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1 读了《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我们在经济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就是把愿望和结果分开来看。愿望是一回事,但愿望曹诚的结果是另外一回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1
读了《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我们在经济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就是把愿望和结果分开来看。愿望是一回事,但愿望曹诚的结果是另外一回事。”
今天我还是想继续就昨天提出的那个荒谬的比喻来絮絮叨叨,因为尽管我嘴上说着那是一个多么荒谬的想法,但在我的内心里,仿佛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说,顺着这个思路,不断纠缠、辩驳,就能收获些什么。
我看到过的(十分有限的)每一本经济学相关教材在讲到供给需求的时候总会提到房价这个例子,殊途同归也好还,异曲同工也罢,这本书也没有例外。可惜我至今没搞明白这个问题,我其实挺想知道,那些写书的经济学家或者大经济学家们,他们真的完全搞明白这个问题了吗?比如说,有没有谁能准确地告诉我,现如今北京的房价将何去何从,亦或再直白些,什么时候买个房子最合适?当然,不会有人来回答我,但凡回答我的,多半也不是什么大经济学家。好吧,也有可能是我的某个师长听到后,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对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极有可能。
我并不同意“需求是刻画人性的”这一提法,人性比需求定律复杂得多。这个提法,恕我直言,看着很有道理,但实际只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说服自己的方式,一种自我疏导的方式——对于一个问题,只要你能想得明白,说得通,理得清,不用需求定律也可以。
需求第三定律,“好东西运到远方”。我觉得这个还是需要结合“愿望和结果没啥关系”来看,才算完整。
“经济体系要解决的首要难题是应付变化的问题”——价格是个有用的工具:1)传递关于稀缺的信息;2)指导生产;3)做出奖惩,决定商品分配
这提醒我,工具变量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具体的思考还需要进一步去做,我还没有想明白。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3篇(扩展1)
——《经济学》读后感5篇
《经济学》读后感1
首先,马克思批判政治经济学,并不是批判政治经济学本身,而是批判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的观点,马克思在批判之前,首先阐释了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解;如下:
1、生产:
指社会生产关系下的生产;
2、肤浅的表象:
萨伊法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形成一个正规的三段论法:生产是一般、分配和交换是特殊,消费是个别,全体由此结合在一起。马克思批判这是一种肤浅的联系。
萨伊是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进行学习和进步的阐释:资本----利润、劳动----工资、土地----地租;但是这些观点不没有讲剩余价值考虑进去,工资中含有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是扩充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来源;
接下来,是马克思自己对生产和消费的理解:
1、生产直接也是消费。双重的消费,主义和客体的;
如何理解:
主体的消费----个人在生产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也在生产行为中支出,消耗这种能力;
客体的消费----指生产资料的消费;
2、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归结为斯宾诺莎的命题:“规定即否定”;
3、消费直接也是生产;
如何理解:
从生产与消费同一的关系上来看,生产就等于是消费,即消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同理,消费也就等于是生 产,即生产劳动力和物质财富。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生产和消费都是广义的。因此,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当作 一个包含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环节在内的总过程。其中,消费是居于社会生产总过程的终端,显示了 社会生产的目的与实现。此外,消费还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在消费领域的一种延续与具体 表现。
解读:马克思的这句话阐明了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和消费是直接同一性。即生产是消费,物质生产过程是人力和物力的消费;消费是生产,是人自身 的再生产。
2、生产和消费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但它们是互相依赖的,每一方都以对方为媒介、为手段。消费使产品价 值得以实现,并引发社会生产的再循环。生产为消费提供材料、对象,决定着消费方式、性质,引起新的消 费需要。
3、生产和消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消费由于把产品消灭致使产品最终实现为产品,而使生产行为得以完 成。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从而使消费得以完成。但两者不能完全等同,它们是社会生产过程的两个因素, 生产是这一过程的起点,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消费是包含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内在因素。
《经济学》读后感2
我对经济学类的书籍一向是提不起任何兴趣,因为除了字母和数字,就是高深的理论。大学时期为了丰富知识面,也在图书馆借了一些经济学的书看,但没有一本是完完整整看完的。原因基本都是--太枯燥。
前段时间因为需要,找经济学毕业的同事推荐一本经济学的书,她就推荐了这本《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很好读。
这本书里的题目和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由两部分组成,例如王二施粥和春节火车票的分配,王二的包子和*的税负,王二开公司和月饼税,王二的开荒和外资流入,故事和题目一样,前半部分是作者以王二为故事主角写的虚拟故事,后半部分是作者要呈现的较难理解的经济学理论。
这本书我用了一周的时间读完,没有放弃其中的任何一章。可谓是章章都很精彩。王二在这本书里,可以是老板,可以是有三个儿子的父亲,也可以是一个爱吃猪肉的有钱人,他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作者就是有这个功力,可以把高大上的经济学,融入到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小故事里。
近期买房,也便最关注这本书里的《富人吃肉和收入分配不均》。王二在这个故事里,是一个有钱人,喜欢吃肉,村里其他人都很穷,*日里不买肉,而养猪的屠夫猪肉也都大多卖给了王二。过年的时候,王二家里因为宴请宾客,会需要更多的肉,而村里人攒了一年前,也就只有过年的时候能够奢侈一把买些肉,都需要肉的情况下,供给跟不上,屠夫就抬高价格,王二依然买得起,穷人变成了没肉吃。
如此一来,穷人们开始埋怨王二,把肉都买光了。王二说我没偷没抢跟你们有什么关系,我也不希望猪肉贵,你们应该找屠夫去。屠夫说大家都需要肉我当然谁出高价我卖谁,我是商人。村民的愤怒也是合理的,但王二和屠夫又好似都没错。
这个故事想要说的经济学问题就是收入不均。尤其是买房问题。*现阶段也确实存在这个问题,有钱人好几套房子,用来投资和自住,而没钱的人,因为房价高,只能观望,租房住。
作者在书中不仅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也给出了他对这件事该如何解决的看法。王二和村民是在一个小的环境下发生的故事,而房价,收入不均等等问题,是全国都有的问题,所以解决起来,更加困难。
这本书拿回来以后没有束之高阁,而是捧在手里一字一句的读完了,实属不易,如果有人跟我一样,想要了解一些经济学,但又读不进去枯燥的专业书,可以来翻翻这本。
《经济学》读后感3
阅读了《土地经济学》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对于土地可持续利用方面。
首先,让我们争取认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知识。土地资源的基本内涵是,既要满足当代人对土地的需求,又要保证今后长远发展对土地的需要。具体讲就是土地资源要高效持续利用,同时又与社会其他资源相配合共同支撑经济、社会的全面持久发展。而土地可持续利用包括了以下的基本目标:一、土地资源配置与土地资源的总量稀缺性高度一致。二、土地资源的质量组合与土地资源禀赋相适应。三、土地资源利用的时间安排与土地资源供给的时序性相协调。四、土地资源配置应当考虑各地区的差异与特点。总之,土地可持续利用,要求土地资源配置在数量上具有均衡性,在质量上具有的级差性,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全局性,从而实现自然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统一。
现在,让我们了解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土地质量不断下降。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渍化、土地生产力低等。二、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供给压力增大。三、土地数量不断减少,土地用途发生变化。四、土地污染。主要包括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
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除了对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林地等进行充分的规划,应该同时包括城乡、区域一体化的规划内容,充分考虑城乡和区域整体的土地资源优势和问题,制定可持续的发展的土地利用方针。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主要包括:1、调整城市建设用地结构。2、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顺德通过改造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居的“三旧”改造,盘活土地资源,实现建设用地的二次开发利用,推动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另外,必须科学有效地增加土地利用价值,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挖掘区域资源潜力,加快实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从粗放式向集约式的根本转变。
开展土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主要体现在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来进行土地污染防治。另外,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土地的利用可持续发展。
对于土地制度落实不到位,*应该做好土地制度的完善。通过健全土地有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对于耕地给以最严格的保护。尤其是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机制,进一步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综上所述,针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努力实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
《经济学》读后感4
读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宏观经济学才真正知道和曼昆相见恨晚啊!读了一段时间的宏观经济学,写一点感受吧,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进入宏观经济学的第一步是看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最重要的数据是国内生产总值(既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又衡量经济为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消费物价指数(衡量生活费用和物价总水*的上涨)和失业率(衡量想工作而没有工作的人占劳动人口的比例)。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数据之后进入正式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即宏观经济学模型。
首先探讨长期中的经济,主要用古典宏观经济学来解释,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两个重 的变量)。
长期中的经济有几个重要的变量:真实国内生产总值、真实利率、物价水*、真实汇率、贸易余额和失业率。以下分别解释这些经济变量的决定因素和适用的模型。
在长期中,一国的真实国内生产总值是由该国的劳动人口、资本存量(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和将这些生产要素转变为产出的技术所决定的。一个有用的模型就是生产函数Y=AF(K,L)。
在长期中,真实利率是由投资和储蓄所决定的。一个有用的模型就是可贷资金市场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解释真实利率的决定还可以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包括对投资的税法,对储蓄的税法以及预算赤字。
在长期中,一国的物价水*是由货币供应量决定的。一个有用的模型是古典货币数量论(MV=PY),该模型还解释了货币政策的长期效应。.
