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2023年)

时间:2023-03-30 14:4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1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小题。(共18分)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2023年)

《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1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小题。(共18分)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北冥有鱼》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丙]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对[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石壁,五色交辉《答谢中书书》

  C、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D、食之不能尽其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3、[甲]文中所写的“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3分)

  14、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怎样?(3分)

  阅读答案:

  9、D【解析】文章中没有连续、频繁的变换韵脚,只在每小节转换韵脚。

  10、B【解析】A第一个为“成为”,第二个为“雕刻(成)”B都是“颜色”的意思C第一个为“因此,所以”,第二个为“旧的,学过的(知识)”D第一个同“饲”,喂;第二个为名词“食物”

  11、(1)海水运动

  (2)盘旋飞翔

  (3)有时

  (4)怎么

  12、(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13、“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14、伯乐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喻指人才。

  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千里马对伯乐有依赖的关系。没有伯乐的发现和常识,千里马就会被摧残和埋没。

《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2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7、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

  C、是谓大同D、今夕是何年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困于心,衡于虑D、其人舍然大喜

  9、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1分)

  答案:

  7、D

  8、B

  9、(1分)示例:鹏程万里(或示例:九万里风鹏正举)

《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3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9、为文中加“·”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B、 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 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D、 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2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怒而飞 怒:

  (2)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3)志怪者也 志:

  (4)此亦飞之至也 至:

  (5)彼且奚适也 且:

  21、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3分)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分)

  22、庄子笔下的“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请根据原文,写出一个与“鹏”有关的成语。(2分)

  23、结合【乙】文简要分析斥鴳的形象。并说说比起【甲】文中的鹏,你更欣赏哪一种形象?(4分)

  答案:

  19、(3分)B

  20、(5分)(1)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气息,这里指风 (3)记载 (4)极点 (5)将要(每小题 1 分)

  21、

  (1)(3分)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2)(3分)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2、(2分)鹏程万里、鹏抟九天、万*翼等。(写对1个得2分。)

  23、(4分)斥鴳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所以斥鴳目光短浅。

  我更欣赏鹏。只有心怀远大的理想,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走出更美丽的舞步。如果目光短浅,不思进取,那么只能原地踏步,永远领略不到美丽的人生。(4 分)

  【参考译文】【乙】

  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大海,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作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穿越云层,背负青天,这样以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扩展阅读


《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扩展1)

——《北冥有鱼》教案5篇

《北冥有鱼》教案1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2.理解掌握“奚以……为”句式的特点,归纳“志、图、名、置、穷”五个词语的义项。

  3.理清思路,背诵第1段,并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教学重点 归纳五个多义词“志、图、名、置、穷”义项,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教学难点 庄子思想的理解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庄子思想,熟读课文,理清思路,并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今天,我们学习《逍遥游》一课,来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二、庄子及庄子思想简介

  结合注释①教师补充 投影: 庄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属于道家学派。他继承老子顺其自然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无可奈何的叫“命”,不可违离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凭它的摆布。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事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他的人生观很消极,带有浓厚的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三、熟读课文

  1.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2.投影生字难词,通过做练习的形式,来强化掌握。 投影: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1)其 ()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 ()于南冥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

  (6) ()与学鸠笑之曰

  (7)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8)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9)适百里者,宿 ()粮

  (10)小知不及大知()

  (11)斥鴳()笑之曰

  (12)而()征一国者

  (13)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14)彼且恶()乎待哉?学生看课本,查阅工具书,思考,回答。明确:⑴翼 ⑵徙 ⑶ ⑷ ⑸ ⑹蜩 ⑺ ⑻ ⑼舂 ⑽ ⑾ ⑿ ⒀ ⒁

  3.叫3名同学朗读课文,检查掌握字词的情况,如有问题,师生及时纠正。

  4.教师做朗读提示。 第一段:“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要把选择问句的语气读出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句中“且夫”是发语词,读“夫”时可稍拉长一些,“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也”后停顿一下,千万注意,“也”作为语气词应放在上半句尾,即“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下文如有类似情况,朗读方法相同。 第二段,应重读“此小年也”“此大年也”“此小大之辩也”中“小”“大”“辩”。 第三段,“故夫”“若夫”中“夫”作为发语词,朗读方法同第一段“且夫”的“夫”;最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应读得干脆而响亮。

  5.各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标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组其他成员提问,帮助自己解决。教师巡视中可参与小组的活动。

  6.学生齐读课文。

  四、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提问: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那我们看看作者用众多的比喻所描写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呢?) 提问: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要求学生能合书回答。) 明确:“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提问:形体硕大无比的鲲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说?(学生看书思考,合书回答。) 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提问: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提问: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提问:蜩与学鸠怎样嘲笑大鹏南飞,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明确:“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提问: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学生讨论) 明确:照样说明它们也非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教师对第1段稍加点拨,带领学生背第1段。 学生齐背第1段。 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教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换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者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 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第3段。 提问:这一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说明什么? 明确:同样说明两人也还未逍遥。 提问: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适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最后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回顾,归纳写作方法,先破后立,从而明确庄子散文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的特点。 由学生概括、归纳、最后再由教师明确。 齐背第2段,齐读第2、3段。

  五、布置作业

  熟背课文,做练习三。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总结文言知识,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庄子散文风格,并对本课小结。

  [教学步骤]

  一、检查学生熟背课文情况

  1.单独背、齐背

  2.小组比赛

  二、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投影:

  1.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三飡而反

  (2)小知不及大知

  (3)此小大之辩

  (4)而征一国者

  (5)旬有五日

  (6)御六气之辩

  2.特殊句式

  找出下面特殊句式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奚以……为

  答案:

  1.(1)“飡”同“餐” “反”通“返” (2)“知”通“智” (3)辩”通“辨” (4)“而”通“耐” (5)“有”通“又” (7)“辩”通“变”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呢?

  2.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三。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志 例句 出处 释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志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训俭示康》 立志《齐谐》者,志怪者也 《逍遥游》 记述、记载博闻强志 《屈原列传》 记住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 标记、做标记

  (2)名 例句 出处 释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逍遥游》 名称、名字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 命名、起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声名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 说出、指出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 名义

  (3)图 例句 出处 释义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 图谋图穷匕首见 《荆轲刺秦王》 地图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赤壁之战》 谋划、筹划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 《促织》 图画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郑伯克段于鄢》 谋取、设法对付

  (4)置 例句 出处 释义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逍遥游》放上、安放郑人有且置履者 《郑人买履》 购置、添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鸿门宴》放弃、放下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 《王忠肃公翱事》 摆、设

  (5)穷 例句 出处 释义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逍遥游》 尽、止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训俭示康》 生活困难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走到头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 不得志,与“达”相对 三、比较 教师将《秋水》与课文比较,进一步体会庄子散文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等特点。

  四、小结

  同学们,庄子散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斛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机趣横生,确实有它独特的地方,但是,庄子本人所表现出来的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是不可取的,《逍遥游》中的思想,是没落阶级不满现实的一种自我超脱的空想,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他企图以此达到逃避现实、保存自己的目的。我们当代*的青年,应该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勇于面对现实,勇于挑战生活,要去拼、去搏,去创造更好的明天。

《北冥有鱼》教案2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写作思路、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了解庄子的哲学观点,理解文中丰富的想象。

  4、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5、理解庄子“逍遥之游”的境界。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

  2、资料链接

  名句积累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2)小知不及大知

  (3)此小大之辩也(4)旬有五日而后反

  (5)而徵一国(6)御六气之辩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古义:今义:

  (2)众人匹之古义:今义:

  (3)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今义:

  (4)穷发之北古义:今义:

  (5)小年不及大年古义:今义: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

  而御六气之辩

  (2)知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圣人无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词类活用

  (1)而后乃今将图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德合一君/彼于致福者/而征一国者

  二、文言虚词

  1.之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2)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而莫之夭阏者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之二虫又何知

  (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而控于地而已矣

  3、然

  (1)奚以知其然也

  (2)虽然,犹有未树也

  (3)未数数然也

  4.且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彼且恶乎待哉

  (3)且适南冥也

  5.于

  (1)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6.其

  (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其名为鹏

  (3)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2.省略句

  (1)翱翔( )蓬蒿之间(2)且举世誉之而( )不加劝

  (3)众人匹( )之(4)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奚以知其然也(3)彼且奚适也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2)彼且奚适也

  (3)奚以知其然也(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翱翔蓬蒿之间

《北冥有鱼》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难点

  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最有价值的思想。——海德格尔(德国)

