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情感意蕴(全文完整)

时间:2022-07-03 18:2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情感意蕴(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情感意蕴(全文完整)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情感意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0 100 周年·党史要论】

  情感是特定历史、文化和社会的产物,既可作用于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可作用于国家、民族、政党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经过百年历史积淀而成的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意蕴,包括对历史的珍视之情、对人民的敬重之情、对国家的挚爱之情、对民族的自豪之情和对世界的奉献之情,等等。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情感意蕴,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气质,建构了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形象,也从一个侧面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珍视历史之情

  对待历史的态度如何,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基于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并通过纪念活动缅怀历史,强化历史记忆,展现了对历史的珍视之情。

  现实由历史发展而来,历史是现实之源,现实是历史的缩影,不理解历史就难以把握现实。毛泽东同志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强调历史发展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基于历史对现实的借鉴、启迪作用,邓小平同志强调:

 “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这些表达诠释了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彰显了历史的当代价值。

  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应当顺应历史发展规律,而无法左右历史发展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这种对历史规律的尊重和对历史价值的肯定,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珍视历史之情。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立、各地纪念场馆的建造,逢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而举行的庆祝活动,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红军长征、抗美援朝而举行的纪念活动,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隆重举行仪式,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英烈等的纪念……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珍视历史之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切怀念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革命烈士和近代以来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顽强奋斗的所有仁人志士,正是珍视历史之情的深刻表达。

 敬重人民之情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历史经验与实践体验,表达了对人民力量的肯定、对人民利益的推崇,确立了党的初心使命和党的宗旨,体现了对人民的敬重之情。

  如何认识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决定了一个政党对待人民的态度和感情。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对人民在历史发展、社会变革过程中地位、作用的充分肯定,表达了对人民力量的尊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国近代以来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都是由人民书写的历史。人民的力量源于人民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这是对人民形象的整体建构,表达了对人民品格、人民禀赋的赞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表达,也是对人民力量、人民作用的充分肯定。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要赢得人民的支持,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将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作为评价共产党人言论行动的标准,充分体现了对人民利益的尊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需要日益多

 样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正努力通过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这既是对人民美好生活诉求的关心,也是对人民利益的尊重。

  基于对人民力量、人民利益的尊重,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方法,要求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密切联系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吸收人民的实践智慧,并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关心人民生活。这些行为要求,同样饱含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敬重之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要守住人民的心,为人民谋幸福、关心人民的疾苦是前提和基础。

 挚爱国家之情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忧虑、对国家繁荣富强的向往、对国家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展现了对国家的挚爱之情,可以说,爱国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情感底蕴。

  近代中国备受西方国家欺凌,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使命就是改变国家命运,“建立一个新中国”,“不但要把一

 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自由、繁荣、文明中国的向往,实际上表达了对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文化上愚昧落后国家状况的忧虑,而这恰恰也反映了对国家深沉的热爱。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历尽艰辛、亲手缔造的国家,自然格外珍惜和爱护,期待尽快改变其落后面貌。彼时,毛泽东同志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而深感忧虑,甚至担心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因而期盼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爱国情感的表达,在对国家落后现状充满忧虑的同时,也饱含着对国家发展前景的自信。“四个现代化”概念的提出和形成,记录了中国共产党谋求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记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重要目标在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无论是“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还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都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之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前途的充分信心,而信心之中透露出的也是对国家的挚爱。

 民族自豪之情

  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品格、中华民族的未来,饱含自豪之情。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源远流长,未曾中断,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明自豪感的真情流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 5000 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底气。

  伟大的文明涵养伟大的品格,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同样饱含自豪。在毛泽东同志看来,“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基于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其中饱含着对中华民族品格的自豪与推崇。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之时,为实现民族独立,党的二大提出的最低纲领,包含“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

 民族完全独立”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国梦”来表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追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向往和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自豪感,也表明了我们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

 奉献世界之情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的政党,也是国际主义的政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同时,也在为世界谋大同,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富有担当精神、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不是就一个国家来说的,而是就整个国际社会而言的。《共产党宣言》发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表明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国际性。中国共产党在思考中国问题的解决之道时,注意将其置于世界背景来分析,既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也为世界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

 贡献,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也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和国际担当,由此可见一斑。抗美援朝的实际行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积极援助,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国际担当和巨大奉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少国际热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推动国际抗疫合作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主义情怀。正是这种情怀,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可和支持,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并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了新机遇。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情感意蕴,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形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格魅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情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金龙,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2021 年)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情感意蕴 中国共产党 意蕴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