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3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界首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大力实施“双轮”驱动和“四化”同步战略,以落实项目为总抓手,以破解瓶颈为着力点,以改革创新为推动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25.1%;财政收入14.5亿元,增长21.2%;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增长39.8%;外贸进出口总额1.9亿美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亿元,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50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8460元,增长15.2%,实现了全省同类县后位到前列的跨越发展目标。
更为可喜的是,经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全市呈现出重点工程有突破、亮点工作见成效、创先争优结硕果的喜人局面。
完成十项工程。投资10亿元的华鑫集团“双改双百”工程主体完工,投资6亿元的天能内化成蓄电池项目试生产,投资4.2亿元的东环线路桥全线通车,投资1.23亿元的临界郸等16个铁路下穿工程全面竣工,投资6300万元贯通东环、北环、西环的复兴路竣工通车,投资1.9亿元的界洪河景观工程建成开放,投资5亿元的深圳达实·界首商贸城基本建成,投资1.45亿元的实验中学综合楼主体封顶,投资1.8亿元的市人民医院东城分院正式接诊,投资7.9亿元的30项民生工程顺利完成。
呈现十大亮点。华鑫集团跻身全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省民营企业年纳税10强;天能、南都集团等17家上市企业和知名非公企业落户界首;富强铅业、靖界冶化2家单体企业税收超亿元;田营工业区税收首次超6亿元,光武工业区税收首次超亿元;农村信用联社在皖北县市率先完成改制,界首人民有了自己的银行;新增靳寨乡、大黄镇2个省产业集群专业镇,总数达4个,居全省首位;土地流转率达70.3%,居全省首位;经济发展综合考评居阜阳市首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两年居阜阳市首位;群众安全感测评连续三年居阜阳市首位。
获得十项荣誉。争创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市(县)获得成功,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省科学发展先进市(县)、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市(县)、省知识产权示范市(县)、省平安市(县)、省司法所建设示范市(县)、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县)、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发展新型工业。一是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总数达155家,实现产值286亿元,其中,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30家;再生金属、再生塑料两大产业实现产值276亿元、税收7.9亿元。二是载体支撑不断加强。市本级园区扩区规划获省政府批准,“一区三园”共享省级开发区优惠政策;投资3亿元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道路、管网、治污、绿化等基础设施,13.3平方公里实现“五通一平”;“一园四区”实现产值296.2亿元,其中田营工业区183亿元,光武工业区40亿元;六个工业小区实现产值21.1亿元。三是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12家,实现产值41.4亿元;新增省创新型、科技型企业64家,省高新技术产品10个;新能、轰达等6家极板、蓄电池企业投资3亿元实施内化成工艺改造,综合效益显著提升;金盈铝业成功研发再生铝产业化关键技术,有效解决铝型材表面氧化问题;西城工业区被评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坚持提升城市品位。一是规划更加完善。城市总规修编通过人口规模论证,东城新区、颍南新区控制性详规形成初步方案,教育、卫生、商业网点等专项规划稳步推进。二是建设更加有序。投资4亿元,改扩建大桥南路、界黄路等7条道路9.1公里,新建、改建人行道1.1万平方米,硬化小街巷51公里,新建、改造管网34公里,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124盏;投资4900万元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完成一期工程;投资3.65亿元的植物园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拆迁6.3万平方米,全面启动17.7万平方米的安置区建设;公园大地、东旭华庭等高档小区开发快速推进;整合资金1.32亿元,加快美好乡村建设,邴集西张、陶庙邵庄等6个重点示范村基本建成;投资4600万元,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处,解决9.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创建更加有力。实施网格化、市场化管理,市容秩序有效改善;深入开展打非控违专项治理,拆除违法建筑4.6万平方米;文明餐桌示范店优惠卡活动被评为省级创新案例在全省推广;公益广告覆盖面达60%以上;积极培树道德模范,3人当选中国好人;公共文明程度指数居阜阳市首位。
(三)坚持推进现代农业。一是农业基础持续巩固。投资1.7亿元,新打机井370眼,新建桥涵446座,新修机耕路21.6公里,新增节水灌溉农田3.4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8万亩,完成县乡道路升级改造17.1公里;小麦、玉米平均单产分别为504公斤、578.6公斤,粮食总产达51.4万吨,实现了“十连丰、九连增”。二是流转规模持续扩大。大力实施“115”工程,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9.8万亩,总量达40.8万亩,其中,千亩连片1.7万亩、百亩连片15.7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1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部级示范社8家;认定家庭农场232家;在全省率先出台农业金融保险方案,为规模经营主体融资和降低经营风险提供了保障。三是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培育果蔬、中药材、苗木、设施农产品生产基地34.5万亩,规模养殖场1560家;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9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家;粮食商品化率达70%,肉类加工转化率达53%;市本级园区农产品加工园被批准为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四)坚持集聚发展后劲。一是项目工作全面加强。谋划沙颍河治理、颍南基础建设等项目130个,计划总投资550亿元;争取上级项目166个、无偿资金5.32亿元,23个项目挤入省“861”行动计划,57个项目挤入阜阳市“6611”工程;实施5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个,完成投资2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竣工9个,完成投资17.8亿元;天之锦织造投资1.2亿元的棉纺项目完成设备安装,强旺集团投资1.3亿元的营养素食项目试生产。二是招商引资深入实施。建立招商信息库,收录1881家企业信息;引进项目147个,到位资金35.6亿元;成兴化纤投资8.5亿元年产12万吨化纤、东锦服饰投资5亿元年产400万件服装等10个超亿元项目成功落户。三是“三项”合作进展顺利。与央企合作开工项目5个,完成投资6.8亿元;与知名非公企业合作开工项目9个,完成投资13.2亿元;与皖粤合作开工项目4个,完成投资9.2亿元。
