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铁西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4-19 09:0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2009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沈阳市铁西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沈阳市铁西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既定目标,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困境中迎难而上,全面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了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一、审时度势应对危机,区域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在2009年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对我区的影响不断加深。去年初,工业企业效益滑坡,房地产市场低迷,项目引进难度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下降,个别经济指标一度呈现负增长。在极其困难的形势下,我们及时把握经济运行趋势,超前预警,积极调控,扎实开展进企业、解难题活动,解决了一大批困扰企业的难题,形成了政企一心、共渡难关的强大合力。我区成为全市最早“触底回升”的城区,为全市经济回暖做出了重要贡献。

——保增长的艰巨任务顺利完成。预计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01亿元,同比增长17.2%;固定资产投资470亿元,同比增长18.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18.1%;直接利用外资9亿美元,同比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亿元,同比增长18.5%。据省统计局统计,2009年铁西区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总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内资等6项主要指标在全省100个区、县(市)中均排名第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9项主要指标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继续保持了前10位水平。

——新型工业体系初步建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718户,其中新增77户。实现工业税收59亿元,同比增长17.8%,实现利润59.7亿元,同比增长21.3%。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化工、现代建筑产业、食品饮料及包装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日臻成熟,我区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装备制造业进一步聚集发展。全区装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230亿元、增加值330亿元,同比增长17.9%和15%。引进规模以上企业56户,其中世界500强15户。总投资5.6亿欧元的华晨宝马30万辆整车制造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22亿元的输变电产业园建成投产。日本油研、精工轴承、伊藤忠特钢,美国西屋制动机等项目签约落地。铸锻、仪器仪表、模具及压铸件、机床功能部件等产业集群迅速壮大。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

现代建筑产业园建设全面铺开。编制并实施现代建筑产业发展规划。上海宝钢金属公司钢结构加工配送中心项目顺利推进。香港明和、沈阳金泰等涉及建筑机械、建筑制品、建筑服务业的3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玻璃幕墙、高速电梯等建筑制品扩大了海内外市场份额。现代建筑产业已成为铁西工业体系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区企业投入技改研发资金共20亿元,进一步提高了创新研发能力。武汉大学等8所高校、清华大学工研院北方中心等20个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2750项,成果转化率达90%以上。北方交通重工集团晋升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我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7个。大力实施“双百工程”,与日本神钢、德国希斯等境外企业合作研发的空港机械、车铣复合加工等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我区企业获得中央财政投资和国债支持共2.66亿元、省沿海经济带政策贴息5076万元。完成了电子管厂、化工机械、低压开关、第一水泵等企业资产转让以及酿酒厂股权出让。机床、沈鼓、沈化、远大、东药、北方交通重工等6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北方重工集团进入“世界机械行业500强”。

——商贸服务业有了长足发展。引进限额以上服务业项目26个,总投资55亿元。国美、宜必思、千缘新财富大厦等11个重点项目落户“十字金廊”。今日财富总部、大健康体检、迪欧咖啡等项目相继入区;锦江国际酒店、金碧海洋之星俱乐部试营业;宜家家居、十里河灯饰城即将开业;万达广场、国际纺织服装城一期工程主体完工;星摩尔广场建设过半;红星美凯龙二期工程开工;成功引进了大洋百货、兴隆大天地、首席CEO等项目;中石油昆仑燃气总部已签订进驻协议。北二路被国家商务部命名为“中国特色商业街”,全年实现销售额75亿元。铁西新城服务业迅猛发展,物流企业达到20家,物流运营大厦、生产资料市场等6个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开工;新增商业网点9万平方米。全区实现三产增加值190亿元、税收35亿元。

——房地产业在危机中稳健发展。采取政策引导、土地调控、会展促销等措施,稳定了房地产市场。全区商品房建设总投资160亿元,同比增长10.7%;完成销售2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5%;实现销售额135亿元,同比增长32.9%;二手房交易量64万平方米,交易额19.4亿元。我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量、交易额均居全市之首。

