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3-04-20 09:30: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0年工作和“十一五”回顾刚刚过去的2010年,面对复杂宏观经济形势的挑战,我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庐江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庐江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和“十一五”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0年,面对复杂宏观经济形势的挑战,我们在上级和县委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支持监督下,团结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实现了经济较快增长,民生显著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基本完成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初步统计,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03.2亿元,增长11%。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增加2.34亿元,增长30.4%,增幅居全市第一;超千万元镇达13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增长24%。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增长37.3%74个项目入选省“861”行动计划,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亿元,增长19.2%。外贸进出口总额4800万美元,增长28.4%;外贸自营权企业新增21家。

(二)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初步统计,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8.832.139.1 调整为28.135.636.3,二产比重提高3.5个百分点。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县财政安排引导资金550万元,扶持粮食、蔬菜等七大产业发展。“安徽一袋米”工程推进加快,粮食总产跃升全省前十位,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流转土地16万亩,新增蔬菜基地近2万亩、苗木花卉基地5000亩。新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9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5家,畜禽、茶叶省级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新增“三品”认证产品21个、王巢等省著名商标4个、“巢湖麻鸭”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在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设立唯一县级馆,成功举办第三届名优农产品合肥展销会等活动。在郭河农业示范区基础上,成功申报挂牌台湾农民创业园,二期建设已启动,整合资金2.9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12亿元。建成特色生产基地48个,柯坦蛋鸭、同大葡萄等一镇一业品牌初步形成。工业发展不断加速。全县新建、续建工业项目185个,完成投资52.5亿元,增长22.7%;规模以上企业净增30家,达159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6家,年纳税超千万元企业11家;八大产业完成产值69.6亿元,增长41.5%,其中矿业(采掘)、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产值超10亿元。工业拉动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以上。庐南重化工基地完成投资20亿元,实现税收2.6亿元。龙桥矿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十强,纳税2.16亿元,居全市第一。罗河铁矿实现销售收入7425万元,基建税收1200万元,付冲尾矿库征地拆迁工作全部完成。马鞭山铁矿治水取得突破性进展,金牛矿业主副井掘进到底,沙溪铜矿主井坑探工程开工,泥河铁矿勘探结束,钟山铁矿、杨山铁矿、矾成铜业等扩能技改项目加快推进,100万吨特钢产能获批。多功能农用挖掘机项目实现整车生产,恒泰活塞、泷晟环保等项目基本建成,吉星照、联发凯迪、恩度高科等项目加快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建材、服装等传统产业有效提升。成立全省首个县级矿业循环经济协会。县经济开发区和泥河镇入选全省特色产业基地,石头镇被命名为中国渔网之乡。第三产业快速提升。旅游业发展加快。金孔雀温泉体检中心主体建成,五星级酒店开工建设。国轩雅典娜酒店正式运营,温泉宫春节前结构封顶,影视基地项目正在推进。万振逍遥别院二期春节前后交付使用。成功举办茶文化节、同大葡萄文化节等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55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1.2亿元。城乡市场持续繁荣。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农家店221个,发放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补贴4219万元。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年银行新增贷款14.6亿元,小贷公司、典当行累计放贷10.2亿元。惠民村镇银行完成筹建,徽商银行即将开业,县联社改制加快。

