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

时间:2023-04-19 19:2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团结奋进,积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谯城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谯城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团结奋进,积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速崛起为主线,以做大总量、提速求好为目标,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全面推进谯城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完成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预计,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73亿元,增长10.5%;财政收入20.23亿元,增长2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增长30%;外贸进出口总额1.48亿美元,增长4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5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8160元,增长15%;城镇新增就业138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8.48‰。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过去的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趋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全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规模工业增加值等6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均居全市第1位。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为18.5:43.3:38.2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实施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强化园区集聚效应。亳州工业园区13.07平方公里扩区获省政府批准,园区面积达24.89平方公里。完成扩区征地4200亩,拆迁33.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6亿元,建设经一路等17条道路及雨污管网、泵站、景观绿化等配套设施,“六纵十二横”路网可通车里程75公里。现入驻企业和项目219个,其中已投产企业1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家;续建、新建项目86个,亿元以上项目44个。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就业2.8万人,税收5.2亿元。亳州工业园区在全省77家省级开发园区综合考评中位居第33位。

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新批招商项目76个,合同投资额82.74亿元,引进资金78.96亿元,实际利用内资181.5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个,合同投资额86.57亿元。积极与500强企业、央企和知名民企对接合作。投资20亿元的九洲方圆制药、投资10亿元的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大南药大健康双产业基地、投资3.86亿元的安踏鼎基鞋服等一批超亿元项目签约落地。广州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资4.5亿元收购沪谯药业70%股权。

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大力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列入市重点调度项目88个,完成投资81亿元;实施区重点项目128个,完成投资98亿元。项目梯次推进格局逐步形成,杉杉服饰(I期)、安踏喜宝鞋服、本草方源药业等项目投产;五得利集团亳州面粉加工、珍宝岛中药材仓储物流、天泉医药物流、同仁堂药材前处理及物流中心等项目建成;金翔食品、宏信药业、海鲸王子塑钢等一批投资超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天津中新药业、华佗国药新厂等项目即将开工。我区荣获全省实施“861”行动计划突出贡献奖。

(二)发展壮大工业经济,主导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促进工业提速增效。坚持工业经济核心地位不动摇,多措并举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实施各类工业项目272个,完成工业投资90亿元,增长20%;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8家,总数达202家,居全市第1位;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17%;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62家,完成现价产值240亿元,增长20%,其中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公司超10亿元,济人药业等5家企业超5亿元。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医药制造、饮料酒、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5.8%。超亿元药业企业42家,72家规模以上药业企业完成产值138亿元,税收占规模工业80%以上。4家药业企业进入全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前十强。协和成药业被批准为海关AA类管理企业。广印堂药业、华佗国药、协和成药业进入全省上市后备企业。谯城区出口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获批为国家级示范区。十九里镇被认定为省级中药材产业集群专业镇,古井镇被认定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白酒)。

引导企业科技创新。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并重,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完成技改投资30亿元,培育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分别发展到13家、25家。济人药业、亚珠金刚石股份公司院士工作站分别挂牌。广印堂药业被评为省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德昌药业、千草药业、亿源药业获批省级研发中心。济人药业疏风解毒胶囊正式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核心专利被评为第二届省专利金奖。我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称号。

(三)加强城镇建设管理,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加快城区建设。坚持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摆在活跃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完成了城乡统筹规划、北部新城概念性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建重点征迁项目37个,完成征地8793亩,拆除房屋88万平方米。宋汤河治理等6个项目征迁全面完成。加快还原小区建设,续建华佗广场等10个还原小区,建成还原房4756套,还原安置1.52万人;新建郑店子等6个还原小区,即将开工。推进路网工程建设,续建、新建古泉路等26条道路,总长40.3公里,西一环、利辛路等8条道路建成通车。启动北部新城涡河路等9条道路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亳宋河综合治理等水系景观工程。加大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8293万元,改造街巷35条,常乐路、丁家胡同、牛市街等14条街巷完成建设任务;投资850万元,改造老城区旱厕45座。