——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实行动态业绩考核,完善了招商激励机制。在京沪穗设立招商机构,在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选聘招商代理人,参加会展招商80余次。新批外资企业136个,合同利用外资2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亿美元、内资75亿元,实现出口供货值95亿元、出口创汇11.4亿美元;进出口保税物流和出口加工贸易业务正式运营。出口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比重达到17.4%和54.7%。

二、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城市环境形象不断改善

——强化了规划先导作用。遵循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统筹兼顾的原则,修编建大以北地区和铁西新城控详规划,完成了现代建筑产业园、新长客西站等规划方案。两区规委会研究审定专项规划达362件。搬迁老企业16户,拆除废弃铁路12公里。挂牌出让城区土地53万平方米、开发区工业用地10平方公里。规划审批的规范运行和土地资源的适度供应,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城乡建设的调控管理。

——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2亿元,新建和维护道路共13公里;全面改造建设大路、保工北街,提升了景观形象;南十西路拓宽为20米,消除了交通拥堵瓶颈;完成雨水污水分离改造工程5.2公里。植树14万株,新增绿地5.3万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达到37.8%和40.1%;合理调配路灯资源,安装公园景观灯120盏。全面实施了细河改道工程。将卫工河水引入仙女湖,活化了仙女湖水源。新建了一批垃圾中转站。开发区投入8.9亿元,植树12万株,新增绿地28万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达到39.1%和41.1%;新建道路34公里、桥梁6座、综合管网93公里,完成了41公里电力工程建设。

——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数字化城管系统监管范围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我区数字化城管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开展了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和迎国庆城乡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拆除违章建筑9750平方米,清理违规牌匾168处,集中整治了露天烧烤、占道经营和工地污染环境等违规行为,查处“摩的”和“黑三轮”共2100辆。新增供暖联片79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91%。推广地源热泵技术114万平方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501吨,减少COD(化学需氧量)排放8000吨,创建“绿色社区”25个。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被联合国环境署列为“生态城示范项目”。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区域软实力大幅度提升

——科技教育事业成果丰硕。投入科技三项经费3600万元,孵化科技企业179户,成果转化380项,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124亿元。我区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和“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区”。教育事业总投入5.7亿元,新建6所学校,完成5所幼儿园标准化改造;基本消除了城乡学校危房;农村学校全部用上了升降桌椅;电化教学、网络教学“班班通”覆盖率城区学校达到100%,农村学校达到50%;强化学区管理和教师交流、培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纳入了义务教育范围。我区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

——卫生文体事业健康发展。卫生文体事业总投入2.3亿元,新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机构减免53项门诊收费,实行了口服药品零差价政策;为5万名老年人免费体检。我区成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有效防控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强化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连续15年保持人口负增长。举办第七届工人文化周等文化活动200余场,参与群众达100多万人次。新建4个街道文化站,在62个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铸造博物馆和工人村生活馆馆藏不断丰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体育场馆社会功能日益提升,成为CBA和中超联赛主场,全年承办国家级赛事共42场。

——街道和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各街道办事处在信访稳控、市容整治、社保管理、促进就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调整了城乡结合部3个街道区划。完成了艳粉、霁虹等街道办公用房改造,规划了兴华、兴工、贵和等街道办公用房改造方案。新增社区用房3400平方米。滑翔西等10个社区被评为“省级和谐社区”,兴工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我区成为全国社区服务实务建设10个典型单位之一。

四、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促进了就业和创业工作。实现实名制就业3.5万人,开发就业岗位2.3万个,发放小额贷款985万元,完成普惠制就业培训1.03万人,举办21场就业促进会;困难家庭应届大学毕业生全部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低于控制目标1.2个百分点。我区促进就业和创业工作保持了全市领先水平。

