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序言《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在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改规划】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供大家参考。
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序 言
《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在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背景下编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深入贯彻市委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重大决策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本纲要反映时代特征和大庆特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为主题,坚持规划体制改革的方向,突出了政府战略意图、工作重点和优先发展领域,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是“十一五”期间大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蓝图和行动纲领。本规划起止年限为2006—2010年。
第一章 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现实基础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十五”期间是大庆探索经济转型、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市人民在市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十五计划确定目标2.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调整见到成效,石化工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地方工业实现跨越式增长,畜牧业占据农业半壁江山,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城市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城市功能全面改善;生态市建设摆上重要日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成为全国内陆城市第一个环保模范城;改革开放成果丰硕,一些单项改革顺利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开创新局面;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切身利益得到有力维护和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的成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大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十一五”时期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发展压力较大,“十一五”时期,大庆油田原油产量将继续以每年200万吨左右速度实施战略调减,相应地使全市GDP每年递减35亿元左右,加快发展任务艰巨;结构性问题突出,石油开采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4.7%,经济发展受资源的约束较大,接替产业发展还不够充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地方工业缺少立市的高新技术大项目,科技含量较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任务繁重,增长方式还有待进一步转变;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道远;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城市承载力还不能适应建设区域中心型城市的要求;体制机制不够灵活,招商引资层次不高,经济外向度还比较低。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一五”期间认真加以解决。这是 “十一五”规划制定实施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石油价格继续高位运行,仍能为大庆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重化工业转移趋势对大庆石化产业提高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大庆石化产业引进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了战略机遇;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为大庆推进对外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加快走出去步伐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入世”过渡期结束为大庆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外向度提供了有利契机,同时也要求大庆全面适应世贸规则、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信息技术发展进入新时代,为大庆引进消化先进适用技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国内环境看,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均生产总值超过一千美元,消费结构开始升级;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积极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油集团高度重视大庆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在创建百年油田的同时,把大庆建成世界能级的石化基地;黑龙江省提出以大庆为骨干和中坚,构建哈大齐工业走廊。这些都为大庆加快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也对我们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不仅是大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考验期、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转折期、改革开放的攻坚突破期、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期,更是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的关键推进期、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承前启后期,大庆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迈向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与时俱进,制订新的发展战略和对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目标,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接替产业,创建百年油田,构建战略新高,共建和谐社会,推动大庆迈上科学发展新阶段。
2、基本原则
——必须保持又快又好发展。在基数较大、接续产业较弱、原油产量战略调减的情况下,必须把进一步加快发展作为主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和人才推动经济增长,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在加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关系发展全局的首要任务。要继续巩固油气采掘业,进一步壮大非油接替产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优化产业、所有制、城乡经济结构。加强空间布局引导,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加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改善民计民生,提高人民收入,优化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走在全国前列是必须完成好的一项政治任务。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调节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努力形成促进经济自主增长的体制机制。统筹经济发展和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3、发展目标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区域生态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更加优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到2010年,市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市经济转型见到明显成效,基本构建起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
