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6篇

时间:2022-06-09 00:14:1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一年级语文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6篇

一年级语文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篇1

  《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读来琅琅上口。教学这首诗歌前我先带领学生复习音节,因为学生已有前面几课的拼音储备,所以我采用各用形式,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拼读音节。例如:采用“识字带拼音”的方法拼读音节,以更好的帮助学生通过熟字认识字母和音节,学习拼读。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再次学习《对韵歌》时,通过初步渗透《对韵歌》“意思相对,字数相同”的基本特点,让学生逐渐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学《对韵歌》时,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识字,并在读中感悟,同时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自然现象。

  遗憾的是本次教学设计的内容过多,时间把握不到位,可以在学生了解韵文内容后升华主题——-我们应如何爱护大自然,最后教师总结以此结束本课教学。

一年级语文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篇2

  新的学期,新的任务,我担任一年级的语文及班主任,如何尽心尽力地搞好本职工作,有必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一、 班级概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他们从幼儿园进入了小学的大门,一下子比较难以适应小学生活。尤其是不少学生还保留了许多从幼儿园带来的不良习气,如课间纪律差,上课比较自由,还未懂得小学学习的一些常规要求。同时,由于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幼儿园,所受的教育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抓好常规教育,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虽说都上过幼儿园,接受过一定的教育教学,但有的不够规范,特别是拼音和写字方面,需要进行纠正和辅导。此外,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自主性差,个性强又怕困难。我们应该加以正确引导,多加锻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接轨新课程学习。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汉语拼音。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识字与写字。认识常用汉字xxx个,其中xxx个会写。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 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xxx个,其中会写xxx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是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xx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一年级语文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儿歌内容,激发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老师这儿有个拼音:jiā,谁来拼一拼?

  2、看老师写“家”,同时认识(弯钩)

  3、学生在台上写一个,再指名书空。

  4、给“家”找个朋友;学生扩词练习。

  5、小朋友喜欢自己的家吗?这是个“小家”,我们还有个“大家”呢!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儿歌“家”,你就会明白了。(板书:小、大)读课题。

  二、朗读:

  1、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儿歌,好吗?出示多媒体动画的课文朗读。

  2、你们想读吗?轻轻打开课本大声拼一拼读一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遇到不会的向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请教一下。学生自由朗读。

  3、想读得有进步的请再读一遍。

  4、觉得自己有进步的请举手,想有更大进步的再读一遍,特别把自己读得最棒的一句练一练。

  5、现在觉得自己进步很大的请举手。(读书就应这样,多练才行呀!)谁来读读你最棒的一句给老师和同学听听。

  (1)指名读,让小朋友评。

  (2)指名读,让小朋友跟他比,老师评。

  (3)读得的小朋友跟老师比,小朋友评。

  6、谁试着把整首儿歌读一读。

  7、听老师读读看,配乐并做适当的动作。

  8、同桌自由练习,要求展开想象,加上适当的动作。

  9、指名读。

  10、学生齐练:配乐、做动作,可站着也可坐着,能背。

  三、理解:

  1、读了这么多遍,知道这首儿歌都写了谁的家呀?学生回答老师出示词卡。(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我们)

  2、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老师?

  说话练习:课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

  3、老师这儿有一些词卡,谁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贴词卡。

  4、你们能把他们的家画下来吗?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画一画。

  5、读读你画的一句儿歌,再说说你的画。老师再把画贴在黑板上相对应的地方。

  6、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1)什么叫祖国?

  (2)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大声地齐说一遍,要感到很自豪。

  (3)引导:祖国的风景很美丽,像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小朋友就像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我们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是我们小朋友的大家。

  (4)跟老师有感情地读这句话,再背一遍。

  7、我们每个人要爱自己的小家,更要爱祖国这个大家。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想一想,你还知道谁是谁的家?说话练习:是的家。(回答好的小朋友到讲台前)

  9、把小朋友说的儿歌有顺序地连起来,就编成了一首完整的儿歌了。我们来试试看。讲台前的学生试连,加上动作,配上音乐。

  (附儿歌:大地是石油的家,草原是牛羊的家,高山是绿树的家,大海是轮船的家,天空是云朵的家,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