在长期的开放经济中,一国的贸易余额和真实汇率是由投资储蓄和资本净流出所决定的。一个有用的模型就是将可资金市场,外汇市场和资本净流出与国内真实利率负相关关系相联系起来的几何图象模型,读后感《宏观经济学读后感》。该模型不仅解释了贸易余额和真实汇率的决定还解释了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包括对投资的税法,对储蓄的税法以及预算赤字)、贸易政策的长期效应和资本外逃的长期效应。
在长期中,自然失业率是由就业率和离职率决定的。一个有用的模型是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模型。造成失业的原因有两个:寻找相匹配的工作(摩擦性失业)和工资刚性(结构性失业)。
以上就是对长期中的经济的理解。
《经济学》读后感5
本书作者阿瑟·奥沙利文(ArthurO’Sullivan)是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他在俄勒冈州立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在和*队中与菲律宾的城市规划人员合作了两年。1981年他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然后在戴维斯加州大学工作了11年并在那里获得了许多教学奖项。在俄勒冈州立大学,他教授经济学导论,中级微观经济学和城市区域经济学课程。奥沙利文教授的研究涉及城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和公共财政的经济学问题。作为当代著名的研究城市问题的经学家,他对于经济学方法,特别是微观经济学工具的运用之纯熟和巧妙,真的令我惊叹。
本书主要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来解释城市为什么存在,它们在哪里发展,它们怎样扩大以及不同的人类活动是如何在城市里安排的原因。同时本书也就城市中的一些问题,如贫困、住房紧缺、种族隔离、交通阻塞、污染以及犯罪问题进行经济学研究。它针对城市经济学涵盖的领域,有最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数据,比如:在旧金山湾区的公交系统为什么效率不高,以致无法替代私用车通勤;财产税采用什么样的设置,叮以增加投资,改善土地利用等。对于困扰*与公民的交通拥塞、贫富差距、住宅建设、土地利用、教育、*间财政关系和公共支出管理效率等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读完全书后,我对本书的特点总的感受有:第一,作者将经济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极好地运用到城市问题的探究之中。从城市的地租与土地利用等与经济学研究对象相关度较高的问题,到城市贫困、种族隔离、教育与犯罪等社会问题,作者都从经济学角度给予透彻的`分析,既让读者再次体验到经济学的魅力,又使大家能挖掘到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经济原因。第二,本书的研究内容突破了一般城市经济学主要关注的城市布局与管理等城市问题的局限,如作者在第1章导论中阐述的那样,不仅分析了传统的城市问题,还探究了大部分城市问题的相关性;不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应采取的政策,还分析了*政策的效应;不仅分析了政策的主体效应,还预测了公共政策的空间效应。第三,本书的资料、图片十分详实,是一部理论性和实证性都很强的著作。第四,尽管它是一部应用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却十分通俗易懂,完全没有晦涩、脱离读者之感,阅读它后我们会有一种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了经济学的感觉。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3篇(扩展2)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
我先前看过《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这次在推荐书目中又见到这本书,于是又重新看了一遍,发现里面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感受。我觉得这本书值得一看,并期待大家读完后,在面对一些问题时,能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找出科学合理的答案,尽管有时答案不尽完美,但一些个维度去思考也不错。这本书的案例和结论都是从经济学的原理来展开的,我们可以看下身边常见现象和事物的经济学的解释。正如此书的标题《牛奶可乐经济学》,牛奶方盒、可乐圆罐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中都体现了一定的经济学原理。
为什么有不少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因为穿校服的要求,限制了学生们自我表达的能力。但它的优点则是减少了学生们在衣着竞争上所投入的货币及情感成本。为什么官僚们喜欢使用语焉不详的句子?是因为某个官僚可能会出于个人利益,把文字写得稍微模糊一些,从而削弱自己在限制他人行为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出于同样原因,其他官僚也会这么做,于是言辞模糊暧昧的标准就发生了变化。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完全叫人看不懂的官僚语言最终又成了主流。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捕鲸人无法从自我限制中获益。而世界上大多数的鸡都是有主人的。鸡和鲸鱼都有经济价值。人们对鸡能享有可靠的所有权,但对鲸鱼却不能。
书中类似上述有趣的举例非常多,综合看来,基本上都是依据成本收益原则来衡量,从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边际效益递减、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角度的思考,来判断我们的经济行为是否符合收益最大原则,对于一些行为有指导意义。
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我们的业务推动方案其实也是如此,只有为大家安装了足够驱动力才能有好的业绩表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权利是对等的,如实告知、保费、保险保障的关系也是如此。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赚取真正财富的唯一方式,仍然是天赋、勤俭、幸运,再加上艰苦的劳动,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努力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财富。
而只有多提问、多思考才能多收获。如产品的设计既要包含最基本的功能,又要满足低成本竞争的需求。看到牛奶可乐容器差距,自然地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可能会减少我们的经营成本,提高收益。“为什么在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的花生米呢?”在生活中我们会认为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而因此津津乐道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的钱已经悄悄被商家赚取。酒和花生米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的越多,要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多,而酒精饮料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这才是花生免费背后的真相。这说明经济学规律无所不在,要活学会用。