(五)坚持保障要素供给。一是融资能力得到新提升。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各类贷款53亿元,其中农商行、徽商银行分别发放贷款25.5亿元、9.9亿元;与建行、中行合作开展的助保贷、助保通业务发放贷款1.2亿元;担保公司注册资金增至1.95亿元,为145家企业担保贷款4.4亿元;兑现再生资源企业退税4.9亿元、企业贷款贴息1338万元;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正式营业;成立市融资办,组建城乡建设公司,推进建投公司、工投公司、土地收储中心壮大经营规模。二是土地供应实现新突破。复垦土地3013亩,收储土地3916亩,报批土地3071亩,出让土地2705亩。三是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全面开展排污口排查治理,严防生产废水污染沟塘;对涉铅企业,开展固废管理、治污设施维护等整改工作,华鑫集团固废整改通过省级验收;对涉塑企业,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取缔“三无”企业211家。
(六)坚持繁荣第三产业。一是生活性服务业健康发展。争取银河集团、三星公司等“新网”工程资金924万元,新增农家店、农资店41个;新增限上商业企业37家,总数达71家;锦华饭店完成扩建升级,阜康阳光假日大酒店主体完工。二是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提升。出台加强服务业发展和促进物流业发展若干意见,规模物流企业达9家,实现营业收入3亿元、税收1500万元;新增外派劳务512人,被评为国家级外派劳务服务平台试点市(县)。三是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利用外资1569万美元,兑现奖补资金369万元,新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6家,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6家、超百万美元企业16家,形成了以纺织、电池、调味品、渔具为主导的创汇产业集群。
(七)坚持增进人民福祉。一是社会事业日益繁荣。专利申请870件、专利授权569件,争取科技项目21个、无偿资金1410万元;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新建、改建中心幼儿园9所,65个校安工程投入使用,界首一中、界首中学恢复省级示范高中称号;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降低大型设备检查费用,妇幼保健院新区投入使用;推进彩陶产业园、翰墨文化园建设,界首方棋、竹编被评为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建成农体工程23个。二是社会保障日益健全。全市民生支出达19.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0%;新增实名制就业1.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5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320元/月、1500元/年;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保、低保、“五保”资金3.8亿元;投资2.8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200套,交付使用1569套;争取扶贫项目30个、无偿资金1313万元。三是社会管理日益规范。开展“平安使命2013”等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天网工程”,在城乡重要路口安装探头3216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带案下访,有效化解信访积案58件;完善大调解机制,调处矛盾纠纷2374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八)坚持加强自身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阜阳市相关要求,深入开展“兴学风、转作风、清政风、树新风”行动,节约政府采购资金1570万元,审减政府性投资工程资金1.09亿元。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86件、市政协委员提案79件。坚持考勤考绩,推行“创先争优、促进发展”记功簿制度。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清理调整本级行政审批项目16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04项,实行入园企业全程代办、项目并联审批,减免入园工业项目各项规费1538万元。升级改版政府网站,主动公开政务信息6812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六项禁令”,惩防体系进一步完善。同时,政府其他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的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发展伴随艰辛,成就源自奋斗。过去的一年,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丰硕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市广大干群的戮力同心、和衷共济。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奋勇拼搏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界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投身界首改革发展的建设者、投资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投资规模偏小,与实现跨越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二是城市建设相对滞后,管理水平偏低,与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还有差距;三是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不够,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与发展新型工业的要求还有差距;四是农业基础薄弱,三产服务配套不足,与协调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五是社会事业发展缓慢,民生改善任务艰巨,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六是一些干部担当意识不强,破解难题方法不多,与推进改革创新的要求还有差距等。