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0亿元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石化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左右,农牧产品加工等接续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市建成高科技现代化城市。
第三章 创建百年油田 加快非油工业发展
在保持石油工业较高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石化产业整体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做成千亿元接续产业,培育壮大乳制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机械和电子、纺织和皮革、新材料和橡胶、新能源等替代产业集群。到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7%以上。
一、全力创建百年油田,巩固基础产业地位
坚持原油硬稳定、天然气快发展,力创百年油田,继续保持国家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地位。加大勘探力度,提高勘探精细程度和资源探明率,扩大勘探区域,不断寻找资源接替区,增加后备储量。加大开发力度,采取三次加密调整、三次采油、“三低”油藏有效开发等综合措施,提高主力油田采收率和难采储量动用率。加快天然气增储上产步伐,确保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提交石油探明地质储量3亿吨以上,建成产能1400万吨以上;提交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800亿立方米,建成产能52亿立方米/年。力争到2010年,原油产量达到3550万吨以上,油气当量保持在420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850亿元、增加值800亿元以上。
二、做大做强石化产业,构筑接续产业高地
调整工艺路线、做强油化工,搞好天然气利用、做大气化工,延伸产业链、做好深加工。
——石油化工。优化区域资源配置,调整工艺路线,实现由炼油化工型向化工型转变。调整改造炼油系统,在保持1200万吨原油加工量的基础上,争取扩大原油加工量,增加“三烯”、“三苯”等基础化工原料产量,降低成品油产量,提高油品质量。新建60万吨乙烯、30万吨聚丙烯、36万吨联合芳烃装置。大力发展以乙烯、丙烯为原料的有机化工。
——天然气化工。合理利用、集中使用天然气资源,建设52万吨乙二醇(GTE)、40万吨醋酸等一批大型天然气化工项目,大力发展甲醇、合成氨等产业链以及合成油等产品,加快天然气产业化步伐,把天然气化工做成拉动大庆经济增长的又一重要板块。
——石化产品深加工。大力发展聚烯烃、有机化工原料、石蜡、化纤4个深加工产业链和精细化工产品,提高石化产品本地加工比重。开发包装、农用、日用、建材等塑料制品,以丁辛醇、乙二醇、1,4-丁二醇为原料的高附加值产品,工艺蜡、特种蜡等石蜡制品,以腈纶、丙纶为原料的化纤制品,以及油田化学品、化工“三剂”等精细化工产品。
到2010年,石化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00亿元、增加值350亿元,大庆建设成为以百万吨级乙烯、聚丙烯、甲醇、复合肥和大型芳烃装置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三、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培育替代产业集群
以高新区和各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龙头骨干企业为牵动,按照同业集聚、关联配套的发展模式,努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地方工业整体竞争优势。到2010年,地方工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增加值实现300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
——乳制品加工业。做大做强伊利、妙士、摇篮等现有龙头企业,继续引进国内外知名乳业企业,不断扩大鲜奶加工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拉长加工链条,提高产品质量。力争到2010年,鲜奶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销售收入、增加值分别超过170亿元和45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肉、禽蛋、粮食、果蔬、花卉、饲草6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和附加值。力争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增加值90亿元。
——机械和电子工业。大力发展油田机械、石化设备、机械加工设备、环保设备、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电子信息设备等领域产品。力争到2010年,机械和电子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增加值40亿元。
——纺织和皮革工业。大力发展以棉、麻、毛、绒等为原料的服装、地毯、毛毯,以及皮衣、皮箱、皮包、皮鞋等皮制品生产。力争到2010年,纺织和皮革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增加值25亿元。
——新材料和橡胶工业。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微电子材料、电子电器材料、特种功能材料、新型建材、功能性玻璃及制品等新材料,以及高档汽车子午胎、密封件、药用瓶塞等新型橡胶制品。力争到2010年,新材料和橡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增加值30亿元。
——新能源工业。积极开发利用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发展新型节能技术及产品。到2010年火力发电及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增加值30亿元。
第四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要求,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以畜牧业为重点,以产业化为统领,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县乡经济,提高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到2010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以上。
1、优化提升畜牧业。依托资源优势,把畜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壮大牛、猪、鹅经济,带动整个畜牧业发展。进行品种改良,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强风险防控体系、畜禽繁育推广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到2010年,全市奶牛存栏达到45万头,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比重达到60%以上。
2、巩固发展种植业。大力发展绿特色农业,建成粮食、油料、蔬菜、大豆、马铃薯5个优势绿色产业带和胡萝卜、红干椒、食用菌等一批有机、绿色、无公害的蔬菜生产基地、特色瓜果基地和花卉基地。发展优质和适销对路的农产品,进行名、特、优产品的深度开发,巩固扩大农产品出口基地,逐步实现种植业的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和市场国际化。到2010年,全市绿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00万亩,总产140万吨。
3、加快壮大县域经济。依托比较优势,引导民营资本向农村投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以县、乡、村企业为主体,四县县城为核心,辐射广大农村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在5亿元以上的骨干龙头企业群体;着力密切农企关系,做好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和农民的衔接,提高农业市场化组织化水平。到2010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60个,龙头带基地面积600万亩,分别增长62%和20%。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以抗旱保收田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到2010年,全市建成抗旱保收田500万亩,改变“靠天吃饭”局面。实施节水灌溉、牧区水利等水利工程,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实现全部乡镇通三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和全部行政村通四级公路。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加强农村饮水、电力、通讯、燃气等设施建设,实施康居和清洁能源利用等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沙地治理和村屯绿化建设,全面实施休禁牧,建设良好优美的乡村环境。
