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划】哈尔滨市平房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和发展展望【完整版】

时间:2023-04-18 11:05: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哈尔滨市平房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和2023年发展展望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农村全面实现奔小康社会步伐,特制定平房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规划】哈尔滨市平房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和发展展望【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农业规划】哈尔滨市平房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和发展展望【完整版】


哈尔滨市平房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
和2020年发展展望


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农村全面实现奔小康社会步伐,特制定平房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一、平房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区农业生产结构较为单一,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农业参与市场竞争处于弱势地位,还没有扭转靠天吃饭的现状。但随着“十五”规划的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基本情况

平房区地处哈市东南处,属哈市中远郊区。全区有两个镇11个村28个自然屯,地势属半平原丘陵地带。有农村人口23198人,农村劳动力12353人,现有耕地面积65010亩,人均耕地2.8亩。截至2004年末,全区农业总收入实现20613万元,比2000年增长30%,年递增5.5%;农业总收入实现14435万元,比2000年增长30%,年递增5.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316元,比2000年增加1014元,年递增203元。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几年来,省市和区镇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达2800万元,现有机电井96眼,其中:人畜饮水井55眼,灌溉井41眼,现有大中型农机具75台(套),小型农机具651台(套)。新修田间道路39310延长米,其中:砂石路20440延长米,炉灰路8800延长米。现有水库一个,蓄水池10个,总蓄水量80万立方米。现有棚室475栋,温室234栋,林地面积12615亩,农村绿化覆盖率13%,农村住房砖瓦化率98%,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8%。

(三)种植业生产情况

截止2004年末,种植业收入6805.4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3%;种植业产值450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

1、种植业结构调整状况

2004年总播种面积69480.5亩,其中,玉米面积49754.4亩,大豆面积3261.6亩,水稻135亩,杂粮63.45亩;三菜一薯面积15502.5亩,春菜面积1967亩,夏菜面积2745亩,秋菜面积10130亩,土豆面积660亩,经济作物402亩,青贮饲料作物362亩。2000年秋白菜平房区注册了“平房”牌商标,2001年6月通过了哈尔滨市无公害白菜生产基地认证,2003年4月份平房区万亩无公害白通过了黑龙江省无公害白菜基地认证,5月份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产品认证,填补了我省、我市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的空白。

2、品种结构状况

种植业主要有粮食、蔬菜、经济作物三大类作物。粮食作物玉米品种主要有本育九、本玉十二、丰合10、金玉一号、黑211等十几个品种,大豆品种主要有绥农10、绥农14、黑农37、黑农38、黑农40、黑农41、垦农4号东农42等十几个品种;蔬菜品种主要有黄瓜龙杂黄七号、螺丝克、津春4号、津研4号、津绿5号等,番茄有金棚一号、宝冠、罗成一号、彩色番茄、樱桃番茄等,青椒有湘研4号、湘研11号、早熟一号、大牛角椒、茄门椒等,豆角有将军油豆、世纪冠军、五常油豆、吉林油豆、紫花油豆等,茄子有沈茄一号、黑又亮茄子、紫长茄等,甘蓝主要有京丰一号、8398甘蓝、晚丰等,南瓜主要有甜栗、谢花面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西瓜、香瓜等品种,新品种覆盖面达95%。

3、农产品销售状况

我区现有农业行业协会10个,协会会员人数706人。其中,经工商部门批准注册只有1家。有无公害白菜专业协会(已注册),协会人员250人;新华村食用菌协会,协会人员27人;曙光村棚室协会,协会人员40人;平房镇哈达村奶牛协会,协会人员50人;平新镇韩祯村奶牛协会,协会人员80人;东福村蛋鸡协会,协会人员15人;平乐村劳动力转移协会,协会人员150人,黎明村花卉协会,协会人员22人;黎明村奶牛协会,协会人员30人;韩祯村青贮协会,协会人员42人。

4、农业科技应用状况

几年来,新品种引进与推广速度加快,种植适合当地的新品种是发展质量效益农业投入少,见效快,时间短有效途径,近几年引进与推广新品种达68种,新品种每2-3年更换一次,粮食品种就更换了23个品种,秋白菜更换了13个品种,新品种覆盖面积占95%。近几年,新技术推广速度快,辐射力度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逐年提高,近几年共推广新技术32项,新技术覆盖面占85%,推广面积每年达2万多亩,经济效益显著。

(四)畜牧业发展状况

截止2004年末,养殖业产值9736万元,比2000年增长28.2%,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近70%,良种覆盖率达到98%,一大批新、特、优品种推广逐渐形成规模。三黄鸡、乌骨鸡年饲养加工量达100万只,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肉、蛋、奶商品量稳中有升。全区奶牛存栏3437头,肉牛年饲养量达到2200头,增长幅度都达到两位数;生猪存栏17616头;蛋鸡存栏67.2万只;特种养殖獭兔存栏3200只,同比增长6%。

