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规划】虹口区财政发展“十一五”规划

时间:2023-04-19 11:4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虹口区财政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是虹口财政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管理职能,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时期。制定虹口区财政发展“十一五”规划,是虹口财政今后五年改革与发展的初步策划,对虹口财政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规划】虹口区财政发展“十一五”规划,供大家参考。

【财政规划】虹口区财政发展“十一五”规划


虹口区财政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虹口财政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管理职能,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时期。制定虹口区财政发展“十一五”规划,是虹口财政今后五年改革与发展的初步策划,对虹口财政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十一五”期间财政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是上海加速实施“四个中心”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重要阶段,也是虹口“两翼开发”初步完成形态建设,进入功能完善和主导产业架构基本形成,实现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对虹口财政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综合考虑未来五年上海经济发展趋势和虹口发展定位,虹口财政运行应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由于连续多年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区级收入继续高速增长的难度将加大,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要求我们进一步探索财政收入增长新机制,增强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激励效用的合力,保持财税体制的良性运作。二、“两翼开发”加快发展,城区面貌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要求我们进一步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战略,调整财力结构,实现政府有限财力和政府投资项目的最佳配置。三、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施科教兴区战略,要求我们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和经济的互动发展。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建服务型政府,要求我们进一步创新预算管理机制、监督机制、服务机制和行政运行机制,强化服务功能。我们必须顺应发展大势,把握发展机遇,拓展发展空间,推动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区委等重要会议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虹口经济社会深化发展、联动发展和开放式发展的要求,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健康稳定增长,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财政改革,不断强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综合理财能力,为实现虹口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财税运行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原则。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作用,正确把握财政政策调控的方向、力度和重点,着力支持经济发展,促进虹口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公共财政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原则。公共财政是保障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财政模式,政府职能转变是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首要前提。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要适应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3、统筹兼顾与效率提升相结合原则。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基础。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依托各方协同配合,实现工作效率提升和资金效益提高的目标。

4、规范管理与强化服务相结合原则。财政依法行政,是政府重要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要遵循公正、公平、公开、规范、有序、透明原则规范内部管理,建立起完整的质量有据、管理有序的机制,促进财政管理服务程序化、标准化、精细化。

三、总体目标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发挥财政职能,培育拓展财源,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健康稳定增长,促进财政运行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确保改革、发展、稳定的必需支出;强化科学管理,提高效能效率,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规范化,全面提高财政服务管理水平。

“十一五”期间财政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依据虹口区财经运行速度、质量和环境趋好的总体判断,和“功能定位,错位发展”发展战略的确立和发展,以及税收征管能力不断提升,各街道(镇)在深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财税分配体制激励下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十一五”期间财政收入年均增幅仍将保持一定速度。但是,考虑到本区财政收入持续五年30%的增长,再高位增长的难度;新旧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性;国家对高附加值的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及(6+1)财税体制改革负面因素等影响,继续高速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按照本区“十一五”期间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指导思想、功能定位,经济、社会、城市建设发展目标和任务,及对收入增长趋势的分析,依据“经济决定财政”理论,本区“十一五”期间区级财政收入年均预计增长12%,即预计由2006年区级财政收入336000万元,加上市财力补助160000万元,总收入为496000万元,到2010年区级财政收入预计达到529000万元,加上市财力补助160000万元,总收入为689000万元。

二、健全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十一五”期间财政支出要进一步落实公共财政理念,体现“公共性”特征,支出重点转移到政府履行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科教兴区战略,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大局。

1、贯彻量入为出原则,统筹安排支出规模。根据收入增长相应安排支出增长,及支出保障范围适应市场化改革进程有进有退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因增加工资和均衡办公条件仍需保持适度增长;继续支持企事业单位转制、再就业工程;收入增量向公共领域尤其是社会保障和科教兴市战略倾斜;围绕功能定位的产业结构调整支出。遵照财政支出积极稳健、留有余地的原则,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对2005年区级财政收入基数的影响,及原区级财政收支基数差异因素,本区“十一五”期间区级财政支出年均预计增长10%,即预计由2006年区级财政支出466500万元,到2010年区级财政支出达到673000万元。