  “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林语堂《信仰之旅》

  一说到庄子,我们就会想起“庄生化蝶”的故事,“庄生晓梦迷蝴蝶”,非常富有想象力,非常富有情趣。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并且在高一学习过他的《秋水》,对他的情况和思想有了初步了解,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

  2.庄子简介:约前369-前286著名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

  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候(官名),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文章汪洋恣肆,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3.解题:逍遥自在、逍遥马、逍遥宫、逍遥冠,这些词语应该都与《逍遥游》有关,庄子所谓逍遥游,用课文原话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庄子·天下》讲到庄子的思想时,说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这两句话非常典型地总结了庄子的思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就是《逍遥游》说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也是庄子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即摆脱了一切束缚的绝对自由。

  二、正音、熟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句读、节奏和重音的掌握情况。

  2.明确字音:

  鲲(kūn)鹏抟(tuán)齐谐(xié)坳(ào)堂

  迁徙(xǐ)北冥(mínɡ)夭阏(è)沮(jǔ)丧

  知(zhì)效一官榆枋(fānɡ)斥鴳(yàn)晦朔(shuò)

  决(xuè)起而飞蓬蒿(hāo)翱(áo)翔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之北泠(línɡ)然舂(chōnɡ)米蜩(tiáo)

  数数(shuò)然飡(cān)蟪(huì)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对照注释,理解内容

  1.借助于课文注释和字词典,理解课文内容。

  2.不理解的内容,同桌或前后位可小声讨论。

  3.集中处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提出,学生解答,教师注意引导。

  第二课时

  四、整体感知,掌握主旨

  1.庄子逍遥游的主旨是什么?用课文原话回答。

  明确: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2.作者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一种什么境界?

  明确:现在一般认为,所谓的“逍遥”,就是从一切社会现实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也是主观的“绝对自由”。庄子提出他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是一种“无待”的境界,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是一种摆脱了一切主、客观束缚的绝对的自由。显然,庄子所追求的这种逍遥或自由在社会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庄子认为,人只能通过精神的修养,即无知无欲,保持恬淡宁静的心境,体认人与“道”、人与宇宙万物的一体,这样才可以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3.你对这样的境界有什么看法?

  提倡百家争鸣。

  4.试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明确结构:第一段写不论是鲲鹏还是蜩与学鸠,虽有大小的区别,但都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不是真正的逍遥。

  第二段承接上文,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即小与大的区别。中心意思还是说明,小与大等一切关系都是相对的。

  第三段,指出不论是德才兼备的一般贤人还是更高境界的宋荣子和列子,都还是有所待的,都不是真正的逍遥,并最终指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

  明确论证方法:1.一一列举鲲鹏、蜩与学鸠、朝菌、蟪蛄、冥灵和大椿、斥鷃、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列子虽然有小大之辩,但都有所待,都不是真正的逍遥,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真正的逍遥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因为“彼且恶乎待哉”。这近似于驳论。

  2.鲁迅《拿来主义》的论证方法,先批驳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拿来主义,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3.赏析最后一段。

  ①作者分别列举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列子目的是要说明什么道理?

  ②是将作者列举的形象做一个分类比较。

  在庄子眼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与蜩与学鸠、朝菌、蟪蛄、斥鷃一类。他们“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它们的视野受客观条件限制,“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才导致了它们嘲笑鲲鹏,宋荣子、列子和鲲鹏、冥灵和大椿是一类,通过比较,得出的观点具有说服力,令人闻所未闻,又不容置疑。

  ③作者怎样连接这几部分内容?

  明确:“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虽然,犹有未树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通过这些否定性的句子,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积累文言知识

  1.通假现象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2.虚词、实词

  怒而飞(怒:奋发)志怪者也(志:记载)

  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

  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

  之九万里(之:到……去)之二虫(之:这)

  众人匹之(匹:相比)彼且奚适(奚:哪里)

  是鸟也(是:这)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

  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而后乃今陪风(陪:凭)

  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适百里(适:往)

  以久特闻(特:独)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

  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

  3.词类活用

  (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

  4.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3)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7)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

  5.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6.固定句式

  (1)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2)其……?其……?(表示选择,译为“是……呢?还是……呢?”)

  7.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为既望。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六、赏析语言:探讨鲲鹏的形象

  1.课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来描写鲲、鹏,找出有关语句。

  明确: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粃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鲲鹏是否达到了作者所推崇的“逍遥游”的境界?

  3.鲲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试找出一些诗句。

  明确: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宿云鹏翼落,残月蚌中开。宋之问《早发始兴江至虚氏村作》

  安得瑶池饮残酒,半醉骑下垂天鹏。皮日休《奉和鲁望秋赋有期次韵》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苏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及三千里,组练长趋十万夫。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念奴娇·鸟儿问答》)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七、试比较庄子和孟子、韩非子作品中寓言

  明确:1.孟子、韩非子作品中也多用寓言,如五十步笑百步、守株待兔等。这类寓言多为扩大化的比喻,运用的目的,在于将寓言作为抽象理论的形象例证。庄子寓言则注重以寓言本身来说明观点寄寓思想。

  2.诸子寓言多取材于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和熟知的历史传闻。庄子寓言则善于发挥惊人的想像力,虚构出神奇莫测令人叹为观止的故事,创造出多姿多彩令人瞠目结舌的形象。

  八、小结

  庄子的影响:庄子在诸子百家中是独树一帜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孔子仁爱,孟子仁政,墨子兼爱,法家强国,兵家攻战,都是不离现实生活的,可以称为现实主义。但庄子讲逍遥,讲齐物,却是远离人间烟火,并且行文洒脱,意象新奇,如天马行空,属于百家中的浪漫主义。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他教会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用非功利的眼光观照这个世界,直接影响着后人的思维和创作。特别是那些浪漫主义大师,如李白,李贺,*……郭沫若说:“秦汉以来的一部*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庄子与鲁迅》)从上面这些诗句,可以看出基本上都是脱胎于庄子《逍遥游》的描写。

  九、作业

  课外阅读庄子的作品,写一篇读书心得。

《北冥有鱼》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初步了解鲲、鹏是什么样的动物,了解课文表现了鲲鹏什么样的情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逍遥”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识到要志存高远。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出示PPT: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庄周就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富有想像力。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庄周:

  ppt:庄子名周,战国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北冥有鱼》,《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介绍逍遥游。

  ppt:《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一学生朗读,教师指正读音。

  3、全班同学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

  ppt:

  句子翻译: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

  南冥者,天池也。

  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学生再读课文。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介绍《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5.奔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飘扬?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板书:万物有所待——鹏鸟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6.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7.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既然人的认识有局限,那庞大而神奇的鹏鸟是否也有局限呢?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翻译: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就是这个样子而已。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庄子名言积累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课堂小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激趣导入

  了解庄周,初步感受其风格及地位,解决学生读好的问题,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的"能力,感悟课文主旨,体会句子的妙处,初步感受庄子的儒家思想,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补充认识。

  教学反思

  学生刚刚开始诵读国学,对于庄子更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庄子的哲学学生很难理解。

  经过几次跟读、带读之后,学生能够流利、通顺的朗读,但是断句有困难,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课后作业背诵《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初步了解鲲、鹏是什么样的动物,了解课文表现了鲲鹏什么样的情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逍遥”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识到要志存高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出示PPT: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庄周就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富有想像力。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庄周:

  Ppt:庄子名周,战国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北冥有鱼》,《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介绍逍遥游。

  Ppt:《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一学生朗读,教师指正读音。

  3、全班同学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

  Ppt:

  句子翻译: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

  南冥者,天池也。

  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学生再读课文。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介绍《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5.奔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飘扬?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板书:万物有所待——鹏鸟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6.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7.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既然人的认识有局限,那庞大而神奇的鹏鸟是否也有局限呢?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翻译: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就是这个样子而已。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庄子名言积累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课堂小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激趣导入

  了解庄周,初步感受其风格及地位,解决学生读好的问题,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的能力,感悟课文主旨,体会句子的妙处,初步感受庄子的儒家思想,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补充认识。

  教学反思

  学生刚刚开始诵读国学,对于庄子更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庄子的哲学学生很难理解。

  经过几次跟读、带读之后,学生能够流利、通顺的朗读,但是断句有困难,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课后作业背诵《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扩展2)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3篇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生*思想。

  2、理解文意,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3.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第二篇还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争辩,表现二人的差异。

  2比较法。比较惠子与庄子的思想志趣的不同

  3.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多介绍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了解庄子的生*,思想。课外读庄子的文章,进一步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庄子的故事导入

  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大帅*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

  这个大师就是庄子!2400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

  二、介绍庄子和《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通读课文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他们的语气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是鱼之乐也

  3.翻译句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注意“国”及语序倒的翻译)