推进美好乡村和小城镇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完成6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大力实施美好乡村建设,整合到位资金2.01亿元,全面完成村庄布点规划和31个中心村规划,十九里镇马寨村、古井镇吕楼村等7个重点示范村基本建成。十八里、古井等集镇建设步伐加快。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等7个文件,推进城市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在老城区和工业园区划分301个基础网格,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光明路、芍花路等10条道路保洁工作对外发包。开展非法客运三轮车专项整治,收购三轮车1835辆,城区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加大拆违控违力度,拆除违法建筑7.6万平方米。投资1.21亿元,全面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实现农村垃圾“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市区处理”。启动“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让广大群众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

(四)扩大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促进丰产丰收。粮食总产量87.3万吨,增长0.94%。实现农业总产值100.8亿元,增长11.2%17个小麦亩产千斤镇、30万亩吨粮田创建达标。中药材种植面积8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73万亩,其中发展设施蔬菜28万亩,建设药食兼用养生蔬菜基地3.5万亩。肉蛋奶总产量16.6万吨,增长7%。新增规模养殖场(户)187家,总数5526家,规模化比重达75.1%。建成了全国最大黑毛和牛供种繁育基地。我区被评为省平安渔业示范县(区)。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种12个,“三品”认证面积80万亩。新增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乡、镇)5个,十九里镇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乡、镇)。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积极发展规模经营,着力培育种养大户。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51万亩,种植大户发展到290户,规模种植面积15.2万亩;家庭农场发展到20家,面积6700亩。创建国家级设施蔬菜标准园2个;创建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8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25家,总数达1147家;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8家。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总数达128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27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249亿元,位居皖北22个县区第1位。我区荣获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区)称号。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提升与管理创新年”活动。投资7600万元,完成洺河、漳河治理工作;投资2.3亿元,实施小农水治理项目,建设、配套和完善一批农田水利设施,荣获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江淮杯”竞赛一等奖。强化农村路网建设,改造县乡公路61公里,加固改造危桥18座,完成投资1.06亿元。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完成投资1160万元。投资8500万元,实施现代农业开发、增粮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902万元,农业机械化率达85%以上;“农机通”项目建设位居全省第二,全省秋种工作现场会、农机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我区被评为全国一事一议规范管理示范县(区)。

(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三产比重不断提高

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紧紧抓住我区被列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机遇,积极谋划实施一批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春雨国际汽车城(I期)、亿都国际商贸城(I期)、10万吨省级粮食储备库投入使用。时代国际医药城(I期)、亳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扩建工程(I期)、红星美凯龙等一批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服务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发展商贸物流。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完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3家,总数达140家,居全市第1位。销售收入超亿元批发零售企业17家,千万元以上餐饮住宿企业3家,规模5000平方米以上大中型商超8家。博通供应链“公用型保税仓库”获合肥海关批准;天运物流园成为皖北地区唯一获得4A级评审的物流企业;我区被列入全国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区)。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比重提高5.3个百分点。

(六)积极破解要素制约,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勇于创新实践。积极与中铁置业、中铁建、中冶北京天润等央企合作发展,有效解决建设资金、技术管理等问题,提高了项目建设质量效益。稳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等,促进机制体制创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受到国家卫计委、国务院医改办充分肯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完善促进民间投资体制,新增私营企业1272家、个体工商户8600户。8家企业改制工作有序推进。

优化金融环境。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87.75亿元、284.67亿元,分别增长12.18%23.23%,存贷比达73.45%。药都农商行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12亿元、83亿元,分别增长23.25%26.06%,实现税收1.03亿元,存、贷款规模均居全省83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第5位。9家小额贷款公司和5家融资性担保公司运行良好,累计发放贷款、担保贷款18.03亿元。安徽产权交易中心亳州分公司落户谯城。

强化土地管理。出台《亳州市谯城区农村土地管理实施办法》,实行属地管理、党政同责,强化督查考核,落实责任追究。完成土地整治项目5个;新增耕地3068亩;通过增减挂钩等方式获批建设用地9544.8亩;完成供地5583亩;土地储备4640亩。2012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整改工作通过省国土资源厅初步验收。

加强环境保护。开展环境综合治理,争取国家专项资金1200万元。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584吨、氨氮减排106吨;古井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完成15家规模养殖场、5家工业企业等减排工程项目建设。严格项目审批,否决污染项目7个。查处各类环境违法企业59家,依法取缔塑料颗粒加工、炼油、油漆等污染点25处。整顿治理金刚石企业、药材脱皮机、锅炉等污染,重点企业危险性废物、废源安全处置率均达到100%

