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精选】

时间:2023-04-20 08:3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12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和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精选】,供大家参考。

太和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精选】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牢牢把握“主攻工业、繁荣三产、强农固本、和谐发展”总体工作思路,认真执行国家改善宏观调控政策,主动适应国家结构性减税形势,努力克服铅业停产整改带来的不利影响,凝心聚力,扎实苦干,稳中求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第六次会议审议调整后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7.2亿元,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56.5亿元,增长29%;财政收入10.1亿元,增长0.8%;农民人均纯收入6838,增长13.7%;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增长2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7亿元,增长14.7%;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24.1亿元、居民储蓄年末存款余额178.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34.1亿元、2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储蓄年末存款余额继续稳居全省县级首位。

工业经济在引导扶持、扩能增效中平稳增长。出台加快工业发展意见,突出要素调度,强化协调服务,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3.4亿元、增长16.5%;增加值34.6亿元、增长16.9%。园区经济实力增强。预计“一区两园”规模企业完成产值112亿元,增长13,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80%。经济开发区完成扩区规划修编,新增面积8平方公里,北站路、裕民西路建设进展顺利。城关工业园太何路、范大路全面竣工。肖口园区环保整改扎实推进,新建园区防护林2000,驼马、中冶、环宇等企业被批准试生产。7个重点工业聚集区建成面积2.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2,投产56家。主导产业支撑有力。生物医药、发制品、有色金属再生、木材、农副产品、纺织服装、塑化、中药材等“八大产业”规模企业完成产值115亿元,增长15,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82.1%。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企业21,产值20亿元。其他产业除中药材外,产值均超10亿元。规模企业发展壮大。全县规模企业净增25,达到131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48,完成产值106.5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76%。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产品6,被评为全市科技创新先进县。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生物医药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生物医药和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一帆香料、哈博药业被挂牌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贝克药业获市科技突出贡献奖。

新农村在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中不断进步。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粮食总产100.3万吨,实现连续9年增产。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桔梗之乡、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粮食增产模式科技攻关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李兴镇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年产值45亿元,带动农户28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01,新增127,落实订单面积80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3个、绿色食品19个、省级名牌农产品2个、省级蔬菜标准园2,创建“三品”基地85万亩。流转土地4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4.4,居全市首位。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六大区域布局建设初现雏形,入驻企业6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改善防洪面积20万亩、除涝面积9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2万亩、旱涝保收田5万亩。新增造林面积1.4万亩,完善农田林网20万亩。绿化绿色长廊160公里,恢复沙颍河湿地保育区植被450亩。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全面启动,万福沟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加固改建公路桥梁37,改造县乡公路53.4公里。争取专项扶贫资金1166万元,修建整村推进重点村道路16条。美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围绕中心村建设、环境综合治理、兴业富民、土地整治、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综合改革、文明培育、管理创新八大工作重点,着力强化资金整合、土地整理等,第一批31个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

城镇承载能力在完善功能、优化布局中明显增强。《太和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修编基本完成。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东外环道路开工建设,西区9条道路完成勘察、测绘工作,沙颍河四桥建设获批。解放西路旧城改造工程扎实推进,已开工建设安置住房348套。城市配套工程建设同步跟进,交通、供电、供水、供气、排水、通讯六大网络逐步成型,改造旧城区供水管网12公里,投入运营城市燃气管道30公里。城市文明创建和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城区交通秩序、市场经营秩序、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加大控建拆违力度,拆除违法建设3.7万平方米。全县31乡镇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完成,胡总、李兴、大庙等乡镇集镇建设步伐加快。