  于是鸱得腐鼠: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口赫我邪:”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

  四、理解感悟

  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刍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刍,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结合前一篇试作分析。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五、课外延伸

  1.庄子与惠子的友情

  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好像总是惠子。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德充符》上也说惠子:“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这些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惟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节纪念词上可以看出: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2.美文阅读,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庄子》选段。

  2.查找积累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生*。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2.理解掌握“奚以……为”句式的特点,归纳“志、图、名、置、穷”五个词语的义项。

  3.理清思路,背诵第1段,并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教学重点 归纳五个多义词“志、图、名、置、穷”义项,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教学难点 庄子思想的理解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庄子思想,熟读课文,理清思路,并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今天,我们学习《逍遥游》一课,来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二、庄子及庄子思想简介

  结合注释①教师补充 投影: 庄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属于道家学派。他继承老子顺其自然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无可奈何的叫“命”,不可违离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凭它的摆布。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事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他的人生观很消极,带有浓厚的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三、熟读课文

  1.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2.投影生字难词,通过做练习的形式,来强化掌握。 投影: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1)其 ()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 ()于南冥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

  (6) ()与学鸠笑之曰

  (7)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8)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9)适百里者,宿 ()粮

  (10)小知不及大知()

  (11)斥鴳()笑之曰

  (12)而()征一国者

  (13)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14)彼且恶()乎待哉?学生看课本,查阅工具书,思考,回答。明确:⑴翼 ⑵徙 ⑶ ⑷ ⑸ ⑹蜩 ⑺ ⑻ ⑼舂 ⑽ ⑾ ⑿ ⒀ ⒁

  3.叫3名同学朗读课文,检查掌握字词的情况,如有问题,师生及时纠正。

  4.教师做朗读提示。 第一段:“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要把选择问句的语气读出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句中“且夫”是发语词,读“夫”时可稍拉长一些,“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也”后停顿一下,千万注意,“也”作为语气词应放在上半句尾,即“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下文如有类似情况,朗读方法相同。 第二段,应重读“此小年也”“此大年也”“此小大之辩也”中“小”“大”“辩”。 第三段,“故夫”“若夫”中“夫”作为发语词,朗读方法同第一段“且夫”的“夫”;最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应读得干脆而响亮。

  5.各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标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组其他成员提问,帮助自己解决。教师巡视中可参与小组的活动。

  6.学生齐读课文。

  四、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提问: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那我们看看作者用众多的比喻所描写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呢?) 提问: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要求学生能合书回答。) 明确:“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提问:形体硕大无比的鲲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说?(学生看书思考,合书回答。) 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提问: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提问: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提问:蜩与学鸠怎样嘲笑大鹏南飞,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明确:“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提问: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学生讨论) 明确:照样说明它们也非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教师对第1段稍加点拨,带领学生背第1段。 学生齐背第1段。 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教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换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者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 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第3段。 提问:这一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说明什么? 明确:同样说明两人也还未逍遥。 提问: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适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最后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回顾,归纳写作方法,先破后立,从而明确庄子散文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的特点。 由学生概括、归纳、最后再由教师明确。 齐背第2段,齐读第2、3段。

  五、布置作业

  熟背课文,做练习三。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总结文言知识,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庄子散文风格,并对本课小结。

  [教学步骤]

  一、检查学生熟背课文情况

  1.单独背、齐背

  2.小组比赛

  二、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投影:

  1.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三飡而反

  (2)小知不及大知

  (3)此小大之辩

  (4)而征一国者

  (5)旬有五日

  (6)御六气之辩

  2.特殊句式

  找出下面特殊句式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奚以……为

  答案:

  (1)“飡”同“餐” “反”通“返”

  (2)“知”通“智”

  (3)辩”通“辨”

  (4)“而”通“耐”

  (5)“有”通“又”

  (7)“辩”通“变”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呢?  2.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三。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志 例句 出处 释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志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训俭示康》 立志《齐谐》者,志怪者也 《逍遥游》 记述、记载博闻强志 《屈原列传》 记住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 标记、做标记

  (2)名 例句 出处 释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逍遥游》 名称、名字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 命名、起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声名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 说出、指出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 名义

  (3)图 例句 出处 释义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 图谋图穷匕首见 《荆轲刺秦王》 地图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赤壁之战》 谋划、筹划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 《促织》 图画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郑伯克段于鄢》 谋取、设法对付

  (4)置 例句 出处 释义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逍遥游》放上、安放郑人有且置履者 《郑人买履》 购置、添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鸿门宴》放弃、放下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 《王忠肃公翱事》 摆、设

  (5)穷 例句 出处 释义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逍遥游》 尽、止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训俭示康》 生活困难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走到头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 不得志,与“达”相对 三、比较 教师将《秋水》与课文比较,进一步体会庄子散文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等特点。

  四、小结

  同学们,庄子散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斛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机趣横生,确实有它独特的地方,但是,庄子本人所表现出来的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是不可取的,《逍遥游》中的思想,是没落阶级不满现实的一种自我超脱的空想,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他企图以此达到逃避现实、保存自己的目的。我们当代*的青年,应该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勇于面对现实,勇于挑战生活,要去拼、去搏,去创造更好的明天。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ú)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庄周问老子,老子曰:周即蝴蝶,蝴蝶即周,以明道之为一。

  二、审题辨体

  三、了解作者

  庄子名周,战国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因此,他的思考具有终极意义。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今存33篇。

  4、“逍遥”也写作“消遥”,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四、读文识字:

  1、注意下列划线字的注音:

  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迁徙(xǐ)

  2、听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

  3、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其他同学加以评价。

  5、分组读,再齐读。

  五、理解内容:

  (一)回顾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二)师生共同翻译第一部分。

  (三)学生按照示范,自由翻译,并汇报成果。

  (四)翻译重点语句。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好像天边垂下的云彩。

  2、去以六月息者也。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去了。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

  (五)浅析鲲鹏形象

  1、庄子笔下的鲲鹏有哪些特点?(找出具体的词、句概括)。

  2、庄子笔下的鲲鹏在你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3、这些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可以播放视频,感受一下。

  4、总结庄子笔下鲲鹏的艺术特色。

  ①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自己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野马、尘埃等。

  ②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③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六、后世有没有人承袭他这种创作手法的?

  李白。

  七、课堂小结

  庄子用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给我们讲述了鲲鹏将徙于南冥的故事,那他为什么要创作出这样一个气势宏大的形象呢?他想借鲲鹏传达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

  八、布置作业

  实记重点词语的意思。查找有关“鲲鹏”的诗词。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

  1、基础知识

  2、齐读课文,并指名概述其内容。

  二、探究中心

  (一)深入探讨鲲鹏形象

  1、庄子笔下的鲲鹏要去做什么?它是怎样去的?它为什么要去?

  2、庄子心中的“逍遥”是怎样的?你觉得鲲鹏做到庄子的“逍遥”境界了吗?

  3、“野马”和“尘埃”是否达到了“逍遥”的境界?

  4、鲲鹏到天上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可结合最后两句话分析)。

  5、文章意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6、庄子笔下的“鲲鹏”有什么象征意义?

  7、你觉得庄子所说的“逍遥”之境是指什么?有什么积极意义?

  8、你心中有没有这样一股“风”来束缚你?怎样摆脱束缚?

  三、课堂小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应该感谢先哲给我们留下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儒家思想教会了我们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勇往直前;而道家思想又教会了我们生命的境界是无限的,要自我超越,摆脱现实束缚,畅意于天地遨游。他们在我们人生不同的际遇下,给了我们正确的指导,希望我们可以热爱祖国的文化,传承祖国的文化,在成长中汲取有利的因素,不断完善自己。

  四、布置作业

  读一读苏东坡的诗文,感受他的精神境界。


《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扩展3)

——北冥有鱼教案3篇

北冥有鱼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初步了解鲲、鹏是什么样的动物,了解课文表现了鲲鹏什么样的情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逍遥”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识到要志存高远。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出示PPT: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庄周就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富有想像力。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庄周:

  Ppt:庄子名周,战国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北冥有鱼》,《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介绍逍遥游。

  Ppt:《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一学生朗读,教师指正读音。

  3、全班同学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

  Ppt:

  句子翻译: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

  南冥者,天池也。

  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学生再读课文。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介绍《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5、奔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飘扬?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板书:万物有所待——鹏鸟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6、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7、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既然人的认识有局限,那庞大而神奇的鹏鸟是否也有局限呢?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翻译: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就是这个样子而已。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庄子名言积累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课堂小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激趣导入

  了解庄周,初步感受其风格及地位,解决学生读好的问题,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的能力,感悟课文主旨,体会句子的妙处,初步感受庄子的儒家思想,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补充认识。