2.优化支出结构,向公共支出领域倾斜。财政支出要按照本区“十一五”期间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重点向社会保障、科教,及提升区功能定位和发展后劲等领域倾斜。

——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按照建立和谐社会目标、重视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及未来上海人口老龄化、就业压力增大、扩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提高低保和抚恤标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因素,社会保障支出要占当年支出比重的3%,即预计由200611475万元,到2010年达到28164万元,年增长幅度为13%

——教育事业。按照《教育法》关于“财政教育经费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的规定,每年教育经费的增长安排将高于当年区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

——科学事业。根据国家科委对各级政府在科技方面投入的考核要求,即科学事业支出要占当年支出比重的3-5%,到2010年达到总量30000万元。

——公共卫生。根据进一步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深化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安排公共卫生支出增长要不低于当年区级财政支出增长,年均增长16%,到2010年达到总量21123万元。

——基本建设支出。“十一五”期间安排基本建设和还本付息支出占当年区级财政支出的比重保持在20%,年均增长10%

3.减少列收列支,增加区可用财力。按照集聚产业政策,形成优势产业的指导思想,抓住税收属地征管的机遇,调整完善财政政策。 一方面,总量上进一步控制扶持比例,加大对航运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调整财政专项扶持结构,减少对一般企业扶持,增加对优势产业的企业专项扶持。力争每年列收列支支出控制在占当年区级财政支出的20%以下(假设各街道仍执行现有财税分配体制)

4、加强资金管理,逐步缓解政府债务风险。继续发挥政府资金在城区基础建设和环境建设方面投入的政策辅射作用和投资乘数拉动效应,关注金融政策的变化和资本市场的走势,积极开展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前瞻性专题研究,规划出本区投融资的长远计划和规避政府融资财务风险的应急方案机制。同时进一步发挥政府资源和区域社会环境综合资源的优势,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开展多方筹集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行性方案研究,鼓励有志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家、个人投资于社会公共事业建设,达到双赢互利。逐步建立在政府举债融资的基础上,开拓融资租赁、投资出租收益、行政信用融资等多途径、多方式的投融资渠道,强化政府理财功能,为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撑。

三、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构建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要求相适应的长效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依法行政,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落实财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导向、拉动和聚焦作用。进一步放大新一轮市、区财税体制改革效应,正确把握财税调控的方向、力度和重点。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原则,推进整合区域经济发展资源,支持市场经济自身发展机制的培育,按照区的功能定位,促进区的产业布局、错位竞争、协调均衡发展。

(二)规范预算收支管理。进一步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构建完善、科学的公共财政体制。一是在财政部和市财政局的统一部署下,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起一套“体系完善、反映全面、分类明细、口径可比、便于操作”的财政收支分类体系,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二是深化部门预算管理,统一定额标准,严格规范程序,探索绩效考核,不断规范和加强部门预算管理。三是进一步扩大国库直接支付范围,结合政府采购预算和部门预算的同步编制,使之制度化,并最终形成年度的国库直接支付的目录。四是从全面推进预算外资金收缴分离入手,进一步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理顺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秩序。

(三)完善政府采购工作。一是不断规范采购行为,增强集中采购的公开性、透明度,公开招标方式的比重明显上升,采购的竞争越来越充分。二是不断创新采购方式。拓展网上功能,提高网上采购的规模和质量。从效率和效益兼顾的目标出发,不断创新适应采购人需求、符合法律规定的采购方式。三是全面实施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增强采购预算的约束力。采购预算不断细化深化和科学化,更具有操作性。四是不断拓展采购领域。工程采购逐渐从预算单位的自用项目向财政性资金投资的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全面发展,以政府采购的方式购买服务逐渐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主要方式。五是不断扩大采购规模。到“十一五”期末,采购的总规模占同期财政可用财力的比重将接近或达到25%的水平。六是逐年提升采购质量。产品将更加注重内在的质量,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诚信意识将成为选择供应商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用制度控制质量,用程序来选择产品将成为政府采购的重要特点。七是强化服务功能。采购的服务将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发展,为采购人提供最为方便快捷的服务。八是政府采购综合作用逐渐显现。通过政府采购的竞争平台,决定公共财政投入的标准,为科学决策、公平支出、合理定位公共产品的价格提供决策参考。