三、全面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积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扩大区域初级中学教育教学规模,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到2010年,适龄青少年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建设,全面推行以农民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到2010年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面覆盖,受益群众达70%以上。建立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对弱智病残、丧失劳动能力和特困人口实施救助,实行社会救济向最低生活保障线转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完善配套图书室、活动室和休闲广场设施,发展民间业余文化团体。
四、深化农村改革
进一步巩固扩大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保持农村稳定。鼓励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优化土地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继续推进井权、林权改革,扩大以奖代投、风险资金等支农政策的实施范围。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民主管理机制,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做到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强化农村治安和综合治理,建立调处机制,畅通诉求渠道,营造稳定的社会秩序。
五、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的各项惠农政策,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杜绝向农民乱摊派、乱收费现象,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强化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畅通化肥、种子等农资流通渠道,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增加贫困群体经济积累。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创办体制灵活、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到2010年,全市新增劳动力输出15万人,贫困村全部脱贫,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年均增长13%。
第五章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培育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到2010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7%。
一、打造特色精品项目,促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瞄准国际水平,立足特色资源,打造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中国温泉之乡的旅游品牌。发挥高寒地区温泉优势,以世界最大的冰雪温泉主题社区为特色,高标准建设北国之春温泉城。着力建设连环湖休闲度假、西城石油文化、当奈湿地风光、寿山民俗风情、肇源松嫩两江沿江旅游带等旅游景区。完善交通、购物、娱乐、住宿、餐饮等旅游服务体系,推出精品旅游线路,融入全省旅游网络,形成旅游业强劲发展势头,到2010年,旅游业实现增加值30亿元,年均增长20%。
二、以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和信息咨询为重点,促进生产型服务业迅速壮大
1、金融保险业。搭建金融平台,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建立完善金融中介组织,增强金融中介服务功能。加强工商业投资公司、农业投资公司、城建投资公司建设,支持创业投资企业、担保机构发展,积极引进境内外金融保险机构,设立融资租赁公司,鼓励现有金融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开办融资租赁、资产评估、金融超市、基金理财、债券发行等业务,促进金融与经济的紧密融合。到2010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35亿元,年均增长20%。
2、现代物流业。以培育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为目标,规划建设石油装备物流园、石化产品物流园、港桥物流园等大型现代化物流园区,打造公共物流信息和立体化运输两大平台,改造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加快培育“第三方物流”。到2010年,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0亿元,年均增长25%。
3、信息咨询业。结合大庆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完善信息市场。大力发展会计、法律、专利、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组织,加快中介服务组织市场化、社会化步伐。完善农村咨询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咨询服务。到2010年,信息咨询业实现增加值10亿元,年均增长20%。
三、运用现代经营方式,促进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
1、商贸流通业。培育专业批发市场。把萨大路批发大市场建成省内重要商品集散中心,培育建设石化产品、建筑材料、农副产品等一批大型批发市场。构建两大商业中心区。东城商业中心区打造中央商城、新玛特和五湖新区3个购物组团区,西城商业中心区打造龙南、乘风、让胡路火车站3个购物组团区。开辟提升一批特色商业街,引进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鼓励大型商贸集团通过连锁经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开发社区、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订货、营销、结算,实现商贸流通信息化。到2010年,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20%。
2、社区服务业。以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为方向,发展社区服务业。配套完善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建立集商贸餐饮、医疗保健、文体活动、社会救助、文化教育、中介服务、生活用品配送、托老等于一体的便民服务中心,提高家政、健身、托老、托幼、婚介等行业产业化水平。到2010年,社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亿元,年均增长25%。
第六章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一五”期间必须着力解决好的关键问题。总的是,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逐步形成以科学技术为先导,兼顾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增长方式。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不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联合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依托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推进石油、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基础和核心技术研究。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试基地,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搞好大学科技园、创业园等孵化器的建设,形成以成果转化、技术扩散、创新决策、企业策划和咨询评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服务网络。鼓励各类商业银行、投资公司和担保机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逐步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2、加快关键领域技术开发。围绕增加后备储量、提高开采水平,重点研究油田开发后期加密调整、三元复合驱、低渗油田经济有效开发等关键技术。围绕接续和替代产业发展,重点研究调整炼油工艺路线、增加“三烯三苯”产量,芳烃、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石化产品深加工,以及乳制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机械和电子、纺织和皮革等领域关键技术。围绕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资源保护,重点研究生态保护、环境综合整治等技术。围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重点研究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加快制造业信息化步伐。