从问题开始,引发读者思考,然后给予解释,再找出普遍规律,让我们收获知识的同时激发我们延伸思考,还有那些事物是这样思考并按此规律去运作的?整本书读完之后会有豁然开朗之感,知道如何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更多的现象,同时让我们对周边事物重新又充满了探索好奇,用经济视界去看待这个世界。就如同当初在中学时掌握了一些粗浅的物理定律,就处处留心观察,努力在身边去寻求这个定律的运用一样。
愿大家在阅读本书后都成为经济学的“经粉”,了解一些经济学的原理,提升认知世界的能力、增加感受世界的维度,使策划和决策更理性、更科学、更符合经济规律。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2
《牛奶可乐经济学》算是比较出名的一本经济学大众读物了,虽然你不一定看过,但很有可能听说过。在谈读后感之前,先稍微说一点闲话吧。经济学最初的中文命名,也许是取自“经事济世”的意思吧。同时,经济,在中文中还有一个形容词的意思,指比较高效和快捷的意思。我一直对经济学比较感兴趣,也许是觉得经济学是一种很宏大的科学,涉及面很广,对社会的意义比较大。尤其是读了《激荡三十年》之后,对经济学更加感兴趣了。后来看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一部分,没有坚持看完。此外,我还得感谢云强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其实经济学是一种思想和习惯,即面临一个问题的时候,总会思考怎么处理最高效,最经济,最划算。至今,我仍旧觉得云强的观点很有价值。尤其是看了《牛奶可乐经济学》之后。这本交给我一个新名字:博物经济学。何为博物经济学呢?简言之,就是和很多事物有关的经济学,由于其涉及面很广,因此又不是那种艰深的经济学概念,更多的像是在讲一些通俗的道理。或者说,是一种被通俗化了,庸俗化了的经济学,但是很有趣。正如我很难去读《左传》和《春秋》等严肃的历史,但是通俗化的《东周列国志》我却很容易接受。
全书基本上全是在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或者是用经济学的思维去审视现实生活,下面我简单介绍几个书中的例子吧。
为什么商家要搞限时打折活动?马“上双11”就要来了,各大商场和网站都在搞促销活动,其实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子,既然打折他们仍旧赚钱,为什么不直接把价降下来?看了这本书,原来是这样子的:同样一件商品,不同的消费者给出的预期价是不同的,简单地说是收入高的给出的预期价会高于中低收入的消费者,商家当然是想按照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消费者,只要高于成本价他们都是划算的,但是一件商品只能有一个定价,区别定价是不可能的。但是,限时促销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区别定价的手段,为什么呢?逻辑是,愿意花高价购物的人通常是不会关注限时促销活动的,但是那些中低收入的消费者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会关注限时促销信息,并且会花精力进行比较。简言之,限时促销是一种商家区分消费者的手段,成功地使那些*时因为觉得价格太高而不愿意购买某件商品的消费者去购物,只要高于成本价,商家还是有利可图的,而且还可以在其他时间以高价卖给高收入的消费者。这个道理有点绕,慢慢消化吧。
为什么公海里的野生鲸鱼需要保护,而没有人去保护鸡呢?按理说被人吃掉的鸡更多,为什么人们害怕鲸鱼灭绝,却不害怕鸡灭绝呢?这个问题比较好解释,根源在于产权。公海里的鲸鱼没有归属,大家捕捞的时候没有约束,反正日本不捕,朝鲜也会去捕,因此大家就不加限制的去捕捞。但是养鸡场里的鸡归老板个人所有,每当他卖出一百只鸡,他总会尽快地补充100只小鸡,甚至更多。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为什么公园里的樱桃还不等成熟就被摘没了……
为什么NBA每年的新秀往往在第二年都表现的不如选秀的时候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选秀时候球员的表现往往是优于*时的基础水*的(可以理解为超常发挥),正是因此他才能被选上,但是这种优于基础水*的表现不能被重复,也不可持续,因此很多运动员第二年的表现往往没有第一年那么好。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解释,比如:为什么超市里的牛奶是方盒子,而可乐是圆瓶子;为什么租一件女士的礼服的租金几乎相当于购买一件新的礼服;等等很多有意思的现象。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3
拜读了弗兰克教授的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我感触很深:
改变习惯思维,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学会总结。经济学认为,人是有理性的,通常会以自身利益来权衡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对我们周围事物的习惯,就不会对事物的存在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不会对事物的表象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其实生活有其自身的魅力,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背后都蕴含着经济学道理,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理所当然,只是习惯罢了。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影响着我,理所当然的想法是我忽略了探究的意义,看过此书后使我意识到了以前的认识水*有多槽糕,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程度有多大,答案不可能是唯一的,换个角度思考就会有新见解。
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了解经济学基础里面的概念。虽然我学会计,对经济学也涉及颇多,之前上《西方经济学》课程时,就学的云里雾里的,连公式、专业名词都记不住,又谈何继续探究,当考完就觉得一身轻,暗暗发誓再也不碰了。经济学家的书都是“贵族经济学”,一大堆表格、公式、怪名词、英文缩写。这就让我们产生的.错觉,认为经济学很抽象,难以理解且与生活联系不大。《牛奶可乐经济学》让我懂的将抽象的理论用身边的例子去理解,如此便简单明了了,在与人沟通时也是同样的道理,让对方理解我所表达的意思最快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举对方熟悉的身边例子。特别在以后工作中,遇到的人不一定都懂财会专业名词或术语,用身边的事例就会使工作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整本书读下来,不会觉得晦涩,彻底打消了“经济学”这座大山造成的心理障碍。至少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理论来自于生活”这个朴素的道理,向我展示了经济学的有趣,生动。对于生活中所看到现象的解释,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这就是开头问题的答案。
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圈瓶子里卖?