(三)城乡建设强力推进。城镇建设取得新成效。实施“城市建设推进年”活动,抽调460多名干部服务大建设。全县城镇建设完成投资48亿元,增长26%;新增建成区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庐城完成投资30亿元,增长16%。旧城改造13个片区及市政重点工程完成拆迁60万平方米,其中政府主导的9个片区拆迁基本结束。续建、新建19条道路,新建2座桥梁。实施20多项公共设施建设,建成供水、污水管网32公里,莲花泊公园建成开园,县医院综合楼、中医院门诊楼、塔山广场、二中运动场即将完工。城东新区3平方公里征地拆迁基本完成,3条主干道交付使用,14万平方米安置房已完成80%,奎星楼、城东公园主体工程即将完成,庐江中学新校区、县医院分院加快建设。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5.6亿元,新开工面积41万平方米。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加快推进,4.5万平方米人行道完成改造,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取得预期效果。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市容管理局和综合执法大队组建成立。集镇新改建道路50多公里,道路铺装率达88%。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投资1065万元,34个示范村整治任务完成。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程启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先行复垦置换获准20个批次,可置换建设用地3455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整合完成水利投资1.08亿元,38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庐东分干渠防洪、舒庐干渠续建配套等工程建设加快。交通投入1.01亿元,建成农村公路“村村通”等道路120公里和一批交通设施项目。庐铜铁路正式获批。电力完成投资2.37亿元,泥河220千伏绣溪变、八里110千伏江山变等建成运营,建成2个新农村电气化镇、20个电气化村。移动3G网络开通。

(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顺利完成,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试点,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农民负担监管等农村基层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改制加快推进,改制面达91.3%。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对外开放突破年”活动深入开展,整合驻外招商局,组建域外庐江商会6个;举办首届周瑜文化节、纪念抗日名将孙立人诞辰110周年、汽配产业发展论坛、世界何氏企业家座谈会等各类招商活动50多场次。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对接签约项目23个,协议投资144亿元。全年引进内联项目28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61个,到位内资75亿元,增长28.2%,招商引资考核名列全市第二;到位外资3704万美元,增长23.5%。县经济开发区城西新区首期4平方公里基本建成,入园项目50家,二期征地拆迁工作已启动,105平方公里扩容升级规划通过评审。省级龙桥工业园获批筹建,天乾重工机械铸造等重大项目即将入驻。镇工业集聚区发展加快,完成基础设施投入 2亿多元,在建项目175个,其中新建项目127个,到位资金40.8亿元。

(五)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初步统计,实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7767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5665元,增长15%。居民储蓄存款达101.3亿元,增长14.5%34项民生工程全面实施,投入资金5.7亿元,其中县财政配套9400万元。出台促进劳动力就业政策,完成农民培训8749人,建成5个农民工创业园,组织招聘会30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500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发放城乡低保金5586万元、五保供养金1328万元。发放大病救助金965.1万元,救助4099人。发放贫困重度残疾人救助金294.2万元,救助7675人。新农合参合率93.4%,补偿1.28亿元。新农保成功争取国家试点,14.460岁以上老年人将提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办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19722人,发放养老金400万元。新增经济适用房、廉租房320套,发放租赁补贴358户。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竣工20万平方米。

(六)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出台新兴产业扶持政策,与安农大、安医大、合工大进行县校产学研合作,恒泰活塞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大地熊新材料被评为全市首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学校安全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庐江中学入选全国“中学百年名校”。人文庐江建设有效推进,文化市场监管加强,“小红头制作技艺”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首届道德模范评选、县歌征集、县树评选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232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完成。在龙桥镇开展“建设和谐乡村,争做沈浩式干部,争当新型农民和职工”综合试点工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成绩显著。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以稳定低生育水平和严控性别比为重点,计生“村为主”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平安庐江”建设得到深化,县公安局被命名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五五”普法验收顺利通过,社区矫正工作扎实开展。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实行县负责人开门接访,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效果初显,排查各类安全隐患2100处,整改率达92.9%,事故起数和人员伤亡数明显下降。矿山整治强力推进,13家矿山关停,2处生态修复启动。规划保护饮用水源地,实施庐城锅炉烟尘污染整治,淘汰落后水泥生产线4条,关停18座砖窑厂,完成节电调控任务,全年新增COD减排量1246吨、SO2减排量360吨,实现节能减排预期目标。汤池镇被评为全市唯一省级卫生镇,柯坦镇、冶父山镇分别被命名为省级和市级环境优美镇,矾山镇徐榜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示范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扎实开展。第二轮省级双拥模范县成功创建。应急和救灾体系进一步完善。质量兴县通过省级验收,建成全省唯一外加剂检测中心。《庐江县志(19962005)》出版。县关工委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工作进一步加强,老年人、妇女儿童、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权益保护力度加大,气象、调查、档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事务、机关事务等各项工作都有新的发展。