3、建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形成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框架。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新开发面积55平方公里,建成集产业功能、孵化功能、创新功能、教育功能和生活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到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全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0%以上,占全市地方工业比重50%以上。
4、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建立由国内外著名专家组成的人才网络,积极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使大庆成为人才高地。实施分类培训计划,加强党政、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鼓励人才互动,促进人才在产业、地区、城乡间的分布趋于合理。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任用和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创业环境、服务环境。
二、努力形成节约型增长方式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节能降耗和绿色消费,促进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园区、循环型产业和循环型社会的建设,逐步实现经济增长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1、发展循环经济。按照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协作的方向,推广大豆工业园、轻纺工业园、皮革工业园等园区发展模式,引导石化、农产品、再生资源加工等专业园区适度扩大规模,完善载体功能,聚集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和关联企业,形成若干个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资源利用产业链。通过推广清洁生产、废物交换、产业链接、能量梯级利用等手段,促进资源高效、多级利用,最终实现园区内污染零排放。建设完善生态农业园区,推广生态循环示范项目。
2、节约利用能源资源。鼓励节约能源,降低产品单位能耗。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控制高耗油汽车的发展,推广天然气汽车的使用。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约用水,到2010年全市主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万元GDP用水量由251立方米降低到180立方米左右。集约利用土地,强化土地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加大对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和复垦力度,促进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工业废物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
3、倡导节约型消费模式。建立覆盖全市区域循环经济信息中心、废弃物回收利用中心和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处理利用中心,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使用。倡导绿色消费和节约风尚,引导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的消费观念,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三、保护优化生态环境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健全环境监管和公众参与机制,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逐步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生态园林城市。
1、综合整治水环境。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在线监控重点污染源,加强工业废水的治理及工艺改造,努力实现工业增产不增污。统筹建设供水、节水与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加快建设东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等城市污水设施,积极推进县域及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质量,加强水源保护区的建设与监管,调整部分饮用水源地使用功能。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建立健全地表、地下水监控系统。
2、控制大气污染。推进主城区企业退城进园,集中控制污染源。加强燃煤电厂和集中供热设施的污染治理和排放总量控制,逐步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生产装置及工艺。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加大低空大气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力度,推进饮食业油烟治理和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快城中村改造进度,严格限制原煤散烧,减少各类废气和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3、治理噪声和固体废弃物。倡导清洁生产、生活方式,减少生产、生活废物产生量。进一步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处理率,有效控制各类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减轻末端处理的成本和压力。限制塑料包装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有效控制噪声污染,重点防止生活噪声扰民。依法加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工作。
4、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环境优先、开发有序,强化对湿地、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尽快理顺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不断加大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强龙凤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规划建设肇源等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并力争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湿地长效补水机制,解决湿地生态用水,搞好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泡泽综合整治,逐步实现主城区内泡沼连通,建成特色鲜明、风景优美的百湖之城。综合治理“三化”草原,大力开展草原改良、实施草原禁牧,恢复草原植被。加强西北风口防风固沙林、百里城防林、松嫩两江沿岸防护林等林业建设,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第七章 优化空间布局引导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推进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
一、强化空间布局引导
1、空间开发分区引导。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大庆市域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空间开发适宜性及管制区域:
优化开发区域。高新区和东风新村地区,让胡路区的中心区、龙南、东湖和乘风庄地区等区域,土地开发密度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今后主要以提高产业层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