第三产业在升级改造、引进培育中得到提升。融资工作力度加大,贝克药业上市股改全面结束,新富泰发饰进入上市辅导阶段,创投基金组建稳步推进。华源医药物流新区建设进展加快,电子商务、药品零批自动化分拣线投入运营,总面积6万平方米基药配送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华源医药物流园被批准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成功举办第八届“华药会”,达成购销协议30多亿元。沪皖农贸综合大市场、三角元综合大市场全面竣工,天伦锦城城市综合体完成拆迁。苏宁电器、大润发等知名连锁企业入驻太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新网工程”持续推进,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发展活力在招商攻坚、项目推进中持续彰显。上争外引成效显著。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50,总投资6.7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3.2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27,到位资金59.8亿元。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入库项目582,总投资826亿元。列入市重大谋划项目库108,总投资445.6亿元。实施省“861”行动计划项目16,完成投资13.5亿元。实施市“6611”工程项目79,完成投资36.9亿元。悦康生物制药、贝克药业二期、新富泰发饰、海力药业、三精万森日化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为我县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劲,增强了内生动力。要素保障持续加强。组织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银企合作,建立网上融资平台,创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推进质押担保等融资方式,存贷比较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2家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余额6911万元,6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保余额2.1亿元。扎实推进土地复垦整理,实施国家级、省级土地整理项目4.9万亩,新增耕地1360亩;县级复垦项目425,新增耕地9727,促进了耕地占补平衡。积极谋划经济开发区水厂项目,认真组织水资源普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支持。

社会和谐在民生改善、事业进步中巩固发展。坚持保民生与保发展、保稳定并重,在财政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0.8亿元,其中县级配套1.4亿元,惠及全县160余万城乡居民。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农村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力推进。城区部分学校扩容改造初见成效,城关中心校易地新建,三中、二小、七小教学楼建设进展顺利。校安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四年累计重建、加固20余万平方米。高考再创佳绩,本科达线率连续16年位居全市第一,囊括全市文理科高考状元。公开招聘教师320,师资队伍得到补充。新农合制度稳步推进,参合人数140.9,较上年增加近6万人,受益农民累计达420万人次。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式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完善,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村卫生室门诊人次同比分别提高37.1%、36.6%。文化事业不断进步,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经锄楼、胡氏古墓葬群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太和书画艺术节。《太和县志》续修工作顺利进行,县志初稿通过省市评议。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成果丰硕,我县代表队荣获市级以上金牌17,连续三届蝉联市运动会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一。体育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妇女儿童工作扎实有效,我县被确定为“全国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县”、“全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县”。就业再就业不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580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98,占目标任务的122%。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坚持领导开门接访制度,扎实开展“大走访”、“大驻访”活动,荣获“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认真组织开展“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六五”普法和社区矫正工作扎实开展。应急救援体系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不断提高。建立人防机动指挥通信平台,启动原墙、大新疏散基地(广场)建设。审计、统计、广电、气象、老龄、残联、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民兵预备役等各方面工作协调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行政效能在改进作风、转变职能中逐步提高。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61件。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努力提高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全年组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51次。坚持办好网络在线问政、县长信箱、县长热线、12345热线、政风行风热线,受理各类群众来信来电1067,办结率100%。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电子政务,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不断提高。大力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推行政府常务会议集中学习制度,强化公务员业务培训,政务人员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扎实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提升年活动,对行政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行为进行认真督查、严格问责,纪律观念淡薄、精神状态不佳、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把握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共识共为的结果,是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坚持不懈、奋发努力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驻太各单位,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民主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太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快,发展的基础、动力和后劲亟待加强。二是工业基础依然薄弱,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大项目、好项目偏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够。三是城镇化水平不高,规划建设、管理仍需加强。四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空间还不够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仍需加大。五是县乡财力不足,保障能力需进一步增强。六是人才、资金、土地、水资源等要素制约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压力增大。七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社会管理仍待加强与创新。八是少数单位和工作人员大局意识不强,作风漂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创新制度,创新机制,认真加以解决。

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尽管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但我国发展的基本面长期趋好,大有可为黄金发展期总体判断没有变。我县既面临国家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及省加快皖北振兴等战略机遇,又有多年发展积淀、承接产业转移、特色产业优势等良好基础,同时也面临经济发展滞后、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竞争激烈等诸多困难。压力与动力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直面困难不畏缩,科学发展不折腾,就一定能够开创工作新局面、迈出发展新步伐。