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加快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启动“大投入、大建设”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省及阜阳市的部署,按照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的要求,继续实施“双轮”驱动和“四化”同步战略,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强化投资拉动,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力建设实力界首、美丽界首、文化界首、和谐界首,力争“十二五”末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
2014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
——进出口总额增长26%以上;
——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任务;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必须全力推进“321”工程,即启动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300亿元,在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00亿元,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发展新型工业,加快工业经济大转型
继续坚持工业主导地位,突出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壮大骨干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0亿元以上。
推进工业项目。一是抓续建项目。加快推进冠泓塑业、大连环嘉等企业续建项目建设,力促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二是抓新建项目。田营工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0亿元,市本级园区、光武工业区分别不低于6亿元,西城工业区不低于5亿元,鸭王工业区不低于3亿元,累计达30亿元以上;鼓励企业扩大再投资,推进华森、天能等企业扩建项目建设。三是抓技改项目。继续实施中能、华宇等6个内化成技改项目;推进企业与国内知名院校战略合作,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0个以上、发明专利申请300个以上;支持田营工业区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再生铅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实施“质量强市、品牌兴业”战略,新增省级名牌产品2个以上。四是抓企业盘活。对产出效益较低、社会贡献不大的企业,通过扩大投资、合作、转让等方式,使亩均投资、亩均税收、亩均就业达入园标准。
打造优质环境。一是做实发展平台。投资4亿元,实施市本级园区人民路、胜利路辅路和创业家园孵化器工程,田营工业区管网雨污分流、华鑫大道升级改造及研发中心工程,西城工业区幸福西路、刘腰北路延伸工程,光武工业区繁兴一路等道路、管网及孵化器工程;加大六个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二是做强政策支撑。以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市(县)为契机,积极争取更多中央、省扶持政策和项目,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夯实基础;兑现招商引资、民营企业发展等奖扶政策,重点培育华悦塑业、东锦化纤、成铭塑业等40家企业,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新增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超亿元企业8家。三是做优服务环境。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实现“四最四零”;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行企业注册登记“一表通”、基建项目收费“一表制”,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审批业务平台,提升服务效能;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违法行为,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在环保治理上下功夫。继续开展再生金属、再生塑料行业环保专项整治活动,督促涉铅企业全面实行机械拆解,实现固废无害化处置;实行涉塑企业圈区管理,集中治污;加强对园区周边土壤、空气、水系等日常监测,建立健全企业环保监控体系。二是在日常管理上做文章。持续推进田营工业区2500亩生态防护林建设,强化园区道路保洁、绿化管护,保持净化、美化;全面开展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预防职业病危害;加强田营、光武工业区等专职消防队伍建设,提高消防应急能力。三是在企业管理上求规范。培训企业管理人员500人次以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统计报表,杜绝漏报、瞒报、虚报、迟报现象;完善企业上市培育机制,推动华信药业、三宝线业等有条件的企业上市。
(二)着力打造宜居城市,加快城乡建设大提速
高起点规划。按照生态宜居、循环经济的要求,绿地率、水面率等指标达到相应标准,加快总规修编,力争年内获省政府批准,到2030年城市规划区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45万人;完善文体、给排水、环卫等14个专项规划,加快编制大黄镇等4个乡镇总体规划,构建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