重点开发区域。滨洲铁路、通让铁路、G015国道、G203国道、萨大路、让杜路等铁路、公路沿线5公里范围内和城市建成区10公里范围内的重度盐碱地、废弃地和未利用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生态环境约束较低、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适宜进行大规模工业开发和城镇建设,今后主要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吸纳资金、技术、产业和人口集聚的能力,作为全市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主要承载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靠山草原、胡吉吐莫草原、连环湖、当奈湿地等草原、湖泊、湿地区域,具有潜在的经济社会开发需求,但有一定的生态易损可能及保护价值,今后主要开展禁牧、净水等生态建设,限制工业开发,有限度地发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
禁止开发区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二十里泡省级自然保护区,龙虎泡、大庆水库、南引水库等水源地及取水口周围500米、上游2000米、下游1000米内的区域,具有重要生态价值、事关公共安全,实行强制性保护。
2、产业发展布局引导。根据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结合空间开发分区引导,沿主要铁路和公路,规划五大工业发展区域和农业发展重点区域。
(1)五大工业发展区
——东部工业区,主要包括高新区、龙凤中心区和卧里屯地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石化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和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电子信息、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西部工业区,主要包括宏伟化工区和喇嘛甸镇,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石化产品深加工和机械制造等产业。
——南部工业区,主要包括红岗西部、大同北部、林源和创业等地区,重点发展纺织、橡胶、玻璃、造纸等产业。
——林杜工业区,主要包括林甸县城沿G015国道和S201省道周边地区、杜蒙县城沿让杜路和S201省道的周边地区,重点发展以乳品、果蔬、薯类、芦苇等为重点的农产品深加工业。
——两肇工业区,主要包括肇州、肇源两县沿S201省道肇源段、肇肇路和S305省道的周边地区,重点发展玉米、亚麻、皮革、畜禽加工等农产品深加工业。
(2)农业发展重点区域
四县和大同区的部分区域,以及萨尔图区春雷牧场、让胡路区所属三个牧场等,作为全市农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杜蒙北部、林甸、各牧场作为畜牧业主要发展区,杜蒙南部、大同南部和肇州、肇源作为粮食主产区。沿江、沿泡泽地区重点发展水稻种植业。县城周边、城郊地区作为瓜、果、蔬重点发展区,集约发展农业特色园区、大农场、养殖小区等科技化、高效化农业。在全市形成田、园、场、区相互协调、互动发展,种植业、畜牧业齐头并进的农业生产格局。
3、城镇建设布局引导。继续实施“东移北扩、中联西拓”战略,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城市化步伐。重点建设主城区。东城区实施“东移北扩”,突出建设五湖地区、青龙山地区;西城区实施“中联西拓”,着重建设让胡路、乘风庄之间的红旗地区,远期跨过让通铁路向让胡路西侧地域发展。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红岗、大同、杜蒙、林甸、肇州、肇源等二级城区,建设八百垧、卧里屯、喇嘛甸、林源、新站、胡吉吐莫、永乐、红旗、花园、太阳升等中心小城镇,充分发挥二、三级城镇的职能作用,构建以主城区为核心、以二级城区为支点、以中心小城镇为补充的市域城镇体系,形成职能分工明确、规模结构合理、空间地域分布协调、社会经济联系紧密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构建区域中心城市、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满足全市人民生活需要为总体目标,加快建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面向周边、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体系,打造现代都市框架。
1、构建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提升公路网络,加快重大铁路、航空、水运项目建设,促进各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打造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区域性立体化大交通体系。
——公路交通。对外交通,改造提升绥满公路大庆段和明沈公路大庆段,新建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论证建设大庆至绥化高速公路,构建连接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绥化等周边城市乃至东三省和全国的骨干交通网。城市交通,规划论证城市轻轨项目,拓宽中三路、南三路、东干线、西干线,形成城市环路,改造萨大路、中八路,建设机场路,市区重要交通节点全部实现立交,畅通市内交通;完善让杜路、让林路、肇肇路等县区间公路,初步形成环绕城区、贯通城乡、四通八达、衔接顺畅的市域路网,实现市内“半小时通达”、五大工业发展区“一小时通达”。
——铁路交通。改造扩建让湖路站为大庆中心客站,构建大庆铁路对外交通新的客运枢纽。建设出口加工区铁路专用线和集装箱货场、扩建独立屯站、延伸铁路专用线至宏伟园区,提升开发区及宏伟园区的铁路运输能力。规划论证通让铁路复线建设项目,对通让铁路及创业、林源等车站进行扩能改造;规划论证新建让胡路至绥化铁路,将通让铁路延伸至绥化并与哈佳、哈牡铁路相连,进一步提高大庆铁路客货运输能力,构建东西相通、南北相连的铁路运输枢纽。
——航空水运。建设民用支线机场,开辟连接国内外的空中通道。完成肇源新港配套设施建设,建立船舶维修、装卸搬运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综合运输能力。
2、加快水利设施建设。着力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能力,重点实施两江堤防加固、双阳河流域治理、南引水库消险加固、涝区治理等工程,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到2010年,两江堤防工程提高到35年一遇防洪标准,主力油田和主城区提高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提升水资源的优化调配能力,加快建设东城水库、地下水库等重大项目;努力拦截天上水,科学利用地表水,积极争取外调水,有效保护地下水,形成水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科学配置的格局。
3、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大剧院、会展中心、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搞好博物馆、图书城、五星级宾馆等功能性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都市文化生活,全面提升城市品位,从总体上打造具有现代气息的都市环境。进一步加强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的通讯、供电、供水、供热、供气及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承载和支撑。建设五湖地区电网改造、风力发电、东湖水厂扩建、宏伟电厂改造增容、西城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天然气入户工程,全面完成主城区平房区、城中村动迁改造,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八章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总的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调动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系建设,提高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完善学前教育体系,普及巩固义务教育,加快推进高中城建设,整体提升高中教育水平。提升发展高等教育,支持石油学院、八一农大等高等院校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建设知名学科,创办名牌大学,努力在全市形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质量较高、功能齐全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积极发展成职教育,实行政府办学和社会办学相结合,加快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和成人继续教育机构建设,加强对新增劳动力、下岗人员、农民的技术、技能培训。以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各级各类教育及教育各个环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力争到2010年,全市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国家和省级示范高中达到12所以上;建设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专业领域8-1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高校在校生达到7万人;创建8所省级、4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年培训人员50万人次以上。