——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增养老保险扩面2.6万人;困难集体企业退休职工全部享受了医保;投入6800万元,用于补贴困难企业养老金及职工采暖费;出台了危重病及突发事件应急救助办法,对低保边缘户和特困群众提供梯次救助。民政服务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青少年宫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竣工。投入助残资金160万元。募集慈善捐赠894万元。发放优抚金1319万元,安置复转军人及军嫂就业327人,安排军人子女就学53人。加强住房保障工作,拆迁旧区38万平方米,建成回迁用房29万平方米,安置居民2700户。修缮弃管房58万平方米,受益群众1.3万户。发放租房补贴1400万元、购房补贴1336.5万元。全区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27.3平方米。

——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养殖业等特色高效农业,实现农业总产值18.3亿元,同比增长12%。6个移村再建项目竣工,2900户农民喜迁新居。新增农村养老保险扩面8200人,参保总数达4.8万人。“新农合”新增参合人数5172人,总参合率达98%。安置失地农民就业1532人。发放粮食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家电下乡补贴共252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360元,同比增长16%。改造村路6公里。在5个乡镇实施了饮水安全和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新建水冲厕所900座。植树8.5万株,6个村被评为市级“绿色村庄”。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

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代表报告工作,向政协委员通报情况,全力配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工作,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83件、政协委员提案263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9.5%。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科协等,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畅通了社情民意沟通渠道。

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扎实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基本完成了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了行政审批集中化管理。强化国有资产监管,规范推进国有资产处置,实现收益7.7亿元。深化政务公开,强化效能监察和政风行风建设,解决群众诉求5040件。深入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土地使用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刑事和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7%和20%,命案发案率同比下降34%,治安形势明显好转,我区社会治安信息化建设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被评为省级平安区。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组织体系建设,企业的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明确,整改安全隐患3528处。圆满完成了国庆安保任务。深入开展“沉到基层,化解积案”工作,接待群众来访5881案次,来访总量同比下降16%,进京、到省、到市上访率下降10.6%、12%和15%,实现了信访总量和越级访量的减量退位。为农民工追缴欠薪3638万元,切实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们接受考验、砥砺奋进的一年,是全区上下同心同德、苦干巧干,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我区被国家科技部等18个部委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作为全国唯一的城区入选“新中国60大地标”。铁西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成果,载入了共和国发展的史册!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一年来在全区各条战线上挥洒汗水、奉献智慧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敬意!向给予我们鼎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中省市直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驻区部队,以及企业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结构调整速度不快,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大项目不多,现代服务业总体水平不高;二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促进就业的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三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压力依然很大,特别是涉及民生的各类问题还需要下大气力解决;四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个别部门和单位行政效率和工作执行力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少数公务人员责任意识和务实作风亟待增强。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2010年工作任务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区各条战线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当前,尽管宏观经济依然复杂多变,但总体形势已经企稳向好,我们要充分挖掘外部和内部的有利条件和巨大潜力,从而进一步坚定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从宏观环境看,国务院去年出台了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28条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重点支持我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经济区及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给我区提供了更多的政策和环境支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举全市之力,支持我区发展接续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从我区自身看,铁西改造振兴以来,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这些有利条件,是我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新的一年,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苦练内功不浮躁,继承和弘扬铁西精神,甘于吃苦、善于创新、勇于拼搏,就一定能够化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出色地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区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十届八次全会的总体部署,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现代建筑产业核心区、服务业快速发展特色区为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巩固和扩大“东北第一经济强区”的领先优势,全面完成“十一五”的各项任务,为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2010年我区预期的主要经济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810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00亿元,同比增长15.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565亿元,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5亿元,同比增长18%。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认真做好四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进装备制造和新型产业聚集区建设