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届四次全委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推进“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主攻工业、繁荣三产、强农固本、和谐发展”总体工作思路,突出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两轮驱动”,大力开展十八大精神贯彻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突破年、城市建设提升年、美好乡村建设落实年、作风效能建设强化年“五项活动”,着力打响书画、医药、教育、医疗“四大品牌”,打造城市新区、医药物流新区、经济开发区、城关和肖口工业园区、重点工业聚集区“六大板块”,奋力推进太和加速崛起、兴县富民。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160亿元,增长14%以上;财政收入12.1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7500,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2.4亿美元,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5%。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在提升工业经济实力上迈出更大步伐。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县之路,做大优势产业,做强骨干企业,全面提高工业经济的支撑能力和发展质量。

做大优势产业。抢抓国家支持“千亿产业”发展和列为《中原经济区规划》重点产业等政策机遇,把具有比较优势的生物医药产业作为转型发展主攻方向,全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扩规模、上档次。对贝克药业、悦康生物制药、德信佳药业、海力药业、银丰药业等骨干企业和项目,在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着力打造“双500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快新富泰发饰、金瑞祥、即发瑞泰、南源织造等企业扩规升级及杉杉服装项目落地开工,着力打造发制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整改为契机,以蓄电池极板生产为抓手,延伸铅业链条,做大做强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对中药材、农副产品、塑化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大技改投入,推进产品升级换代、产业优化提升,形成我县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推进园区建设。大力推进经济开发区12平方公里医药产业园建设,确保年内完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扩区报批工作。加快推进园区污水管网建设,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规划启动开发区水厂建设,满足企业用水需要。把城关工业园纳入城市规划,做好园区规划对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工业聚集区建设投入力度,推进工业聚集区加快发展。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积极利用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满足项目用地需求。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专项资金支持,运用担保、抵押、引进基金及BTBOT等投融资手段,为园区建设和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加快转型发展。推广使用节能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支持贝克药业、德信佳药业、海力药业等企业成立自主研发中心,加大品牌创建力度,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坚决依法淘汰耗能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生产线。吸取肖口园区环保停产整改的教训,健全环保监管体制机制,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确保生态安全和园区企业正常生产。

(二)进一步加快中等城市建设,在推进宜居宜业城市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继续坚持“科学规划、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和“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连接开发区”的城市建设思路,全力推进城市大建设、大发展。

以超前眼光规划城市。开展规划编制年活动,完善规划体系。依照《太和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尽快完成编制道路、供水、排水、电力等专项规划,加快编制近期建设区域的控制性详规及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的修建性详规。加大执法力度,坚决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开工建设规划展示馆,确保年底竣工。

以精品意识建设城市。重点推进沙颍河综合治理、四桥及东外环道路建设工程;尽快开工建设解放西路、建设西路等城区西部路网工程,全方位拉开城市框架。协调实施105国道改道民安路、308省道旧县至界首段改建工程,努力形成太和至阜阳、界首的城际快速通道。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推动垃圾处理项目、二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实现管道燃气城区全覆盖,加快垃圾中转站、公厕等环卫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政务新区建设,推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广电中心、档案馆等项目尽快开工。稳步推进友谊路两侧、国泰路两侧、文明西路南侧、团结西路北侧、沙河东路南侧、物资局家属区、沙河路航运总公司家属区、木器厂家属区、镜湖东路电信局家属区等9个旧城改造项目。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鼓励社区参与旧城改造。有序推进民安路、国泰路、祥和路、太和大道等主干道绿化工程,推动沙颍河湿地公园、祥和公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突出做好安置工作,坚持依法、和谐、廉洁拆迁,注重以人为本,在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优先保障安置房建设,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城投公司平台作用,注入经营性资产,整合优质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强化土地储备,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

以现代理念管理城市。以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城市管理新格局。继续以治脏治乱为重点,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集中整治三轮车、电瓶车非法营运行为,着力解决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店外经营等突出问题。逐步增加公交营运线路,不断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加强市政设施后续管理,全力营造整洁、有序、美观的城市环境。