  教学反思

  学生刚刚开始诵读国学,对于庄子更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庄子的哲学学生很难理解。

  经过几次跟读、带读之后,学生能够流利、通顺的朗读,但是断句有困难,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课后作业背诵《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教案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ú)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庄周问老子,老子曰:周即蝴蝶,蝴蝶即周,以明道之为一。

  二、审题辨体

  三、了解作者

  庄子名周,战国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因此,他的思考具有终极意义。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今存33篇。

  4、“逍遥”也写作“消遥”,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四、读文识字:

  1、注意下列划线字的注音:

  北冥(míng)2、鲲鹏(kūn)3、抟(tuán)4、迁徙(xǐ)

  2、听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

  3、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其他同学加以评价。

  5、分组读,再齐读。

  五、理解内容

  (一)回顾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二)师生共同翻译第一部分。

  (三)学生按照示范,自由翻译,并汇报成果。

  (四)翻译重点语句。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好像天边垂下的云彩。

  2、去以六月息者也。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去了。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

  (五)浅析鲲鹏形象

  1、庄子笔下的鲲鹏有哪些特点?(找出具体的词、句概括)。

  2、庄子笔下的鲲鹏在你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3、这些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可以播放视频,感受一下。

  4、总结庄子笔下鲲鹏的艺术特色。

  ①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自己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野马、尘埃等。

  ②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③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六、后世有没有人承袭他这种创作手法的?

  李白。

  七、课堂小结

  庄子用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给我们讲述了鲲鹏将徙于南冥的故事,那他为什么要创作出这样一个气势宏大的形象呢?他想借鲲鹏传达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

  八、布置作业

  实记重点词语的意思。查找有关“鲲鹏”的诗词。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

  1、基础知识

  2、齐读课文,并指名概述其内容。

  二、探究中心

  (一)深入探讨鲲鹏形象

  1、庄子笔下的鲲鹏要去做什么?它是怎样去的?它为什么要去?

  2、庄子心中的“逍遥”是怎样的?你觉得鲲鹏做到庄子的“逍遥”境界了吗?

  3、“野马”和“尘埃”是否达到了“逍遥”的境界?

  4、鲲鹏到天上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可结合最后两句话分析)。

  5、文章意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6、庄子笔下的“鲲鹏”有什么象征意义?

  7、你觉得庄子所说的“逍遥”之境是指什么?有什么积极意义?

  8、你心中有没有这样一股“风”来束缚你?怎样摆脱束缚?

  三、拓展延伸

  1、“鲲鹏”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的运用。

  2、庄子笔下的“鲲鹏”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四、理清思路

  五、读读背背

  六、课堂小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应该感谢先哲给我们留下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儒家思想教会了我们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勇往直前;而道家思想又教会了我们生命的境界是无限的,要自我超越,摆脱现实束缚,畅意于天地遨游。他们在我们人生不同的际遇下,给了我们正确的指导,希望我们可以热爱祖国的文化,传承祖国的文化,在成长中汲取有利的因素,不断完善自己。

  七、布置作业

  读一读苏东坡的诗文,感受他的精神境界。

北冥有鱼教案3

  本文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

  《庄子》一书思想和艺术都极具特色,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很难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教参》建议“教学要适可而止,不必求之过深。”、“在关键词的理解上不出现明显错误即可” 、“重点体会作者想象的雄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3、体会大鹏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奇特的想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导入用学过的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读过的《西游记》中的大鹏金翅雕导入。回忆学过的内容,引入庄子创造的经典形象。激发兴趣。

  二、预习检查检查预习的学案卷。明确字音、词意。抽测。核对学案卷,积累文言词语。积累文言词语。

  三、反复诵读一遍知句读,停顿要正确。

  二遍明句义,难句齐疏通。

  三遍分层次,理清文脉络。5反复诵读,停顿正确、读懂课文、理清层次。培养文言语感,读懂课文,理清层次。

  四、体会特色

  导入的内容都脱胎于文中的一句话,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找同学展示一二。根据提示,描绘情景。

  展示、欣赏体会大鹏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奇特的想象。

  进一步把握大鹏的形象朗读,总结大鹏的形象特点。体会大鹏的形象特点。

  六、拓展延伸“大鹏”形象对*文化的影响知识点联结,加深理解。感受《庄子》的魅力。

  七、作业背会全文及注释,完成《阳光学业评价》P122相关内容巩固积累。


《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扩展4)

——《卖炭翁》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卖炭翁》阅读练习及答案1

  (二)阅读《卖炭翁》,完成8—10题。(共5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8、《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表达了。(2分)

  9、“翩翩”一词,本意是轻快洒脱的意思,但在文中则是用来形容宫使 的形象。(1分)

  10、诗中对卖炭老人的肖像、心理、动作描写非常精彩,请你任选一方面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2 分)

  答:

  答案:

  (二)阅读《卖炭翁》(共5分)

  8、 答案要点:

  ①“宫市”掠夺的本质(统治阶层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②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2分)

  9、答案示例:趾高气扬(横冲直撞)(1分)

  10、答案示例:(2分)

  示例一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处的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传神。两鬓花白与“十指黑”的对比,见其年高与劳苦,让人为之心酸。

  示例二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读之催人泪下。

  示例三

  “晓驾炭车辗冰辙”这一动作描写,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颇强,读之如在眼前。

《卖炭翁》阅读练习及答案2

  第二部分(5~21题,5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5~6题。(6分)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干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3分)。

  6.你会在哪些情境下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佳句?(3分)

  答案:

  5.(1)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2)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3)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意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

  6.(1)面对困境时(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3)事情有了转机时

《卖炭翁》阅读练习及答案3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共4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8.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______的悲惨故事。(1分)

  19.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3分)

  答案:

  18.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意思对即可。1分)

  19.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③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


《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扩展5)

——《暮鼓》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暮鼓》阅读练习及答案1

  原文

  暮鼓

  冷清秋

  方老爷子在南京城突然有了去处。

  他在鼓楼附近新认了一门亲戚。姓唐,逢年过节什么的方老爷子总要拎点东西去看望。其实,也不是单逢年过节,隔三差五的方老爷子常去。

  去了,无非也就是熟人见面时常说的那几句老话。说完,就没话了,俩老头都靠在那个旧沙发上晒太阳。有时,方老爷子去了,亲戚正在忙着。方老爷子就自己靠在沙发上,看天,看云,看飞过的鸟,树上落下的叶子。或者干脆弹弹衣襟上的灰,站起来踩跺鞋上的尘。

  对了,忘告诉你了。方老爷子这门亲戚可不是个吃闲饭的。虽说年纪有七十多岁了,但眼不花耳不聋的,不但会剃头刮脸掏耳朵,还会在生意不忙时,撸起袖子,虎虎生风地打一套小洪拳。但最最吸引方老爷子的却是他会吼那种叫人听了连肠子都打颤的秦腔。

  当初,方老爷子就是被这一嗓子给拽了去,再也挪不开脚步。

  原本那天被儿子载去听戏,经过鼓楼附近时,遥遥传来一嗓子,如老汉哭坟般凄凉婉转。方老爷子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不瞌睡了。待第二嗓子透来时,方老爷子说,掉头!掉头!赶紧的!人和人之间向来讲一个缘,也讲究一个巧。那天,这机缘巧合就撞在了一起。

  方老爷子那天坐在理发棚的破沙发上看人家边忙活边唱曲。掌灯时分才想起走。人站起来,却又扭回头,一脸羞色地说我喊你声老哥吧。说完就真的叫了一声老哥哥。紧接着,老陕话羞羞答答就出来了,其实额叫你老哥你也不亏啊,眼看你是要长额几岁的嘛。多了额这个老弟,虽说帮不上甚忙,但是逢晴天黄昏过来谝谝还是可以滴。看对方并不多言语,方老爷子就挥挥手说,不管你认不认,这门亲戚额今儿算是认了。今儿算是摸个门,以后咱常来往哈。

  第二次来的早上,方老爷子一踏进来,将手提袋朝破沙发上一扔,说,看看额给你带啥了。亲戚瞥一眼却不悦。慢腾腾地说,弄这叫啥嘛,来就来吧,礼节还怪大。话虽这么说,后来端起桌上那个紫砂壶还是吱溜溜下去多半壶。

  亲戚忙时,方老爷子就和来理发的那帮工人们唠叨,也不管听不听得懂,爱不爱听。反正只看一支支递过去的烟被对方接了,就拉开了话匣子。方老爷子常常感叹,说,难得我这把老骨头老了老了,还能有这福气。免费理发不说,还能听到乡音听到戏哩。再来,看亲戚在数零碎钞票,方老爷子就打趣,老哥你干脆费费事,收下额这个徒弟如何?

