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结合实际(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结合实际, 论述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在学生问题处理中的应用。
青少年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处于这个时期的人群主要是集中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在校学习的学生。
青少年时期是每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 是我们的心理基本成形的时期, 同时也同时它也是一个变化巨大, 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
那么, 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 进行自我教育, 和心理素质教育这个任务很大一部分落在了初中和高中的老师的肩上了。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在躯体和心理方面呈现快速的发展的趋势,而基本特征是:
矛盾动荡。
不过具体到不同的时段的心理特点还是不一样的。
初一的学生是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学生, 所以这个时段的学生的心理其实和小学生的心理很相似:
孩子气。
常常是上一刻才吵过架的两个人, 下一刻就好像没有发生过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似的, 又开心的在一起做作业, 玩游戏了。
同时, 由于初中的课程与小学的课程的不同,他们对初中的新生活有着浓烈的好奇心和新奇感, 表现欲也很强。同时还处于 “异性疏远期”。所以, 我认为这个时期的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
即可以安排男女生同桌或者是男女生穿插着坐, 以达到保持课堂里良好的纪律。
同时, 在课堂里时常对一些在学习或者纪律方面表现良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初二的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进一步成熟, 男女生的关系已经是转变为 “异性疏远期”和 “异性亲近期” 的过渡时期。
此时的他们开始表现对异性的感兴趣, 有接近异性的的倾向和愿望, 有表面疏远而内心又很爱慕的矛盾心理。此时在男女生之间经常会有一些恶作剧:如果班里的座位是一排男生一排女生穿插着的, 一般情况下坐在后排的男同学经常喜欢在前一排的女生的后背贴上一些恶作剧的纸条, 故意惹前排的女生生气。
意志方面表现在依赖性减少, 所以此时的学生常有着一种“叛逆” 的心理, 行为上总是有意或者是无意的与父母或者是老师对着干, 想要以此来显示“我已经不是小孩子”。
智能发展方面:
观察力敏锐, 想象力丰富。
可是, 初二的学生已经没有了刚进入初中时的新奇感, 也没有初三学生的升中考的压力。
所以, 此时的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 惰性比较强, 学习的效率也比较低。
结果成绩不理想, 就逐渐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情绪的起伏也较大, 而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差。
这个时期的老师可以利用这个时期学生的特殊的心理采取一些方法:
像在课堂上将男女学生分为两组进行答题或者是其他的比赛。
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 老师, 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该时不时地开展一些主题班会, 来帮助学生消除异性交往的神秘与尴尬, 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男女同学之间正确的交往方式, 学会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并且让成绩优秀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或者组成学习学习小组。
初三的学生由于升中考的压力和青春期的特点, 情绪不稳定, 心情浮躁, 时常有失落感,考前焦虑, 缺乏自信。
尤其是优秀的学生和差等生。
那些处于中等的学生因为觉得自己虽然没有优秀生那么厉害, 但是自己也不是那些最差的, 就认为一流的高中就不必考虑了, 而上一般的高中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 那些优秀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而觉得如果不能考上一流的高中, 自己会觉得没面子, 而且父母也如此。
所以, 此时的优秀的学生的内心的压力非常的大, 结果在考试中就出现了思路堵塞, 不灵活, 平时会做的题目也不会做了的现象。
而成绩差的学生在此时, 认为反正自己是没有可能考上高中了, 就自暴自弃, 破罐子破摔。
此时的老师, 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往年的高校的录取的分数线, 分析今年的中考的大致情况,尽量淡化“中考决定人生” 的念头, 让学生明白读书并非是唯一的出路, 平时也常举办一些关于“如何解压” 的主题班会, 教给学生一些放松心情的方法。
高中阶段的学生与初中阶段的学生又有所不同。
高一的学生——这个刚刚经历了中考的淘汰赛, 从初中来到高中的学生们大部分都是在初中的学校里学习比较好的学生。
否则, 也难以从中考的中存留下来。
可是不同的初中的水平高低不一, 而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 经过了中考的遴选, 走到一起的都是比较有实力的,
他们在自己的内心里都保持着自己在初中时的心理定位, 是班级乃至学校的佼佼者, 是老师们的关注对象, 是同学们的仰慕对象。
然而, 这个时期的学生有又大部分都是第一次离开家的孩子, 到了新的环境, 强强相遇, 他们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这个时候他们既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又要适应身边有学习比自己更为厉害的高手。
而且, 高中的知识和初中的知识有比较大的区别, 是一个质的飞跃, 而且高中的老师的教学方式较初中的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 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方面也感到有些不适应。
那么这个时候的老师的主要工作, 我认为应该是帮助这些学生们尽快的适应新的环境, 主动亲近学生, 让学生不会感受到因为离开了家庭而感到孤单。由于这个时候的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较初中有了进一步的加强, 所以老师们可以在平时的上课中时不时地让学生意识到, 离开家庭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是独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同时, 在平时的授课中尽可能由浅入深, 最好是能够在初中的知识中找到切合点, 并不时对向学生分析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的区别, 及相应的学习方法。
而高二的学生就如同初二的学生一样:
没有高一新进入学校的新鲜感, 有没有高三那种高考的压力。
学习上处在一个“断层期”:
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 这个阶段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
一旦遇到挫折, 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 就会自我怀疑, 产生焦虑。
有调查显示:
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 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退步比较严重。
所以, 这个阶段的老师的主要的工作除了把功课教好之外,还要像初二的老师一样, 要时常监督学生的学习, 并培养学生的自信, 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目标。
这时, 老师可以在平时的班会课上, 通过给学生看一些励志的影片或者是讲座, 让学生自己从中领悟到目标的重要性, 从而建立自己的目标,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的独立心理进一步增强了, 如果只是老师以长者得身份对他们进行说教的话, 他们会从心理上排斥, 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基本上有了自己的判断的能力,基本上能过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
所以, 让学生自己从影片中去领悟会比老师的枯燥的说教有效的多。
高二的学生刚升入高三时, 可能还不能够进入备考的状态, 仍旧是高二那种不紧不慢的懒散的学习态度, 而在随着高考的日渐的临近, 心理的压力则会越来越大。
那么这个时段的老师, 在他们刚刚就读高三时就应该有意的制造一定的压力, 让学生能够尽快的进入高考的备考状态, 像是设置“愿望树” 专栏, 让学生把自己的对高考的期望贴出来; 黑板报的主题是“迎战高考, 奋力拼搏”; 同时还每天更换“距离会考(一模、 高考)
**天” 的提示牌。而在高考临近, 尤其是二模之后, 老师则应该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了。
因为随着高考脚步的临近, 学生的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所以此时, 老师就应该通过一些方法来缓解他们的压力。
对于一些心理压力特别大的学生, 可以采用单独和学生聊天的方式, 像朋友一样的聊天, 针对他们他们的实际情况来给予相对比较中肯的建议和指导。
或者是通过举办一些活动, 来帮助全班的学生来调节心理的压力, 像是体育比赛、 唱歌比赛等活动。
总而言之, 对于教导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的老师们应该针对不同时期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既能够学号科学文化知识, 又能够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