建设生态文明。创建生态镇5个、生态村6个、绿色学校2所、绿色社区1个,建成美好乡村示范点污水处理设施5座。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完成植树造林22734亩,占省下达任务101%;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村庄7个,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25公里。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投入24亿元实施31项民生工程,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实施道路项目306个、小型农田水利项目42个、环卫项目43个、文化体育设施项目18个、植树造林项目16个、路灯和监控项目50个;解决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合作医疗住院补偿比例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4.2万人。帮助联滔电子、安踏喜宝鞋服等企业招工6586人。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168人,招聘服务公益岗位高校毕业生64人,招募“三支一扶”人员26名。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和困难生活救助等各项保障制度,发放保障金、抚恤金、救助金2.3亿元。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1.5亿元、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2.2亿元。发放金融社保卡81.8万张。新建农村敬老院3所,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65%;首创“爱心献功臣”短期休养活动,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增廉租住房补贴151户,公开分配廉租房696套,改造农村危房2700户。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7.5亿元。二中新校区、十六中投入使用,对城区三中、八中等7所学校进行布局调整,新增学位2万多个。招聘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395名。高考本科达线人数、应届本科达线率均居全市第一,全市中考状元和高考文、理科状元均在谯城。开展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育才关怀行动、成长助力计划等捐资助学活动,募集资金194.8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106人。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资3000万元的华佗中医院病房楼投入使用。合作医疗管理服务实现网络化全覆盖。及时启动人感染H7N9禽流感Ⅳ级预案,实现了可防可控。发展文化事业,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158场,开展公益巡回演出261场,实现村戏曲文化全覆盖。组织参加各类文化活动赛事,获得金奖4项;区梆剧团荣获第二届中国二夹弦艺术节一等奖,被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授予“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开展亳州梆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五禽戏推广工作扎实推进;竞技体育水平提高,在第十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中获奖牌31枚。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机制;兑现奖励优抚资金5120万元;大力治理性别比问题,查处“两非”案件36起。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参谋作用增强。机构编制、档案、地方志、外事侨务、气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化解疑难重点信访案件47件,进京访、赴省访分别下降14%15%,信访形势总体平稳。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全区无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化消防工作,22个乡镇全部配齐农用消防车辆,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乡镇消防队建设任务。开展“两打两建”专项整治活动,加强药品药材和食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普法教育,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我区获省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称号,被评为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示范区。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获全省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建设先进单位。查处治安案件4445起,侦破刑事案件3158起,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建立豫皖平安边界建设联席会议机制,边界社会矛盾化解初见成效。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民族宗教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八)加强自身建设,政府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办复市、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4件,政协委员提案209件。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科协、各民主党派等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三十条规定。深入调查研究,推行一线工作法。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建立效能“大督查”格局。推进政务公开,办理网络问政事项3059件,其中市民论坛反映问题2335件、市长热线网络派单696件、人民网网友留言28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坚持廉洁自律,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58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3项;查处违纪案件164224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积极探索创新,致力加快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步伐更加稳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大局更加和谐。我们深知,这些成绩源自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同舟共济,归功于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的苦干实干、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未完成预期目标,经济总量不大、投资拉动不足、经济结构不优的矛盾仍然突出;二是部分重点城建项目征迁工作进展较慢,城乡管理粗放;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风险能力低;四是社会诉求呈现多样、多发态势,信访老户化解难,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大;五是少数部门和干部作风不实,服务群众和科学发展的能力亟待提高等。这些短期问题与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加大了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难度。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改革创新,真抓实干,谱写2014年科学发展新篇章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较多,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前进中的困难,更要看到发展中的积极因素。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处于增长格局深度调整期;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红利逐步释放,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外部环境趋于改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将激发新的增长活力;国家新型城镇化、中原经济区规划、我区被确定为《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开发区域、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发展等政策,将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更多战略机遇;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工业园区、北部新城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综合承载力持续增强;商杭高铁、亳州机场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推进,区位优势不断彰显。北京同仁堂、白云山和记黄埔、天津中新药业、五得利面粉、杉杉服饰、安踏喜宝、联滔电子、珍宝岛药业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将有力拉动经济增长,全区已进入后发优势、资源优势的集中释放期。我们要按照“当先锋、打头阵”的工作要求,准确把握形势,积极趋利避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新一轮竞争中后发快进、行稳致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围绕做大总量、提速求好的总体目标,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提高谯城首位度。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8.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14%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扎实推进各项改革,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新能量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承接好改革任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实践,大胆探索各项改革的有效实现途径,激发一切发展要素活力。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认真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采取一企一策等方式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加快国粮面粉、副食品公司等8家企业改制步伐。引导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活力,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实施财税金融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投入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财政保障能力。推进营改增扩围工作。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支持药都农商行做大做强,引进银行业分支机构,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积极发展财务公司、再担保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推动区金地建投公司、交投公司与市建投公司、交投公司联动融资,抱团规范发展。推进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推进行政社会事业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事项,承接落实好省市下放审批事项。实施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建设统一、高效的监管机构。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推广社会化运作。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巩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完成华佗中医院改革,巩固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成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严格土地管理,规范农村村民建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鼓励引导工商资本经营现代农业。