一是因为消费的习惯,可乐圆的适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虽然有的配了吸管。二是产品的不同特性,牛奶需要专门装在冰柜里,运营成本高,如果是圆的,会使得冰柜的利用率降低。而我们在超市看到可乐大多放在开放式货架上。
这是书上给出的答案,我相信这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王老吉、旺仔牛奶,有方的纸包装,有圆的铝罐包装。至于哪种利润高,我并不清楚,但从随处能买到的情况看,不同包装,不同定价的同种饮料在饮料市场都占领一定的份额。我觉得,不管方或圆,更多取决产品定位和市场需求。
由此也说明这本书更多的是唤起了我们思考的热情和对经济学的兴趣,是从一个例子去学从哪个角度怎么分析,书中还说了很多小事,不要太较真里面的例子,因为作者和我们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有些例子不免无法理解。在以后,我们要运用经济学来解决问题感受生活的魅力,它不仅对我们的事业有帮助更能优化生活。虽说并非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我们至少可以更积极地用心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3篇(扩展3)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1
依我看来,这是一本每个人都应当读一读的好书,若你对经济学知之甚少,则尤其如此。我看的这个版本是它的第三版中文版,由梁小民翻译,分上下两册。现在最新的英文版已经是第五版了。我现在只读完了它的上册,即前十七章。我打算先暂停一段时间,看看其他的书,然后再继续学习它的下册。
我这个人是比较缺乏经济头脑的:不会赚钱、不会投资、也不会花钱。从小,周围就没有真正懂经济学的人,所以没有受到过这方面的熏陶。因而对我来说,就不是单纯看看投资一类的书就可以学会赚钱的了,需要从头开始,首先培养自己最基础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读完这本书,果然收获不小。很多以前不是太明白的一些现象,现在都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大到国家的经济,比如,中美之间的贸易对谁有利,对谁有弊;英国当年为啥要搞圈地运动;小到个人经济,比如我的工资是如何被制定的等等。以后我会慢慢把这些想法都整理记录下来。
这本经济学原理的开篇就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其后的章节都是围绕着这十大原理对各种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的分析论述。在这里,我就以重新复习一遍这十个原理的方式来作为自己的读后感吧。这十大原理中的头两条不单适用于经济学领域,而是对我们所做的任何决定都适用,所以我在这里对这两条做了评论。其它条目领会得还不够深,要过些时候单独写评论。
1、 People face tradeoffs。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这一条作为十大原理之首,是因为每个人即便从未学过经济也会对它有最深刻的体会。经济学中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这个权衡取舍引出来的;而经济学研究的意义也正是在于帮助人们在权衡取舍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我想大家应该都有过和我同样的体会:欲望很多,能得到满足的却很少。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这是一个最熟为人知的权衡取舍。而我自己也是每天面对各种权衡取舍:早饭吃包子还是油条;多花点时间工作还是多花点时间锻炼身体;*时多学计算机还多学习经济;是买房还是投资;是愁眉苦脸地计划将来的每一步路,还是干脆啥也不想又傻又开心的过日子。
2、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所放弃的东西。
假设我现在开始考虑是应该出去做搬运工还是去上大学,去当搬运工可以每月有1000元的收入,而上大学没有收入还要交学费。这样看来,还是当搬运工比较合算,但这是在没有计算成本之前。做搬运工是有成本的,它的成本就是因为没有去上大学而失去的一切,其中之一就是毕业后的工资收入。假设你这辈子工作30年然后退休,则做搬运工的成本是大学毕业后一辈子的收入,至少3百万元;而做搬运工的收益顶多只有它的1/3,收益减掉成本其实是亏损了2百万元的。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有机会上大学就千万别去做小工。
上大学也是有成本的,它的成本不单是学费,还包括因为上学而失去的工作机会。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出去工作能赚到的钱数大不不同,因而人与人之间上大学的成本也有着天壤之别。比如说我,假如不上大学,也许就只能当搬运工,这个成本是非常低的,那当然是上大学比较合算。但比尔盖茨没有上完大学,就去开了一家软件公司并且占领PC机操作系统市场,收益相当于大约1000亿美元。这个成本实在是太大了,对于他来说显然读完大学是不合算的了。基于同样的原因,没有选择上大学的还有Apple的总裁,Oracle的总裁,众多的体育明星等等。
在金钱方面,人与人之间是非常不*等的,贫富之间差距巨大。但有些东西人与人之间基本*等,比如生命,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比如时间,大多数现代人都拥有60——80年。
在时间与金钱之间做权衡取舍又是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时间这东西在不同的情形下,所对应的金钱是大不相同的。对于穷人来说,时间并不值钱,对于富人则正好相反;对于同一个人,时间剩得越少,越觉得它值钱。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做实习生,一个月有500块钱就可以乐得屁颠屁颠的;而当他即将去见上帝的时候,哪怕花5万块钱延长一天的生命,也觉得值得。
我要去城里的另一边,可以打的,也可与坐公交。也就是说,除了舒适之外,更要在50块钱和多花费在路上的一个小时的时间之间权衡取舍。对于我来说,50块钱还不是一个可以想都不去想的数字,不过我经常这样说服自己:算了,就花50块钱吧。到我快死的时候,这50块钱也许连1分钟都买不来;而现在能买来1个小时,已经很合算了。
有些权衡取舍非常容易做决定,因为成本比较低。比如是取鱼还是取熊掌。我决不会在饭桌上为这个问题多费脑筋,无论选什么,成本都不高。有些决定就难做了,比如当生和义不可得兼,取生还是取义?无论取什么,其成本都大的不可估量。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3篇(扩展4)
——《薛谭学讴》读后感10篇
《薛谭学讴》读后感1
《薛谭学讴》这个故事讲了古代的时候,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著名的歌手秦青为师,学习唱歌。
经过秦青的精心指点,薛谭的演唱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他自认为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手了,于是辞别老师要求回去。秦青也没有挽留,把他送到郊外。临行的时候,秦青两手轻轻地打着拍子,放声高歌。那歌声激越高亢,时而像奔腾的大河,时而像轻飘的"行云,直唱得群鸟停止飞翔,百兽停下奔跑,连天上的朵朵白云也舍不得匆匆离去。薛谭简直听傻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连老师演唱技巧的皮毛都还没有学到手,就连忙跪倒在路旁,请求老师原谅,希望老师同意留他继续学习。秦青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就继续收留他为弟子。从此以后,薛谭虚心好学,刻苦磨练,终于成为了一位出色的歌唱家。
俗话说“初学三年,走遍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意思是说,只有深入进去,才能看到自己的幼稚和不足,才能发现学习永无止境。知识像无底的大海,学习是艰苦的劳动。满足于一知半解,是永远也学不到真本领的。
我要像薛谭一样知错就改,虚心好学,深入进去,掌握好每个知识点,将来长大成才,给祖国建设献上一份力量。
《薛谭学讴》读后感2
读过《薛谭学讴》这则故事的人,见识不同,体会也不同。作为一名学生,我体会:学习时要刻苦钻研,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纵观古今中外,很多成材的人,无不是终生刻苦钻研,孜孜以求,潜心向学,修得正果的。正所谓学无止境,永不满足。鲁迅说过: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陈景润之所以有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探求数学的奥秘。虽屈居于六*方米小屋,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完全靠纸、笔和头颅,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最终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
同时,我也想针对文中薛谭“终身不敢言归”谈些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薛谭这样未免有些片面。常言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秦青唱歌技术确实很高,值得肯定,但是大千世界,毕竟还有比他唱得好的人。再说薛谭既是真心悔过从此跟老师认真地学,技术一定会逐渐臻于完美,为什么“不敢言归”呢?