(七)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进一步增强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主动性,重大问题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24次,研究议题208个。高度重视民情民意,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115件,县政协委员提案119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99%以上。加强工作督查,狠抓效能问责,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和百名干部万人评活动,扎实推进“两问、两整治”。加大奖惩力度,对2个单位和1名个人启动县长奖励基金,约谈8个单位主要负责人,对2个镇、25个县直单位、40名工作人员进行责任追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并联审批,推进网上审批。加强政民互动,县长信箱回复网民来信689封,效能建设栏目在线回复问题529个,开展“在线访谈”9次,部门负责人接听县长热线47次,“新闻110”曝光问题236 件。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警示教育,加强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招拍挂和政府采购监管,规范公务用车和机关进人管理,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树立了政府机关和公务员队伍的良好形象。

过去一年的发展,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句号。回首“十一五”,我们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这是跨越发展的5年。地区生产总值由不到50亿元到突破100亿元,财政收入由2.43亿元到突破10亿元。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11.5%115%115%114.3%。这是真抓实干的5年。累计引进内、外资分别是“十五”期间的6.3倍、4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9倍。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入7.2亿元,供电、通讯等条件都有显著改善。这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5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1.5倍和1倍,民生工程累计投入15.9亿元,医疗、就学、出行、住房等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在我县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十一五”目标相比,略有欠账;经济总量依然不够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到全市的2/3、全省的1/2;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主导产业牵动性不强,特别是矿业经济比重大,产业链不够长;社会建设欠帐仍然较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压力依然较大;依法行政水平不够高、发展环境不够优、行政效能不够强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周边地区发展全面提速,对资源配置的竞争更加激烈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主动作为,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

各位代表,随着皖江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的加快建设,庐江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随着庐铜铁路和引江济巢工程的加快推进,庐江的对外交通更加便捷。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积淀的加速释放,庐江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未来5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时期,是奋力赶超、率先崛起的黄金时期。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把握经济转型新特征,立足科学发展新实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谱写庐江崛起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速崛起、全面转型、兴庐富民为主线,以外向突破为总抓手,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抢抓皖江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大建设”和“六个翻番”战略目标,实施 “两新”(新型矿业和新兴产业)带动、“大庐城”建设、沿湖开发三大战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和谐稳定,更加注重区域统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力争进入全省一类县行列。到2015年末,地区生产总值翻1番以上,达260亿元,力争300亿元;其中二、三产业比重达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2番以上,达120亿元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翻1.5番,达300亿元左右;财政收入翻2番,达40亿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翻1番以上;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突出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两新”带动,推进转型发展

大力发展新型矿业和新兴产业。以全国矿业发展强县为目标,提升循环经济水平,形成超百亿元新型矿业产业集群。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及先导性重大项目,加快形成百亿元磁电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磁性材料产业基地。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在“两新”带动下,改造提升机械汽配等传统和优势产业,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培育百亿元机械制造及汽配产业集群,力争35家公司上市,工业占三次产业比重50%以上。

(二)优化发展布局,推进联动发展

加快庐南循环经济集聚区建设。将龙桥工业园打造成全省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力争重点矿山全面建成发挥效益,完成固定资产累计投入150亿元以上,到2015年实现税收20亿元以上。

加快县经济开发区建设。推进整合、扩容和升级,力争到2015年城西新区建成18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00家以上,实现税收3亿元,基本达到国家级开发区申报标准。

加快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累计投资15亿元,全面完成二、三期规划建设,力争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区。以此为龙头,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2个,打造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加快汤池旅游度假区建设。以打造安徽温泉旅游第一镇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放大汤池旅游度假区效应。全力推动冶父山及滨湖等区域旅游开发,打造全国旅游强县。

(三)加快城镇建设,推进统筹发展

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做大做强庐城,加快推进庐城、冶父山、白湖、万山一体化和沿合铜公路联动发展。依托盛桥、白山、同大、郭河和巢湖南岸滨湖大道,适时启动滨湖新城建设。以汤池为试点规划建设镇级市,打造一批宜居宜业的特色经济强镇,初步构建分布合理、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