(五)水利情况

全区有机电井数量达到96眼,井房72座,占机电井总数75%;农田灌溉面积达2万亩;喷灌两处,喷灌面积达2,000亩,管灌技术发展较快,管灌可达2,000延长米;推建养鱼池9处,养鱼面积200亩,发挥了农田水利的重要作用。

(六)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

现有农村劳动力12353人,其中,男劳力6866人,女劳力5487人。农村富余转移劳动力5749人,实现劳务收入3003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15%,占人均收入24%。

以上是我区农村经济的基本状况,可以看出总体经济基础较为落后,结构矛盾还很突出。但同时也看到,当前和今后发展潜力很大,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广适用新技术,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园区化进程,会有较快发展。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发展思路

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调整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广农业新技术为依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大调整、大引进、大推广、大开发,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2005年计划指标:农业总收入计划实现21850万元,比2004年增长6%;农业总产值计划实现15300万元,比2004年增长6%;农村人均纯收入计划实现4575元,比2004年增加258元。计划粮食播种面积44640亩,比2004年减少16.7%;计划蔬菜种植面积23680亩,比2004年增加52.7%,其中:春菜1700亩,比2004年增加1500亩,夏菜5698亩,比2004年增加2956亩,秋菜种植面积14282亩,比2004年增加2276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000亩,比2004年增加606亩。计划奶牛饲养量3900头,比2004年增加9.9%;肉牛饲养量4400头,比2004年增加7%;生猪饲养量49250头,比2004年增加6%;羊饲养量8725只,比2004年增加5%;禽饲养量152.58万只,比2004年增加0.4%。农村绿化面积13934亩,农村森林覆盖率13.2%。

2010年计划经济指标:农业总收入计划实现27886万元,比2005年增长27.6%,年均递增5%;农业总产值计划实现19527万元,比2005年增长27.6%,年均递增5%;农村人均纯收入计划实现6122元,比2005年增加1547元,年均递增6%。计划粮食播种面积38140亩,比2005年减少15%;计划蔬菜种植面积26000亩,比2005年增加20%,其中:春菜2000亩,比2005年增加300亩(棚室1000栋),夏菜6000亩,比2005年增加302亩,秋菜种植面积12500亩,比2005年减少2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000亩,比2005年增加4000亩。计划奶牛饲养量5460头,比2005年增加40%;肉牛饲养量5300头,比2005年增加20%;生猪饲养量60780头,比2005年增加23%;羊饲养量11560只,比2005年增加32%;禽饲养量174.5万只,比2005年增加14%。农村绿化面积14934亩,农村森林覆盖率14%。

2020年计划经济指标:农业总收入计划实现45424万元,比2010年增长63%,年均递增5%;农业总产值计划实现31807万元,比2010年增长63%,年均递增5%;农村人均纯收入计划实现9972元,比2010年增加3850元。计划粮食播种面积37140万亩,比2010年减少26%;计划蔬菜种植面积27000亩,比2010年增加15.4%,其中:春菜4000亩,比2010年增加26亩(棚室1500栋),夏菜8000亩,比2010年增加2000亩,秋菜种植面积15000亩,比2010年增加250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340亩,比2010年增加340亩。计划奶牛饲养量7200头,比2010年增加32%;肉牛饲养量6890头,比2010年增加30%;生猪饲养量73000头,比2010年增加20%;羊饲养量13800只,比2010年增加19%;禽饲养量148万只头,比2010年减少15%。农村绿化面积16934亩,农村森林覆盖率15.6%。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采取社会投资、财政周转、金融借贷、政府投入的方式,增加对农业投入。鼓励农民扩大农业生产和再生产,吸引城市闲置资金投向规模养殖和高效农业。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各包扶单位每年要筹措一定资金投向农村和农业。积极协调农行、信用社增加对农业的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投放大额贷款。

(二)增加财政投入,积极扶持重点建设项目

加大对扶持畜牧小区建设扶持力度,在项目立项、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支持;对开展特种养殖、规模养殖的农户给予资金扶持;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扶持力度,对于新申报成功的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和农民,申报费用给予补贴;加大对“千亩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扶持力度,区镇财政在具有示范引导作用的项目上投入配套资金;加大对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建设扶持力度,区镇财政在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

(三)重点实施“沃土工程”建设,努力培肥地力

实行最严格的保护耕地保护政策,使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推广使用农机耕作新技术,强化春秋两季整地,降低土地板结程度,减少水土流失。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搞好“沃土工程”建设,增加投入,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指导和服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区财政要投入专项资金,建立测土施肥实验室,购进试验设备,开展土壤成分普查。在实验室未建立前,区财政要投入专项资金,由农业主管部门委托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土壤成分分析。