二、加强卫生事业建设
按照集团化、特色化、专科化的发展方向,整合全市医疗卫生资源。支持油田总医院集团和哈医大五院加快发展,完成中医院整体搬迁及配套建设,组建中医医疗集团,加强四医院建设,完善二医院、三医院、五医院功能。健全急救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扶持重点专科建设,不断改善城市公共医疗服务。构筑以县区医院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屯卫生所为补充的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网,不断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到2010年,建设2个医疗中心、6家三级重点医院、10个省内重点专科、20个市内重点专科,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三、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加大文体设施建设力度,建好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成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标志性功能建筑。办好体育产业发展中心、专业培训基地、高水平体育俱乐部。推行全民健身运动,支持竞技体育发展,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竞技体育水平。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体育事业,推动体育事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音像等文化产业,鼓励和扶持民间投资兴办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规范净化文化市场,建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文物和无形文化资产的保护与利用,增进与国内外文化交流融合。
四、积极发展其它各项社会事业
加强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人口出生素质。完善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各项政策措施,发展城乡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事业,做好优抚安置。进一步提高保障和福利水平。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促进残疾人康复和就业。加快档案、民族、宗教等事业发展。
第九章 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以人为本,以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公共安全、完善社会管理为重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一、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努力扩大就业。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加强职业培训,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建立完善劳务中介组织和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推动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加强劳动工资监察,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到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健全配套政策,强化基金征缴,规范个人账户管理。到2010年,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90%以上,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覆盖面分别达到市区城市人口和特困群体的65%和80%以上。
3、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综合救助,努力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困难,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推进“平安大庆”建设
1、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灾害预测、应急和救援能力建设,做好安全基础工作。提高工程抗震设防,增强全市生命线工程以及社会整体抗御地震能力。加强人民防空建设,建立人防指挥自动化网络系统,健全人民防空指挥、防护、救援机制以及布局合理的防护工程体系。
2、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严格安全执法,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健全市、县区、乡镇三级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活动。消除占压油田管线安全隐患,加强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3、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加强信访工作,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盗抢原油和油田生产物资等各种犯罪活动,保持安定祥和的社会秩序,维护各类市场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宣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赋予新的时代特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科学知识宣传和普及,提高人民群众防范斗争各种伪科学的能力。
2、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创建活动,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整体文明程度,努力塑造新时期大庆人的文明形象。
3、发展民主政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建立健全公开、监督、高效的工作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和对经济、文化、社会事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4、加强法制建设。继续强化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加强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强化人大权力机关监督和执法部门内部监督,切实加强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逐步建立起全方位执法监督体系。
第十章 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大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重要途径。总的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一、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更好地履行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职能。推行透明政务,打造阳光政府,推进政务公开。坚持重大事项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审批和许可事项的监督管理机制。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完善项目核准和备案制度,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改革政府部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体系。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及其他现代办公手段,整合政府部门网站,不断提高行政效率。严格执行各项廉政制度,建设廉洁政府。