高标准建设。实施投资30亿元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配套,拓展空间,提升形象。一是城西重改造。启动界光路铁路以北两侧开发建设、中原西路改造,提升界首北大门、西大门形象;完成界黄路、前进街,界光路及其铁路下穿工程;推进污水管网、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实施棚户区改造1500户;加快大唐国际城等示范小区建设。二是城东求提升。改造新阳路(界洪河至老S308);打通东旭路、中原路、胜利路三条道路;启动东旭路铁路下穿、宁洛高速“界首东”出入通道、综合客运站三项工程;推进东旭新村安置区建设和东城名苑等高档小区开发。三是城南抓启动。按照“四先四后”的原则,启动北起沙颍河、南至华鑫大道、东达东环、西到临界郸公路总面积23.12平方公里的颍南新区建设,治理曹田沟、界临河两条河流,建设沙河大桥、东升路桥、颍河路桥三座大桥,实施S308改线、东升路、罗庄路、大桥南路四条道路工程,推进植物园综合治理及裕民路安置区建设。四是村镇树示范。建成光武北街、红石桥新村等6个重点示范村,加快舒庄大顾、陶庙陈平营等6个中心村建设;重点建设光武、泉阳、陶庙等集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完成县乡道路升级改造25公里;实施东环北延工程,建成贯通南北的又一条快速通道。
高效能管理。一是加强日常管理。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重点治理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泼乱倒现象,确保市容市貌整洁有序;继续推行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探索建立部门、街道、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五位一体”的物业管理模式,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启动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行精细化、人性化管理。二是加强打非控违。健全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落实街道、社区主体责任,严控违法建设,常态保持日查日控,确保违法建设零增长,维护城市建设秩序。三是加强文明创建。继续推行市直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活动,创建志愿服务广场,提升群众创建自觉性;持续开展月评好人好事、每天清洁十分钟、交通秩序整治等活动,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市民素质。
(三)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大提升
农业是衣食之本、经济之源、稳定之基,必须按照“规模、结构、转化、合作”的要求,做好现代农业这篇文章。
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一是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治理中小河流28.8公里,新建和除险加固桥涵294座,发展节水灌溉农田3800亩,新增高标准农田3.12万亩,确保涝能排、旱能灌;稳定粮食总产,巩固小麦、玉米单产“双超千斤市”创建成果。二是培育土壤肥力。通过秸秆还田,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实施沼气工程,推进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力争有机肥使用率达70%以上,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三是促进结构调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新增粮食高产示范片15万亩;培育陶庙万亩马铃薯、邴集万亩蔬菜等七大农业生产基地,新增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万亩;扶持新大新面粉、佛子岭面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实现粮食就地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培育银海集团、吕长明牛肉等畜牧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力争肉类就地加工转化率达56%以上。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一是扩大经营主体规模。按照工业化、公司化的思路经营农业,鼓励工商资本介入,落实奖补政策,强化培育扶持,力争培育家庭农场500个以上、专业大户500家以上。二是推进土地流转增效。巩固土地流转率,适度提高经营规模,100亩以上连片流转占流转总面积的45%以上,500亩以上连片流转占15%以上;整合农发、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推行租金先付,夯实流转基础;健全农业金融保险制度,提高保额,增加保单质押贷款额度;探索建立土地信托等新型融资方式,实现土地收益保值增值。三是加快经营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自身优势,相互促进,融合发展,采取订单农业、土地入股、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模式。
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一是推广农机服务。实施补贴1500万元的农机购置项目,增加农业机械1300台(套);推广滴灌、玉米穴播机等新技术、新机具,主要农作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6%以上。二是扩大科技应用。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气象预测等专业服务;强化农资市场监管,打击坑农、害农行为;充分发挥农业物联网作用,及时发布农产品价格和需求信息,引导农民订单生产,产销衔接,以销定产。三是促进农民增收。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新增农民合作社100家以上、各级示范社20家以上;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创办农民田间学校,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各类农业专业人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四)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第三产业大繁荣
改造传统商贸业。一是优化流通体系。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新增农家店、农资店25个;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启动东天安片区商业步行街建设,加快形成东城新区商业中心。二是升级专业市场。支持起点高、功能强、辐射广的专业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推进阜康农贸大市场扩建工程、有色金属大市场和颍南农贸市场建设。三是培育壮大规模。促进界首华联、华信购物发展连锁经营;积极引进知名商贸企业,发展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建设城市综合体;拓展消费领域,培育消费热点,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0家以上。