(四)增强资金管理效能。要按照“集中管理、统筹安排”的原则,进一步增强资金管理效能。一是从改革入手,通过推行国库单一帐户体系试点和实行预算外资金“收缴分离”改革,加强对预算内、外资金的集中管理。二是从管理入手,坚持各类基本建设项目、专项严格按时间进度拨款,提高预算内资金在当年内的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健全预算支出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考核机制,实现财政支出效益的最大化。三是从制度入手,建立政府项目立项的科学决策机制和严格规范工作程序,保证有限财力取得最大的使用效益。政府专项支出与政府投融资计划相衔接,保证建设资金的筹措到位,效率运作,为最终推动建立“专业主管部门牵头,规划先行,专项评议,财政审核,区政府审批”政府项目支出资金管理项目建设,监督评议和责权明晰、奖罚有据为一体的综合系统的规范性管理办法和措施而努力,为增强财政资金的管理效能提供坚实可行的制度保障。四是从机制入手,进一步加大财政预算外资金、举债资金、各部门、各街道(镇)富余资金的统筹使用。

(五)强化财政稽查监管。要从规范财政管理和健全财政机制的高度,正确把握财政监督检查方向,不断创新财政监督检查方式方法,不断规范财政监督检查的程序。一是要创新理念,探索机制,将财政监督检查融入财政管理,积极探索“预算、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制衡机制,不断提升监督层次。二是要继续深入探索建立财政收入监督保障机制,加强预算收入监督,特别是要加强非税收入监督;三是要围绕区政府和财政部门的中心任务,结合社会和民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有重点地开展监督检查工作。配合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等改革以及银行帐户管理,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预算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建立台帐,有的放矢的开展监督工作;四是要逐步研究探索建立预算资金事前审核,事中跟踪,事后检查的全过程支出监督工作新机制;五是要整顿会计秩序,完善监管机制,不断提高会计市场监管水平;六是要以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为契机,尽快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检查工作规程和各项配套措施,建立和细化责任追究制度。

(六)提高信用管理水平。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诚信制度建设的社会影响。积极探索支持有良好财务会计信用的企业发展,倡导一种珍惜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结合外企年报检查、私企年报汇总工作,为提升企业的公信力创造条件。二是加强对已评定单位的跟踪管理,组织力量分类进行年度鉴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施年度鉴定的升降级管理。同时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会计事务所中介机构参与年度鉴定和信用评定。信用等级设置要体现公平性、信用评定体现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在尝试政府购买服务的基础上,按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选择中介服务机构,采用社会化、市场化的评定方式扩大评定数量,提高我区会计管理工作水平。

(七)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工作重点是基础数据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一是完善财政业务信息应用软件,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国库直拨、预算外资金收缴分离工作推进、契税等房地产税财税一门式服务、会计人员信息等业务系统。二是推进区局内网平台发展,逐步建立内部业务处理功能和对外服务平台。三是结合财政政务公开,丰富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扩大网上办事项目,更好地为预算单位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

(八)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适应新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精干高效、忠于职守的财政干部队伍。一是强化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干部队伍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系列学习教育活动。继续加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教育,牢固树立干部队伍的政权意识、党性意识和公仆意识;继续开展以依法行政为主线的遵纪守法方面的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增强干部队伍的依法办事意识。二是注重实效搞活用人选人机制。健全创新完善干部队伍的管理机制,以干部竞争上岗机制、岗位聘任制度、干部轮岗制度、公开招聘制度等为内容,实施完善相应的办法、措施,形成较系统的制度。三是探索实施干部队伍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区人事管理的要求和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目标,建立干部队伍考核的评价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科室职责和考核的操作细则、人员岗位职责和考核的操作细则以及年度评比的操作要求等,从而为推进干部队伍考核管理提供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四是切实抓好干部业务知识技能的培训教育。结合财政局工作规程、质量标准开展相关的业务知识技能的培训,重点加强计算机应用、公共财政管理和依法行政的培训力度,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推荐访问:虹口区 财政 规划 【财政规划】虹口区财政发展“十一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