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科学布局产业集聚区和农民新社区,切实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加快交通建设,提升道路等级,完善城镇道路网,配合完成庐铜铁路建设,建好主干线对接工程,推动徽州大道南延、引江济巢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建成布局合理的供电网络。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四)强化资源保护,推进持续发展

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强化土地、能源、水资源有序开发和集约利用,加快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落实矿业权有偿使用等制度,加强矿业权市场监管。

加大环境保护与矿山整治力度。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点源和面源污染防治,确保重点排污企业达标排放,推进重点行业和能耗大户技术改造,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以内。合理规划矿山布局,修复生态环境,通过35年努力,确保全县现有矿山减少过半,逐步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化、集约化。

(五)深化各项改革,推进开放发展

加快改革攻坚步伐。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企业改制扫尾,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完善县镇财政体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向市民转变。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打造金融强县,创建金融生态县。

全面扩大开放合作。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鼓励县内有实力企业“走出去”,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加快“北融南接”,推进合庐一体化。

(六)注重改善民生,推进和谐发展

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农村社会保险、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形成多层次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把促进就业创业、增加群众收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均衡发展。加快文化重点工程建设,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加快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保类进位”。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速人文庐江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能力,强化安全发展理念,落实食品药品、公共卫生及安全生产监管措施,完善突发性事件应急管理和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

三、 2011年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至关重要。综合考虑,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财政收入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进出口总额增长1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600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节能减排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以上目标,兼顾当前和长远,兼顾需要和可能。在实际工作中,要立足“赶”、力争“超”,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为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切实增强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特别是充分发挥政府性投资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今年将力争投入20亿元以上,实施125个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性投资项目,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县河整治)、棚户区改造等亿元以上项目10个,水利、农村交通(危桥改造)等千万元以上项目33个;安排新兴产业、农业农村、民生、人才、老干部活动场所等10项财政专项资金。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推进年”活动,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推进对外开放水平再提高。进一步整合招商队伍,拓宽招商区域。把招商着力点放在产业链和产业基地上,主攻大项目,引进大企业,培育大产业,实现由引进项目向引进产业转变,由引资向选资转变,注重把引资与引技、引智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商会招商和以商招商力度,争取再组建5家左右县外商会,举办第二届周瑜文化节、第二届磁性材料论坛、首届环湖开发论坛、台创园招商建设论坛等活动。继续推进与央企、省企、知名民营企业对接,加快已签约项目落实。用好在庐投资客商资源,加强招商项目库、人脉资源库和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招商调度、考核、奖惩机制。力争全年引进内、外资100亿元和4200万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5000万美元。

推进发展环境再优化。完善以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减少审批事项和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健全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协调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和在建项目动态信息库。继续实行县干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服务委派、公开承诺、绿色通道、并联审批等制度,将县行政服务中心打造成全省一流的窗口服务单位。

推进各项改革再深入。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实行因事设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逐步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完成国有企业改制扫尾工作。

(二)大力实施“城市建设攻坚年”活动,实现城市品位新突破

在老城区改造提升上攻坚。启动编制大庐城发展战略规划,论证修编08版庐城总体规划。完成已实施的13个旧城改造片区征地拆迁扫尾工作。实施路桥大会战,新建、续建和改建22条市政道路,适时启动东山路等8条道路建设,全年投资不少于5亿元。加快西门岗湾等棚户区改造,力争投资12亿元。加快安置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完成长城汽运公司和省交投庐江公司搬迁。继续做好活水、增绿、广场项目,启动县河、东门大河整治和夹山蕻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硬化黄山路等7条道路人行道,改造文明中路等4条道路路灯,建设渣土消纳场。