(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扶持科技示范户,转变过去那种办大班、讲授大课、讲大理论的做法,农业技术人员要深入到农户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扶持。重点扶持那些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有一定实际操作经验的科技示范户,让他们在适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使生硬的专业知识转变成鲜活的生产力,使他们成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榜样,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示范典型。每名技术人员致少要扶持2个科技示范户,做到科技推广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继续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农业技术引进推广。

(五)实施“良种良法推广工程”,加强繁育基地建设

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继续实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要筹措资金组建奶牛优质冻精冷冻配实验室,提高优质冻精选育能力。为率先使用优质冻精的奶牛户提供冻精补贴。加大对优良种子选育,试验推广工作。区镇财政投入专项资金,租用农民土地作为试验基地,将其列为农业示范园区的重要内容。扩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优先扶持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开发,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

(六)实施“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工程”,提高农村经营水平

坚持群众自愿原则,采取教育、引导、示范带动的形式稳步组建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坚持规范管理原则,建立健全严密的协会章程,明确的服务宗旨,健全完善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坚持农民出资,共担风险的原则,建立具备法人资格,成为市场经济法人主体。筹办资金由会员共同出资,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坚持共同参与,民主管理的原则,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坚持政府支持的原则,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制度建设、组织引导、资金投入上给予必要的扶持,在政策给予倾斜,促其健康快速发展。

(七)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农民增收潜力最大的亮点。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纳入日程。要为区、镇劳动力转移办公室投入专项资金,设立专项编制和配备专职人员,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职业介绍、兴办工商企业提供无偿服务。加强信息传递,为劳动力转移提信息供服务,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信息服务工作,为其外出就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劳动力转移办公室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广泛收取用工信息,搭建农民工就业平台,鼓励兴建劳动力转移中介组织、协会,扩大农民工就业渠道。建立农民工维权服务站,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帮助农民工讨要拖欠工资、为农民工提供维权服务等,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使用农民工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劳动保护条件及职业病防治措施,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在继续做好引导性培训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技能性培训工作,通过对农民进行法律知识、职业道德等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传授一些专业技能,培训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具备专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发证一人,就业一人,提高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考核两镇党委、镇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考核指标。

(八)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搞好基地村建设

加强对农民常年的科技培训,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一村一品”、“一屯一业”的基地村建设。把工业化发展放在首位,走工业带动之路。进一步发挥工业园区、经开区、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经营企业化发展进程。通过招商引资,以基地吸引龙头企业落户,用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全力实施以新华百栋温室园区为主的农业高科技园区建设。重点发展以食用菌栽培为主的特色种植。重点扶持獭兔、三黄鸡等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扩大发展规模,促进农民快速增收。

(九)全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

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地产品牌,尽快把品牌做大,把知名品牌叫响。做好“平房”牌无公害白菜大文章,在产品包装和营销方式上有所创新。扩大“平房”牌无公害白菜在大型商场、连锁超市和外埠市场的占有份额。积极探索白菜精深加工,研制生产辣菜、黑白菜、脱水菜等系列产品,带动农业生产发展。

(十)加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积极推进村集体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借助平房区列入省级土地市场化运营试点地区的有利契机,强化对村集体土地征用的管理。凡征用集体土地的,需经区政府批准方可进行,处理好保护农民利益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关系。在征用村集体土地时,除给予一定经济补偿外,重点研究解决农民长期生活出路。要将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统筹考虑进去,为农村的长期繁荣、稳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2、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土地依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行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序、自愿流转。家庭承包的土地经营权可以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批准,可以采取入股、租赁、股份经营等多种方式经营。

3、积极推进林权、水利设施权属改革。将现有的集体林地全部转为农户经营。水利设施可以承包、转让给农户经营。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经营期限,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依法的方式进行,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的合法收益。

4、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借助事业单位改革契机,坚持政事分开、企事分开的原则,理顺事业单位职能。加强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5、积极推行人才培养制度改革。选派区、镇机关干部到村挂职锻炼,积累基层工作经验。积极鼓励区、镇干部停职留薪,带头创建大型畜牧场、大型农场、高科技棚室园区,领办创办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带领农民致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6、积极推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建设,适应大市场、大流通需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建设农产品销售大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

四、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一)高度重视,纳入重要工作日程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三农” 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将其作为稳定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的重要工作。农业主管部门、涉农部门、两镇党委政府切实将农业和农村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实行“一把手”责任制,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两镇和各村要制定符合实际的规划,按照规划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带领农民致富能力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政治保障。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重点在村干部选拔任用上有所创新。严格村干部选拔任用标准,要选择政治素质较强、文化素质较高,真心愿意为群众服务,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在村级换届选举中,注重选拔懂经营、会管理、头脑灵活的农村青年,充分发挥村干部示范带头作用。

2004年和2005年中央连续两年颁布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一定要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快发展。


推荐访问:平房 哈尔滨市 规划 【农业规划】哈尔滨市平房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和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