  有时,方老爷子干脆半下午过来,来时揣上自己常喝的烧酒,路上在熟食店包上几样卤味。俩人能从下午直喝到月挂树梢。有时,亲戚也搓着手挽留,说要不……就歇这儿吧?方老爷子却说,你再来个信天游,我踩着你的曲曲儿走。

  就这样,一次次的,听着来,听着去。方老爷子以为可以一辈子。

  可有一天他赶着来时,工棚不见了,简易的理发橱也不见了。仰起头,才发现高楼已经建成了,正在清理周边环境。方老爷子急的见人就拽,很费劲地描述,却没一个人晓得。

  抬头看看那鼓楼还在,暮色渐隐下如燃烧后的碳透着暗光。方老爷子突然很想爬上鼓楼去看看。这想法一出来他就真的站在了鼓楼上。

  爬上去,方老爷子发现世界被分为了两层。街道上喧闹嘈杂,人潮汹涌,车水马龙,霓虹闪烁。仰头,天沉沉的落得很低。

  阅读题及答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说方老爷子在南京鼓楼附近新认了一门亲戚,暗示了他生活的艰辛,孤苦无依。

  B、小说表现方老爷子认亲时的方言描写,意在突出方老爷子的热情亲切和听到久违的秦腔时的激动。

  C、小说第六段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了理发师唱腔的凄凉婉转。

  D、小说综合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肖像等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使得人物形象丰满传神。

  E、“鼓楼还在,暮色渐隐下如燃烧后的碳透着暗光”这段景物描写既照应了标题“暮鼓”,又暗示了小说主题。

  【参考答案】E项3分,B项2分,C项1分。(A项“暗示了他生活的艰辛,孤苦无依”于文无据;C项还有正面描写“遥遥传来一嗓子,如老汉哭坟般凄凉婉转。”D项没有肖像描写。)

  (2)小说在刻画方老爷子形象时,突出了他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①真诚直率。听理发师傅唱秦腔入了迷,就认对方为亲戚。

  ②朴实厚道。经常带酒食去理发棚,散烟给理发的工人。

  ③重情义。隔三差五去看望“亲戚”,理发棚被拆掉后落寞惆怅。

  ④爱听家乡戏,思乡情切。原本被儿子载着去听戏,路过理发棚停下来听秦腔,认来自家乡的理发师傅为亲戚。

  (3)结合全文,谈谈划线部分文字在文中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每点2分,共6分)

  ①刻画人物方面。通过描写方老爷子的心理活动表现他对眼前听戏、能跟“亲戚”聊天解闷生活的满足。

  ②内容方面。表现两人感情的深厚以及方老爷子对家乡戏的痴迷。

  ③情节方面。为下文情节的陡转蓄势(引出下文理发棚被拆,理发师傅不知所踪后方老爷子的失落)

  (4)“暮鼓”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南京鼓楼附近),创设了故事的背景(南京普通市民的生活场景)。

  ②呼应细节。呼应了倒数第二段“抬头看看那鼓楼还在,暮色渐隐下如燃烧后的碳透着暗光”的描写,表现了方老爷子内心的焦灼。

  ③隐喻暗示。“暮鼓”隐喻方老爷子爱听秦腔的爱好和他所喜爱的安闲宁静的生活,但这种生活在现代社会好像渐渐远去。“暮鼓”也寓意着方老爷子那种直率厚道重感情的性格在现代社会显得落寞。

  ④揭示主题。即“人情味浓厚的传统渐渐淡去,自由闲适的生活受到喧嚣嘈杂世界的包围和侵蚀,让人焦灼和压抑。”

  (每点2分,其他答案如“暮鼓”的“暮”字,既指日暮时分,又可以联想到人之暮年等,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扩展6)

——《祝福》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祝福》阅读练习及答案1

  阅读《祝福》选段,完成6—7题。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毕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①”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样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②”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③”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6、下列关于文中划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我”对许多事情比较敏感,每次都能准确预料事情的结局。

  B、“我”对可预料的悲剧结局常心存侥幸,不希望它真的出现。

  C、世事的发展并不顺从“我”的希望,悲剧的结局常常会出现。

  D、“我”看到了祥林嫂的修状,担心她会如我所料,不幸死去。

  7、文中①②③处分别应填入什么标点符号?请说明理由。(6分)

  答案: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6、(2分)A

  7、(6分)参考答案:

  标点符号理由

  ①!,四叔对祥林嫂死在祝福之夜非常愤慨,语气强烈。

  ②?,“我”突闻祥林嫂死讯,感到惊诧,不敢相信。

  ③?,短工对祥林嫂的死因毫不感到意外,使用反问语气,和上文“还不是和祥林嫂?”处一样。

《祝福》阅读练习及答案2

  自己就是一种祝福 [美]威尔·鲍温

  在葡萄园里,当一棵葡萄树开始成熟,便会散发出一种其他葡萄树也能接收到的振动频率、酵素、香气或能量场。这棵葡萄树在向其他葡萄树示意:该是改变、该是成熟的时候了。当你在言语及思想上,都颂扬着自己和他人最崇高、最美好的一面,你只要表露原本的自我,就能向周遭所有人示意,该是改变的时候了。你甚至连试也不必试,就会唤起人们的意识。

  我常常想人类为什么喜欢彼此拥抱。当我们拥抱时,即使只是短暂的刹那,我们的心也会互相曳引,我们会提醒自己:地球上只有一个生命,一个我们共享的生命。

  如果我们不刻意去选择自己要过什么样的人生,就会跟着其他人的脚步混沌度日。我们常跟着其他人随波逐流,却没有发现自己在依样画葫芦。

  我父亲年轻时经营我祖父的一家汽车旅馆,那家旅馆的对面是一家二手车行,而我父亲设法和车行老板达成了一项协议。汽车旅馆晚上的生意若很冷清,我父亲就会去车行,把十几辆车移到旅馆的停车场。不用多久,汽车旅馆就会充满付费的旅客。经过汽车旅馆的人会推论,如果停车场空荡荡的,这家旅馆一定不太好;但要是停车场停满了车辆,经过的人就会觉得这是适合住宿的好地方。我们都会跟着别人走。而现在,你已经成为一个在领导世界走向和*、体谅和富足的人了。

  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我们牧场上嚎叫的那群土狼叫醒。刚开始的嚎叫声起自一只小狼,然后才扩散至整群土狼。很快地,我们的两只狗吉布森和玛奇克也加入了嚎叫的行列。不久,我们邻居的狗也开始嚎叫,最后嚎叫声从四面八方涌来,传遍山谷,附近的狗都加入了。那些土狼制造了正在扩散的涟漪。没一会儿,我又听见嚎叫声从几里外的各处传来,而这一切皆始于一只小土狼。

  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将在你的世界里造成影响力。以往,你的影响力可能都是负面的,因为你可能有抱怨的倾向。如今,你则在为所有人设立乐观的典范、打造更美好的世界。你是人性大洋中的一道涟漪,在世界上引发着回响。

  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

  16.以“自己就是一种幸福”为题,有什么作用?

  17.对父亲年轻经营汽车旅馆的描写似乎与文章主题无关。对此,你怎么看?并说明理由。

  18.分析划线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9.这篇散文文笔精妙,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试谈谈文章带给你的感悟。

  答案:

  16.标题就是本文所要传递的主要思想,为本文的主旨;以陈述句语气表明自己和祝福之间的联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总领全文,贯穿文章内容。

  17.(开放型试题,有理即可)参考:有关;文中对父亲年轻时经营汽车旅馆运用了插叙的手法;对其描写突出照应前文;为下文土狼嚎叫做铺垫。

  18.承上启下(结合文章内容)

  19.感悟(启示):

  1.表露原本的自我、真实的自己胜过言语及思想。

  2.生命是短暂而又美好的,我们要珍爱生命,充分利用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3.自己就是一种幸福,不必随波逐流。

  4.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努力,在人生中树立乐观积极的典范,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祝福》阅读练习及答案3

  三、简答题(本题有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节选自鲁迅《祝福》)

  21.理解第一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2.第二段中反复提到“瑟瑟”的雪声,有什么作用?