在城东新区建设上攻坚。完成二期扩区和环山公园规划,适时启动环山公园建设。建成庐江中学新校区、县医院城东分院一期、安置小区、奎星楼、水体公园等工程,开工建设广电中心、残疾人活动中心、法院审判综合楼、大剧院、图书馆、文化馆、体育中心等项目和外环东路、城东大道等6条道路,适时启动东山环、经四路和经三路建设。加快建设垃圾中转站,完成供水加压泵站建设,铺设供水管道10公里。力争全年投入资金不少于5亿元。

在城乡统筹互动上攻坚。进行大庐城区域(包括庐城、万山、白湖、冶父山)、庐南矿区(包括龙桥、矾山、罗河、泥河)、汤池风景区、滨湖区域(包括白山、同大、盛桥、郭河)一体化规划,培育柯坦、乐桥生态经济,加快金牛、石头的渔网、磁性材料等特色产业发展。力争城镇化率提高2-3个百分点。

在城镇管理上攻坚。开展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县城、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四城同创”工作。以展示“四门”为重点,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出台小区物业管理办法,对庐城北苑小区等老旧小区逐步进行物业改造。制定庐城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和管理,加强控违拆违工作。建立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加强施工许可的动态监管。创新工程建设管理方式,探索建立职能分开机制,实现建设领域管理良性循环。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城镇一体的市容管理和规划建设工作机制,严格规范村镇建设管理。

(三)加快“两新”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转型新突破

着力提升矿业循环经济水平。加快庐南循环经济集聚区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亿元,税收3亿元。争取罗河铁矿、新中远化工二期如期投产,基本完成龙桥铁矿二期扩建任务,全面推进大包庄硫铁矿、马鞭山铁矿、沙溪铜矿、钟山铁矿、杨山铁矿、矾成铜业等项目建设,尽早开工特钢、泥河铁矿、黄屯硫铁矿、岳山铅锌矿等项目,谋划铜材、钒资源综合利用等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就地转化率,实现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产业链条纵深延伸。同时,做好矿山企业协调服务工作,推进和谐矿山建设。

促进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发挥产业扶持资金引导作用,以新材料和新能源为突破口,培育2家高新技术企业、12个高新技术产品,争取新能源汽车等项目落户。力争与合工大、安农大、安医大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有实质性成果,争取合作建立合肥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孵化器。力争每家规模以上企业落实12名科技专家顾问。争取大地熊“先进稀土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列入国家“863”计划。积极创建磁性材料、矿业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加快推进大地熊、龙磁等企业上市。

加大工业载体建设力度。加快县经济开发区建设,完成环移湖区域概念性规划和控制性规划评审,推进城西新区二期开发、环移湖商业开发和金墩服务区建设,适时开通陈埠道口,打通南北大道,力争全年建设标准化厂房不少于3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投入不少于4亿元;建成吉星照、联发凯迪农业装备、恒泰活塞、和一乳业等30个项目,推进光友非晶硅、盛通光伏、高科技创业园等40个项目,新引进10家以上超亿元企业,协议引资25亿元以上。加快建设龙桥工业园,推进天乾重工机械铸造、尾砂制砖等项目进度。加快特色园区建设,争取金牛台商工业园挂牌省级台商工业园。

继续强化项目建设。确保入围省“861”行动计划项目40个以上,入围数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争取上级资金份额在全市“保二争一”。选排50个左右工业项目进行重点调度,建成投产泷晟环保等1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锦盛无纺布等10个亿元以上续建项目,开工建设海神黄酒6万吨生产线等1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军二路拓宽改造,开工建设滨湖大道,推进庐巢路改造和汤池快速通道前期工作,配合做好庐铜铁路地方协调工作。充分利用皖江示范区建设扶持政策,谋划一批有牵动性的大项目,确保2个以上项目获省批准立项。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经济新突破