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完善物流体系。整合本地资源,规范物流企业,组建物流集团,加快物流集聚区建设;启动中原数字物流园建设,推进黑豹物流园建设进度,壮大现代物流产业规模。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大力拓展评估拍卖、中介咨询、信息通讯等现代服务业,启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开展网上交易,提高流通效率;鼓励发展医疗健康、家政等社区服务业,扩大服务范围。三是完善金融体系。以创建省级金融生态示范市为载体,力争引进商业银行1家、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家、新增贷款投放16亿元以上;引导各金融机构在东城、颍南新区布点,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
扩大外贸进出口。一是壮大出口主体。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力争成功申报18家以上;支持雅美家俬、新星塑业等获权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夯实外贸进出口中坚力量。二是注重政策引导。继续落实各类进出口奖励扶持政策,协助企业争取出口担保低息贷款和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指导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提高抗风险能力。三是拓展海外市场。鼓励外贸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等知名商贸博览会,提高产品知名度;支持强旺集团、福斯特渔具等企业扩大境外业务,实现外经外贸良性互动。
(五)着力实施项目带动,加快有效投资大突破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科学谋划项目。围绕国家、省产业布局和投资导向,抓住政策性支持倾斜、沿海产业调整转移等机遇,拓宽项目谋划思路,创新项目生成方式,重点在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领域,精心策划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强的项目,全年谋划项目总投资450亿元以上。二是积极争取项目。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建立跟踪落实机制,提高项目争取的精准率、成功率,确保争取上级无偿项目资金5亿元以上。三是加快实施项目。坚持重大项目领导包联制度,建立项目“顶层设计”机制,对火车站站前广场等123个拟开工项目,狠抓可行性论证、项目报批等前期工作;对国祯蓝色雅典等83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工程质量。
强力推动招商引资。一是创新方式抓招商。充实招商信息库,在完善领导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的基础上,推行网络招商、商会招商等方式;每个园区组建一支招商小分队,主招大企业和产业集群。二是突出重点抓招商。依托现有产业,主动对接全国500强企业、知名非公企业、央企和上市公司,力争每个园区引进2—3家;强化部门职责,营造招商氛围,引进重大基础设施、城镇开发、现代农业等项目120个以上。三是注重实效抓招商。坚持招大引强,严把招商标准,单独供地的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应达到5000万元以上,投资商上年纳税应达到1000万元以上;明确项目建设时间节点,开展签约项目回头看活动,提高协议转化率、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力争到位资金47亿元以上。
大力破解瓶颈制约。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做大城投公司、工投公司、城乡建设公司规模,发行中小企业信托产品,加大融资租赁力度,力争平台融资20亿元以上;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和信用担保机构作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考评,扩大信贷规模。二是强化土地保障。完成土地复垦5000亩、收储3000亩、报批3000亩、出让5000亩,实现土地出让净收入20亿元以上;建立项目用地供应双向约束机制,落实建设项目开竣工保证金制度,强化土地批后和供后监管,加大对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的处置力度,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培训金融、工程建设等人才50人以上,组建一支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健全监理人员信息库,组建一支优秀监理队伍;聘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及群众,组建一支社会监督队伍。
(六)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加快生态环境大改善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一是增加造林面积。大力推进森林增长工程,创建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庄10个;扩大景观绿化面积,以S308、漯阜铁路、宁洛高速、界洪河为重点,沿线绿化5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造林1.1万亩以上。二是调整林业结构。鼓励育林、营林大户发展林苗两用林和经果林;依托泉阳镇农发项目,顾集镇亚行项目,王集镇、陶庙镇、任寨乡小农水项目,新增高标准农田防护林5万亩以上。三是提高综合效益。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新增林下经济产值6000万元以上;积极发展休闲旅游,推动“两湾一河”湿地公园和莲蒲龙湖生态园建设,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一是淘汰落后产能。严把行业准入关口,严格执行能评、环评制度,加强对昊源化工等19家能耗大户的节能管理,落实年度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确保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以上。二是实行控污减排。实施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泥处置和中水回用工程,确保达标排放;建成颍南污水处理厂日处理5000吨污水项目,年内产生减排效益;推行清洁化养殖,加强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技术指导,基本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三是倡导绿色生活。提倡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大力实施公共机构节能工程,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快推进新奥阜康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建设。