  23.请概括文中“我”形象和作用。

  【答案】

  21.(1)这里指摆出庄重的样子。

  (2)表达了对鲁四老爷的嘲讽与批判。

  22.(1)以瑟瑟的雪声反衬(衬托)冬夜的沉寂。

  (2)渲染悲凉的气氛。

  (3)表现了“我”的无奈和无法言说的愤懑之情。

  (4)衬托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烘托主题。

  23.形象:“我”是一个善良、有正义感但又软弱无能,疏于行动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作用:

  (1)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

  (2)“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3)借“我”的感触揭示主旨。

  (4)通过“我”对祥林嫂的情感态度突出祥林嫂的形象。

  【解析】

  【21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要求回答文中的“俨然”的含义,注意结合语境分析其语境义,文中“四叔俨然的陪着”表面看写出四叔摆出庄重的样子;结合文章的内容,对祥林嫂一点也不同情,同时又有许多禁忌,从情感看,表达了对鲁四老爷的嘲讽与批判。

  【2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要求分析多次写“瑟瑟”的雪声的作用,答题时注意从环境描写本身渲染气氛,以及和人物主题的关系角度分析,文中用下雪“瑟瑟”有声,以有声衬托夜晚的沉寂;根据文中的句子“使人更加感得沉寂”可知渲染悲凉的气氛;从人物的角度看,再结合“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可见是为了突出“我”的无奈和无法言说的愤懑以及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进而表现主题。

  【23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我”的形象和作用的能力,分析形象作用结合人物的言行,分析作用,注意从第一人称和结构、人物等角度分析,此题可结合“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分析“我”善良、有正义感但又软弱无能,疏于行动的形象特征;作用首先结合第一人称的作用分析“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借‘我’的感触揭示主旨”;从结构上看,以“我”的见闻叙述故事,“我”是文章的线索;从人物的角度看,借“我”的视角写祥林嫂,突出祥林嫂的形象。


《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扩展7)

——《骆驼祥子》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骆驼祥子》阅读练习及答案1

  (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祥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车轮像阵利庵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稳。拉到了目的地,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著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嚎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奈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阅读题:

  (1)以上两段文字选自*现代著名作家的小说《》(2分)

  (2)A段写祥子意气风发,B段写样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列举三件事)(3分)

  (3)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3分)

  参考答案:

  4.(1)老舍骆驼祥子(每空1分)(说明:有错别字即该空不给分)

  (2)参考示例: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好不容易结了婚,老婆又难产死了;大病几场,原本强壮的身体也垮了(说明:情节大致能说出即可)

  (3)参考示例:1:老舍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如“车厢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亲切自然,俗白易懂,活泼流畅,朗朗上口。

  2:老舍的语言充满感情,细致准确、生动形象。如“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这些心理描写,十分切合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参考示例

  3:老舍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用拟人手法描写车子,把车子写得很有感情,好像成了又一个祥子,也和祥子一样愉快,一样积极,一样强健有力。又如把拉车比为“骑著名马”,十分贴切地表达了祥子拉自己车的感受。

  (说明:引用选文语句1分,分析恰当2分)

《骆驼祥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

  2.(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②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

  ③在买上自己的车以前,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他的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把钱凑够了数,他要过来,买上了那辆新车。“刘四爷,看看我的车!”祥子把新车拉到人和厂去。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我可还得在这儿住,多咱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行!”刘四爷又点了点头。

  ④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想弄个上门女婿。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账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过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而慈善一些。

  (1)本文节选自老舍的代表作:《》

  (2)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3)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以下对选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中的“字号”是指为人的名气、响当当的名号。

  B.从选文第一段可以看出刘四爷是个看重江湖义气、肯热心帮人忙的开明老板。

  C.从选文最后部分对虎妞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她对祥子暗含着不同一般的情愫。

  D.选文具有老舍小说的.鲜明风格之一:善用北京话、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5)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答案:

  2.

  (1)骆驼祥子。

  (2)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诙谐等合理即可。

  (3)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

  (4)B

  (5)有梦想,并肯为之付出不懈努力;勤劳本分;保持本色,真诚自然;讲究干净;脾气好,受人言语。

《骆驼祥子》阅读练习及答案3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的是老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祥子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他来自农村,到旧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最普通的职业——拉洋车,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有过三次买车的经历: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从饭里抠茶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车还没买上,他的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他的命运经历了这样的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⑴ 请简述祥子第三次买车卖车的经历。

  ⑵ 祥子的性格随着命运的多舛(chuǎn,不幸,不顺)而变化:由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与命运抗争的人力车夫变成了一个 ▲ 的人。

  参考答案

  ⑴(2分)示例:祥子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可是好景不长,因为虎妞难产而死,他为了安葬虎妞被迫卖掉了车。

  评分说明:能抓住主要人物与核心情节即可。

  ⑵(2分)麻木颓废、好占便宜、自暴自弃。

  评分说明:能回答两点,意近即可。


《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扩展8)

——孔子求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孔子求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孔子青少年时期的学习分两个阶段:15岁以前上*民学校,15岁以后转入自学。

  古代*民学校,按孟子的说法,夏代名校,商代名序,周代名庠。庠、校都是教育的意思,序,即射,乃就其军事训练而言。这种学校设在*民居住区,每年夏历10月秋收后由当地父老教育未成年子弟,教学内容一般为文化知识和军事训练。孔子家境贫寒,但在母亲支持下,仍能在农闲时入校学习。他后来有能力自学,实得益于此;孔子熟悉射御,懂得军事,这同他小时所受的*民学校教育不无关系。

  古代*民学校又是当地群众议事和*游乐的场所。《左传》襄公31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是他们在此议论朝政的例子。群众*,主要是祭祀活动。《周礼》说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就是指在春、秋二季举行群众性的社祭,并在州序进行乡饮酒礼和乡射礼。男女盛会,济济一堂,杀牲祭飨,载歌载舞,举杯祝酒,气氛热烈。家乡的大型民间礼仪活动对儿时的孔子富有吸引力,《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儿嬉戏,常设俎豆(一种礼器),设礼容。童蒙天真的孔子自然没有想到,他这种模仿*祭祀的儿童游戏,竟成为他以后学习礼仪的起点。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民学校已不能满足孔子的求知欲望。在无法进入贵族子弟大学深造的情况下,孔子决心自学。他在《论语》中回忆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其自学的主要内容即《诗》《书》、礼、乐等。《诗》即《诗经》,《书》即《尚书》,都是孔子在鲁设教的两门课程,因此它们必是孔子设教以前在鲁研读过的。孔子引述过《志》,这也是他熟悉的一种古书;他还提到方策,即板书和简册。这些记载周文王、武王时期政治的板书和简册,自然不止一种,同样为孔子所熟悉。在典籍丰富的鲁国,孔子有可能见到这些读物,并为他所通晓。

  礼,即社会礼仪制度;乐,主要是附于《诗》而用于礼的乐曲。礼和乐均无专书,要了解这方面知识,必须广泛收集、调查和向别人请教。为此,孔子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态度始终如一。涉及的范围也不限于礼乐,还包括神话传说、历史遗闻、民风民俗、天文历法、地理博物等。为考察殷礼,孔子去过宋国。郯国一位国君来访鲁国,孔子听说他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便去向他请教。鲁太庙陈列许多文物古器,鲁国常在此举行各种政治礼仪活动,是了解周鲁史迹和有关典章制度的重要地方,孔子便下功夫到这里考察,每遇不明之处即请教于人。

  孔子还向鲁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他学琴,特别注意领悟乐理乐义,《孔子世家》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弹奏一支名曲,一连弹了十日也不调换别的曲子。师襄子建议他进一步弹别的乐曲,孔子说:我已经熟悉这支曲,但还没有领悟它的技术。过了些时,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这支曲子的技术,可以进一步弹别的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悟它的用意。又过了些时,师襄子说:你已经领悟了它的用意,可以进一步学别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悟它写的人物形象。又过了一些时候,孔子默然有所思,向高远处眺望,说:我可能领悟到这支乐曲所描写的人物形象了。这人长得很黑,高身材,眼睛向上看,好像要统一四方,这不是周文王还能是谁呢师襄子听了十分赞佩,离席再拜行礼,说:这支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在求学道路上,孔子不仅向名人名物学习,更经常、更大量的还是向普通人学习,向他所遇见的一切有识之士和有一技之长的人求教,从他们身上不断获取知识和精神力量。他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反复强调:见贤思齐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种胸怀若谷的好学精神,使孔子汇百川而成大海,其学识远远超过了旧学六艺的范围,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为了体会和掌握学到的知识,他努力做到学思结合而废寝忘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在孔子以前,无自学成名的先例。他是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情况下独自走上自学道路并获得巨大成就的。仅此一点,即可想见其创造力和坚韧精神。(摘编自张秉楠《孔子传》)

  相关链接:

  ①张秉楠同志从1985年开始计划撰写《孔子传》,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写成这本《孔子传》,尽量选择可信的史料,详加考订,试图将孔子的思想融会于其行事与历史环境之中,考核详确,论述明晰,是一部有价值的传记新作。张岱年《序》