再拿我们自己来说吧。我们都是从小学升入中学,将来还会考入大学。这段过程中,有许多老师教给我们新的知识,这样,我们学到的知识才越来越丰富。如果我们只跟一位老师学,那么,我们学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也是很难有所提高的。
因此,我们要想充实自己,知识更加渊博,就要向更多的人学习,不能只限于跟几个人学的小圈子。
时间不断流逝,进入新的时代,我们必须好好学习,博采众长,像蜜蜂那样,勤勤恳恳,从不同的花蕊中吸取各种养料。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以丰富的知识、高深的技艺、超群的本领、出众的才能,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薛谭学讴》读后感3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叫做《薛谭学讴》的故事,让我很感兴趣。
这篇文章讲的是薛潭向秦青学唱歌,薛潭认为自己已经唱得很不错,已经学业有成了,于是便打算告别秦青回家。秦青没有阻拦他,还准备了酒席为他送行。秦青忽然打着节拍,高唱悲歌一曲。他的美妙的歌声振得树叶在哗哗响,天空中的云彩也为他停下了脚步。这时薛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自愧不如,赶忙向秦青道歉,要求继续留在秦青身边学习唱歌。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提要回家的事了。
我在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就想起了我幼时学习弹钢琴的一件事,竟然跟薛潭学唱歌如此的相似。
学习弹钢琴是我小的时候喜欢做的一件事,开始时,我学得很用心,老师夸我弹的也很好,听到了老师的表扬后,于是我就有些漫不经心,不再那么用心,学习弹钢琴对自己也放松了许多。一天,妈妈在家弹了一首曲子,旋律优美极了,简直可以和音乐家媲美。我这时才省悟到,原来我并没有我自己想象中弹的那么好,于是,我比以前更认真的练习弹钢琴了。经过努力,我终于在钢琴的考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很高兴,自己的努力最终有了收获。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多积累知识,持之以恒,才能天天向上,骄傲自满的人做什么事他也不会成功的。
《薛谭学讴》读后感4
我们伟大的领袖说过一句话:“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薛谭学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学完秦青的本领,就认为已经学完了,于是辞别秦青要回家。秦青也不加阻拦,在郊外路口摆设酒席为薛谭送行。酒席间,秦青抚弄着乐器,唱着感人的歌。歌声震动了树林,遏止住天上的游云。薛谭这才自愧不如,要求再回到秦青身边继续学习,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的事了。
我认为,薛谭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他没有学完秦青的本领,就自以为学完了。但他也是一个知错就干的人,知道了自己并没有学完秦青的本领,就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
我也有过这样的事:周末,我正在玩电脑,妈妈走了过来说:“莹莹,过来,妈妈考考你单词。”我听了,不耐烦地说:“考什么啊?我都会!”妈妈听了,并不生气,对我说:“那你看看第15课,我一会考你。”
我看了看,说:“太简单了!妈妈,你过来考吧。”“custom sofficer girl Danish……”突然,妈妈说:“tourist.”我听了,一时忘了怎么写。看了后,原来早已学过了。
通过了这件事,我知道了:学无止境。
《薛谭学讴》读后感5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入随”.有一次,我在语文书中偶然发现了一个故事,叫《薛谭学讴》.
一个叫薛谭的.人跟秦青学唱歌,还没有学会秦青的本领,就自以为掌握了唱歌的技能,便想告诉师傅回家.秦青并没有加以阻拦,而是在郊外路口摆设酒席为薛谭送行.酒席间,秦青抚弄着乐器,唱着感人的歌,激越的旋律震动了树林,遏住了飘动的云彩.薛谭这才自愧不如,于是他向师傅认错要求回来学习,终生不敢再说要回家的事了.
我体会到,学习要刻苦钻研,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纵观古今中外很有成就的人,无不是终生刻苦钻研,孜孜以求、潜心向学,才修得正果的.正所谓学无止境,永不满足.在我身上也发生过这样的事例.
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我的分数不太理想,我很难过.都是因为我那是不认真听讲、不努力的后果,所以我那时心里想: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下一次期末考试考一个好的成绩.就这样,下一次考试我考了一个非常理想的成绩.
经过这件事情,我懂得了“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的道理.我希望同学们一定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充分的利用它,为了我们的将来共同努力吧!
《薛谭学讴》读后感6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本篇选自《列子·汤问》,标题取自首句前四字。
《汉书·艺文志》记载,《列子》八篇,战国列御寇著,列御寇是不慕名位的郑国隐士,崇尚清虚的道家思想。《列子》原著早已散佚。今本《列子》仍不八篇,题晋人张湛辑注,据考证,可能是魏晋时人搜集有关列御寇的材料,加工编缀而成。书中反映了魏晋门阀士簇崇尚玄虚、毁弃名教、放纵享乐的世界观和人生态度。其中反对儒家纲常礼教的内容和所蕴含的某些朴素辩证法因素,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书中保存很多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是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列子》通行的注本有晋张湛的《列子注》,今天人注本有杨伯峻的《列子集释》、严北溟的《列子译注》。
本篇叙述一则故事:薛谭向秦青学习歌唱,自以为学到了秦青全部本领,便告辞回家,在饯别时,才发现秦青歌艺的高超,认识到自己学有未尽,于是向老师认错,要求重新学习。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学无止境的道理:骄傲自满,浅尝辄止,只能学得皮毛。虚心进取,精益求精,才能攀上高峰。
《薛谭学讴》读后感7
“薛谭学讴”全文的重心是刻画人物秦青和薛谭。颂扬秦青的“视徒如子”和薛谭的“知错就改”的好品质。秦青对待学生,宽容大度、仁爱和善,作者用最简洁、洗练的词字成功塑造出教师秦青的高大形象。
其实,薛谭很厉害。薛谭不仅有“知错就改”的大丈夫品质,有对*尤其声乐艺术的执著追求的好德性,还有头脑清晰、眼光锐利的艺术鉴别力。在混沌世界,尤其在铜臭熏天的年度,学生寻明师难;名师寻好学生更难。学生寻名师,其难难在必须长着一对锐眼。*人病痛多,否则电视广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药物广告。国人之眼疾,比如“红眼病”、“势利眼”,比比皆是。治疗眼疾的药,电视却从无广而告之的,可见此等眼病是无药可治的癌症。“势利眼”者便要“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何有拜会名师的缘分?薛谭听见秦青激亢放歌,当即识辨出这是最高级的声乐艺术,出于对艺术的真爱,所以断然决定认错,争取返回秦青门下去努力学习真正的艺术。可惜,有太多太多的*青年没有艺术的鉴别力,浑浑噩噩地叫惯施烟雾的媒体轻易牵着鼻子乖乖的走,否则,哪来的“追星族”?何来如此之多的人痴目迷恋“十二乐坊”?什么是“艺术鉴别力”?这是一个三言两语不能说清的大学术题。我常对我的学生说,能“观文辨人”者有望叩开圣洁的文学大门;可“听音识人”者方可步入高雅的音乐之堂。这其实说及的也只是“鉴别力”的大海之一滴而已。名师寻觅“好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生理条件(比如,色盲不得学美术,耳背不得学音乐,骨骼欠佳不得学舞蹈),俯拾皆是,精神好(执着追求艺术又刻苦学习)的学生也不难找,名师要寻人格、品德好的学生,无疑大海捞针。为什么会这样?我不说,硬要说,我又要犯矛头直指社会对特保“儿皇帝”放纵的揭短罪过。
《薛谭学讴》读后感8
《薛谭学讴》讲的是薛谭向秦青学唱歌,还未学习完本领便要回家,而秦青却用非常特殊的方法留住了薛谭,薛谭这才自愧不如,决定回到秦青身边继续学习。
薛谭的经历和我真的有几分相似,我在学习古筝是我曾经选择过放弃,但老师的方式和秦青的方式是出奇的相似,老师告诉我:“你现在长大了,有你自己的思维了我知道我无法阻拦你,但是,唉!不说了”随后弹了一很动听的曲子,我立刻就和老师说:“老师对不起。”
而薛谭不正是如此学习任何东西都是没有止境的,比如说薛谭学讴,歌可以再创造,新的歌你可能没有尝试过;没有学过;甚至都没有听过,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轻言放弃,要持之以恒。
《薛谭学讴》读后感9
《薛谭学讴》讲的是薛谭向秦青学唱歌,还未学习完本领便要回家,而秦青却用非常特殊的方法留住了薛谭,薛谭这才自愧不如,决定回到秦青身边继续学习。
薛谭的经历和我真的有几分相似,我在学习古筝是我曾经选择过放弃,但老师的方式和秦青的方式是出奇的相似,老师告诉我:“你现在长大了,有你自己的思维了我知道我无法阻拦你,但是,唉!不说了”随后弹了一很动听的曲子,我立刻就和老师说:“老师对不起。”