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挥引导资金的作用,进一步推进七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坚持“优粮扩经、压双扩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打造“安徽一袋米”工程。启动庐东南15万亩竹林基地建设,着力引进竹加工企业。发展汤池、柯坦、万山等镇茶叶产业,新增可采茶园3500亩。加快冶父山、盛桥、白山、乐桥等镇苗木花卉发展,新增基地5000亩。扩大同大、郭河等镇蔬菜种植规模,新增基地1.2万亩。力争家禽、生猪饲养量分别达2000万只、40万头,水产养殖面积达17.6万亩。吸引社会资本开发油茶、毛竹、高档苗木花卉等资源,建设茶叶、竹木交易市场。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继续办好同大葡萄文化节等活动,发挥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的窗口作用,发展“农超对接”等新型产销模式。整合农业相关项目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优势产品生产基地。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后备企业8-10个。新增国家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三品”认证10个,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0家。

着力推进郭河示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全面完成一期规划目标,力争二期启动2.6万亩、建成1.4万亩,积极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示范推广袁隆平超级杂交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新落户企业15家,实现投资3亿元。完成稻米博物馆、4个新村安置点建设,加快推进景南农业、皖江农业、富耕科技等项目。

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抢抓国家加大对农业、水利投入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稳步推进公益性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探索水利兴修投入机制。编制5000亩以上大圩安全度汛方案,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排涝能力。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适时启动黄泥河一期治理、兆河分期整治工程建设。争取恢复罗昌河通江水运。提升县、乡和村级公路等级,改造11座危桥。加大电力设施投入,完成庐南供电规划编制,加快重大电源点建设。

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各镇总体规划调编、控制性详规和村庄布点规划编制。抓住安徽省作为国家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设示范省机遇,将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整理、增减挂钩、村庄布点规划相结合,每个镇至少启动建设一个中心村,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加大先行复垦置换项目验收和增减挂项目编报力度。继续抓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完成1500口“一池三改”任务。

继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新增流转土地2万亩。扩大订单农业面积,完成订单10万亩。大力发展农业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加大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力度,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规范农村各类补贴发放,保持农民负担监管高压态势。

(五)加快旅游开发,实现服务业发展新突破

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做好周瑜故里景区、冶父山、巢湖南岸滨湖旅游规划编制、招商和开发工作,力争12个项目率先启动。加快国轩温泉宫配套设施、金孔雀五星级酒店建设,尽早开工国轩影视城、青山湖旅游、何氏根亲文化园、红豆杉基地、抗日名将孙立人故居三期、茶花园等项目,推动泉水口、石山温泉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汤池引进12个旅游体验项目。加强特色旅游商品研发,在主要交通干线设置旅游标识,开展优秀旅游乡镇创建工作。

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扶强做大安德利等一批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力争引进12家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零售企业。加快推进十大专业市场、城市综合体、岗湾商业步行街等项目建设,建成城南农贸、花鸟鱼虫2家市场。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万山物流园、庐南循环经济物流园、安德利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深入开展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做好市场运行监测工作,加强商品应急调控,保障市场供应,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等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交易环境。

提升新兴服务业水平。加快金融业发展,完成信用联社改制,成立农村商业银行。确保徽商银行、惠民村镇银行如期开业,新增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各1家,实现银行贷款余额80亿元。同时,注重发展保险、信息中介、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其它新兴服务业。

(六)统筹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新突破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学校布局规划修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逐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强化责任制,建立中小学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计划投入1.35亿元,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城区中小学建设,缓解庐城大班额现象。力争9月份完成庐江中学整体搬迁,实现老校区改建实验初中。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建立医患纠纷调处机制。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实现全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全覆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建成县医院综合楼、中医院门诊楼并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县精神病医院。

着力推进人文庐江建设。全力打造“周瑜故里”,推进周瑜墓园申报“国保”,开工建设一批重点文化工程,加强武壮公祠等重点文物资源保护和修复,积极筹建淮军纪念馆。完成文化体制改革,构建公共文化体系,新建10个镇综合文化站、96个农家书屋。加强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网吧市场经营秩序,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认真组织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期间文艺演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继续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长效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全面推广“和谐乡村”龙桥试点经验。制定“六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进乡村、进农户活动,举办各级各类普法活动300场次以上。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平安庐江”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推动安全生产向初步良性循环迈进。强化部门协作,建立源头治理车辆超载超限长效机制。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按国家五级标准建设龙桥铁矿、罗河铁矿救援基地。进一步建立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等应急体系,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积极发展其它社会事业。创新计生工作机制,加大“两非”案件查处力度,争创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继续开展全民健身,争取与省市联合举办竞技赛事。加大社区建设力度,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做好第八届村委会换届工作,成立庐江慈善协会,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继续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争创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逐步建立涉税物品认证制度。启动新一轮质量兴县工作,推进工作常态化。建设气象监测预警中心,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工作,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关工委等人民团体的重要作用,保护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重视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继续做好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调查和防震减灾工作。