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一是扎实开展“三线三边”综合治理。以治理沿线沿边垃圾杂物乱堆乱放、骑路逢集等为重点,着力抓好垃圾清理、户外广告规范设置、废品收购加工点治理等专项行动,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二是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环境清扫保洁队伍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建管养护,建立镇村日常保洁长效机制,重点推进光武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建设;投资4500万元,解决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三是持续开展环保执法活动。加快环境监察、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大环保巡查力度,严厉查处群众反映的环保问题,减少环境违法行为。
(七)着力提高幸福指数,加快社会发展大和谐
持续完善保障体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集聚更多财力向民生倾斜,确保民生支出不低于财政支出的80%,重点实施30项民生工程。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1万人,完善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劳务关系。全力做好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群体的救助保障工作。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新建、续建保障性住房5200套。
持续创新社会治理。按照推进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要求,大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创新接访机制,有效衔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新增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平台100个,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继续推进“六五”普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快“天网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群众安全感。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对“两密、两易、两害”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注重舆论引导,通过开展“三讲”活动,营造“两个氛围”,凝聚社会进步正能量。
持续发展社会事业。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教师队伍交流引进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促实验中学秋季招生。继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快市中医院新区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构建特色文化乡镇;开展博物馆、文化馆数字化服务,争创国家一级文化馆。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推进体育场馆建设。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关注老龄事业,重视老干部及关心下一代工作。统筹做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共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广播电视、人防、物价、档案、地方志和残疾人等工作,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八)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加快政府职能大转变
勇于改革创新。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尝试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落实“人地挂钩”试点政策。积极推进预算编制和国库管理改革,实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引导事务性管理服务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过渡。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摆正认识问题的态度,把问题意识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金钥匙,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理论,解决新问题。继续坚持“抓落实、办实事、解难题”月报告制度和考勤制度,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改进政风、会风、文风,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抓落实和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重大决策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社会公示和问责纠错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主动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充分采纳社会各界的真知灼见。
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大对重要领域和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对部门预算和支出的管理,严格落实公务接待各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把更多财力、物力用在促发展、办实事、惠民生上。
各位代表,身处百舸争流的发展时代,站在不进则退的历史潮头,唯有奋勇争先,方能不负重托。让我们在“中国梦”的激励和感召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提振精神、务实重干,不断开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实力更强、魅力更足、活力更盛、和谐度更高的新界首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界首市 政府工作报告 界首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