  四、总结:

  1、小朋友不仅学会了一首儿歌,还能自己学编儿歌表演节目了,真了不起!给自己一个热烈的掌声。

  2、课后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画一画,再编一编儿歌。老师帮小朋友到我们的校刊《星空周刊》上去投稿。

  3、下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生字词。

一年级语文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篇4

  一、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汉字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但是基于是城乡结合部的孩子,孩子的知识面比较窄,见识少,读书也不多。所以,这个学期应努力扩大孩子的识字量和读书量,并在课堂上多运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其体验成功学习所获得的乐趣。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做到认真听、积极想、响亮大,并加强书写上的指导。

  二、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遵循语文教育规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力求发掘文化精品,奉献语言精粹,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想象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仍采用以主体课文为核心,听说读写密切配合的形式构建主题单元。全书共编有十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第一单元,爱国;第二单元,课外生活;第三单元,关心帮助他人;第四单元,自然想象;第五单元,现代科技;第六单元,春天;第七单元,益智;第八单元,可爱的动物;第九单元,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第十单元,自强自立。十个主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

  四、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能按顺序熟练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并初步掌握大写字母。

  3、初步学会用音序查字法。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550个,会写其中的250个字。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顺序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5、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初步掌握识字方法。鼓励学生利用生字和熟字的联系,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方法识记生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阅读

  1、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鼓励学生多阅读,扩大阅读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理解课文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实施措施

  1、 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上好课,做好教学的常规工作。

  2、加强写字指导,不但要写对,更要写好。最好每节课上都让学生写几个字,切实保证写字质量。

  3、倡导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4、重视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处于入学的启蒙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是不可忽视的。

  5、可多介绍一些课外阅读书籍供给学生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空间,让他们发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一年级语文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篇5

  新学期新气象新计划,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教材在更换,以前我所执教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人教版的,而这个学期是我从未接触过的S版,而且又是从来未教过的一年级课本。因此,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要比以往任何一份计划都显得更有份量,更具挑战性,无论是对教材的了解,还是教学方式方法,我都得全新钻研、摸索、探讨。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我爱上学”、“看图说话学拼音”、“识字”、“课文”、“语文百花园”这几部分。

  二、教学目标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

  2、认识常用汉字313个,做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会写116个认识的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能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背诵指定的课文。

  4、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

  5、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态度大方,有礼貌。

  6、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三、注意问题

  1、汉字拼音教学要处理好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识字教学要坚持多读少写的原则。

  3、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要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

  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参与交际的欲 望和兴趣,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

  四、学情分析

  本班孩子虽说经过一年的学前班教育,但我们这里的农村学前班教育毕竟还是只有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教育,所以他们虽然已是一年级学生了,可是对于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习几乎还是空白一片,自制能力、学习管理能力几乎为零。但他们对于新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活泼可爱,好表现自己,也很喜欢打小报告,比如:谁没坐好,谁在玩小东西,谁写错啦等等。因此需要老师耐心、细心地帮助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能较快进入正式、正规的学习。

一年级语文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篇6

  《人有两个宝》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人有两个宝

  (1)认读生字,读题

  (2)“宝”什么意思

  二、初读指导

  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他们呢?书上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1、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这首儿歌共几句话?

  4、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人有哪两个宝?

  (3)出示:双手大脑

  (4)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5)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下节课再学。

  2、学习生字。

  (1)出示:人个大手

  (2)自学生字。看笔顺图,记忆字行、笔顺,分别给他们找个朋友。

  (3)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

  二、精读练习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齐读,注意词儿连读。

  2、学习第二句

  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呢?

  (1)指名读第二句,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

  (2)指导看图,理解“做工”。

  (3)启发看图想象,理解“思考”。

  (4)齐读第二句,我们怎么用好这两件宝?

  3、学习第三句

  (1)指名朗读

  (2)启发学生领会什么是“创造”。

  (3)小结

  (三)看图试背课文

  (四)指导写字。

推荐访问:优缺点 用语 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