(七)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实现民生改善新突破

进一步扩大就业。着力提升农民工创业园功能,重点解决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涉及的住房、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困难。鼓励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办好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劳动力本地就业,新增农民转移就业1.2万人。优化企业劳动用工环境,及时清理和查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全面清查“五保”供养对象基数,提高“五保”供养率。

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实施好省定33项民生工程,继续抓好鸡蛋助学育才、特殊大病救助、新农保试点等既定民生工程,启动危桥改造、农田水利建设两项民生工程,县财政配套1.2亿元。同时,高度关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逐步缓解房价高、看病贵、就学难、食品安全等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

(八)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建设新突破

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6户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跟踪、指导和监督,督促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分步淘汰落后耗能设备。关闭15家证照到期的粘土砖窑厂,做好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规划布局及推广工作。继续实施“以奖促治”和“百村万户绿色家园”项目,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庐南环保行”专项行动,加强减排监督执法。完善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三级支管网、垃圾处理场二期建设。在34个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力争开工建设汤池、泥河和县经济开发区三个1万吨污水处理厂。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强化农村自来水厂监管。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入口关,确保环保审批率达100%。开展生态文明镇和生态示范村创建,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县。

加强资源利用与保护。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工作。坚持依法用地,规范工业项目、集镇建设和农民建房用地管理。积极做好项目用地预审,完善准入机制。严守土地“红线”,认真开展违法违规用地和闲置土地清理,启动违法用地问责机制,争创全省节约集约用地示范县和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完成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鉴定,加快实施巢湖南岸(庐江段)生态环境和石门庵尾矿库治理工程。加大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力度,关停矿山20家,实施修复23处。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发展的重任,人民的厚望,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努力,积极作为,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广泛凝聚加快崛起的智慧力量,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以自身建设新提高,推进政府工作新突破。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求真务实, 以良好的政风行风取信于民。加强调查研究,切实为基层和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强化履职履责情况督查,以治庸治懒为重点,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巩固“两问、两整治”成果,将问责问效向重点工程、一线工作完成情况延伸。抓好政风行风评议和“百名干部万人评”活动,推进“创先争优”,切实整改服务不到位、发展障碍多、环境不够优等问题,努力打造一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依法规范行政程序和行政行为,切实保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做依法行政的表率。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加大网络问政力度,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和网络发言人制度,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公开监督领域,满足群众需求。

全面增强服务能力。自觉深入群众,把群众意愿作为第一信号。创新工作方法,总结工作经验,完善工作制度,形成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提高业务水平与技能,认真办好每一件群众来信来访事项,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进一步畅通联系群众渠道,继续办好县长信箱、县长热线、“新闻110”等政民互动平台。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更好的工作效果赢得群众更多的好评,打造高效、务实、为民的服务型政府。

着力抓好工作落实。要步调一致干事业,扑下身子抓落实。进一步完善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工作格局。将全年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狠抓工作督查与调度,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对工作落实不力的进行约谈,直至启动行政和经济问责。进一步加强专项工作考核,增强考核科学性。严格工作奖惩,实行重奖重罚,奖出动力,罚出压力。

不断加强廉洁自律。着重加强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等关键岗位和部门的有效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财政财务收支和政府性投资审计监督,强化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规范理财行为,严肃财经纪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十二五”的宏伟蓝图振奋人心,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催人奋进。在这个大有可为的年代,我们必须更加奋发有为!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排除万难、埋头苦干,为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优良、社会和谐的新庐江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推荐访问:庐江县 政府工作报告 庐江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