二、建设公共财政体系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规范公共财政管理,建设稳定、规范、节约、高效的公共财政体系。集约使用有限财政资源,确保财政供给机构运转以及重大城市功能项目建设和接替产业发展需要。优先安排涉及民生的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支出,增加对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投入,逐步加大财政向社会公共领域倾斜力度。改革部门预算编制方式,硬化预算约束,规范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监督,依法规范公共财政管理。严格执行、不断完善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等各项财政制度,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财政铺张浪费。
三、深化企业改革
1、支持中直大企业改革。支持中油集团所属六大企业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深化人事、劳资、分配制度等项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全面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企业负担。
2、增强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创造公平的市场和服务环境,扶持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建设诚信体系,发挥好工商业投资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作用,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以租赁、承包、参股、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企重组改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油田生产服务等领域。推动非公有制企业集团化、规范化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实施事业单位改革
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功能,按行政支持类、社会公益类、开发经营类三种类型,对全市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分类。对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重新界定职能,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对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实施资源整合,优化布局结构;对开发经营类事业单位,实施转企改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取消事业单位建制。在社会公益类、开发经营类事业单位推行全员聘用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抢抓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机遇,发挥比较优势,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面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创新招商方式,探索完善产业招商、小分队招商、基地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等手段。提高招商质量,认真研究世界500强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意向,加强沟通联系,在引进“大高外”上取得突破。完善落实招商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降低企业创业成本,调动全社会招商引资积极性。
2、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加快出口加工区建设,打造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内陆港和物流园四位一体的出口服务平台,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对外贸易环境。引进培育一大批外向型生产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效益。鼓励和扶持企业自营出口,促进贸易主体多元化。加强与大连、黑河、绥芬河、珲春等口岸城市的联系合作,打通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间的国际经贸大通道,拓展境外市场空间。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建立境外能源、原材料和生产制造基地,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鼓励企业对外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拓宽服务领域。
六、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原则,加快石油经济、石化经济和地方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推动中直企业合作开发低产、低渗、低效和低丰度油田,提高“四低”油田的产量和效益。通过市场化机制,集约使用天然气资源,扩大石化原料留用规模,提高大企业公用设施和存量资产使用效益,促进生产要素互通共享,加快石化、机械制造、纺织等接替产业发展。鼓励县区突出特色、差异发展。探索县区协作的新途径,通过合建企业、联上项目、转移加工等方式,推动高新区和县区之间协调互动、优势互补、互为龙头、互为市场,加快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
本规划纲要是制定其它各类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市级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工作的行动准则。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1、广泛宣传动员,提高思想认识。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要利用各种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在全市形成广泛关心规划,自觉参与规划实施的氛围。企业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政府的战略意图,和自身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规划实施。
2、强化政府引导,建立规划体系。各级政府要认真制定、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分年度落实好《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责,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方案;各县区政府要贯彻本《纲要》的精神,制定和实施好本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3、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重点建设。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领域或薄弱环节,通过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空间调控政策等导向措施,组织引导国内外企业参与重大项目的建设;加强对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政策研究,掌握国家投资导向,争取国家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产业布局、项目摆放、资金安排等方面,对大庆稳定石油产业、壮大接替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健全基础设施、治理生态环境、发展社会事业、建设重点项目等给予大力支持;加强与中直大企业在重大项目开发建设上的合作,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合力。
4、加强跟踪分析,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测、预警和跟踪分析,深入研究《纲要》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纲要》实施。市政府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并及时将《纲要》执行情况向市政府报告,并按程序由市政府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5、适时调整修订,增强应变能力。建立重大问题决策会商制度,对出现的一些跨区域、跨行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决定,及时调整《纲要》。规划实施期间,如遇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由于其它不可预见因素,致使实际经济社会运行严重偏离规划目标时,要及时提出调整方案的议案,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全市人民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市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