——培育六大产业集群,打造引领工业发展的新航母。编制重点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实现机床、电气、现代建筑、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化工、通用及新能源装备等6个产业集群超千亿元的目标。大力推进机床整机和功能部件产业基地建设,扩大机床产业在国内外“工业母机”领域的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以特变沈变、新东北电气、昊诚电气等182家企业为基础,完善电气产业配套体系;以风电、火电、核电设备为基础,不断壮大发电设备产业;以远大集团为依托,吸引建筑机械、建筑制品及建筑服务业企业聚集发展,提高现代建筑产业整体实力;加快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建设,发挥广汽日野、丹东曙光、米其林轮胎、E2发动机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整体优势,不断提高产业关联度及配套能力;以东药、沈化等重点企业为核心,打造集医药、高分子材料为一体的医药化工产业集群;以沈鼓为依托,发展通用石化装备、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通过培育六大千亿产业集群,打造产业规模更大、产业结构更优、产品层次更高、抗风险能力更强的“铁西工业航母”。

——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努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力争引进海外研发团队10个,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10户以上,开发新技术、新产品400项,实现新技术、新产品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15%。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研发体系。大力支持三一重装等企业晋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区各类研发机构要达到100家以上。力争新开工100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确保华晨宝马等49个已签约项目按期开工建设,促进安川伺服电机、精工导轨丝杠、威普克•潘克水压机等120个在建项目竣工达产。全力支持沈鼓、特变沈变和沈化等企业实现产值超百亿元的目标。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户,进一步增强铁西工业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

——构建东西互动发展格局,大力提升服务业态水平。全面实施服务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东部主城区和西部铁西新城在汽车贸易、物流配送产业的协同互动。主城区重点做大“一廊三街”,加快“十字金廊”和北二路、兴工街、重工街等特色商业街建设。兴华街沿线着力抓好万达广场、大洋百货、欧尚超市、迪卡侬商城建设,建设大路沿线重点推进上海龙之梦、华润置地广场、第一城商贸集群建设;在北二路汽车贸易繁荣发展基础上,引进名品精品专营店;着眼于沈阳站西广场建设,将兴工街打造成餐饮娱乐特色街;在重工南街地区围绕长客西站全面改造,抓好富盈商厦等项目建设,在重工北街地区围绕体育场馆功能拓展,发展运动装备和会展服务业,积极推进森林公园生态酒店等项目建设。同时,大力促进家居建材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工业旅游产业,推动金融保险、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结合城市改造和地铁建设,开发利用地下商业空间。加快完善建大以北新建住宅小区周边便民商业服务网络。实施铁西新城“两带一区”发展规划,启动沈盘线汽车贸易产业带和大堤路休闲娱乐产业带建设;倾力打造集现代物流基地、创新研发基地、企业服务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商务会展中心为一体的“西部商贸新区”,为开发区企业提供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9亿元,同比增长15.3 %。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水平。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高度的产业关联、周到的行政服务等优势条件,吸引中省市直国有资本、国内民营资本、境外企业资本向铁西聚集。紧紧围绕重点产业发展,认真开展项目筛选、储备、包装、推介等基础性工作,加快建立权责明晰、激励有效的招商组织体系和项目推进制度,重点培育和引进环保型、节能型、成长型、税源型项目,大力促进项目规模、质量、效益、结构的全面升级。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外资工作任务。大力开展进出口保税物流和加工贸易业务,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实现出口供货值100亿元。

二、以完善功能为重点,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全力推进生态宜居城区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功能完善的城市环境。按照国内一流的标准,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完成特变沈变等8户企业搬迁;新建应昌北段等4条规划路;实施兴顺等9条街路综合改造工程;完成重型广场建设;小区标准化率达到55%。在开发区新建道路15公里、综合管网33公里、电力工程48公里,新增“九通一平”区域4平方公里。用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打造整洁有序的现代都市。以创建“和谐城管”为目标,更加注重城管工作的规范化、长效化、人性化,广泛推行城管部门与执法对象签约共建的新举措,加快实现由执法监督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进一步发挥数字化城管系统的作用,强化对全区街路和居住区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完善交通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地,规范交通管理和停车秩序。加大除雪工作力度,确保街路安全畅通。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实施物业小区管理办法,重点加强非等级物业小区管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城市环境管理工作在全市的领先优势。