  ②孔子之学,非追随时代之风气,志在求业(谋生)而学。若是追随时代,志在求业,此非可谓之志于学。孔子之志于学,乃是一种超越时代,会通古今之学。孔子在十五之幼年,而已于此有所窥见而有志寻求,可谓卓乎不伦矣。钱穆《孔子传》

  《孔子求学》阅读题题目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孔子在*民学校,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学到了一些军事知识,特别是培养了自己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自学打下了基础。

  B.作者认为孔子研读过《诗》《书》《志》等典籍,这是主观臆测,显得武断,不足为信。

  C.孔子在儿时的游戏中即有礼的意识,及长则学礼、问礼、倡导礼,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动荡局势下,他希望社会和个体都能以礼为本,尊崇礼,实行礼。

  D.孔子到鲁太庙考察鲁国的史迹和典章制度,事事都问别人,恰是一种不符合礼的行为表现。

  E.孔子能够通过自学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是因为他善于向名人学习,向名物学习,向普通人学习。

  (2)文本中的第6段文字,在文章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本篇人物传记,在选择和安排材料方面,有哪些特点请联系文本进行简要分析。(6分)

  (4)孔子的求学经历,对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有哪些启发意义请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选取其中四点,分条简要阐释。(8分)

  《孔子求学》阅读题答案

  (1)选C,3分,选A,2分,选E,1分,选B、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①表现孔子的特点。孔子对学习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入到知识和技能的根本。②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③详略结合,以一当十。文章写孔子求学,其它大多是略写,这一段却极其具体,让读者通过它看到孔子求学其它方面的情况,有管窥全豹、见微知著的效果。

  (3)选择材料的特点:①选择古代典籍中的材料。文章选用了《左传》《史记》《周礼》《论语》等典籍中的文字记载,增强了传记材料典型性和真实性。②补充背景材料。如关于古代*民学校教育的背景材料,增强了传记内容的合理性和丰富性。③采用细节材料。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就是典型的细节材料,有了这样的细节材料,增强了传记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安排材料的特点:依时间顺序,先略写孔子15岁以前在*民学校学习的情况,再详写15岁以后自学的情况,详略分明,重点突出。

  (4)启发意义参考:①在学校学习中,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②向名人名物学习,也向普通人学习;③对学习不要浅尝辄止,而要深入到知识和技能的根本;④不要仅仅把学习当作谋生的手段,而要有志向,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⑤坚持自学,学校学习只是求学的一种途径;⑥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⑦不懂就问,随时向他人请教;⑧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学习;⑨阅读经典;⑩学思结合


《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扩展9)

——初中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菁选3篇)

初中北冥有鱼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把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3、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特点。

  难点

  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音资源】《庄子(人物)》。

  有人说:“在诸子百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就是庄子。读《庄子》一书,不仅因为他的文学价值,更多的是因为先生的大智与幽默,书中一个个风趣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先生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许多的启迪”,今天我们学习《庄子》故事两则以“一斑窥豹”来感受庄子的大智与幽默。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他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弟子和后世学者所著。

  《庄子》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善用故事说理,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它“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它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古代哲人中,实在是。”《庄子》因而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可参考【影音资源】《庄子》

  2、读课文,初步感知。

  【精品课件】

  (1)先自读再播放【音频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参考

  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迁徙(xǐ)齐谐(xié)正色邪(yé)

  (2)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成诵。请同学们捧起课本,自主朗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3)借助注释,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初知文章。

  北冥:北海。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海运:海水运动。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息:气息,这里指风。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

  苍苍:深蓝色。

  2、概括主要内容。

  参考:文章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鲲的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的画面及“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景象,表明万物皆所有凭借而不自由,表达自己对绝对自由的渴望。

  可参考【知识总汇】

  三、局部探究

  【精品课件】

  (一)翻译课文,梳理文言知识。

  1、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小组进行翻译接龙,一人一句,要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人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呀,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水花,高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可参考【微课堂】《如何翻译文言文》

  3、组内合作总结重要文言知识并展示,师生点拨补充。

  参考

  (1)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其正色邪“邪”通“耶”,语气词,呢、吗。

  (2)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怪: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南冥者,天池也天:名作形,天然的。

  (3)重点句子。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翻译: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②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翻译:这只鹏鸟呀,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③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翻译: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水花,高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④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翻译: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二)探究文章内容和蕴含的道理。

  播放【影视课文】,听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为什么写鹏鸟?

  参考:鹏鸟是由鲲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作者使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

  2、鲲鹏的形象怎样?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交流

  参考答案: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作者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想象雄奇瑰丽。

  3、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交流

  参考: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小结: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丰富,想象奇特,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这里,他在想象中夸张,极写鲲、鹏之大,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可参考【微教案】《鲲鹏的形象》

  4、大鹏形体硕大,变化神奇,奋飞时气势壮美。它飞往南冥,需要什么条件?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条件?

  参考:大鹏需要“海运”(六月息);野马、尘埃需要“以息相吹”。

  5、本文借鲲鹏和野马、尘埃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皆有所凭借,都是不自由的。

  6、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参考:“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四、总结拓展

  学生个人梳理总结,小组交流。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可参考【微教案】《<庄子>的特色》

  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和启示?和大家分享一下,欢迎有创意的表达和展示。

  五、作业设计

  1、翻译课文,准确解释重点字词。

  2、背诵默写课文。

  可参考【背诵指导】

  六、板书设计

  北冥有鱼

  庄子

  鲲凭借

  南海——有所凭借(不自由)→追求自由

  鹏六月息

初中北冥有鱼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2.理解掌握“奚以……为”句式的特点,归纳“志、图、名、置、穷”五个词语的义项。

  3.理清思路,背诵第1段,并理解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重点

  归纳五个多义词“志、图、名、置、穷”义项,理解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难点

  庄子思想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庄子思想,熟读课文,理清思路,并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今天,我们学习《逍遥游》一课,来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二、庄子及庄子思想简介

  结合注释①教师补充

  投影:

  庄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属于道家学派。他继承老子顺其自然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无可奈何的叫“命”,不可违离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凭它的摆布。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事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他的人生观很消极,带有浓厚的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三、熟读课文

  1.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2.投影生字难词,通过做练习的形式,来强化掌握。

  投影: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1)其()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于南冥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

  (6)()与学鸠笑之曰

  (7)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8)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9)适百里者,宿()粮

  (10)小知不及大知()

  (11)斥鴳()笑之曰

  (12)而()征一国者

  (13)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14)彼且恶()乎待哉?

  学生看课本,查阅工具书,思考,回答。

  明确:⑴翼⑵徙⑶⑷⑸⑹蜩⑺

  ⑻⑼舂⑽⑾⑿⒀⒁

  3.叫3名同学朗读课文,检查掌握字词的情况,如有问题,师生及时纠正。

  4.教师做朗读提示。

  第一段:“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要把选择问句的语气读出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句中“且夫”是发语词,读“夫”时可稍拉长一些,“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也”后停顿一下,千万注意,“也”作为语气词应放在上半句尾,即“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下文如有类似情况,朗读方法相同。

  第二段,应重读“此小年也”“此大年也”“此小大之辩也”中“小”“大”“辩”。

  第三段,“故夫”“若夫”中“夫”作为发语词,朗读方法同第一段“且夫”的“夫”;最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应读得干脆而响亮。

  5.各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标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组其他成员提问,帮助自己解决。教师巡视中可参与小组的活动。

  6.学生齐读课文。

  四、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提问: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那我们看看作者用众多的比喻所描写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呢?)

  提问: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要求学生能合书回答。)

  明确:“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提问:形体硕大无比的鲲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说?(学生看书思考,合书回答。)

  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提问: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提问: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提问:蜩与学鸠怎样嘲笑大鹏南飞,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明确:“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提问: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学生讨论)

  明确:照样说明它们也非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教师对第1段稍加点拨,带领学生背第1段。

  学生齐背第1段。

  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第3段。

  提问:这一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说明什么?

  明确:同样说明两人也还未逍遥。

  提问: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适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最后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回顾,归纳写作方法,先破后立,从而明确庄子散文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的特点。

  由学生概括、归纳、最后再由教师明确。

  齐背第2段,齐读第2、3段。

  五、布置作业

  熟背课文,做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文言知识,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庄子散文风格,并对本课小结。

  [教学步骤]一、检查学生熟背课文情况

  1.单独背、齐背

  2.小组比赛

  二、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投影:

  1.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三飡而反(2)小知不及大知(3)此小大之辩(4)而征一国者(5)旬有五日(6)御六气之辩

  2.特殊句式

  找出下面特殊句式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奚以……为

  答案:1。(1)“飡”同“餐”“反”通“返”(2)“知”通“智”(3)辩”通“辨”(4)“而”通“耐”(5)“有”通“又”(7)“辩”通“变”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呢?