(三)进一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坚持以美好乡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倾力打造美好乡村。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在规模、结构、经营组织、产业体系上下功夫。加大小麦亩产千斤县创建力度,突出8个万亩片、10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25万亩玉米振兴计划基地建设,力争粮食单产突破450公斤,确保粮食总产稳中有升。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确保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支持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力争全县土地流转规模种植面积达到53万亩。加强农产品“三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争新增绿色食品认证8-10,创建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特色生产基地33个。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以粮食、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力争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50亿元。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抢抓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实施新一轮淮河综合治理工程机遇,深入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强平原洼地及中小河流治理,不断提升水利综合保障能力。稳步实施森林增长工程,新增造林面积1.8万亩。继续抓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工作,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实施太郸路改造工程,争取纳入省改建计划。积极推进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和33座中小桥改造工程,加快供排水、沼气、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镇村建设水平。从2013年起,连续五年每年拿出1000万元,设立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按照“巩固一批先进村、提升一批一般村、改造一批自然村”的思路,每年重点培育建设30个左右中心村和治理改造300个左右自然村。围绕构建“县城、集镇、中心村”三个层次的城镇框架体系,按照“树典型、育亮点、治沿线、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美好乡村建设与集镇建设、工业聚集区建设结合起来,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抓好美好乡村建设项目。积极探索产业带动型、园区带动型、商贸带动型等集镇建设模式,加快小集镇建设,推动农村工业向聚集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经营向市场集中。

(四)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上迈出更大步伐。继续坚持“做活商圈、做大市场、做强物流”和“城内大商场、城外大市场”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商贸物流提升行动,保持三产持续繁荣。

做大做强医药物流。充分发挥太和作为全国医药集散中心优势,重点推进投资2亿元的华源医药物流新区二期工程项目,新建10万平方米药品仓库、2万平方米物流仓库。投资2600万元,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加快物流业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信息化转型。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办好第九届“华药会”,着力打造全国闻名的“医药之县”。

繁荣城乡消费市场。积极发展核心商业区,认真做好大润发、家乐福、苏果大卖场的协调服务,加大晶宫未来城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旧县三产功能服务区三大市场、开发区物流园、红星美凯龙家居市场、先锋路农贸市场建设。加快建设和培育木材、发制品、有色金属再生、中药材、粮食、筛网绳网等专业市场,推动各类专业市场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合理布局农村商贸流通网点,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和“五位一体”放心工程,推动城乡市场快速成长。

积极扩大对外贸易。积极申报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注重出口品牌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引进外资、开拓市场、搞好认证。巩固发制品、香精香料、中药材等传统出口市场,开拓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新的出口增长点,力争培育外贸进出口总额超亿元企业1家、超5千万元企业2家、超千万元企业5,新增出口企业3,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4亿美元。

(五)进一步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迈出更大步伐。坚定不移地开展招商引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招商引资。更加灵活地选用招商方式。继续开展驻点招商、组团招商、以商招商和网络招商,不断提高招商成效。更加理性地突出招商重点。坚持以工业项目为主导,突出招大引强选优,加快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更加主动地开展招商活动。分主题、分产业在发达地区举办招商推介会和招商恳谈会,不断拓宽招商领域,确保全年引进县外资金77亿元。

突出项目建设。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导向,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皖北“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等政策机遇,加强对上联系,敏锐捕捉信息,抓紧谋划一批事关长远的战略性项目,力争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质量监管,确保项目高标准建设、快速度推进。

强化金融支撑。不断创新融资平台,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推进县信用联社农商行改制,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增设县域和乡镇分支机构。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争取信贷规模、创新信贷产品、增加信贷投放。强化银政银企合作和项目资金对接,加大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对接资本市场,扶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发挥好担保公司的作用,建成基本能够满足各类企业贷款的担保体系。强化金融监管,打击非法集资,促进银行、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进一步壮大财政实力,在提升保障支撑能力上迈出更大步伐。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整合挖潜做大收入,改革创新做优支出,全力支持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全力培植财源。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支柱产业、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确保重点税源稳步增长。调动各方积极性,全力向上争取资金,拓宽聚财渠道。加快重点项目引进建设步伐,打造新的税源载体,确保财政收入总量、质量“双提升”。

强化税收征管。认真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营改增”政策。坚持依法治税,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加大稽查清欠力度,规范税收秩序,确保应收尽收。