而薛谭不正是如此学习任何东西都是没有止境的,比如说薛谭学讴,歌可以再创造,新的歌你可能没有尝试过;没有学过;甚至都没有听过,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轻言放弃,要持之以恒。
《薛谭学讴》读后感10
《薛谭学讴》的故事一般高中生可能并不陌生,说的是战国时薛谭向秦青学唱歌,还未学完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认为差不多了,向秦青告辞。秦青并没有挽留他,还在城外大道边以酒食设宴饯行。席间,秦青打着拍子动听地歌唱,悠扬的歌声震动了林里的树木,音响止住了飘荡的白云。薛谭越听越觉得惭愧,立刻向秦青道歉,请求回去继续学习,终身不敢言归。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半途而废。这里也给我们以启示:一方面可以说恰当的正面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道理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当反过来用它来指导学生实际时,就应具体化、形象化,教师的引导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针对往往容易产生自满的同学,这样的导向往往能使其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使其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让其真正懂得如何做到全面发展,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四有人才”,进而激励他们锐意进取的`可贵精神。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3篇(扩展5)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0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
由康奈尔大学的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大师写的《牛奶可乐经济学》一书第一次让我感受到经济学如此有趣如此亲切!由大师写作而成的书是一本深入浅出类似于睡前读物或者适宜下午休憩的科普类读物。它通俗易懂,把原本高高在上、书本数理式的、学院式的经济学,彻底变成我们随处可见、亲切可人的身边经济学。“牛奶可乐”在本书中成为通俗代名词,它代表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而又未注意到的现象。
比如: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为什么饮料可以免费续杯等等问题。但是阅读完每一个章节的提问后就会明白这些我既定的思维里认为理所应当的现象,居然都可以在经济学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本书实在是神奇、不可思议。
本书每一章前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是作者循循善诱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典的小例子。其中给我印象深刻又简单易懂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有些酒吧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免费的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花生的生产成本肯定比水高,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搞明白水和咸花生对这些酒吧的核心产品——酒精饮料的需求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花生和酒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酒类也就越多。既然花生相对便宜,而每一种酒精饮料又都能带来可观的利润率,那么,免费供应花生能提高酒吧的利润。反之,水和酒是矛盾的。酒客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相对廉价,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另一个例子也同样是简单有趣的。为什么最畅销的书常常打折销售,而最热门的`电影却不打折?因为对电影院来说,最稀缺的资源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座位。大受欢迎的电影即使不打折也会满座,出于收益最大化的考虑,电影院有理由不给票价打折。但是书不一样,如果预见到哪些产品更热门,卖家往往可以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库存。卖家给书打折以促进销量,是更有利的做法。
通过书中以上这类种种的小例子,我逐渐在生活中感受经济学的魅力。经济学这一综合了物理、化学、政治、心理学等等学科的经济学不再让人听而生畏,因为经济学它就源于生活。在*时的生活中尝试区理解最晦涩难懂的公式和高深的理论何尝不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新方法呢!我想罗伯特·弗兰克大师写作本书的宗旨一方面是帮助我们爱上经济学,用经济学去帮助我们更巧妙地生活另一方面也是鼓励读者积极的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当中。理论是枯燥无味的,但是通过生活中的点滴领悟理论背后的真谛是醍醐灌顶的!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2
读了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以后,发现了很多浅显易懂的生活中的经济学示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打折经济学的这一章。大家都爱打折,打折可以购买到自己心仪的东西,有的时候甚至会购买一些*时用不到的东西,这一点在我母亲身上尤其明显。
理性的分析来说,打折对商家和消费者都是是一件好的事情。巴菲特就说不管是买袜子还是买股票,我都喜欢在打折的时候买高档货。
而对商家来说,客户分为对价格敏感性和对价格不敏感的类型。价格敏感型的人,当他看到打折信息,就会对他有促进消费的作用。
好多商家对打折采用了一个门槛式运营。比如淘宝里面的优惠券,如果价格敏感型的人,比如说我自己,当我买一个东西,我会先进首页去看一看,有没有这个店铺的优惠券可以领取,或是将链接发给专做返利的查询下,有没有隐藏优惠券。但是有的人买东西,是对价格不敏感的,他可能觉得做这些事情很浪费时间,他可能就不会做到这一步,就会直接直接购买。对于商家来说,两种顾客他都可以挣到钱,所以都需要。
通过打折,商家可以一方面是可以消耗掉自己的库存,如果没有库存,也可以采用打折来作为一种营销的方式,卖出更多的产品。
打折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伊藤,晚上八点钟以后他的食材区:熟食、面包、蔬菜等,好多东西都是打五折的。比如我们买衣服,换季的时候都是要打折的。比如好多服装或者是品牌店铺的VIP是有VIP折扣的,有很多人甚至会为了这个折扣,越过一些门槛成为商家的VIP的会员。
那么我们以伊藤的这个打折的策略,来分析一下里面蕴含的经济学。伊藤对打折设置了门槛,就是晚上八点钟以后。如果价格不敏感的顾客,他可能就不愿意等到八点钟以后再来逛商场,他可能在白天的时候就来了,而价格敏感的人呢,他有可能会特意等到八点以后才,或者是他本来没有这样一个购物的需求,那么他也会在八点以后,逛上一逛,说不定就会购买一些的东西。伊藤采用这个打折的策略,如果他能够获得的总的利润额比不采取打折策略获得的利润总额有所增加,那么他这个策略就是成功的。很显然他各个门店都在使用这个策略,说明这个策略的.确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策略。
打折和股票有什么关系呢,巴菲特在好股票打折的时候买入,那么股票为什么会打折,股票打折其实有可能是因为市场环境导致整个基本面不好,也有可能是因为,这家公司犯了什么错误导致市场对它不看好,比如之前的茅台塑化剂超标的事件,茅台不可能主动往酒里面加塑化剂,但是事实客观存在,导致市场对它有消极的反应,股价跌到了一个相对低点,其实这个时候就是买入的好时机。总之,好的公司都是需要等机会的,有可能是几年时间等一个机会。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3
我第一次看到罗伯特·弗兰克的《牛奶可乐经济学》的介绍是在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的图书馆一楼。新书介绍上是这样介绍《牛奶可乐经济学》的: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得多?我被这些有趣的问题吸引住了,当时我就借了一本来阅读。
我阅读时感觉这本书写的很*易近人,以简单的经济案例来分析经济学原理,给人代入感很强。它不主张用高深的数学公式去解释,很适合我这种毛躁的人阅读。我把这本书当作故事书来阅读,通过一个个案例来大概了解以美国为主的经济。
我最喜欢书中的“一切为了您的阅读价值”和推荐序:经济学解释生活。这两段开头真的很引人入胜,看完开头就忍不住的想往下阅读。
其中这个案例个人觉得很有趣:为什么红壳蛋比白壳蛋要贵?(乔纳森·张)。3.09美元一打;如果是红壳的,则卖3.79美元一打。根据华盛顿鸡蛋营养中心的研究,不管是鸡蛋的味道还是营养价值,都跟蛋壳的颜色毫无关系。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价格差异呢?
