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听课学*结1 近期,教育局组织我们在县第三实验小学听了我县两位骨干教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语文听课学*结,菁选五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听课学*结1
近期,教育局组织我们在县第三实验小学听了我县两位骨干教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译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董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董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董老师教学《翠鸟》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察图画,一边听老师介绍,那自然亲切、简洁准确、声情并茂的语言把学生的思绪带进了整篇课文的情节之中、大家都仿佛看到了一只美丽、可爱的小翠鸟。
二、自读感悟,寓教于乐的新式课堂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焦老师所执教的《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教学中,焦老师让学生通过自读边读边想,将桂林山水的"静、清、绿"的特点完整地展现给大家。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焦老师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教法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理念,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中,两位老师为突出课文的重点,突破本课的难点都运用了朗读感悟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比如:焦老师在教学"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时,让学生合作探究,找出相关的句子,再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作出总结:"奇、秀、险"。最后再让学生读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朗读成为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极力倡导的。焦老师通过让学生在读中层层加深,层层提高,加深后再读,再体验,在品味中体现人文性,让学生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
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两位老师也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只是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方面有所欠缺。
向两位老师学习之后,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当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文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慢慢地培养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使自己的语文教学不断地充实。
总之,这次听课,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提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使自己在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成长。
语文听课学*结2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我校的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期间聆听了十几位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老师们广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投入,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思维的碰撞,心灵的沟通,智慧的启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从每个老师身上都学到了受益匪浅的东西。满洪贞老师上课总是面带微笑;李俊萍老师认真负责、组织课堂有条不紊;杨静、孟海霞两位老师课堂活力四射;张隽老师的学生听话守纪律,课堂氛围非常好;吴士英老师语态兢兢业业、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李宝亮老师解读文本总有独到之处;王耐东主任深入挖掘教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片面追求人文性,使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这些趋势都值得我们警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
一、根据课文特点,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度"
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曾说过:"语文教学如何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起来,这的确很难,关键是个度的问题,所以我强调的是*衡。人文性与工具性要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对两位专家的话感触颇深,犹如茅塞顿开。是呀,回顾我们所教的一篇篇文章中,体现工具特点的是结构、语言及技巧,体现人文特点的是内容,主旨。有的文章语言隽永,有的文章内容深邃,前者可侧重于工具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后者可侧重于人文性,谈谈内涵的丰富。
二、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彼此促进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书不充分的现象。学生读了书,但并没有时间将课文所表达的形象、意象、情境、意境在头脑里"活"起来,没有足够的时间"过电影",更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下来涵咏品味,就匆匆让学生去谈感受。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只有通过充分的读,学生才能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从而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思想,体会文本情感,认识文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所有这些唯读为重。因为读是对文本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最直接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形象最具活力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能最有效地促进理解,促进感悟,并反之以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形式把这种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如果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就会读得很符合其情感,反之,就会背离了文章的基本情感。
其次,教师要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要长文短教,抓住重点段落,找准生发感受的语言点,这需要老师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抓住这个语言点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三、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课标》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简单一点,这句话就是说:"要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实践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牢记课标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师必须还原语文的本来面目,让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重新走上朴实、扎实、真实的轨道上,在继承传统时,也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尽量以"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减少非语文手段的运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理念,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听课学*结3
10月27——29日三天时间,我在禹城观摩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语文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每一堂课都是具有学习意义,但都各有特色。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观摩学习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还给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要达到这一步,学生应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老师讲解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靠阅读读懂、品析文章,可以形成自己的.能力,如果靠老师讲解分析那永远是接受现成的分析成品,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在这次语文课堂上,都将阅读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读书通常做了如下安排:
1、观其大意,谓之粗读,只要求将课文读通,了解其大意,
2、参照有关注释和有关资料,细嚼慢咽,谓之细读,可提出疑难,请求解决。
3、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品析美句美词,
4、细赏其文理构思,享受美文,谓之美读(或范读),通过这四步既发挥了学生的客观主动性,又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名字多样"温馨提示",如王晓林老师在执教《五柳先生》品读课文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括号中是这样提示的:(提示:如性格、爱好、生活状况、人生追求……)。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个别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三、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
我对张士诚老师印象深刻,在他的课堂上,我发现他非常擅长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幽默。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泼的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欢乐愉悦,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深深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四、浮华已随风飘去去,课堂本色显朴实。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执教的观摩课都比较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但有用的很有分寸。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张简单的幻灯片或言简意赅的问题、扎实的读书练习所代替,真正还原了课堂本色。
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
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不仅是某个环节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课堂及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这次活动中,老师几乎运用了及时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等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如陈万泰老师在读完《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歌时,有一名学生读的非常好,陈老师用语言激励,更重要的是,当他用手掌抚摸在孩子的肩膀上时,那股力量应是无比的莫大,我想,这个孩子一生会记住的!