加强财政管理。继续深化部门预算、非税收入征缴管理等改革,逐步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和政府性债务动态监控体系,着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巩固完善财政专户清理成果,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管理改革,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费用开支行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资金投入更多地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

(七)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在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上迈出更大步伐。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开展“全省教育强县”创建活动,继续推进“名师名校”工程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办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20个公办幼儿园。在城区新建2所小学,加快建设九中、城关中心校、外国语学校,支持二中争创省示范高中,着力打造太和教育品牌。

重视发展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继续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抓好公共卫生服务综合大楼、县医院内科病房大楼、县中医院门诊综合大楼、三精心脑血管病医院等重点项目和中央投资基层卫生院基础建设,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促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切实降低医药费用,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积极发展文体事业。加快“全省文化强县”创建步伐,加大“中华诗词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创建力度,推进“太和书画院”、文化“三馆”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加强文化产业项目规划,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快体育中心建设进度,积极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协调发展其他事业。高度重视科普及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工作,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高新技术产品5-10项。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扎实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认真做好人才的培养、交流、引进和使用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依法统计,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争创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年内出版发行《太和县志(19862010》。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防空、广电、扶贫、对台、物价、气象等工作,积极发展慈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和老年人事业。

(八)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上迈出更大步伐。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倾心关注民生。加大财政投入,强化资金管理,完善运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民生工程。全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夯实产业支撑,广开增收渠道,确保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面落实就业政策,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力争年内新增就业岗位8000个。

健全社保体系。稳步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两险合一”。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安置工作,做到即征即保。完善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转移续接机制,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房600套、公租房500套。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认真做好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救灾救济、社会救助等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健全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创新社会管理。坚持把保民安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着力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工作,主动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打击黑恶势力、“两抢一盗”和毒品犯罪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镇村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社会安定。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引导群众有序信访,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抓好虚拟社会管理,重视并积极对待网络舆情。健全完善应急机制,有效防范和处置公共安全事件。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强化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突出抓好道路交通、烟花爆竹、校车安全、非煤矿山、火灾隐患等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以强化执行力、创造力、公信力为重点,着力提升依法行政、求真务实、廉洁自律水平,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以更加过硬的本领履行职责。坚持把学习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努力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围绕建设学习型政府,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前沿,结合工作实际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扩大认知视野,使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与所承担的职责相适应。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严明职责,规范行为,优化服务,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事事评判有标准,样样考核有奖惩。始终坚持尊重民意,从群众意愿中分析政策利弊,在群众企盼中把握工作重点,真正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提高深深扎根于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

以更加规范的行为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按照建设法治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政府行为,减少行政审批,形成规范有序、务实高效的政务运转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落实重大决策听证、公示制度,完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机制。扎实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制度,提高“一站式”办结率,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促进行政权力透明运行,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大网络问政力度,办好政府门户网、政风行风热线,积极受理群众、企业咨询和投诉,依法依规依政策办理好民意事项。

以更加扎实的作风狠抓落实。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将“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的“硬杠杠”,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各级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带头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改进调查研究,改进会风文风,减少事务性活动。下基层轻车简从、简化接待,不扰民,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县,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把破梗阻、解难题作为抓落实的着力点,把入基层、到一线作为抓落实的主措施,埋头苦干、奋勇拼搏,树立为民服务政府良好形象。坚持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高效率,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切实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用抓工程项目理念推进政府工作,表格式分解任务、战役式推进工作、曝光式督促检查,力促重大项目、重要事项、重点工作快推进、早见效。

以更加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进一步强化廉洁从政意识,破除“官”的念头、“权”的欲望和“利”的诱惑,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认真贯彻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不断筑牢廉洁从政防线。强化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监管,加大对重点项目、关键部门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违纪的人和事。深入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积极推进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制度改革,坚决遏制铺张浪费、奢侈攀比等不正之风。进一步加强官德政风建设,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切实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努力塑造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太和正处于转型攻坚、提速赶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173万太和人民,咬定目标不放松,抢抓机遇不停步,加快发展不懈怠,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推荐访问:太和县 政府工作报告 太和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