红壳蛋更讨买家喜欢,所以他们愿意付高价,这么解释倒很简单。但这个说法无法令人满意,因为它似乎暗示白壳蛋卖家有钱不去赚。如果卖红壳蛋利润更高,他们为什么还要继续卖白壳蛋呢?
红壳蛋的生产成本比白壳蛋要高,这个理由说得过去。鸡蛋的颜色取决于生蛋母鸡的品种。比方说,白来航鸡下白壳蛋,罗德岛红母鸡下红壳蛋。红母鸡一般比白母鸡个头大,由于母鸡每天必需的卡路里多少取决于其个头大小,所以饲养红母鸡的成本更高,从而红蛋的成本就更高。但要解释为什么红壳蛋卖得更贵,还必须考虑需求方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因为有消费者偏爱红壳蛋并愿意为此多出钱,市场上才有红壳蛋出售。否则,根本没人会卖这种成本更高的蛋。
这本书中很少提及令人难以理解的原理,公式,计算方法。它以一种白话的形式来阐述,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我上网查了一下,这是一套系列书。还有牛奶可乐经济学2.3,行为经济学和国计民生版。我有一种购买的冲动了。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4
拜读了弗兰克教授的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我感触很深:
改变习惯思维,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学会总结。经济学认为,人是有理性的,通常会以自身利益来权衡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对我们周围事物的习惯,就不会对事物的存在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不会对事物的表象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其实生活有其自身的魅力,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背后都蕴含着经济学道理,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理所当然,只是习惯罢了。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影响着我,理所当然的想法是我忽略了探究的意义,看过此书后使我意识到了以前的认识水*有多槽糕,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程度有多大,答案不可能是唯一的,换个角度思考就会有新见解。
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了解经济学基础里面的概念。虽然我学会计,对经济学也涉及颇多,之前上《西方经济学》课程时,就学的云里雾里的,连公式、专业名词都记不住,又谈何继续探究,当考完就觉得一身轻,暗暗发誓再也不碰了。经济学家的书都是“贵族经济学”,一大堆表格、公式、怪名词、英文缩写。这就让我们产生的错觉,认为经济学很抽象,难以理解且与生活联系不大。《牛奶可乐经济学》让我懂的将抽象的理论用身边的例子去理解,如此便简单明了了,在与人沟通时也是同样的道理,让对方理解我所表达的意思最快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举对方熟悉的身边例子。特别在以后工作中,遇到的人不一定都懂财会专业名词或术语,用身边的事例就会使工作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整本书读下来,不会觉得晦涩,彻底打消了“经济学”这座大山造成的心理障碍。至少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理论来自于生活”这个朴素的道理,向我展示了经济学的有趣,生动。对于生活中所看到现象的解释,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这就是开头问题的答案。
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圈瓶子里卖?
一是因为消费的习惯,可乐圆的"适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虽然有的配了吸管。二是产品的不同特性,牛奶需要专门装在冰柜里,运营成本高,如果是圆的,会使得冰柜的利用率降低。而我们在超市看到可乐大多放在开放式货架上。
这是书上给出的答案,我相信这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王老吉、旺仔牛奶,有方的纸包装,有圆的铝罐包装。至于哪种利润高,我并不清楚,但从随处能买到的情况看,不同包装,不同定价的同种饮料在饮料市场都占领一定的份额。我觉得,不管方或圆,更多取决产品定位和市场需求。
由此也说明这本书更多的是唤起了我们思考的热情和对经济学的兴趣,是从一个例子去学从哪个角度怎么分析,书中还说了很多小事,不要太较真里面的例子,因为作者和我们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有些例子不免无法理解。在以后,我们要运用经济学来解决问题感受生活的魅力,它不仅对我们的事业有帮助更能优化生活。虽说并非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我们至少可以更积极地用心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5
由康奈尔大学的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大师写的《牛奶可乐经济学》一书第一次让我感受到经济学如此有趣如此亲切!由大师写作而成的书是一本深入浅出类似于睡前读物或者适宜下午休憩的科普类读物。它通俗易懂,把原本高高在上、书本数理式的、学院式的经济学,彻底变成我们随处可见、亲切可人的身边经济学。“牛奶可乐”在本书中成为通俗代名词,它代表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而又未注意到的现象。
比如: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为什么饮料可以免费续杯等等问题。但是阅读完每一个章节的提问后就会明白这些我既定的思维里认为理所应当的现象,居然都可以在经济学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本书实在是神奇、不可思议。
本书每一章前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是作者循循善诱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典的小例子。其中给我印象深刻又简单易懂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有些酒吧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免费的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花生的生产成本肯定比水高,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搞明白水和咸花生对这些酒吧的核心产品——酒精饮料的需求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花生和酒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酒类也就越多。既然花生相对便宜,而每一种酒精饮料又都能带来可观的利润率,那么,免费供应花生能提高酒吧的利润。反之,水和酒是矛盾的。酒客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相对廉价,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另一个例子也同样是简单有趣的。为什么最畅销的书常常打折销售,而最热门的电影却不打折?因为对电影院来说,最稀缺的资源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座位。大受欢迎的电影即使不打折也会满座,出于收益最大化的考虑,电影院有理由不给票价打折。但是书不一样,如果预见到哪些产品更热门,卖家往往可以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库存。卖家给书打折以促进销量,是更有利的做法。
通过书中以上这类种种的小例子,我逐渐在生活中感受经济学的魅力。经济学这一综合了物理、化学、政治、心理学等等学科的经济学不再让人听而生畏,因为经济学它就源于生活。在*时的生活中尝试区理解最晦涩难懂的公式和高深的理论何尝不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新方法呢!我想罗伯特·弗兰克大师写作本书的宗旨一方面是帮助我们爱上经济学,用经济学去帮助我们更巧妙地生活另一方面也是鼓励读者积极的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当中。理论是枯燥无味的,但是通过生活中的点滴领悟理论背后的真谛是醍醐灌顶的!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6
今天,很快的读完了牛奶可乐经济学,就像书名所暗示给我们的,牛奶可乐,从牛奶可乐中提取一些经济学原理,让我们能以经济学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生活中的经济经济行为。从在网上开始看电子书时,最先想到的还是张五常的卖桔者言了,这两本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生活中我们毫不留意的`一些经济活动,从中能悟出许多经济学原理,这进一步证实了我们无论学习什么知识,我们都需要留意我们的生活,其实那些哲理及原理就蕴含着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需要去发现,需要去留意。就像哲学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们要把我们的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连接。从生活中去获得一些理论知识,即便没有那么专业的术语,然后在实践中,也就是在生活中,我们继续去运用这些知识,这将对我们的生活中带来很多的便利,这也是我们的一笔财富。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罗伯特·弗兰克的著作,其导语就是: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盒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用经济学家的眼睛看生活,如果你正在犹豫是否去商场的折扣卖场,如果你正在为买博物馆套票举棋不定,如果你正在为租婚纱还是买婚纱犯愁,如果你正在考虑换一份清闲的工作,如果……那么这本书中千奇百怪的例子,加上妙趣横生的分析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这就很吸引人,能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况且,这也是源自于生活的,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就让我们感受到,的确如此,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用经济学的思维去生活,去规划我们的未来。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经济学能做什么,实际上也是从特定的角度,试图给予这个问题一个解释。也许这本著作的观点不一定异常深刻,事实上,全书用的都是经济学教科书里非常基本的原理;然而,弗兰克的立场客观、方法独特。本书内容的选取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高度相关的话题,阅读此书,不仅能学到很多非常重要的经济学理论,更关键的是通过学习弗兰克用理论分析现实的思路,从而实现“非仅一鱼,更得一渔”的效果。