——加强环保生态建设,打造绿色宜居的新铁西。全面实施《铁西生态区建设规划》,大力推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态示范区和环境建设样板城创建工作。植树10.2万株,全面改造公园,提高园林绿化和公共设施标准,创建10个市级绿色社区。实施卫工河揽军路段明渠改造工程,抓好卫工河清淤和仙女湖、劳动公园水系治理,完成熙湖生态水景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加强节能减排,新增地源热泵应用面积76.3万平方米,供暖联片面积35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92%;脱硫改造锅炉19台,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00吨,减少COD排放1100吨,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确保我区通过生态城区验收,努力把铁西区建设成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把开发区建设成绿色环保的现代工业新区。

三、以改善民生为己任,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乡群众生活质量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把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教育培训机制,重点做好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全区实现实名制就业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落实扶贫帮困各项政策,关注困难群众和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构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保障工作体系,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扶贫帮困氛围。进一步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推进颂工等地区拆迁改造,妥善解决拆迁遗留问题。加快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回迁安置居民4500户。有计划地推进老旧住宅小区各类管网改造和弃管房屋修缮工作。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的目标。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公民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快科教兴区步伐,全面启动“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计划。坚持教育公益性和普惠制原则,大力促进全区教育资源、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积极有序地推进36中学、4中体育馆、聋人学校、彰驿中学等建设工程,加强教师交流和培训,不断缩小城乡间、学区间教育差距。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长效管理机制,健全疾病防控、卫生监测、食品药品安全的三级监管网络,在各类公办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展“孕育关怀”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注重发挥文化阵地传播作用,不断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全民文化道德素质。启动“工业文化走廊”建设,彰显铁西工业文明的深厚底蕴。进一步强化街道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方便群众为原则合理规划社区办公用房。贯彻落实《铁西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切实提高社区建设管理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周到、更高效的服务。

——夯实农村工作基础,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施农村区域发展规划,落实18项兴农政策。发展设施农业7000亩、高效特色农业2000亩。引进农事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共同致富。进一步完善社保、医保和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村屯改造和移村再建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39公里浑河大堤路改造工程,改造农田作业路10公里,完成17项农田水利和浑河滩地生态工程建设。新修道路55公里,开通4条村屯公交专线。植树13万株,确保10个行政村进入市级“绿色村庄”行列,努力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四、以依法行政为根本,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效率,建设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

——依法行政,建设民主法制的政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不断提高满意率和落实率。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范实行政务公开和行政复议,确保完成“五五”普法任务,全面启动“法治区”创建工作。继续完善重大决策专家论证、集体决定、社会公示和监督实施制度。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畅通社情民意沟通渠道,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深入开展信访积案调处工作,提高化解效率,重点解决涉及企业改革、城乡改造等信访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真抓实干,建设高效务实的政府。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强公务员队伍培训,提高机关行政效率和为基层服务的工作水平。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税收征管,强化财政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构建政府信用和社会信用体系,加快“信用铁西”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制,杜绝重大安全和火灾事故的发生。政府系统全体干部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精力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振兴铁西的伟大事业中去,造福全区百万人民群众。

——从严治政,建设勤政廉政的政府。要坚持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原则,强化效能监察和政风行风建设,全面提高公务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切实加强政府采购、项目招标、农村征地、城市拆迁、政府建设项目等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用党纪国法和严格的制度约束每个干部,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决进行反腐败斗争,切实把“一岗双责”落实到位,决不让腐败问题影响铁西的振兴大业。

各位代表,以这次会议为起点,我们踏上了新的征程。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在铁西这块充满光荣与梦想的热土上,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开辟光辉灿烂的明天!

推荐访问:沈阳市 政府工作报告 铁西区 沈阳市铁西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