(二)积极扩大有效投入,做大经济总量

突出工业经济核心地位,强化发展载体,扩大有效投入,做强存量,做大增量,提升经济竞争实力,增强发展后劲。

加快现有企业发展。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合作伙伴,推进战略重组,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65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0家以上。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引导骨干企业技改扩建、转型升级,提高企业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鼓励全社会投资工业经济,大力实施工业技改、扩建项目,争取完成工业投资90亿元,其中技改投资30亿元。

提升招商引资质量。进一步优化环境,打造平台,筑巢引凤。立足自身资源,围绕产业、项目招商。突出招大引强,瞄准国内外500强、行业50强,引进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具有优化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突出工业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重点围绕中医药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鞋服电子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展招商。力争引进项目100个,到位区外资金230亿元以上。

强化项目带动战略。准确把握宏观发展形势和国家产业政策,认真谋划项目,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新的增长点。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和资金投入。谋划储备项目资金规模1000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30个以上,力争完成投资115亿元,其中完成市级调度的重点项目投资92亿元。落实重点项目帮办机制,提供跟踪服务。实行项目一站式联合审批制度,严格项目管理,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

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要素保障,为优势产业、重点企业提供财税、信贷、用地、科技、人才支持。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挖掘民间投资潜力,鼓励引导亳州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发展工业经济、特色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争取新增私营企业730家,个体工商户6000家。

加快园区平台建设。加大园区内涵提升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力度,不断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坚持以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吸纳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新签约入园项目20个以上,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10个以上。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实现总产值160亿元。

(三)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转型升级

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培育“千亿元”药业产业。大力实施安徽省(亳州)现代中药产业规划和“1125”药企振兴计划,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打造千亿元现代中药首位产业。以20万亩国家级出口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为依托,引导龙头企业建设规范化生产基地,进行产地认证和GAP认证,推进药材种植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4个省级、国家级中药材种植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牵引作用,加强中药材专业村、专业镇建设。鼓励药业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科研成果,研发新产品,培育特色品牌,实现转型升级。依托北京同仁堂、珍宝岛药业、协和成药业等知名药企,做大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生产规模。充分发挥华佗故里、药材之乡、长寿之乡优势,大力发展养生、保健产业。加强药业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时代国际医药城、珍宝岛中药材仓储物流、天泉医药物流、同仁堂药材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逐步建成全国知名度最高的药业物流中心,打造千亿元物流产业。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加强对外企业合作,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杉杉服饰、安踏喜宝鞋服、华扬服饰等企业,打造百亿元纺织服装基地;依托联滔电子、怡科电子、富威电子等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打造百亿元电子产品产业,逐步形成电子产业集群。

做强文化旅游业。配合市直有关部门,做好郑店子中华药都养生园、魔幻动漫大世界、薛阁塔、花戏楼老街、道德中宫改造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做好城区旅游景点维护、修复、改造、提升工作。推进华佗广场、皖北烈士陵园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促进中医药文化生态产业中心、药都生态文化旅游度假中心等招商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统筹推进北部新城水系治理、景观带建设,打造休闲、度假、养生文化区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争取创建省级优秀旅游乡镇1个、四星级以上农家乐1个。

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方向发展,促进五得利面粉加工项目尽快投产,支持占元等面粉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加快食品产业园、大杨粮食产业园建设,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形成粮油、农牧产品精深加工密集区。