六、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游刃有余。
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它既不是某些教师的特权,也不是个别老师的天赋,他是教师成其为教师的基本资格。可以说,这次语文教学能手评比活动中,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都比较的深厚,例如王晓林老师,她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课堂上通过讲授五柳先生,做到分析文本,又将先生的品格、嗜好誉为一棵大树的形象,首尾呼应,直观生动。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对此我也仔细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还应需加强,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方法应须改进,尽可能的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听课学*结4
近期,教育局组织我们在县第三实验小学听了我县两位骨干教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译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董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董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董老师教学《翠鸟》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察图画,一边听老师介绍,那自然亲切、简洁准确、声情并茂的语言把学生的思绪带进了整篇课文的情节之中、大家都仿佛看到了一只美丽、可爱的小翠鸟。
二、自读感悟,寓教于乐的新式课堂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焦老师所执教的《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教学中,焦老师让学生通过自读边读边想,将桂林山水的“静、清、绿”的特点完整地展现给大家。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焦老师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教法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理念,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中,两位老师为突出课文的重点,突破本课的难点都运用了朗读感悟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比如:焦老师在教学“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时,让学生合作探究,找出相关的句子,再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作出总结:“奇、秀、险”。最后再让学生读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朗读成为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极力倡导的。焦老师通过让学生在读中层层加深,层层提高,加深后再读,再体验,在品味中体现人文性,让学生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
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两位老师也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只是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方面有所欠缺。
向两位老师学习之后,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当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文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慢慢地培养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使自己的语文教学不断地充实。
总之,这次听课,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提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使自己在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成长。
语文听课学*结5
10月27——29日三天时间,我在禹城观摩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语文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每一堂课都是具有学习意义,但都各有特色。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观摩学习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还给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要达到这一步,学生应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老师讲解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靠阅读读懂、品析文章,可以形成自己的能力,如果靠老师讲解分析那永远是接受现成的分析成品,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在这次语文课堂上,都将阅读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读书通常做了如下安排:
1、观其大意,谓之粗读,只要求将课文读通,了解其大意,
2、参照有关注释和有关资料,细嚼慢咽,谓之细读,可提出疑难,请求解决。
3、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品析美句美词,
4、细赏其文理构思,享受美文,谓之美读(或范读),通过这四步既发挥了学生的客观主动性,又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名字多样"温馨提示",如王晓林老师在执教《五柳先生》品读课文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括号中是这样提示的:(提示:如性格、爱好、生活状况、人生追求……)。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个别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三、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
我对张士诚老师印象深刻,在他的课堂上,我发现他非常擅长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幽默。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泼的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欢乐愉悦,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深深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四、浮华已随风飘去去,课堂本色显朴实。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执教的观摩课都比较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但有用的很有分寸。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张简单的幻灯片或言简意赅的问题、扎实的读书练习所代替,真正还原了课堂本色。
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
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不仅是某个环节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课堂及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这次活动中,老师几乎运用了及时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等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如陈万泰老师在读完《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歌时,有一名学生读的非常好,陈老师用语言激励,更重要的是,当他用手掌抚摸在孩子的肩膀上时,那股力量应是无比的莫大,我想,这个孩子一生会记住的!
六、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游刃有余。
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它既不是某些教师的特权,也不是个别老师的天赋,他是教师成其为教师的基本资格。可以说,这次语文教学能手评比活动中,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都比较的深厚,例如王晓林老师,她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课堂上通过讲授五柳先生,做到分析文本,又将先生的品格、嗜好誉为一棵大树的形象,首尾呼应,直观生动。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对此我也仔细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还应需加强,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方法应须改进,尽可能的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