  3.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三。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志

  例句

  出处

  释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志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训俭示康》

  立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逍遥游》

  记述、记载

  博闻强志

  《屈原列传》

  记住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

  标记、做标记

  (2)名

  例句

  出处

  释义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逍遥游》

  名称、名字

  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

  命名、起名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声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

  说出、指出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

  名义

  (3)图

  例句

  出处

  释义

  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

  图谋

  图穷匕首见

  《荆轲刺秦王》

  地图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赤壁之战》

  谋划、筹划

  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

  《促织》

  图画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郑伯克段于鄢》

  谋取、设法对付

  (4)置

  例句

  出处

  释义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逍遥游》

  放上、安放

  郑人有且置履者

  《郑人买履》

  购置、添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鸿门宴》

  放弃、放下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

  《王忠肃公翱事》

  摆、设

  (5)穷

  例句

  出处

  释义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逍遥游》

  尽、止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训俭示康》

  生活困难

  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走到头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孟子·尽心上》

  不得志,与“达”相对

  三、比较

  教师将《秋水》与课文比较,进一步体会庄子散文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等特点。

  四、小结

  同学们,庄子散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斛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机趣横生,确实有它独特的地方,但是,庄子本人所表现出来的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是不可取的,《逍遥游》中的思想,是没落阶级不满现实的一种自我超脱的空想,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他企图以此达到逃避现实、保存自己的目的。我们当代*的青年,应该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勇于面对现实,勇于挑战生活,要去拼、去搏,去创造更好的明天。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短文,说说你对庄子《逍遥游》中“无所待”思想的认识。

初中北冥有鱼教学设计3

  一、设计思想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的代表作,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观——“无待”之境,这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庄子的散文,主要表现手法是寓言。《逍遥游》大量地运用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在生动的想象中。因此学习本文应以此为突破口。同时,本文中比喻之奇特,联想之丰富,意象之变幻,文字之跳跃,这也是学习的一个重点。

  阅读《逍遥游》时,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所以课前安排预习,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读通课文。并让学习小组有选择地制作课件,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具备初步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学习文言文时,多数学生懂得借助工具书去疏通文字。但总的来说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及对古代文化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讨论。

  五、教学重点

  1.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庄子思想、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难点

  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

  八、教学用时:

  两课时

  九、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

  (二)听录音,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识记

  鲲(kūn)鹏抟(tuán)齐谐(xié)坳(ào)堂

  迁徙(xǐ)北冥(mínɡ)夭阏(è)沮(jǔ)丧

  榆枋(fānɡ)斥鴳(yàn)舂(chōnɡ)米晦朔(shu)

  泠(línɡ)然蓬蒿(hāo)翱(áo)翔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之北知(zhì)效一官决(xuè)起而飞

  数数(shu)然飡(cān)蟪(huì)蜩(tiáo)

  2、通假现象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3、虚词、实词

  怒而飞(怒:奋发)志怪者也(志:记载)

  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

  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

  之九万里(之:到……去)之二虫(之:这)

  众人匹之(匹:相比)彼且奚适(奚:哪里)

  是鸟也(是:这)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

  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而后乃今陪风(陪:凭)

  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适百里(适:往)

  以久特闻(特:独)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

  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

  4、词类活用

  (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

  5、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3)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7)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

  6、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7、固定句式

  (1)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2)其……?其……?(表示选择,译为“是……呢?还是……呢?”)

  8、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为既望。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三)理解文章内容。

  1、小组讨论:文中写了几次“笑”?各笑什么?

  2、学生找出并回答。

  明确:写了三次“笑”:蜩与学鸠笑之、斥鴳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

  3、理解三“笑”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明确: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第三个“之”所指的对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4、朗读第四、六、七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1)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

  (2)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为什么?

  (3)斥鴳为什么笑鲲鹏呢?作者对斥鴳的“笑”是什么态度?

  (4)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又怎样?

  5、老师小结:蜩与学鸠嘲笑鲲鹏是因为它们不理解鲲鹏的远大志向。对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作者都持否定态度,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文中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这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笑!本文可以说是:庄子“笑”万物!

  6、问: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明确: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

  7、问:哪种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为什么?

  明确:“至人、神人、圣人”,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四)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

  1、学生展示课件(课前准备:提示学生从选材、修辞等方面分析,以免学生无从下手)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看法并汇报成果。

  3、师生共同归纳文章的艺术特色。

  (1)看奇特的描写

  文中的描写奇妙莫测,运用了生动的寓言故事。如“大鹏徙南冥”的寓言,对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夸张描写,创造出了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象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象了。蜩与学鸠、斥鴳的两则寓言故事,庄子则以拟人手法,寥寥数语,将其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几则寓言故事,善于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虚构出了神奇莫测、叹为观止的故事,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形象。

  (2)探大胆的想象

  文中的想象不仅体现在具体形象的描写上,更主要的表现在整个文章的构思上,那“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鸟的雄伟,那“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的长寿,固然令人咋舌,但更令人神往的却是庄子用来说明观点的奇特的事物、奇特的境界和奇特的用意上。他极写鹏之大、椿之寿,一则造成一种声势,一种氛围,引人入胜;二则形成一种对比,一种暗示——以鹏之大暗示人之小,以椿之长寿暗示人生之短暂。大鹏乘风而飞尚且要有所待,人生的不自由不言而喻。重负之下,立言、立功、立德、立名还有什么意义,争名夺利根本没有价值,而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无己”“无功”“无名”。

  (3)析隐蔽的情感

  庄子看透了人间的沉浊肮脏,沉溺于纯洁无瑕的幻想王国中,否定了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世人,醉心于动物、植物与神仙的世界里。为此,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写虚的、空的、幻想的、非人世的"事物,似乎做到了“无己”,但是,在虚幻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那就是作者深深的苦闷,对人世间的绝望,追求逍遥却无法摆脱人生的羁绊。他把“至人”的境界写得那样不可企及,其实不正隐约露出他追求逍遥而不可得的苦恼、失望吗?他虽然提出“无己”,物我不分,却发自内心地认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由此可见他对智慧的重视,对生命的热爱。

  (五)总结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文章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难怪鲁迅先生会说:“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那怎样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逍遥?庄子的“逍遥”其内涵指的又是什么?这种思想对后世又有什么影响?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在前一节课理解《逍遥游》的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逍遥游”深刻的内涵及分析庄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入:马叙伦曾经说过:“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足见《逍遥游》之魅力。很多同学们对《逍遥游》都有种“敬而远之”的心理,为什么呢?我想首先就在于被字词难倒、“吓”倒。

  (二)巩固复习(提示学生归纳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1、一词多义

  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

  《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自名秦罗敷(名词作动词,命名)

  圣人无名(名词,名望)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形容词,穷尽)

  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走到尽头)

  2、虚词用法:

  其:①代词其翼若垂天之云(代“鲲”译为“它”)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代“水”)

  彼其于世(代词,代“宋荣子”)

  ②助词不知其几千里也(句中表舒缓语气)

  ③连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

  而:①连词,表顺承化而为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连词,表修饰关系怒而飞、夫列子御风而行

  ③连词,表并列关系水浅而舟大也、而彼且奚适也

  ④连词,表转折关系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⑤连词,表因果关系,译为“因而”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⑥连词,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御六气之辩

  ⑦通假字,通“能”而征一国者

  之:①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之积也不厚

  ②助词,“的”穷发之北、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③代词而莫之夭阏者(代“鹏”)

  ④指示代词之二虫又何知(指代“此”“这”)

  ⑤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三)精彩句子鉴赏

  1、老师示范:

  (四)探讨“逍遥游”深刻的内涵

  从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庄子认为只有“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那如何理解庄子的“逍遥”呢?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呢?

  1、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2、分组讨论:对“逍遥游”的理解

  (1)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①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看法。②教师在学生意见的表述后,加以深化。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又义正辞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

  ③学生思考并明确: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2)作者所谓的“逍遥游”指的是什么呢?你又是如何看的呢?(学生可以根据前面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从大鹏形象的探求中得到点启示;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3、教师明确:作者所谓的“逍遥游”指的是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人应该有精神自由、个性*的追求,这些都是庄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而对于庄子思想中的虚无主义、绝对自由以及遁世避患等消极因素,我们则应当摈弃。作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同学们应该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推荐访问:答案 阅读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1 《北冥有鱼》阅读理解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