拓展白酒产业。依托古井产业园,发展配套产业,加快推进古井酒城建设。提升白酒档次,开发中高档产品,鼓励白酒企业兼并整合,实现跨行业、跨地区发展。加快优化白酒产业结构,鼓励中药、白酒融合发展,开发养生保健饮品。

(四)提高综合承载力,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

加快工业园区、北部新城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推进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积极探索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新路径。

加大征迁工作力度。强化征迁为零、发展为零意识,整合力量,集中攻坚,坚持以人为本,做细做实群众工作,认真解决遗留问题,完成各项征迁扫尾工作,稳妥启动新的征迁项目,做到依法征迁、和谐征迁。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快编制各类规划。加强市区联动,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北部新城和工业园区建设,推动老城区片点改造。计划投资107亿元,实施续建、新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96个。大力推进10项重点工程:1.完善亳州工业园区路网,实施桐花路、药都大道、杜仲路等9条道路延伸工程,打通经一路、振谯路。2.加快北部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西一环北段、鸿业路、古泉路、涡河路等8条道路建设工程。3.实施亳宋河、羊建沟、新建沟、东风沟等水系治理和景观绿化,建设新建沟公园、亳宋河景观带。4.建设涡河大桥、洪河大桥、亳宋河桥、陈治沟桥。5.加快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推进郑店子、筛子市等6个还原小区建设。6.启动绕城快速通道西线建设。7.实施泗许高速至古井镇段105国道改造工程。8.完成城区21条街巷和33座旱厕改造,完善垃圾污水处理体系。9.改造提升泗许高速公路出入口。10.推进华佗中医院新院建设工程。

完善城市管理。加强城市文化建设,营造讲文明、讲卫生、人人爱护城市环境的社会新风尚。深入推进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完善小街巷环卫设施,加强摊点、菜市场、小吃群布局调整,实行疏堵结合,规范经营秩序,做到归行入市。严格控制私搭乱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拆除一起,实行人事并处。建立社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以及城管执法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

推进小城镇和美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城镇布局,支持十八里、古井等基础条件好的乡镇提质扩容。把美好乡村建设与自然村庄整治、土地增减挂钩、集镇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公共配套服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设示范村7个。

(五)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深入实践探索,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激发农业农村经济活力。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创建吨粮区。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5个,面积15万亩。实施玉米振兴计划,开展高产创建,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0万吨左右、肉蛋奶总产量17.5万吨。力争农业总产值达到115亿元,增长15%。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提高全区粮食生产能力。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争取新增流转土地8万亩、家庭农场50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以上。加快十八里、十河、张店、大杨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完成第一批2250万元中央农机补贴项目,扶持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服务,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左右。

推动规模经营。扩大设施蔬菜、特色蔬菜、养生蔬菜面积,蔬菜面积稳定在73万亩以上;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提升现有6个国家级设施蔬菜标准园档次,发展设施蔬菜30万亩。继续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力争全区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8%。力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90亿元,增长16%以上。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动计划。疏浚大中小沟277条,扩挖塘坝629口,新打、恢复机井1027眼,新建维修涵闸28座,改造末级渠系410条,整治末级渠系灌区10万亩,完成洮河、小洪河治理。完成年度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目标任务。继续加强路网建设,投资1.3亿元,改造县乡公路55公里、危桥6座,养护农村公路15公里。

(六)坚持协调推进,提升现代服务业

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拓展新的服务领域,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探索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着力引进建设大型商贸综合体。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商贸、家政服务、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拓展会计、审计、咨询、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业,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便利店等新兴业态。启动工业品市场改建工作,加快博通供应链、珍宝岛仓储物流、天泉医药物流、亳州农产品批发市场改建等重点物流商贸项目建设。依托4A级天运物流园,着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培育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20家以上。

做大对外贸易规模。充分发挥外贸政策促进作用,支持企业培养和引进外经贸专业人才,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博会”、“广交会”等会展,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培育一批进出口百万美元以上企业,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5家以上。加强中药材等重点产品出口,确保出口总量稳步增长。实施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战略,继续扩大外资企业出口。推进外贸产品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中药材、电子、服饰等多品种出口结构。