当然,我读这本书感觉真是一目十行,现在阅读的速度越来越快了。读这本书的最大感触是,我们在追求所没有的东西之前,应该先认清已经拥有的是什么,我们的购买力和竞争力更多的来自于自我认知以及我们所能支配的资源。在生活中,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认清自己的能力,保持冷静,尤其是在经济活动中,更需要自知之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投资的时候尽可能的去规避风险,获取最大的收益,无论是我们对于生活的投资还是人生的投资。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7
“农民以体力劳动从事耕耘,商人以其审时观变从事贸易,手工业者以其精工巧技制造器械。”这世界上无人不在追求着“利”。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奠基,现代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专业方向,并应用于各垂直领域,指导人类财富积累与创造。
看到这些,你是否犹豫了呢?虽然经济对我们很重要,可碍于经济学对于我们来说无非就是一些复杂的公式图表和概念,所以我们都不约而同的略过了经济学。当然,我也是这样认知的。可是却有一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经济学的认知。它就是《牛奶可乐经济学》。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盒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为什么……这就是那本书的导语,也就是这本书带我走进了经济学的另一个世界。
这本书分析的简明扼要,读完之后我也就顺理成章的知道了这一系列的设计方式问题,其实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都是蕴含着经济学的道理。产品的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保持*衡。
看完之后,同学们是否都有了跃跃一试的打算呢?那么就行动起来吧!因为这本书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这就是我对这本书的一点小见解。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8
这本书是比较好理解的,它其实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把复杂的经济学道理,用简单的语言和生活当中的现象讲出来。全书共有11章,讲的都很朴素。
其实学习这件事就是比较简单的,你只要能摸到某一新鲜事物的内核,其他用无数实践去论证它就好了。
正如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一个道理后面配无数个小案例。让经济学围绕在你的生活当中。
自己看着比较有想法的是第3章,自己比较想做编剧,所以看到这里就明白了为什么助理编剧挣得那么少了,原来是想做编剧的人都不会在意刚开始能给多少钱,都想的是做成了这件事背后的价值。金主爸爸们真是精啊,一分钱都不想浪费。
我认识的一个编剧姐姐,她很6了已经,然后她还是自己考了教师资格证,打算将来万一编剧不行,当个老师也不错。
于是,我就暗戳戳的.打退堂鼓了。但是先让自己成为富婆就不一样了,我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里面了。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赚它五十万。完美。然后我就有钱去深造了。加油!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9
拜读了弗兰克教授的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我感触很深:
改变习惯思维,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学会总结。经济学认为,人是有理性的,通常会以自身利益来权衡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对我们周围事物的习惯,就不会对事物的存在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不会对事物的表象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其实生活有其自身的魅力,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背后都蕴含着经济学道理,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理所当然,只是习惯罢了。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影响着我,理所当然的想法是我忽略了探究的意义,看过此书后使我意识到了以前的认识水*有多槽糕,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程度有多大,答案不可能是唯一的,换个角度思考就会有新见解。
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了解经济学基础里面的概念。虽然我学会计,对经济学也涉及颇多,之前上《西方经济学》课程时,就学的云里雾里的,连公式、专业名词都记不住,又谈何继续探究,当考完就觉得一身轻,暗暗发誓再也不碰了。经济学家的书都是“贵族经济学”,一大堆表格、公式、怪名词、英文缩写。这就让我们产生的错觉,认为经济学很抽象,难以理解且与生活联系不大。《牛奶可乐经济学》让我懂的将抽象的理论用身边的例子去理解,如此便简单明了了,在与人沟通时也是同样的道理,让对方理解我所表达的意思最快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举对方熟悉的身边例子。特别在以后工作中,遇到的人不一定都懂财会专业名词或术语,用身边的事例就会使工作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整本书读下来,不会觉得晦涩,彻底打消了“经济学”这座大山造成的心理障碍。至少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理论来自于生活”这个朴素的道理,向我展示了经济学的有趣,生动。对于生活中所看到现象的解释,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这就是开头问题的答案。
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圈瓶子里卖?
一是因为消费的习惯,可乐圆的适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虽然有的配了吸管。二是产品的不同特性,牛奶需要专门装在冰柜里,运营成本高,如果是圆的,会使得冰柜的利用率降低。而我们在超市看到可乐大多放在开放式货架上。
这是书上给出的答案,我相信这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王老吉、旺仔牛奶,有方的纸包装,有圆的铝罐包装。至于哪种利润高,我并不清楚,但从随处能买到的情况看,不同包装,不同定价的同种饮料在饮料市场都占领一定的份额。我觉得,不管方或圆,更多取决产品定位和市场需求。
由此也说明这本书更多的是唤起了我们思考的热情和对经济学的兴趣,是从一个例子去学从哪个角度怎么分析,书中还说了很多小事,不要太较真里面的例子,因为作者和我们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有些例子不免无法理解。在以后,我们要运用经济学来解决问题感受生活的魅力,它不仅对我们的事业有帮助更能优化生活。虽说并非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我们至少可以更积极地用心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0
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的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为什么单行道上谦让反而降低效率;为什么许多超市24小时营业等等。虽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趣,但解释却很简单,我们*时也可以自己做出合理的解释,不过是作者用了一些经济学的概念。
这一系列的发问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然后作者通过一种经济学看问题的角度来进行阐述。在不经意中导入经济学原理。马太效应、边际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解释问题的时候作者像是在讲一个个小故事,通过叙事的方式,他把略显枯燥乏味的经济学原理说的引人入胜,活灵活现。
仔细想想,这本书还是给我带来不少启发。
其一,主题和角度很重要,虽然都是生活中简单的例子,虽然解释起来也不见得有什么高明之处,但本书胜在接近性,和我们日常生活的接近,此外,就是以博物经济学来总括所有案例。
其二,我们往往在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总想学习的快些,但却忽略了一些基本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往往是一个学科成立的基础。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3篇(扩展6)
——商务经济学就业前景3篇
商务经济学就业前景1
商务经济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经济学类中的经济学类,其中经济学类共19个专业,商务经济学专业在经济学类专业中排名第13,在整个经济学大类中排名第15位。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110450位商务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均薪资为 3876 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116元,6-7年工资3676元,10年以上工资4676元,0-2年工资3730元,3-5年工资4376元,8-10年工资8446元。
在经济学类专业中,就业前景的好的专业有:保险,金融学,经济学,投资学,税务,信用管理,金融工程,财政学,贸易经济等。
商务经济学就业前景2
商务经济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可以到国家经济部门或私人贸易公司工作的机会,可以选择以下几个方面职业:1.经济预测和计划2.财务分析/财务机构的"信贷分析3.市场调查员和分析员4.保险证券分析员5.经理顾问6.工业经济学家7.效益分析员8.在国际机构或组织工作,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就业岗位,数据分析师、商务助理、招商专员、招商经理、融资租赁业务经理、市场 营销总监、投资经理、储备干部、商务经理、管理培训生、业务经理、商务代表等。
推荐访问:读后感 讲义 经济学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3篇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1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