9万平方米。(4)扎实推进222、613省道改建工程,完成山海路、两河路西延等道路建设,打造新的经济发展轴。(5)全力配合服务日照机场开工建设,扎实做好地上附着物补偿清理,积极推进村庄搬迁安置前期工作。(6)启动总投资10亿元的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抓好石臼市场农改超和金阳农贸市场提升改造,新建1处与城市快速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是突出抓好城镇建设。按照“一城六镇”总体框架,加快构建中心城区、城镇驻地、新型社区3个层次布局合理、城乡统筹、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实施石臼片区改造提升工程,加强老城区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整治,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抓好海曲新城起步区建设,启动付疃河、南湖河景观改造。以山海路西延、潮石路改造为契机,加快南湖、河山镇驻地资源整合和功能开发。结合日照机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后村镇承载服务功能。继续推进三庄、西湖、陈疃镇驻地路、水、电等“乡政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深化全国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试点工作,按照大社区的理念,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农村社区,增强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积极稳妥实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吸引更多农村居民到城镇落户,努力让城市人气旺起来。二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水平。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引导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新发展高效农业2万亩、龙头企业5家,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7处,争创“全国特色农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深入开展“茶业质量管理年”活动,做大做强日照绿茶产业。继续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马陵水库除险加固、日照水库灌区高效节水及农村饮水安全等230项水利工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深化重点区域水源地保护,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石材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启动河山废弃花岗岩矿区治理修复工程,实施荒山绿化、水源地补植造林等项目,新增造林面积1.8万亩。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提升年”活动,扎实做好路面修复、危桥拆建、设施完善等工作,确保群众出行方便安全。积极推进村庄“硬化、净化、亮化、绿化”工程,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模式,建立农村环卫投入长效机制,初步建立起“户集、村收、镇集运、区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深入实施生态东港建设规划,年内通过省级生态区验收,实现经济与生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东港。
五、进一步深化开放创新。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根据“三大板块”总体布局和各园区产业功能,突出产业招商、专业招商、载体招商和以商招商,完善项目审批、推进和信息跟踪机制,规范项目招引工作流程,努力引进一批对扩张经济总量、拉长产业链条、促进转型升级有重大影响的优质项目。全年实际到位资金36亿元,引进过亿元项目20个以上。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扎实做好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本药物制度,稳妥推进以惠民服务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室)、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年内便民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95%以上。加快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大力开展“区域集优”融资试点,全力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三是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坚持外贸、外资、外经联动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推动加工贸易行业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重点抓好水产品、花生、五金、机电等出口基地建设,推进出口名牌创建工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活动,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年内进出口总值增长8%。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完善政府搭桥、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新建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6家。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依托蓝色经济引智试验区,引进一批企业急需、社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进一步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六、全面提高幸福东港建设水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认真实施农村饮水与灌溉水源建设、便利消费进社区等12件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
一是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6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以上,确保登记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5%以内。实施创业助推工程,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完成城乡职业培训5100人。健全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落实好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和最低工资制度,不断增加居民收入。
二是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公平公正。稳妥推进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工作,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启动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提高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认真落实各项惠残政策,实施残疾人解困及康复救助项目,确保残疾人生活得到救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重点解决弱势群体在基本生活、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今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新农合最高补偿限额较去年增加5万元。完善重大疾病保障制度,提高临时救助标准,缓解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不断完善乡村医生准入退出机制,继续抓好区医院病房楼、日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启动区中医院建设和卫生监督综合楼改建工程。
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组织开展“教育建设年”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教职工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机会均等。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认真做好东港区第四届劳动模范评选表彰,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完善“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加快推进区级文化中心和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认真落实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和依法治区规划,精心组织第三次经济普查。重视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扎实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优抚工作,积极发展外事侨务和社会慈善事业,促进民族宗教、史志档案、机关事务、人民防空等工作全面进步。
四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平安东港、法治东港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完善社会舆情汇集和会商机制,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完善应急处置体系,强化“三品”安全管理,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大力加强政府机关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开展“作风提升年”活动,不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努力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坚持高效施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委、市委、区委的有关要求,切实改进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坚持雷厉风行,立说立行,干就干好,着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执行落实能力。完善政府工作推进机制,创新绩效管理办法,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
二是强化法治意识,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规范行政程序,严格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公示听证、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制度,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政府法制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强化宗旨意识,切实为民执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政府工作更加顺民心、合民意。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区长信箱、政务服务热线等平台作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真诚回应群众关切,积极为民排忧解难,真正把政府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以实际工作成效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与信任。
四是强化廉洁意识,坚持从严治政。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带头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大力倡导勤俭节约,从严控制因公出国、公车购置、公务接待等经费支出,把更多财力用在支持发展、改善民生上。政府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加强修养,自警自励,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以廉洁勤政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树立和维护良好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
立足新起点,我们重任在肩;展望新征程,我们信心满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东港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沿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正确方向,扬帆破浪,奋勇前行,为“打造文化名区、建设幸福东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东港 政府工作报告 东港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