(七)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幸福家园

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力度,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等方面,加强环境保护,大力营造公众参与的社会氛围。严格项目审批,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低碳经济。加强对工业园区、古井镇周边环境及城乡结合部环境的重点监管,强化污染防治,确保企业治污设施正常运转、达标排放。加大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力度,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生态镇村创建任务。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围绕“凡土必绿、凡地必净、凡水必清、凡村必洁”的总目标,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利用“一事一议”政策筹措农村清洁工程经费,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农村清洁工程建设。

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全面实施“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考核内容,列入年内重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加大督查通报力度。区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做到奖优罚劣,逐步实现城乡环境整治全覆盖。

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进一步加快城乡造林绿化步伐,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完成造林3万亩,启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创建森林城镇2个、村庄6个,建设绿色长廊120公里,其中森林长廊35公里。

(八)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高度关注民生,扎实推进民生工程,统筹发展社会事业,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幼儿入园率达到80%以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97所学校标准化建设和50所村级小学提升工程,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加大对普通高中学校投入力度,完善激励评估机制,力争高考本科达线率再攀新高。落实职业教育扶持、民办教师补助政策和各项学生资助政策。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促进就业,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就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200个,完成就业培训3000人。实现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低保全覆盖。做好优抚、低保、救助资金发放工作。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到68%。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廉租房636套、公租房9312套;改造棚户区8050户。逐步解决城乡中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困难问题。

繁荣文化事业。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全国道德模范、最美母亲许张氏的事迹,讲好谯城故事,唱响谯城声音。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15个,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进一步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推广五禽戏,唱响二夹弦,做大做强亳州剪纸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完成戏曲电影《神兵道》拍摄制作。发展文化产业,筹备组建“亳州演艺集团”。

增强科技创新驱动能力。广泛普及科技知识,强化科技创新理念,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完善激励机制,继续落实专利奖励政策。发展民营科技企业3家,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4项。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创新智力支持。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加强城乡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三级妇幼保障网络,实施妇女儿童健康保障工程,实行农村孕妇住院分娩医疗补助政策。加快华佗中医院新院、谯城区人民医院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做好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和大病救助工作。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工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实施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加快体育场馆建设步伐。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比赛,巩固“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武术之乡”成果。完善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推进“诚信计生”,落实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统计工作,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强“双拥”工作,推进人民武装和地方预备役建设。完成全区零散烈士墓集中安葬工程。统筹做好机构编制、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人工作。

(九)加强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着眼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增强社会管理能力。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进一步加强法治保障,强化道德约束。全力建设和谐谯城,着力抓好法制宣传、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工作,强化社会法制意识。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支撑保障体系,严格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加大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和“一岗双责”制度的执行力度,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加强消防工作,实施涡北消防站建设项目。强化水资源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开展“两打两建”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团结。推动宗教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开展全省第九次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的作用,促进社会共同进步。

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全覆盖。强化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真正做到便民利民。重视网络问政,做好市民论坛等网络监督投诉办理回复工作。积极探索城市社区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和完善人民调解制度,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立“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属地”三位一体责任机制,拓宽、畅通信访渠道,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重点约访活动,逐步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法制化轨道解决。强化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化解、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三、勇于担当,执政为民,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规范政府行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完善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廉洁性审查机制,切实保证行政权力依法运行。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满意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提高行政效率。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把政府工作重点转移到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更加注重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更好发挥政府为民服务作用。改革政绩考核机制,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发展环境优化年”和政风评议活动,整治庸、懒、散、拖、贪现象,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质量。

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三十条规定,带头改进工作作风,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落实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加强廉洁从政教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等审计力度。加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严控“三公”经费,深化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狠抓工作落实。时刻牢记责任,坚持权责统一,推进工作落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实干的作风,把精力凝聚到抓工作、办实事、求实效上。增强全局意识,强化执行落实,难题面前敢于开拓,矛盾面前敢于碰硬,风险面前敢于负责,推进工作盯紧抓实,完成任务不折不扣。完善工作落实机制,明确具体目标、时限要求、责任主体,把任务一项一项抓实,把事情一件一件办好。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效能问责,激发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热情,切实把职责履行到位、工作落实到位,营造人人抓落实、事事能落实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谯城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起点,面对新要求,我们深感使命在肩、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攻坚克难,奋发进取,为建设活力亳州、美丽亳州、幸福亳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